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护理学题目

中医护理学题目

中医护理学题目
中医护理学题目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

1.《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 D.脏腑

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3.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证治准绳》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C.动与静 D.邪与正

5.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6.最早记载葱管导尿术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C.《千金方》D.《诸病源候论》7.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8.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李杲C.刘完素 D.朱丹溪

9.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10.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11.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化火”观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B.李杲 C.刘完素D.朱丹溪

12.“金元四大家”中,对温病顾护阴液有深刻影响的医家是:

A.张子和B.李杲C.刘完素D.朱丹溪

13.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赵献可B.李中梓C.张介宾D.吴鞠通

14.提出用汗、吐、下攻邪三法的医家是:

A.张子和B.李杲C.刘完素D.朱丹溪

15.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辨证观念 D.系统观念

16.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张介宾B.王叔和C.叶天士D.王清任

17.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性取决于:

18.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卫气 B.肺气 C.脾气 D.营气

19.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A.脏腑的生理和病理B.经络的生理和病理

C.脏腑经络的生理 D.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

20.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1.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 D.陈无择

22.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23.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学家是:

A.吴鞠通 B.叶天士C.王孟英D.薛生白

24.首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学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 D.薛生白

25.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26.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27.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2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A.精气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以上都是

29.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精髓在于:

A.证的异同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 D.病的异同

30.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

A.以五脏为中心 B.以六腑为中心C.以经络为中心D.以脏腑为中心31.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32.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B.气逆 C.不降 D.气脱

33.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34.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A.血液的营养 B.津液的滋润 C.水谷精微的充养 D.肾中精气的充盈35.“水脏”是指:

36.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D.肾的气化作用

3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38.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39.与卫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40.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A.肾精 B.肾气 C.血液 D.天癸

41.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

42.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A.易伤人体上部 B.易伤人体下部C.易耗气伤津D.易凝滞主痛43.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经脉是: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

44.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A.喜伤心 B.怒伤肝C.思伤脾 D.悲伤肺

45.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

A.肾阳虚衰 B.肾阴亏乏 C.命门虚寒 D.肾精亏损

46.下列哪项属于肾阳虚的症状:

A.脉无力而迟缓 B.午后潮热 C.心烦不安 D.舌干红

47.肾所藏之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先天和后天之精 D.水谷之精48.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

A.浮脉 B.洪脉 C.弦脉 D.缓脉

49.《素问·水热穴论》称为“胃之关”的是:

A.脾 B.肾 C.贲门 D.幽门

50.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肾

51.“命门火”实际上是指:

A.心阳 B.肝阳 C.脾阳 D.肾阳

52.肺的生理特性是:

A.喜润恶燥 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53.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阴阳失调

54.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

A.心主血脉功能 B.肾主骨的功能 C.脾主运化功能 D.肺主气的功能 55.脾统血的作用机制是:

A.气的固摄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气化作用 D.气的卫外作用

56.下肢内踝上八寸以下,循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57.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流注于: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阴肺经

58.下列哪项与脾相表里:

A.胃 B.肾 C.肝 D.三焦

59.脾其华在:

A.口 B.唇 C.发 D.面

60.肺主气的含义是:

A.司呼吸 B.宣发卫气 C.调节全身气机 D.以上都是

61.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

A.暑邪 B.热邪 C.痰饮 D.瘀血

62.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

A.先祛邪不会伤正 B.先扶正可致留邪 C.缓则治其本 D.急先治其标

63.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

A.排出体内浊气 B.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6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主宣发和肃降 D.肺朝百脉

65.下列哪项有误:

A.心在体合脉 B.肺在体合鼻 C.脾在体合肉 D.肝在体合筋

66.宣发卫气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肺

67.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喜 B.怒 C.思 D.恐

68.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基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谓节血量 D.疏通水道

69.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A.心主血脉功能 B.肺主气的功能 C.牌主运化功能 D.肝的藏血功能

70.梅核气的形成是由于:

