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RIS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机制

?可能是抗病毒治疗使AIDS患者产生了针对体内亚临床感染或应用HAART前已经治疗过的致病原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了患者临床状况的恶化。

?IRIS的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困难,

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

?HAART后

1.CD4T细胞的快速增加

HARRT开始后的2-3月内

以平均每天1-4个/ul的速度快速增加,因增加的细胞以CD4+CD45RO+的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而且反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的Ki67表达率下降,所以此阶段CD4+T细胞计数的增加并非机体CD4+T细胞库总量的增加,仅说明治疗初期CD4+T细胞计数指标的改善很可能主要反映了记忆T细胞亚群在体内的重新分布。

?2.2-3月后

平均每天0.1-0.5个/ul,此阶段以CD4+CD45RA+CD62L+的纯真T细胞亚群增加为主。决定免疫功能重建的因素

HAART对血浆病毒载量的控制

CD4+T细胞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和诊断

?IRIS的表现呈多样性,与特异病原直接引起的机会性感染相比,IRIS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非常困难。

IRIS的基本特点

?见于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

?治疗使其CD4+T细胞数增加且血浆病毒载量降低;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或炎性反应(包括自身免疫),且这些症状表现不能用获得性感染或先前已发现或未能发现的机会性感染来解释;

?排除抗病毒药物的毒性反应。

?1.结核分支杆菌

?2.鸟分枝杆菌

?3.新型隐球菌

?4.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5.巨细胞病毒

?6.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7.自身免疫异常

结核分支杆菌

?结核感染本身即可引起患者机体的免疫抑制,因而在合并结核的HIV感染者中同时应用抗痨和抗病毒治疗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Narita 研究

在抗痨过程中开始HAART后,大约35%的患者出现临床状况恶化,其表现主要包括:持续发热体温大于38.6℃,不断加重的咳嗽或气短,淋巴结肿大加重,出现皮损和腹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鸟分枝杆菌

?在AIDS晚期患者中MAC主要为播散性感染,但在MAC相关性IRIS患者中,感染通常为局限性的,并表现为单个淋巴结区域的干酪样坏死,由此提示这种临床表现的产生是由于患者自身炎性反应的增强。

?临床上常会发现MAC感染发生在一些非常见部位:如支气管内“水螅状肿瘤”样表现、软组织脓肿、小肠疾病、骨髓炎以及局灶性脑损伤等。病理检查显示损伤部位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

新型隐球菌

?在应用HAART过程中出现隐球菌感染则会出现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出现隐球菌脑膜炎后对抗真菌治疗的反应良好,而HAART开始后,这些病人则可能再次出现较前次加重的脑膜刺激征,并且脑脊液内出现较多的白细胞,颅内压也可有明显上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一些接受PCP治疗的患者在应用HAART后出现了呼吸系统的损伤,对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出现了严重的炎性反应,病灶处可发现CD4+T细胞及残余的肺孢子虫囊。

巨细胞病毒

?CMV视网膜炎是艾滋病晚期患者主要特征表现之一,典型的CMV眼病以坏死性视网膜炎为特征,炎性改变非常轻微。

?在HAART应用后不久则出现了新型的炎性CMV相关性眼部疾病,其炎性反应的强度远远超出典型CMV眼病。炎性反应可累及前房,故被命名为“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Immune recovery uveitis)

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两例HIV感染者在应用HAART前未测出HCV抗体,治疗开始后则出现肝炎表现并检测到HCV抗体。

?一例合并感染HCV的患者在接受HAART后出现快速进展的肝功能衰竭,肝组织活检显示明显肝坏死和活跃的炎性反应,未发现嗜酸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的胆汁淤积,

?一例合并感染HIV和HBV的患者开始HAART后,出现肝炎加重,同时出现各项抗体,表明免疫介导的肝细胞破坏是导致急性肝炎加重的原因 .

