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设计人:何绪奇

一、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2、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二、重点难点

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三、知识积累

(一)、关于“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其它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琵琶行(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二)、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三)、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四)、指导文言字词句。

1、词类活用

(1)、仓皇东出: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特殊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2)、为天下笑

(3)、还矢先王(4)、盛以锦囊

(五)当堂练习检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③、此三者,吾遗恨也。()④、及凯旋而纳之。()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官名,这里指一般属官。

B、岂非人事哉!人事:人的原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C、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意气:偏激的情绪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

3、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负而前驱

B、一夫夜呼

C、仓皇东出

D、函梁君臣之首

4、翻译下面句子。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四、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愤恨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加黑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函梁君臣之首B.仓皇东出

C.一夫夜呼D.负而前驱

4.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D.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也不同。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兴盛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哪能是由人支配的事呢?

B.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由于天事,也不能不与人有关吧?C.兴盛而后又衰败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天命,其实不也是由于人事吗?

D.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二)、填空题

1.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的道理,把逸豫亡身之理推而广之,意味深长。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1.下列加黑的词意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B.从克用破王行瑜。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酒三垂岗——在三垂岗设宴庆功。B.克用慨然捋须——李克用手握着自己的胡须大发感慨。

C.遣献捷于京师——派他到京师去进奉战利品。D.儿有奇表,后当富贵——这个孩子外表奇特,日后定当富有。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存勖通大义,善骑射,胆勇过人。

B.李存勖喜音乐歌舞排优之戏,应追溯到五岁那年在三垂岗的熏陶。

C.李存勖外表奇丑,但从小却深受昭宗的喜爱。

D.李存勖五岁就随父亲征战,屡立战功,李克用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己业。(四)、[课下练笔]:同学们都熟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也知道“玩物丧

志”的典故,再结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各抒己见,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1.C(遗憾)2.D3.A(A为名词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4.D5.D6.B(文中并没否定天命)

二、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①(一个人)骄傲自满,就会受到损害,而谦虚谨慎,虚心接受人家意见就会得到好处。

②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身毁灭。

三、1.C2.D3.D4.A

何绪奇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1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伶官传序》词类活用

伶官传序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前:向前 2.仓皇东出东:向东 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2.泣下沿襟泣:泪水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 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 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 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 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 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重点实词 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原:推究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3.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 重点虚词 1.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句,相当于“一定”应当;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代词,他,代庄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2.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 以知之矣介词,“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word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或出处: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或注释: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高中文言文《伶官传序》重点词句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 一、常识填空 1、伶官是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 2、本文是欧阳修为其撰写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一篇序言,又是一篇史论,即就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发表评论。本文意在借古讽今,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 4、五代(907---960)共53年历史,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先后换过六姓十三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 5、《伶官传序》所记的四个伶官是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6、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猪各一头;太牢则指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各一头。 二、词法知识梳理 ㈠、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的用法及意义 1、契丹与吾约. 为兄弟 2、负而前. 驱 3、函. 梁君臣之首 4、而告以成功.. 5、一夫夜. 呼 6、乱. 者四应 7、仓皇东. 出 8、抑本. 其成败之迹 9、忧劳可以兴. 国 10、逸豫可以亡. 身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2、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 ㈡、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人事:(古)人为之事,人力。(今)关于工作人员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㈢、写出下列各句中相同词的用法和意义 1、之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②、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③、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④、其意气之盛 ⑤、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名词活用为动词,“订立盟约”。)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动词,推究。) (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兴。) (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亡。)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细小的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谋有勇的人物。) 助词,的 第三人称代词,前一个代“天下”,后一个代“盛衰之理”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代词,代三支箭

伶官传序_1

伶官传序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⒉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 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

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 探讨: ①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 明确: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 ②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明确:例证法――后唐庄宗 “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 对比论证 “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 引证法――《尚书》 ㈡具体论证 ⑴导入 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⑵析“得天下” a、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 明确: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忧劳可以兴国”﹤“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c、小结 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⑶析“失天下” a、庄宗“好俳优”,一些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 明确: “仓皇东出” “逸豫可以亡身”﹤“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 b、小结 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灭。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评曰:“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唏飒,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

《伶官传序》文本分析1

文本分析 优秀的史学家在记述前代的历史的时候,常常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不是为历史而历史。所谓选择性,指并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都可记入史书,而要经过史家的认真筛选;所谓针对性,指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对史学家所处时代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是为现实服务的。这一点《资治通鉴》表现得最为明显,它成书的目的是为了“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欧阳修的《伶官传》及序言也是这样,是为了警戒当时宋代的皇帝,用历史教训告诫皇帝:天下得之难失之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记取。 作者在《伶官传》中详细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由于过分宠信伶人而导致身死国灭的过程,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序言中,作者开宗明义,上来就用“呜呼”一词直抒感慨,接着深刻指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明确指出,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的不会是一般人,主要是执掌朝政的人。在封建社会皇帝一人的作为就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作者正是由于看到了宋代国君的统治日益腐化,追求侈靡,纵容豪强兼并,致使民不聊生,而面对日益强大的辽、金,却盲目妥协,以求苟安,致使国势日见衰微,因而强调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文章还用对比的方法,总结了庄宗盛与衰、兴与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亡国之祸,竟可以由极小的事件积累而成;再有才华,再英勇善战的君王,如果过分地溺爱邪佞的小人(作者在这里不便于明说,但结尾一句作了暗示),也必将无法挽救亡国之祸。结尾一句“岂独伶人也哉?”实在是发人深省!这就明白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总结后唐庄宗宠幸伶人的教训,还会有其他这个宗、那个宗因为别的“忽微”而亡国,这难道不应引起君王们高度重视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欧阳修所指出的历史教训,至今值得牢牢记取。

