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含解析01191651-精品

「精品」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含解析01191651-精品

「精品」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含解析01191651-精品
「精品」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含解析01191651-精品

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词要落实,句要贯通

突破点一翻译的四个步骤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节选自《新唐书·温彦博传》)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化句成词。

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

第2步:定采分点。

①重点实词:“本”:;“周”:;“北面”:;“四夷”:;“瞻仰”:。

②重点虚词:“使”:;“则”:;“何”:。

③特殊句式:“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都是,翻译时加判断词“是”;“不/使/北面”

是,要补充成分;“四夷何所瞻仰”,,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第3步:字字落实。

辽东_/_本_/_周_/__箕子国,汉__/__玄菟郡,__不_/使__/__北面,__则__/四夷/辽东本来周朝箕子国,汉代玄菟郡,不让称臣,那么四方边境何所_/_瞻仰?

谁敬仰?

第4步:连缀成句。

【对点训练】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室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译文:

(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译文:

文言文翻译须“四看”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3.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有一句之中的结构作用,也有数句之间的关联作用,有的还表示一定的意义和语气,需要因词而译,因句而译,因境而译。

4.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必须掌握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如何翻译。

突破点二文言实词翻译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不辨通假—————————————————————————

[典例1](2016·全国卷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句:稀有的筵席不参加,是对皇帝的命令不敬。君主有病,却要他亲自接见你,你觉得心安吗?

误译之处:“锡”是通假字,通“赐”不通“稀”。

正译:皇帝赐宴不来,这是对皇帝的命令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自接见你,你觉得心安吗?

【对点训练】

1.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的通假现象)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人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是时,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文中的通假字:

译文:

,[应对策略]

两方法找通假字

1.若文言实词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

2.文言实词的字面的词性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搭配时,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误区二:不明古今异义———————————————————————————

[典例2](2017·全国卷Ⅰ)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句:而谢曜喜爱臧否人物,谢曜每每有言论时,弘微常用其他的事打乱他。

误译之处:“臧否”今天已经不用,要翻译为“褒贬”“评论人物的好坏”;“言论”与今天的“言论”也不相同,此处的意思是“谈论”。

正译: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对点训练】

2.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

(节选自《北齐书?樊逊传》,有删改)

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译文:

,[应对策略]

把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

1.语境推断。如“可怜体无比”中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为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知,

“可怜”一词古今异义,是“可爱”之意。

2.音节分析。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是两个词,指“意外变故”;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副词。

误区三: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典例3](2017·全国卷Ⅱ)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句:后来青州有大蝗虫,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度日如年,百姓写了一首歌。

误译之处:“蝗”,名词用作动词;“岁”是一年,“年”是收成;“歌”名词活用为动词“歌颂”。

正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对点训练】

3.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的活用词语)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

文中的活用词:

译文:

[应对策略]

词类活用判定口诀

名词连用多活用,

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宾强带宾,

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

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

切记放在句子中。

误区四:用词不合规范—————————————————————

[典例4](2015·全国卷Ⅱ)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译句:陛下兴师动众,老百姓容易发感叹。您的车马又要去游玩,我很担心不应该。

误译之处:“兴军旅”是战争的委婉说法,不等同于“兴师动众”;“咨怨”是“怨恨”的意思,不是“感叹”。

正译: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对点训练】

4.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文中须注意的词语:

译文:

[应对策略]

规避用词不规范两点注意

1.严格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翻译,注意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从根本上避免文白夹杂的现象出现。

2.翻译过程中注意不要使用方言、俚语、口语等,不要出现病句,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规范。

误区五:不辨感情色彩———————————————————————————

[典例5]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译句: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误译之处: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不准确。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对点训练】

5.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萧铣据江陵,诏靖安辑。时秋潦,涛濑涨恶,诸将亦请江平乃进。

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译文:

[应对策略]

文言文感情色彩变化图例

1.词义的强化、弱化

2.褒义、贬义变化

突破点三文言虚词翻译的两大关键点

关键点一分清译与不译、译准关联关系——————————————————

[典例1]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节选自《贞观政要》)

译句:陛下不审查其根源,轻易地肯定否定,笃守道义的人被一天天疏远,谋取功名的人一天天得到晋升。所以人人都想着苟且免损,没有人肯尽忠效力。

点评:在这句话的翻译中,第一句的“其”不需要翻译;一、二句之间的“而”表顺承,有强调意味,需要翻译;“所以”表原因、不表结果,应准确翻译为“因此”。

正译:陛下不能审查其根源,就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笃守道义的人被一天天疏远,谋取功名的人一天天得到晋升。因此人人都想着苟且免损,没有人肯尽忠效力。

【对点训练】

1.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

文中的关键虚词:

译文:

2.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文中的关键虚词:

译文:

,[应对策略]

一、可不译的虚词

1.句式标识词:之、也

2.发语词:夫、且夫、盖等

二、必须翻译的虚词

1.范围词:悉、皆、咸、具等

2.程度词:稍、略、愈、更等

3.时间词:既、曾、初、寻、俄、旋、猝、卒、斯须等

4.语气词:必、诚、固、弗、勿、得等

5.频率副词:屡、数、辄、每、累、又、亟等

6.固定虚词词组:所以、奈何、是以、无以等

关键点二译准句末语气————————————————————————

[典例2]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选自《晋书?文苑列传?张翰》)

译句: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为什么要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

点评:这是一个强烈的反问句,应译为“怎么能”。

正译: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

【对点训练】

3.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奈何以朴樕小道加诸其上哉?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而必自纵以为此者,乃上之人之过也。

文中的关键虚词:

译文:

[应对策略]

文言文句子的语气,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

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

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突破点四文言句式翻译要规避的两点

一、避免语序颠倒——————————————————————————————

[典例1](2015·全国卷Ⅰ)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误译:金人虽然没有让我去寻找,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点评:“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句,“不吾索”应调整为“不索吾”。

正译: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对点训练】

1.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邑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

文中的关键句式:

译文:

,[应对策略]

四种文言文倒装句

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

4.介宾结构后置。一是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后置。二是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二、避免漏译成分———————————————————————————

[典例2](2015·全国卷Ⅱ)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误译: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抱憾黄泉之下,还能说什么?

点评:这句话是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言何”,说什么。

正译: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说什么?

【对点训练】

2.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

文中的关键句式:

译文:

,[应对策略]

句式翻译两点注意

1.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能只读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参考答案

突破点一

[典例]

答题流程:

第2步:本来周朝称臣西方边境民族敬仰,看副词,让连词,那么疑问代词,谁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答案:辽东本来(是)周朝(的)箕子国,(是)汉朝(的)玄菟郡,(如果)不让(他们)称臣,(那么)四方边境景仰谁呢?

【参考译文】

温彦博字大临,通晓公文书信,机警敏悟并且善于论辩。开皇末年,参加朝廷的对策取士,考中优等,被授为文林郎,在内史省值班。隋朝天下大乱,幽州总管罗艺推荐他担任司马一职。后来罗艺用幽州全州人民土地军队归降唐朝,彦博参加了归降的谋划,被授官为总管府长史,并受封为西河郡公。后来被召调到朝廷担任中书舍人,再升迁为侍郎。高丽进贡地方土产,唐高祖打算拒绝接受并不把他们当作属国看待,温彦博坚持认为不可以,说:“辽东一带本来是(属于)周朝时期的箕子国,在汉朝时属于玄莬郡,如果不让他们北面称臣,那么其他四方边境地区依靠景仰谁呢?”高祖皇帝接纳了他的建议停止了自己的做法。

[对点训练]

(1)冯融本是北燕的后代,三代都担任州郡长官,客居在异乡,政令得不到施行。

(2)每次与冯宝共同参与判决诉讼,有犯法的首领,即使是亲族,也没有宽纵饶恕的。

【参考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夫人幼时就很贤明,有很多谋略,在父母家时,能够安抚部众,行军用兵,压服南越各部落。梁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向德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聘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的后代,三代都担任州郡长官,客居在异乡,政令得不到施行,到了这时,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每次与冯宝共同参与判决诉讼,有犯法的首领,即使是亲族,也没有宽纵饶恕的。从此以后,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

突破点二

[对点训练]

1.畔、亡、帅

羌族贼兵近在国境以内背叛,假如不及时诛灭,就没有办法制服远方的蛮夷。我愿意率领军队讨伐他们。

【参考译文】

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的旁支反叛,皇帝下诏召见冯奉世等人入朝商议对策。当时,连年庄稼收成不好,朝廷正在为此忧虑,却又遇到羌族叛变。冯奉世说:“羌族贼兵近在国境以内背叛,假如不及时诛灭,就没有办法制服远方的蛮夷。我愿意率领军队讨伐他们。”

2.事业、小行

想要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母亲冯氏对他说道:“你想要做小事吗?”

