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粮价与粮食安全课程的考试93分

粮价与粮食安全课程的考试93分

粮价与粮食安全课程的考试93分
粮价与粮食安全课程的考试93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徐滇庆教授指出,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价格下降了()

A.2.27%

B.12.27%

C.22.27%

D.32.27%

2. 根据天则经济研究所2008年11月的报告“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从历年粮食缺口的数据回归分析显示:如果遇到()的粮食短缺,当年粮食缺口占粮食总产量的6.72%。

A.十年一遇

B.三十年一遇

C.五十年一遇

D.百年一遇

3.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7年全球粮食总产量23.4亿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量占总量的()

A.4.96%

B.14.96%

C.24.96%

D.34.96%

4.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0-2007年间,玉米贸易量的比重平均为()

A.3.43%

B.13.43%

C.23.43%

D.33.43%

5.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7年底,我国农民户均粮食结存数量为()

A.294千克

B.1294千克

C.2294千克

D.3294千克

6.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在2007年比2006年上涨了()

A.13%

B.23%

C.33%

D.43%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4年国家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按照“()、培训、服务”六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了农户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

A.技术

B.装具

C.方法

D.药剂

2.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导致粮食危机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哪几种?

A.特大自然灾害

B.耕地急剧下降

C.水资源严重短缺或者自然环境严重被污染

D.内战、遭遇外部经济制裁

3.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判断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是否安全,大致上可以观察以下哪几个指标?

A.粮食产量是否随着人口的增加而稳步增加

B.粮食价格是否稳定

C.是否拥有足够的粮食库存

D.是否严重依赖外部进口

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在我国的储粮改革中,由金融公司和农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在收到粮食入库的报告后立即给农户支付第一笔粮款。

正确

错误

2. 徐滇庆教授指出,2007年,我国每户农民年末粮食结存数量为1294公斤。

正确

错误

3. 徐滇庆教授指出,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度超过5亿吨。

正确

错误

4. 徐滇庆教授指出,从1949以来60年的数据定量分析中可见,中国是个大国,每年都有不少地区遭遇不同程度的天灾,可是,综合起来,天灾对谷物总产量的影响并不大。

正确

错误

5. 徐滇庆教授指出,粮食总产量波动与成灾率几乎没有关系。

正确

错误

6. 徐滇庆教授指出,在我国农村集市和各地的粮食市场上货源充沛,没有出现过供给紧张的情况。

正确

错误

2107内蒙古公务员在线培训答案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战略安全的思考 本答案75分以上,空下的自己答 单选 1、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播种面积 2、()中指出水利是。。。。。,事关粮食安全。2011中央一号文件 3、我国是粮食生产的大国,。。。。。取决于(). 粮食供给 4、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5、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往()移动。北方 6、“王者以。。。。”出自()。汉书 7、您是否已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是 8、()是衡量国家。。。。的主要指标。粮食总量 9、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要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 10、1974年联合国发表了(),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 多选 11、未来国际粮食安全总体发展趋势不乐观的原因是()。 12、对国际粮食安全形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世界粮食供求总体平衡。近20年来逐渐趋向紧张。 b、全球粮食总产持续增加。但增速明显下降。 d.粮食作物种植比重的下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13、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与路径是()。abcd 14、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15、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存在艰巨性的原因是()。 无(国际粮价持续高涨,进口供应紧张)选其余三个答案。 16、通俗的说,粮食安全的根本内涵是粮食()。abcd 17、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 18、下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分析准确的是()。 19、国家粮食安全质量保障的具体内容是()。abcd。 20、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撑体系是()。 判断题: 2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但每年农业生产水资源充足。(错) 2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生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错) 其余8个全部正确。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摘要】:我们既重视粮食安全也重视提高农民收入,但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存在矛盾。我国相对稀缺土地耕地资源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粮价一直被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上是农民在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但实际数据反映,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非那么严峻,可以通过国内与国内调整进行解决。在目前的人均耕地极小及小农经济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甚至将耕地抛荒,粮食市场一直受政府调控干预不能在完全市场化的状况下,要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大粮食补贴,这对提高农民收入特别对提高主要产粮区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加大粮食补贴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并行不悖。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民收入粮食补贴 “三农”问题,其实最终是农民的收入问题,简单地说,如果农民的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何来“三农”问题呢?必须承认,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们都希望提高农民收入,而且是千方百计想提高农民的收入。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牵涉到农民收入问题,因此就有“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之说。 一、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

