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三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三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0≠a (0c bx ax 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只含有一个末知数、且末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

ax 0c ax 0bx ax 222==+=+;;这三个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为()

0≥ac 4b

a

2ac

4b b x 2

2

±=

一般式:)0≠a (0c bx ax 2=++。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

项,注意的是系数连同符号的概念。这些系数与一元次方程的根之间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

1、ac 4b Δ2—=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 0时方程无实数根.

4、当Δ≥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方程有实数根);

5、ac<0时方程必有解,且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6、c=0,即缺常数项时,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有一个根是0.另一个

根为a

b

7、当a 、b 、c 是有理数,且方程中的Δ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时,这时的一元二次方程有有理数实数根。 8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0≠a (0c bx ax 2=++的两个实数根, 即① a b x x 21=

+ a

c

x x 21=?(注意在使用根系关系式求待定的系数时必须满足

Δ≥0这个条件,否则解题就会出错。)

2.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解法一)用方程根的定义解:

解法二)用根系数关系解:

解法三)用“一元二次方程)0≠a (0c bx ax 2=++可变形为()()

0x x x x a 21=++的形式”比较对应系数求解:

解法四)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右边是0,这样的题型若能用十字相乘法解题的、要尽量使用十字相乘法、因为

他比用公式法解题方便得多)。

十字相乘法的口诀是:右竖乘等于常数项,左竖乘等于二次项系数,对角积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三个条件都符合,结论添字母横写(看成是关于谁的二次三项式就添谁)。

解下面一道一元二次方程x 2-110x+2925=0

1 -65

1 -45

-65 -45= -110

3.Δ与根的关系的综合运用(ax 2+bx+c=0, a ≠0)

1 2 12 Δ>0 1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数根 x 1.x 2>0 x 1+x 2< 0

Δ>0

2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x 1.x 2>0 x 1+x 2>0 Δ>0 3负根的绝对值大于正根的绝对值 x 1.x 2< 0 x 1+x 2< 0 Δ4两个异号根正的绝对值较大 x 1.x 2< 0 x 1+x 2>0 >0 5两根异号,但绝对值相等 x 1.x 2< 0

x 1+x 2=0

Δ>0

6一个负根,一个零根 x 1.x 2= 0 x 1+x 2< 0

7一个正根,一个零根 x 1.x 2>0 x 1+x 2>0

Δ=0 8有两个相等的负根 x 1.x 2>0 x 1+x 2< 0 Δ=0 9有两个相等的正根 x 1.x 2>0 x 1+x 2>0

Δ=0

10有两个相的等的根都为零 x 1.x 2=0

x 1+x 2=0

Δ>0

11两根互为倒数 x 1.x 2=1 12两根互为相反数 Δ>0

x 1+x 2=0

13两根异号 Δ>0 14两根同号 Δ≥0 x 1.x 2< 0 x 1.x 2>0

15有一根为零 Δ>0 16有一根为1 Δ>0 x 1.x 2=0 a+b+c=0 17有一根为-1 Δ>0 a-b+c=0

注意:无实数根 则 Δ< 0 必成立

18方程ax 2

+bx+c =0 (a ≠0)的解为()

0≥ac 4b

a

2ac

4b b x 2

2

±=

19方程ax 2+bx+c =0 (a ≠0)若Δ≥0则 a

b

x x 21=

+ a

c

x x 21=?