自身免疫异常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免疫重建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多例关于应用HAART后出现Graves’病的病例报道,这些患者主要表现为产生促甲状腺素受体的抗体,而在接受HAART前的血液标本中则未检测到此抗体。

IRIS的治疗

?HAART

?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

艾滋病知识竞答题

艾滋病知识问答 一、选择题 1、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B) A、HIV B、AIDS C、HBV D、SARS 2、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A) A、HIV B、AIDS C、HAV D、HBV 3、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毒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动物免疫缺陷病毒 5、我市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6、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7、下例哪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D ) A、性关系专一 B、对被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污染的物品及时消毒 C、感染的妇女不怀孕可防止后代感染 D、将艾滋病人隔离起来保护大家 8、以下哪种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A)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同性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9、综合防治艾滋病都有哪些措施(D) A、宣传教育 B、行为干预 C、关怀救助 D、以上都是 10、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1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12、以下哪种情况会感染艾滋病(C)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上班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13、请说出艾滋病发病后的典型症状( D ) A、长期低热,咳嗽 B、体重下降 C、慢性腹泻 D、以上都是 14、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D、艾滋病期 15、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1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17、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眼部病变的研究进展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眼部病变的研究进展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有部分AIDS 患者却出现病情反复、加重、恶化甚至死亡,被称为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RIS)是艾滋病(AIDS)HAART治疗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IRIS中眼部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等多方面,对IRIS的眼部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标签:艾滋病;高效抗反录病毒治疗;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眼部病变 随着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防治工作不断深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iy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越来越广泛地应用,HIV/AIDS患者在重获健康的同时却自相矛盾地在治疗前几个月出现病情反复、加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随着HAART治疗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IRIS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IRIS也成为HIV/AIDS的治疗过程中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对IRIS眼部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等多方面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IRIS的眼部病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IRIS眼部病变的临床表现 IRIS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通常难以诊断是IRIS还是机会性感染。在发生IRIS病例中包括矛盾性IRIS及暴露性IRIS,前者为接受治疗前已合并机会性感染,HAART治疗后出现临床症状的恶化;后者为治疗前无相关感染表现,治疗后出现不典型的炎症反应。根据感染性致病菌或非感染性因子的不同,分为感染相关性IRIS及非感染相关性IRIS,常见的与感染相关的IRIS病原菌包括:结核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隐球菌、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肝炎病毒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retinitis,CMV)是AIDS患者晚期眼部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约占30%[1]。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并形象地描述为“奶酪加番茄酱”或“披萨馅饼眼底”,爆发型或水肿型(fulminate form)表现为视网膜后极部的密集融合的出血、渗出、视网膜血管鞘和视网膜坏死灶。慵懒型或颗粒型(indolent form)表现轻微,出现周边眼底受损、出血少见[2]。病变早期FFA表现为黄白色视网膜坏死及出血区荧光遮蔽,病变区内血管荧光素渗漏,随着时间延长荧光增强,部分血管壁着染。病变晚期,病变区域不同程度荧光素渗漏[3]。IRIS的眼部病变主要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CMV视网膜炎患者在接受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时出现前节及后节的炎症反应[4]。主要表现为玻璃体炎及后节的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伴或不伴黄斑前膜[5],玻璃体炎可表现为短暂一过性玻璃体浑浊;也可表现为持续性玻璃体浑浊。另外,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膜,视乳头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离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6]。眼前节表现为持续的前房内炎症反应,伴有虹膜粘连及继发性白内障[7],包括前囊膜及后囊膜下白内障,其他少见并发症为视乳头上新生血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艾滋病防治知识试题 单项选择题 1、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C) A、HAV B、AIDS C、HIV D、HBV 2、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5、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7、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8、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9、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10、艾滋病的治疗原则是(D) A、抗感染 B、免疫调节和免疫重建 C、抗病毒、抗肿瘤治疗 D、以上各项均是 11、已怀孕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 D ) A.给孕妇注射疫苗 B.鼓励母乳喂养 C.替婴儿注射疫苗 D.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12、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 D ) A、鼻吸入毒品 B、口服毒品 C、静脉注射吸毒 D、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1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是( D ) A、坚持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避免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关系 D、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14、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机制是(A)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C、政府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共同参与 D、以上都不是 15、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方针是( A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 C、广泛发动群众,全社会动员 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6、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A ) A、共用剃须刀 B、共用毛巾、马桶 C、共用茶杯和餐具 D、蚊