【参考译文】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樊逊自小读书,常常受到兄长樊仲照顾。不久他自责地说:“我名义上是弟弟,难道接受安逸,能不感到惭愧吗?”想要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母亲冯氏对他说道:“你想要做小事吗?”他有感于母亲的话,于是一心钻研典籍,常在墙上书写“见贤思齐”四字,用来勉励自己。

3.王、安

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

【参考译文】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

到的。

4.稍、规度、指画

邓艾开始没有表示一点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主管文书的官吏。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没有表示一点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

5.据、安辑、恶

萧铣占据江陵,皇帝下诏让李靖安抚。当时正是秋雨连绵,秋水暴涨,波涛汹涌,各位将领也请求等待江水平静再进击。

【参考译文】

李靖,字药师,是京兆三原县人。参加平定王世充的战役,因军功授官开府。萧铣占据江陵,皇帝下诏让李靖安抚。当时正是秋雨连绵,秋水暴涨,波涛汹涌,各位将领也请求等待江水平静再进击。

突破点三

1.至于、之、焉

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欲望。

【参考译文】

宋先生说: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欲望。有些芳香特别浓烈,有些颜色特别艳丽,有些滋味尤其可口,这些在自然界有着特殊的安排!

2.于、则、且、矣

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参考译文】

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

3.然、而、以、则、奈向、哉

可是等到他一旦回头幡然悔悟,改变平日所为而不像过去那样处事,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么,什么弊端不能去掉?怎么能把对凡庸之才的要求施加到他们身上呢?

【参考译文】

喜欢钱财沉溺酒气中,意气用事,自视很高,瞧不起人,志向气概一表露就超然远离,不能用礼法限制束缚。可是等到他一旦回头幡然悔悟,改变平日所为而不像过去那样处事,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么,什么弊端不能去掉?怎么能把对凡庸之才的要求施加到他们身上呢?他们不肯拘泥地遵从礼法,却一定迫使他们来做那样的事,这就是上面的人的过失了。

突破点四

1.贸田园若干

耗费精力经营,总共才几年,就买了几处田园。

【参考译文】

本县何家有个仆人叫方相。何家两代担任御史,家中富有。方相尽力服侍主人,积存了若干贯赏钱。何氏家道中落后,将众仆人遣散。方相也按例离开何家,就拿出以前的赏钱经商。耗费精力经营,总共才几年,就买了几处田园。突然有一天,对他的弟弟说:“我是何家的仆人,打算在何家终老。虽是这么说,我原是方家的子孙,不可不确立后嗣。你有儿子,应该给我做儿子!”就削了一块木牌,写上了名字,好像自己已死的样子,留下一些剩余的钱;而把自己和田园一起回归何家。

2.子孙深刻大书、乃一旦与瓦砾等

子孙在墓碑上深深地镌刻大字,是想让它们传承千年,没想到这些墓碑有一天竟会与瓦砾一样,实在是可惜。

【参考译文】

当初,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上奏说:“唐代贤臣墓碑,现在已损失十分之七八了。子孙在墓碑上深深地镌刻大字,是想让它们传承千年,没想到这些墓碑有一天竟会与瓦砾一样,实在是可惜。那些没有被毁坏的,希望敕令州县完整保护。”移任郑州。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4题。

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

..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张柬之将诛二张①,以多祚素感慨,可动以义,乃从容谓曰:

“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将军击钟鼎食

....,贵重当世,非大帝②恩乎?”多祚泣数行下,曰:“死且不忘!”柬之曰:“将军知感恩,则知所以报,今在东宫乃大帝子,而嬖竖擅朝,危逼宗社。国家废兴在将军,将军诚有意乎?舍今日尚何在?”答曰:“苟缘王室,惟公所使。”乃引天地以自誓,辞气毅然,柬之遂定谋。以敬晖、李湛为右羽林将军,命总禁兵,与多祚、王同皎请太子至玄武门,斩关入。及长生殿,白武后曰:“诸将诛逆臣易之、昌宗,恐漏大谋,不敢豫奏,顿首请归死。”后病卧,顾

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中宗复位,封多祚辽阳郡王,食实户

...八百,子承训为卫尉少卿。湛迁大将军,封赵国公,食实户五百。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崔玄暐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多祚

与成王千里率兵先至玄武楼下,具言所以诛三思状,按兵不战。宫闱

..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二子亦见害,籍没其家。景云初,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二张指张易之、张昌宗兄弟。②大帝指武则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B.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C.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D.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帝祠太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句中,“特招”的对象是李多祚。故排除C项和D项。“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意思完整,清楚。“王觌谓多祚”不能独立成句,排除B项。

答案: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系”也叫世次、世统,指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统,也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系统。

B.“击钟鼎食”是指古代贵族列鼎而食,食时击钟以报时,钟是响器,鼎是食器。

C.“食实户”指实际享有的封户数,因唐代封户有虚实之别,有的封户徒有其名。

D.“宫闱”指后妃所居住的地方,宫闱令是官名,唐朝时掌侍奉宫闱,出入管钥。

解析:B项“食时击钟以报时”错。击钟鼎食是指古代贵族列鼎而食,食时击钟奏乐,钟在这里是乐器。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多祚出身胡人。他的祖先是靺鞨酋长,后来进入中原地区。到了李多祚,他作战勇敢,官职多次得到升迁。