A.痰气交阻于咽喉 B.痰饮聚于咽喉 C.肿块生于咽喉 D.肝气郁于咽喉

71.两目干涩,视物不清,主要责之于:

A.肝经风热 B.肝火上炎 C.肝风内动 D.肝阴不足

7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血海 D.胃为水谷之海73.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医家是:

A.李时珍 B.王清任 C.汪昂 D.华佗

74.乙癸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 B.脾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肾

75.中焦的功能如:

A.雾 B.沤 C.渎 D.熏

76.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化生血液 B.运行血液 C.固摄血液 D.营养血液

77.构成血液的物质有:

A.津液 B.宗气 C.营气 D.津液与营气

78.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

A.心与肺 B.肺与脾 C.脾与胃 D.肝与肺

79.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多为:

A.脾肾阳虚 B.脾胃虚寒 C.肝脾不调 D.脾气虚

80.六腑中与情志有关的脏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胆 D.三焦

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E.“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4.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A.心

B.肺

C.脾

D.肝

5.“气之主”是:

6.“气之根”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7.称“后天之本”的是:8.称“封藏之本”的是:9.称“罢极之本”的是:

A.肝

B.胆

C.三焦

D.心

E.膻中

10.“谋虑出焉”是指:11.“喜乐出焉”是指:12.“决断出焉”是指:

A.肺

B.脾

C.三焦

D.肾

E.膀胱

13.通调水道的是:

14.主宰水液代谢的是:

A.心

B.命门

C.肾

D.脑

E.膻中

15.称为“生之本”的是:16.称为“上气海”的是:17.称为“元神之府”的是:A.胆

B.脑

C.脉

D.头

18.“精明之府”指的是:19.“中清之府”指的是:20.“血之府”指的是: A.水脏

B.孤脏

C.刚脏

D.孤府

E.娇脏

21.肝为:

22.脾为:

23.肾为: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0.称“胃之关”的是:25.称“作强之官”的是:A.元神之府

B.玄府

C.血之府

D.孤府

E.传导之府

26.汗孔又称:

27.三焦为:

28.大肠为:

A.阑门

B.贲门

C.魄门

D.幽门

E.吸门

29.大肠与小肠交接处是:30.小肠与胃交接处是:31.会厌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E.燥邪

32.容易伤肺的是:

33.容易侵袭人体上部的是:

34.容易侵袭人体下部的是:

A.怒

B.喜

C.悲

D.恐

E.惊

35.伤肝的是:

36.伤肾的是:

37.伤肺的是:

A.气上

B.气缓

C.气乱

D.气收

E.气耗

38.惊则:

39.劳则:

40.寒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明代的医家: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张仲景 D.张介宾 E.叶天士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贵贱贫富对人体的影响

3.中医的“证”包括:

A.病因B.邪正关系C.病位D.病性 E.药物

4.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

A.心的行血功能 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

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心包经

6.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

7.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肺所主的是:

A.忧 B.怒 C.悲D.惊 E.恐

8.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调节精神情志B.促进消化吸收C.促进胆汁分泌

D.促进津液输布E.调理生殖功能

9.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主宰水液代谢 B.闭藏先天之精 C.贮藏尿液 D.闭藏五脏之精E.主纳气

10.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A.小儿囟门迟闭 B.小儿骨软无力 C.牙齿松动脱落

D.老年人骨质脆弱 E.生殖能力低下

11.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

A.扶正不留邪B.先攻后补C.祛邪不伤正D.先补后攻E.攻补兼施1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金水相生法E.佐金平木法

13.奇恒之腑包括:

A.脑 B.筋 C.脉 D.骨 E.髓

14.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A.痰 B.饮 C.湿 D.气喘 E.腹胀

15.“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6.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

A.五气化火 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 D.少火E.壮火17.“中气下陷”可表现出:

A.皮下出血 B.嗳气呃逆 C.久泻脱肛 D.恶心呕吐 E.内脏下垂18.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疏泄 B.开窍于目 C.主藏血 D.主筋 E.其华在爪19.心为:

A.神之居 B.脉之宗 C.精之藏 D.气之主 E.血之主

20.以下那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发为血之余 B.爪为筋之余 C.齿为骨之余

D.涎为水之余 E.痰为鼻之余

二、简答题

1.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

3.藏象学说有何特点?

