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1 第一单元 物质的量第一课 导学案

专题1 第一单元 物质的量第一课 导学案

专题1 第一单元  物质的量第一课 导学案
专题1 第一单元  物质的量第一课 导学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2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学习目标:懂得进入青春期发展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的重要性;学会区分“思维的独立”与“一味追求独特”的不同;掌握培养批判精神的方法。 学习重点:发展独立思维 学习难点:开发创造潜力 一、预习导航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 出重点知识。 1.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与之相随的还有------和-------方面的变化。 2.进入青春期,我们的----------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了更多的见解。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 ----------,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3.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 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4.在我们的成长中,与思维的独立性相伴随的是思维的----------。 5.创造离不开--------。-------------是创造的源泉,青春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 ---------、--------,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二、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 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1.探究活动:观察教材10页的画面,阅读相关材料,思考: ⑴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⑵小刚的说法是否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为什么? 2.探究活动:阅读课本11页方法与技能,思考

⑴为什么要讲求批评的技巧? ⑵讲求批评的技巧需要注意什么? 三、随堂练 1.步入青春期,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下列对思维的独立性认识正确的是() ①步入青春期,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②步入青春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心③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④培养思维独立性就不能接受他人的 意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思维的批判性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能调 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③能让我们充分发展自 己的个性,做到与众不同,与他人格格不入④能融洽人际关系,得到更多利益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下列能 体现青春的创造的是() ①邓恩铭16岁就写下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的诗句②周年来少 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③爱因斯坦12岁便选择了探索世界奥秘的人生之 旅④中学生小玲把大量时间用作梳妆打扮上,特别在意自己的头发和着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星期天,妈妈发现周超捷将头发染成了三种颜色,还在左耳朵上带了耳环,便生气地对 他说:“你是一个学生,怎么打扮得如此古怪。”周超捷不以为然地说:“你真老土!好多同学都羡慕我这新潮打扮,只不过他们没有勇气做而已。”妈妈又说了几句,周超捷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怎么打扮是我自己的事,不用你管!”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 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 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配成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 12H 22 O 11 (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修改病句导学案专题

一、复习目标:1.课标: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2.考纲要求: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规范表达语句;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主要考点:辨析修改病句;句子衔接。 二、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根据表格“病句类型”中的提示,修改表格中的病句,直接在句子中修改。

(二)“八个不放过”修改病句 【第一组见到否定词不放过】 1.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2.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不发生事故。 4.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5.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6.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第二组见到介词不放过】 1.通过七八个孩子共同努力,忠于把学校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第三组见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1.各种新发展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2.只有坚持经久不衰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4.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我耳边。 5.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 【第四组见到两面词不放过】 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3.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4.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第五组见到同义词反复词语不放过】 1.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读好书。 2.这些话是发自我内心的肺腑之言。 第六组见到动词不放过 1.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 2.“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面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两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并理解词语,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pá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选聘.pìn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妇孺.皆知rú殷.红yān 宰.割zǎi 筹.划choǔ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层出不穷: 3、相关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

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在清华园是邻居。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整体感知,完成下列问题: 1、读完课文你对邓稼先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这篇传记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给六部分概括大意。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根据你

物质的量教学案

02 物质得量 【学习目标】知道摩尔就是物质得量得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得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得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得方法对研究与学习化学得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得量及其单位与有关物质得量得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物质得量及其单位得理解 在化学反应中得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得微观粒子与可称量得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一个新得基本物理量-—物质得量。 一、物质得量 1、物质得量:就是国际单位制中得一个___________,表示 符号: 2、物质得量得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例:n(H2O)=1mol) 1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得微粒数与相同. 使用物质得量得注意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得符号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得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摩尔就是物质得量得单位,就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2g碳中所含得碳原子数 C。物质得量就就是物质得质量D.物质得量就就是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得多少 E.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就是6、02×1023mol-1 F.摩尔就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得物理量 G。物质得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归纳】 4、物质得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之间得关系: 【练习1】 1、2mol H2O含有_______个分子,有________ 个氢原子,有___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三学习过程: 1、在初中,我们用溶液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请描述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阅读课本14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2计算公式: 3符号:表示。 4单位:或 5注意: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例1: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练习巩固: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知识升华: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2 稀释公式: 例2: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反思总结:计算公式: ①②③