4.“归旧”思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归旧”就是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能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去解决的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这几种解法,都是用“归旧”的数学思想方法求解。下面就各种方法分别加以说明。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实数的形式,形如(mx+n)2=p (m≠0,p≥0)的方程。我们可以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归旧”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即有一元一次方程为mx+n=±p,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得到原方程的两个根。

配:最适用于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如x2+2kx+m=0(当然一般的形如ax2+bx+c=0 a≠0 也可用,但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方法)。这类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已掌握的配方的手段,把原方程“归旧”为上述形如(mx+n)2=p (m≠0,p≥0) 的方程,然后再用直接开平方法的方法求解。

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平时用的最多,最适用于等式左边能分解成几个一次因式的积、而右边必须为零的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这类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已掌握的因式分解的手段,把原方程转化为形如(a1x+c1)(a2x+c2)=0方程,从而“归旧”为a1x+c1=0 、a2x+c2=0 ,再分别求出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就得到原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

公式法:公式法的实质就是配方法,只不过在解题时省去了配方的过程,所以解法简单。但计算量较大,只有在不便运用上述三种方法,且各项系数的绝对值为较小的数值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该方法。

由此可见以上四种解法都是运用了归旧的数学思想,把新东西转换成熟悉的旧的东西去解决。归旧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还有许多运用:如解二元一次方程归旧为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归旧为整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归旧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代入消元归旧为一元二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矩形、梯形通过添加辅助线归旧为三角形问题等,由此可见熟练掌握归旧数学思想,对增强解题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同一)的要注明单位;

3.列:列代数式,列方程;

4.解:解所列的方程;

5.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

6.答:答案也必需是完事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

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 找出等量关系

二、《一元二次方程》,其应用题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求互相联系的两数:

连续的整数: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1

连续的奇数: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2

连续的偶数: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2

和一定的两数(和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a-x

差一定的两数(差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a

积一定的两数(积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a/x

商一定的两数(商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ax(a/x)

例:两个相邻偶数的积是168,求这两个偶数。

解: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2,

依题意得:x(x+2)=168

x2+2x-168=0

(x-12)(x+14)=0

x 1=12,x

2

=-14

当x=12时,另一数为14;

当x=-14时,另一数为-12.

答:这两个偶数分别为12、14或-14、-12.

二)求直角三角形的边:

面积S一定,两直角边和(和为a)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a-x,则1/2x(a-x)=S

面积S一定,两直角边差(差为a)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x+a,则1/2x(x+a)=S

斜边c一定,两直角边和(和为a)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a-x,则x2+(a-x)2=c2

斜边c一定,两直角边差(差为a)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x+a,则x2+(x+a)2=c2

例: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是9cm,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

解:设较短的直角边的长为x厘米,较长的直角边的长为(x+3)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x(x+3)=9

解得:X=3或X=-6(不合题意,舍去)

故X=3,X+3=6

所以较长的直角的边长为6厘米。

三)求矩形的边:

例:①利用一面墙(墙的长度不限),用20m长的篱笆,怎样围成一个面积为50m2的矩形场地?

解:设靠墙的一边为x

x(20-2x)=20

解得:x=5

∴设靠墙的两边为5m,另一边为10m

四)利滚利问题:

年利息=本金×年利率年利率为a%

存一年的本息和:本金×(1+年利率),即本金×(1+ a%)

存两年的本息和:本金×(1+年利率)2,即本金×(1+a%)2

存三年的本息和:本金×(1+年利率)3,即本金×(1+a%)3

存n年的本息和:本金×(1+年利率)n,即本金×(1+a%)n

例:我村2006年的人均收入为1200元,2008年的人均收入为1452元,求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则1200×(1+x)2=1452

解得:x

1=0.1,x

2

=-2.1(不合题意,舍去)

∴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五)传输问题:(几何级数)

传染源:1个【每一轮1个可传染给x个】【前后轮患者数的比例为1:(1+x)】患者:第一轮后:共(1+x)个

第二轮后:共(1+x)(1+x),即(1+x)2个

第三轮后:共(1+x)3,即(1+x)3个

……

第n轮后:共(1+x)n个

例: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被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x2=81

解得:x=9或-9(负值不合题意,舍去)

∵93=729>700,∴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

六)薄利多销问题(价格与销量问题)(略)

七)函数与方程

八)信息题

九)背景题

十)古诗题

十一)象棋比赛题

十二)几何类题

典例

1、某商店将进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每天可售出200件,现在采取提高商品售价减少销售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如果这种商品每件的销售价每提高0. 5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问应将每件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利润为6 40元?