B.李多祚讨伐有功。他巧设计谋,斩杀黑水靺鞨首领。室韦和孙万荣叛乱的时候,他率军进讨,因功统领北门卫兵。

C.李多祚为人忠义。张柬之将要诛灭二张的时候,对李多祚晓以大义,李多祚感念大帝恩德,支持张柬之的谋划。

D.李多祚兵败被杀。李多祚为了避祸,和韦氏关系密切。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时,李多祚也参与其中,被部下杀害。

解析:D项“和韦氏关系密切”错。原文是“阳厚韦氏”,“阳”是假装。

答案:D

★4.(文言文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

译文:

(2)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译文:

[请按照“答题流程”答题]

第1步:化句成词。

第2步:定采分点。

①重点实词:

②重点虚词:

③特殊句式:

第3步:字字落实。

第4步:连缀成句。

答案:(1)李多祚征伐黑水靺鞨,诱骗部落酋长,设酒大宴宾客,乘酒醉时将他斩首,打败他的部众。

(2)武后卧病在床,看着李湛说:“我待你父子不薄,你也参与了这件事吗?”

【参考译文】

李多祚,他的祖先是靺鞨酋长,号称黄头都督,后来进入中原,世系太远已经湮没。传至李多祚,骁勇善射,因军功多次升任为右鹰扬大将军。李多祚征伐黑水靺鞨,诱骗部落酋长,设酒大宴宾客,趁酒醉时将他斩首,打败他的部众。室韦和孙万荣叛变,李多祚和众将进军征讨,因功劳改任右羽林大将军,于是统领北门卫兵。张柬之将要铲除二张,因李多祚平日慷慨激昂,可以用大义来打动他,于是不急不忙对他说:“将军掌管北门宿卫多久了?”他答道:“三十年了。”“将军出身贵族,显贵重于当世,不是大帝的恩德吗?”李多祚落下几行眼泪,说道:“死也不忘!”张柬之说:“将军知道感念恩德,就知道报答恩德的方法,如今在东宫的是大帝的儿子,然而宠佞小人独揽朝政,危及逼迫宗庙社稷。国家兴亡在于将军,将军果真有意吗?放过今日还会有机会吗?”他回答说:“如果为了王室,一切听从您的指挥。”于是对天地起誓,语气毅然,张柬之于是定下计谋。以敬晖、李湛任右羽林将军,命他们统领禁兵,和李多祚、王同皎迎请太子到玄武门,破门而入。到达长生殿,禀告武后说:“众将诛杀逆臣张易之、张昌宗,担心泄露大计,不敢预先奏报,叩头请罪请求处以死刑。”武后卧病在床,看着李湛说:“我待你父子不薄,你也参与了这件事吗?”中宗恢复皇位,封李多祚为辽阳郡王,享有实封八百户,儿子李承训为卫尉少卿。李湛迁任大将军,封赵国公,享有实封五百户。皇帝祭祀太庙,特地下诏李多祚和相王上车辇在左

右侍从。监察御史王觌认为李多祚是夷人,虽然有功,不应和皇上同乘车辇,皇帝说:“朕对他推心置腹,

你不要再说。”崔玄暐等人获罪,李多祚害怕灾祸殃及自己,所以表面上和韦氏相交亲密。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李多祚和成王李千里率兵先到玄武楼下,详细说明诛杀武三思的原因,按兵不战。宫闱令杨思勖正侍从皇帝,就拔刀斩杀他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士兵因而泄气溃散,李多祚被部下杀死,两个儿子也被害,全家被没入官府。景云初年,追诏恢复官爵,并赦免家人。

[限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对应学生用书第175页

专题练十五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

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

..,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辏,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

“若节钺

..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

曰:“储贰

..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

督。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曰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1.(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解析:“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的意思是“等到王华担任重要的官职后,亲人故友都为张邵担忧”,故应断为“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的意思是“王子陵方正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怨有害正义”。故选C。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解析:“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儿子)的年号。教材上学过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是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大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张邵临事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籓,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解析:C项“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说法错误,原文说“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应是武帝对张邵的认同与赞许。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译文:

(2)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译文:

答案:(1)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2)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做了安排。”

【参考译文】

张邵,字茂宗,起初任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将王诞流放到广州,亲戚朋友都离弃他,只

