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
李氏中医全息汤及加减

“ 李氏全息汤” 基础方:

柴胡12克桂枝,白芍,生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杏仁,白术,生地,香附,制首乌,牡丹皮,各10克( 桂枝汤+二陈汤+四逆散+担心地富出手[丹皮杏地香附术首])

一方解:

李氏全息汤用药轻灵,符合久病胃气虚弱的这一的配伍特点,同时也符合中焦若衡,非平不治的原则,

桂枝汤调和阴阳,实是立乾坤之位三阴与三阳,宣通阳气于上,使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离阳当空,阴霾乃散,主明则下安,桂枝汤为中医群方之祖,尤为伤寒诸方之魁,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让桂枝汤立于胜算之妙,内安外攘,

有者去之,无者安之,桂枝汤者,调和阴阳气血营卫者,乃我身之阴液与阳津是也。内经曰: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下者,阴阳之天地也。数之千,推之万,万之大不可胜数者,三阴与三阳是也。

此符合阳生阴长,阳主阴从之象,药虽轻漂虚灵,但卡中病机,神当畅,气当顺,血当行,且上焦若羽,非轻不举,因于上者越之,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最重要的是更符合内经之理,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舒其血脉,令其调达。

二陈运化于中枢之气,以复升降与出入斡旋之气机,全息者,全凭之息而不息是也.且柴芍草者,四逆散之义,三阴极而一阳始发,三阳弱有赖一阳初生,中间起手者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乾坤卦的根基,这是最重要的,乾坤是归卦,本是先天卦,后天卦让给了坎离卦。

盖中气者,交济水火之枢,升降金木之轴,中气健旺,枢轴轮转,水木升而火金降,寒热易位,精神互根,自然邪去而正复,是强中御外之良规也。

二陈汤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

中医认为痰之本为湿,湿聚而停留则为水,湿不能气化则为饮,饮似痰而稀,可因气化不利而停滞,湿受气火之灼,可被煎灼变稠而为痰。所以前人说“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水湿为其本也”。痰本为病理产物,但也可作为第二病因,直接或间接作为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变生多种病症,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如痰在肺则咳喘,在胃则呕逆,在头则眩晕,在心则悸怔,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四肢则肢节沉痛而类似痛风证,临床上尚有高血脂,肥胖,脑栓塞,动静脉血栓,心律不齐,胸闷胸痛,冠心病心梗,湿浊下注之带下经病,痰气瘀互结之梅核气,痰核,瘰疬,骨质增生,息肉,肿瘤,癌症等。正如清.沈芊绿说:“人自出生以至于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峰,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变怪百端”。可知痰之为病,虽名称各异,其因则一,故皆可用二陈汤化裁治之。《医方集解》曾说:“治痰通用二陈”。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古今名医方论》卷1)

先立阳后通阳再用阳,吾辈者,世世代代都赖以生存之阳吗,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者,柔则养筋,静则养神。此阳被轻轻的拨动而无声息,犹如润物细无声,在上则主明则下安,在下则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

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

白芍、丹皮、何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陈皮、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诸药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

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处处无方,处处法,从上到中至下,从气到血,从阴到阳,从里到外等不是在示人以规距,活泼泼的让你去从中填空与补窍。

人有病无非是升降入出,正邪斗争,阴阳盛衰,全方君臣佐使,剂量的变化,主药的应运。正符合医圣心法中的,脏腑相连,其痛必下之至理,且中僦若衡,可是非平不治,治之以平剂,浑身是胆阻碍中枢之机,中枢者,升降出入之势是也,叶天士用药无不是处处在格守着胃气的通顺,脾气的升发,我人者,无不时时刻刻秉承着二阳之气吗?否则真脏脉现也。

且中焦若衡,非平不治

此处方正是平中见奇,妙笔生花,临床更是左右逢源。

也符合轻可去实之理论。

临症者临阵,不亲自去实践,是没有此心得与体会的。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

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

切病机而效可观。

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

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

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

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

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

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拨千钧之舟者,一捋之木也。

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

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

而现代人的体质与疾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

本方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各种疾病之主要病机,具有升阳理气,疏散风寒,调和营卫,开胸化痰,化湿运脾,利水清热,疏肝和胃,升肝降肺,补益精血,滋补肝肾,调和五脏等具有整体带动局部,病理转化生理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改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等多种作用,适当加减,可治疗各种疾病,使身体恢复到一种最利于疾病康复的最佳内环境,使病程缩短,疗效提高,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各

种疾病,具有见效快,痊愈快的特点。

二加减:

分享李芳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部分)加减法:

1.发热。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轻度发热一概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发热无汗去何首乌加麻黄(10克),

中度发热加车前草(10-30克);

高热脉洪、汗出不解、面红舌赤、烦渴引饮者加石膏(15-100克),知母10克(白虎汤意)。

仍高热不退,伴有抽搐神昏者,适加羚羊角粉(1-3克),

乏力加黄芪15克。

其余按症加减。

2.低温畏寒。

指体温在36℃以下,不论何种疾病引起,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严重者加附子10-15克(桂枝附子汤意)。

手足厥逆,可再加黄芪(15-20克),当归,细辛(各10克)(当归四逆汤意),

腿脚独冷者,生甘草改为炙甘草(20-30克),白芍加量至(20-30克)其余按症加减。3.自汗盗汗。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芪、浮小麦(15-20克)或加龙骨牡蛎(15-30克);

自汗淋漓者加制附子,其余按症加减。

阴虚,脉细数,手足心热重加生地(15-20克),山药,山萸,泽泻(各10克)(六味地黄丸意)或地骨皮,知母,鳖甲(各10克)等,其余按症加减。

4.乏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黄芪15-20克。

如出现纳差、腹泻、浮肿、黄疸等症状,按相应症状加减。

5.身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痛重合当归四逆汤(当归,细辛各15克);

恶寒甚者重加桂枝(18克) 或加附子(10克)(甘草附子汤意);

肩背痛甚者加羌活(18克)、片姜黄(18克);

身刺痛,面紫舌暗脉涩,夜间痛甚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其余按症加减。6.浮肿。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轻者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去甘草治疗,

肿甚,身重恶寒者加附子(10克)(真武汤意);

乏力甚者加黄芪(20克);

关节积液加泽兰,泽泻(10-12克);

小便不利加当归,车前子(各10-15克);

喘满者加麻黄(10克);

有热者加石膏(10-18克);

咽喉肿痛或有疮疡者加银花,连翘(各10克);

其余按症加减。

7.黄疸。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阴黄、阳黄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茵陈,龙胆草,栀子,金樱子(各10克),

大便干者加大黄(10-20克)。其余按症加减。

8.嗜睡。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严重者加石菖蒲(后下)或白芷(10-15克);

畏寒重加附子(10克);

乏力甚加黄芪(20克)。其余按症加减。

9.失眠,多梦。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15-40克),

严重者再加酸枣仁(10-18克),知母,川芎(各10克)(酸枣仁汤意)。

神经质严重者加远志,郁金各10克百合30克等,其余按症加减。

10.心惊不安。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15-30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意)。

心烦懊恼加栀子,豆豉(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1.头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头痛严重者加当归,细辛(当归四逆汤意),川芎,蔓荆子(各10克);

伴头晕甚加天麻(半夏白术天麻汤意)(15克);

兼头胀或烦躁不安者加龙骨、牡蛎(15-20克)。其余按症加减。

12.头晕。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兼恶心呕吐者加苏叶(10克),

颈椎不适加葛根(18-30克),麻黄(10克)

兼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15-30克),

严重者加天麻(15克)。其余按症加减。

13.口渴。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方加麦冬,玄参(各10-20克)治疗;

烦渴多饮者合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人参、粳米];

兼纳差,舌淡苔少而燥者加党参,花粉(各10克);

兼舌干而裂者合增液汤(玄参、麦冬)(各10-20克)。其余按症加减。

14.口中异味。

指口涩、口腻、口苦、口臭、口酸、口甜、口辣、口咸等。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口涩不再加药;

口腻不再加药;

口苦者加当归、栀子(各10克);

口臭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

口酸者加黄连,吴茱萸(各10克);

口甜者合泻黄散(藿香、石膏、山栀、防风)(各10克);

口辣者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各10克)。

口咸者加当归,黄精,黄柏(各10克)。其余按症加减。

15.项强。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葛根汤(葛根18-30克,麻黄10克)。

连及后背加羌活(10克-15克),

肩胛疼痛加片姜黄(18-25克),

颈痛压迫手臂神经痛重加白芍(18克)加黄芪(15-20克),丹参,或再加鸡血藤(各10-15克);其余按症加减。若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不可视为一般项强,进一步明确诊断。

16.肩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痰、湿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严重者加当归、细辛(当归四逆汤意),羌活(各10-15克),片姜黄(不低于18克);

再加鸡血藤,丹参(各10-15克)或乳香没药(各10克);

麻木加黄芪(20克)。其余按症加减。

17.四肢疼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湿、热、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严重者合当归四逆汤(当归,细辛各15克)

或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知母、防风、附子各10-15克)。

下肢痛加川牛膝(15-20克)。

下肢酸胀沉重,痛感少者加木瓜(10-15克);

麻木或不耐久立加黄芪(20克)。其余按症加减。

18.腰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湿、热、肾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茯苓,白芍加量至20克) 加炒杜仲(各15-20克);中间痛重加续断,狗脊(10-18克);