解:设每件售价x元,则每件利润为x-8,

销售量则为200-(x-10)/0.5*10=200-20(x-10)

所以每天利润为640元时,则有

(x-8)[200-20(x-10)]=640

则有x2-28x+192=0

即(x-12)(x-16)=0

所以x=12或x=16。

即当每件售价为12元或16元时,每天利润为640元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一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分析:设每件衬衫降价x元,则每件衬衫盈利(40―x)元,降价后每天可卖出(20+2x)件,由关系式:总利润=每个商品的利润×售出商品的总量,可列出方程.解:设每件衬衫降价x元,

依题意,得(40―x)(20+2x)=1200,

整理得:x2―30x+200=0,解得:x1=10,x2=20,

因为要尽快减少库存,所以x=10舍去.答:每件衬衫应降价20元.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doc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 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具 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 般形式ax2+bx+c=0(a≠0)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 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a≠0的条件是确保满足“二次”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机.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目标解析 (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 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 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 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 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的第四个方程知识,首先在七年级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 接着扩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八年级 分式的教学,使得对实际问题的刻画从整式推广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现,到一元 二次方程第一次实现“次”的提升.学生必然存在着疑问,为什么有些背景列得的方 程是二次的呢?教学中要直面学生的疑问,显化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自己解释疑问, 才能避免“灌输”,体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增强学好的信念. 培养建模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 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对初三学生是必须的,也是适可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上,不能草草给出方程的概念就反复辨析练习,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 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某些实际问题的模型,体会学习的 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体系中合理的构建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新知识. 问题2.这样的方程在其他实际问题中是否还存在呢?你能再想出一个例子吗?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张洁)

一、关联认知经验, 明确研究方向 问题(1)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按照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活动(1)请每组同学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为了方便观察,我们统一都写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活动(2)虽然同学们写的都是一般形式,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大家能够写出看起来是各式各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我们要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可以怎么办呢?对,分类.那么请同学试着将这些一元二次方程分分类吧. 活动(3)请每组同学领一张任务纸,讨论呈现方式后,将自己小组同学写出的所有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归类。学生预案: 根据已有的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 方程的经验,我们是按照方程的概念、解 法和应用的顺序展开研究,下面应该研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 学生预案: 分类方法可能有: (1)按等号左边多项式所含的项数分; (2)按系数是否为零分等情况; 教师预案: 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回应,如果 学生分类范围比较大,追问还能细分么? 例子中若含有x2+1=0,x2+2x=0则引导学 生细分为两种情况,例子中若不含 x2+2x=0,教师不急于补充,在接下来的环 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写出. 经过讨论,发现当a>0时,根据b、c 正、零、负的不同取值,一元二次方程共 有9种不同的类型;当a<0时,依据等式 的基本性质可将方程变为a>0的情形,因 此我们可以直接对b、c进行分类,对这9 类情形进行解法探究. 学生预案: 类别的呈现会出现直接罗列、树状 图、列表格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预案: 用实物投影全班展示,比一比谁的呈 现方式更加直观简洁。 让学生有意识的 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结代数学中研究方 程的一般顺序.自主提 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让学生自己写一 元二次方程,是对定义 的一次复习,同时也是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和 研究兴趣的一种策略. 使学生在分类活 动中逐步认识一元二 次方程的各种形式,为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布好局,学生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探究每 个不同形式的方程解 法,也就完成了整个单 元中解法探索的整合 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是 连贯的、系统的,知识 的建构是完整的. “列表格”是数学中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 法,既有直观简洁的特 征,又能体现分类者的 思维顺序。这里,通过 填表加深学生对一元 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 认识,以及方程不同类 型的理解,并为后续研