2017年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2017年防治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正确答案): 1.艾滋病的全称是()3 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肾病综合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美尼尔综合症 2. HIV的中文名称是()3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感病毒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1 A、AIDS B、HIV C、HAV D、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4 A、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C、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4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6.到2007年底,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要达到()4 A、70%以上 B、80%以上 C、85%以上 D、90%以上 7.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机制是()1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8.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2 A、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B、从感染到体内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 C、从体内能够检查出抗体到发病的时间 D、从感染到死亡的时间 9.预防艾滋病方法中不正确的是()4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B、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 C、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D、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10.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2 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11.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3 A、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IRIS 艾滋病的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机制 ?可能是抗病毒治疗使AIDS患者产生了针对体内亚临床感染或应用HAART前已经治疗过的致病原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了患者临床状况的恶化。 ?IRIS的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困难, 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 ?HAART后 1.CD4T细胞的快速增加 HARRT开始后的2-3月内 以平均每天1-4个/ul的速度快速增加,因增加的细胞以CD4+CD45RO+的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而且反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的Ki67表达率下降,所以此阶段CD4+T细胞计数的增加并非机体CD4+T细胞库总量的增加,仅说明治疗初期CD4+T细胞计数指标的改善很可能主要反映了记忆T细胞亚群在体内的重新分布。 ?2.2-3月后 平均每天0.1-0.5个/ul,此阶段以CD4+CD45RA+CD62L+的纯真T细胞亚群增加为主。决定免疫功能重建的因素 HAART对血浆病毒载量的控制 CD4+T细胞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和诊断 ?IRIS的表现呈多样性,与特异病原直接引起的机会性感染相比,IRIS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诊断非常困难。 IRIS的基本特点 ?见于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 ?治疗使其CD4+T细胞数增加且血浆病毒载量降低;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或炎性反应(包括自身免疫),且这些症状表现不能用获得性感染或先前已发现或未能发现的机会性感染来解释; ?排除抗病毒药物的毒性反应。 ?1.结核分支杆菌 ?2.鸟分枝杆菌 ?3.新型隐球菌 ?4.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5.巨细胞病毒 ?6.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7.自身免疫异常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抑制与免疫重建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抑制与免疫重建1历史回顾 溃疡性结肠炎:远古的希波革拉底著作中已有肛门瘘管的描述,且有用反射镜检查直肠的说明以及挂线打结直至瘘管脱落的描述;公元607—690年,Paul描述用阿片止泻治疗“痢疾与肠道溃疡”;17世纪医学书籍中有非传染性血便记载,直至于1859年Wilks基于尸解发现首次报道1例“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随后在其文献中还有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性痢疾的鉴别。19世纪已了解溃疡的临床与病理。20世纪初由于乙状结肠镜的出现,溃结已成为重要的临床疾病。结肠灌洗有助于改善粘膜炎症:1913年Browm提出回肠造瘘以使结肠休息,同期内科以各种物质试图“刺激疫”直肠灌入过氧化氢、硝酸银及收敛等。BE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1940年进展为用橡皮袋保护回肠造瘘口,同期SASP被证实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内科治疗的最大进展为皮质醇,手术为急性严重结肠炎的唯一希望。1950年证实皮质醇与ACTH静滴完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以后成为标准治疗,紧急手术结肠切除仅适于中毒性巨结肠。1954年发明光纤束,1970年可曲式内镜用于临床成为常规诊断工具。 克罗恩病:1932年Crohn首次提出节段性回肠炎,主要特点为回肠末端及小肠的亚急性或慢性坏死性及瘢痕样炎症,以年轻患者肉芽肿与瘘管形成为临床特征;1952年证实结肠也为该病的部分,同时也发现胃十二指肠病变。1962年起用6—M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969年用硫唑嘌呤治疗CD,1940-1960年改道手术盛行,终因细菌过度生