国家的对于粮食安全的确很重视,“我们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为根本并需要着力解决的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最为关键并需要研究探索的是,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如果这些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加上目前粮食市场信号的放大效应,各地各方面粮食购销的同步效应,以及粮食生产的滞后效应的影响,就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 既然“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那么推理下去,粮食价格上涨种粮收益就大,肯定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也就可以保证粮食安全了。 但是,实际上又如何呢?“粮价适度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但必须看到,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粮价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粮价的涨跌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粮价一价带百价。如果粮价上涨过快过多,就可能带动整个物价的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2] 这样的确充满辩证关系,但最终粮价就“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了,那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的压力还是要由农民承担。因粮食安全原因粮价被调控不能上涨,农民的种粮收入难以提高,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就一直“存在”。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数量充实,而且要求价格稳定。如果粮食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它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2年里面临的大问题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成长,粮食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弱化,相反,因为人口的骤增,耕地质量的下降,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素质降低,以及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市场冲击等因素,粮食安全引起了更高的关注。而且,在粮食收获的季节,许多粮食收储企业看价上涨而抢购,许多农民待价惜售,以致粮食收储和市场粮食价均发生震荡,危机国家粮食安全。据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粮食储备及价格调控问题,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价格调控体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纵然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粮食连依然是续增产,粮食安全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然而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动荡,我国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其他资料表明,我国还存在着粮食供需现状、流通与贸易格局等问题,并预测到我国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和需求会出现某些变动。 首先其一,就目前的情况而视,我国的粮食现状并非是不容乐观:

(一)粮食生产能力总体上稳步提高,增产潜力可观 (二)粮食需求平稳增长,主要粮食品种能够基本自给 (三)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四)粮食储备充足,国家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不过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问题仍然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一)资源约束因素增多,限制粮食增产 (二)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 (三)粮食净调出地区不断减少,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有竞争力的国有大粮商然而,在这个农村发展的新阶段,要想保障粮食安全,就不得不从我国自身出发了。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呢? 首先必须粮食的生产总量要有保障。 改善粮食生产总量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点。限于我国的发展现状,粮食的生产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其一,许多地区居民大量的砍伐树木,工厂没有按照规定排放废水废气等等,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和流失,从而导致了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其二就是我国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素质低,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低。最后就是国家政府对农业生产方面的财政投资不足,农民受到经济制约。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提高生产条件。例如: (一)加大投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粮食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粮食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由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可知“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与货币换比例的指数,也是商品经济特有的重要经济范畴”。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约为4.6亿t,人均粮食370kg,基本上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由于经济政策不配套,产业政策不稳定,局部地方曾出现“卖粮难”问题,因而有的学者就认为我国粮食过了关,供大于求。这实际上是低消费水平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很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过剩,特别是当前面临人增地减的矛盾,我国粮食总产已出现连续滑坡,如不采取良策及时解决,将会带来粮食危机,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宏观失控,增长过快,由建国初期5亿增至13亿,验证了马尔萨斯(malthus)理论中关于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福利有负面冲击的论断。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若按人年均消费粮食400-500kg计算,则需增加粮食产量1.2—1.5亿吨,单产达到6000-8000kg/hm2,总产才能达到***—8亿t,然而,因经济建设占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原因,使耕地逐年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近七年来全国减少耕地66000hm2,其中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5 hm2,目前全国耕地由1998年的9000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7700万hm2,减少14%,人均耕地仅0.09 hm2,xq约占世界人均耕地1/3,约为美国人均耕地1/11,预计2030年耕地将减少到12000万hm2,人均耕地降至0.07hm2,近于临界状态。由此观之,我国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这给我国粮食安全增长带来极大困难。 我国的粮价形成机制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形态,目前已经形成了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此机制中,粮食供需是决定粮价的基础因素,以最低收购价为标志的政府干预是决定目前我国粮价的主导因素,由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高,国际影响相对较小。为了稳定我国粮食价格的长期稳定,关键是通过各种政策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种植的稳定增长。 粮食供需是决定我国粮价的基础因素从供给角度来看,过去30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连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1978~2008的30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3.05亿吨增长到5.29亿吨,年均复合增长1.9%。其中,1978~1984年是中国粮食产出增长最快的6年,期间中国粮食产出由 3.05亿吨迅速增长至4.07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996年和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两次突破5 亿吨大关,不过随后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食产出连续5年出现下滑,随后政府出台一系列“稳产增收”措施,陆续取得成效,2007年粮食产出再次突破5亿吨大关。此外,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谷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如

