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课后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答案: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讲,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讲,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力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二、市场环境的假设。三、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4、何谓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答案: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

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5、何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答案: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

答案:

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答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他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月到这种情况,如果(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弥补收入不足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给量增加。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则随着妻子工资下降,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劳动力供给量也减少。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

加。

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

答案: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9、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答案: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认可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第三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古典均衡的概念?

答案: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

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

答案: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

答案: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一)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二)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业人员。(三)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4、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

答案: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所谓均衡工资就是在此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处于量的相等状态,高于这一工资水平,劳动力的供给欲望会变得十分强烈,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5、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充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三)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均衡的破坏也可能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的变化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在同向变化时又有变化幅度相同与相异两种情况,在变化幅度相异时,还有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以及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两种情况。

6、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答案:主要有三个原因:(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7、试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

答案:劳动力短缺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这种情形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是因为,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支配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是冲动,而这种扩大规模的冲动就引起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冲动,劳动力需求冲动表现在企业在向上级单位争取用工指标的行动中,使劳动力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长边的位臵。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不降,不仅低于追求规模增长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

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1)组织的稳定。(2)组织的惰性。(3)组织调整的成本。

9、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

答案: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1)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政策的变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2)过去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很激烈,现在与过去相比,则已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3)从历史上看,社会意识形态对西方劳动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二)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1)人事、劳动管理上的规则。(2)工资、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3)教育、培训的规则。(4)劳动关系的规则。(四)雇用调整。

第四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劳动力时间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劳动时间分别对劳动力的供求有什么影响?

答案:劳动时间有出勤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公休时间、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即使人们的时间资源总量一定,即使法定劳动时间一致,但有的人乐于超时工作,有的人乐于身兼数职,有的人又乐于从事零星的工作。总之,人们的实际劳动时间并不像上述假定的那样规则。即使人们的劳动时间供给量一定,但由于人们在劳动时间内努力、勤奋的程度不同,事实上每个人在劳动时间内所提供的有效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凡此种种都必将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试述劳动时间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答案:劳动时间的特征与功能:

(一)劳动时间的特征1、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

(二)劳动时间的功能1、计量功能。2、指示功能。3、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4、人际交往功能。

3、试分析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

答案: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而劳动投入量是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是存量,一定时间内的总劳动时间是流量。既然产量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流量,与此相应的劳动投入量应该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的流量。

4、试从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角度,分析劳动时间的主要差异。

答案:如果劳动时间不同,为达到一定产量所需要的劳动者人数也会随之变化。按经济学的说法,企业为了完成生产而决定的劳动投入量,并不是指雇用了多少劳动者,即不是指以人员为单位的劳动量,而是指劳动者人数乘以劳动时间,也就是以“人员〃时间”为单位的劳动服务量。

5、试分析弹性劳动时间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对经济造成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二)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三)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节约能源。

(四)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五)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六)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再就是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1、随着加班补贴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者人数的替代程度。

2、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力需求增加,这会给工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缩短劳动时间不仅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也有可能增加。这是由于一直因劳动时间过长而放弃就业的人们也开始选择就业。劳动力的供需双方发生变化后,工资会受到什么影响?

3、如果工资率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单个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但如果劳动者人数增加,则整体受雇者的收入有可能增加。

4、即使受雇者收入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扩大吗?

5、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到市场利率,但其影响程度如何?

7、加班补贴率的提高,一方面向上移动产品的供给曲线,通过消费和投资、出口的变化,改变需求曲线的位臵。

第五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何为生命周期?近几十年来其变化趋势如何?