伶官传序文言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整理 一、重要实、虚词(翻译加点字)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2. 此三者,吾遗恨.也。 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 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二、一词多义(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其 1.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3.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4.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6. 请其.矢 (二)之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2.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3.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4.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三)以 1.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2.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 盛以.锦囊 4.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6.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四)而 1.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2.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 及凯旋而.纳之 4.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 负而.前驱 6.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7.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8.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9.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0.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三、古今异义(画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古今义) 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 2.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画出词类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 负而前驱 2. 一夫夜呼 3. 仓皇东出 4. 函梁君臣之首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特殊句式(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倒装句画出符号,判断句画出判断标志) 1.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 此三者,吾遗恨也。 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6. 请其矢,盛以锦囊 7.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 及仇雠已灭 9.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六、固定结构(画出固定结构并翻译)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2.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传序》

古文鉴赏《五代史伶官 传序》

【作品介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者:[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伶官传序》情境默写及答案

《伶官传序》情境默写 1.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里面的话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自满的句子是,。 6.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满招损谦得益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伶官传序 一、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二、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三、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伶官传序》是欧阳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四、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四: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 五、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之)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G、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B C E 被动句:D E 判断句:A G 省略句:B F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人的所作所为推究……的原因 ……的原因 把箭 归附给 一定你的官员 羊、猪各一背着胜利 正捆绑绳子用匣子装 仇敌在夜里 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

多么推究 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患辛劳使……兴盛安逸享乐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全没有谁 被从被溺爱的东西哉? 【知识点】 通假字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2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⒈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⒉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名词作状语 ⒈负而前驱前:向前 ⒉仓皇东出东:向东 ⒊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⒋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⒈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⒉泣下沾襟泣:泪水 使动用法

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形容词作动词 ⒈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数词活用作名词 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4] 古今异义 ⒈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5] (今义)最初的;本来 4.系燕父子以组组:(古义)丝带,这里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量词;合成一体;小单位 重点实词 ⒈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⒉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⒊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⒋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 ⒌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重点虚词 ⒈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⒉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文言句式 ⒈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⒉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作业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9、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盛衰之理理:道理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因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子 D.举天下豪杰举: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11、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 ..哉(古今同义)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 C.身死国灭(被动句)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D.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9、C(A命运B推究D全、普) 10、B(A祈使语气,一定;商量语气,还是。B介词,把。C助词,消独;助词,的。D表顺承,表转折。) 11、A(人事:古今异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

《伶官传序》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练习 一、积累·整合 (一)、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1、岂非人事.. 哉 古义: 。今义: 。 2、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今义: 。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盛衰之理. 2、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 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 8、数十伶人困.之 9、祸患常积于忽微..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驱 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 (四)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1、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其.真无马耶 3、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何如

4、与其所以 失之者 .. 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五)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六)翻译下列语句 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八)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晚年号 ,谥。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本文是之作,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或其编者的,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二、文本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选出各句中“以”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B、皆背晋以.归梁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2)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梁,吾仇也 B、燕王,吾所立 C、此三者,吾遗恨也 D、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下面句中“其”字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请其.矢,盛以锦囊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从下列各句中选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 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 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 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 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10、纳之:把箭放好。 11、系:捆绑。组:绳索。 12、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13、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14、仇雠(chóu):仇敌。 15、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16、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17、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18、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19、《书》:《尚书》。 20、逸(yì)豫:安逸舒适。忘:亡的通假。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本文阐明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例据典型而有说服力。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的结论,显得更加令人信服。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伶官传序_1

XX官传序 、导入新课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 质疑解难 3.思考:①概括xx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1 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 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 2 年,92 3 年,926 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 908 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xx,系xx父子以组。” ③923 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 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 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 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 3 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 “ X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 探讨: ① 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 明确: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 ② 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明确:例证法――后唐XX 得天下”之盛”龙下豪杰XX 对比论证 失天下”之衰” T身死国灭天下笑 引证法一一《尚书》 ㈡具体论证 ⑴导入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 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盛” 明确: “盛” ——忧劳可以XX” 衰” __ “可以亡身” ⑵析“得天下” a、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 明确:

负而前驱,及XX而XX ” 忧劳可以xx”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c、小结 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⑶析失天下” a、庄宗好俳优” 一些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 明确: 仓皇东出” “x可以亡身” v “x离散” “泣下沾襟” b、小结 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灭。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评曰:“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唏飒,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㈢结论 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伶官传序》教案

《伶官传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以及“其”“盛”“而”等多义词的意义; 2、理解文本中的史实及其关系,以及本文的例证和对比论证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五代后唐盛衰的史实,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凝练成一篇短短300多字的激昂文字,化为一盏明镜,也警醒了我们一代代后人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二、题解 1、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不满于旧五代史,重新编写的一部五代史。《伶官传》是其中一篇,记叙了后唐庄宗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五代,是非常之乱世,几十年间,盛衰兴替不断,战乱频繁。 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新五代史发论比以“呜呼”开头,足见五代历史之可悲可叹,这一篇也不例外。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为,后代让它独立成篇,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 2、“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背景材料 1、作者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励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时代背景(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需简要说明写作的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 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喜好音乐戏曲,能演戏、度曲,而他宠爱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迷惑,使其重权在握。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伶官传》就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