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大纲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大纲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大纲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大纲重点复习资料

1、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是人们在为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它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2、法律素质的含义: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须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3、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联系: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动,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精神的作用。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就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4、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③身体力行,切实践履。

1、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3内容):

含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承载着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折的价值标准。

意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

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针,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式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尤其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苦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不断夯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制基础。

1、历史使命的含义: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负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然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自觉的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名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21世纪中国的脊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习的历史使命。

3、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①从国际来看,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做为国家战略,努力增强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意图没有改变。②从国内

来看,60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十八大的部署,我们将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4、理想信念的类型: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5、理想和信念是紧密联系的:理想和信念是紧密联系的,他们是同一种人类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他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有所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和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6、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

7、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体系。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其中,

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①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方向(精神向导)②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③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精神支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指明前进的方向。③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3、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中(1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定对党领导的信任。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理想与现实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成为新的现实。

2、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⑵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⑶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3、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⑴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思想准备。⑵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理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⑶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

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4、如何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误区:答:⑴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⑵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⑶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②两者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⑷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3、中华名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4、中华名族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巨大作用: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时代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②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新时期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不仅是对中国大陆公民的要求,也是对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③必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才能求同存异,纳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7、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层面,就是爱国、敬业、

诚信和友善。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层面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

2、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

3、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4、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爱国情感是长期形成的,但又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的培养。

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每个中华儿女都要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

7、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①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统一③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1、人生的含义:所谓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2、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4、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5、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防卫本能、性欲和情欲本能等。

6、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如劳动、交往和意识及其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等等。

7、人生观的主要内容(3含义):①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②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8、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⑴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⑵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高尚的人生目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奉行、矢志践行。

10、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①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②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③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1、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2、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3、人生态度的类型:一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是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方向。

5、人生的顺境和逆境(6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①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②对于顺境,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③对于逆境,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1、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生活实践对于和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5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二是人生的社会价值。⑴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⑵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⑶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⑷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4、价值和人的价值:价值是人头脑里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性能在人们头脑里的一种反映。所谓人的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7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⑴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只有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⑵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①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强化全局观念、义务观念,时刻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自己;②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解决各种现实难题,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③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怕劳苦,不图安逸,善于在逆境中奋起,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它要求个体积极投入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巨大而艰苦的劳动,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成现实。

1、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

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2、身心健康的标准:任何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基本方面。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调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培养坚韧不拔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⑶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了解自身心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将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⑷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能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生活氛围,另一方面,能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发生。

6、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3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⑴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③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④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⑵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往的桥梁。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②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③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7、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8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⑴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①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②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⑵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自我。①找准自我的位置,正确地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②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⑶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①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力、更广泛的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②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科学起源(7有关道德起源的观点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①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上帝的意志②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③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④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⑤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特有是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4、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5、道德的社会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6、道德发展的规律:①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②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③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⑴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⑵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一些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9、道德的历史发展: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道德的历史演变P93[B]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

10、道德的本质(3、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道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⑴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⑵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对现

实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主要表现: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珍宝之一。

2、传统美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传统美德包含于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经过提纯、重释,是被当代所认可的优秀道德遗产。

3、中华美德的主要内容(4在实践中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②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想,相得益彰。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⑴为人民服务是

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一致。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⑶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6、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⑵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①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②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与这种体制改革相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4、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重点):⑴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⑵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重视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⑶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荣辱观的含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

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2含义、3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其科学内涵为: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⑴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即人的荣辱之心。⑵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⑶趋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

1、公民基本道德的含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②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1、公共生活的含义: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2、公共生活的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4、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5、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7、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④有

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⑴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⑵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⑶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1、职业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2、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5、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6在职业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自觉遵守职业道德):需要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①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②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③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1、恋爱中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遵守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4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自觉遵守恋爱家庭婚姻美德要求):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②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③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④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

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特征⑴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⑵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多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⑶个人品德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⑷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⑸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份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2、个人品德的形成: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6、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②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7、道德修养的途径(4省察克制的含义、5慎独的含义、8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个人品德修养,即个人道德修养,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概括为:⑴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①学思明理。学习思考,明白道理②择善而从。虚心学习,择善从之③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⑵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法有:①知行统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②积善成德。精心护持自己的善意,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积累成为个人品德⑶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①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②陶冶情操。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不断培养和加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发道德需要和欲望③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1、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的法律意识。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红线不能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律走向成熟的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实施法律的指导,也是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参照。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向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的法治文明做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造了全新的法制意识形态,形成了人类法律思想领域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共存的总体格局,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

