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通讯及其程序设计研究之间的串行通信

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通讯及其程序设计研究之间的串行通信

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通讯及其程序设计研究之间的串行通信
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通讯及其程序设计研究之间的串行通信

《微型电脑应用》2002年第6期用Delphi实现计算机与OMRON PLC之间的串行通信

同济大学信控系上海 200092

余振宏蒋式勤刁杰谢威

摘要:以OMRON C200HG系列PLC为例介绍了用Delphi5.0实现上位机与PLC地通信,着重讨论了通信协议以及MSComm控件的属性设置、事件响应。

关键词:串行通信,Delphi5.0,PLC通信协议,API函数

The Achievement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er

and OMRON C200HG PLC by Using Delphi

Abstract:Introduce the technology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omputer and OMRON C200HG PLC by Using Delphi, mainly discuss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al ,the proterties’setting and event’s response of MSComm by using the Delphi5.0

Key words:serial communication, Delphi5.0,PLC communication protocol,API function

现代工业控制的监控系统及其他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大多采用分布式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要使其信息集中,功能分散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进行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与此同时,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其功能强大、通讯灵活、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编程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作为下位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而微机在数据处理及人机界面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采用微机为上位管理机来进行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的显示、控制参数的修改等,这样不得不解决上位管理机与下位控制机之间的通信问题。本文结合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电梯群控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介绍如何运用delphi5.0实现上位机与OMRON C200HG PLC之间的通信。

1 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

本仿真系统由一台通用PC(上位机)和OMRON C200HG PLC(下位机)组成。C200HG的CPU 单元内带有RS-232C端口,其支持与PC串口的一对一串行通信。通过编制上位机的控制程序和相应的下位机程序就能实现上下位机之间数据的交互。

2 上位机的串口通信

用Delphi开发串口通信软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Windows的通信API函数,另一种是采用Microsoft的MSComm控件。利用API编写串口通信程序较为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通信知识,其优点是实现的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泛,适合于编写较为复杂的低层次通信程序。而利用MSComm控件则相对简单,该控件具有丰富的与串口通信密切相关的属性及事件,提供了对串口的各种操作。考虑到与下位PLC的通信比较简单,通信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复杂的底层操作,所以本仿真系统就选用Microsoft的MSComm控件。MSComm控件是VB中的OCX控件,可以通过选择菜单"Component">"import active control",在"Import ActiveX"页内选择"Microsoft Comm Control",点击"Install"安装,即可将其添加到Delphi中使用。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及事件

CommPort:设置或返回串行端口号,缺省值1。

Settings:设置或返回串口通信参数,格式为“波特率,奇偶校验位,数据位,停止位”。

例如:MSComm1.Settings:='9600,o/e,8,1'

PortOpen:打开或关闭串行端口,格式为MSComm1.PortOpen:={True|False}

InBufferSize:设置或返回接收缓冲区的大小,缺省值为1024字节。

InBufferCount:返回接收缓冲区内等待读取的字节数,可通过设置该属性为0来清空接收缓冲区。

RThreshold:该属性为一阀值,它确定当接收缓冲区内的字节个数达到或超过该值后就产生代码为CommEvReceive的OnComm事件。

SThreshold:该属性为一阀值,它确定当发送缓冲区内的字节个数少于该值后就产生代码为CommEvSend的OnComm事件。

InputLen:设置或返回接收缓冲区内用Input读入的字节数,设置该属性为0表示Input读取整个缓冲区的内容。

Input:从接收缓冲区读取一串字符。

OutBufferSize:设置或返回发送缓冲区的大小,缺省值为512字节。

OutBufferCount:返回发送缓冲区内等待发送的字节数,可通过设置该属性为0来清空缓冲区。

OutPut:向发送缓冲区传送一串字符。

如果在通信过程中发生错误或事件,就会触发OnComm事件,并由CommEvent属性代码反映错误类型,在通信程序的设计中可根据该属性来执行不同的操作。CommEvent属性值很多我们主要用到的是CommEvReceive:值为2,接收缓冲区内字符数达到RThreshold指定的值。

3 通信协议及上下位机的通信过程

C200HG对通信端口有默认的标准设置,起动位:1 数据长度:7 停止位:2 奇偶校验:偶波特率:9,600bps,也即MSComm1.Settings:=’9600,e,7,2’

上下位机的链接通信通过在上位机和PLC之间交换命令和应答实现。在一次交换中传输的命令或应答数据称为一帧,一个帧最多可包含131个数据字符。上位机的链接数据称命令帧,下位机返回的数据称应答帧。

3.1命令帧格式

从上位机发送一个命令时,按下面的格式排列命令数据:

图4-1 命令帧格式

识别码和正文取决于传输的上位机链接命令。当传送一个组合命令时,还将有第二个识别码(子识别码)。FCS(帧检查顺序)码由上位机计算并设置在命令帧中,有关计算方法在下面将详细叙述。命令帧可以有最多131个字符长,一个等于或大于132字符的命令必须分成若干帧。命令分段使用回车定界符,而不能使用终止符,终止符用在最后帧的结尾。

3.2应答帧格式

来自PLC的应答按下面的格式返回:

图4-2 应答帧格式

识别码和正文取决于接收到的上位机链接命令。结束码表示命令完成的状态(有无错误发生)。当应答超过132个字符,必须分成若干帧,在每个帧的末尾将自动设置一个回车定界符代替终止符,终止符设置在最后帧的末尾。