4.何谓脏腑?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为何称“肺为娇脏”?

6.脾主升清的内涵是什么?

7.肝为刚脏的含义是什么?

8.简述肾的生理特性及其含义是什么?

9.简述肺主气的含义。

10.经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

12.奇经八脉是怎样调节十二经气血的?

13.何谓浮络?其分布和功能如何?

14.何谓孙络?它有何作用?

15.影响气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16.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7.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怎样体现出来?

18.直接影响宗气生成的因素是什么?

19.直接影响血生成的因素是什么?

20.津液的排泄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1.怎样理解“精血同源”?

22.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

23.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4.寒邪致病的原因有哪些?

25.六淫致病和七情致病有何不同?

26.病机的概念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27.邪正盛衰出现的虚实变化有哪些?

28.如何理解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9.简述三焦传变的具体规律。

30.体质差异性构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

31.体质具有哪些特点?

32.体质因素影响疾病的传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3.防止外邪侵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4.正治法与反治法有何异同?

35.举例说明三因制宜是如何指导临床治疗的?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

1-10 ADCDB CDDBC 11-20 CDBAA DBADC 21-30 DBBAC BCDAA

31-40 DBADA DBCBC 41-50 CCDAD ACCBD 51-60 DBCCA BBABD

61-70 CDBCB DBBDA 71-80 DBADA BDBAC

B型题

1-10 DCCAB ECEDA 11-20 DBADA EDDAC 21-30 CBAEE BDEAD

31-40 EEADA DCCED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 BCD 3. ABCD 4.CE 5. ABD 6. BD 7. AC 8. ABCDE

9. ABDE 10.ABCDE 11. BDE 12. ABD 13. ACDE 14. ABC 15. ABC

16. ABE 17. CE 18.AC 19. ABE 20. ABC

二、简答题

1.答: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2.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宰。3.答: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有: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4.答:脏腑,即内脏的总称,包括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主要是以生理功能特点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的。

5.答: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位最高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6.答: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7.答: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8.答:肾的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是指肾中相火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

9.答: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10.答: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具有四大功能:①沟通联系作用:沟通脏腑与体表、脏腑与官窍以及脏腑之间,经脉之间的联系作用;②运输渗灌气血作用;③感应传导作用;

④调节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作用。

11.答: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规律可循: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或胸部,交手三阴经。

12.答:奇经八脉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当十二经气血满溢时,就会流入奇经,蓄以备用;当十二经气血不足时,奇经中所涵蓄的气血则溢出补充十二经气血,以维持十二经气血的相对恒定。所以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是以蓄入和溢出方式进行双向性调节的。13.答: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浮而常见”的络脉。其分布广泛,没有定位,起着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14.答:孙络是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孙络在人体内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

15.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的营养及自然界环境等有关外,主要与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平衡有关。

16.答:①推动与调控作用;②温煦与凉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中介作用。17.答: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得以具体体现。

18.答: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

19.答:饮食营养的优劣与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化赤为血。肾藏精,精化生为血。

20.答:主要依靠汗、尿、呼气和粪便等途径。

21.答: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二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而且藏于脏腑中的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脉中的血液不断输送到脏腑中充养脏腑之精。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精血之间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又称为“肝肾同源”。

22.答: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23.答: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24.答:不注意防寒保暖;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

25.答:①六淫自肌表口鼻而人,侵犯人体,属外来之邪,故称“外感六淫”;②七情是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而发病,病由内生。故称“内伤七情”。

26.答: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其临床意义在于:病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根据。

27.答:①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②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③虚实转化的病理变化。④虚实真假的病理变化。

28.答: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形成阴或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等几方面。

