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完整齐全)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完整齐全)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完整齐全)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完整齐全)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识记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3、管理是一门兼具科学性、艺术性的社会活动。

4、在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领会]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利;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

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

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

法治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

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征:依据委

征: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

区别: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1、管理宗旨不同。(1)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

2、管理主体不同。(1)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

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2)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3、管理依据不同。(1)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

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2)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私人管理中的权威非政治性权威,可以称之为市场权威或经济权威

4、管理对象不同。(1)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2)私人管理以私人领

域为对象。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组织的商业活动、会计活动、财务活动、技术活动、安全活动的管理以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职能活动。

5、管理过程不同。(1)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

政治安排。(2)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

三、管理的作用

[领会

⑴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国家的作用,出去其阶级统治的一面

外,实际上就表现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

⑵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⑶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⑷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识记]1、管理学的含义: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把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领会]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⑴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⑵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⑶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⑷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⑸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

两重性,一是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亦称生产力属性;二是

3

⑴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

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⑵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

点。

4、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

题;⑵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⑶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识记]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定量研究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是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领会]1、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

基本前提;

⑵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⑶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⑷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⑴比较研究法;⑵定量分析法;⑶历史研究

法;⑷案例研究法;⑸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识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⑴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⑵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⑶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⑴行政管理思想;⑵生产管理思想;⑶教会管理思想。

[领会]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1)按人的自然属性和各成员的特殊兴趣与能力进行分工,即简单的自然劳动

分工思想;

(2)在采集食物、狩猎、防御敌害等活动中互相协作,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

(3)为了更好地在原始氏族成员间进行收获物的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织,

即原始的组织思想。

二、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1、具有直观性:⑴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⑵肤浅、简单,缺乏理

论的深刻性。

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⑴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

天道来管理;⑵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⑶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

三、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

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他认为有三个原因:⑴技巧;

⑵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⑶机械的发明。

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

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

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组织

图)

亨利·普尔⑴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⑵普尔在泰勒之前

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集中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在阿吉里斯之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

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

⑴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⑵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

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⑷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⑸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⑹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⑺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1916年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管理》。

[领会] [应用]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

⑵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⑶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⑷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

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识记]一、行为科学含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

行为科学。

二、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

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⑴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⑵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⑶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

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

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

(贝塔朗菲);2、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维纳);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申农)

。[领会

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

点是:从实践中概括出的管理规律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发挥说明和启示作用

2、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

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

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的主要贡献是:

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

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 (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6、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菲德勒)。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灵活变通。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应用] Z 理论(威廉·大内)

1、大内把典型的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称为A 型,把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称为J 型,把美国少数几个自然发展起来且和J 型有许多相似特点的企业的管理模式称为Z 型。Z 理论就是对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归纳概括。 Z 理论的前提问题: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2、A 型(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⑴短期雇佣制;⑵迅速地评价和升级;⑶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⑷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⑸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

3、J 型(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⑴终身雇佣制;⑵缓慢地评价与晋升;⑶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⑷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⑸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⑹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是一种整体关系。

4、Z 型管理模式的特点:⑴长期雇佣制;⑵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⑶拓宽职业发展路径;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⑸集体决策,个人负责;⑹建立整体关系。 [(哈默和钱皮)(2010年7月试述企业再造的特点及程序。) 1

⑴企业再造的目标: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

⑵企业再造的任务: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 ⑶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和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

⑷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是企业再造的条件,它们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是顺利实现企业再造的关键;

⑸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

2⑴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 ⑵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

⑶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 ⑷制定企业再造方案; ⑸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应用]竞争战略理论(波特)

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1、 假设条件;(1)企业拥有类似的资源和能力,各类资源在企业之间是流动的,

因而寻求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并进行定位; (2)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企业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 (3)企业战略理论应动态化,注意竞争对手的反应。 2、 竞争力的分析模型;(1)潜在进入者。针对新的竞争参与者必须做出竞争性

反应,这不可避免地会消耗部分资源并由此降低利润。 (2)替代品的威胁。一定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若存在替代品,价格将受到限制。 (3)购买方。购买方即顾客,若拥有强大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影响盈利率,降低利润。 (4)供应方。供应商若拥有超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提高要价,降低盈利率。 (5)现有竞争者。竞争必须使生产、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增加,或使产品价格下跌,从而降低利润

3、 企业的基本战略(1)成本领选战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运用专有技术、购

人优惠的原材料等,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而获取较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2)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在本行业内敢于独树一帜,甚至“标新立异” 。 (3)专一化战略。明确战略和市场专一化。

[应用]蓝海战略理论(W ·钱·金和勒妮·莫博涅) 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

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⑴重建市场边界;⑵注重全局而非数字;⑶超越现有的需求;⑷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⑸克服关键组织障碍;⑹寓执行于战略

第二编管理职能

第三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含义与类型

[识记]决策的含义: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领会] 1、决策的地位:⑴人类的活动总是伴随着决策的过程。⑵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

[领会]2、决策的类型:

⑴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

⑵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

(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2012年4月简述危机决

⑷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⑸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

二、[领会

1、预测和决策的联系:⑴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⑵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2、预测和决策的区别:⑴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

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⑵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了领导艺术;⑶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

1、决策理论学派的产生: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

2、[领会] [应用

⑴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⑵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⑶阐述了决

策过程;⑷提出了决策的准则;⑸归纳了决策的类型;⑹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二、决策模式: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应用]分析决策模式的价值1(科学决策模式)(2008年7月简述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

⑴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⑵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发现问题、提出目

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⑶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决策分析方法的数学化和模型化);⑷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决策模式(查尔斯·林德布洛姆)(2009年4月简述渐进决策模式的主

⑵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3、集团决策模式(戴维·杜鲁门和厄尔·莱瑟姆)内容:

⑴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⑵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⑶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

4、精英决策模式(杰出人物决策模式)圣西门内容:

⑴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⑵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

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⑶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⑷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

一致的;

⑸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

⑹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公众的直接影响。

第三节决策程序与规则

一、[领会]决策程序及其要求:

1、发现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2、确立目标(目标要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

3、拟定方案⑴提供多种备择方案;⑵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选择方案。

二、决策规则

1、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特征:⑴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

权;⑵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⑶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2、多数裁定规则:⑴简单多数规则(相对多数规则);⑵绝对多数规则(过半

数规则)。

[应用]不同决策规则的优势和局限性

(1)全体一致规则:优势是公平的角度看,全体一致规则较公平。缺陷是现实

中很难运用。因现实中要制订一个决策者均满意的“最优”方案是非常困难的。

(2)简单多数规则:容易形成一致,采取迅速行动的决策规则。缺陷是容易形

成少数控制多数,损害多数利益的局面,增加决策的外部风险。

(3)绝对多数规则:大幅度地降低了决策成本。缺陷是出现“多数剥削少数”

的现象和出现“周期多数”的现象

第四节决策体制

[识记]决策体制的构成

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制度。按功能可分为(1)决策中枢系统。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

的,享有最高决策权,并承担公共决策的主要责任。

(2)决策咨询系统。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进行决策研

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

(3)决策信息系统。由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

[领会]决策体制各构成部分的任务

一、决策中枢系统(核心)统率和支配地位任务:⑴确认决策问题;⑵明确决

策目标;⑶选择决策方案的设计;⑷选择决策方案。

二、决策咨询系统任务:⑴发现决策问题;⑵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

证;⑶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三、决策信息系统(神经系统)任务:⑴收集信息;⑵加工信息;⑶传递信息。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1、[识记]作名词,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

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

2、作动词,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

二、[领会

目标

(第一要素)2人员(主体)3物财4信息5机构6职位7权责8程序9规

制。

三、组织整合的层次性:1管理体制;2组织机构;3运用机制。

四、[识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分)

1

、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

和规章制度的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

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2、[领会

发泄感情;⑸制约领导。

3、[领会

4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的要求是:1)一分为二;2)无害支持;3)目标结合;4)为我所用。

第二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理论概述

[识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组织现象和组织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组织设计与管理为实践内容。

