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读书诗】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

【古代读书诗】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

【古代读书诗】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
【古代读书诗】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

古代读书诗赏析

咏史诗八首(其一)

西晋·左思

弱冠弄柔翰(1),卓荦观群书(2)。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3)。边城苦鸣镝(4),羽檄飞京都(5)。虽非甲胄士(6),畴昔览《穰苴》(7)。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8)。铅刀贵一割(9),梦想骋良图(10)。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11)。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12)。

【注释】

(1)弱冠:古代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柔翰:毛笔。(2)卓荦(音洛):特异。(3)过秦:即贾谊所作《过秦论》。子虚:即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准、拟:以为法则。这两句是说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4)鸣镝(dí敌):响箭,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5)檄(xì系):檄文,用来征召的文书,上插羽毛,以示紧急,所以叫“羽檄”。(6)胄:头盔。甲胄士:战士。(7)畴昔:往时。穰苴(rāngjū):春秋时齐国人,姓田氏,官大司马,善治军。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把穰苴的兵法附在书中,称为《司马穰苴兵法》。这里以“穰苴”二字作《司马穰苴兵法》的简称,用来代表兵书。(8)啸:蹙口作声。“长啸”是表现胸中的豪气需要发泄。这两句是说放声长啸,其声激扬着清风,心中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9)铅刀一割: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这句是说自己的才能虽然如铅刀那样迟钝,但仍有一割之用。(10)骋:施展。良图:好的计划。(11)眄(miǎn):看。澄:清。江湘:长江。东吴地处东南,所以说“左眄”。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地在西北,所以说“右盼”。(12)爵:禄位。田庐:家园。这两句是说要学习鲁仲连那样。鲁仲连:战国齐人,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

【赏析】

左思的这首咏史诗,或许算不得读书诗,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读书诗并非是以纯粹的读书诗的面目出现的,而只是作为一种生活事件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读书诗。甚至不少学者都指出,这首咏史诗并不是咏史诗,原因只在于这首诗写的是左思的理想抱负。事情并不能一概而论,一首诗也能从多个角度来看,从咏史的角度看,这首诗是因战国高士鲁仲连而起,鲁仲连义不帝秦,功成身退的胸襟气度,使他成为许多文人崇拜的对象。从读书的角度来说,鲁仲连的事迹显然是左思读史书时接触到的。据说生于七雄并争的战国末期的鲁仲连,文称鲁连,其家本是齐国的世代务农家庭,只是到他的父亲时,通过在海滨煮盐而成为富庶之家。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战国时代,要使家庭摆脱平民阶层,必须为官作吏。为此鲁仲连的父亲不惜钱物,供儿子读书、游学,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够侍奉君王,位居卿相。在父亲的谆谆教诲和不时的督促下,鲁仲连很快就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能言善辩的口才,在齐地崭露头角。人们都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一定会获取高官显位。左思的这首诗叙述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抱负。看得出,左思走的是鲁仲连的道路,先是读书,再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他希望自己成为鲁仲连的西晋版。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弱冠弄柔翰”,是说自己二十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卓荦观群书”,写自己博览群书,才学出众。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正是由于左思博览群书,才能善于写作,才能“著论

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即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典范,作赋以《子虚赋》为楷模。这是写读书成就。

“边城苦鸣镝”四句,写自己在国家用人之际理应报效国家。“长啸激清风”四句,写自己的志气和愿望。后两句正是他歌颂的鲁仲连精神:“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这两句告诉我们,左思这一首《咏史》诗中“史”的内容,没有这两句,我们就不知道左思咏的是什么“史”。左思对鲁仲连是很钦佩的,他在《咏史》第三首中也写到“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其中“功成耻受赏”和第一首中的“功成不受爵”用意完全相同,也是左思最欣赏的地方。

【作者介绍】

左思(250-305),西晋诗人。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儒学世家。貌丑口讷,不好交游。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前后,以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移居洛阳,官秘书郎,列入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以《三都赋》名动京师,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元康末年,辞官退居故里,长期专意典籍。病逝于冀州。他的诗风格高亢雄迈,语言精切,形象鲜明。有《左太冲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 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 、(庄子的)“虚静”说

已亥杂诗阅读及答案(1)

已亥杂诗 龚自珍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自况,表达了。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2005年湖北恩思主州)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湖北十堰市)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 _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6.(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离愁志愿或志向 8.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十首读书诗劝勉读书时附原文与赏析