3.3 FCS函数的构成

在上下位机的串行通信中,为了保证通信数据的正确性,C200HG在每条信息帧中定义了两位FCS校验码。规则是,FCS校验码以前的所有字符取其ASCII代码,对这些代码进行异或操作,将其结果转换为十六进制作为两位字符的ASCII代码,返回两位字符,这两位字符就是这一帧的FCS校验码。下位机应答帧里的FCS校验码是由PLC硬件自动生成的,而上位机的FCS校验需用软件来完成,我们在这里可以定义FCS函数的入口参数和返回值:同一帧中的所有待校验字符作为一字符串定义为入口参数,返回值为两位FCS 校验码。考虑到标准函数function Ord(X): Longint不支持变量操作,即X只能是立即数型的单个字符。这样,表达式Ord(Copy(instring, N, 1))是非法的,将在程序中导致错误。解决的方法是,定义一个字符型变量,将Copy(instring, N, 1)的返回值存入其中,对此变量的值进行穷举判别,然后根据判别结果用相应立即数型的单个字符返回值来替换Ord(Copy(instring, N, 1))的值。因为待校验字符串中所包括的字符集仅为0至F的十六进制数和写PLC IR区识别码的“W”“R”,一共只有十八种情况,所以穷举判别法是行之有效的,下为FCS校验函数:

Function FCS(instring:string):variant;

Var N,Result,Temp:Integer;

Result:=0; Temp:=0; N:=1;

Begin

While N

Begin

If copy(instring,N,1)=’0’ then

Begin

Temp:=ord(’0’)

End;

...........//依次进行1,2,...,9,A,B,...,F,@,W,R等的异或操作

...........

If copy(instring,N,1)=’R’ then

Begin

Temp:=ord(’R’)

End;

Result:=Result XOR Temp;

N:=N+1;

End;

Result:=InttoHex(Result, 2);

End;

4 程序设计及说明

编程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编制上位机从PLC中取得数据以及上位机将数据写进PLC的存储区中的程序,下面以一个简单例子介绍这几个部分。

在Form1中放置一Memo控件用于显示接收的数据,CommboBox1选择通信参数(Setting 属性值),CommboBox2选择串口(CommPort属性值),按Button1开始接收数据,按Button2

停止接收,Timer1Timer作为定时从PLC中读取数据的定时器。其工作流程为,上位机定时相PLC请求发送数据当(由Timer1Timer触发),下位机接到请求后开始发送数据,当数据达到13个时,就会触发OnComm事件,从而进行判别并将数据显示在Memo控件中。

procedure TForm1.Button1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MSComm1.InBufferCount:=0;//清空接收缓冲区;

MSComm1.outBufferCount:=0; //清空输出缓冲区;

MSComm1.InputLen:=0;//Input读取整个缓冲区内容;

MSComm1.RThreshold:=13;//每次接收到13个字符即产生OnComm事件,除去帧中其他代

码,相当于每次接收的数据为4位16进制数;

MSComm1.Settings:=ComboBox1.Text;//本实验中选取’9600,e,7,2’

if CommboBox2.Text='com1' then//假设只考虑COM1和COM2两种情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3976871.html,mPort:=1

els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3976871.html,mPort:=2;

MSComm1.PortOpen:=true;//打开串口;

MSComm1.DTREnable:=true;//数据终端准备好;

MSComm1.RTSEnable:=true;//请求发送;

end;

procedure TForm1.Button2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MSComm1.PortOpen:=false;

MSComm1.DTREnable:=false;

MSComm1.RTSEnable:=false;

end;

procedure TForm1.MSComm1Comm(Sender:TObject);

var

recstr:Olevariant;

begin

i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3976871.html,mEvent=2 then

begin

recstr:=MSComm1.Input;//接收下位机上传的数据

if Copy(recstr,4,2)=’RD’ then//判断是否为应答帧

begin

recstr:=Copy(recstr,8,4);//除去帧中其他代码,读取帧中传输的数据部分 Memo1.text:=Memo1.text+recstr;//将数据显示在Memo1控件中

end;

end;

procedure TForm1. Timer1Timer(Sender:Tobject);

begin

MSComm1.Enabled:=true;

Senstr:=’@00RD0000000157*’+#13;//向PLC请求发送数据

MSComm1.output:=senstr;

End;

向PLC中写数据也很方便,它需要调用上面的FCS函数用软件方式产生发送帧中FCS校验码。其基本格式为:

senstr:=”@00SC0252*’+#13; //上位机写数据的命令

MSComm1.PortOpen:=true;//打开串口;

MSComm1.output:=senstr;//上位机向PLC发送写数据的命令

Senstr:=’@00WR0001’+(待传输的数据) +FCS校验码+’*’+#13;

MSComm1.output:=senstr;//将待传输的数据发送出去

5结束语

上述程序在Delphi5.0调试通过,在上述读、写程序中,我们还可增加一些读写数据错误判断,从而保证读写的数据的准确性。这一程序方法可用于运用Delphi5.0来开发上位机软件,既能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有大大简化了编程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还能方便开发丰富的图形界面,因此对广大非专业用户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参考书目

1.《OMRON可编程控制器C200HG编程手册》 OMRON公司,1997.1.修订

2.《Delphi5从入门到精通》 <美>Marco Cantu著,王辉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各种PLC网络

PLC通讯及网络技术 1.PLC与计算机通讯 为了适应PLC网络化要求,扩大联网功能,几乎所有的PLC为了适应可编程控制器网络化的要求,扩大联网功能,几乎所有的可编程控制器厂家,都为可编程控制器开发了与上位机通讯的接口或专用通讯模块。一般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上都设有 RS422 通讯接口或 RS232C 通讯接口;在中大型可编程控制器上都设有专用的通讯模块。如:三菱 F 、 F1 、 F2 系列都设有标准的 RS422 接口,FX 系列设有 FX-232AW 接口、 RS232C 用通讯适配器 FX-232ADP 等。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正是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上的 RS422 或 RS232C 接口和计算机上的 RS232C 接口进行的。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一般采用字符串、双工或半、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因此可以这样说,凡具有RS232C 口并能输入输出字符串的计算机都可以用于和可编程控制器的通讯。 运用 RS232C 和 RS422 通道,可容易配置一个与外部计算机进行通讯的系统。该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接受控制系统中的各种控制信息,分析处理后转化为可编程控制器中软元件的状态和数据;可编程控制器又将所有软元件的数据和状态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采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及运行状态监测,用计算机可改变可编程控制器的初始值和设定值,从而实现计算机对可编程控制器的直接控制。 (1)通讯方式 面对众多生产厂家的各种类型PLC,它们各有优缺点,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但在形态、组成、功能、编程等方面各不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厂家制订的通信协议也千差万别。目前,人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PLC与PC的互联通信: 1)通过使用PLC开发商提供的系统协议和网络适配器,来实现PLC与PC机的 互联通信。但是由于其通信协议是不公开的,因此互联通信必须使用PLC 开发商提供的上位机组态软件,并采用支持相应协议的外设。可以说这 种方式是PLC开发商为自己的产品量身定作的,因此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 需求。 2)使用目前通用的上位机组态软件,如组态王、InTouch、WinCC、力控等, 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连通信。组态软件以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开发 简洁等优点目前在PC监控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般价格比 较昂贵。组态软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访问PLC寄存器或其它智能仪表的能 力,必须借助I/O驱动程序来实现。也就是说,I/O驱动程序是组态软件与 PLC或其它智能仪表等设备交互信息的桥梁,负责从设备采集实时数据并 将操作命令下达给设备,它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组态软件的性能。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I/O驱动程序是与设备相关的,即针对某种PLC的驱动 程序不能驱动其它种类的PLC,因此组态软件的灵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