粮价与粮食安全课程的考试93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徐滇庆教授指出,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价格下降了() A.2.27% B.12.27% C.22.27% D.32.27% 2. 根据天则经济研究所2008年11月的报告“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从历年粮食缺口的数据回归分析显示:如果遇到()的粮食短缺,当年粮食缺口占粮食总产量的6.72%。 A.十年一遇 B.三十年一遇 C.五十年一遇 D.百年一遇 3.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7年全球粮食总产量23.4亿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量占总量的() A.4.96% B.14.96% C.24.96% D.34.96% 4.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0-2007年间,玉米贸易量的比重平均为() A.3.43% B.13.43% C.23.43% D.33.43% 5.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7年底,我国农民户均粮食结存数量为()

A.294千克 B.1294千克 C.2294千克 D.3294千克 6.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在2007年比2006年上涨了() A.13% B.23% C.33% D.43%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2004年国家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按照“()、培训、服务”六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了农户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 A.技术 B.装具 C.方法 D.药剂 2.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导致粮食危机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哪几种? A.特大自然灾害 B.耕地急剧下降 C.水资源严重短缺或者自然环境严重被污染 D.内战、遭遇外部经济制裁 3. 根据徐滇庆教授所讲,判断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是否安全,大致上可以观察以下哪几个指标?

粮价稳定的重要性

一、粮价稳定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的主食品,人们称之为宝中之宝,所以粮价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若粮价不稳,则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从国内看: 1.影响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从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的趋势会越来越紧张。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口在继续增长,根据预测,到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另一方面,粮食增产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播种面积,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却在减少。我国未来20年粮食供求缺口,一般认为在5%~10%之间,极端预测达到30%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给粮食安全下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该定义强调任何时点上的粮食供需平衡,规定了自给率95%的安全评价标准。但是不稳定价格会导致粮源不足,在总量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不能有个买卖双方都接受的合理价格。基于以上理由,稳定的粮食价格在实现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其它影响 (1)影响农业生产率。粮价过低则会导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率。(2)对GDP产生的影响。粮食的价格和产量会对GDP产生正向的影响。 (3)影响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若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则会使农民收入增加,但会引起一系列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尤其是中低层居民的日常生活。若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则会使农民收入减少。 (4)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其它经济变量。如CPI等。 (二)从国际看: 粮食出口国是粮价上涨的获益者,但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缺粮国家来说,粮价上涨无疑是一场灾难。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飞涨曾经在37 个国家引发粮食危机。目前,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达10亿,每6个人中就有1人挣扎在饥饿边缘。如果粮价持续上涨,这10 亿人的吃饭问题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比粮食出口国增加出口收入要严峻得多。 在上世纪80、90年代,因为发达国家的高补贴政策扭曲了市场,导致粮食供求失衡,国际粮价处于低位。但最近10年,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尤其是生物燃料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粮食,粮价已经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因此,保持粮价合理水平与保证粮食市场相对稳定同等重要。从长远来看,保持粮价的合理与稳定,无论对于粮食出口国还是进口国来说都是有利的。 因此,稳定国内和国际的粮价至关重要。