二、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⑴古典组织理论阶段;⑵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⑶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⑷创新发展阶段。

三、[领会]

科层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⑴法定权力为基础;⑵严格的等级制度;⑶职业化原则;⑷专业化原则;⑸任

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⑹照章办事原则(理性原则);⑺公私分明原则。

四、[领会]组织平衡理论(切斯特·巴纳德)贡献:⑴组织是一协作系统;⑵

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⑶权威接受理论;

⑷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主要职能:⑴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⑵

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调动下属和工作积极性;⑶规定组织

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五、[领会(格林纳):(2008年7月简述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⑴创业阶段(幼年期)“领导危机”“成长经由创造力”;⑵聚合阶段(青年期)

“自主性危机”“成长经由命令”;⑶规范化阶段(中年期)“失控危机”“成长经由授权”;⑷成熟阶段“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⑸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⑴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向上的张力);⑵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

(基础);⑶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向上的张力);⑷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基础);⑸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核心)。

第三节管理体制设计

一、[领会]组织治理结构设计的含义与特征

组织治理结构回答组织中管理权力的来源,决定主要的权力机构设置,以及这些权力机构之间的权力委托与制衡关系。

组织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机构的设置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这三类权力机构分别是1、决定组织重大决策,选举组织领导人,制定组织制度的权力机构; 2、将权力机构的决策付诸实施的执行机构; 3、保障组织制度得以遵循的监督机构

二、[领会]行政体制设计的目标和内容:行政体制设计以提高行政效率、效益

为目标。(1)职能设计。即行政机关管什么。 (2)行政体制形态设计。一般是在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形态中选择,当然还可以构建新的体制形态

三、行政体制形态:

1、直线制:由最高主管到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

职能机构,形同直线。

2、职能制:在组织内部除设置层级管理机构外,还按管理职能设若干职能机

构。,职能机构既协助行政主管工作,又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领导下级业务机构。

3、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是将直线制和职能制融为一体。行政主管对下级

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均实行直线式的垂直领导。

[应用]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是什么?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1)行政主管对下级管理机构和职能机构均实行直线式的垂直领导; (2)职能机构是本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和助手; (3)上级职能机构与下级职能机构之间是指导关系而

不是领导关系,没有行政主管的授权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向下级机构下达命令和指示; (4)下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就业务活动直接向上级主管负责。

4、事业部制: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事业部,实行

企业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管理方式。

[应用]事业部制有以下特点: (1)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事业部,实行企业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管理方式; (2)企业最高管理层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企业的方针政策、总目标和长期计划,对事业部的管理只保留人事决策、财务控制、价格管理、规定利润额或销售额的权力; (3)每个事业部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各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分别承担完成利润计划的责任; (5)事业部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并统一管理本事业部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活动

[应用]事业部制的优点: (1)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2)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事业部制的缺点是:(1)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大; (2)各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等

5、矩阵制:专门小组的横向关系和原来的纵向关系,组成了一个矩阵。2012

[应用]矩阵制的优点是: (1)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完成某项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 (2)组织结构模式使多项专门任务在一个组织中平衡协调地完成,既避免了各部门的重复劳动,又减少了成本支出;既能使企业主管摆脱日常事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全局性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3)矩阵制下,各职能机构的专业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既能加速工作进度,又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矩阵制的缺点是:(1)由于任务小组的人员受双重领导,当纵横两个管理系统协调不好,来自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无所适从; (2)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的问题; (3)由于任务小组及其成员不是固定的,因而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

6、[应用]多维制: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多维制是在矩阵结

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系统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具体应用。多维制组织结构模式把管理机构分为三大类: (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它是产品利润中心; (2)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参谋机构,它是专业成本中心; (3)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它是地区利润中心。

第四节组织机构设计

一、管理层次划分:

1

2、[领会

(1)下属工作地点、场所分散程度; (2)下属工作相似性、复杂程度、变动

性; (3)业务活动的复杂性、标准化程度,绩效考核的难易程度; (4)通信与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5)下属人员的德、智等基本素质。3、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减少管理层次,裁减高中级管理人员。

[应用]简述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 (1)许多企业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 (2)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员成为企业的多余人员。 (3)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和反应速度,迫使企业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

(4)希望通过精简中间管理层次来让处于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职员获得更

大的自主权,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管理职能机构设置

1、[领会]横向管理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基本问题:由于管理业务、管理对象和

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一管理层次总是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设置相应的职能机构。横向管理职能机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⑴按管理对象的地域分布;⑵按管理对象的类别;⑶按管理业务的性质。(4)对于企业,还可能按产品、按服务对象、按生产设备或加工环节设立管理的职能部门

主要问题:缺乏科学的研究认证,经验性成分占主导。部门划分过细,造成机构林立。

2、[应用]管理职能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1)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

的拓广,企业的职能机构越设越多。(2)借鉴企业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为解决职能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的问题,所采取的合并相近职能机构的做法称为大部制。 (3)在设置大部制的同时,一些国家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三、管理职能设计

1、[应用]管理职位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作业内容的相似性。主要是指各项任务在管理职能上的相似,故又可以称

为专业化原则。

(2)工作任务的整体性。指将密切联系的有关任务尽量归并由一个职位承担。

(3)工作环境的一致性。尽量做刭一个职位只向一个上级请示与汇报工作,接

受一个上级的指挥或指导;和同一上级机构或职位打交道的任务,尽量由一个或尽可能少的职位承担。

(4)精力集中原则。一个人在一个时期内只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同一职位的诸

任务在开展时间上应能够相互错开。

(5)工作丰富化原则。工作丰富化要求每一职位都要安排一些重要的、有一定

难度、具有挑战性的、有相当自主决策权的任务,并注意所运用知识、技能的多样化,以增强任职者工作的责任感,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6)任务均衡原则。同一机构的相同规格的职位,要考虑它们之间任务的难度、

复杂性和工作量的均衡,不要忙闲不一、苦东不均;每一职位一年中不同时期、阶段的任务也要相对均衡。

(7)因事设职原则。职位是组织的细胞,职位设置合理,可以使各职位协调、

有序地工作,产生“1+1 >2”的组织效应。

(8)最少调整原则。对现有机构进行职位调整,在原职位设置和任务安排没有

明显的弊端、新方案没有显见的长处时,应尽量照顾现有职位安排。

四、[应用]编制设计:1、任职者素质设计。2、人员数量确定[常用方法:⑴与

历史情况比较;⑵与其它部门、地区或单位的同类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相比较,或是与类似的业务机关编制相比较;⑶根据现在人员的忙闲情况做出修正。]

科学方法:在运行设计的基础上,准确计算完成职位任务的工作量,然后再加上公休、业务培训、公差勤务与一定的事、病假时间,从而确定所需人数。

第五节运行机制设计

一、[领会]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问题:运行机制与组织的性质、所处环境、面

临的主要任务、历史传统、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二、[领会]运行机制的类别与功能: (1)基本职能突现机制。其功能是:保证

行政机构履行职能、正常有序运作。 (2)保障机制。其功能是:防范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尽快消除不良后果。 (3)发展机制。其功能是:使管理系统不断改进,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活力

三、[应用]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以业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

化为基本内容。要求:1职能业务分析与设计;2人员分工规范化;3基本职能实现机制设计;4保障机制和发展机制设计;5业务规范的协调性检验;

6业务、职能、体制与机构调整。

第五章人事

第一节人事概述

一、[识记]人力资源的含义

1广义上看,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要素的人口。

2狭义上看,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领会]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有思想、有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

开展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储而不用会荒废和退化,用非所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不同时

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了人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人的体力可以重复地、持续地加以开发,人的

智力、知识、技能,则会在不断的开发中持续增长。

(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即人首先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

人力资源的保护与维持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物质财富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二、[识记]人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人事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2、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

管理的支持系统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人事管理的性质发生了根

本变革

4、[领会]早期人事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强调以科学、定量的方法提高职

工的劳动生产效率。 (2)把人员视之为生产要素

5、[领会]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原因: (1)越来越多的人介入人事管理工作; (2)