PLC-顺控程序设计及调试实验

本实验所使用梯形图下载 PLC 顺控程序设计及调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方法; 2.学习和掌握PLC顺控程序的设计及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PLC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本实验就是通过对三个灯的顺序通断电的控制实验,达到学习和掌握计数器、定时器的使用方法以及逻辑控制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当按下启动按钮后,顺序控制的动作循环如图3.1 所示。 图 3.1 顺序控制动作循环图 由图3.1 可知:除三个灯亮有一定顺序要求外,还有时间和计数要求,即要使用PLC 的内部资源时间器和计数器。 顺序控制的编程方法有常用的经验法和状态转移图两种方法。 经验法就是利用继电器接触器电路的设计方法进行程序设计,这种方法设计的程序往往不够完整,调试工作量大。 状态转移图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类似于动作循环图的程序表达方式,使用PLC专用元件——状态元件S,具有逻辑顺序关系清楚,调试方便的特点。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3.2 所示。

图3.2 实验电路原理图 顺序工作的原理为:当按下“启动”按钮时,三个灯按图3.1 动作顺序自动循环三次而停止。在循环的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循环立即停止,所有灯熄灭。 三、实验步骤 1.在断电的情况下,按图3.3接线(虚线外的连线已接好); 2.经老师检查合格后方接通断路器QF1; 3.运行工具软件FXGP-WIN,输入已编辑好的程序梯形图; 4.执行“工具/转换”将梯形图转换为指令代码; 5.执行“PLC/传送/写出”,将控制程序传给PLC; 6.执行“PLC/运行”,执行控制程序,观察信号灯的亮灭情况; 7.如果信号灯的亮灭情况不正确,须进行程序修改和调试。可借助“梯形图监控”和“元件监控”两种方法对程序进行监控、调试,直至程序正确。

PLC数据网络通信

PLC数据网络通信 8、1 数据通信基础 无论是计算机,还是PLC、变频器及触摸屏都是数字设备,它们之间交换的信息是由“0”和“1”表示的数字信号。通常把具有一定编码、格式和位长要求的数字信号称为数据信息。 数据通信就是将数据信息通过适当的传送到另一台机器。这里的机器可以是计算机、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以及远程I/O模块。数据通信系统任务是把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和PLC、变频器、触摸屏及其他数字设备连接起来,高效地完成数据的传送、信息交换和通信处理三项任务。 8.1.1 数据通信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在数据信息通信时,按同时传送位数来分可分为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1)并行通信——所传送数据的各位同时发送或接收。并行通信传送速度快,但由于一个并行数据有n位二进制数,就需要n根传送线,所以常用于近距离的通信,在远距离传送的情况下,导线通信线路复杂,成本高。 (2)串行通信——所传送数据按顺序一位一位地发送或接收。所以,串行通信仅需要一根到两根传送线,在长距离传送时,通信线路简单、成本低,但与并行线路相比,传送速度慢,故常用于长距离传送而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但近年来串行通信速度有了很快的发展,甚至可达到Mdit/s的数量级,因此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2、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 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同步问题是数据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步不好,轻者导致误码增加,重者使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传送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传送同步这一问题。根据数据信息通信时,传送字符中的bit数目相同分为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 (1)同步传送。采用同步传输(Synchronus Transmission)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进行传输,但是需要: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处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帧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5~8bit。当然,在同一个传输过程中,所有字符对应同样的比特数,比如说n比特。这样,传输时,按每n比特划为一个时间片,发送端在一个时间片中发送一个字符,接收端在一个时间片中接收一个字符。 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发送端的发送信息帧和空字符。接收端当然是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比特和同字符相匹配时就认同该信息帧,于是,把此后的比特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在这种传输方式中数据以一组数据(数据块)为单位传送,数据块中每字节不需要起始位和停止位,因而就克服了异步传送效率低的缺点,但同步传送所需

PLC程序设计9大要求

P L C程序设计9大要求(总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PLC程序设计9大要求 一套完整的PLC程序,并不仅仅是使系统能够运行起来这么简单,它也需要完整的注释、精良的架构、良好的可扩展性、完备的报警保护系统、运行前的模拟系统。最好的评价标准是实践。看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这还不够。因为能达到目的的程序还有好与不好之分。到底什么样的程序才算好的程序呢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简短性 使PLC程序尽可能简短,也是应追求 的目标。 简短的程序可以节省用户存储区;多 数情况下也可节省执行时间,提高对输入 的响应速度,还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是否简短,一般可用程序所用的 指令条数衡量,用的条数少,程序自然就 简短。要想程序简短,从大的方面讲, 要优化程序结构,用流程控制指令简化程 序,从小的方面讲还要用功能强的指令取 代功能单一的指令,以及注意指令的安排 顺序等。 二、省时性 程序简短可以节省程序运行时间, 但简短与省时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 运行程序时间虽与程序所拥有指令条数 有关,而且还与所使用的是什么指令有 关。PLC指令不同,执行的时间也不 同。而且,有的指令,在逻辑条件ON 时执行与在OFF时执行其时间也不同。另外,由于使用了流程控制指令,在程