5、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对于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①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如何,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示范作用。②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决定着能否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直接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有效性,也直接决定着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是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需要。培养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6、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治学习培训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法治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

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①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党领导人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②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法理与情理;实体公正于程序公正)④服务大局,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社会主义法制体系: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格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4、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①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②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①坚持依法执政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③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④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智能②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③深化行政执法体质改革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⑤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和监督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4、提高司法公信力:①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②优化司法职权配置③推进严格司法④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5、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6、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②完善立法体制③深入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规范的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4、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法律关系的特征:①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③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6、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等法律后果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注意:非客观的现象如纯粹主观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不能成为法律事实;没有法律意义的客观事实也不能成为法律事实。

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①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②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③制

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第二章宪法 一、概念与特点: 宪法是根本法—集中表现各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集中体现和保障。具有不同于普通法的特点: 1)其内容: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经济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其效力:最高的地位、最高的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设立制宪会议之类的专门机关,我国全国人大常委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经代表机关全体成员2/3通过。而其他法律则由半数通过。 二、分类: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1)表现形式: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如美国的联邦宪法(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英国是独一无二的不成文宪法国家。 2)效力和修改程序: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前者,效力高于普通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如美国;后者,效力和程序与普通法相同,如英国。 3)制定主体: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钦定宪法是君主制定的,如1814年法国宪法(路易十八);协定宪法是君主与国民代表协商制定的,如1830年法国宪法;民定宪法是国民或其代表制定的,如1949年法国宪法(议会)。 4)阶级属性: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此外,现代资产阶级学者还有:原始(生成)宪法和派生(合成)宪法、公开宪法和潜在(隐性)宪法、广义宪法和狭义宪法、现实宪法和观念宪法等分类。 三、宪法性法律和宪法的适用: 1)宪法性法律({):由普通立法机制制定的具有宪法规范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特点:从法的内容上说,涉及国家根本问题;从制定机关和法的形式说,由立法机关制定;从法的效力说,低于宪法,与其他法律相同。如: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1677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选举法》、《国籍法》。 2)宪法惯例:是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全社会普遍承认的、具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下院多数党领袖由英王任命等。 3)宪法的适用({):宪法适用是法的适用的特殊形式。宪法的适用主要通过宪法的解释来实现。 根据宪法解释的主体性质和后果,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称有权解释,一般是特定机关做的解释,在我国主要有:全国人大常委会(仅宪法)、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国务院及其常设部门非正式解释又称无权解释,这种解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当代国家有三种不同的宪法解释机制:立法机关解释(英国、中国—82宪法: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司法机关解释(美国)、专门机构解释(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答:成为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殷切期望。(1)德是人才素质德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八容八耻)?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 4.学《思修》课意义? 答:(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修养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5.理想含义,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1)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是多方面多类型的(3)具有现实性(4)具有预见性(5)是一定社会关系产物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答:(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自我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8.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9.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精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此题分值为25.00) 1.亚里士多德提倡()。(此题分值为1.00) 【A】.和谐教育(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素质教育 【C】.人文教育 【D】.科学教育 本题思路: 2.“寓教于乐”是诗人贺拉斯提出的著名论点,它出现在()。(此题分值为1.00) 【A】.《文艺对话集》 【B】.《诗学》

【C】.《诗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判断力批判》 本题思路: 3.审美教育能够将人从异常麻木、迟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它的这个作用在梁启超那里被称为( )。(此题分值为1.00) 【A】.“熏” 【B】.“浸” 【C】.“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提” 本题思路: 4.《局外人》的作者是()。(此题分值为1.00) 【A】.加缪(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萨特 【C】.卡夫卡

【D】.昆德拉 本题思路: 5.提出“趣味无可争辩,但是可以修养”这一观点的是()。(此题分值为1.00) 【A】.王国维 【B】.李泽厚 【C】.宗白华 【D】.朱光潜(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 6.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是( )。(此题分值为1.00) 【A】.生殖系统 【B】.神经系统(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消化系统 【D】.思维系统

7.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会从事()。(此题分值为1.00) 【A】.学习 【B】.工作 【C】.游戏(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锻炼 本题思路: 8.鲁迅曾说过,《红楼梦》里的焦大是绝不会爱林妹妹的。这反映出审美观具有( )。(此题分值为1.00) 【A】.民族性 【B】.时代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复习资料