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桓玄篡夺皇位后,等到武帝讨伐桓玄时,王谧管理扬州,召张邵担任主簿;刘毅担任亚相,喜爱有才华的人,当时的才士没有不到他那里去的,唯有张邵没有前往。有人问张邵为什么,他说:“只有主公是当世的人杰,何必还要多问。”刘穆之听到这句话后告诉武帝,武帝对张邵更加亲厚,调任太尉参军,代理长流贼曹。卢循侵犯京都,武帝派张邵镇守南城。当时的百姓隔着护城河观看贼寇,武帝感到惊奇,就问张邵,张邵说:“如果您率军还没有回来,百姓逃跑都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在这里观望。现在该是不再有恐慌罢了。”不久,补任州主簿。张邵对政事尽心处理,精力超过别人。等到诛杀刘籓时,张邵正在西州官舍当值,当天夜里告诫众吏曹说:“大军将有大讨伐,你们应当准备好舟船仓库,到天亮时办好。”第二天早晨,武帝召唤众吏曹,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做了安排。”武帝说:“张邵可以说知道我的忧虑啊。”十二年,武帝北伐,张邵请求进见,说:“人的生命脆弱危险,一定要对未来有个安排。刘穆之如果遇到不幸,谁可以代替他任职?您也是一样,如果也有不幸,后事将怎么安排?”武帝说:“这自然委托刘穆之和你了。”武帝看重张邵遇到紧急情况不失法度,具备大臣的风度。十四年,武帝要以世子出镇荆州,张邵进谏说:“太子的地位极为重要,与全国的利害相关,不应当离开朝廷在外,臣以生命请求收回成命。”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元嘉五年,改任征虏将军,兼任雍州刺史,加任都督。起初,王华与张邵有嫌隙,等到王华担任重要官职后,张邵的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王华(字子陵)方正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怨有害正义。”张邵所担任的新职,实际上也是王华举荐的。等张邵到了襄阳,筑起长的围栏,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数千顷,襄阳郡的百姓依赖这富裕起来。丹、浙二川的少数民族多次进犯,张邵诱骗他们的主帅,趁聚会的时机将其诛杀,并捕灭他的党徒。江夏王义恭镇守江陵,让张邵担任抚军长史,持节兼任南蛮校尉。后来担任吴兴太守,任上去世,谥号为简伯。张邵临死前,留下遗嘱,命用蔬菜水果作为祭品,以苇席作为运灵柩的车,儿子们听从了他的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卫景瑗,字仲玉,韩城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河南推官。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

数事,复劾吏部侍郎曾楚卿佞邪。帝不纳。出按真定诸府。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

..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

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

..行人司正历尚宝、大理丞,进少卿。十五年春,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岁饥疫,疏乞振济。搜军实,练火器,戢豪宗,声绩甚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将犯山西,宣大总

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纳款而还。景瑗不知其变也,及山西陷,景瑗邀瓖歃血

..守。瓖出告人曰:“卫巡抚,秦人也,将应贼矣。”代王疑之,不见景瑗,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会景瑗有足疾,不时出,兵事,瓖主之。瓖兄瑄,故昌平总兵也,劝瓖降贼。瓖虑其下不从,人犒之银,言励守城将士,代王信之。诸郡王分门守,瓖每门遣卒二百人助守。至三月朔,贼抵城下。瓖即射杀永庆王,开门迎贼入。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贼执之见自成,自成欲官之。景瑗据地坐大呼皇帝而哭,贼义之,曰“忠臣也”,不杀。景瑗猝起,以头触阶石,血淋漓。贼引出,顾见瓖,骂曰:“反贼,与我盟而叛,神其赦汝耶!”贼使景瑗母劝之降。景瑗曰:“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母出,景瑗谓人曰:“我不骂贼者,以全母也。”初六日自缢于僧寺。贼叹曰:“忠臣!”移其妻子空舍,戒毋犯。福王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忠毅。

(《明史·卫景瑗传》) ★5.(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B.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C.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D.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解析:“父丧不俟命/竟归”一句中“不俟命”的主语应该是景瑗,故正确的断句应为“父丧/不俟命竟归”。排除B项和D项。“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一句中“给事中”是“傅朝佑、李汝璨”二人的官职,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

答案: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服阕,按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左迁,指降职或贬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D.歃血,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解析: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这种行为叫居丧。服阕的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的意思是终了。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瑗公正廉洁,执法不阿。他在担任御史一职时,先弹劾首辅大臣周延儒贪污受贿,又弹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不避权贵,秉公办事,深受皇帝信任。

B.景瑗勤政爱民,政绩显著。他在担任大同巡抚期间,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他及时上疏朝廷,请求赈济灾民。此外,他还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打击豪强,有很高的声望。

C.景瑗孝顺父母,恪守孝道。父亲过世,他未等朝廷准假即归故里。景瑗被贼所擒,贼使其母来劝降,景瑗为保全其母,故不骂贼。

D.景瑗尽忠守节,宁死不屈。李自成犯山西,因姜瓖叛主投敌,景瑗不幸被擒。但他宁死不降,终以死报国。其气节令义军叹服,后被福王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毅。