人事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和报酬支付等人事管理活动广泛开展,对组织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3)有计划的培训以及培训手段的系统化,使一大批培训专家脱颖而出; (4)人事预测、绩效评估开始受到重视。三、[领会

要区别、

1、对人的认识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手段,视人为成本,视人事工作

为行政工作、日常人事行政事务工作。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2、管理原则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坚持以人为中心。

3、管理方法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有预见性、更具灵活和应变特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4、管理内容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2)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1)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生产、

非效益性活动,不重视对人事管理规律的研究和人事管理方法的改进,故人事部门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较低。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除处理具体的人事事务外,还是协调管理系统、提供决策预案的中枢性机构,还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1(2012年4月简述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

⑵人力资本概念⑶人才商品化概念。

2011年4月简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商品化理念。

人事分类

1、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

工作难易程度相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涉及职系、职级、职等、职位描述、职位规范等范畴

2、[应用]职位分类的步骤:⑴职位调查;⑵职位横向分类;⑶职位纵向分类;

3

⑴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⑵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

性;⑶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二、品位分类

1、品位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法

2、[领会]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比较:

1)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则以“事”为中心;

2)品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品位决定;职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职位决定;

3)品位分类制下,人员升迁容易;职位分类制下,人员晋升相对困难;

4)品位分类简单易行;职位分类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

3、[领会]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1)组织高层管理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

职位以及军事管理职位等宜采用品位分类。(2)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相互结合与渗透

第三节人事选聘

一、人事选聘的途径:内部提升、外部招聘。

1、[领会]内部提升的优势:(2008年7月试述内部提升的含义及其优缺点。)1)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2)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3)有利于鼓

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4)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5)内部提升手续简便,成本低。

2、[领会]内部提升的局限性:1)造成“近亲繁殖”现象;2)因操作不公或心

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3)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2)

利于缓和组

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4)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

4、[领会1)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

慢;2)

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3)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二、[领会

1)选聘范围的扩大化趋势;2)选聘方法多样化、科学化的趋势;3)社会中介机

构、人事测评专家广泛参与人事选聘活动;4)人事预测在人事选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事选聘的主动性增强。

第四节人事考评与培训

一、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

考核和评价

1、[领会]人事考评的内容与要求

内容:公共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

企业单位人事考评的内容:劳动态度、业务水平、贡献大小

要求:⑴考评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⑵考评原则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⑶考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⑷考评结果要反馈;⑸考评工作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2、克服偏差,确保人事考评的公正性:⑴主观好恶偏差;⑵晕轮效应偏差;

⑶近因效应偏差;⑷刻板印象偏差;⑸暗示效应偏差;⑹集中趋势偏差。

3、人事考评的偏差

4、克服人事考评偏差的方法

(1)克服主观好恶偏差的方法是:严格考评人员遴选标准;明确考评标准;考

评工作公开、透明,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2)克服晕轮效应偏差的方法是:依据考评指标体系逐项做出评价;不同考评

指标所占分值或权重单独计算,不得合并或转移。

(3)克服近因效应偏差的方法是:实现人事考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4)克服刻板印象偏差的方法是:要求考评者消除先入为主思想,承认考评对

象的个性特点,依据考评标准对比工作表现,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5)克服暗示效应偏差的方法是:保证考评工作的独立性,考评人员要独立思

考、独立做出评价。

(6)克服集中趋势偏差的方法是:重构考评指标体系,重新选择考评方法

1、[领会

含义:人事培训是为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岗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进行的培养、训练。

特点:⑴对象复杂性;⑵内容实用性;⑶形式多样性;⑷方法艺术性。

2、[领会

方法:按照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可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

类型:⑴岗前教育;⑵新员工培训;⑶在职员工职业教育;⑷组织全员培训。

3、[应用]人事培训的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含义与作用

1、[识记]领导的含义: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

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指挥与管理活动应该包括以下的含义:1)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式领导;2)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

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3)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

⑷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2、[领会]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领导在团体活动中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与形势,指明

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指挥和领导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2)激励作用。领导的目的就是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

员满腔热情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

(3)协调作用。领导者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各方面

的矛盾冲突,领导组织成员团结一致地实现组织目标。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2009年7月简述领导者的影响力及类型。)

强制性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

1、[领会]强制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

(1)传统因素。是指人们产生的一种领导者比普通人强的观念。

(2)职位因素。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它使被领导者产生了对领

导者的敬畏感。

(3)资历因素。是指由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2、[领会]非强制性影响力影响因素:

(1)品格因素。是指领导者的品行、道德、人格、作风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

响。

(2)才能因素。是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3)知识因素。是指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4)感情因素。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感情交流。

三、领导者的群体结构

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关键:是注重整体素质。

1[领会]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1)政治素质。指领导者的“德”,即在政治方向、政治品德、思想作风和工作

作风方面的表现。

(2)文化素质。指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

(3)业务素质。指领导者的能力,即领导者的“才”。

(4)身体素质。指领导者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领会]群体结构素质:⑴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⑵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⑶较强的能力结构;⑷合理的年龄结构;⑸良好的气质结构。

第二节领导理论

一、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

1、[领会]X

X理论-Y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来的。他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X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看成是: (1)天生懒惰,厌恶工作。 (2)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

(3)安于现状,反对改革。 (4)以自我为中

心,忽视组织目标。 (5)不大聪明,易于受骗

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⑶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⑷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⑸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理论与Y理论的重要区别是: (1)X理论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2)Y理论则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应该相互融合2、[领会]不成熟—成熟理论

不成熟一成熟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 (1)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 (2)扩大组织成员

的个人责任,给予组织成员在工作上成长和成熟的机会,以满足他们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激励组织成员更好地发展潜力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3)实行一种“以现实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⑴经济人假设,领导者应采取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让其适应工

作和组织的要求;实行严密的组织控制盒制定具体规范的工作制度;以金钱报酬来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⑵社会人假设,领导者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而应当注意给予下属关

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尽量满足下属的社会需要,同时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鼓励上下级之间的意见沟通,建立起相互了解,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感情。

⑶自我实现人假设,领导者应该以工作的合理安排满足人们的需要,给下属提

供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

⑷复杂人假设,领导者应具体了解下属在需要和动机方面存在的差异,按照不

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领会]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领会]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 (2)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人们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工作的意义; (3)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4)人们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领会]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 (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后果。 (4)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领会]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1)人的需要是复杂的,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 (2)人在组织中生活会产生新的需要

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需要。 (4)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感到满足、肯为组织效力,决定于他本身的需要结构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人依据自己的动机模式、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二、[领会

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有的品质的理论,也称素质理论。

1、早期特质理论的研究:(1)生理特质。领导者的自然相貌、身体状况、音容

笑貌和仪态举止等。

(2)个性特质。领导者的性格、气质。

(3)智力特质。领导者的智力特征。

(4)工作特质。领导者的工作特点。

(5)社会特质。领导者的社会要素。

2、[领会]物质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质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1)发现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排在前四位的特质是:诚实、有远见、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

(2)美国领导学者德克兰提出了领导素质的宪法模型。⑴个性;⑵想像力;⑶行为;⑷信心。

(3)关于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三、领导行为理论

1

、[领会

领导作风理论是由勒温提出来的。领导作风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专制式的领导作风。其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

(2)民主式的领导作风。其权力定位于群体。

(3)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其权力定位于职工个人手中。

2、[领会]领导方式理论(伦西斯·利克特):领导方式理论是由美国行为科学

家伦西斯?利克特提出来的。领导方式理论的基本观点:

(1)专制一权威式。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决策与组织目标的设置一般由领导

者作出,下级无任何发言权,只有执行权。

(2)开明一权威式。权力控制在最高一级,但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力。

(3)协商式。重要问题的决定权仍属于最高层,次要问题可以由中下层作出决

定。

(4)群体参与式。决策权和控制权不是集中于上层,而是分布于整个组织,各

个部门可以广泛地参与决策。

3、[领会

领导四分图理论是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的斯托格弟和沙特尔教授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领导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的基本观点:

(1)低组织低关心。领导者既不关心人,又不重视组织效率。

(2)低组织高关心。领导者对人十分关心,重视培养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气

氛,但对组织效率却缺乏关心,是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3)高组织低关心。领导者对组织的效率、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完成都非常重视,

但忽视人的情感和需要,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4)高组织高关心。领导者把对人的关心和对组织效率的关心放在同等重要的

地位,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又能充分满足人的需要,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方式。

4、[领会]管理方格理论(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

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于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1)贫乏型领导(1.1)。领导者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要保持

不参与,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2)任务型领导(9.1)。领导者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而不关心人,只准下属服

从而不让其发挥才智和进取精神。

(3)中间型领导(5.5)。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都保持正常状态,通

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来完成领导的职责。

(4)俱乐部型领导(1.9)。领导者只关心人而不关心生产。

(5)战斗集体型领导(9.9)。领导者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能够使组织的目标

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5、[领会]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行为连续统一

体理论是坦南鲍姆和施米特于1958年提出来的。

(1)在领导连续模型的左端是专制型领导,即由领导自行决定一切,对下属实

行严密的控制,要求他们完全按照领导的命令行事。(2)在领导连续模型的右端是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很少行使权力直接控制下属。

(3)在专制型领导和民主型领导之间,有多种选择,并非非此即彼。

四、领导权变理论

1、[领会]领导权变模型理论(弗雷德·菲德勒):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三个因

素: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⑵工作任务结构⑶职位的权力。

[应用]领导权变理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领导权变理论对领导方式的指导作用:

(1)在团体情况最有利和最不利两种情况下,采用任务导向型的领导方式,效

果较好。

(2)在团体情况一般的情况下,采用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效果较好。

2、[领会]路径—目标理论:路径一目标理论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埃文

斯于1968年首先提出来的。路径一目标理论的内容:

(1)领导过程。领导者确定下属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目标,通过明确期望与下

属的关系,将目标实现与报酬联系起来;然后帮助下属消除实现绩效的障碍,给下属一定的指导。

(2)目标设置。既要考虑到组织的需要,也要考虑到组织成员的需要,才能产

生方向性和激励性。

(3)路径改善。通过明确途径、消除障碍和陷阱、增加实现个人满足的机会以

及对下属进行指导和训练等,使得达到目标的途径更易于实现。

(4)领导方式。分为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

3、[领会]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寿命循环理论):[多选]

(1)高工作低关系。表示下属的平均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

高工作低关系的领导类型,即命令式的领导方式。

(2)高工作高关系。表示下属的成熟程度初步进入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高

工作高关系的领导类型,即说服式的领导方式。

(3)低工作高关系。表示下属的成熟程度进入较成熟阶段,领导者应采取低工

作高关系的领导类型,即参与式领导方式。

(4)低工作低关系。表示下属的成熟程度发展到成熟阶段,领导者可以采取低

工作低关系的领导类型,即授权式领导方式。

第三节领导方式

一、领导方式的类型

1、强制命令方式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具体性

2、疏导教育方式特点:启发性、科学性、长期性

3、物质激励方式特点:平等性、有偿性、间接性

4

二、[应用

用。)

1、注意发挥各种领导方式的优势

2、充分认识各种领导方式的局限性

3、系统、综合地发挥领导方式的结构优势

4、注重榜样示范方式和疏导教育方式的运用

第七章激励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识记]激励的含义与模式

1、激励的含义: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

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激励的模式/简单模式表现为:需求—→动机—→行为—→满足

二、激励因素与激励原则

1、激励因素利益能激励人,能够满足需求的利益就是激励因素

激励方式: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关怀与支持激励、榜样激励

2、激励原则(小克劳德·乔治)

目标明确、提前参与、从实绩出发、及时交流、重在鼓励、真诚相符、表扬要坦率真诚、化解消极因素、思想开放、少批评、尽可能使人们对工作感兴趣、不要怕放权、少威胁、宽宏大量、关爱员工。

3.[领会]产生动机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产生动机需要的条件:

(1)由于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求、欲望和驱动力;

(2)个体受到客观存在的刺激。

4.[领会]激励模式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激励模式的复杂性表现在:

(1)激励过程实际上存在一个连锁反应,解释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人的动机被激发的结果属于内在变量。

(2)激励过裎中需求、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并非等到一种需求满足后才会产生新需求,往往是需求、动机、行为与满足交织在一起。

内容:1人类的基本需要(按照重要程度和产生顺序依次可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人类需要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

3

维·麦克利兰)

内容:1人的社会性需要并非与生俱来

2人类社会性需要的内容: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3有效管理者的需要结构: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就需要,低度社交需要三、双因素理论(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1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2激励因素(满意因素)3不同需要追求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4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使工作丰富化:⑴职务内容的扩大化;⑵工作意义的丰富化。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2009年7月简述期望理论)

M(激励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二、公平理论(亚当斯)20世纪60年代

1、公平的含义:人们觉得公平,是因为人们感到他们得到的收益与他们的投

入如时间、努力、经验等是相称的

2、不公平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人们采用下列方式中的一种重新确立公平感:⑴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⑵改

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⑶既改变自己的投入与收益,又改变他人的投入与收益;⑷通过自我解释,使客观上的不公平变为主观上的公平,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⑸为了摆脱由不公平感所造成的情绪波动,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通过发牢骚、泄怨气或制造人际矛盾等手段,去得到“新的补偿”;⑹如果一个特定环境总是使人感到不公平,员工就会要求离开这个环境到组织中的另一个地点或部门工作,甚至是调出组织。

理论的核心内容:人们不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三、波特—劳勒模式(莱曼·波特和爱德华·劳勒)

基本观点:一个人的努力程度由工作获得报偿的价值(奖励的价值)和个人觉察的努力以及获得奖励的概率所决定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程度取决于激励力的大小;

2、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取决于个人能力以及对所承担目标的

任务的了解程度

3、奖励的价值应以工作绩效为标准;

4、一个人对奖励满意与否以及满意程度取决于他对奖励是否公平的判断;

5、人们对所得奖励满意与否以及满意程度将影响下一次承担目标任务的行为。

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或修正理论(布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1、强化的含义: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能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⑵依据使用繁率和时间方面的差异分:连续强化、间断强化。

⑴设立目标体系;⑵快速反馈,及时强化;⑶奖罚结合,以奖为主;⑷奖人所

需,形式多变;⑸多用不定期奖励。

二、归因理论(凯利和韦纳)

1、人们行为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一惯性标准、普遍性标准、差异性标准)

2、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倾向取决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第八章协调

第一节协调概述

一、协调的含义与特点

1、协调的含义: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

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2、协调的特点:⑴平等性;⑵互利性;⑶主体广泛性;⑷结果不确定性;⑸

对象复杂性。

二、协调中的沟通

1、沟通和协调的关系:沟通是协调的前提,是求得思想上的统一;协调是沟

通的结果,是谋得行动上的一致。

2、沟通: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

应反应的过程。

⑴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向不同,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双向沟通;

⑵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有无组织系统,沟通可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⑶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沟通可分为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1沟通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实现协调创造基本前提;

2沟通可以实现对管理目标、管理政策及管理方式方式上的共识,为协调创造直接前提;

3沟通可以克服阻力,实现协调;

4沟通是管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实现内外协调的前提之一。

第二节协调的内容与过程

一、协调的内容:1目标协调;2利益协调;3思想与行为协调;4政策与规章

制度协调。

二、协调的过程

1、了解、把握组织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

盾与冲突;

2、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

3、采取措施,消除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协调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协调的原则:(2009年4月简述管理中协调的原则) 1以人为本;2客观公正;3灵活机动;4注重整体。 二、实现有效沟通应注意以下方面: 1、选择沟通方式(莱维特·巴维拉斯):⑴链式沟通(直线沟通);⑵轮式沟

2

⑴来自沟通主体的障碍(表达不清、编码不适当、惰性、时间紧近、对沟通对象不了解或不信任等);