两侧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

腰酸为主,不痛者加淮山药,山萸肉各10-20克

疼痛严重者合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附子,防风,知母)(各10克);

兼痛泻者加防风(10克);

泌尿系统结石者再加金钱草,海金沙(10-30克)。其余按症加减。19.咳嗽。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肺燥、痰湿、阴虚、肝火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干姜、五味子,

咳不止再合止嗽散(荆芥、紫菀、桔梗、百部、白前各10克);

咽喉不利、干咳无痰者再加麦冬、玄参、贝母。

咽痒而咳或声音嘶哑者加蝉衣(10-30克)。

夜间咳甚加当归。

咳痰带血重加生地。其余按症加减。

20.喘促。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兼咳嗽者,加干姜、五味子,

胸满闷者,去白芍或易赤芍

喘甚者再加葶苈子;

哮喘者合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黄芩、款冬花);

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其余按症加减。

21.胸闷。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去白芍或易赤芍治疗,

严重者重加全瓜蒌30克(便秘者可用瓜蒌子),丹参;

兼咳喘胁痛者,按相关症状加减。其余按症加减。

22.胸痛(含乳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胸阳不振、心血瘀阻、肝郁气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严重者加瓜蒌10-30克,薤白6-10克(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10-20克。

乳腺增生加青皮,昆布(攻坚散意),老鹳草各15克

其余按症加减。

23.心悸。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心阳不振、心血亏损、痰湿内阻、血脉阻滞等,

心动过快者,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严重者加苦参。

心动过慢或脉结代者合炙甘草汤(生甘草加量,或易为炙甘草;生地加量)加丹参,麦冬,火麻仁;兼肢冷加附子(四逆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24.嗳气呃逆。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食滞停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嗳气呃逆严重者合旋覆代赭汤(旋覆花,党参,代赭石)。

心绪不宁者加龙骨、牡蛎;其余按症加减。

25.恶心呕吐。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胃寒、胃热、肝郁、痰湿、食积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苏叶,

合并便秘加大黄。其余按症加减。

26.反酸烧心。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气犯胃、寒湿内阻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左金丸(黄连,吴茱萸),

重者加乌贼骨、瓦楞子。

黏膜糜烂,溃疡加白芨,贝母;其余按症加减。

27.食欲不振。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气犯胃、湿困脾胃、胃阴不足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鸡内金,

严重者合焦三仙或参苓白术散。

苔厚黄腻者合黄连解毒汤;

其余按症加减。

28.胃脘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虚实寒热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量白芍。

脘腹痛甚合脘腹止痛汤;

其余按症加减。

29.胁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气滞、肝阴不足、瘀血阻络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牡蛎,白芷各15-20克;

右胁痛者再加青皮,左肋痛者再加郁金;

腋下肋间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其余按症加减。

30.腹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膀胱湿热、膀胱蓄血、下焦虚寒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量白芍治疗

小腹痛(肚脐中间以下):加量白芍,再加当归、川芎(当归芍药散意)。

少腹痛(小腹两侧):加川楝子、元胡(金铃子散)。

炎症明显加败酱草,红藤各15-30克。其余按症加减。

31.腹胀。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滞、血瘀、食积、水停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严重者,再加泽泻,枳壳,木香,乌药,厚朴,藿香各10-15克(排气饮意),

舌瘀斑严重或腹有积块者加桃仁,三棱,莪术;

其余按症加减。

32.腹泻。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湿、湿热、脾虚、肝郁、肾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去或减何首乌,杏仁)加赤石脂、禹余粮(赤石脂禹余粮汤);痛泻肠鸣加防风,

久病体虚者加黄芪。其余按症加减。

33.大便秘结。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虚实寒热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何首乌加量)加当归,瓜蒌子;

便如羊粪成球者加阿胶,肉苁蓉;

排便无力加黄芪或党参20克;

口干渴兼大便燥结者加麦冬,玄参各10-20克生地加量至20克或合麻仁丸(麻仁,大黄)。其余按症加减。

34.小便涩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下焦湿热、心火炽盛、肝气郁结、下焦血瘀、肾阴亏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金钱草各15克。

有热象者加栀子10克。其余按症加减。

35.睾丸胀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凝、气滞、湿热、毒邪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川楝子10克,延胡索(金铃子散),麦芽,虎杖各20克,乌药,当归,细辛(当归四逆汤),橘核,荔枝核各10克;

疼痛严重加乳香,没药或三棱,莪术各10克;

睾丸红肿者再加银花,连翘各15克。其余按症加减。

36.阳痿早泄。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治疗,

阳痿病久者加枸杞,菟丝子,淫羊藿,附子,熟地各10-15克治疗。

早泄一般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30-60克),当归,黄芪,山萸肉,五倍子,五味子各10-30克治疗

失眠多梦心烦易怒重加夜交藤,合欢皮;

伴口苦者加当归,栀子;

纳差加鸡内金;

兼会阴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

兼小便不利或尿频者加当归、车前子;

其余按症加减。

37.遗精。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心火旺盛、心脾两虚、心肾两虚、相火妄动、肾气不固、湿热下注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治疗,

严重者加芡实、金樱子(水陆二仙丹),莲须。其余按症加减。

38.尿血。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重用生地,

严重者再加小蓟、竹叶,白茅根。

伴轻度尿蛋白者再加老头草。其余按症加减。

39.月经量少。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乌陈汤(当归,川芎,乌药)熟地(四物汤)

黄芪(当归补血汤)加川牛膝,益母草(八珍益母丸意)各15-20克,鸡内金10克(研粉服)。其他随症加减。40.月经先期。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血热、阴虚、肝郁化火、气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乏力加黄芪;

口苦心烦脉弦者加当归、栀子(丹栀逍遥散意);

阴虚潮热,其他症状不显者加地骨皮、青蒿、黄柏(清经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41.月经后期。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虚寒、肝郁、血瘀、痰湿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川芎,红花。

舌瘀斑严重者加桃仁,三棱,莪术。其余按症加减。

42.月经先后不定期。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肾虚、心脾虚弱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山药、菟丝子、荆芥(定经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43.闭经。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川芎,红花,乌药,益母草,川牛膝各10-15克。

舌有瘀斑严重者或子宫附件处肿瘤包块导致者,加桃仁,三棱,莪术各10克(桂枝茯苓丸意)。

其余按症加减。

44.崩漏。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血热、脾不统血、湿热下注、肝肾阴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生地用量,加地榆,仙鹤草各20克;

兼口苦,色暗者加栀子;

兼小腹、少腹痛者加当归、川芎、川楝子、元胡;

兼妇科肿块合李氏消瘤汤;

兼小腹痛出血多者加当归、川芎、阿胶、艾叶(胶艾汤意》小腹痛兼恶心纳差者合温经汤(吴茱萸、当归、川芎、党参、阿胶、麦冬)。其余按症加减。

45.经行腹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肝郁气滞、胞宫瘀血、湿热郁结、气血两虚、冲任虚寒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重白芍用量,

小腹痛者再加当归、川芎,

少腹痛者加川楝子、元胡。其余按症加减。

46.经行腰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杜仲;

中间痛甚加菟丝子,狗脊;

腰两侧痛者再加川楝子、元胡。其余按症加减。

47.经前乳房胀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青皮治疗;

疼痛严重者加瓜蒌、乳香、没药(瓜蒌散意)。

肿块严重者加玄参,贝母,夏枯草,海藻,牡蛎(消瘤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48.白带异常。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脾虚、肾虚、湿热、痰湿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治疗

白带加量白术,再加山药、乌贼骨。其余按症加减。

黄带合易黄汤(山药、芡实,黄柏、白果、车前子);

赤带加重生地用量,再加当归、阿胶、黄柏、牛膝、黑豆(清肝止淋汤意)。

青带加茵陈,栀子;

黑带合利火汤(大黄,王不留,黄连,栀子,石膏,知母,刘寄奴,车前子)。

气味恶浊者加当归、栀子,

阴痒者加黄柏、蛇床子。其余按症加减。

49.癥瘕积聚及结节等赘生物。

不论属何种疾病,也不分气滞、血瘀、痰湿等,

体积小者,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治疗

也可加薏米或白芥子(各10-30克);

体积大者,加三棱、莪术、桃仁各10克(桂枝茯苓丸和化坚丸意)。

严重者再加玄参,贝母,夏枯草,海藻,牡蛎各15克。

气虚乏力加黄芪15-20克

伴失眠多梦心烦易怒者,可重用龙骨牡蛎(15-40克)治疗,二者兼能软坚散结。其余按症加减。

50.阴痒。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湿热、肾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合李氏止痒汤(荆芥,僵蚕,白蒺藜,苦参,蝉衣,防风,当归,丹参,雷公藤各10克地肤子,白鲜皮各20克)。其余按症加减。

51.盆腔炎。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桃仁,赤芍各10克,红藤,败酱草(15-30克);

宫颈糜烂,加地肤子,白鲜皮,白芷,防风(10-20克),其他随症加减。

52.小儿发热。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

剂量约为成人的1/3~1/2(下同),

个别高热脉洪面赤口渴者加石膏6~12g,知母3~6g。

骨蒸潮热重加牡丹皮,严重加地骨皮。其余按症加减。

53.小儿哮喘。

不分冷哮、热哮,肾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定喘汤(麻黄、桑白皮、白果、苏子、黄芩、款冬花各4~6g),多汗或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5~10g;