解析:A项“深受皇帝信任”的理解有误。景瑗担任御史期间,先后弹劾周延儒贪污受贿,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尽管其不避权贵,秉公办事,但并没被皇帝采纳。

答案: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纳款而还。

译文:

(2)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

译文:

答案:(1)宣大总督王继谟晓谕大同总兵官姜瓖在黄河边据守,姜瓖偷偷地派人(与义军联络),归顺义军后返回。(2)姜瓖欺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他已经叛变了,惊讶得从马上跌下来。

【参考译文】

卫景瑗,字仲玉,明韩城县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崇祯四年授监察御史,弹劾首辅周延儒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数件事,又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皇帝不采纳。皇帝任命他为巡按,巡察真定各府。后遭父丧,未等朝廷准假即归故里。服孝期满后,任御史。卫景瑗上疏朝廷营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此二人因弹劾温体仁触怒皇帝而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卫景瑗替他们讼冤,)因而令皇帝恼怒,卫景瑗被贬为行人司正。后调尚宝局丞,又调大理寺丞,晋升少卿。十五年春调景瑗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当时晋北一带遭灾,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景瑗到任后,上疏朝廷请求赈济灾民。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打击豪强,政绩显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率义军渡黄河进军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晓谕大同总兵官姜瓖在黄河边据守,姜瓖偷偷地派人(与义军联络),归顺义军后返回。景瑗不知其变,等到山西沦陷,景瑗邀姜瓖歃血盟誓共同守卫。姜瓖在外告诉别人:“卫巡抚是陕西人,早已与李自成暗中勾结,将要叛变投敌了。”代王对此有所怀疑,故不肯见景瑗。加之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从。又适逢景瑗患足疾,不能时常出外理事,于是大同军权被姜瓖独揽。姜瓖的哥哥姜瑄是原来昌平的总兵,劝说姜瓖投奔义军。但是姜瓖又怕守城将士不依从,于是拿出库存银两犒赏将士,用言语激励守城将士,赢得了代王的信任。诸位郡王分门守卫,姜瓖每门派遣二百人协助防守。三月初一,义军兵临城下,姜瓖立即将永庆王射杀,开门迎义军入城。姜瓖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他已经叛变了,惊讶得从马上跌下来。义军活捉他见李自成。李自成想给他封官。景瑗据地而坐,大呼皇帝而哭。义军认为他很讲忠义,说他是“忠臣”,不要杀他。景瑗猛然起身,用头碰阶石,血流满面。义军拉他出去,他回头看见姜瓖,骂曰:“反贼,与我结盟却反叛变,神灵一定不会赦免你的。”义军派景瑗母亲劝其投降。景瑗说:“母亲八十多岁了,应当替自己考虑。儿是国家的大臣,不可以不为国而死。”母出,景瑗对别人说:“我不骂贼,是为了保全母亲。”三月初六日,景瑗于僧寺自缢而死。义军叹曰:“这是忠臣啊!”李自成把景瑗的家属迁移到官府的空房子里,告诫部下不要冒犯。福王(朱由崧)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号“忠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

此人不为素餐矣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

..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

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金时,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

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

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

..既平,帝思用其言。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佑中汴京所造,不与比处天度[注]相符。”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又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

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

..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祐三年

..,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

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注】天度:周天的度数,用来计算日月的运行。

★9.(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B.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C.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D.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解析:“习水利巧思绝人”都是说郭守敬的特点的,是两句话,不能连在一起。“面陈水利六事”是一句话,意思是“当面陈说了六件事”,不能断开。据此可断开。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在当时主要用作军事管理。

B.在地理上,古人与今人相反,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又称为江东或江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翰林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因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一度与丞相相当。

解析:江表为长江以南地区。

答案: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守敬精通水利工程,灵巧绝人。他师从刘秉忠,被张文谦引荐,常就水利问题向皇帝进言献策,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赞赏。

B.郭守敬主持修复旧渠,利国利民。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余条正渠及唐来、汉延二渠,浇灌九万余顷田地。

C.郭守敬做事提纲挈领,严谨务实。他认为修订历法的关键在于测量所用的仪器,于是校订并移置了不符合司天台天度的浑仪。

D.郭守敬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为了修订历法,他还亲自制造了大量用于测量的仪器,并绘制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的图画。

解析:十余条正渠不属于中兴州,原文是“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

答案: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译文:

(2)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译文:

答案:(1)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2)主持政事的人吝惜工程费用,认为他的话过分夸大,缩减了渠堰三分之一的宽度。