⑵来自沟通对象的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的差异)。 (2011年4月简述协调的基本方法) 1酝酿协商;2建议说明;3思想教育;4冷处理或缓冲。 四、理顺管理体制体制建设应考虑以下方面:

1权责划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纵向权力、横向权力与责任分配不合理 2机构设置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层级设置太多或部门划分太细 3人员配备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分工不明确和责任心不强 4组织沟通渠道的问题

第九章控制

第一节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1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2控制与创新的关系

1人员;2财务;3作业;4信息;5组织绩效(核心)。

三、控制的作用: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控制,组织成员需要控制,整个管理系统需要控制

第二节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一、控制的类型

按照控制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过程中的阶段性分:

1、前馈控制:是一种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

2、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偏差;

3、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

1确立标准;2检查实际绩效;3纠正偏差。

第三节控制系统设计

一、计划的要求: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系统的状况取决于计划的情况。 二、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功能就表现为控制。 三、关键控制点:选择关键控制点的能力是管理艺术的体现。控制要讲究效率。 四、未来趋势:控制要有预见性,而不是已经造成损失才进行控制。 五、主管人员的个性:保证提供为主管人员所理解、接受的信息形式。

第三编管理方法与技术

第十章系统分析与网络技术

第一节系统分析的内容过程和原则

一、系统分析及其作用

1、[识记]系统分析的含义: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

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

2、[领会]系统分析的作用:

⑴促使决策者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把事物本身看成一个由相互联系的

要素构成的整体,而且把决策任务放在整个环境中加以考虑,从而避免片面性和盲目性;

⑵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

⑶帮助人们理解政策决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并进行政策之间的比较

⑷为人们对系统要素进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鼓励人们注意各系统中的层次

结构和特点;

⑸有助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二、[领会]系统分析的内容:

1、根据系统的组织情况与外界的关系进行的系统分析:⑴整体分析;⑵结构

分析;⑶层次分析;⑷相关分析;⑸环境分析。[08-4多选]

2、根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和流程进行的系统分析:⑴系统研究;⑵系统设

计;⑶系统量化;⑷系统修改与简化;⑸系统评价。

三、[应用]系统分析的过程及其运用:

1确立目标;2拟订方案;3选择可行方案;4选择计算准则;5应用模型技;6生成输入的数据;7模型运行和操作;8结果分析;9反馈。

四、[领会]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分析最基本和核心的原则);[11-4单选]

2.优化原则;系统优化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结合。[11-4判断]

3.模型化原则(要求:⑴模型的逼真性;⑵模型的简单化;⑶模型的客观性;)

4.层次性原则,最早提出层次性原则的是“萨蒂”[10-4单选]

第二节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系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的决策辅助技术,离不开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的支撑[10-4判断]一、[领会]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1行为研究(现状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价值研究;回答“喜欢什么”

3规范研究;解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可行性研究。回答“这样做是否可能”

二、[应用]系统分析的定性方法:

1超理性分析;

2社会文化分析(发展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

3、未来分析

三、[应用]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1确定型分析;2、随机型分析:指应用于不

确定型或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第三节网络计划

一、网络计划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

1、[识记]网络计划方法的含义及产生过程

含义: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

2、[领会

须完成的工作;

⑵使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工作上;

⑶能以最短的工作时间、最少的资源、最低的费用去完成计划任务;

⑷可以使管理人员根据执行计划的反馈信息,及时预见可能偏离计划的情况,

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协调,使计划自始至终处于人们的监督和控制之中;⑸可以有效地使用电子计算机,从而大大提高制定计划的效率。

总之,网络计划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使计划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所以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管理方法。

3、[应用]网络计划方法的运用

二、网络图的绘制

1、[识记]网络图及其基本概念

网络图是用一系列箭线和圆圈来表明一项任务或工程中所有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的图解模型。

⑴工程(任务):既可代表一项工业工程或建筑工程,也可以代表一项社会管

理工程或公共管理任务,即需要进行计划的一个系统

⑵工序(工作):指行政任务的一个工作单元

⑴中间工序⑵紧前工序、紧后工序⑶平行工序(并联工序)⑷串联工序

⑶事项(又称结点、事件):⑴始点事项⑵终点事项⑶中间事项 ⑷线路(或路线)

2、[识记

3、[领会方法

绘制网络图的规则:

⑴网络图是有方向的,工序应按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列。

⑵任何一项工程的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和一个终点事项。 ⑶网络图中不能有回路。

⑷箭线要用水平线或具有一段水平线的折线。 绘制网络图的基本方法:

⑴顺推法(前进法)⑵逆推法(后退法)⑶重点工序法 4、[领会]绘制网络图的步骤: ⑴确定目标

⑵收集、研究编制网络图所需的资料 ⑶划分工序项目

⑷确定每一个工序的时间定额或劳动定额

⑸确定工序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确定该工序的紧前工序、紧后工序和平行工序等

⑹绘制网络图 ①勾画草图②检查调整③给节点编号④进行综合平衡,选择最优方案⑤按最优方案绘制执行网络图。 三、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与关键线路的确定 1、[识记]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⑴时间参数的内容:①工序时间②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③工序最早可能完工时间④工程最早完工时间⑤工序最迟必须开始时间⑥工序最迟必须完工时间⑦事项最早时间⑧事项最迟时间⑨工序时差

⑵时间参数的计算:①图上计算法②表格法③矩阵计算法 2、[识记] 确定关键线路的方法

通过时间参数计算,可用找总时差为零的工序的方法最后确定关键线路。 4、[领会] 确定关键线路的意义

第十一章

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2009年7月 简述目标管理及其特点。)

目标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目标管理中,目标则是组织者期望通过成员的

努力力求达到的一个时期的预期结果,是始终在组织及全体成员头脑中控制和激励其活动的行为指南。 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1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2实行参与制度,是一种民主管理;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

第二节目标管理的过程

⑴统一性系统性原则;⑵科学性预见性原则;⑶应变性协调性原则;⑷先进性可行性原则。

2

、有效目标的标准:⑴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具体的对象;⑵目标的表达一定要简洁清楚,一目了然;⑶分解出来的子目标,尽量实现定量化;⑷目标应

⑴收集信息⑵确定责任⑶确定关键目标领域⑷进行能力分析⑸提出基本假设⑹编写有效目标⑺制定目标实施计划(步骤:①说明目标②确定可选择的方案③权衡和选择方案④制定实施方案的计划) 二、目标的实施

1、授予权限(原则:1以目标为准则进行授权原则;2责任明确原则;3统一梯次原则;4权力有效原则)

2、分配资财(与传统的预算存在基础不同、强调重点不同、获得机制不同)

3、目标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计划控制、资财控制、日常工作控制) 三、目标成果评价

1、成果评价的含义和原则

⑴含义:是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既定的目标项目和标准进行比较,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目标管理。

⑵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重在激励原则

2、成果评价的内容:⑴目标状况(目标实现程度、目标实现进度、目标实现

难度);⑵目标实施手段;⑶工作态度。

3、成果评论的步骤:⑴管理人员对目标成果的自我评价;⑵相关领导对目标

执行管理人员的评价;⑶评价小组对目标执行者的评价;⑷单位主要领导做出结论性的评价意见。

1、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是全面的,即所指的质量是广义的质量

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的参加人员是“全面的”,即全员性的参与

4、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1、计划环节

2、实施环节(重点与核心)

3、检查环节

4、处理环节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2012年4月(案例分析题)PDCA循环的特点:1周而复始2环环相套3阶梯式上升

1、组织形式一:⑴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⑵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者⑶全面质

量管理项目团队

2、组织形式二:⑴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⑵过程管理团队(PQT)⑶质量改进

团队(QIT)或质量团队

3、组织形式三:⑴全面质量管理筹划小组⑵行动改正团队(CAT)⑶过程改正

团队(PIT)

第十二章决策方法

第一节决策方法概述

一、决策方法的含义: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作出最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