国内外大米价格变化与粮食安全

粮食危机再次袭来,国际粮价节节高升,影响国际粮食市场秩序,危及世界60%人口的生活,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大米价格变化,为更好把握目前粮食安全状况提供基本数据,也为深入思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一个值得进一步重视的分析视角。 从粮食供给和使用角度看,世界粮食产量实际上获得了很大发展,只是粮食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改革。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绿色革命在全球广泛兴起以来,谷物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从1961年到2004年,世界谷物产量由8.78亿吨增加到22.80亿吨,增长1.60倍,年递增率2.24%。2005年以后,世界粮食供给状况略有变化,但总体仍表现为增长的态势。2006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0.12亿吨,2007年度增产1.4%,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8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1.64亿吨(包括大米而非稻谷,折算原粮为23亿吨),2008年度将再增产2.6%。但2008年度谷物使用量可能会达到21.26亿吨,将比2007年度增长3%,这一增长率是过去20年平均水平的1.5倍。 在粮食供给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却节节攀升。自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一路走高,目前仍在不断上涨。根据FAO“全球食品与农业信息早期预警系统”(GIEWS/FAO,2008)对世界主要食 品信息监测数据分析,从2000年到2008 年,全球几种主要食品价格在2000年到 2005年涨幅不大,但自2006年以来食品 价格上涨十分明显,2007年开始大幅度 上升,尤其是进入2008年全球食品价格 急剧上涨。2006年国际食品价格比2005 年上涨8.55%,高出2000-2005年平均 4.77%的增长速度。2007年国际食品价格 比2006年增长23.62%,而2008年3月 则比2007年3月同比急速上涨57.14%。 其中,2007年与2006年相比,谷物价格 上涨了38.71%,油脂价格上涨48.72%,奶 类价格上涨78.99%。2008年3月与2007 年3月相比,谷物价格上涨高达88.08%, 油脂价格上涨106.52%。 大米占世界谷物产量的比重不断提 高,已由20世纪60年代初40%上升到目 前46%,大米一直是世界超过半数国家、 全球6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这次主要 由粮食价格危机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过 程中,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的变化情况值 得深切关注。我国2006年进口大米 72.99万吨,2007年迅速上升到134.3万 吨,仅2008年一季度已进口大米17.9万 吨,与2007年同比增长18%。特别是我 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等传 统大米出口省份已变成净进口地区,国 际大米价格变化势必影响到这些地区和 全国的大米消费与水稻生产,因此,需要 对这次需求型粮食危机的加剧发展给予 格外重视。 长期来看,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米价 格价位最高的是巴基斯坦著名大米品种 巴斯玛蒂世界名牌大米。泰国香米价格也 涨到1000美元/吨以上。美国大米价格 属于中等。价格最低的是几个国家出口的 高碎米率大米,特别是巴基斯坦大米和越 南大米。从2003年到2008年,涨幅超过 200%的主要是相对低质的大米,如泰国 高碎米、越南大米和泰国蒸谷米。 进一步分析国际大米市场最近一年的 变化,从2007年4月到2008年4月国际 市场上主要的12种大米价格都是一路上 扬(除印度米价外)。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 —— —高价位出口大米价格的涨幅最 低,但也上涨了88.86%。高价位包括2种 大米,都有显著的涨价幅度。按每吨大米 的美元价格计算,最高价位是泰国纯香米 已从542美元涨到1104美元,上涨 103.69%;巴基斯坦的巴斯玛蒂大米也从 625美元涨到1100美元,上涨了76.00%。 —— —低价位出口大米价格涨幅中等, 12个月上涨了94.02%。作为低价位的出 口大米,除印度高碎米率的出口大米价位 最低、价格下降外,在低价位上的还有埃 及米、巴基斯坦高碎米率大米、美国中粒 型大米、越南高碎米率大米和泰国2种高 碎米率大米等6种大米,这些低价位大米 涨幅最大的是泰国的全碎米达183.98%。 —— —中价位出口大米价格涨幅最大, 平均上涨了150.18%。中位价的出口大米 在粮食供给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却节节攀升。对比国内大米价 格与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变化轨迹表明,国内外大米市场价格变动方向具有 一致性,但价格上涨幅度却有根本性差异。国际米价持续上涨和国内大米 价格缓慢上升可能会对区域性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国内外大米价格变化与粮食安全文/杨万江 粮食危机不同以往国际米价节节走高 Focus焦点 18浙江经济 2008.13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着中国的经济问题,更关系着中国的政治问题,中国一直在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很大成效。本文在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对数方程和线性方程对未来中国粮食供求缺口进行预测,发现中国未来粮食缺口会越来越大。然后,对中国四种主要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存在低进口依存度和高进口集中度的问题,通过对进口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中国应保持适度的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并针对中国目前及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必须将中国粮食问题置于国际大环境,进行粮食贸易将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然而,世界粮食市场同样面临不确定因素,粮食减产、粮价上涨这些风险因素都使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风险。因此,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从粮食生产机制、流通机制、储备机制、市场体系、粮食政策等环节入手,不断完善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居民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市场体系、完善粮食安全政策,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徐柠杉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粮食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的趋势,国内粮食供求缺口需要寻求更多的粮食进口来补足。尤其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量迅速增长。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加强粮食贸易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然而,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 过度依赖进口可能导致在粮食禁运风险发生或世界市场供给不足时无法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从而威胁粮食安全。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程度,采用对数方程和线性方程对我国未来十年国内粮食供求缺口进行预测,运用粮食净进口 依存度、粮食进口集中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依存现状,通过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对我国粮食比较优势与粮食贸易风险进行了权衡。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为应对粮食贸易风险所设定的粮食净进口依存度过低,而粮食进口集中程度过高,使我国对 粮食贸易风险的规避能力较差。因此应在适度放松粮食净进口依存度的前提下尽量分散进口,提高规避粮食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粮食贸易格局、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分析中经常采用的市场集中度相对指标——基尼系数,将其引入粮食进口集中程度的指标测算中,量化了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市场 集中程度。