答案:本书所说的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能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

2、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人们接受教育活动最终要与参加有酬的社会劳动联系在一起,接受学历教育的活动总有终结之日,接下来便是就业。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大学入学率的增加在经济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可能更快,但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能保持增加的态势。在经济和高等教育调整期,大学入学率还有可能下降,这意味着就业年龄前移。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时,与其他消费需要相同,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3、家庭生产函数与婚姻、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家庭生产函数能够说明由于技术创新和工资率的变化,家务劳动与市场性劳动的分工是如何变化的,即该函数能够说明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的变化。在自然经济的大家族主义时代,家庭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问题的重要内容。

总体上来说,婚姻是不能依当事人个人意愿来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大家庭主义的观念逐渐淡漠,婚姻的决策逐渐成为当事人个人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

在经济不发达时期,孩子作为消费主体的同时,更易被当作未来承担生产活动的主体而受到强调,当作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投资的对象而被认同,或者被期望为家业的继承和发展的人才。如果把子女作为投资品加以考虑,那么应该期望将来能够从子女处行到满意的收入;而作为消费品去认识,拥有子女能够提高父母的满足度。拥有子女的费用则是养育子女所需费用和养育子女耗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之和。

4、左右当事者做出就业与否、转换工作与否、退休与否的经济性动机是什么?

答案:人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兴趣之外,就是工资、劳动时间、劳保福利等雇用(劳动)条件。此时考虑的劳动条件不仅是当时的状态,还包括未来是什么样子,即准备去就业的企业将来会怎么样,自己升职、升薪的可能性等。

第六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结合工资的四大职能正确阐述工资的二重性?

答案:工资职能即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用。一般说来,工资具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和效益职能。从工资的四大职能分析可见,工资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价。雇主支付的工资是一种资本投入,是为了能雇用劳动者,获得劳动者的使用权进行生产劳动,获取收益。所以,工资的投入就是投入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没有工资的投入,就谈不上活劳动的投入,更谈不上创造价值。工资是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一端工资是投入,是活劳动,是人工成本的一部分;在另一端则是收入,是劳动报酬,是生活必需品。正因为工资具有两重性,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才得以结合,生产才得以进行。有投入就有产出,投资者便能获得预期收益;有收入就可以换取消费品,劳动者的劳动力才能延续。

2、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与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何在?

答案:如果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起先产量会递增,但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则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工人,就使每个工人平均分摊到的工具设备减少,从而使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品要比原来减少,因而追加的新工人的劳动生产力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最低。克拉克把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叫做边际生产力。

均衡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劳动供给价格逐渐上升的初期,供给量会逐渐增加。但劳动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尽管价格还继续提高,劳动的供给量却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供给。这是因为工资高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对货币工资的需求就不那么迫切了。

3、集体谈判是怎样影响工资生成与变动的?

答案: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的抗衡结果。集体谈判决定工资,表面上看似乎是谈判结果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实际上其背后仍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各方都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4、如何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

答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阐述可归纳如下:1、板块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反块式的结合。2、过渡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过渡性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思想混乱而采取的变通策略。3、融合论。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5、按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案:(一)劳动分红制度。劳动分红制度又称“利润分红”或“利润分享”制,是指企业每年年终时,从所获得的利润中按预定的比例提取分红基金,按照员工的劳动成果等条件,以红利形式分配给个人劳动收入。(二)年薪制。年薪制是指对企业中受聘担任厂长、经理的企业经营者实行的一种特定形式的计时工资。(三)股票类薪酬制。(四)劳动股权计划。又称职工股权计划。

第七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决定宏观与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从全国范围来看,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品数量、

就业规模、人口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别等。决定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企业外部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政府对宏观工资水平的决策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动等。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分配形式和企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

2、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作用如何?

答案:1、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通过对每一个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维持社会政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3、减少社会贫困现象,削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维持一定的社会购买力,为生产正常发展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4、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最低工资率是依法强制推行的企业工资最低标准,对总体工资水平有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平均工资的提高,又必然引起最低工资的变动。特别是在进行工资谈判时,政府颁布的最低工资率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3、通货膨胀条件下如何调控实际工资水平?