十首读书诗劝勉读书时附原文与赏析十首读书诗,劝勉读书时(附原文与赏析) 秋光正好,微风不燥!九月,迎来了幵学季! 人的一生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努力?总是把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 能把劝学说得如此饱含意蕴,能把读书描述得这么美,也就只有我们的古诗词啦!不如在新学期选一首这样的诗,读一读…… 第一首:《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赏析: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第二首:《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赏析: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第三首:《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赏析: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 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第四首:《劝学诗》 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第五首:《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己亥杂诗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己亥杂诗》赏析题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向”)。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3.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10.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12.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思想感情。 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或者: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或者: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

古代劝学诗集锦

古代劝学诗集锦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东晋]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北宋]汪洙《神童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北宋]《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中国古代读书诗选读

中国古代读书诗选读(二十首) 李德成推荐 青青园中葵 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古诗。前八句均为比喻,后两句才是主旨。) 咏史 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友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含攻书图报国之意。前两句谈读书,后面均谈读书是为报国。) 囊萤诗 车胤 宵烛出腐草,微质含晶荧。 收拾练囊中,资我照遗经。 熠耀既不灭,吾咿宁暂停。 毕竟齐显地,声名炳丹青。 (囊萤读书故亊。穷则思变苦读书,为光宗耀祖也。)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和刘七读书 钱起 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梦鸟富请藻,通经仍妙年。 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前。 题柏学士茅屋 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苦学吟 孟郊 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 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早秋过龙武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深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熏一架书。 笑语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之一)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花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冬夜读书 陆游 莫笑灯檠二尺余,老来旧学要耘锄。 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 本着儒冠那免此,可因吏牍顿抛渠。 善和旧赐今犹在,剩采芸香辟蠹鱼。 冬夜读书示子聿六首(之一)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诗》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闲居书事》唐·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 《励学篇》宋真宗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四时读书乐·冬》元·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言志诗》明·杨继盛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今日歌》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清·钱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四季读书歌·春》民国·熊伯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原文+赏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③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⑦“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ěr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⑨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 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 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 高官.(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 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鉴赏】 这首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 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 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名词解释

诗言志:“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表现的感情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 文质彬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文质并重,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兴观群怨:兴,感发,感触。指诗歌启发鼓舞读者的感染作用。观,观风,观志,通过诗歌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人与人之间的和同、团结,指通过诗歌互相交流感情,进面达到互相感化,增进团结教育作用。怨,指抒发怨情,评批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 三表: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以意逆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事物最精微的“道”,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 德意忘言:庄子对言义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明显局限性。因此通过“忘言”的方式,捕捉言外之意,才能真得意。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歌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 比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 主文而谲(jué)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歌抒情言志,但要符合封建思想、礼教,使之不能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 发愤著书:司马迁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认识和反思,从自己写作《史记》的切身体验和历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痛苦遭遇认识到一切伟大的著作

《已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译文

先秦文论选录译文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子,我已经听到您的教诲了。《诗》说:'普天之下,没有一片土地不是天子的;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民。'而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子,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这首诗(按,上引"普天之下"几句见《诗经·小雅·北山》)不是你说的这个意思,是说诗人勤劳于国事不能奉养父母。诗说,'这些事情没有一样不是国事,可是只有我一人辛劳。'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损害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损害原意。要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就是得到诗的正确解释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余下来的了。'相信这句话,则周朝没有留余一个人了。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瞽瞍作了天子的父亲,可以说是尊贵到了极点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以说是奉养的极点了。《诗经》又说过,'永远地讲求孝道,孝道就成了为人的准则了。'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啊!《书经》说,'舜小心谨慎地去见瞽瞍,战战兢兢的样子,瞽瞍也就顺允他了。'这难道说是父亲不能把他作为儿子吗?" 提示:提出了"以义逆志"说,理解其内涵,并请说明其影响。 《庄子》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提示;轮扁斫轮而不能说出斫轮的道理,这不是"言不尽意"吗?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捉兔子的,捉到了兔子,就会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忘了语言。 提示:正面提出"言不尽意"的说法。 魏晋南北朝 曹丕《典论·论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王粲擅长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已亥杂诗阅读题及答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b)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离愁志愿或志向)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劝学诗词集锦

劝学诗词集锦 古往今来,读书学习受到普遍重视,劝学之作多如雨后春笋。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 1、[北宋]汪洙《神童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2、《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3、明·杨继盛《言志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4、《劝世良言三十六篇》之《立志篇》 莫道年纪小,立志应图早。风帆万里渡,始于岸边锚。 休学屋头草,不耐北风嚎。千尺高楼立,根基要打牢。 二、惜时 1、《劝世良言三十六篇》之《惜时篇》 人生短短如电光,虚度光阴使人伤。但凡成才之伟器,莫不单日当一双。 兼程而进倍努力,勇往直前向前方。用好分秒余时隙,方可粒米积成仓。 2、《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晋·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朱熹的《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唐·王贞白《白鹿洞诗二首》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 6、朱文公劝学歌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7、唐《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佚名《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9、明·文嘉《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10、明·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1、清·钱泳《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2、明·宋应星《怜愚诗》: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三、勤学 1、唐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3、晚唐诗人杜荀鹤《闲居书事》:

古诗咏史八首翻译赏析

古诗咏史八首翻译赏析 《咏史八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左思。其古诗全文如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穣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前言】《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赏析】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八首五言咏史诗,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什。左思一生,虽然“良图”变成了梦想,志向没有得到伸展,但并没因此向权贵俯首,滚进污淖之中,却是断然割断俗念,“归隐田园”,洁身自好以终。而写于早年的《咏史八首》,成了左思平生思想、节操的写照,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公元二七三年(晋武帝泰始元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公元二七三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

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公元二八〇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咏史八首》写在公元二八〇年以前,则是肯定的。左思借咏史以言志的是:“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其一)左思的动机,是否诚如他所说的那样纯洁、信美,是需要做出具体分析的。然而统一中国,安定局势,是当时提出的历史任务。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消灭了许多小的割据者,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但距离全国统一时日尚远。三国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了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司马氏集团也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夺取东吴,荡平边境内的骚乱势力,成了上下一致的呼声。生活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的左思,为形势所推动,有志于全国的统一,并借以造就自己事业的思想,大概不是一天产生的。只是到了洛阳,对天下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心底酝酿了很久的思想才成熟了,爆发了,寄托在自己的诗篇中。过去的一些论者谈及左思的思想时,指出左思有很强的“功业心”,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还必须把左思的这种“功业心”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确定哪些是时代所赋予的内容,哪些是阶级

“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全文▲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关于读书好的古诗词

关于读书好的古诗词 书本是知识的海洋,读书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以下是关于读书好的古诗词,一起看看吧。 关于读书好的古诗词1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

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

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内容摘要: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梁牧原河北大学文学院左思,据《晋书•文苑列传》记载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左思出身寒微,其妹左芬《离思赋》中云生蓬户之侧陋。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西晋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职。其母早逝。左思幼时曾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学习鼓琴,都未学成,父亲沉痛地对友人说:思之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听后受到刺激,开始潜心... 左思《咏史》诗的风格特点 河北大学文学院 左思的代表作品是《三都赋》和《咏史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和《三都赋》有关的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可以表明此篇作品在当时之盛行。《三都赋》包括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它的体制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写法和体制上并无创新,宏丽巨衍,铺张扬厉,所不同的是注意讲求实际。《三都赋》的创作年份,据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 左思的另一代表作品《咏史》共有8首,在左思仅留的14首诗中占了一半还要多的比重,正是这8首《咏史》,奠定了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为他赢得了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治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的美誉。这八首咏史诗并非写于一时。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高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此为咏史诗的第一首,因为晋灭东吴是在太康元年,从诗中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这二句可以看出来,此诗应作于灭吴之前。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指研读司马穰苴的兵法。魏晋期间,门阀士族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清华矜贵,染上其他杂业就被认为不纯粹,左思能研读兵书,是难能可贵的。此诗名为咏史,实为言志,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力遒健,字句间回荡着以定国安邦为己任的豪情,诗人立功建业不是为了加官进爵,而是要长揖归田庐。但现实中的左思却很是失落,他仕进无门,备受压抑。这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平之鸣。 左思的《咏史》其内容和结构既可各自独立成章,又可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组诗把咏史和咏怀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蔑视豪门的傲气,抨击埋没英俊的世族门阀制度。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体现着作者抨击门阀制度的弊端的思想,如第二首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就用松树和山上苗来作比喻,揭示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全诗激荡着一股郁郁不平之气。左思自身深受这个制度之害,所以才会有如此深的感慨。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作者歌颂荆轲的慷慨悲壮,借此也表达了对于门阀贵族的蔑视,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这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迹,对于贵族的鄙视之情油然跃于纸上。在诗人看来,豪贵轻若尘埃,贫贱却重若千钧。因之他选择了超脱,远离这个污浊的社会,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与左思同样走向超脱的还有张载与张协,但二张主要的不是因为愤慨不平,而是因为他们看到战乱行将来临而产生的一种摆脱世俗的愿望。左思的超脱出世与诗人理想的落空、对现实的不满所激起的悲愤之情是分不开的。 左思所咏不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某一个别的人物,而是寒士这一类人。他在八首诗中提到了许由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荆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段干木吾希段干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