发热而喘者合麻杏石甘汤(石膏6~12g,麻黄3~6g),

喘甚者合苏葶丸(苏子、葶苈子各3~6g)。其余按症加减。

54.睡中磨牙。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

一般李氏全息汤基础方重加龙骨牡蛎(30-40克)治疗

55.小儿疳积。

指形体瘦弱、毛发干枯、头大颈细、腹胀肚大、大便不调或时发热等症状。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鸡内金治疗。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其余按症加减。

56.小儿尿频。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膀胱湿热、脾肺气虚、肾气不固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当归、车前子各4~6g,

严重者合缩泉丸(山药,益智仁,乌药)加桑螵蛸;

气虚乏力,排尿无力加黄芪(黄芪建中汤意);

排尿不利严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泽泻;

心烦不安者加龙骨、牡蛎各6~8g。其余按症加减。

57.小儿遗尿。

不分肾阳虚、肾阴虚、脾肺气虚、肝经湿热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石菖蒲6~8g,麻黄5-7g;

严重者合闭泉丸(益智仁、白蔹、山栀各6~8g)。其余按症加减。

58.小儿夜啼。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肺经风寒、心经积热、心虚禀弱、受惊恐惧、伤食积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各5~6g,

不眠者再加酸枣仁4~6g,知母、川芎各3~5g(酸枣仁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59.咽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湿热、郁火、阴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桔梗10~12g,

急性肿痛者再加银花12~15g,连翘10~12g,薄荷10g;

慢性者合养阴清肺汤(玄参、麦冬、贝母、薄荷各10g)。其余按症加减。

60.咽喉梗阻。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气滞、痰阻、阴虚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李氏消瘤汤加苏叶,生姜(半夏厚朴汤意);

严重者加石菖蒲,郁金;

兼咽干者加麦冬,玄参;

咽喉充血红肿,加白芍易为赤芍,加金银花;

两种症状同时存在,两方同时加入。其余按症加减。

61.声音嘶哑。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重加蝉衣20-30克治疗,

咽干口渴加麦冬,玄参各10克;

喘者加麻黄,

有热者重加生地或加石膏,

咽喉肿痛者重加生地或加桔梗,银花,连翘各10-15克。其余按症加减。

62.牙痛。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风寒、风热、胃火、虚火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升麻,当归,黄连,细辛10-15克(清胃散意,当归四逆汤意)。

痛处烧灼明显者加石膏20-100克,其余按症加减。

63.口腔溃疡。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治疗;

急性者合口疮立验汤(石膏、麦冬、知母、栀子、黄连、大黄、绿豆衣、锡类散(或青黛));

慢性者(桂枝易为肉桂4克生地加量至30克),再加熟地,龙骨,牡蛎各30克怀牛膝15克附子5克(导龙入海汤意),其余按症加减。

也可用生绿豆或黑芝麻生嚼15分钟,必要时结合外用治疗。

64.鼻炎。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桔梗,玄参治疗(玄参桔梗汤意);

鼻塞多涕者加生姜,苍耳子,辛夷;

鼻塞浊涕粘黄者加五味子,石膏,生姜(各10克);

鼻孔发热生疮者加五味子,贝母,黄芩;

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加泽泻,苏叶。其他随症加减。

过敏性鼻炎再加乌梅,防风,柯子各10-15克黄芪20-30克;

小儿多涕症加羌活,独活,防风,黄连,生姜,大枣各10克黄芪,党参各20克

65.痔疮。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赤石脂,干姜,升麻治疗;

肛门灼热加黄连,便燥加阿胶。其他随症加减。

66.皮肤瘙痒。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治疗,

轻者加地肤子,白鲜皮各20克治疗;

严重者合李芳祥自拟止痒汤(荆芥,僵蚕,白蒺藜,苦参,蝉衣,防风,当归,丹参,雷公藤各10克地肤子,白鲜皮各20克)

67.耳鸣耳聋。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龙骨、牡蛎,

严重者再加石菖蒲,响铃草,磁石(耳聋左慈丸意)。

日久加山药,山萸,泽泻(六味地黄丸意)治疗。

头胀,心慌心烦,失眠多梦等加龙骨牡蛎各20克;

头晕加天麻10-15克。

其余按症加减。

68.高血压。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原发性继发性等,

一律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去甘草)合用李氏降压汤(石决明,龙骨,牡蛎各20-30克

葛根,菊花,当归,川芎,黄芩,杜仲,怀牛膝,决明子,夏枯草,天麻各15克

钩藤10克)。

内热甚,苔黄腻,合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其余随症加减。

69.色斑。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均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治疗;

雀斑加(生地加量至20克),丹参,浮萍,鸡血藤各30克连翘15克,红花,川芎,荆芥穗各10克

黄褐斑加熟地,山药,山萸,白芷,白鲜皮,黄柏,当归,川芎,白蒺藜各15克

70.扁平疣。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复方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克,蜂房9克,大青叶15克,生苡仁30克)或李氏消瘤汤。其他随症加减。

71.产后缺乳。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肉豆蔻6克通草,漏芦,穿山甲,核桃,黑芝麻,当归各10克王不留,路路通,黄芪各30克;

乳房干瘪加猪蹄。其他随症加减。

72.糖尿病。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生地加量至50克桂枝易为肉桂3克)

再加蚕茧50克黄芪,僵蚕,丹参,仙鹤草20克黄连10克

73.脱发。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白芍,茯苓,生地加量至15克)

再加熟地15克,当归,桃仁,夏枯草,红花,侧柏叶,黑芝麻,枸杞各10克,桔梗6克。

其他随症加减。

74.白发。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茯苓,生地,何首乌加量至15-20克)加女贞子,旱莲草(二至丸意),补骨脂(青娥丸意),怀牛膝(二灵丹意),枸杞,菟丝子(七宝美鬓丹意),黑芝麻,黑豆各10-18克。其他随症加减。

75.中风后遗症。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白芍易为赤芍),

黄芪120克,当归,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10克(补阳还五汤意),僵蚕,附子,没药各10克蜈蚣2-3条(僵蚕丸意)。

其他随症加减。

76.打鼾(打呼噜)。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玄参,贝母,牡蛎,夏枯草(李氏消瘤汤意),桔梗,花椒,当归,五味子,防风各10-15克。

其他随症加减。

77.痛风。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土茯苓100克五加皮50克萆薢40克车前草,板蓝根,威灵仙各30克泽泻,泽兰,细辛,当归各10-15克。其他随症加减。

78.强直性脊柱炎。

一般予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减治疗;

急性期加

乌头汤或附子,防风,麻黄,知母(桂枝芍药知母汤意),细辛,当归各15克(当归四逆汤意),加雷公藤10-15克(配伍甘草解其毒性)。

慢性期合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肉桂,防风,人参,川芎,当归,细辛10-20克(当归四逆汤意))加雷公藤10-15克(配伍甘草解其毒性)。

其他随症加减。

79.白细胞减少(含粒细胞降低)。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律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李氏升白汤(黄连,升麻,当归,(清胃散意)黄芪(黄芪当归补血汤意),党参(补中益气汤意),补骨脂,五味子(生脉饮意),防风(玉屏风散意),枸杞子,黄精,鸡血藤各10-15克。其他随症加减。

80.泪囊炎。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律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白酒或黄酒,全蝎18克(研末分2次服用);

眼睛发痒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衣各10-15克。

81.角膜混浊。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律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加蝉衣30克水蛭6克。

眼胀痛加牡蛎20克,夏枯草10克;

羞明畏光加夏枯草,细辛各10克。

82.痤疮(粉刺,青春痘)。

不论何种疾病引起,也不分寒热虚实等,

一律以李氏全息汤基础方合导龙入海汤加连翘,当归,黄芩,黄柏,桑白皮,枇杷叶各10克

三跋

系统疗法是辨证施治的继承和发展书中曾提到辨证施治的局限与不足,在各论中介绍各种疾病的治疗时,也把传统辨

证施治和系统疗法对应并列。有的读者来信说,系统疗法执简驭繁,疗效可靠,可以取代辨证施治。系统疗法与辨证施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先说辨证施治。撇开辞书和教材的定义,辨证就是分析疾病,施治就是治疗疾病。中医分析和治疗疾病,必然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故又称辨证论治。宽泛地说: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治疗疾病,皆可称为辨证施治。把辨证施治概念化、模式化,不利于中医的普及推广和发展。辨证施治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自从张仲景创立了六经辨证,历代都有发展。至明清时代出现的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有些论著并不以辨证施治标榜。后人均将其纳入辨证施治系统。

例如《医林改错》,认为以前的理论方法都是错的,凡病皆有瘀血,应活血化瘀,自创了一系列活血化瘀方剂。其言论虽偏激,但验之临床,用之得当确有良效。近代人已把其理论和方法纳入辨证施治系统。现在,辨证施治内容没有重大发展,形式却逐步固定下来,笔者称这种形式为分型辨治。即把某一疾病,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分成若干类型,符合某型,即按该型遣方用药。

这种形式,可综合应用前人的理论、方法、经验,但本身没有独立完整的理论支撑。其条块分割的方式方法,不易全面准确地反应疾病各种错综复杂的表现之间内在联系,因而临床中,有时不能准确决断,或以偏概全,或顾此失彼,使疗效大打折扣。拙著中提到的辨证施治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指这种分型辨治。