《经济法》练习题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 2.下列各项中,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B.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C.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D.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定 3.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保管行为 B.房屋 C.专利权 D.空气 4.甲与乙订立合同后,乙以甲有欺诈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该合同。下列有关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自合同订立时无效 B.自乙提出撤销请求时无效 C.自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请求时无效 D.自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销后无效 5.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 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6.根据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当事人采取法律或法规规定的特定形式来划分,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 B.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 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 A.甲从乙处买回一件假冒名牌产品 B.甲趁乙急需用钱之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从乙处买走一辆汽车 C.9周岁的甲从文具店购买一支2元的笔 D.15周岁的中学生甲花20元钱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 8.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可以进行代理的是()。 A.遗嘱 B.婚姻登记 C.收养子女 D.签订买卖合同 9.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费由公司按月结清。后乙因故辞职,月底餐厅前去结账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公司应当付款 B.甲公司应当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D.甲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10.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情况有( )。 A.没有代理权的代理 B.超越代理权 C.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

经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基础理论知识一、学习要求 (一)重点掌握的问题 1.法的本质 2.法的特征与效力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4.经济法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掌握的问题 1.违法及法律责任 2.经济法的功能 (三)了解的问题 1.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2.法的形式(渊源)、分类、法的外部关系问题 3.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练习 (一)选择题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 D )。 A.经济法 B.民法 C. 刑法 D.宪法 2、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 A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 3、法的渊源指的是(B)。 A.作为法律的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C.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关系 D.各种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性 4、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 B C D E )。 A. 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 内部组织 D.个体工商户、承包户和公民(自然人) E. 国家 5、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 B D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 D.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E.经济法律程序 6、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A B C )。 A. 经济管理关系 B.经营协调关系 C.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D.经济协作关系 E.经济竞争关系 7、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各种经济关系 B、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 D、一切经济利益关系 8、根据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可将其分为(C ) A、组织法律关系与财产法律关系 B、计划法律关系与金融法律关系 C、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与经济协调法律关系 D、经济监督法律关系与经济合同法律关系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题技巧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题技巧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2018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题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应考者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树立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确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懂得为什么要立志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了解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识,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和掌握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具体规范,懂得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容和意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掌握法的概念、作用、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关系的构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懂得要自觉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掌握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学习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学习方法 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正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学考试大纲”中所指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自学方法,首先,要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和教材。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目标,认真学习教材,全面系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其次,要把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对课程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单独孤立地去抓重点、背词句,甚至猜题押题。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对于自学应考者来说,还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概念要清楚明确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含混不清、界限不明。这是掌握基本知识、明白基本道理的前提。如,理想概念的定义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掌握这个概念时,就需要明白:首先,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是高于现实的,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其次,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像和设想,是来源于现实的,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与空想是有区别的。如,身份权概念的定义

2018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2.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A.文学B.绘画C.舞蹈D.音乐 3.在中国明确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一观点的是 A.宗白华B.朱光潜C.李泽厚D.王国维 4.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什么形式明确了美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A.法律B.制度C.行政D.强制 5.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四育是全面发展的 A.全部内容B.最终目的C.直接目的D.基本内容 6.从施教的手段看,美育是一种 A.形象教育B.情感教育C.快乐教育D.科学教育 7.美育主要呈现为三个学科的交叉,除了美学和教育学外,还有 A.艺术学B.美术学C.音乐学D.舞蹈学 8. “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这一论断出自 A.王国维B.蔡元培C.梁启超D.鲁迅 9.美育培养人情操的方式是 A.科学B.直觉C.审美D.理性 10.作为审美能力的基础的是 A.审美鉴赏能力B.审美思维能力 C.审美感受能力D.审美创造能力 11.家庭美育的最大特点是 A. 以情动人B.以理服人C.以身正人D.以德树人 12. “…涵养美感?…陶冶身心?…养成人格?是正当的、堂堂的艺术教育的目标。”这—论断出自 A.丰子凯B.梁启超C.朱光潜D.宗白华 13. —般认为美育的途径有两大类,除了审美理论学习外还包括 A. 审美批评B.审美文化C.审美现象D.审美赏析 14.人化自然进一步发展为 A.艺术化自然B.社会化自然 C.审美化自然D.控制自然