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贸易与中国粮食安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粮食贸易格局向全面净进口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国内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不断加剧、进口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2013年底中国政府制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并要求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一、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变化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贸易国。从产消变化看,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连续10年取得丰收,但粮食消费不断增长,国内粮食供求总体呈紧平衡格局。从贸易形势看,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正在进入全面净进口阶段。 (一)贸易总量变化 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2002年粮食贸易总量为2931万吨, 2013年达到7917万吨,较2002年增加了1.7倍,年均增长9.5%。粮食出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2002年粮食出口量为1514万吨,2013年仅为120.9万吨。粮

食进口量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为1417万吨,2013年增至7796万吨(图1)。 中国粮食贸易多数年份呈现净进口,且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净出口量为97.5万吨,2003年开始净进口,净进口量为52.1万吨,2004年之后净进口量不断增加,2013年为7675万吨。 图1 2002-2013年中国粮食贸易量变化情况 (二)产品结构变化 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且波动较大。粮食出口以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产品为主,合计占粮食出口量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4种产品出口量所占比重2002年为98.7%,此后均保持在90%以上,2008年之后有所下降,2011年为83.6%,

搞好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Some opinions on how to do well in grain production an d ensure food security 编订:JinTai College

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 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 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 ”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乃万价之基”。粮食作为重要 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课题。现结合我市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 粮食安全是政府行为,政府必须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 义务,切实履行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职责,实现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保障低收入阶层粮食供给。首先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耕地和粮田面积逐步减少,而且

减少幅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日益深入和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生产将呈现蔬菜产业和其他高效优势产品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逐渐缩减的趋向。目前,我市现有人口107万,粮田面积69万亩,人 均仅0.65亩,因此,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厉打击非法 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切实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近年来,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价格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业科技保障体系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国家资助和将研究与推广的重点由高产转变为优质,由粮食作物转向其他经济作物,由此也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到目前为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比任何时候都薄弱,大批粮食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推广,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不适应市场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和专用粮食,供不应求,一些质量较差的粮食滞销,积压较多。因此,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发布市场行情,科学预测市场走向,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不失为提高粮食经济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切实转变职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中国粮食安全

一.我国的粮食现状 ?十二连丰?下的?国产粮满仓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进口粮食为1.13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3%,是有史以来第二次过?亿?; 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21亿吨,比2014年增长2.4%。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如实行轮作休耕的试点、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等,这实际上发出了一定程度上适当调整近期粮食产量的信号。?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 念:‘休耕’?。粮食多了? 减产? 粮食调减是一个极为严肃的话题。 第一次粮食巨幅波动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下降,直到1989年粮食产量才恢复到五年前的水平。 第二次是从1999年开始,粮食产量出现下降,一直降到2003年的4.3亿吨。然后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粮食产量从2004年开始回升,直到2008年才超过1998年。 再破亿吨的低价进口粮 按照进口粮占比计算,而这些进口粮除了七成以上是大豆以外,还多以大麦、高粱、DDGS、木薯等玉米替代品为主,凶猛进口货冲击国产玉米销售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其中, 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 小麦进了370万吨 玉米进口了520万吨 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 白糖进口360多万吨(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 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 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 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粮食不够了吗? 两个前所未有 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二.原因 资源配置的机制需要转变 不是市场配资资源,而是政策配置资源,哪里有补贴,资源就流向哪里,价格信号被扭曲 导致 2015年,国家发改委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但市场的直接反应是河北等地的玉米市场价格下跌四至五倍,甚至不及国家收贮价的一半,就因为一毛钱,中国粮价跌了20% 按照业内预计,今年粮价20%以上的跌幅将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元,粮价大跌还将可能减少GDP的增速1个百分点。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中国入世的条件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迫使中国不向其农民提供农业出口补贴,并将其国内补贴削减至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国家都被允许每年支出数以千亿计的美元来支持其农民出口。这导致了中国农民丧失了耕种的动力,从而破坏了中国农业,最终带来粮食危机。 ?。 中国农业竞争力落后 农村劳动力流失