当然,分型辨治是现在中医普遍使用的方法,有其优点,不能全面否定,只是有待改进。笔者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前人各种辨证施治的营养,并尽力克服其局限与不足,创了疾病的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总的看,其仍属辨证施治体系,是传统辨证施治的继承和发展。系统疗法是传统辨证施治的继承。可从两方面说明。第一,系统疗法是传统辨证施治孕育而成。方法简便,疗效好,由此逐步扩大治疗范围,融入众多方剂,不断总结,深入思考,形成了整体观和系统疗法。在其形成过程中仍时时处处应用传统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

如少阴是关键,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等等,这些重要命题的确立,无不借助前人的理论,当然需要透过复杂的表象,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本质。小柴胡汤、桂枝汤,二陈汤,四逆汤等,更是前人创立现在仍普遍使用的方剂。第二,解决疾病的个性,还要应用传统辨证施治。

系统疗法既重视疾病的共性,也重视疾病的个性,即在调整整体功能的同时,对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如何分析和解决重点问题,是传统辨证施治的特点,是强项。系统疗法应吸收其经验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

有人把系统疗法概括为“整体辨证+传统辨证”,我觉得基本是准确的。系统疗法是传统辨证施治的发展。也可从两方面说明。

第一,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拙著认为,各种不同的疾病都具有共同的整体性,其各部位各层次的病理特征基本是稳定的,因而可以通过调整整体功能并重点解决重点问题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疗效好,副作用少。当然,它现在并不完美无缺,还要继续棎索。但与传统辨证施治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必将开阔人们的视野,活跃人们的思想,丰富了治疗手段,对中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认识上的更新。八纲辨证的兴起,把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些对立现象绝对对立起来,非此即彼,错杂者

只是特例。整体观和系统疗法则认为这些现象是对立统一的,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共同存在,都是疾病表现的不同侧面。这就使认识得以拓展和深化,更符合辨证法。

另外,中医界一直流传的一些说法,如阴虚忌桂、酒家忌桂、血证忌桂、柴胡劫肝阴、燥湿伤阴、利水伤阴、胎前禁利小便等等,在系统疗法的实践中被突破,这必然使人从众多认识领域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十八反一直是中医用药的禁区,根据临床需要,瓜蒌与附子同用,甘草与海藻同用,未见不良反应、疗效不错,这是否和系统疗法组方用药有关,有待研究证实。继承和发展,是学术得以延续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继承,空谈发展,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水,空中楼阁;只谈继承,不思发展,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必将停滞不前,逐步被边缘化,最终走向衰亡。当前中医两种威胁同时存在,而以后一种更为严重。拙著为中医的继承和发展,作了初步探索,远不够成熟。希望同道将其作为阶梯,踏着它继续攀登!

一,每一疾病可能出现不同症状,必须全面了解,不要忽略哪怕不太严重的症状。需要加减的,要一一按症加减,不需要加减的不要随意加减,以体现系统疗法的严密和完整,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第二,同一种症状,可能出现在不同疾病中,除按症状加减外,有时还必须按疾病的性质加减。如右胁下痛,可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肝癌等。胆囊炎、肝炎按加减法,去大枣加牡蛎、青皮,其余则按症状加减。胆石症除按加减法加减外,还须加金钱草、海金沙等。肝癌除按加减法加减外,须加鳖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为使加减法不至过于复杂,这些按病加减用药,一般不列入上述加减法,治疗时可参阅各论中相关疾病。

第三,以上所列多为以内科、妇科为主的各种疾病可能共同出现的一些症状。外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有特有症状,为避免与各论重复,列入较少。可参阅各论中相关疾病。

第四,以上所列加减法为个人经验的积累,疗效确切,但不应视为固定不变的模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加减方法也必然随之变化。只要确有疗效,可不断探索,但不应破坏系统疗法的整体构架。

李芳祥全息汤研究所

李氏全息汤常用合方、合药:

腾龙汤

腾龙汤是日本汉方医(意同中医)竹中文辅的家传方。

组成:

昔茵仁30-100克(即薏苡仁)

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苍术,甘草各10-15克,

生大黄(或制大黄),芒硝(或元明粉)各6-15克

日本汉方医常用于肛周炎、睾丸炎、前列腺炎、予宫肌瘤、肾结石等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之炎症,有肿块、疼痛者。

方义:

牡丹皮、桃仁活血祛淤;

昔茵仁、瓜子仁化湿排脓;

苍术祛风燥湿;

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淤通经;

芒硝泻热通便;

甘草清热解毒,且能中和诸药。

如无便秘症状可去大黄、芒硝。

腾龙汤组方与大黄牡丹皮汤与千金苇茎汤相似,我常以其合用李氏全息汤用于全身上下各种炎性疾病,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泛。

导龙人海汤:

是已故陕西省著名中医王正宇教授所创经验方。

临证中辨证使用该方治疗慢性咽喉炎、牙龈炎、口腔溃疡、结膜炎、耳鸣、痤疮、早泄、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收到显著疗效。

导龙人海汤基本组方:

生地、熟地、龙骨、牡蛎各30克,怀牛膝15克,附子3-5克,肉桂3-5克。

该方适用于虚火上炎型的上述各病。此处虚火有阴不制阳,阴虚火旺之火;又有阳虚阴不维阳,格阳于上之火。

阴虚火旺之火:表现唇红,面红,五心烦热,喜寒恶热,口渴不欲饮水,烦躁难眠,咽红,舌红少津边尖甚,脉细数;阳虚格阳于上之火:常表现为口咽、牙龈嫩红,潮热,口干不欲饮水,喜热恶寒,舌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而润,脉细弱。

无论阴虚或阳虚,均可用上方加减使用。

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滋阴补血,共为主药,一补一清,滋阴凉血而达清上焦虚热之目的,且无一般清热药苦寒直折之弊。

龙骨、牡蛎咸寒入肝肾经潜浮越之虚阳,与生地、熟地均用大量,可镇元阳垫伏于龙宫。

怀牛膝苦微寒,活血而引血下行,增上药镇潜之功。

附子、肉桂小量使用,为反佐药,在一派寒凉滋腻镇潜药中用大热之品,防其寒凉损伤阳气,又防其滋腻阻碍脾胃运化。

上面为王正宇的导龙人海汤的方义与主治范围。

根据李芳祥多年应用,将其应用范围与方意有了开拓性的进展。下面简述一下:

导龙人海汤是李氏全息汤最常合用的方药之一。

除了上面说的虚火上炎性疾病外,还有其他应用新范围。

应用指征之一:

头面五官等上焦部位,慢性火热躁动症状

如慢性牙痛,慢性咽喉痛,失眠,多梦,口干渴,耳鸣,痤疮等

急性者一般不作为首选指征使用

应用指征之二:

上热下寒证

此型患者多见手足冰凉,而面部多发赤热,口干渴甚或口苦。头胀心烦,失眠多梦,心慌不安等证。

以口面部和手足形成明显的寒热对比。

更年期患者面部潮热汗出,或高血压患者等多见面红目赤或持续性或阵发性。手足不温或但见双脚冰冷。即是明确的应用指征,可以大胆放矢。

应用指征之三:

多汗,出血,心慌,肝风内动,热绕躁动者

如遇多汗,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心慌感的患者时,要注意诊查其是否若伴有虚火上炎,或上热下寒的表现,若符合这应当考虑首选应用。

肝风内动证,风性善行而数变,如抽搐,肌肉痉挛,癫痫,帕金森等,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者应当首先选用。或伴有上述指证条目者尤为首选。

肝风内动,多因肾阴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极生风,产生躁动多变的风证表现。如癫痫,帕金森,高血压等。

方中,生熟地填补肾精能生津液,怀牛膝引经入肾,引火下行,肉桂附子引火归元,龙骨牡蛎镇肝熄风。

应用指征之四:

小儿骨发育迟软或老年人肾虚腰腿酸痛伴有骨质疏松,身高下降者

人至老年,如时至冬季,由肾所主

肾精与元气苟延残喘,慢慢消耗殆尽,生命终结

肾藏精,主骨,生髓,老年人多发生骨关节退化性疾病,如腰椎骨质增生,关节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等,但此类虽名称不同,但病因病理皆相类似。

年老肾渐虚衰,肾精耗损已不足,肾精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髓不充则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变形,自身又以骨质增生的形式来支撑动力学结构平衡。

其中生熟二地填补肾精,益髓充骨,又能止骨痛,抗风湿;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阴得阳滋养而化源不断,怀牛膝补益腰膝,引药入肾,腰腿力强入牛,故名牛膝。

龙骨为旧时骨骼化石,有以形补形之意,富含钙磷镁等骨骼必需营养物质,牡蛎在食疗界被誉为”锌中之王“,富含锌钙氨基酸等诸多营养元素。与成药“龙牡壮骨颗粒”如出一辙。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指证除虚火上炎,上焦热象明显者,肉桂,附子剂量宜小不宜大,一般3-6克为宜。

其他情况,特别在阳虚畏寒症状表现明显者,可以加量肉桂附子以温补肾阳,扶助阳气。

此时,桂附便不再是引火归元的功效,而是起到温补肾阳的君臣药物,加以生熟二地填补肾精,滋阴助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后续应用方法是原作者没有提及的,是我们的创新和发展。

此处用法,无不有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之意,实属奇妙。

用李氏全息汤合用导龙入海汤时,基础方内桂枝(与肉桂)可以任选其一或去除。

附子与半夏为中药十八反组成之一,可以根据需要任选其一,或配伍同时应用。

无论诸多条目,仍以第1-2条目为最基本。

今天课程就到这里。

补中益气汤:

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河北正定人)著作《脾胃论》中,又名“医王汤”。

中医减肥的几个经方整理.doc

中医减肥的几个经方整理(转载) 1.总论: 肥的本质:阳虚阴实--所以治则就是补阳气+破阴实; 身体里面管代谢的主要是脾和肾; 啤酒肚:是因为脾虚掉了,无法送营养到该去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的肥胖,好像都是在这个区块(肚子部位)开始肥起来的话呢,那恐怕他是脾太虚了喔,所以他会肥。那么相对来讲,我们要补救这个区块的肥胖,那就要补脾喔; 脂肪是由三焦在主导;有形的三焦系统,会关系到一个人的油份的代谢,那如果三焦系统不好的话,你的油的代谢就会出问题==三焦与少阳胆有关,所以敲胆经也能让人廋;孙思邈又加进一件事是脑跟少阳胆经是同进退;三焦系统不够好,这个人不但会容易油肥,而且会脑虚。三焦系统跟少阳胆经的意义是,要把这个油送到脑子里面去补脑的;通三焦-补中益气汤可以补脑,补肾-地黄剂也可以补脑2.脾胃虚导致之肥:

脾胃不好的肥,那这个人会以这里(腹部)为中心轴在肥治则--补脾胃: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五味异功散:如果他的气不通畅,四君子汤吃了会有闷闷的感觉,那你需要加行气药,那加一味陈皮帮忙行气对不对,那四加一变五,就是五味异攻散 六君子汤:那五味异功散还可以加一味半夏,因为如果人体有太多的痰饮在消化道的话,不好运作,所以要祛这个痰饮,用半夏,那四君子汤加了陈皮再加了半夏就是六君子汤。那六君子汤还可以加强人的气的运化的机能,还可以加木香跟砂仁,也有的版本是写藿香跟砂仁,没有关系哦,两样都可以,其实要芳香醒脾还有一味药叫做益智仁可以加,益你的智 理中汤:那现在的人脾胃除了虚之外,还有的人脾胃有“寒”的问题。那脾胃寒的人当然会有些特征:脾胃脉特别沉+抱枕+嘴唇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沉嘴唇黑黑的+一吃理中汤他就更上火,仲景方暖脾胃的最代表的药是理中汤+肉桂附子;只是虚的话,吃四君子、五味异功散就好了,理中汤是虚而寒; 那如果脾胃太湿的话,那你的补脾胃药里面可以酌加一点去湿的药,比如说平胃散。因为人的脾太湿的时候,其中一个主症就是这个人总是觉得身体重,想要躺 你一补脾胃,脾胃刚得到补益的时候,它是补到吸收的机

中医疾病随症加减用药表

中医疾病随症加减用药表 一、发热 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 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 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 4、热入营血-----(营分)生地,丹皮,玄参,赤芍 5、火毒-----川连,黄柏,黄芩,栀子 6、少阳证-----柴胡,黄芩 7、阳明气分证-----石膏,知母,花粉 8、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元明粉 二、一切头痛 1、外感风热-----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 2、外感风寒-----羌活,荆芥,白芷,藁本,细辛 3、鼻渊头痛-----苍耳子,辛荑,薄荷,白芷 4、湿邪头痛-----藿香,苍术,防风,羌活 5、肝热头痛-----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芩 6、肝阳上亢-----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菊花 7、痰厥头痛-----川芎,细辛,南星,陈皮,云苓,半夏,枳实,甘草 8、少阳头痛-----(偏头痛)柴胡,黄芩,玉竹 9、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麻黄,羌活,独活 10、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 11、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 12、少阴头痛-----麻黄,附片,细辛 13、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吴茱萸,藁本,生姜,大枣 14、气虚头痛-----黄芪,人参,炒白术,升麻 15、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炒白芍,川芎,首乌,鸡血藤 16、阴虚头痛-----玄参,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贞子,生地 17、阳虚头痛-----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苁蓉,巴戟,仙灵脾 18、顽固头痛-----全蝎,白姜蚕,白附子,蜈蚣 三、眩晕 1、外感眩晕-----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红,茯苓,甘草。生姜 2、内伤眩晕-----人参,当归,茯苓,枣仁,菊花,天麻,桔红 3、肝风内动-----菊花,钩藤,天麻,地龙,薄荷 4、肝阳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励 5、肝热眩晕-----夏枯草,菊花,龙胆草,草决明 6、气虚眩晕-----黄芪,党参,升麻,人参 7、血虚眩晕-----当归,熟地,首乌,白芍 8、肾阳虚晕-----鹿茸,紫河车,锁阳,仙灵脾,仙茅 9、气滞头晕-----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炒白术 10、痰湿头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 四,咽喉痛 1、外感风热-----牛旁子,蝉蜕,薄荷,玄参,竹叶 2、肺气不利-----射干,桔梗,麦冬 3、肺胃热盛-----山豆根,牛黄,马勃,通大海,花粉 4、热毒-----银花,连翘,板兰根,栀子 5、失音-----通大海,川贝,冬花 五、口舌痛 1、心胃火盛-----川连,栀子,石膏,黄芩,木通,竹叶,灯心 2、肺胃阴虚-----生地,玄参,石膏,玉竹,沙参,麦冬 3、虚火上炎-----玄参,生地配肉桂 4、阳明腑实-----大黄,芒硝,元明粉 六、口感 1、口渴-----花粉,葛根,芦根,沙参 2、口苦-----龙胆草,茵陈,栀子 3、口甜-----川连,黄芩,栀子,石膏,佩兰,茯苓,竹叶 4、口臭-----炒黄芩,川连,木通,连翘,荜茇,各香,砂仁,川朴,槟榔 七、牙痛 1、牙齿肿痛-----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川连,防风,荆芥,石膏 2、胃火牙痛-----升麻,川连,生地,当归,丹皮,生石膏,大黄,芒硝,甘草 3、风火牙痛-----羌活,防风,藁本,白芷,川芎,薄荷,细辛,生地 4、虫牙痛-----玄参,生地,川连,川椒,细辛,白芷,乌梅,薄荷 5、阴虚牙痛-----熟地,生石膏,麦冬,牛膝,知母 6、牙齿腐烂-----芦荟,胡黄连,栀子,牛蒡子,银柴胡,桔梗,川军,玄参,薄荷 八、鼻疾

中医减肥小妙招

中医减肥养生 任何一种胖,都是因为阴阳失衡,循环不畅,中医称“淤”,肉淤积在一起,人就会胖,需要从根源上进行调理。 每个人的肥胖,都是有原因的,遗传只占了20%左右的因素,剩下的80%都是后天造成,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因为生病在服用一些药物引起的肥胖),都是可以瘦下来的,当然,要讲究方法。 我今天要公开的这个方子,是从明朝那会,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个方子当时是给宫廷里的妃子们配的,减肥非常有效,对年龄大、血脂高的人降压、减肚子也很管用。这个配方是以泄为主,中医说的“泄”不是指拉肚子,是泄油,泄毒,行经通络,只要不是病理性的肥胖,都会有效。有的人当天就能瘦,有的人一周就减大几斤,有的人一个月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提供图片的小曾一个半月瘦了有42斤,只要喝我的这个方子,方法对,药材对,那就一定能瘦。 这个配方很简单,味道也比较好,只需要八味药材,还可以煲汤的时候放进汤里,我叫它吸油汤,这个方子不单讲究材料配比,也是结合了人体五行进行的配伍。 ?配方茯苓山药重瓣玫瑰花绿茶荷叶决明子山楂人参 ?使用方法每幅汤材兑水400ml,煮沸后文火再熬制3分钟 中医讲究的是经验和悟性,别小看我这个方子只有八味药,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农村里面一些爱俏的姑娘常来我这里要方子,有些小姑娘本身不胖,还想瘦个十斤八斤的,也一样能减下来。用的最多的都是些刚生完小孩断奶后的女性,喝这个方子瘦的比普通人要快,有的人一个月左右就把怀孕长的肉都减掉了。还有些管不住嘴,馋食的人,喝我的这个汤,只要稍微适当的控制下饮食,一个月就可以减掉10--25斤。那些喝水都胖的人,喝这个汤20天左右,瘦8-20斤没一点问题。我孙女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她的同学们也都喝我配的吸油汤 ?减肥汤详细图? 茯苓:属于地道材料,质量最好,称为云苓,在《本草衍义》中记载到: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因此茯苓利水去湿,对减肥大有益处。 山药:《本草纲目》记载:山药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润毛皮;有益于脾虚或气血两虚之症。

中医中药物临症用药物加减表

中医中药临症用药加减表 中药 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发病6个月至4年的34例(68眼)干眼症,采用泪然滴眼液滴眼,配合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34例(68眼)干眼症,30例(60眼)治愈,治愈率88.24%,追踪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能有效治疗干眼症,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干眼症;血瘀;血府逐瘀汤;麦门冬 干眼症是指由于泪腺分泌过少或蒸发较多而引起瞬目时泪膜不稳定的一种眼表疾病[1]。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呈泡沫状、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较严重者眼睛充血肥厚、角质化,角膜混浊、变性;严重影响视力。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近距离工种的不断增加及不良用眼习惯等原因,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干眼症发病率约为14.4~33.0%[2]。干眼症的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3]。然而目前尚无特定方案和特效药物治疗[4]。笔者自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34例(68眼)干眼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对发病6~12个月后就诊的34例(68眼)干眼症患者排除眼睛局部因素、全身器质性病变和职业病。34例干眼症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8~62岁,平均(44±0.76)岁,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皮肤干燥及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不调或提前断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舌下血管粗大、色暗,属血瘀。 1.2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5]:①双眼有干眼症病史及自觉症状,如眼干、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视物模糊等。②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法)低于5mm/5分钟。③泪膜破裂时间<5秒。④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后可见角膜上皮散在着色,多分布于睑裂部和/或角膜下方,呈上皮浅层细点状。⑤可同时伴有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和关节炎。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泪然眼药水一次一滴,一天6~10次点眼。血府逐瘀汤加麦门冬加减,每日一副,水煎服。瘀痛入络者,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气机郁滞重者,加川楝子、香附、青皮;血瘀经闭伴痛经者,本方去桔梗,加香