序中,不是所有指令都要执行等。所以,运行程序的时间计算是较复杂的。但要求其平均时间少,最大时间也不太长是必要的。这样可提高PLC的响应速度。 省时的关键是用好流程控制指令。按情况确定一些必须执行的指令,作必备部分,其余的可依程序进行,有选择地执行,或作些分时工作的设计,避免最大时间太长等。 三、可读性 要求所设计的程序可读性要好。这不仅便于程序 设计者加深对程序的理解,便于调试,而且,还要便 于别人读懂你的程序,便于使用者维护。必要时,也 可使程序推广。 要使程序可读性好,所设计的程序就要尽可能清 晰。要注意层次,实现模块化,以至于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要多用一些标准的设计。 如遇特殊情况下采用语言编程,多数情况下请使用梯形图编程,方便阅读。再就是I/O分配要有规律性,便于记忆与理解。必要时,还要做一些注释工作。内部器件的使用也要讲规律性,不要随便地拿来就用。

plc之间以太网通信

表1 图1

图2 要通过S7-PNCPU的集成PROFINET接口实现S7通信,需要在硬件组态中建立连接。 2.硬件及网络组态 CPU采用两个315-2PN/DP,使用以太网进行通信。 在STEP7中创建一个新项目,项目名称为PNS7。插入两个S7-300站,在硬件组态中,分别插入CPU315-2PN/DP。如图3所示。 图3 新建以太网,打开“NetPro”设置网络参数,选中CPU,在连接列表中建立新的连接。如图4所示。

图4 然后双击该连接,设置连接属性。在“General”属性中块参数ID=1,这个参数即是下面程序中的参数“ID”。在SIMATIC315PN-1中激活“Establishanactiveconnection”,作为Client端,SIMATIC315PN-2作为Server端。 3.软件编程 3.1.无确认数据交换 SFB/FB8"USEND"向类型为“URCV”的远程伙伴SFB/FB发送数据。执行发送过程而不需要和SFB/FB伙伴进行协调。也就是说,在进行数据传送时不需要伙伴SFB/FB进行确认。 S7-300:在REQ的上升沿处发送数据。在REQ的每个上升沿处传送参数R_ID、 ID和SD_1。在每个作业结束之后,可以给R_ID、ID和SD_1参数分配新数值。 S7-400:在控制输入REQ的上升沿处发送数据。通过参数SD_1到SD_4来指向要 发送的数据,但并非都需要用到所有四个发送参数。 然而,必须确保参数SD_1到SD_4/SD_1和RD_1到RD_4/RD_1(在相应通讯伙 伴SFB/FB"URCV"上)所定义的区域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一致: ???编号 ???长度 ???数据类型 参数R_ID必须在两个SFB中完全相同。如果传送成功完成,则通过状态参数DONE来表示,此时其逻辑数值为1。SFB/FB9"URCV"从类型为“USEND”的远程伙伴SFB/FB中异步接收数据,并 把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到组态的接收区域内。 当程序块准备好接收数据时,EN_R输入处的逻辑值为1。可以通过EN_R=0来取 消一个已激活的作业。 S7-300:在EN_R的每个上升沿处应用参数R_ID、ID和RD_1。在每个作业结束 之后,可以给R_ID、ID和RD_1参数分配新数值。 S7-400:通过参数RD_1到RD_4来指向接收数据区。 必须确保参数RD_i/RD_1和SD_i/SD_1(在相应通讯伙伴SFB/FB"USEND" 上)所定义的区域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一致: ???编号 ???长度 ???数据类型。 通过NDR状态参数逻辑数值为1来指示已经成功完成复制处理过程。参数R_ID必须在两个SFB/FB上完全相同。打开SIMATIC315PN-1的OB1,在OB1中依次调用FB8,FB9如图5、图6所示: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设计法、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逻辑设计法、顺序控制设计法等。 1. 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即在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程序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组合,并多次反复调试和修改梯形图,有时需增加一些辅助触点和中间编程环节,才能达到控制要求。这种方法没有规律可遵循,设计所用的时间和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称为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设计。应用经验设计法必须熟记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如起保停电路、脉冲发生电路等 2. 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经过长期的使用,已有一套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并经过验证的控制电路图,而PLC控制的梯形图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很相似,因此可以直接将经过验证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转换成梯形图。主要步骤如下: (1)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2)对照PLC的I/O端子接线图,将继电器电路图上的被控器件(如接触器线圈、指示灯、电磁阀等)换成接线图上对应的输出点的编号,将电路图上的输入装置(如传感器、按钮开关、行程开关等)触点都换成对应的输入点的编号。 (3)将继电器电路图中的中间继电器、定时器,用PLC的辅助继电器、定时器来代替。 (4)画出全部梯形图,并予以简化和修改。 这种方法对简单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比较方便,但较复杂的控制电路,就不适用了。 3. 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以布尔代数为理论基础,根据生产过程中各工步之间的各个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传感器等)状态的变化,列出检测元件的状态表,确定所需的中间记忆元件,再列出各执行元件的工序表,然后写出检测元件、中间记忆元件和执行元件的逻辑表达式,再转换成梯形图。该方法在单一的条件控制系统中,非常好用,相当于组合逻辑电路,但和时间有关的控制系统中,就很复杂。 4. 顺序控制设计法 根据功能流程图,以步为核心,从起始步开始一步一步地设计下去,直至完成。此法的关键是画出功能流程图。首先将被控制对象的工作过程按输出状态的变化分为若干步,并指出工步之间的转换条件和每个工步的控制对象。这种工艺流程图集中了工作的全部信息。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可以用中间继电器M来记忆工步,一步一步地顺序进行,也可以用顺序控制指令来实现。 (1)单流程及编程方法