29.答:主要是上下相传,即病位由上而下传,或由下而上传。其具体的传变是“向上”还是“向下”传变,与感邪的性质密切相关。病变由上焦依次传入中焦、下焦的为顺传;若病邪由肺直接传人心包的为逆传。

30.答: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三方面的差异性构成,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主要通过身体外形体现出来,以躯体形态为基础,与内部脏器结构密切相关,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生理功能的差异性反映了脏腑功能的盛衰偏颇,表现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的强弱差异;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差异。

31.答:体质的特点有四:①体质是人体身心特征的概括;②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③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④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32.答:疾病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体质因素,体质一方面通过影响正气的强弱,决定发病与否和影响传变。如体质强壮者,一般不易感邪发病,即使发病,也不易传变;体质虚弱者,不但易于感邪,且易深入传变。另一方面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如偏阳质者,感邪易从阳化热,疾病多向实热和虚热方面发展;偏阴质者,疾病多从阴化寒,疾病多向实寒或虚寒方面转化。

33.答:二者都包含着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臻于长寿的理论与方法。预防包含着对疾病的有效预防活动;治则治法的确立和方药及其它治疗手段的实施,促进了疾病治愈和机体康复,有利于预防目标的实现。

34.答:相同点:两者都是针对其疾病的真象本质而治的法则。故原则上均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不同点:正治是逆其疾病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疾病假象而治,故在方法上有逆从之分。

35.答:“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便是因时制宜的体现;江南及两广一带,温暖潮湿,外感常用桑、菊、薄荷之类,西北地区,天寒地燥,外感常用麻黄、桂枝之类,这是因地制宜的体现;老弱幼,其用药量有异,妇女经带胎产尤应考虑,这是因人制宜的体现。

《中医护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A. 语言清晰 B.呼吸平稳 C.动作自如

D.两目精彩 E.面色少华

2. 久病重病患者,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言语不休,为

A.失神 B.神乱 C.少神 D.得神 E.假神

3.假神的表现提示

A.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B.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正气尚存, 邪气太盛

4.患者满面通红多见于

A.实热证 B.戴阳证 C.亡阴证

D.阴热证 E.气虚发热

5.阴虚证面色多见于

A.两颧潮红 B.面色颊赤 C.满面通红

D.面色黄而晦黯 E.面色苍白,却时而两颧泛如红妆

6.下列哪项不见于面色发黑

A.血瘀 B.肾虚 C.痰湿 D.水饮 E.寒证

7.人突然昏到,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此属

A.痫病 B.狂证 C.癫病 D.惊风 E.脏躁

8.下列哪项不是面色白的主病

A.亡阳证 B.阴虚证 C阳虚证 D.失血证 E.气虚证9.口唇青紫多见于

A.痛极 B.血瘀证 C.寒盛 D.实热 E.血虚证10.小儿指纹透关射甲,多是

A.正常表现 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危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11.小儿指纹鲜红,多属

A.表证 B.里热证 C.疼痛 D.血瘀 E.脾虚12.小儿指纹紫红,多属

A.表证 B.里热证 C.疼痛 D.血瘀 E.脾虚13.以下哪一项证候不是青色的主病

A.瘀血证 B.痛证 C.脾虚证 D.惊风证 E.寒证

14.观察舌苔以辨别津液存亡与输布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润燥 B.舌苔是否剥脱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的厚薄