九年级数学上册-21.2-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1.1 解一元二次方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2=p 或(mx+n)2=p(p ≥0)的一元二次方程 2.探索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配方法时,使学生感受前后知识的联系,体会配方的过程以及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 十m)2=n(n ≥0)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1.求出下列各式中x 的值,并说说你的理由. (1)x 2=9 (2)x 2=5 (3)x 2=a (a>0). 说明:复习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2=n 的方程,为继续学习引入作好铺垫. 2.什么是完全平方式? 3.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各式成立. (1)x 2+ 6x+ =(x+3)2 (2) x 2+8x+ =(x+ )2 (3)a 2+2ab+ =(a+ )2 (4)a 2-2ab+ =(a- )2 二、探索新知 【问题】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 500 dm 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的盒子的全部 外表,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分析: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发现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 ,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 2 dm 2,根据一桶油 漆可以刷的面积,列出方程:10×6x 2=1500 整理,得x 2=25 x=±5 x 1=5,x 2=-5 棱长不能为负数,所以盒子的棱长为5 dm 说明:在学生列出方程后,让学生讨论方程的解法,由于所列出的方程形式比较简单,可以运用平方根的定义(即开平方法)来求出方程的解.让学生感受开平方可以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归纳:一般地,对于方程2x p = (1)当P >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当P=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P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探究】你认为怎样解方程2(3)5x +=? 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发现和【问题】中的方程形式类似,可以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得到 35x +=±,于是得到13x =-23x =- 归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通过“降次”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说明:在学生讨论方程的解法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降次的思想,利用配方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体会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olving 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variable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 2.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降次”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1)熟练掌握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另一种是配方法。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未知数的平方或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或完全平方式,如方程,和方程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在开平方时注意取正、负两个平方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来求解。配方时要注意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和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两个关键步骤。 (2)熟记求根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意义在使用求根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 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2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 <0)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 2.x2-169=0;3.36x2=49; 4.4x2-25=0.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 x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四川省旺苍县英萃中学校何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能对具体情景中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互动式、合作探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回顾概念 1、求课桌的长和宽 教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你的课桌面积为0.24m 2,已知长比宽多20cm ,求课桌的长和宽是多少?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寻找正确答案。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求出课桌的长和宽的? 运用方程: 设课桌的宽为xm ,长比宽多0.2m ,则长应为(x+0.2)m ,要求课桌的面积,就要用到矩形面积公式:长×宽=面积,就可以得到方程:x(x+0.2)=0.24,解出方程就可以求得宽。 2、求握手的人数。 游戏:请4个同学上讲台,每两人握一次手,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根据握手的次数,很容易得到答案是6次。 变式训练:一个小组的女生,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了15次,求这个小组有女生多少人。 运用方程:设有x 个女生,每个女生要与其他剩下的(x-1)个女生握手,所以一共要握x(x-1)次,由于甲和乙握手后就不再需要乙和甲握手,所以共握手次数应为)1(2 1-x x 次,则方程为: 15)1(21=-x x ,整理得302=-x x 解出方程便得到女生人数。 请学生回顾: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浙教版

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的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的最高次数是2;(3)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个教案。下面为你整理了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数学思考: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解决问题: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学互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问题1】有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依题意列方程为:x(x+10)=900; 整理得:x2+10x-900=0 ① 【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至明年年底

一元二次方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以及高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从知识的横向联系上来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目标解析: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或因面积问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从而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整式、分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一课时 1 设计思路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并能识别各项的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2. 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 二次方程的过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 ≠0 ,“项”和“系数”。 三、教学过程 1 1)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 2,求它的边长?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 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 2,求花圃的长和宽? 3. 我校图书馆的藏书在两年内从5万册增加到7.2万册, 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4. 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 的距离是3米。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 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2=x 2225)3()4(=++-x x 2.7)1(52=+x 24)219(=-x x