中医减肥的七大方法

中医减肥的七大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不兼血淤、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临床应抓住重点,审证求因,精心遣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减肥有哪些方法呢? 1、化湿法: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为肥胖。症见满、苔腻、脉沉细。代表方如泽泻汤(泽泻15克白术6克用法: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二术茯苓汤(苍术(土炒)白术(土炒)半夏(滚水泡七次,姜制)陈皮(去白)茯苓3克甘草1.5克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150毫升,温服)。苍术(土炒)白术(土炒)半夏(滚水泡七次,姜制)陈皮(去白)茯苓3克甘草1.5克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150毫升,温服。等。 2、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滑。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丹、导痰汤等。 3、利水法: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水尿、腹胀、脉细沉。微逐用五皮饮、小分清饮,推逐用舟车丸、十枣汤之类。 4、通腑法:以轻泄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的肥胖。症见大腹便便、动则喘息、苔黄厚、脉实。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片。 5、消导法:用于食欲无进型肥胖。症见肥胖懒动、腹满积食、苔白。一般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 6、疏肝利胆法:用于胖肥兼肝郁气滞或血瘀者。症见肥胖兼有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舌苔黄、脉弦。常选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逍遥散等。 7、健脾法:肥胖以健脾补胃为正治法。症见脾虚气弱、胃纳减少、体倦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无力。常用方如参术白术散、异功散、枳木丸、五苓散等。 博粹堂采用中药调理体质,除了将肥胖的根源加以去除,同时也针对肥胖带来的病痛积极治疗。其目的就是希望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之下,完成减重的目标,而不是牺牲身体健康换来体重减少,否则,用身体健康换来的身材再美再窈窕,如果一脸病怏怏,气色不佳,全身虚弱无力,看起来一点都不美。具体的做法是看患者身上有什么病因,通过望闻问切适时利用中药汤剂调理改善体质。

加减化裁随证治之

加减化裁随证治之 关键词癌症随证加减中医治法何任名医经验 癌症为深危重疾,对于绝大部分癌症患者,临床普遍采用手术、中医、化疗、放疗、生物等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由于癌症的种类、所处阶段、先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以及病人体质等等的不同,求诊时病人的证候表现就会各不相同。对此,何老非常强调“随证治之”的中医治疗原则。所谓“随证治之”,即是指在综合考虑癌症病情的基础上,在“不断扶正”、“适时祛邪”的原则指导下,依随病人就诊时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表现及体检指标,针对性地辨证治疗。本文着重探究何老诊治癌症时如何在“不断扶正”、“适时祛邪”基础上“随证治之”的学术经验。由于癌症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因而何老“随证治之”的方法、用药亦是千变万化。为效举一反三之力,本文特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阐述如下。 1案例一 袁某,女,39岁。2006年5月4日初诊。因宫颈癌手术后3个月,放疗、化疗后1周,全身乏力,大便稀烂,而来求诊。患者半年前发现白带里夹有血丝,后来又出现同房后阴道出血,于是去当地医院求治,医院诊为宫颈癌。3个月前在省妇保做了宫颈癌手术。后又放疗28次,化疗2次。上周第二次化疗刚刚结束。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8×109/L,血红蛋白7.8g/L,普通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刻诊:全身乏力,语音低弱,面色苍黄,心下痞满,大便日下五六次,稀烂。舌淡红、苔薄,脉弦。辨证属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后本虚标实证,以自拟扶正祛邪汤合泻心汤加减治疗。处方:太子参、黄芪、鸟毛豆、制首乌、制黄精各30g,女贞子、煅龙骨、煅牡蛎、平地木各15g,川朴、黄芩各10g,干姜6g,黄连4g。薏苡仁(另包)60g,红枣20g。14剂,煎服,每日1剂。5月28日复诊:服药后,体力恢复较好,胃口改善,心下痞满消解,大便次数仍然较多,不成形,未做实验室检查。续用原方14剂治疗。6月11日三诊:药后大便恢复正常,1日1次,成形,爽利,精力恢复,胃纳舒展,舌淡红、苔薄,脉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2×1091/L,血红蛋白10.8g/L,普通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辨证属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后恢复稳定期,以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减巩固治疗。处方:太子参、黄芪、猪苓、茯苓、枸杞子、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制首乌、制黄精、焦麦芽、焦山楂、焦六曲各30g,女贞子、平地木各15g,制香附10g,薏苡仁(另包)60g,红枣20g。14剂,煎服,每日1剂。病人服用14剂后又自行按原方配服60剂,病情稳定。后因求诊不便,又加自感身体良好,故自我辍药。经电话询问,至今病情依然稳定。

中医外科流痰病案

中医外科病案 【张子琳病案】武某,女,71岁,农民,五台县人。左胯部发生疽疮,半年余。今年3月份,左胯部及左侧小腹同时发生一肿疡,淡红满肿,久不溃破,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四环素等无效。于7月份手术切开排脓,浓汁多而不稠,直至现在,疮口肉芽淡红不鲜,流脓清稀而量多,久不收口,不知痛痒;食欲不振,身疲无力,腰腿发僵,背发冷,小便频数、灼热;舌淡苔白,脉沉弱。 写出:①中西诊断②中医证型③辩证分析④中医治则⑤中医方药及随症加减⑥中医外治 【参考答案】 ①中医诊断:流痰西医诊断:骨与关节结核 ②中医证型:气血两虚证 ③辩证分析:本患者年岁已高,气血已衰,寒湿乘虚侵入经脉骨骼而发病。正虚无力托毒外出故见疮疡切开排脓久溃不收,脓水清稀量多,肉芽色淡不鲜;久病脏腑功能低下,故见纳少乏力;气虚及阳,虚寒内生则腰背发冷;阴血亏虚,则小便频频数、灼热。舌淡苔白,脉沉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④中医治则:气血双补、托毒排脓,辅以开胃 ⑤中医方药:十全大补汤合八珍汤加减 黄芪24克、党参10克、云茯苓10克、焦白术10克 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金银花15克 白芷6克、甘草5克、陈皮6克、鸡内金6克 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随症加减:伴有腰酸足痿者,可加川断、杜仲、狗脊、鹿角胶、菟丝子、巴戟肉、牛膝等;伴有身痒,加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 ⑥中医外治:初期:回阳玉龙膏外敷,或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敷贴。呈脓:脓成则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通畅。溃后:窦道形成用五五丹药线或白降丹或千金散黏附在药线上引流,提脓去腐生肌;将要收口之时宜改掺生肌散。袋脓者宜进行扩创。 病案出处:马栓全,赵孝平,高新彦主编《古今名医外科医案赏析》P84-86 [按语] 用十全大补汤和八珍汤化裁治之。黄芪为补药之长,其甘温升阳,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为治气血不足之疮疡久溃不收的要药。当归既能活血消肿,又能补血生肌。古人托里诸方中均用归芪,故以当归、黄芪、党参扶正托毒;合八珍汤健脾养血以扶正;金银花治疮,未成即消,已成即溃。故选金银花配白芷解毒散结消肿以祛邪;配陈皮、鸡内金理气健胃。治疗原则以托补为宗旨,守法用药5个月,顽症终得痊愈。

中医随症加减用药表

中药+中医随症加减用药表+临床上中药的要药切记! 1.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

中医减肥六法

中医减肥六法 中医减肥之一:减肥方法要因人而异 中医历来重视人在发病中的因素,强调辨证论治、辨体论治。因此,在选择中医减肥疗法时,你不妨先查看一下自己的体质类型,然后再按中医医生的指导,选择各种减肥疗法。 选择中医疗法治疗,主要目的是治疗因肥胖而引起的并发症和消除因肥胖而引起的代谢紊乱。 内服汤剂疗法对有并发症的肥胖患者最为合适。 针灸减肥疗法对轻中度肥胖疗效较好。 气功减肥要应用得当,避免偏差,更不要一再强调辟谷,以免引起食欲消失。 推拿减肥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要逐渐学会,可以长期使用。药浴、药粥、药茶、药饼虽好,也要根据各人的个体差异,交替食用,不可一用到底。 中医减肥之二:如何辨证治疗肥胖 中医看病提倡望、闻、问、切,辨证论治,肥胖病的治疗亦不例外。中医认为肥胖病的起因,不外乎四大方面: 先天禀赋有关,如陈修园说,大抵素禀之盛,即现代医学所述的遗传因素。