四.当堂检测练习: 1. 0.12mol/L的NaCl、MgCl 2、AlCl 3 三种溶液各500mL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 A.相同 B.无法比较 C.依次为0.12mol/L、0.24mol/L、0.36mol/L D.依次为0.06mol/L、0.12mol/L、0.18mol/L 2.若20g密度为d g/cm3的Ca(NO 3) 2 溶液里含有2g Ca2+则NO 3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mol/L B. mol/L C.5d mol/L D.2.5d mol/L 3.用胆矾配制0.2mol/L的CuSO 4 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50g胆矾溶于1L水中 B.取50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取32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再取无水硫酸铜32g溶于1L水中 4.由NaCl、MgCl 2和MgSO 4 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的浓度为0.1mol/L,Mg2+的 浓度为0.25mol/L,而Cl-为0.2mol/L,则SO 4 2-的浓度是( ) A.0.2mol/L B.0.4mol/L C.0.3mol/L D.0.1mol/L 5.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3。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A.32.1% B.14.8mol/L C.34.7% D.18.4mol/L 6.已知98%的H 2SO 4 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 的H 2 SO 4 物质的量浓度是( ) A.大于9.2mol/L B.等于9.2mol/L C.小于9.2mol/L D.不能确定 7.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 NaOH溶液,应取原 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mol/L K 2 SO 4 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A.1L溶液中含有0.4N A 个钾离子 B.1L溶液中含有K+离子和SO 4 2-离子总数为0.9N A C.2L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1.2mol/L D.2L溶液中含有0.6N A 个SO 4 2-离子 9.下列溶液中的NO 3 -离子浓度与500mL1mol/LNaNO 3 中的NO 3 -浓度相等的是( ) A.100mL 2mol/L NH 4 NO 3 溶液 B.20mL 1mol/L KNO 3 溶液和40mL 0.5mol/L Ca(NO 3 ) 2 溶液混合 C.50mL 1.5mol/L Al(NO3)3溶液 D.150mL 0.5mol/L Mg(NO 3 ) 2 溶液 10.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 为 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 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着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重点实词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原创导学案

1 邓稼先 第一课时 【学习导言】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 课前尝试:自主体验(通读课文,积累基础,查找资料) 【通读课文】 默读几遍课文,读通课文。 【积累基础】 读一读,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宰.割( ) 筹.划( ) 彷.徨( ) 仰慕.(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 【查找资料】

通过看书、查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 课内导学: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研读课文】 一、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了解六个部分的内容 1 邓稼先是一位的科学家。 2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 3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 4 作者为邓稼先感到骄傲。 5 写邓稼先在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 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二、思考讨论: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析形象】 一、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思想品格以及为了

中华民族的崛起,的奉献精神。 二、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划 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课后操练:触发感悟(拓展阅读) 1、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用深情的语调 3、完成词语抄写练习和作业本34页

“体验型课堂”学习方案语文(七年级下)班级姓名学号 编写者:翁凌翟审核者翁凌翟 11 邓稼先 第二课时 【学习导言】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进一步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 课前尝试:自主体验(课前思考) 【课前思考】 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我的理解是: 最后讨论的结果证明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错误的) 课内导学: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物质的量教学案

02 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物质的量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摩尔安培开尔文坎德拉 符号m kg s mol A K cd 在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质量很小但数目很大,如何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所以引进一个新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表示 符号: 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例:n(H2O)=1mol) 1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相同。使用物质的量的注意点: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C.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E.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F.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G.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归纳】 4、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专题练习导学案

(B)(B 图 1 D C B A 折叠 课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点(x ,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x ,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在?ABC 中,已知40,70,A B ∠=?∠=?则?ABC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 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点。 4、某几何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则这个图形的可能是____________。 5、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为 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 . 6、一个汽车牌在水中的倒影为 ,则该车牌照号码____________。 7、 已知点P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2和3,且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则点P 的坐标是 . 8、已知点A(a ,b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 ,-12),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5,b ),则A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 ,另一边长为7cm ,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10、如图,若?ACD 的周长为7cm ,DE 为AB 边的垂直平分线,则AC+BC=_____ cm. 10题图 11题图 11、如图,在?ABC 中,∠A=90?,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则∠C=_____. 12、已知点A (l ,-2) ,若A 、B 两点关于x 轴对称,则B 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3、已知点A (m -l ,-2)与点B(2,n+1)关于x 轴对称,则m=______,n=_____。 14、已知点B (2,-2) ,若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则A 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5、已知点A (l ,-2) ,关于直线x=2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6、已知点p (-3,-2) ,关于直线y=-1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二、选择题: 1、右边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3、如图1,将矩形沿对称轴折叠,在对称轴处剪下一块,余下部分的展开图为 ( ) 4、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正方形 D.长方形 5、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 ) A .45? B.40? C.55? D.50? 6、如图,已知在△ABC 中,∠ACB=90°,∠A=30°,CD ⊥AB ,DE ⊥BC ,D 、E 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2AC B 、AB=8BE C 、BE= C D D 、BC=2CD . 7、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O 是BC 上任意一点,OE 、OF 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 的值为( ). A .1 2 B .1 C .2 D .不确定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A B C D E m 2 1(A) (C) x (D)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2课时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单位。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01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02N A 表示,N A近似为□036.02×10mol-。 (2)单位:□04mol-。 2.物质的量 (1)概念:用□05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用□06n表示。 (2)应用范围:□07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一些特定组合。 (3)意义:把物质的□08宏观量和□09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3.物质的量的单位 □10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11摩,符号:□12mol,1摩尔任何微粒都含有□13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N)之间的关系□14n=N N A。 二、摩尔质量 1.概念:□0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02M表示。单位:□03 g·mol-1或kg·mol-1。 2.与物质的量的关系:□04n=m M。 3.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以□05g·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1.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①单位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或kg·mol-1,而物质质量的单位是g或kg。 ②对于给定的物质,其摩尔质量的数值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质量的数值是任意的。 2.“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一说法对吗? 提示:说法错误,应当说:当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其数值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一、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含义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和长度、时间、质量等一样,它们都是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减删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或“物质的其他量”等。 2.摩尔 (1)摩尔度量的对象 摩尔和米、秒、千克等一样,它们都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摩尔度量的对象是微观粒子,而这里的微观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的特定组合。 例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但如果说“1 mol氢”这种说法指代不明,不清楚是氢原子、氢分子还是氢离子,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特别提醒 在使用摩尔时,对于微粒的特定组合可以不限于整数,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的需要将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单元再分割或再组合成分数或倍