【参考译文】

郭守敬,字若思,是河北邢台人。他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他祖父郭荣熟悉五经,精通数学与水利,让郭守敬跟从刘秉忠学习。中统三年时,张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并且思想灵巧,胜过平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他当面陈述了六项水利事业,每奏报一项,元世祖赞赏道:“办事的人都像这样,大家方才不是白吃饭的。”至元元年,郭守敬随从张文谦任职于西夏行省。这之前,在中兴州的古渠,一条叫唐来,它的长度有四百里,一条叫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其他州还有正渠十条,都长两百里,灌溉田地九万余顷。战乱以来,废弃损坏淤积。郭守敬重新修建水坝水闸,都恢复了它们的原貌。第二年,被授予都水少监。郭守敬上奏说:“金朝时,分引卢沟河一条支流向东,穿过西山流出,灌溉田地若干顷,它的好处不可胜数。现在如果考察原有河道,使水能够通畅流动,在上游可以用来使西山获得好处,在下游可以用来使京畿地区的漕运范围变广。”皇帝认为这些意见很好。早年,刘秉忠认为《大明历》从辽、金两代开始沿用已经二百多年了,计议想要修改历法却随即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时,江东的南宋已攻灭,皇帝想到采纳刘秉忠的意见。郭守敬首先指出:“修订历法的根本在于作测量,作测量的工具首先在于仪器。现在司天台上的浑仪,是故宋皇佑年间在汴京制作的,跟这里的天文度数并不相合。”郭守敬于是详尽地考查缺失,重新作了安顿。又制作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仪器。此外还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和《日出入永短图》,可以同以上各种仪器互相参照使用。大德二年,朝廷召郭守敬到上都,商议开凿铁幡竿渠,郭守敬

最新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最新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教案精品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最新整理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

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4.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5.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韩文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中贵人)督太和山,干没(侵吞)公费。文力遏(制止)之,以其羡易粟万石(用余钱换万石米),备(防备)振.贷(赈济灾荒)。九溪土酋 与邻境争地相攻(相互攻打),文往谕(训谕),皆服(服从)。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收成不好),米价翔踊(飞涨)。文请预发军饷三月(三个月的军饷),户部难(认为有困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承 担)之。?乃发(打开)廪(粮仓)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居常抑抑(谨慎谦虚)。至临.(.面临)大事,刚断(坚决果断)无所挠(干 扰)。武宗即位,赏赉(赏赐)及山陵(修建皇家陵墓)、大婚诸费(各项费用),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有余),部帑不给(国库无力供给)。文请先发(启用)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府藏空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略加一些)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下令)承运库内官核(核实)所积(储积)金银,著.(.记录) 之(于)籍。且尽罢(取消)诸不急费。?旧制,

监局、仓库内官不过(超过)二三人,后渐添注(增加),或(有的)一仓十余人,文力(竭力)请(请求)裁汰(裁减、淘汰冗员)。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夺取)任丘民业(产业,指田产),文力争(抗争)乃止(停止)。文司(主持)国计(国家经济)二年,力遏(遏制)权幸(权贵幸臣),权幸深疾(痛恨)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号称)?八虎?日导(引诱)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亲万几(不理朝政)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便)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坚决争,去‘八虎’亦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容色)曰:?善。纵事勿济(成功),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报效)国。?即偕(偕同)诸大臣伏阙(匍匐在宫殿前)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不能进食)。瑾等大惧(非常恐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探察)文过(过失)。逾月,有以(把)伪银输内库者(……人),遂以(之)为(作为)文罪(罪状)。诏降一级致仕(退休),瑾恨未已(停止),坐(定罪)以遗失部籍(以遗失部籍坐之),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释放),罚米千石输(输送)大同。寻(不久)复罚米者再(再次),家业荡然(荡然无存)。瑾诛(被诛杀),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 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 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 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D 【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礼阻止,故意刁难”“初”表示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答案】C 【解析】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答案】A 【解析】A项“是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该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汇编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 高三 2012-03-22 10:45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强调采点得分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文言文翻译?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翻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解释实词、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特殊语序。 二、高考考查方式 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以直译为主,要求字字落实。近几年来,大多数省市的高考试卷增加了文言翻译题的分值。从2010年全国各省市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来看,大多数在8~10分,并以9分和10分居多。 高考文言文评分细则的拟订会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处:①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②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 三、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和难点。 文言翻译重点和难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译准关键词语。文言翻译题中必定会有几个关键字词是得分点。考生答题时可以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看这几个字词与课文中所学过的意思有何异同,注意根据语境辨析关键词的一词多义,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译准关键词语。二是要译出文言句式。要特别注意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如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包括固定句式。三是要注意译准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 四、文言文翻译原则。 原则一:直译为主