嗜食膏粱厚味,饮食超量,营养成分供过于求,即《黄帝内经》所述肥贵人,膏粱之疾也。 嗜卧少动,使体能消耗明显降低,致营养过剩,使脂肪充于肌肤而致肥胖。 脏腑功能失调,肝郁气滞,脾虚失运,肾虚气化失职,内伤久病,痰浊内生,或外受湿邪,使痰湿蓄积体内而肥胖。 根据病因确定治法,减肥大法当以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疏肝行气、活血化痰、补益肾气、润肠通便为主,辅以行气消食、降脂消痰、疏理三焦等法,从而调解整个机体功能,加速体内多余的脂肪分解,达到减肥消胖之目的。 辨证分型如下: ◎脾虚湿阻: 体肥臃肿,倦卧少动,胸闷气短,纳差腹满,舌淡胖,苔白腻,脉漏缓。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除湿。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合胃荟汤加减。 木香10克,砂仁6克,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白茯苓10克,川朴10克,苍术12克,陈皮10克,泽泻10克,黄芪15克,薏苡仁15克,竹茹10克,冬瓜皮10克。 ◎脾肾两虚: 形体肥胖,疲倦乏力,腰背酸痛,头晕气短,畏寒肢冷,阳痉阴冷,下肢浮肿,舌淡体胖,脉沉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治法与用药分析精品

【关键字】情况、思路、方法、环节、空间、传统、问题、机制、自觉、现代、平衡、合理、良好、持续、发展、了解、研究、规律、关键、基础、能力、方式、作用、标准、速度、检验、分析、调节、形成、保护、指导、调整、改善、促进、提高、显著改善、改进、多方面、核心、前瞻性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治法与用药分析【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疗法用药分析综述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有许多独特优势,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为了了解目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及用药规律,我们对2000~2002年核心期刊上发表的40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 1 背景资料 1.1 文献分类共40篇文献,每篇文献中有一基本处方,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者12篇;随症状加减者12篇;只有单一处方,以目前市售降糖西药或中药为对照者17篇。 1.2 文献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 1.2.1 西医标准符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者13篇;1985年WHO标准者20篇;1990年WHO标准者1篇;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者2篇;其它3篇。 1.2.2 中医标准符合1993年《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者37篇;其它3篇。 2 结果 2.1 证型分析将12篇随证加减文献中的证型按出现次数排序。见表1。表1 证型出现次数表1中共出现12个证型,在这些证型中以气阴两虚出现次数最多,阴虚及阴虚燥热出现次数次之,表明气阴

两虚为临床上的主要证型,益气养阴法为最常用的治则,滋阴清热法亦常应用。尽管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血瘀证贯穿始终,但将其列为单一证型者反而不多。 2.2 症状及检验指标分析将11篇随症状及检验指标加减的文献中所列症状及检验指标按出现次数排序。见表2。 表2 症状出现次数 症状次数症状次数症状次数多尿6尿酮2蛋白尿1心悸5便干2高血压1口渴5水肿2皮肤瘙痒1善饥多食4头晕2五更泻1肢麻3尿糖不降1便秘1血糖不降3尿赤1视物不清1 在随症状及检验指标加减的11篇文献中,共列出14种症状和血糖不降、尿酮、尿糖不降、蛋白尿4种需根据化验而定的指标,这些有的是糖尿病本病症状,有些则是其并发症的表现。多尿、口渴、善饥多食这一糖尿病自身症状仍是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治疗和疗效观察指标。心悸、肢麻等心血管病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亦为大家所重视。表2所示有些可归入中医“证”的范畴,有些则需根据化验结果而定,但随症状及检验指标加减用药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2.3 文献中的用药分析将40篇文献中基本方剂内出现5次以上的中药列入表3;将17篇单一处方文献方剂内出现4次以上的中药列入表4。 我们将文献中各种药物的使用情况做了统计,以期分析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及用药规律。因表3中所列药物为所有文献方剂中的药物,为减少因随证或随症加减而造成的误差,又将17篇单一处方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减肥秘传 一、传统中医减肥六法(药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日益增多了。血脂高、胆固醇高、脂肪肝、肥胖型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为临床所常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降脂减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其常用药物与方例约有六大法。简介如下: 第一、和胃消脂法 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及早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甚为应手。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第二、活血行瘀法 肥胖之人,血液中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多由此产生。活血行瘀的药物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脂,及防止斑块形成和促进其消退均有作用。肥胖而见有瘀血阻滞,妇女经闭不行,或见舌质有青紫瘀点者,采用活血行瘀法,不但降脂减肥,同时又能治病,真是两全其美。常用活血行瘀降脂药物:如当归、川芎即古方佛手散,善于活血调经止痛,为首选之品。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汤),为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赤芍药、鸡血藤能活血舒筋,对瘀阻经络者多适用之。三七、蒲黄善于活血止痛,对瘀阻刺痛者每多选用。市售之丹参包、复方丹参包、冠心1号方、冠心2号方等都有活血行瘀降脂的功效。 第三、宽胸化痰法 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临床所见肥胖之人,动则气短、胸闷,甚则头晕、呕吐、恶心,舌苔滑腻。有的人痰火重,性情急躁,易于发脾气、恼怒,以致血压高,头胀脑鸣而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多发心、脑血管病变。遇上这些病证,选用宽胸化痰法最为合适。常用药物如:瓜蒌,古称栝楼,为宽胸化痰主要药,市售之瓜蒌包即用此一味制成,可降血脂,尤善治冠心病。瓜蒌仁还有润肠作用,对痰火内结,大便不畅者尤适用之。薤白即小蒜,临床常与瓜蒌配合同用,即汉代名医张仲景用治胸痹心痛的栝楼薤白汤,千百年来沿用不替。枳实、枳壳俱能宽胸化痰,配陈皮、半夏即为温胆汤法,常用治肥胖痰湿重,惊悸、失眠等症。半夏能化痰和胃止呕,与陈皮配合,为二陈汤的主药。传统作为化痰湿的主要方剂。临床通治各种痰证,不论呕吐痰涎,或是咳嗽痰多、眩晕、惊悸等症每多用之。查阅方书,实由温胆汤蜕化而来。陈皮即橘皮,气味芳香,既可和中理气,又能化痰降脂。市售之陈皮梅、橙皮条等,确甚可口,亦为食疗降脂之佳品。 第四、疏肝利胆法 胆汁能消化脂肪。患肝炎、胆囊炎、肝胆结石的人,胆汁分泌不足,往往不喜欢吃油腻肉食,如果不小心,误食会引起发病。疏肝利胆法对肝胆病是不可少的,尤其是脂肪肝患者,此

中医减肥偏方大全

中医减肥偏方大全 1、枸杞子每日30克,冲茶服,早晚各1次,连用7周,用药无禁忌,一般1个月后体重可下降2.6千克。 2、干荷叶100克,山楂250克,浙贝母100克,皂夹(火制)50克,生大黄50克,陈皮50克,上药研细末为1疗程剂量。每日取干药50克,用开水浸泡,取汁300毫升,每日分2次服,1个月1疗程。 3、饭前半小时服用大黄片4-10片,每日1-3次,大便保持每日3次左右。 4、茵陈40克,首乌20克,金樱子30克,黄精30克,生山楂15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三七粉5克,泽演15克,葛根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5、番泻叶、桃仁、猪苓、枳壳、黄芪各1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冲服,每日1-3次,30天为1疗程。 6、决明子30克,泽演、郁李仁各15克,火麻仁、山楂各10克,研末,每袋20克,每日3次,每次1-2袋,饭前半小时服。 7、减肥瘦身茶,取茶叶、山楂、麦芽、陈皮、茯苓、泽泻、神曲、夏枯草、炒二丑、赤小豆、莱菔子、草决明、藿香各等量,共研粗末。每次用6~12克,开水冲沏当茶饮。对于血压高、血脂高的肥胖患者疗效较好。 8、山楂银菊饮,山楂、银花、菊花各10克。将山楂拍碎,和银花、菊花一起泡茶喝,每日喝一次。山楂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还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银花和菊花都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9、荷钱茶,荷钱叶,山楂、桑叶、决明子、罗汉果适量,取适量的荷钱叶、山楂、桑叶、决明子、罗汉果,碾成碎末,装到茶泡里面,每天两包,饭前热水泡茶喝即可。 10、苦蒿减肥法,苦蒿40g,水4大碗,在锅中加入水,然后放入苦蒿,煮10分种,放凉5分种后喝,一天三次,一次一杯,也可当饮料随时喝。苦蒿又叫青蒿或者香蒿,有点苦,但有清热,利尿的效果。 11、排毒双苦茶,干苦瓜2片、苦丁茶5g、蜂蜜2勺,先用100ml温水将苦瓜片、蜂蜜搅拌均匀,然后放入苦丁茶,再加入150ml沸水。放置5分钟后便可饮用。一天一杯。苦瓜有促于进血液循环:苦丁茶则有助于身体排毒:蜂蜜则有调味作用。 12、西瓜皮减肥法,西瓜皮削去外皮,洗净之后,晒干,泡茶,夏季可以将西瓜片生吃.西瓜片味甘性凉,善清暑热,能解烦渴,故适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等症;而对秋冬之际,气候干燥,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等症,也可应用,有泻火泄热之效。 13、虎杖减肥法,虎杖15~30g,煎水服,每日1次,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活血通经,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肥胖,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有关实验证明,虎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中医减肥最有效的方法