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法律的基本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系统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B: 法律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C: 制定成文法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唯一形式 D: 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及义务,不仅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职权和职责 2、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具有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不合法的作用,这是指法律的() A: 预测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3、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全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 A: 行为、处理和制裁 B: 假定、处理和执行 C: 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 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裁决 4、在我国长期的法律实践中,对法律适用的要求不包括:() A: 正确 B: 及时 C: 合理 D: 民主 5、李大牛及张二虎因走路冲撞发生口角,李冲动之下将张打死。为此,张的家人继承张的财产。公安机关将李逮捕,准备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时,李暴病而亡。公安机关遂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导致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是: A: 法律行为 B: 违法行为 C: 事实构成 D: 自然事件 6、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通过。 A: 全体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 B: 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C: 及会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 D: 及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7、宪法存在的最终价值指向() A: 统治阶级的意志 B: 国家的利益 C: 全社会的利益 D: 公民的基本权利 8、根据宪法修改程序,可以将宪法分为:() A: 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B: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C: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D: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宪法不仅是法,而且是一国的“根本法”、“基本法”和“政治法” B: 列宁曾用“宪法——法律的法律”来说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C: 宪法序言中规定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纵观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通常采取列举式和限制式两种规定方式 10、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不包括() A: 法治原则 B: 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C: 首长负责制原则 D: 精简和效率原则 11、现行宪法规定,享有国务院总理人选提名权的是()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大主席团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2、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特征的是() A: 单方性 B: 强制性 C: 无偿性 D: 效率性 13、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公开原则 B: 便民原则 C: 参及原则 D: 效率原则 14、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则申请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重点复习资料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P12-35 理想: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和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 4 个特点: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根据人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将理想信念大体划分为四个类型: 生活领域、职业领域、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①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P36-58 什么是爱国主义?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维互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华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6章 美育的功能

第六章美育的功能 美育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协调人际关系、发展两个文明。 第一节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活方式与审美: (一)生活方式的类型(识记):生存型、发展型、完善型。 (二)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领会): 1、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原始社会,在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在这种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人类此时的一切活动都必然与使用密切相关,这也正是普列汉诺夫所说的“劳动先于审美”。②原始艺术与审美在当时人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③原始艺术与审美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决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力的武器之一”。④审美和艺术在原始社会并不外在于人们的生活,它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普遍的存在于原始人类的生活之中,存在于他们家庭生活的范围,它很多就是那些日用品。总之,在原始社会,尽管其生活方式主要是生存型的,但是审美和艺术也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重视主要基于审美和艺术可以提高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 2、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明显地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发展,它对个人生活、发展的价值,表现得更为明晰。在这一阶段,艺术只是为少数人服务。②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发生关联,则明显地缺乏实用这一中介,因此,人们常常认为审美是无用的。③在文明社会,这时审美与人生的关系就具有了片面性,这最突出地表现为,这里的每一种发展都常常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前提。④在文明社会,审美和生活之间却明显的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总之,在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审美和艺术则开始逐渐摆脱其生理和实用的属性,而主要针对人的精神发展起作用,并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3、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人不仅是一个生产者,一个创造者,同时也是一个享受者和欣赏者,人和人的生活都将作为一个审美对象进入人们的审美之域。与此相应,美和美育将作为一种必需,而不是一种点缀和奢侈进入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美和美育的地位是不同的。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美育就越重要,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生活质量与审美 生活质量的含义(识记):主要是指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全面、综合满足程度与环境状况。它包括工作、劳动质量,日常生活的质量及闲暇生活的质量。 举例说明审美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简单运用) (一)工作与审美 ①从理论上看,工作和审美都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它们都是以人自身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的本质上是可以相通的。②从历史上看,工作与审美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③从实践上看,工作与审美的分裂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对人自身更是一种伤害。(在日本,也出现了这样一些“工作狂”,工作已经消耗了他们几乎所有的精力,下班回来,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对生活的任何热情了。相反,如果在工作中增加审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工作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劳役,从而避免使人沦为工作机器,沦为某种手段,在这里,工作成为一种创造和享受。)(二)生活与审美高质量的生活并非指荣华富贵的生活,粗茶淡饭一样可以令人心旷神怡,关键在于是否别具慧眼,发现生活之美。只有美才能消解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贫乏,才能避免将人导向庸俗之途,才能将生活导向精神的层面,从而超越滚滚红尘,所以审美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俄国19世纪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是生活。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也指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往今来别具慧眼的人往往视日常生活为赏心乐事。) (三)闲暇与审美。 ①如果整个社会对人们的闲暇时间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话,那么,将对人性和社会带来既大又深远的危害。 ②如果闲暇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有高尚的嗜好,如听音乐、画画、读书等,那么,将对人的精神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将使闲暇成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闲暇可以使人聪明,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就等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寿命。人的高贵并不来自于高官厚禄,有钱有势并不能使人显得高贵,但闲适却可以使人高贵。综上所述,闲暇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无闲,对人是一种摧残;闲而无所事事,也是人精神上的一大痛苦,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审美是人度过其闲暇时间的最佳方式 以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审美对于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指出了审美对于工作必不可少,对于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对于闲暇必不可少,审美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审美与人生有着既密切又直接的内在关联。人要成为“人”,人类社会要成为“人类的”社会,,必须要有审美教育。 第二节协调人际关系 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领会) 一、美育使人淡泊名利。引起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生而就有各种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功力之心。人间许多争斗都由利害而生,审美与艺术却可以使人超然物外,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悲。因此,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利器。 二、美育使人血气和平。美育主要是针对人心、针对人的情感而进行的。“乐动于内。礼动于外”。也正因为如此,“乐”对于人心的作用才较德育与智育大得多,直接得多、深入得多。 三、美育使人相互沟通。审美和艺术能使人消解矛盾,成为一个融洽的群体。 综上所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尤有特长,它的这个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美育主要针对人的内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与人的心理与精神,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正如席勒所指出的那样:“只有美能赋予他社交的性格,只有审美的趣味能够给社会带来和谐……” 第三节发展两个文明 一、文明简析 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文明的含义(识记):仅仅是人类具有尊严、富有光彩的那种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使人类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二)文明与自由 (三)文明的划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美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领会) 二、美育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1、美育使物质文明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物质文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的实用与审美脱节的问题,这就离不开美育。所以,美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法律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法律基础》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 ②法律体现的知识统治阶级的部分意志; ③法律是有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6.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强制性) ③、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 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8.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①、从体现的意志上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从实质内容上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 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理论为指导; 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c、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 的质量和水平。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完整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 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C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8.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 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10.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 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l1.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3.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1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 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自考专业考试科目