生物 选一 专题一 导学案(附答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阅读“果酒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一、知识内容 1.基础知识 1.1 果酒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 ①有氧条件: ②无氧条件: (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温度、氧气和pH。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缺氧、酸性环境。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思考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思考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思考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1.2 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 (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 〖思考5〗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6〗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它是怎样形成的 2.实验设计 2.1 实验流程 〖思考7〗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2.2 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在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3.发酵操作 3.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然后依次冲洗、除去枝梗和榨汁。 〖思考9〗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3.2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为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的、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状态。 〖思考1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3.3 控制发酵条件 (1)发酵液装瓶后保持的剩余空间。 (2)酒精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3)醋酸发酵的温度要控制在℃范围内,发酵时间控制在天左右,并保持不断。 〖思考11〗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思考1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向发酵液中通入。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实验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堂导入】 1、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也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导入美术作品两种表现形式的含义: 再现性和表现性。 2、出示唐朝张萱的作品《捣练图》和真实照片的对比,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与真实动 物照片对比,齐白石《虾》与真实虾的照片对比。分析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美术作品表现形式。 【自主学习】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些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合作探究】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

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二)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老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图片上的分析文字,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三)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课后思考】 1、用几个词来总结再现性美术和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2、因材施艺有什么特点和价值? 【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导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单位。 2、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 关计算。 三、预备知识:原子、分子、离子等相关化学知识,集合等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行看书熟悉相关内容。 二、授课内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它表示:一 定微粒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其符号是:n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 ②1摩尔基准的确定:12g 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数值上约等于:231002.6?, 人们将该数值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A N 表示,即:1231002.6-?=mol N A 。 给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量,用: 学校全体的学生都参加了校运会的开幕式,如何快速的计算在运动场上的学生人 数? 班集体 学生个体 学校人数 来说明物质的量就是用来描述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自读资料: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231002.6?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 献,所以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A N 表 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单位是:1-mol ,他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 似等于231002.6?,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关系。 2、摩尔的适用范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①:1mol 小米 ②:1mol 氢 ③:1mol 大豆 适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数量的时候应注意:只能适用于微观颗粒,不能用于宏观 物质。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板书设计

除杂专题导学案

2012-2013 下 初三 化学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写人: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课题】 专题复习——除杂 【学习目标】了解除杂要求、原则,掌握除杂的几种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单混合物的除杂。 【重点】熟练地进行简单混合物的除杂。 【难点】酸、碱、盐的混合物除杂。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完成复习回顾设置的问题。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 再小组内集中讨论;互相帮助;A 层 拓展,B 层全部掌握,C 全部掌握基础知识。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及时反馈给老师, 新生成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写在我的疑惑。 课前预习设计 【知识回顾】 一、除杂的目的: 。 二、除杂的原则: (1)不增: ;(2)不减: ; (3)易分: ;(4)复原: 。 (5)方法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②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③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三、实际的除杂问题: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不溶性杂质是怎样除去的? 【我的疑惑】 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点一:物理方法(写出除杂的操作过程) 问题1:过滤法 (1)NaCl 固体(少量泥沙) (2)MnO 2粉末(KCl ) 【总结】过滤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2:结晶法 (1)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硝酸钾: ; (2)硝酸钾固体中少量氯化钠: ; 【总结】(1)冷却结晶的适用范围: ; (2)蒸发结晶的适用范围: ; 探究点二:化学方法(写出相关的方程式及实验操作过程) 问题1:沉淀法 (1)NaOH 溶液(Na 2CO 3) 。 (2)HCl 溶液(H 2SO 4) 。 【总结】沉淀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2:气化法 (1)NaCl 溶液(Na 2CO 3) 。 (2)NaCl 溶液(NaHCO 3) 。 (3)NaNO 3 溶液(NH 4NO 3) 。 【总结】气化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3:溶解法 (1)Cu 粉(CuO 粉末) 。 (2)铜粉(锌粉) 。 【总结】溶解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4:置换法 (1)Cu( Fe) 。 (2)FeSO 4溶液(CuSO 4) 。 【总结】置换法的适用范围: 。 问题5:加热法 (1)CaO 固体(CaCO 3) 。 (2)CuO 粉末(Cu ) 。 【总结】加热法的适用范围: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