与技术的总称,是为了实现决策方案的优化而必须借助的手段,也是决策任务得以完成的桥梁。二、决策方法的分类

1、根据学科基础的不同分:⑴解析方法⑵计算机类的仿真技术⑶在社会学、

心理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法

2、根据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地位分:⑴理性决策方法(即合理决策方法)⑵

非理性决策方法⑶综合性决策方法

3、根据决策方法与技术的性质划分:⑴定性决策方法⑵定量决策方法

第二节定性决策方法

一、个人判断决策法:是指领导和专家根据其知识、经验对决策问题以及其所

处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决策方案及可能结果等作出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二、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

聚集到一起,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1、直接头脑风暴法(简称头脑风暴法)

⑴实施头脑风暴法的步骤:1明确议题2确定人选3“热身”阶段4介绍问题

5重新叙述问题6专家提出方案7会后设想处理(1专家评审2二次会议评审)

⑵实施头脑风暴的原则:1“庭外判决”原则2自由畅想原则3追求数量原则4

取长补短和改进原则

2、质疑头脑风暴法质疑的程序分三个阶段:

⑴要求参加者对每一个提出的设想都要提出质疑,并进行全面的评论;⑵对每

一组或每一个设想,编制一个评论意见一览表,以及可行设想一览表;⑶对质疑过程中提出的评价意见进行再评估,以便形成一个对所讨论问题实际可行的最终设想一览表。

3、头脑风暴法的缺陷:⑴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成本比较高;⑵头脑风暴法对

参与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⑶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

三、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专家们在提出意见后

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次匿名反馈过程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

1、德尔菲法的特征:⑴匿名性;⑵多次信息反馈;⑶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2、使用德尔菲法要注意的问题:⑴给专家提供充分的信息,使其能作出准确

的判断;⑵所问问题应是专家能够答复的问题;⑶使过程尽可能简化,不要问没有必要的问题;⑷保证所有专家能从同一角度理解所用方法的意义。

3、德尔菲法的应用程序:1)设计函询调查表2)组成专家小组3)进行函询调查

4)分析统计结果

4、德尔菲法的局限性:1)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2)缺乏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3)

方法论的约束较强4)妨碍重大问题的突破

四、模拟决策法

1、模拟决策法的基本概念:是指人们为取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

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微观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型运行进行评价和选优,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决策方法。

模拟决策法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决策模拟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大意义

2、模拟决策法实施的步骤:1)建立模拟模型2)模型的运行(中心环节)3)对

模型进行分析⑴对模型本身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模型的结构和功能⑵分析模型与将要进行的全面实施之间的关系)

3、模拟决策法的优缺点

⑴优点:⑴运用模拟决策法能有效地对复杂庞大的决策问题进行决策;⑵模拟

决策法可以指导现实的决策活动;⑶模拟决策法可以避免对实际系统进行破坏性和危险性的试验;⑷模拟决策所费的时间较短,可以加快决策的进程;⑸模拟决策法原理较简单,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掌握,而且模拟得到的结果也较直观,容易理解;⑹模拟法实际上是对人们在研究过程中所作的各种假设及得出的结论进行的一种检验和论证,因而有助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⑵缺陷:⑴模型的主要目的只是让决策者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全貌,而不能代替

决策,因此,它只能指出一定决策的一般性后果,而在实际决策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突发问题会出现;⑵模型要提供的是了解而不是最后结论,且极少有一项重要应用能归结为一个简单而完美的模型

五、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

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方案前提分析法的关键在于找出方案的前提,特点是“迂回探索”。

1、方案前提分析法的优点:⑴可以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⑵可以照顾到参与人员的自尊心;⑶真正做到客观地分析和认识问题,自

由地发表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和评价方案;⑷能够对方案的论

据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增加所选方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010年4月简述方案前提分析法的步骤。

2008年4月简述方案前提分析法的步骤。

⑴分析方案,找出各种方案的前提假设;⑵在找出各种方案的前提假设之后,

将前提假设提交会议全体参与人员讨论;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策中心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综合,集思广益,作出比较科学的选择。

第三节定量决策方法

一、定量决策方法概述

1、定量决策方法的分类:⑴确定型决策方法⑵风险型决策方法⑶不确定型决

策方法。

2、定量决策方法的优缺点

⑴优点:⑴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最优性和可靠性;⑵可使领导者、决策者从

常规的决策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专门集中在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复杂的战略决策方面,这又帮助领导者提高了重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⑵缺点:⑴在许多决策问题中,有些变量是根本无法量化的;⑵数字手段掌握

起来也不容易;⑶采用数学手段或计算机,花费大。

二、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找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

结果,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最后从中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1、决策树的构成要素:1决策结点(根基)2方案枝3状态结点4概率枝5结

果点

决策树的绘制:整个绘制过程是从左到右

2、运用决策树法的步骤:⑴把待决定的问题以决策树的形式绘制出图形,按

一定顺序表示出各不相同方案的相互联系,区别决策结点和各状态结点⑵标注每一状态结点分枝出现的概率植⑶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写在决策树的树梢上⑷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3、决策树分析,首先必须确定每一环节的概率估计,包括客观概率和主观概

率。

4、决策树法的优点:(1)决策树列出了决策问题的全部可行方案和可能出现的

各种自然状态,以及各可行方法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期望值,给决策者以更全面、更直观的信息,以便决策者作出最佳的选择;(2)能直观地显示整