15.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旺

D.寒湿阻滞 E.阳虚水泛

16.舌质红绛,有裂纹,多见于

A.血虚不润 B.脾肾阳虚 C.阴虚火旺

D.热盛伤津 E.湿热内蕴

17.舌红瘦薄者多属于

A.阴虚 B.阳虚 C.实热 D.虚寒 E.寒湿18.痰白而清稀,多属

A.燥痰 B.寒痰 C.热痰 D.湿痰 E.风痰19.惊风的面色是

A.青色 B.黄色 C.白色 D.赤色 E.黑色20.红舌主

A.热证 B.寒证 C.湿证 D.痛证 E.阳虚证21.黄苔主

A.热证 B.寒证 C.表证 D.寒盛 E.寒湿22.舌尖所候的脏腑一般是

A.三焦 B.心肺 C.肝胆 D.肾 E.脾胃23.舌中部所候的脏腑一般是

A.脾胃 B.肝胆 C.心肺 D.肾 E.三焦

24.舌根部所候的脏腑一般是

A.脾胃 B.肝胆 C.心肺 D.肾 E.三焦25.外感热病,热入营血,多见

A.淡白舌 B.红舌 C.青舌 D.紫舌 E.绛舌26.阴虚内热的舌象是

A.舌红绛无苔 B.舌红绛粉白苔 C.舌红绛苔黄腻 D.舌红绛苔薄白 E.舌红绛黑滑苔

27.紫舌最常见于

A.湿困 B.精亏 C.痰阻 D.血瘀 E.中毒28.舌色青多见于

A.阳虚气不化精 B.气血不足 C.寒凝血瘀

D.营血热盛E.痰湿中阻

29.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多见于

A.血虚不润 B.热盛伤津 C.阴虚

D.阳虚 E.气虚

30.观察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了解

A.邪正的盛衰 B.津液的存亡 C.湿浊的消长

D.胃气的有无 E.津液的输布

31.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是

A.舌苔由多变少 B.舌苔由厚变薄C.舌苔由润变燥

D.舌苔由薄变厚 E.舌苔骤然退去

32.燥苔多见于

A.胃肠食滞 B.外感风寒

C.湿热郁结 D.津液不足

E.气血两亏

33.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不易刮去,苔上罩一层白色或透明的稠厚黏液,称为 A.滑腻苔 B垢腻苔