长及无效而放弃,广泛切除病变肠段导致短肠综合症且易于复发;对于结肠炎型可用结肠次全切除加回肠造瘘后回直肠吻合可获成功;1984年起发现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生长迟缓儿童的缓解,与激素疗效相仿。 2发病的免疫机制 免疫调节细胞是决定免疫内环境稳定的一个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中抗递增呈的核心环节,而且是最重要的免疫调节剂,T 细胞亚群各细胞成分间的比例平衡是正常免疫反应的生理学基础。目前已确定其有两个主要亚群,即CD4+和CD8+。其中Th与Ts细胞是免疫调节的枢纽,控制着免疫应答的强度。CD4/CD8比值是反应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当机体受到异己抗原攻击时,T细胞亚群中某功能增强,另一亚群功能减弱,引起亚群间比例紊乱。免疫调节异常,包括T细胞、细胞因子和其他细胞受体异常,进一步导致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异常,从而造成肠粘膜组织损伤。CD4+T细胞已被确定作为结肠炎的致病性T细胞,它通过Th1或Th2通路引发肠道炎症。CD4T细胞有助于肠道炎症的启动和维持。 正常肠道粘膜代表一种机械与功能的屏障。500种以上的肠道菌群与食物、病毒密切接触,故因无数抗原的刺激导致正常肠粘膜内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称之为生理性或可控制的炎症;任何细胞种类数目与功能的改变,特别是可溶性介质的释放可导致不可控制的炎症发生伴组织损伤。IBD患者肠固有膜有活化的T细胞聚积,其特点为对凋亡的抵抗,而各种抗细胞活素抗体的治疗效应主要依赖诱导T死亡。

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经Western Blot确证试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2.免疫重建不良标准:参照2014年美国DHHS《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经过一段时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如4-7年), 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未超过特定值(如> 350 cells/ul或500 cells/ul ),或在指定时间段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增量未超过特定值(如> 50 cells/ul或100 cells/ul ),且HIV RNA 低于检测线。 (二) 证候诊断 1.痰瘀互结证:瘰疬,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胸闷,咳嗽,恶心,舌质暗,有瘀斑,苔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肌肉关节痛、疼痛如刺,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3.湿热内蕴证:身重疲乏,头重如裹,纳呆,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口干口苦,舌苔垢腻,脉濡数或细数。 4.脾肾亏虚证:面色苍白,乏力,下利清谷或久泻滑脱或五更泄泻,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二、治疗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瘀互结证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涤痰汤合失笑散加减。 陈皮茯苓白术半夏蒲黄五灵脂当归红花白芥子昆布海藻 推荐中成药:二陈丸、内消瘰疬丸、血府逐瘀丸(胶囊)等。 2.气虚血瘀证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黄芪人参升麻柴胡白术当归桃仁红花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橘皮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血府逐瘀口服液或胶囊等。 3.湿热内蕴证 治法:健脾化湿,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加减。