(电工技师培训资料)-PLC数据网络通信

(电工技师培训资料) PLC数据网络通信 8、1 数据通信基础 无论是计算机,还是PLC、变频器及触摸屏都是数字设备,它们之间交换的信息是由“0”和“1”表示的数字信号。通常把具有一定编码、格式和位长要求的数字信号称为数据信息。 数据通信就是将数据信息通过适当的传送到另一台机器。这里的机器可以是计算机、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以及远程I/O模块。数据通信系统任务是把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和PLC、变频器、触摸屏及其他数字设备连接起来,高效地完成数据的传送、信息交换和通信处理三项任务。 8.1.1 数据通信方式 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在数据信息通信时,按同时传送位数来分可分为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1)并行通信——所传送数据的各位同时发送或接收。并行通信传送速度快,但由于一个并行数据有n位二进制数,就需要n根传送线,所以常用于近距离的通信,在远距离传送的情况下,导线通信线路复杂,成本高。 (2)串行通信——所传送数据按顺序一位一位地发送或接收。所以,串行通信仅需要一根到两根传送线,在长距离传送时,通信线路简单、成本低,但与并行线路相比,传送速度慢,故常用于长距离传送而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但近年来串行通信速度有了很快的发展,甚至可达到Mdit/s的数量级,因此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2、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 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同步问题是数据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步不好,轻者导致误码增加,重者使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传送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传送同步这一问题。根据数据信息通信时,传送字符中的bit数目相同分为同步传送和异步传送。 (1)同步传送。采用同步传输(Synchronus Transmission)时,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进行传输,但是需要:在每组信息(通常称为帧)的开始处加上同步字符,在没有帧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因为同步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同步传输过程中,一个字符可以对应5~8bit。当然,在同一个传输过程中,所

PLC与PC(个人计算机)通讯概述

PLC与PC(个人计算机)通讯概述 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PC)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功能,配备着多种高级语言,若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则可提供优良的软件平台,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特别是动态画面显示等。随着工业PC的推出,PC在工业现场运行的可靠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用户普遍感到,把PC连入PLC应用系统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1. PC与PLC实现通信的意义 把PC连入PLC应用系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作用: 1)构成以PC为上位机,单台或多台PLC为下位机的小型集散系统,可用PC实现操作站功能。 2)在PLC应用系统中,把PC开发成简易工作站或者工业终端,可实现集中显示、集中报警功能。 3)把PC开发成PLC编程终端,可通过编程器接口接入PLC,进行编程、调试及监控。 4)把PC开发成网间连接器,进行协议转换,可实现PLC与其它计算机网络的互联。 2. PC与PLC实现通信的方法 把PC连入PLC应用系统是为了向用户提供诸如工艺流程图显示、动态数据画面显示、报表编制、趋势图生成、窗口技术以及生产管理等多种功能,为PLC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物美价廉的人机界面。但这对用户的要求较高,用户必须做较多的开发工作,才能实现PC 与PLC的通信。 为了实现PC与PLC的通信,用户应当做如下工作: 1)判别PC上配置的通信口是否与要连入的PLC匹配,若不匹配,则增加通信模板。 2)要清楚PLC的通信协议,按照协议的规定及帧格式编写PC的通信程序。PLC中配有通信机制,一般不需用户编程。若PLC厂家有PLC与PC的专用通信软件出售,则此项任务较容易完成。 3)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提供的软件平台,利用与PLC交换的数据编制用户要求的画面。4)若要远程传送,可通过Modem接入电话网。若要PC具有编程功能,应配置编程软件。 3. PC与PLC实现通信的条件 从原则上讲,PC连入PLC网络并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为PC配备该种PLC网专用的通信卡以及通信软件,按要求对通信卡进行初始化,并编制用户程序即可。用这种方法把PC连入PLC 网络存在的唯一问题是价格问题。在PC上配上PLC制造厂生产的专用通信卡及专用通信软

PLC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第一节PLC 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一、解析法 解析法是借鉴逻辑代数的方法,确定各种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逻辑关系并化简,然后编制控制程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编程十分简便,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比较适合初学者。 在继电控制线路中,线路的接通和断开,都是通过控制按钮、继电器元件的触点来实现的,这些触点都只有接通、断开两种状态,和逻辑代数中的“ 1”、“0”两种状态对应。梯形图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也是“与”、“非”、“或”逻的辑组合,规律完全符合逻辑运算基本规律。按照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梯形图电路也可以像逻辑电路一样分为两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二、翻译法 所谓翻译法是将继电器的控制逻辑图直接翻译成梯形图。对于传统的工业技术改造常选用翻译法。对于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其控制逻辑图在长期的运行中,实践已证明该 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翻译法直接把该系统的继电器的控制逻辑 图翻译成PLC 控制的梯形图。其翻译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按钮等合理安排,且接入输入口。 2)将被控的执行元件(如电磁阀等)接入输出口。 3)将原继电器控制逻辑图中的单向二极管用接点或用增加继电器的办法取消。 4)和继电器系统一一对应选择PLC软件中功能相同的器件。 5)按接点和器件对应关系画梯形图。 6)简化和修改梯形图,使其符合PLC 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在修改中要适当增加器件或接点。 对于熟悉机电控制的人员来说很容易学会翻译法,将继电器的控制逻辑直接翻译成梯形图。 例3 机床工作台往复运动控制,其示意图如图1-4所示。 (1)控制要求有1台机床,它的工作台被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可以实现前进或后退。当按下启动按钮SB1 ,接触器KM1 吸合,工作台前进;当碰到前进限位开关SQ1 时,KM1 释放,工作台停止前进,同时KM2 吸合,工作台后退;当碰到后退限位开关SQ2时,KM2释放,工作台停止后退,同时KM1吸合,工作台前进,……当电动机发生过载或按下停止按钮SB2 时,所有接触器释放,工作台停止运行。

PLC简单程序设计方法(20210119130915)