答案:(一)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工资是以货币量表示的个人消费品数量。(二)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手段。工资指数化是一种制度化手段。工资的非指数化不是一种法定的制度,而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

4、职业间工资差别的成因是什么?

答案:现代经济学一般用职业的非货币(或职业的非金钱)特征来解释为什么相同素质的劳动者之间工资会有差别。也就是说,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的非金钱差异,从而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1、劳

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2、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3、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4、补偿性工资差别的确定。

5、洛伦茨曲线的吉尼系数的意义何在?

答案:为了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提出了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以发明者命名,称为洛伦茨曲线。

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这个数值称为基尼系数,亦称为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洛伦茨曲线只能从形式上描绘出社会分配的均等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量值。基尼系数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

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导言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 。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劳动力: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 ,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关系:,除吸收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外,借鉴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和政治科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训练的领域。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2)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3)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4)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如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 3、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问题的价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 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 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 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4.验证。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举例:流动率与工资率的关系提出假说:如果所有工作,除工资之外的其他工作特征都相同,由于受资源稀缺的约束,工人将愿意从事报酬高的工作。因此,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胜任高工资工作,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们会辞去低工资工作,而去从事高工资的工作。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低流动率与高工资相联系,而高流动率与低工资相联系。如果上述假说经过验证,就变成了理论。 举例:教材,P24,附录1-1 (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围 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经济学: 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 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 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 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9.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言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

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3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一)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体分四个过程进行: 1.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搜集资料并把相关事实资料进行分类。 2. 设定假设条件。所假设的条件虽然可能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这些假设条件则无法 3 4 如果上述假说经过验证,就变成了理论。 举例:教材,P24,附录1-1 (二)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换,

互惠包括三种情况(帕累托最优):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1 2 3 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名次解释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完整版劳动经济学 试题及答案汇总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 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 B )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M劳动力参与率17.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劳动经济学试卷计算题汇总

四、计算题 05.4试题 48.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函数D L =2500—10W ,劳动的供给函数为S L =40W ,其中S L 和D L 分别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人数,W 为工资率,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人数。 2500—10W=40W 2500=50W W=50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人数为50 49.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61页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100% 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60万×85%=51万 06.4试题 48.某地区居民的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20元,恩格尔系数为0.6,赡养系数为1.5,平均工资为600元,按恩格尔系数法则测算最低工资。 242页 T S N Z M ±?= 由题意知 Z=120元 N=0.6 S=1.5 T S N Z M ±?==200×1.5T ±=300T ± 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应为60元。 49.假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 —10W+150,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20W ,其中D 、S 分布代表劳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人数,W 为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和工资的均衡水平分别是多少? 均衡时有D=S —10W+150=20W 150=30W W=5 把W=5代入S=20W S=100 市场中劳动力为100 工资为5. 07.4 48.假设某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为L=6000-100W ,劳动的供给曲线为L=100W ,试求: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的雇佣工人数量。 (2)假设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率为多少?P105 解:(1)∵ L=6000-100W ,L=100W ∴6000-100W=100W ∴W=30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

劳动经济学随堂练习题 总论 判断题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结果。 2.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3.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4.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 力供求。 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基本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但不包括竞争机制。 答案: 1.√ 2.× 3.× 4.√ 5.×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判断题 1.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2.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雇佣的劳动力 数量。 3.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需要引发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而 引发的派生性需求。 4.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 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5.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6.需求曲线来表示的是劳动力需求价格和劳动力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 7.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 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9.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最佳的劳动需求量。一般根据边际收入等 于边际成本的点决定。 10.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11.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工资、产品价格变化时,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 的交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12.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 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成本线的斜率。 14.短期里,决定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 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 15.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 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17.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越靠近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上端,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小。 18.如果两类劳动的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类劳动存在互补 关系。 19.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20.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1.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2.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少。 23.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一方面可以使接受者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另一 方面也容易引起与这些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劳动者的工资上升。 24.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