李昌平: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

李昌平: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 春节闲,写《话说水利》。可能是近期纠结水利的缘故,昨天晚上做了一梦:天下大旱,土地生烟,万物不生,人如饿狼,结群残杀……,被人追杀,走投无路,掉入废井…… 惊恐万分中回到现实,大汗淋漓,冲澡,如是写《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一文。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 手中有粮、稳稳当当!这就是中国。手中无粮,人心惶惶!这就是朝鲜。 粮食安全与农业制度之一:中国人吃饱饭并非因为“分田单干”了 吃饭是一个国家天大的事,永远都是。 咱们中国人不缺粮好多年了,多数城市人可能还以为是“分田单干”的功劳。其实是误解。“分田单干”是1982年在全国推开的,在最初的1-2年里,的确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分田单干”在1984年后就对粮食增产几乎没有积极作用了。因为从1984年开始,我国农业劳动力就开始大量非农就业,到90年代就是“3899”(妇女老人)农业了,现在则是“99”(老人)农业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逐步下降,但粮食产量依然在逐步增长,这完全是因为我国的水利基础较好,且大量增加肥料、农药、杂交稻种子等投入的结果。

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0731万吨,化肥投入为1739.8万吨,到20 07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50160万吨,化肥投入为5107.8万吨。粮食增产了94 29万吨,增长21 %,但化肥投入增加了3368万吨,增长200 %。 我曾经请教一个农业专家:如果现在化肥投入减少到1984年1739万吨的水平,我国的粮食产量估计下降多少?专家的结论是产量至少下降一半。我请教过数不清的农民:要是减少一半的肥料投入,粮食产量会减少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回答是减少3-4成。很显然,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靠肥料等堆出来的。 如果有人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分田单干”农业制度和合作社农业制度相比,“分田单干”不仅不能带来粮食产量的增长,相反还是粮食增产的阻碍,要想在不增加肥料等投入的情况下,让粮食进一步增产,就得重建村社合作农业制度。估计大多数城市人不会相信这个观点,因为他们听到的一直是合作社农业是大锅饭,农民偷懒,是小岗村“分田单干”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才保证了中国人饭饱吃的宣传教育;或许还会有去公社化意识形态极强的少数人会给主张村社合作制农业的人扣上“极左”或“反改革”的帽子。 公众如果摘除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客观评估“分田单干”和“村社合作”两种农业制度的粮食生产绩效,结果是明明白白摆在那儿的:即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分田单干”农业并不一定就比村社合作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和规模效益好。例如:河北东光县古树于村村民2008年自发组建农业合作社,重建农田水利,耕地集中由合作社统一种植,10%的种田能手种全部的土地,90%的劳动力离开了土地非农就业,不仅农产品(粮食为主)产量增长20%以上,且肥料等投入比过去减少15%以上,至于解放劳动力后带来的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就更显着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与预测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与预测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它 是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粮食作物的重要地位,而粮食价格是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系统地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规律性、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历史经验表明,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户收入的影 响。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了农户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而农业收入是农户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种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到农户的纯收入,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农户增收程度、生产积极性以及农业自身的生产和发展。粮食价格不可以太低,至少不可以低于通货膨胀率,否则农户的利益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粮食价格的变动,对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品的价格、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财政、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等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物价总水平,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粮食价格又不可以太高,至少不应该高于城市消费者的收入增长幅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城市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即一方面保证农户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维护消费者利益,确保城市居民生活与消费的稳步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基础产品,粮食价格的波动和市场运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生 产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粮食价格问题不仅对农户收入、农业自身的生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使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价格水平以及整个物价总水平产生波动。因此,粮 食价格的调控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大局的关键。有效把握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因素,建立相关模型分析和预测粮食市场价格变化,根据模型结果来调控价格并制定有效措施,既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迫切要求,对于引导粮食市场健康运行、保障粮食产品供求平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还具有如下指导意义:一是通过对粮食价格影响因素的深刻剖析,使农业生产者 了解各种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便于他们及早看出价格波动的趋势,进一步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二是通过理论模型的模拟,科学地仿真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的变动都能给出价格随之变化的结果,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预知粮食价格发展动态,同时对于政府实施调控策略也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三是为粮食价格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论文全面考察了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数学模型的形式、模糊统计的观点进行了建模,这是一种全新大胆的尝试,对农业领域特别是粮食价格领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文献综述 从研究内容方面来看。我国学者对粮食价格波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粮食价格 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5)粮食价格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研究;(6)粮食价格政策分析研究;(7)粮食价格预测研究。 (1)对粮食价格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 所提出的影响因素有:国内成本推动、宏观经济因素、贸易限制、生物燃料、自然灾害、 投机炒作、供求矛盾、轻农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等;在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性研究一般有主成分分析法,如曹筠(2009)对于2006年以来粮食价格出现的大幅度上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最基本的企盼。因为有了粮食安全、有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不断地追求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静态的政策或成果,而是一个随着现代化进程而逐渐巩固、逐渐提高的渐进过程。在我国这样一个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人口多、家底薄,粮食问题尤为复杂和重要。而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粮食安全并不会发生实质性影响。中国粮食发展政策应是,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前提下逐步开放粮食市场,并逐步提高市场准入程度,以实现国内粮食供求的实物平衡,争取更多的交换价值。 关键词 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保护 0 前言 长期以来,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粮食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粮安天下,本文便就粮食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做了浅析。其中包括有粮食安全的内容、世界粮食安全的背景、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以及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四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对粮食安全方面的学习及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1 粮食安全的内容 粮食安全的概念在70年代中期粮食危机中由粮农组织(AFO)首先提出的。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在不断演变,但基本内容仍然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能得到最起码的营养。1983年,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对“粮食安全”概念作了新的定义,并得到广泛的认同。新定义的内容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新定义包括三项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稳