简単程 VAC M) HNGBIAN

第一节PLC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一、解析法 解析法是借鉴逻辑代数的方法,确定各种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逻辑关系并化简,然后编制控制程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编程十分简便,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比较适合初学者。 在继电控制线路中,线路的接通和断开,都是通过控制按钮、继电器元件的触点来实现的,这些触点都只有接通、断开两种状态,和逻辑代数中的“1”. “0”两种状态对应。梯形图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也是“与”、“非”、“或”的逻辑组合,规律完全符合逻辑运算基本规律。按照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梯形图电路也可以像逻辑电路一样分为两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二、翻译法 所谓翻译法是将继电器的控制逻辑图直接翻译成梯形图。对于传统的丄业技术改造常选用翻译法。对于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其控制逻辑图在长期的运行中,实践已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翻译法直接把该系统的继电器的控制逻辑图翻译成PLC控制的梯形图。其翻译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按钮等合理安排,且接入输入口。 2 )将被控的执行元件(如电磁阀等)接入输出口。 3)将原继电器控制逻辑图中的单向二极管用接点或用增加继电器的办法取消。 4 )和继电器系统一一对应选择PLC软件中功能相同的器件。 5)按接点和器件对应关系画梯形图。 6 )简化和修改梯形图,使其符合PLC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在修改中要适当增加器件或接点。 对于熟悉机电控制的人员来说很容易学会翻译法,将继电器的控制逻辑直接翻译成梯形图。 例3 机床工作台往复运动控制,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1)控制要求有1台机床,它的工作台被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可以实现前进或后退。当按下启动按钮SB1,接触器KM1吸合,工作台前进;当碰到前进限位开关SQM, KM1释放,工作台停止前进,同时KM2吸合,工作台后退;当碰到后退限位开关SQ2时,KM2释放,工作台停止后退,同时KM1吸合,工作台前进,……当电动机发生过载或按下停止按钮SB2时,所有接触器释放,工作台停止运行。

PLC的程序设计方法一经验设计方法.pdf资料

第八讲教案 第八讲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模块五第八讲 知识点PLC程序设计方法一经验设计方法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典型环节电路的程序编写 2、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程序用经验设计法来编程 重点、难点: 重点:继电器控制系统改变成PLC控制的基本方法,顺序功能图的设计,顺序控制梯形 图编程难点:顺序控制功能图的设计 主要内容: 梯形图经验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PPT讲解 作业练习: 小结 一、梯形图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方法也叫试凑法,经验设计方法需要设计者掌握大量的典型电路,在掌握这些典型电 路的基础上,充分理 解实际的控制问题,将实际控制问题分解成典型控制电路,然后用典型电路或修改的典型电路进行拼凑梯形图。 二、梯形图经验设计法的步骤 1.分解梯形图程序 2.输入信号逻辑组合 3.使用辅助元件和辅助触点 4.使用定时器和计数器 5.使用功能指令 6.画互锁条件

7.画保护条件

第八讲教案Page 2 of 6 三、常用基本环节梯形图程序 1、启动、保持和停止电路 实现Y10的启动、保持和停止的四种梯形图如图所示。这些梯形图均能实现启动、保持和停止的功能。X0为启动信 号,X1为停止信号。图a、c是利用Y10 常开触点实现自锁保持,而图b、d是利用SET、RST指令实现自锁保持。 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3、常闭触点输入信号的处理 如果输入信号只能由常开触点提供,梯形图中的触点类型与继电器电路的触点类型完全一致。 如果接入PLC的是输入信号的常闭触点,这时在梯形图中所用的X1的触点的类型与PLC外接SB2的常开触点时刚好相

PLC设计内容及步骤

P L C设计内容及步骤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PLC设计内容及步骤 第一阶段: 1.总体方案的确定:熟悉控制对象和控制要求,分析控制过程,确定总体方案。 2.正确选用电气控制元件和PLC:PLC控制系统是由PLC、用户输入及输出设备、控制对象等连接而成的。应认真选择用户输入设备(按钮、开关、限位开关和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灯、电磁阀等执行元件)。要求进行电气元件的选用说明。必要时应设计完成系统主电路图。 根据选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数目和电气特性,选择合适的PLC。PLC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对于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指标起着重要作用。选择PLC应包括机型、容量、I/O点数、输入输出模块(类型)、电源模块以及特殊功能模块的选择等。 3.分配I/O点:根据选用的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要求,确定PLC外部I/O端口分配。a.作I/O分配表,对各I/O点功能作出说明。b.画出PLC外部I/O接线图,依据输入输出设备和I/O口分配关系,画出I/O接线图。接线图中各元件应有代号、编号等。并在电器元件明细表中注明规格数量等。 控制流程图及说明:绘制PLC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完成程序设计过程的分析说明。 第二阶段: 5.程序设计:利用CX-Programmer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系统的梯形图程序。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和工作情况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程序,尽量减少PLC的输入输出点,设计简单、可靠的控制程序。注意安全保护(检查联锁要求、防误操作功能等能否实现。) 6.调试、完善控制程序:a.利用CX-Programmer在计算机上仿真运行调试PLC控制程序。b.与PLC仅输入及输出设备联机进行程序调试。调试中对设计的系统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审查控制实现的可靠性,检查系统功能,完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必须经过反复调试、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7.撰写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内容中应有控制要求、系统分析、主电路、控制流程图、I/O分配表、I/O接线图、内部元件分配表、系统电气原理图、用CX-P打印的PLC 程序、程序说明、操作说明、结论、参考文献等。要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文字通畅。并应着重阐述本人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 PLC控制系统设计概要 (一)、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设计前,应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与机械部分的设计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拟定电气控制方案,协同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PLC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第一节PLC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一、解析法 解析法是借鉴逻辑代数的方法,确定各种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逻辑关系并化简,然后编制控制程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编程十分简便,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比较适合初学者。在继电控制线路中,线路的接通和断开,都是通过控制按钮、继电器元件的触点来实现的,这些触点都只有接通、断开两种状态,和逻辑代数中的“1”、“0”两种状态对应。梯形图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也是“与”、“非”、“或”的逻辑组合,规律完全符合逻辑运算基本规律。按照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梯形图电路也可以像逻辑电路一样分为两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二、翻译法 所谓翻译法是将继电器的控制逻辑图直接翻译成梯形图。对于传统的工业技术改造常选用翻译法。对于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其控制逻辑图在长期的运行中,实践已证明该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翻译法直接把该系统的继电器的控制逻辑图翻译成PLC控制的梯形图。其翻译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按钮等合理安排,且接入输入口。 2)将被控的执行元件(如电磁阀等)接入输出口。 3)将原继电器控制逻辑图中的单向二极管用接点或用增加继电器的办法取消。 4)和继电器系统一一对应选择PLC软件中功能相同的器件。 5)按接点和器件对应关系画梯形图。 6)简化和修改梯形图,使其符合PLC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在修改中要适当增加器件或接点。 对于熟悉机电控制的人员来说很容易学会翻译法,将继电器的控制逻辑直接翻译成梯形图。 例3机床工作台往复运动控制,其示意图如图1-4所示。 (1)控制要求有1台机床,它的工作台被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可以实现前进或后退。当按下启动按钮SB1,接触器KM1吸合,工作台前进;当碰到前进限位开关SQ1时,KM1释放,工作台停止前进,同时KM2吸合,工作台后退;当碰到后退限位开关SQ2时,KM2释放,工作台停止后退,同时KM1吸合,工作台前进,……当电动机发生过载或按下停止按钮SB2时,所有接触器释放,工作台停止运行。