自考财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1、资金运动的经济容:①资金筹集。 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投资的 必要前提。②资金投放。投资是资金运 动的中心环节。③资金耗费。资金的耗 费过程又是资金的积累过程。④资金收 入。资金收入是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 ⑤资金分配。资金分配是一次资金运动 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金运动过程 开始的前奏。 2、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①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②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 ③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④企业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⑤企业与职工之间 的财务关系。 3、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容包括: ①筹资管理。②投资管理。③资产管理。 ④成本费用管理。⑤收入和分配管理。 4、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区别于 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 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 动所进行的理。①涉及面广。财务管 理与企业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联系。 ②灵敏度高。财务管理能迅速提供反 映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③综合 性强。财务管理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 经营各方面的工作质量。 5、财务管理目标含义:又称理财目标, 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激 励作用。③凝聚作用。④考核作用。 6、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①财务管理 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财务管理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计量、可以追溯、 可以控制)③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7、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①经济效益最大化。②利润最大化。③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④股东财富最大化。⑤企业价值最大化。 8、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优点: ①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②它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 ③它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 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 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 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④它 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且考虑 了债权人、经理层、一般职工的利 益。 9、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缺陷: ①公式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未来各年的 企业报酬和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贴现 率是很难预计的,预计中可能出现较 越高。③都应当对决策项目的风险和 收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权衡,项目适 当地搭配起来,分散风险,做到既降 低风险,又能得到较高的收益。 12、财务管理的环节主要有:①财务预测。 ②财务决策。③财务计划。④财务控制。⑤财务分 析。 13、财务预测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②搜集和整理资 料。③选择预测模型。④实施财务预测。 14、财务决策环节的工作步骤:①确定决 策目标。②拟定备选方案。③评价各种方案,选择 最优方案。 15、财务计划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分析主客观条件,确定主要指标。②安 排生产要素,组织综合平衡。③编制计划表格,协 调各项指标。 16、财务控制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②确定 执行差异,及时消除差异。③评价单位业绩,搞好 考核奖惩。 17、财务分析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搜集资料,掌握情况。②指标对比,揭 露矛盾。③因素分析,明确责任。④提出措施,改 进工作。 18、财务分析的方法:①对比分析法。② 比率分析法。③因素分析法。 19、财务管理环节的特征:①循环性。② 顺序性。③层次性。④专业性。 20、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问题: ①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②建立固定资产 折旧制度。③建立成本开支围制度。④建立利润 分配制度。 21、“两权三层”管理的基本框架: ①对于一个理财主体来说,在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和经营 者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不同的权限, 要进行分权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两 权”。 ②按照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者财务管 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分别由股东 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 (其中包括财务经理)来实施,进 行财务分层管理。这就是所谓的 “三层”。 22、“两权三层”管理的容: ①股东大会: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主 要目标,实施重大的财务战略,进行重大的财务决 策。 ②董事会:着眼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 实施具体财务战略,进行财务决策。 ③经理层: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着眼于 企业短期经营行为,执行财务战略,进行财务控制。 23、企业部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问题: ①资金控制制度。②收支管理制度。③ 部结算制度。④物质奖励制度。 ③要合理解决资金时间价值的计量 原则。 2、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必要性: ①资金时间价值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 考核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资金时间 价值问题,实际上是资金使用的经济 效益问题。②资金时间价值是进行投 资、筹资、收益分配决策的重要条件。 资金时间价值揭示了不同时点上所收 付资金的换算关系,这是正确进行财 务决策的必要前提。 3、年金的含义:是指一定期间每期相 等金额的收付款项。 年金的种类:①每期期末收款、付款 的年金,称为后付年金,即普通年金。 ②每期期初收款、付款的年金,称为 先付年金,或称即付年金。③距今若 干期以后发生的每期期末收款、付款 的年金,称为递延年金。④无期限连 续收款、付款的年金,称为永续年金。 4、投资决策的类型:①确定性投资决策。 ②风险性投资决策。③不确定性投资决策。 5、投资风险收益的计算步骤:①计算预 期收益。②计算预期标准离差。③计算预期标准离 差率。 ④计算应得风险收益率。⑤计算预测投资 收益率,权衡投资方案是否可取。 第三章筹资管理 1、企业筹资的具体动机有:①新建筹资 动机。②扩筹资动机。③调整筹资动机。④双重 筹资动机。 2、筹资的原则:①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 努力提高筹资效果。②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 高投资效果。 ③适时取得所筹资金,保证资金投放需要。 ④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筹资成本。 ⑤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偿债能力。 ⑥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以上各项可概括为:合理性、效益性、及 时性、节约性、比例性、合法性六项原则。 3、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①政府财政 资金。②银行信贷资金。③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④其他企业单位资金。⑤民间资金。⑥企 业自留资金。⑦外国和港澳台资金。 4、企业的筹资方式有: 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企业 部积累。④银行借款。⑤发行债券。⑥融资租赁。 ⑦商业信用。 5、金融市场的含义:是指资金供应者和 资金需求者双方借助于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 金的市场。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①资金供应者和资 金需求者。②信用工具。③调节融资活动的市场机 制。 6、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①金融市场是一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大的误差,因而很难作为对各部门要24、企业财务处的主要职责:①筹集资金。②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的市场,也可以是无形的市求的目标和考核的依据。 ②企业价值的目标值是通过预测方法来 确定的,对企业进行考评时,其实际 值却无法按公式的要求来取得。如果 照旧采用预测方法确定,则实际与目 标的对比毫无意义,业绩评价也无法 进行。因此它在目前还是难以付诸实 行的理财目标。 10、财务管理的原则:①资金合理配置原 则。②收支积极平衡原则。③成本效益原则。 ④收益风险均衡原则。⑤分级分口管理 原则。⑥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11、简述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①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是指获得预期财务 成果的不确定性。②要求收益与风险 相适应,风险越大,则要求的收益也②负责固定资产投资负责。③营运资金管理。 ④负责证券的投资与管理。⑤负责利润的分配。⑥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25、企业会计处的主要职责: 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对外会计 报表。②按照部管理的要求编制容会计报表。 ③进行成本核算工作。④负责纳税的计算 和申报。⑤执行部控制制度,保护企业财产。 ⑥办理审核报销等其他有关会计核算工作。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的价值 1、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①要正确理 解资金时间价值的产生原因。②要 正确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 场。 7、资本金的含义:是指企业在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各种 投资者以实现盈利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 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资本金的筹集方法:①实收资本制。②授 权资本制。③折衷资本制。 8、企业资本金的管理原则: ①资本确定原则。②资本充实原则。③资 本保全原则。④资本增值原则。⑤资本统筹使用原 则。 9、建立资本金制度的重要作用:①有 利于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所有者权益。 ②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③有 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1)电子教案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 A、人际角色: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识记: (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 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00067自考财务管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1、资金运动的经济内容:①资金筹集。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投资的必要前提。 ②资金投放。投资是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③资金耗费。资金的耗费过程又是资金的积累过 程。④资金收入。资金收入是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⑤资金分配。资金分配是一次资金运动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金运动过程开始的前奏。 2、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①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②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 ③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④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⑤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3、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筹资管理。②投资管理。③资产管理。④成本费用管理。⑤收入和分配管理。 4、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 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理。①涉及面广。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联系。 ②灵敏度高。财务管理能迅速提供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③综合性强。财务管理能综 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工作质量。 5、财务管理目标含义: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财务管 理目标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凝聚作用。④考核作用。 6、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①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可以计量、可以追溯、可以控制)③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7、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①经济效益最大化。②利润最大化。③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④股东财富最大化。⑤企业价值最大化。 8、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优点: ①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②它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 ③它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 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④它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且考虑了债权 人、经理层、一般职工的利益。 9、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缺陷: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现代管理学_过关宝典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答: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 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 简单的管理机构 4 人格化的管理权利 5 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3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1 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 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 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 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任占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 1 科学管理 2 分权管理 3 法制管理 4 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系统化管理 2 民主化管理 3 科学化管理 4 法治化管理 5 以人为本 6 追求效率 6.现代管理的划分: 1.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2.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是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是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是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三简述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答:(1)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2 )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 四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答:( 1 )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 )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 比较研究法 2 定量分析法 3 历史研究法 4 案例研究法 5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 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2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3 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 行政管理思想2生产管理思想 3 教会管理思想

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简答汇总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1.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愿景和使命陈述,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2.平衡积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3.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4.风险型决策: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风险性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各种决策方案未来的若干种状态是随机的。 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自考财务管理学每章重点资料自己整理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单选】我国企业资金运动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 【单选】企业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是资金投放: 【单选】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属于所有权关系。 【单选】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它是一种价值和 【单选】理财目标的总思路时是经济效益最大化。 【单选】在财务活动中,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才可能获得高收益,这体现了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单选】财务决策环节的必要前提时财务预测。 【单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 【单选】具有所有者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两种职能的是董事会。 【单选】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时资金收入。 [多选]企业资金的投放包括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经营资产上的投资、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多选]财务管理的内容成本费用管理、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管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 企业财务计划主要包括资金筹集计划、对外投资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和利润分配计划、流动资金占用及周转计划。 【多选】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性、可操作性、层次性。 【多选】企业资金收支的平衡,归根到底取决于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之间的平衡。 [多选]财务预测环节的工作内容有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搜集和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模型、实施财务预测。 [多选]进行财务分析的_帮程序的一般程序为搜集材料,掌握情况、指标对比,揭露矛盾、因素分析,明确责任。 [多选]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多选]财务管理环节的特征有循环性、顺序性、层次性、专业性。 【多选】企业安排总体财务管理体质,要研究的问题有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建立禾V润分配制度、建立成本开支范围制度。 [多选]财务管理原则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口管理原则。 [多选]财务决策环节的工作步骤包括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多选】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主要研究的问题有资金控制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内部结算制度、物质奖励制度。 [多选]股东大会管理的内容有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审议年度财务预算、审议批准禾V润分配方案、对公司合并、分立作出决定。1

自考本科00107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复习资料 现 代 管 理 学 (刘熙瑞主编) 课程代码:00107 [2007年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5个具体方法 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规律的方法。 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二、填空 1.管理的历史发展:管理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现代管理的划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3.在资本主义以前,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国家管理。 4.一个乐队要有乐队的指挥,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强调的是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5.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三、简答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的管理特征: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定义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宽心丸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增,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问答 1管理基本特征?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掌握管理两重性意义? 答:①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特点? 答: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4管理学内容? 答: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5学习管理学意义及方法? 答:意义:①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疲惫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②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③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什么是系统及系统特点? 答;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定义 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宽心丸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问答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箅“第一流的工作” ③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