自考专业考试科目

法律(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30112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统考 200242民法学7统考300243民事诉讼法学5统考400245刑法学7统考500260刑事诉讼法学4统考600261行政法学5统考705679宪法学4统考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校考900244经济法概论6校考1000247国际法6校考1104729大学语文4校考1205677法理学7校考1300223中国法制史5校考合计66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50114 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统考 200506写作(一)7统考300529文学概论(一)7统考4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统考5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统考6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统考700535现代汉语7统考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校考9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校考10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6校考1100536古代汉语8校考1200031心理学4校考13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5校考合计73学分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30202 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2+ 2 用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能够免考本科目统考 2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5 统考 3 00266 社会心理学 4 统考 4 00272 社会工会概论 5 统考 5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6 统考 6 00274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6 统考 7 03508 劳动与就业 6 统考 8 03578 人口与环境 6 校考 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校考 10 04729 大学语文 4 校考 1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校考 12 00012 英语(一) 4 校考 13 00034 社会学概论 6 校考 14 00182 公共关系学 4 校考 15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4 校考 合计不低于70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3706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思维?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4.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6.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7.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8.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9.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论述题 1.什么是家庭美德?联系实际论述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2.根据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论述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3.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4.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思维?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的思维方式。 2.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答:(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中国的过硬本领。 (5)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中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6)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答: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4.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身条件出发。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等。 6.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 答:(1)人民主权原则(2)民主集中制原则 (3)坚持党的领导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7. 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身条件出发。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8.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答: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五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9.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知识点

1.【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调解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能为一般人提供一个行为模式、标准的属性(概括性)。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

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利益导向性,简称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者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法的可预测性)。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2.【知识点】: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的内容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 (1)物 ①自然物:土地、森林 ②人造物:机器、建筑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解释】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著作、发现、发明、设计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 【解释1】著作是著作权关系的客体。 【解释2】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 (3)行为(行为结果) 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者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和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承包人应按期完成办公楼的建设)。 3. 【知识点】:法律事实 1.法律事件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生老病死、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解释】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 2.法律行为 (1)无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二者均可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如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3)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订立遗嘱);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乙订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