用“经验设计法”编写 PLC 梯形图程序

用“经验设计法”编写PLC 梯形图程序宁波技师学院电气系王柏华

一、经验设计法简介 梯形图程序设计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PLC 梯形图程序设计常用方法有: 经验设计法、顺序控制设计法和逻辑代数设计法等。 PLC 梯形图程序用“经验设计法”编写, 是沿用了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 即在某些典型电路的基础上, 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 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梯形图。有时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调试和修改梯形图, 不断地增加中间编程元件和辅助触点, 最后才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 所谓的经验设计法是指利用已经的经验( 一些典型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等), 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或改造, 再经过多次反复修改, 最终得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 这种设计方法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 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 最后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设计所用的时间、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有人就称这种设计方法为经验设计法, 它是其他设计方法的基础, 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程序设计。 用经验设计法编程, 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控制模块划分( 工艺分析) 。在准确了解控制要求后, 合理地对控制系统中的事件进行划分, 得出控制要求有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要实现什么功能、因果关系如何、模块与模块之间怎样联络等内容。划分时, 一般可将一个功能作为一个模块来处理, 也就是说, 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功能。 (2) 功能及端口定义。对控制系统中的主令元件和执行元件进行功能定义、代号定义与I/O 口的定义( 分配), 画出I/O 接线图。对于一些要用到的内部元件, 也要进行定义, 以方便后期的程序设计。在进行定义时, 可用资源分配表的形式来进行合理安排元器件。 (3) 功能模块梯形图程序设计。根据已划分的功能模块, 进行梯形图程序的设计, 一个模块, 对应一个程序。这一阶段的工作关键是找到一些能实现模块功能的典型的控制程序, 对这些控制程序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的控制程序( 方案选优), 并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 使其能实现所需功能。这一阶段可由几个人一起分工编写程序。 (4) 程序组合, 得出最终梯形图程序。对各个功能模块的程序进行组合, 得出总的梯形图程序。组合以后的程序, 它只是一个关键程序, 而不是一个最终程序( 完善的程序), 在这个关键程序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的对程序进行补充、修改。经过多次反复的完善, 最后要得出一个功能完整的程序。 因此, 在程序组合时, 一方面要注意各个功能模块组合的先后顺序; 二是要注意各个功能模块之间

PLC和PC通信的方法

1)通过使用PLC开发商提供的系统协议和网络适配器,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联通信。但是由于其通信协议是不公开的,因此互联通信必须使用PLC 开发商提供的上位机组态软件,并采用支持相应协议的外设。可以说这种方式是PLC开发商为自己的产品量身定作的,因此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使用目前通用的上位机组态软件,如组态王、InTouch、WinCC、力控等,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连通信。组态软件以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开发简洁等优点目前在PC监控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般价格比较昂贵。组态软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访问PLC寄存器或其它智能仪表的能力,必须借助I/O驱动程序来实现。 也就是说,I/O驱动程序是组态软件与PLC或其它智能仪表等设备交互信息的桥梁,负责从设备采集实时数据并将操作命令下达给设备,它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组态软件的性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I/O驱动程序是与设备相关的,即针对某种PLC的驱动程序不能驱动其它种类的PLC,因此组态软件的灵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利用PLC厂商所提供的标准通信端口和由用户自定义的自由口通信方式来实现PLC与PC机的互连通信。这种方式由用户定义通信协议,不需要增加投资,灵活性好,特别适合于小规模的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掌握如何利用PLC厂商提供的标准通信端口和自由口通信方式以及大家所熟悉的编程语言来实现PC与PLC之间的实时通信是非常必要的。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台达PLC、西门子PLC、施耐德plc、欧姆龙PLC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3976871.html,/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P L 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 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 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设计法、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逻辑设计法、顺序控制设计法等。 1. 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即在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程序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组合,并多次反复调试和修改梯形图,有时需增加一些辅助触点和中间编程环节,才能达到控制要求。这种方法没有规律可遵循,设计所用的时间和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称为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设计。应用经验设计法必须熟记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如起保停电路、脉冲发生电路等 2. 继电器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经过长期的使用,已有一套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并经过验证的控制电路图,而PLC控制的梯形图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很相似,因此可以直接将经过验证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图转换成梯形图。主要步骤如下: (1)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2)对照PLC的I/O端子接线图,将继电器电路图上的被控器件(如接触器线圈、指示灯、电磁阀等)换成接线图上对应的输出点的编号,将电路图上的输入装置(如传感器、按钮开关、行程开关等)触点都换成对应的输入点的编号。 (3)将继电器电路图中的中间继电器、定时器,用PLC的辅助继电器、定时器来代替。 (4)画出全部梯形图,并予以简化和修改。 这种方法对简单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比较方便,但较复杂的控制电路,就不适用了。