Mirizzi综合征

一、定义: 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系指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狭窄,临床上出现胆管炎、梗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1948年由阿根廷外科医生Mirizzi首次描述该病,是一种较少见疾病。 二、发病机理: Mirizzi综合征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解剖基础是胆囊管较长且与胆总管并行,两者间隔一层纤维膜。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的结石压迫肝总管导致狭窄、梗阻而继发胆管炎,或其压迫引起肝总管侧壁缺血坏死而形成胆囊胆管瘘。 一般认为形成Mirizzi综合征有以下几个条件:(1)胆囊管比较长且与胆总管并行一段;(2)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有嵌顿的结石;(3)嵌顿结石压迫胆管;(4)胆囊三角有炎症。 胆囊管与胆总管融合以及瘘的形成,其发生机理目前尚有争议,综合国内外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胆囊三角处有严重的炎症浸润;(2)有纤维化和瘢痕形成过程;(3)胆囊收缩,胆囊内压力增高;(4)胆囊管与胆总管解剖结构异常;(5)胆总管管壁神经节神经元的数目减少,调节功能障碍。 三、诊断: 本病不经特殊检查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直接影像学检查有以下特点:(1)胆囊萎缩;(2)胆囊颈以上的肝胆管扩张;(3)胆管偏位,偏侧性充盈缺损边缘光滑;(4)扩张的胆管突然变成结石以下正常的胆管。 B超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表现为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与肝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为本病筛选提供诊断线索,Joseph提出,如发现胆囊管、肝总管和门静脉呈现所谓的“三管征”应考虑本综合征,但临床上出现概率较少。CT的诊断价值和B超相类似,均难以显示胆道病理解剖结构的改变,对胆囊胆管瘘亦难以显示。Becker提出Mirizzi综合征的B超与CT表现为:(1)胆囊管以上胆管(包括肝总管)扩张;(2)胆囊颈结石嵌顿;(3)从扩张的肝总管突变至结石以下正常的胆总管。胆囊颈或胆囊管的结石常误认为胆总管结石,因MD常有胆囊萎缩与纤维化及胆囊和胆总管连接部有致密纤维粘连。 ERCP 是术前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因ERCP有良好的胆道直接显影效果,可显示肝总管的狭窄、移位与充盈缺损及胆囊胆管瘘。术前行ERCP检查的患者有以下特点:(1)胆囊萎缩,胆囊壁变厚;(2)胆囊颈以及肝总管扩张;(3)胆管偏位,偏侧性充盈缺损,边缘光滑;(4)扩张的胆管突然变成结石以下正常的胆管;(5)部分病例胆囊不显影。 PTC的检查价值和ERCP相似,因两者均属创伤性检查手段,有一定的适应证与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MRCP可克服ERCP与PTC的不足,不仅可显示胆道情况,还可观察其周围解剖结构的改变,且具有非侵袭性、患者依从性好、无需造影剂等优点,能明显提高MD术前诊断率,减少术中胆管意外损伤,特别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时更要明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综述) 2014-08-14 少年春衫薄丁香园神经时间 近期medscape 发表综述,回顾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了现行治疗指南的证据基础。 隐球菌病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一百万的新发感染病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位居死亡率的第四位,每年约有60 万人死于此病。播散性隐球菌病,在津巴布韦,是脑膜炎的首要病因;在马拉维,占脑膜炎病例的40%。 隐球菌病由隐球菌属的厚荚膜酵母菌感染引起。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人隐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新型隐球菌按血清学分类可分为5 型:A、B、C、D 及A/D ,其中血清型B 和C 即为格特隐球菌,A 为新型隐球菌grubii 变异型,D 为新生变种。 根据分子序列分析,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为两个不同的变种。每个变种可进一步分为4 个主要的分子亚型,其生态龛各不相同。 新型隐球菌表现为全球分布,可见于鸽子排泄物、土壤和植物腐败物中。格特隐球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存在于尤加利树中。其它类型的隐球菌,如albudius 隐球菌、laurentii 隐球菌和luteolus 隐球菌等,较少在人类中致病。 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 1894 年,一名31 岁患有播散性疾病的妇女,从其胫骨中分离出了隐球菌,从而确定隐球菌可在人类中致病。 1905 年,von Hansemann 首先描述了隐球菌所致脑膜脑炎的病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流行之前,隐球菌较少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 AIDS 的流行,导致了隐球菌病的病例迅速增长。在美国,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时代以前,86% 的隐球菌病见于HIV 感染患者;每年HIV 患者的隐球菌发病率(66 例/1000)显著高于非HIV 患者(0.9 例/10 万)。 对于非HIV 患者来说,发生隐球菌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包括恶性肿瘤、糖尿病、类固醇治疗、实质器官移植和患有肝、肾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 HAART 治疗的发展导致发展中国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在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在其它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中仍然较为稳定。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隐球菌病是HIV 感染患者致死的首要病因。在南非的HIV 成人患者中,发病率为95~ 120 例/10 万;在AIDS 患者(定义为CD4 < 200 个细胞/mm3)中,发病率为14 例/ 1000。 在东南亚,每年新增超过10 万例的隐球菌病;在亚洲,隐球菌病的疾病负担在AIDS 患