C.脓腻苔 D.滑苔

E.黏腻苔

34. 镜面舌的形成机制

A.水湿上泛 B.胃无生发之气

C.热人营血 D.胃肠热结

E.热盛伤津

35.花剥舌一般提示

A.脾虚伤食 B.湿遏热邪

C.痰浊未化 D.胃气阴两伤

E.胃肠有热

36.舌苔白厚腻而干多见于

A.燥热伤津 B.外感寒湿

C.痰饮内停 D.湿浊中阻,津气不化

E.秽浊湿邪与热毒相接

37.黄燥苔多见于

A.湿热证 B.虚热证

C.表热证 D.实热证

E.假热证

38.舌质红,舌苔黄厚而干,多见于

A.痰浊化热 B.里热伤津

C.阴虚火旺 D.湿热内郁

E.外感风热初起

39.病人口中泛酸常提示

A.脾胃湿热 B.脾胃气虚 C.肝胃不和

D.食滞胃脘 E.胃火炽盛

40.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时断时续,声高有力为

A.惊呼 B.狂言 C.谵语

D.郑声 E.错语

41.神智昏沉,语言重复,低微无力,时断时续的为 A.惊呼 B.狂言 C.谵语

D.错语 E.郑声

42.咳吐脓血腥臭痰,属于

A.白喉 B顿咳 C.肺燥

D.肺瘘 E.肺痈

43.呕吐物秽浊味臭者,多属于

A.寒呕 B.热呕 C.伤食

D.痰饮 E.肝胆郁热

44.白带混有血液多为

A.白带 B.黄带 C.赤带

D.赤白带 E.五色带

45.呕吐清水痰涎者,多属于

A.寒呕 B.热呕 C.伤食

D.痰饮 E.肝胆郁热

46.咳嗽的特点为

A.有痰无声 B.有声无痰 C.有痰有声

D.无痰无声 E.呼吸急促

47.日间常汗出兼有神疲的是

A.自汗 B.盗汗 C.战汗

D.绝汗 E.脱汗

48.盗汗是

A.冷汗 B.睡时出汗,醒时汗止

C.夜间出汗,白天无汗 D.活动后汗出

E.以上均非

49.表证发热,表现为

A.壮热不寒 B.寒热往来

C.手足心热 D.恶寒发热

E.身热不扬

50.饭后嗜睡,神疲倦怠,食少纳呆为

A.脾胃湿热 B.中气不足 C.心肾阴虚

D.热人心包 E.肝阳化风

51.发热恶寒,口微渴,咽喉肿痛,多为

A.里热亢盛 B.外感风热 C.湿热内蕴 D.热邪如营 E.痰湿内停

52.日晡潮热的特点是

A.午后热盛 B.夜间高热 C.夜热早凉

D.身热不扬 E.往来寒热

53.厌食油腻厚味,肋胁胀痛,苔黄厚腻为

A.食积 B.脾胃病 C.肝胆病

D.妊娠 E.胃病

54.消谷善饥多为

A.胃阴不足 B.肝胆湿热 C.脾胃虚弱 D.虫积肠道 E.胃火亢盛

55.口酸的原因多为

A.脾胃阳气亏虚 B.胃不和而气上逆

C.脾胃湿热内蕴 D.食滞或脾胃不和

E.燥热损伤津液

56.燥热伤津常出现

A.口黏 B.口干 C.口酸

D.口甜 E.口苦

57.四肢麻木,屈伸不利,唇舌淡白者,病机为

A.血虚失养 B.气虚失煦 C.肝风内动

D.淤血阻络 E.痰湿阻络

58.脾胃虚弱而导致脘腹疼痛的特点为

A.胀满疼痛 B.痛如刀绞 C.走窜不定

D.刺痛固定 E.隐隐作痛

59.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多因

A.血瘀 B.气滞 C.寒凝

D.阳虚 E.气血双虚

60.脉细数多主

A.热证 B.虚证 C.血虚

D.阴虚 E.寒证

61.脉来急促,时有一止,止无定数的为

A.结脉 B.促脉 C.代脉

D.数脉 E.实脉

62. 浮脉的脉象是

A.举之有余,按之则无 B.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C.轻取即得,来盛去衰 D.轻取即得,细软无力 E.轻取即得,中空外坚

63.脉浮而大,来盛去衰是

A.浮脉 B.大脉 C.散脉

D.促脉 E.洪脉

64.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是

A.散脉 B.芤脉 C.虚脉

D.浮脉 E.革脉

65.弦脉的脉象特征主要是下列哪项的变化

A.脉位 B.至数 C.紧张度

D.流利度 E.脉力

66.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是

A.实脉 B.紧脉 C.滑脉

D.弦脉 E.洪脉

67.肝胆病、痛症、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

A.弦脉 B.结脉 C.滑脉

D.紧脉 E.促脉

68.沉迟脉主

A.阴血亏虚 B.水饮内停 C.肝郁气滞 D.气滞血瘀 E.里寒证

69.沉脉的脉象是

A.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B.轻取不应,沉而实大玄长

C.轻取不应,重按着骨始得

D.轻取不应,沉而细软

E.轻取不应,沉取坚着不移

70.弦脉形态特征是

A.脉来绷急 B浮而搏指 C.端直以长 D.状如波涛 E.沉按实大

7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表证的特点

A.恶寒发热 B.起病一般较急

C.病位一般较浅 D.病程一般较短

E.病情一般较重

72.表证最常见于

A.外感病初期 B.上焦的病证

C.皮肤疮疡类疾病 D.阳明经病证

E.内伤杂病中

73.下列哪项不属于表证的症状

A.鼻塞流涕 B.脉浮苔薄

C.咳痰黄稠 D.恶寒发热

E.头身疼痛

74.下列关于表证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注意观察寒热、汗出、苔脉的情况

B.解表发汗之剂宜武火急煎

C.药后汗出忌吹对流风

D.发热者宜用物理降温

E.药后以微汗为佳,过汗伤正

75.下列关于里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情一般较重 B.病程一般较长

C.无表证的证候 D.脏腑证候为主

E.只见于内伤杂病之中

7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寒证的临床表现

A.喜热恶寒 B.舌红苔黄 C.肢冷倦卧

D.小便清长 E.口淡不渴

77.下列关于寒证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病室向阳,温暖 B.汤药热服

C.防寒保暖 D.宜多食新鲜瓜果、蔬菜

E.若食辛温燥热之品,中病即止

7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热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 B.口渴欲饮 C.痰涕黄稠

