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精编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精编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精编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

(1)清由女真族建立。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6、明清的民族政策

(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

(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重点)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

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7)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西南不包括青藏高原)

8、清前期的疆域

9、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繁荣。(3)商业发达。出现一些雄摩的地方商帮,如徽商、晋商。(4)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1、明清时,为巩固专制皇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1)大兴文字狱。清代的文字狱从康熙开始,以雍正、乾隆时最盛。

(2)八股取士。明清时考试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2、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黄宗羲,主要思想:批判君权神授。“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明清时期的世俗文化:①古典小说异军突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②19世纪中期,形成新的剧种——京剧。③明清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4、明清时的科技:

(1)明清时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未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2)科技成就:(识记要求)

①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②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

③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④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特点。

(3)明清时期的科技特点:

①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②在文化专制的影响下,缺乏创新活力,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明清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明朝: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③设殿阁大学士,参与皇帝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④设立厂卫: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言行。后来的明朝皇帝又陆续建

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东厂、西厂与锦衣立合称“厂卫”。

⑤明朝还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清朝时,皇权进一步加强。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

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清代皇权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

2、近代前夜的危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重点)

(1)经济上: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2)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①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

②政策: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③措施: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高影响:一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另一方面,使清政府与世隔绝,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社会危机:清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增长迅速,人多地少,谋生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4)政治危机:皇权专制统治加强;政治腐败黑暗。

结论: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1、乾隆盛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2、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出现的原因

(1)表现: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人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3、马戛尔尼来华

(1)目的: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2)要求:提出遣使驻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将舟山附近海岛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

(3)结果:被乾隆皇帝拒绝。

小结:同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即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识记)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精编复习资料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的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对货币尤其是黄金的狂热追求,使他们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黄金。(最根本的原因)

(2)欧洲人对东方商品的需求,《马可·波罗行记》中关于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更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主观原因)

(3)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很多人迫切希望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及原因

(1)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2)原因:葡萄牙、西班牙位于大西洋沿岸,两国都有一些掌握丰富航海知识和先进航海技术的航海家,因而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正面: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③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④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负面: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了滔天罪行,造成可亚非拉国家长期的落后。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文艺复兴运动发起的时间:14一16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2.文艺复兴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他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3)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代表作有《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4)莎士比亚: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4.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是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5.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15—17世纪。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培根:英国科学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指出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②哥白尼: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规律,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③布鲁诺:意大利科学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④牛顿:英国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⑤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空,证明了天文学说的正确性。当时人们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3)意义: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技术发明的高潮。

(4)科学的作用: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

6.法国启蒙运动

(1)时间:17一18世纪。18世纪后半期在法国达到顶峰。

(2)代表人物和流派:

①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

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同时,伏尔泰反对宗教神权和君主制。

②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3)启蒙运动的意义:

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7.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自然科学的比较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列表比较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1)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的,《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二、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1.郑和精神: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郑和没有发现美洲的原因

(1)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像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

社会基础狭窄。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精编复习资料

第一课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

2.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3.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

①市场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②前提条件: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③资本积累: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发明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③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④l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行业从马车时代迈向了铁路时代)

5.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6.工业革命的意义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人了蒸汽时代,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③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1)英国宪章运动 (2)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起义

2.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

(2)主要内容:尖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与黑暗,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欧文建立了“新和谐公社”。

(3)评价:他们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他们的学说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但他们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来源。

3.科学社会主义

(1)创立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诞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影响: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4.巴黎公社

(1)时间:1871年3月。

(2)人物:巴黎人民。

(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

1.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①统一前的德意志都处在严重分裂之中,其中最强大的是奥地利和普鲁士。②国家的四分五裂,阻碍工商业的发展。③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④资产阶级在向外侵略的竞争中,也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2.1862年,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推行军事改革、发动三次“王朝战争”,靠武力完成统一。

3.德国统一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为德意志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基础,使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2)消极影响:统一是靠“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德国未来军国主义的传统,给20世纪德国的发展埋下隐患。