(二)观察以上四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 都是整式方程; ②只含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四)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0(0).7(0 ).6()2)(1(3).5(023).4(1).3(1 ).2(1).1(222222的常数为不等于m mx c bx ax x x x y x x x x x x x ==+++-=-=+-= ==+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 +c=0(a 、b 、c 为常数且a ≠ 0) 注意:为什么要限制a ≠0,b ,c 可以为零吗? 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六) 例2: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2)510 2.20x x +-= 2(1)109000x x --= 2(4)30x x += 2(3)2150x -= (5) 3)2(2 =+x (6)0)3)(3(=-+x x 四、归纳小结 (一)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疑点,由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 (二)教师讲解、板演例题、小结(突出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4019809.html,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编制:张媚 九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c=0(a ≠0)转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交流讨论,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设计适当练习,加深对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突破重点,降低难点。但现有 学生运算能力较差,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a ≠0)有一定困 难,对实际问题列一元二次方程也会出现困难。 导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1至4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问题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 为3 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 ,宽为 .得方程 , 整理得 化简,得 .①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 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____ 场. 列方程_ ____ = . 化简整理得 .② 知识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个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次 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 自学反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自学检测: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看课件) 二、合作探究(例题学习) 活动1小组讨论 例1将方程3x (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05212 =+-x x )(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 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案

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 10 8 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列表: 问题2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设苗圃的宽为xm,则长为_______m.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列表: 二、探索新知

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 (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它解吗问题2呢 老师点评:(1)问题1中x=6是x 2-36=0的解,问题2中,x=10是x 2+2x-120=0的解. (3)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x=-6的解;问题2中还有x=-12的解. 为了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等只有一个解的区别,我们称: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回过头来看:x 2-36=0有两个根,一个是6,另一个是-6,但-6不满足题意;同理,问题2中的x=-12的根也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 2+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10x+12=0的两根. 例2.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1)x 2-64=0 (2)3x 2-6=0 (3)x 2-3x=0 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 解:(1)移项得x 2=64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8 即x 1=8,x 2=-8 (2)移项、整理,得x 2=2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即x 1,x 2 (3)因为x 2-3x=x (x-3) 所以x 2-3x=0,就是x (x-3)=0 所以x=0或x-3=0 即x 1=0,x 2=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33 思考题 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m 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 ,?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设长为xcm ,则宽为(x-5)cm 列方程x (x-5)=150,即x 2-5x-150=0 请根据列方程回答以下问题: (1)x 可能小于5吗可能等于10吗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式ax2+bx+c=0(a≠0),?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一、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问题1 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 分析:设雕像下部高x m,则上部高________, 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问题2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 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问题3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_________. 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___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_________________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二)探索新知 请回答下面问题: (1)方程①②③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 方程①②③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_______,只含有_____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二次)的方程. 二、学习过程 1.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ax2是____________,_____是二次项系数;bx是__________,_____是一次项系数;_____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河北省景县洚河流镇中学秦艳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九年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情况: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本节教案。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全章共包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本节以雕像问题、制作方盒问题和体育比赛中的组合问题这三个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观察思考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引导学生联想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以便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又充分地反映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来源于现实世界,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三、教学任务分析

四、教学流程安排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2」学习新知 1、观察上面三个方程与一元一次 方程有什么区别?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练习 请抢答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多媒体出示) 2、 2、4、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由学生观察归纳这3个方 程的特征,给出名称并类 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 义。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 3个方程的特点; (2)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 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 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3)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 特征: 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由学生以抢答的形式 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 出错误理由。其中(1) (2)题 较为简单,学生可非常容 易给出答案;而(3)(4)两题 有一定难度,可以进行分 类讨论。 此活动中,教师应注 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 点评和归纳。 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 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总结 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 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 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 理解定义的目的。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 3个特征的理解。 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 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积极性。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 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 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 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 握的目的。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3]巩固应用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3X(X-1)=5(X+2) 2、方程(2a—4)x2 先由教师在大屏幕上 显示问题,由学生经过思 考,给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全体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正 确. 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 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采取游戏的形式以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