自考财务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能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总括的认识,并为学好以后各章内容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财务管理目标、利息率的构成;难点是理解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含义 一,公司的财务活动 一般是指公司从事的与资本运动有关的业务活动。从公司资本的具体形态看,资本是公司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从来源看,是公司的负债和股东权益。(识记)

公司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股利分配活动。 (一)筹资活动: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筹集资本,表现为公司的资本流入。公司偿还银行借款、支付利息及股利、支付借款手续费以及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费用等各种费用,则表现为公司的资本流出。这种由于资本的筹集和使用而产生的资本流入与流出,便构成了公司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识记) (二)投资活动:公司把筹集到的资本投资于公司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公司的对内投资;用于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债券,形成公司的对外投资,对内与对外投资均表现为公司资本的流出。当公司变卖其对内投资的各种资产或收回对外投资的本金和收益时,表现为公司资本的流入。这种由于公司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流入与流出,便构成了公司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识记) (三)经营活动:首先,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菅活动中,要采购材料和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公司将产品或商品销售之后,可以取得资本的流入,收回资本;最后,如果公司现有资本不能满足生产经

广东自考行政专科现代管理学模拟试卷A

2013年广东自考行政(专科)现代管理学模拟试卷A 自考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通过,顺利通关到底的,想要发出“把牢底坐穿”的狂语是要有功夫的。不管我们是不是能如己所愿顺利通过,还是得每天去啃啃自考这块还被盖着棘草的金土地,这个“啃”就是自考的全部过程。坚持就是胜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德鲁克 B. 卡斯特 C. 奥唐奈 D. 菲德勒 答案:A 解析:(P54)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考生须牢记各个管理学派的代表。 2.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权授给下级管理人员。这 就是() A. 分权原则 B. 例外原则 C. 集权原则 D. 民主原则 答案:B 解析:(P40) 提出例外原则是泰勒的又一重大贡献,其目的是解决总经理的职责权限问题。他认为,在设置了 计划层和实行职能制后,总经理应避免处理工作中的细小问题,只有“例外”情况和问题才由自 己处理。 3.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 A. 战略决策 B. 战术决策 C. 程序化决策 D. 非程序化决策 答案:B 解析:(P74)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决策类型的了解与把握。要求考生掌握决策类型的划分标准,把握不同决策 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 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战术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4. 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A. 科曼 B. 埃文斯 C. 吉赛利 D. 波斯纳

(完整版)2017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精品文档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范例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管理者所拥有的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属于 ()。 A. 概念技能 B. 人际技能 C. 技术技能 D. 学习技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等,都属于技术能力的范畴。参见教材 P44。 2. 第一次提出管理五要素的是()。 A. 梅奥 B. 法约尔 C. 西蒙 D. 泰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五要素。法约尔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组成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参见教材P60。 3. 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属于宏观环境因素中 的()。 A. 政治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技术环境 D. 社会环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组织环境分析。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参见教材P81。 4. 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 呈()。 A. 正相关关系 B. 负相关关系 C. 不相关关系 D. 不确定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大量的实践表明:企业遵守严格的环境标准、从事环境公益事业,短期内无疑会增加经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参见教材P101。 5. 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特点的决策是()。 A. 战略决策 B. 战术决策 C. 业务决策 D. 程序决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是指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略决策对组织而言是最重要的,通常包括组织目标与方针的确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换代等,这些决策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一般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特点。参见教材P110。 6. 计划制定时强调适应性,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体现的是()。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自考现代管理学完整版

自考现代管理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资本主义以前,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是() A.社会管理 B.国家管理 C.经济管理 D.文化管理 2.公共管理主体广泛,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府 B.非政府公共组织 C.企业 D.非营利性组织 3.梅奥等人认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采集者退散 A.严格劳动纪律 B.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C.加强监督制约 D.完善组织机构体系 4.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并提出了() A.计件工资制度

B.计时工资制度 C.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D.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5.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被称为() A.决策模式 B.决策规则 C.决策方法 D.决策要素 6.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组织决策方案设计任务的是()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辅助系统 7.在管理思想史上,马克斯·韦伯被誉为是() A.现代管理之父 B.组织理论之父 C.科学管理之父 D.人际关系之父 8.格林纳认为,组织在聚合阶段后期,层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组织将陷于()A.失控危机 B.硬化危机 C.领导危机 D.自主性危机

14年版自考财务管理学练习题(第八章 项目投资决策)要点

第八章项目投资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一组独立备选方案中某项目的净现值小于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项目的现值指数小于0 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小于0 C.项目不可以采纳 D.项目的会计平均收益率小于0 2、某投资方案,当折现率为15%,时,其净现值为45元,当折现率为17%时,其净现值为-20元。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 A.14.88% B.16.38% C.16.86% D.17.14% 3、在确定投资项目的相关现金流量时,所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 A.考虑投资项目对公司其他项目的影响 B.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C.辨析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的区别与联系 D.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相关现金流量 4、某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数据如下:NCF0=-100万元,NCF1=0万元,NCF2-10=30万元;假定项目的折现率为10%,则该项目的净现值为()万元。 A.22.77 B.57.07 C.172.77 D.157.07 5、独立投资和互斥投资分类的标准是()。 A.按投资项目的作用分类 B.按项目投资对公司前途的影响分类 C.按投资项目之间的从属关系分类 D.按项目投资后现金流量的分布特征分类 6、A企业投资10万元购入一台设备,无其他投资,初始期为0,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设备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获得净利4万元,则该投资的投资回收期为()年。 A.2 B.4 C.5

D.10 7、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成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相关成本的是()。 A.未来成本 B.重置成本 C.沉没成本 D.机会成本 8、某项目的现金流出现值合计为100万元,现值指数为1.5,则净现值为()万元。 A.50 B.100 C.150 D.200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净现值缺点的是()。 A.当各方案的经济寿命不等时,最好用净现值进行评价 B.不能动态反映项目的实际收益率 C.当各方案投资额不等时,无法确定方案的优劣 D.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而折现率的确定较为困难 10、已知某投资项目的计算期是10年,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当年完工并投产(无建设期),若投产后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经预计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4年,则计算内含报酬率时的年金现值系数(P/A,IRR,10)等于()。 A.3.2 B.5.5 C.2.5 D.4 11、按项目投资对公司前途的影响分类,项目投资可分为战术性投资和()。 A.战略性投资 B.新设投资 C.维持性投资 D.扩大规模投资 12、按项目投资后现金流量的分布特征分类,项目投资可分为常规投资和()。 A.非常规投资 B.战略性投资 C.维持性投资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最新版自考财务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含义 一,公司的财务活动 一般是指公司从事的与资本运动有关的业务活动。从公司资本的具体形态看,资本是公司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从来源看,是公司的负债和股东权益。(识记) 公司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股利分配活动。 (一)筹资活动: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筹集资本,表现为公司的资本流入。公司偿还银行借款、支付利息及股利、支付借款手续费以及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费用等各种费用,则表现为公司的资本流出。这种由于资本的筹集和使用而产生的资本流入与流出,便构成了公司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识记) (二)投资活动:公司把筹集到的资本投资于公司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公司的对内投资;用于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债券,形成公司的对外投资,对内与对外投资均表现为公司资本的流出。当公司变卖其对内投资的各种资产或收回对外投资的本金和收益时,表现为公司资本的流入。这种由于公司投资而产生的资本流入与流出,便构成了公司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识记)(三)经营活动:首先,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菅活动中,要采购材料和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公司将产品或商品销售之后,可以取得资本的流入,收回资本;最后,如果公司现有资本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以采取短期借款的方式筹集所需资本。由于生产经营而产生的资本流入与流出,便构成了公司经营活动引起的财务活动。(识记) (四)股利分配活动:在会计期末,对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和对外投资而分得的利润,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首先,依法纳税;其次,用来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最后,向股东分配股利。这种因分配而产生的资本流动便属于股利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识记) 二、公司财务关系 公司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识记) (一)公司与投资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最为根本,表现为公司的投资人向公司投入资本,公司向其支付股利。(领会) (二)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公司向债权人借入资本,并按照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期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体现的是债务与债权的关系。(领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