中医减肥最有效的方法 你是否有想瘦、想减肥的想法呢?但是既不能坚持运动,又无法长期节食?这都是懒惹的祸。那么懒人是不是就无法瘦下来呢?其实世事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你找对了方法,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下面,就来教你几招减肥的有效方法,让你能轻轻松松瘦下来。 1、瘦腿鞋 近年来,从香港开始就流行这么一款瘦腿鞋,前底高,后底低,穿上走路,瘦腿的效果很好哦。穿起来感觉就是大腿、小腿、肚子、屁股部位的肌肉很紧绷,走一会,后腰就会感觉很舒服。 这个方法最适合不能坚持运动的朋友。 2、香气减肥法 根据芳香学研究表明,食品的味道95%都来自其气味,食品的气味在初闻的时候会勾起人的食欲,但是如果闻多了就容易会起到相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用闻香代替进食来排解身体机能所带来的反应,从而达到降低食欲和节制食欲的目的。这就是闻香味也能瘦身的原理。此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采用一些香熏治疗的方法。比如在卧室中点燃香熏来做瑜伽;平时可以在生活中适当的涂抹一些香水;淋浴时,擦用富含香气的沐浴乳等,都可以有助于你达到瘦身的很好的效果。 3、喝茶瘦身 喝茶瘦身是常见的简单瘦身方法,但是,要喝对了茶,瘦身才会事半功倍哦!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喝些什么茶好呢?众所周知,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有燃烧体内脂肪的作用,而且它几乎不含维他命c,但富含铁、钙等矿物质元素,能够很好的促进消化酶和分解脂肪。所以,我们可以在饭前、饭后喝一杯乌龙茶,这既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也使其不被身体吸收就直接排出体外,防止因脂肪摄取过多而引发的肥胖。 4、购物减肥法 这个方法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会花掉你很多钱哦,减肥有风险,购物需谨慎呀。这个方法,不需要你健身房,其实在你去超市购物的途中跑步前进,就可以消耗每小时144卡路里的热量。除此之外,在购物的过程中,有助于加快步伐,多买些质量大的物品,然后推着购物车快速行走,就能很好的达到消耗热量的效果。

中药减肥配方大全

中药减肥配方!很管用的!! 按以下配方,坚持一个月,应该有效果的!! 菊花:2朵红枣:3颗桑葚:10g 百合:10g 番泻叶:1g 天冬:10g 荷叶:2g 陈皮:3g 桑叶:10g 决明子:10g 玫瑰花:5朵 以上材料超市和中药店均有销售。价格便宜。 注意:1.中药喝凉的可能会闹肚子。妹妹千万注意。不过,也有喝凉的不闹肚子的,凉的应该效果没那么好吧!! 2.有的妹妹对番泄叶特别敏感。可能会拉肚子。喝一天看看,要是太敏感的话就把番泄叶的量减半。一点点地番泻叶可以起到通便润肠排油的效果。 3.经期停用。 拿大缸子泡,多泡会哦!水要开!然后倒入杯子里喝。下顿再泡。我就是这样的。呵呵呵!! 这是一天的量。像泡茶一样泡一大杯,。建议一天喝2杯,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后喝,适应几天后增加到3杯,有妹妹反映最后当水喝效果很好的哦!!一个疗程1个月.快的7天就见效,慢的1个月.。喝茶期间不用节食,不用配合运动,当然也不要猛吃猛喝哦!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效果好,别减的太快哦!!我是用一个超大的杯子泡的,多泡会,等到温热的时候倒入茶杯里喝就可以了。 根据每个人身体吸收和承受能力不一样,建议先拿五六天的量试试.有不适应的地方告诉我,可以调节药量.药量可以调的。你看见番泻叶是什么样子的吗??因为个人体质不一样,吸收也不一样,你先喝两天如果有拉肚子的现象的话,可以把番泻叶减量的。不过我卖了那么多,没有妹妹反应拉肚子的。一点点地番泻叶可以起到通便润肠排油的效果。 减肥的效果人人不同。和每个人的吸收和体质有关。大夫是说越胖的人去脂肪效果越好,不保证由百分百的疗效。但是有效的妹妹已经很多了!!!只是一个我和我表姐都减肥成功的方子。不敢保证人人效果都那么好的哦!!但是大夫说应该大多人都会见效的。 大家放心.这个情况基本是不会出现的.医生说过适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正确中医用药规则能使药物直达病灶

正确中医用药规则能使药物直达病灶 一,怎样用药才能使药物直达病灶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1.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 引药达颈部:葛根。 4.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 引药走督脉:狗脊。 10. 引药达皮肤:蝉蜕。 11. 引药入胃:半夏。 12. 引药入肺:桑白皮。 13. 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 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 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 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二。治法是针对临床证候所采取的治疗大法,临床证候的复杂性决定了治法的多样性,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1 汗法 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 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于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使用吐法要注意:病位居上、病势急迫、内蓄实邪、体质壮实者方为适宜;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 下法 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 和法 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证。使用和法要注意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5 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邪热壅盛于里之证。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6 温法 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使用温法要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7 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使用消法要注意:与下法区别应用;治宜缓图,难以速效;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 8 补法 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使用补法要注意: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应善用“通补”,不宜“呆补”。 上述八种治法,适应了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证候。但病情往往是复杂的,不是单独一法所能奏效,常须数种方法配合运用,才能照顾全面。所以虽为八法,但配合之后变化多端。正如《医学心悟》中说: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五脏六腑辨证用药经验整理

中医随症加减用药表(一)(二)(三)集

2018-12-26 1 发热 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 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 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 4、热入营血-----(营分)生地,丹皮,元参,赤芍, 5、火毒-----川连,黄柏,黄芩,栀子, 6、少阳证-----柴胡,黄芩, 7、阳明气分证-----石膏,知母,花粉, 8、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元明粉, 2 一切头痛 1、外感风热-----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 2、外感风寒-----羌活,荆芥,白芷,藁本,细辛, 3、鼻渊头痛-----苍耳子,辛荑,薄荷,白芷, 4、湿邪头痛-----藿香,苍术,防风,羌活, 5、肝热头痛-----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芩, 6、肝阳上亢-----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菊花, 7、痰厥头痛-----川芎,细辛,南星,陈皮,云苓,半夏,枳实,甘草,9、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麻黄,羌活,独活,

10、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 11、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 12、少阴头痛-----麻黄,附片,细辛, 13、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吴萸,藁本,生姜,大枣, 14、气虚头痛-----黄芪,人参,炒白术,升麻, 15、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炒白芍,川芎,首乌,鸡血藤, 16、阴虚头痛-----元参,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贞子,生地, 17、阳虚头痛-----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苁蓉,巴戟,仙灵脾, 18、顽固头痛-----全蝎,白姜蚕,白附子,蜈蚣, 3 眩晕 1、外感眩晕-----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 2、内伤眩晕-----人参,当归,茯苓,枣仁,菊花,天麻,橘红, 3、肝风内动-----菊花,钩藤,天麻,地龙,薄荷, 4、肝阳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励, 5、肝热眩晕-----夏枯草,菊花,龙胆草,草决明, 6、气虚眩晕-----黄芪,党参,升麻,人参, 7、血虚眩晕-----当归,熟地,首乌,白芍, 8、肾阳虚晕-----鹿茸,紫河车,锁阳,仙灵脾,仙茅, 9、气滞头晕-----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炒白术, 4

中药减肥药方及方法

中药减肥药方及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药减肥药方及方法 用料: 山栀子、酒蒸大黄、当归、芒硝、芍药各15g,防风、麻黄、荆芥、白术、薄荷、黄苓、桔梗、石膏、川芎、连翘各50g,甘草100g、滑石150g 炮制及使用方法:将上味共研为细末,以清水调和为丸,每10g为一枚,每日早晚各服用1枚。 功效:此偏方具有清热解表、泻下、利尿、排汗的作用,可排除体内毒素,迅速清除体内食积,可用于快速减肥 另注:如果不想食丸,也可直接用开水冲服。 注意:中医中药也有毒,切勿盲目追求效果过量服用,肠胃功能差者不宜。 中药减肥中饮食必须遵循的3个原则: 控制饮食,遵循低热量、低糖、低脂肪的“三低”原则; 合理调配,多吃蔬果,遵循高纤维素、高无机盐、高维生素的“三高”原则; 饮食有度,戒烟、戒啤酒,少饮白酒与果酒,限制零食,“早吃饱、晚吃少”、“少吃香、多吃伤”。 中药减肥方法: 活血化淤法:常用中药有当归、丹参、赤芍、三七等,还有市场上销售的复方丹参片、冠心1号和冠心2号等; 利尿渗湿法:常用方剂有五皮饮、导水茯苓汤、泽泻汤等; 温阳利水法:常用方剂有济生肾气丸、苓桂术甘汤等; 养阴清热法:常用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泻下通便法:常用方剂有调味承气汤、防风通圣丸(散)等,常用中药有大黄、牵牛子、番泻叶、虎杖等;

和胃消脂法:常用中药有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常用方剂有焦三仙、保和丸等; 疏肝利胆法:常用方剂有大柴胡汤、逍遥丸(散)、柴胡疏肝散等; 健脾消导法:常用方剂有异功散、五苓散、保和丸等; 宽胸化痰法:常用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等,常用中药有瓜蒌等; 2.四肢按摩主要以推拿、揿等手法。上肢多用拿、搓、拍、点等手法,下肢多用推、揿、拍、搓等手法,脂肪丰满处可适当施用重手法,采取自上而下,向前向后推拿,以便使肌肉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改善肌肉代谢,增加对脂肪的消耗,达到减肥的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