传染病学重点学习资料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 3、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 4、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5、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6、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7、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8、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9、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10、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11、社区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为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1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13、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4、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 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 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6、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医院感染科问题

第( 17 )题 扶植生理菌的方法有 A饮食 B益生菌(活菌制剂) C口服抗生素 D重建菌群 第( 18 )题 医院内菌血症被分为哪两种 A原发性 B内源性 C继发性 D外源性 第( 19 )题 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A细菌数量 B侵袭力 C种类 D毒素 第( 20 )题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于 A微生物学诊断 B流行病学调査 C感染预防 D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 21 )题 非致热原性发热的原因有 A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B无菌性坏死组织 C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D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损害、心力衰竭等 第( 22 )题 医院感染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隐性感染 第( 23 )题 常见的病毒有 A呼吸道病毒 B疱疹病毒 C肠道病毒 D其他如轮状病毒(呼肠病毒)、肝炎病毒 第( 24 )题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

A其他住院病人 B医务人员 C陪护家属 D医院环境 第( 25 )题 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断需符合以下哪些标准 A有明确的感染灶或有高度怀疑的感染灶 B全身性炎症反应存在,血培养可能有致病微生物生长 C.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即收缩压<90mmHg,或较原来基础血压下降40mmHg,平均动脉压<60mmHg,并且经液体复苏后仍不能恢复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 D伴有器官组织低灌流量,尿量<30mL/h,或有急性意识障碍等 第( 26 )题 持续性感染分为 A慢性感染 B慢发感染 C潜伏感染 D急性感染 第( 27 )题 AAD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使用抗生素后,破坏了肠道的生态平衡 B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产生毒素 C以肠毒素和细胞毒素的致病作用尤为重要 D小肠功能的改变 第( 28 )题 根据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 A细胞激活性肠毒素 B中毒性 C细胞毒性肠毒素 D传染性 第( 29 )题 原发性单纯疱疹不属于空腔感染。 正确 错误 第( 30 )题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正确 错误 第( 31 )题 免疫重建是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或淋巴干细胞治疗免疫缺陷的方法,包括骨髓移植、胸腺移植和胚胎肝移植。 正确 错误 第( 32 )题 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传染病试卷

传染病试卷 传染病学重点概述1、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结果。 2、共生状态:有些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称为共生状态。 3、机会性感染: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4、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5、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6、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7、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8、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9、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10、社区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为罹患的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感染。 11、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12、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

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3、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5、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16、急性期改变:感染、创伤、炎症等过程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期机体应答称为急性期改变。 17、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8、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19、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性。 20、再感染:指同一传染病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间隙再度感染,称为再感染。 2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2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23、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称为恢复期。 24、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

儿科复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50分 1、人工喂养 2、原发性肺结核 3、肾病综合征 4、生理性体重下降 5、差异性紫绀 6、生理性腹泻 7、免疫重建 8、生理性贫血 9. 10、 二、简答题90分 1、PPD阳性的意义 2、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的注意事项 三、病例分析 60分 男 1岁2个月,主诉发热咳嗽气促三天。体温39.5,呼吸 69次/分心率190次/分前囟0.5×0.5cm,肝肋下3CM,心音低顿,HB95G/L, WBC 16*10 9/l 请写出完整诊断以及治疗方案 一、名词解释: 1.肺炎:系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 中细湿罗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科常见病。 3.等渗性脱水:血清钠为130~150mmol/L,水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浆渗透压正常,丢失的体液主要是细胞外液。 4.Vit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代谢紊乱造成的慢性全身营养性疾病。 5.体液:是由血浆、间质液和细胞内液三部分组成,前两者合称为细胞外液。 6.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大量的血浆白蛋白从尿 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7.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和发热,并由累及各种腺体及其它器官的可能。 8.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共同存在为特征。 二、填空题: 1.肺炎的基本病理生理: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毒血症。 2.麻疹前驱期的特异性体征是:麻疹粘膜斑。 3.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病理生理: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 4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抽搐、喉痉挛、惊厥,患儿同时伴有 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 5.肺炎按感染地点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获得性肺炎。 6.肾病水肿性质为:下行性、凹陷性、严重者可有体腔积液。 7.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8.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三、问答题: 1.简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艾滋病颅内病变