“粮食安全”概念的法定理解

“粮食安全”概念的法定理解 [摘要]中国《粮食法》即将颁布实施,日益引发国内法学界的相关研究热潮。我国《粮食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粮食安全”概念的准确界定。文章梳理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文件和我国立法对“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提出将“粮食安全”概念归纳为供给平衡、质量安全与价格合理三大要素。相应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应当包括粮食供给保障、质量保障与价格保障,亟需落实到《粮食法》的具体制度设计中。 [关键词]粮食;粮食安全;《粮食法》 对中国《粮食法》的学术研究,首先要明晰“粮食安全”这个基本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文件和我国立法纷纷对“粮食安全”概念作了相应的界定,这值得探究。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重要文件对“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 在界定“粮食安全”概念之前,首先要明晰“粮食”的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粮食价格监测报告》把食用农产品(Food Commodity)分为谷物(Cereals)、食糖、油和油脂、奶类、肉类等。其中谷物又包括大米(Rice)、小麦(Wheat)、玉米(Maize)。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则把食品分为基本食品(谷类、油、豆类)和补充性食品(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 “粮食安全”概念20世纪以来才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现有的相关重要文件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世界粮食大会(1974)提出,“每个男人、妇女和儿童均享有免于饥饿和营养不良,以便身体和智力得到发育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1996)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这个界定强调了粮食质量问题。《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之后宣言》(2002)强调需要富有营养和安全的食物,强调必须重视营养问题。《支持在国家粮食安全范围内逐步实现充足食物权的自愿准则》(2004)又强调了1996年的观点,并提出“粮食安全”的四个支柱是“可供量”、“供应稳定”、“获得”和“利用”。《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以下简称《罗马宣言》(2009))界定“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和营养食物,满足其过上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饮食偏好”。“粮食安全”的四个支柱是“可供应量”、”获取渠道”、“充分利用”和“稳定供应”,“营养是粮食安全概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0:应对持续危机中的粮食不安全问题》界定“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社会和经济上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和食物偏好”。这个界定与《罗马宣言》(2009)的界定类似。《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1:国际粮价波动如何影响各国经济及粮食安全?》则重点关注国际粮价波动对各国经济及粮食安全的影响。《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2012:经济增长是加速减轻贫困及营养不良问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