4.美国南北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独立以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度废存问题,南北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l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意义:《宣言》的发表,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

北方。(转折点)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3)南北战争结束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4)南北战争的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689年

(2)改革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他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

(3)意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原因:①内: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外: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暴露农奴制弊端,加剧国内矛盾。(直接原因)

(2)时间、人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4)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5)意义:①积极: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②消极: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7.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比较

同:都是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异:①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18世纪,俄国的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农奴制度还不腐朽。后者发生在l9世纪60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的发展,而农奴制度已十分腐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后果不同:前者是加强了农奴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后者是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③性质不同:前者是代表贵族地主和商人利益的封建制的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闭关锁国,封建落后。1853年,美军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人侵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2)武装倒幕:1868年,政府军打败幕府军队。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3)明治维新的内容:

①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②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举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信奉武士道精神并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日本逐渐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仍存在封建残余势力,随着实力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1.殖民扩张的国家:先是西班牙、葡萄牙,然后是英国和法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殖民扩张的史实:①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印第安人。②“三角贸易”——大肆贩卖黑奴。

3.反对侵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①1804年,海地独立,揭开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②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领导拉美人民多次起义,摆脱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③l822年,巴西独立。

(2)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反抗英国殖民者的运动。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后半期。

2.领先国家:德国和美国。

3.最突出的特点: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1.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①在国民收入比例中,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主要地位,农业所占的比重则不断下降。②在人口结构中,工人的数量逐渐超过农民。③工业城市不断兴起。

(2)城市化:随着二[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农村的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3)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4)弊端:出现人口过度集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犯罪率上升等“城市病"。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的产生带来了大批工厂,工厂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样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运动——城市化。而城市化的出现又为工业化带来了市场、交通、劳动力方面的便利,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使工业向城市集中。因此,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3.工业化对其他社会生活的影响

(1)工业化在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表现

①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a.饮食习惯改变,开始追求合理的饮食结构。b.医学的进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②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美国妇女在l909年3月8日集会游行,后来3月8日被定为国际妇女节。

③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a.英、法等国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b.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发展,如注意趣味性——英国《每日邮报》十分受欢迎。

④生活娱乐方面:a.服饰不再是等级的重要标志,简朴实用的服饰流行。b.娱乐也打破了等级的界限,许多体育项目成为各个阶层乐于参加的运动。

4作用:奠定现代生活的基础。

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精编复习资料

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1.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

(1)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时间:18世纪后期。

(3)危害: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国库空虚;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2.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目的:维护民族利益和清王朝的统治。

(2)事件: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主持销毁鸦片。

(3)意义: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3.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至1842年8月;发动国家:英国。

(2)战争结果:中国战败投降,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领土主权破坏;

②赔款2100万银元——使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领土主权破坏;

④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关税主权破坏。

(4)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

(1)目的: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一1860年。

(3)事件: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5)《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天津为商埠,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等。

(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一1895年,发动者:日本。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向华输出资本的开始)

(4)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6.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表现: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影响: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时间:庚子1900年一1901年。

(3)发动国家:英、美、俄、日、德、法、意、奥八国。

(4)结果:战败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在北京划定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6)影响:

①不仅给中国带来沉重负担,还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②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原因: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的激起,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严重的自然灾害等。

(2)领导人:洪秀全。

(3)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历史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

(5)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

(6)意义: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7)教训: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能解救中国。

9.义和团运动

(1)时间:19世纪末,兴起于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八国联军。

(2)结果: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性质:是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代表人物:奕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3)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4)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1872年,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③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5)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引进西方科技和机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大有帮助。

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近代企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①1866年,铁匠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②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建立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3)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1.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采纳维新派的建议和主张,颁布诏书,开始变法。

3.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

4.主要措施:

(1)政治上: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2)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军事上: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

(4)文化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开办京师大学堂。

5.失败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6.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教训(启示):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

8.近代报刊业的发展:19世纪末,出现创办报刊的高潮。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9.1897年,由夏瑞芳等人创办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企业。

10.教育制度改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