HIV是嗜神经性病毒,在疾病的早期就可侵犯神经系统,所以AIDS的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主要是HIV直接侵犯造成的;其次,HIV感染后人体免疫机制受抑制或免疫缺陷后造成 病毒,细菌,真菌等易感染或产生继发性肿瘤,以上两种原因合并在一起则更容易罹患疾病。 1. AIDS的原发性神经疾病 HIV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是炎症性的,脱髓鞘性 的或退行性的,其中有几种被认为是AIDS的确定性病变。 (1)HIV无菌性脑膜(脑)炎:见于AIDS早期为多,也见于晚期,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头痛,怕光,恶心,呕吐,发热,咽痛,食欲不振,腹泻等,有的尚可有明显的脑炎症状, 如抽搐,失语等,常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脑脊液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正常,脑电图显示弥漫性异常,有的病人可有脑神经麻痹,最多见的为面神经,其次为 三叉神经或听神经。 (2)AIDS痴呆综合征:以前又称为亚急性或慢性HIV脑炎,在临床上最常见,一般发 生于本病晚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时间及空 间定向障碍,运动功能减弱,行为异常,由于共济失调及震颤使步履困难,书写不能,平 衡功能不良等,如脊髓受累时,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感觉障碍,晚期可出现 大小便失控,行为改变如淡漠,缺乏兴趣,消沉,缄默等,随着病情发展,病人逐步向植 物性生存方向发展,与中毒或代谢障碍引起的痴呆不同的是以上症状的出现都是在意识清 醒的情况下发生的,本综合征无特殊诊断标准,对病人轻微的认知力减弱能较早察觉很重要,头部CT和MAI检查常见脑萎缩,脑脊液中查到HIV病毒可确诊 HIV脑病的病理改变是以脑沟增宽、脑室扩大为特征的脑萎缩,也会出现脑膜纤维化。组织学上最常见且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是白质变灰白,伴有星状细胞增生性反应,见于周 围血管分布区域。在脑室周围和白质中央也可见髓憐脂改变。白质苍白现象虽常见于脱髓 輔病变,但血脑屏障受损后血装蛋白外渗时也可见到。其他显微镜下改变有小神经胶质细 胞结节、弥漫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周围炎性单核细胞浸润等。也有报大脑部分区域 新皮质变薄和神经细胞数量减少。 (3)急性肉芽肿性脑血管炎:广泛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近端分支呈肉芽肿炎症 改变,引起多数脑梗死灶,涉及基底结,内囊,皮质下白质,顶叶及枕叶皮层以及脑桥被 盖部,临床症状有高热,精神症状,阵发性意识障碍及相应的局灶症状,CT显示有进行 性脑萎缩及多发性低密度病灶,脑脊液和脑活检HTLV-Ⅲ培养阳性,但是血培养和3次血 清HTLV-Ⅲ抗体阴性,提示感染只限于中枢神经系统。 (4)空泡性脊髓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与AIDS痴呆综合征合并发生,特点是脊髓白质发 现空泡,主要侵及侧索及后索,以胸髓为最明显,表现为类似亚急性联合变性,为进行性 痉挛性截瘫,共济失调和尿失禁,部分病人在脑部亦有空泡样改变,临床上有进行性痴呆 表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