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祠堂的保护及功能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祠堂的保护及功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3282844.html,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祠堂的保护及功能研究

作者:张伟喜邱耀党曼丽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14期

【摘要】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祠堂的功能分析,论述了在社会主义新形式下对祠堂建筑更好地加以保护、利用的原则、方式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主义新形式下更要充分发挥祠堂的凝聚、教化等文化及经济方面的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祠堂建筑,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祠堂;保护;功能;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目标的重要战略构想,旨在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在经济区的建设中必定会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农村的建设,而祠堂作为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建筑形式,研究在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这些古建筑、充分发挥这些建筑的文化功能,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服务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祠堂的历史和现状

祠堂,又名宗祠、宗庙、家庙、祖庙、祢庙、家祠。“祠”即是祭祀的意思,祠堂就是祭祀先灵的场所、礼堂。古代朝廷设有礼部,礼部的地位很高,礼部尚书尊称春官或天官,京戏开场有“天官赐福”。隋代礼部设有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四司,第二即祠部,为祭祀司,负责国家和皇家的重大祭典。后来发展,祠堂成为华夏先民的精神和英灵(魂)栖息的殿堂,祠堂成为历史教科书。一座祠堂,记载着始迁祖的由来,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历代祖先为人处世、道德良知、人口繁衍、宗族文化,功勋业绩,在祠堂中可知其沧桑演变,经验教训。

据《礼记》记载,古时候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文化从夏、商、周朝开始兴起,到宋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伴随着明王朝在民间祭祖礼仪限制的放宽,宗族开展了一个大建宗族祠堂的热潮,许多规模恢宏、美轮美奂的宗族祠堂拔地而起,出现一个“厅祠林立”的社会现象。

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运动,北方地区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如今北方已难见祠堂,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现今社会虽然经济发展,人民拥有比较富裕物质生活,但是,文化的失落,精神生活上的缺失,也越来越限制中国社会的发展后劲。因此,以传统祠堂为框架,在继承传统祠堂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建构一种综合性新型祠堂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祠堂应该包括骨灰存放、亲人祭奠、重修补修族谱、文化传播、民众休闲、扶助弱势人群等多种功能,以全新的姿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从历史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及其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