直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也即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还要做到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原则二:意译为辅 意译则是按原文大意来翻译。文言文中常带修辞手法的地方,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的来翻译。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 五、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1)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 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换――替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今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明”翻译为“阐明”。“大”翻译为“重大意义”。“重”翻译为“重要作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筑”翻译为“修筑”。“守”翻译为“把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考点解说】 2002年高考以来,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9年三套全国卷为10分,江苏卷、湖北卷、四川卷、山东卷、江西卷、安徽卷、辽宁卷等也增加到10分。为此,有一点先要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对高中生而言,主要应达到前两条。“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无语病。为此,翻译时应坚持“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的原则,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 【试题解析】 例题:(2009年浙江卷第21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解析:第(1)句关键词为“释”(舍弃)、“胜”(尽)。第(2)句关键词为“恐”(担心)、“予”(给),同时应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的翻译。答案为:(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锦囊妙计】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 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决不能断章取义。 一、正确翻译的前提是理解 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理解句子,既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具体应做到: (一)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难以 理解,往往是有两三个词语有较大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用法特点(即词类活用)。 1.(2009年湖北卷)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在这个句子中,“意”、“食人”、“以威”、“不惧之人”、“无所”、“施”等都不难理解,难的是“被之以威”的“被”。“被”带宾语“之”,首先可判定它是个动词;从意思上说,“被之以威”与“而不惧”形成转折关系,这一点也不难判断。“(老虎)先用威风将吃的人(或者说对方),但对于不惧怕它的人来说……”横线处该填入哪个动词呢?看来应当是“吓倒、压倒”之类的意思。于是全句该理解为:“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二)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义又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2.(2009年安徽卷)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此段文字中,“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两句,字词上基本没有疑难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专题高考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文言文翻译注意“五看”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如: (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以上两例中,“何请”和“奚以”都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翻译时须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出。又如: (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此例中,“有见暴如是叟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 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如: (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是: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翻译好这个句子,须弄清“奇”字是意动用法。又如:(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是: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还有: (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句中“全”和“名”,一个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个是名词用作动词,知晓这两个字的活用现象,才能翻译得准确得体。 三看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如: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耳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1、训练考点意识,对一些考点词不能简单组词。 如"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新元史·董俊传》)中的"夺",很多学生简单地翻译成"抢夺、夺取",这样的不注意语境、不认真推断而出现的错误其实是学生屡犯而不改的,其实在上文有语句"(武)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董)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这里的"夺"是和上文的"蹂"照应的,所以应该翻译成"毁坏、践踏"。 2、要注意对省略的主语、宾语、兼语的补充翻译 人物的姓名要完整译出,这些是语意通顺的基本要求。如"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三国志·魏延传》)要译成"只有杨仪不宽容他。魏延对杨仪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 3、掌握行之有效的理解推断方法。 (1)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

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屡遣兵戍池河、浦口,援庐州,扼滁阳,有警辄发,节制精明。"(《明史·范景文传》)前三句构成排比,其中"戍、援、扼"三个动词对举,分别译成"守卫、救助、控制"。 (2)联想课文法——联想课文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联想成语推断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联想双音词推断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如:我与(申屠)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后汉书·冯鲂传》)中"素故"联想《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译成"一向交情好","相"联想《孔雀东南飞》"嬉戏莫相忘"译成"我","穷"联想成语"穷途末路"译成"走投无路","任"联想双音词组词"担任"推断译成"担保") (3)邻字借推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 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 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 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①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 ②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 ①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②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⑷①重点词语:务,致力于/尽力;苛,苛严;犹,尚且/还;宽,宽松。 ②重点词语:无所知,无知;蔽遮蔽/确定;辜,辜负;德,仁德。

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整理

文言文翻译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5分)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5分) 13.(1)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关键字:“逮”,逮捕;“几”,近;“滥”,过度;“论”,判罪。“论减”即为减罪。句意1分。)(2)凡是法司和各地上报的案件,虞谦等人都再三审查,必定力求公平公正。(关键字:“凡”,大凡,凡是;“四方”,各地;“狱”,案件;“平”,公平公正。句意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13.(10分) (1)安南使臣到京后,问主事黄清说:“关中马理先生在哪里,为何没有出来做官?”他就是这样被外国人看重。[5分。大意2分,“安在”“仕”“为……所”各1分。] (2)这时又有人奏请核查,当权者提出让马理担任此事,马理极力坚持不同意这样做,查核之事也就此停止了。[5分。大意2分,“当路者”“属”“寝”各1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尽掣诸军会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蹙而拔之。(5分) (2)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为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所劾。燮元力求罢,帝慰 留之。(5分) 13.(10分)(1)朱燮元于是带领全部军队会聚在长宁,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官军围攻并攻打下红崖大囤。(“掣”、“蹙”、“拔”各1分,句意2分) (2)朱燮元十分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被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弹劾。燮元竭力请求罢职,皇上安慰并挽留他。(“右”、“劾”、“罢”各1分,句意2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賈人盒,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13. (1)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却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2)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接受商人金钱,托付欧阳必进使商人参与工程,仪望坚决不同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