3. 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以布尔代数为理论基础,根据生产过程中各工步之间的各个检测元件(如行程开关、传感器等)状态的变化,列出检测元件的状态表,确定所需的中间记忆元件,再列出各执行元件的工序表,然后写出检测元件、中间记忆元件和执行元件的逻辑表达式,再转换成梯形图。该方法在单一的条件控制系统中,非常好用,相当于组合逻辑电路,但和时间有关的控制系统中,就很复杂。 4. 顺序控制设计法 根据功能流程图,以步为核心,从起始步开始一步一步地设计下去,直至完成。此法的关键是画出功能流程图。首先将被控制对象的工作过程按输出状态的变化分为若干步,并指出工步之间的转换条件和每个工步的控制对象。这种工艺流程图集中了工作的全部信息。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可以用中间继电器M来记忆工步,一步一步地顺序进行,也可以用顺序控制指令来实现。 (1)单流程及编程方法 图7-7 单流程结构 功能流程图的单流程结构形式简单,如图7-7所示,其特点是:每一步后面只有一个转换,每个转换后面只有一步。各个工步按顺序执行,上一工步执行结束,转换条件成立,立即开通下一工步,同时关断上一工步。用顺序控制指令来实现功能流程图的编程方法,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了,在这里将重点介绍用中间继电器M来记忆工步的编程方法。 1使用起保停电路模式的编程方法 在梯形图中,为了实现前级步为活动步且转换条件成立时,才能进行步的转换,总是将代表前级步的中间继电器的常开接点与转换条件对应的接点串联,作为代表后续步的中间继电器得电的条件。当后续步被激活,应将前级步关断,所以用代表后续步的中间继电器常闭接点串在前级步的电路中。

AB_PLC网络通讯

一个集成控制系统,它的功能的体现取决于如何有效地组合该集成控制系统内的各个元件,取决于如何使各个元件能够协调地工作。罗克韦尔自动化意识到了这一点,意识到有效地组合各元件可以通过构成一个结构开放的网络来实现,而使各个元件协调工作则需要使各元件间通信方便,使各元件间能有效地交换各种数据。因此,网络和通信便是一个自动化系统能否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因素。罗克韦尔自动化提供了从按钮到可编程序控制器、从传感器到软件、从变频器到信息显示等一系列产品,由此所组成的自动化控制网络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的网络结构及其通信 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其控制可分为3个层次: 1、信息层 这是整个自动化网络的最高层,也是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层。 2、控制层这是操作所在的一层,它将处理器与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流、将处理器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的信息交流集成在这一层。 3、设备层这是面向现场设备的一层,也是整个自动化网络的最低层,它可以将操作信息送到现场设备,也可以将现场设备的情况反馈到操作者。 相应地,罗克韦尔自动化A-B推出了由以太网、控制网和设备网所组成的开放型网络,如图1示。其中,以太网是以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作为其传输协议的开放型的网络信息层;控制网是一个开放型的现代化的控制网络,可以提供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入/输出机架、个人计算机、第三方软硬件以及相关输入/输出设备间的实时通信;设备网是一个开放型的全球化的工业标准通信网络,无需中间的输入/输出系统就可以将现场设备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直接相连。 图1 设备网网络的典型结构

设备网(DeviceNet TM) 采用设备网,只需通过一根电缆就能够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直接连接到智能化设备,如传感器、按钮、马达起动器、变频器、简单的操作员接口等,省却了可编程序控制器与输入/输出网络的通信、输入/输出网络与现场设备的硬连线。正是由于设备网可以省却输入/输出网络的这一特点,它才可以使产品集成变得容易,使产品安装和连线费用降低。同时,通过采用全新的生产者/客户(producer/consumer)通信模式,又为设备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故障诊断和故障查询能力。采用设备网扫描器(1771-SDN、1747-SDN),PLC、SLC5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连接到设备网,一方面实现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到现场设备的直接通信,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设备网和用户现有的AB系统集成在一起。采用1784-PCD、1770-KFD、 1770-KFDG等插卡,还可以将个人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等接入设备网,从而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对现场设备的操作进行编程,如变频器的加速速率和减速速率。此外,设备网不仅可提供大量的数字量I/O接口,而且可以通过FF (Foundation Fieldbus)现场总线提供大量的模拟量I/O接口,因而许多应用场合都可以采用设备网来作为其解决方案。 设备网网络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控制网(ControlNet TM) 采用生产者/客户(producer/consumer)通信模式,控制网结合了输入/输出网络和点对点信息网络的功能,既可以满足对时间苛求的控制数据传输(如I/O刷新、控制器到控制器的互锁)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对时间非苛求的数据传输(如程序上载、下载、信息传送)的需要。控制网适用于实时、高信息吞吐量的应用场合,它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5M Bps。因为它的这种高速率,控制网可以支持高度分布式的自动化系统,特别是那些具有高速数字量I/O和大量模拟量I/O的系统。I/O 机架和其它设备可以安放在离可编程序控制器几百米远的地方,或者,对于分布式控制系统来说,可以就将可编程序控制器放置在I/O机架中,这样,PLC可以在监视其驻留本地I/O的同时通过控制网与上一级管理控制器进行通信。 控制网能够处理在一根电缆上的所有控制数据:点对点信息传送、远程编程、故障查询、I/O刷新和PLC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互锁。通过采用专利性的介质存取方法,对时间苛求的数据的传输总是拥有比对时间非苛求的数据的传输更高的优先权,因而I/O刷新和PLC之间的互锁永远比程序上载、下载和一般信息传输更为优先,这使得控制网上的数据传输具有确定性和可重复性。AB公司提供了内置控制网扫描器的C系列PLC处理器、I/O机架控制网适配器(1771-ACN、1771-ACNR、1794-ACN)、个人计算机的控制网插卡(1770-KFC、1770-KFCD、1784-KTC、1784-KTCX)等产品,使得控制网安装方便、成本低、效率高。典型的控制网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