D.发热喜凉 E.大便干结

79.“实”证的含义是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邪气盛实

D.阳邪侵犯 E.阴寒内盛

80.下列关于虚证的护理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锻炼,增强体质 B.阴虚者应温补

C.注意寒温调节,防感冒 D.中药浓煎,少量多次服

E.阳虚者忌生冷瓜果

81.下列实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

B.表现为有余、强烈、停聚的特点

C.一般是旧病暴病

D.病情一般较急剧

E.患者一般体质壮实

82.下列哪项不归属于阳证的范畴

A.病势向上 B.病势向内 C.病变较快

D.阳邪致病 E.色泽鲜明

83.下列哪项不归属于阴证的范畴

A.容易发现 B.寒证、里证、虚证

C.病变较慢 D.症状表现于内

E.症状表现于下

84.证见形体消瘦,口咽干燥,潮热颧红,盗汗,五心发热,舌红少津,脉细数。应辨证为

《实用中医护理学》单选(复习题库)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钢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5.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D) A木B火C 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B) A曲直B 炎上C润下D从革 7.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D) A润下B稼穡C炎上D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C)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9.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1藏神的是(A) A心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C) A心B肝C脾 D肺 14. “在窍为目”的是(A) A肝B心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C) A胆B胃C小肠D大肠 19. “先天之本”是指(D) A心B肝C脾D肾 20. “后天之本”是指(C) A心B肝C脾 D肾 26.具有主疏泄、条畅气机功能主要脏腑是(D) A心B肺C脾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B) A肝B M C脑D髓 2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C肝其华在爪D脾其华在唇 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心在窍为舌B肺在窍为喉C脾在窍为口 D肝在窍为目 40. 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C)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 41. 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易伤阳气的致病因素是(B) A风邪B寒邪C湿邪D痰饮

中医护理学试题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方面是以:() A、五脏中心 B、六腑为中心 C、经络为中心 D、精气血津液为中心 2、“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属阴阳的() A、相互对立 B、相互消长 C、相互转化 D、相互累及 3、临床症见呼吸少,吸气困难,动则气喘属() A、肺气虚 B、心气虚 C、宗气虚 D、肾不纳气 4、能转化成血液又是血液组成部分的是() A、原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5、内风的产生是由于() A、肝脏功能失调 B、心脏功能失调 C、情志失调 D、邪气偏盛 6、膀胱贮藏排泄尿液的功能是依靠() A、膀胱的气化 B、肾的气化 C、肾与膀胀的气化 D、三焦的气化 7、火和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易致肿疡 C、伤津耗气 D、挟湿 8、风热证感冒汗多湿衣时防止受凉复感护理应() A、随时擦汗衣 B、汗止后更衣 C、擦汗后盖上被子 D、温水擦浴 9、暴盲肝阳上亢证饮食禁忌() A、酒及辛辣之品 B、生冷瓜果 C、多饮水 D、荤腥 10、在饮食护理中,根据四时气候的宜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春季宜食清淡瓜果,忌油腻、辛辣食物 B、夏季宜食生冷甘凉,忌不洁食

C、秋季宜食清淡、生津滋润,忌辛辣燥热食 D、冬季宜食温热,忌生冷,过咸食物 11、芒刺舌主() A、热盛 B、阴虚 C、食滞 D、气滞 12、语音低微或断续不相接的多属() A、虚证 B、实证 C、寒证 D、热证 13、白木耳味甘平,是有( )的功效,故可治疗肺阴咳嗽,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A、和血养营 B、健脾补虚 C、滋阴润肺 D、活血止痛 14、疼痛喜按多属() A、虚证 B、实证 C、气滞证 D、瘀血证 15、下列食物中不具有消水肿作用()。 A、黄豆 B 、赤小豆C、鲤鱼D、冬瓜 16、患者咳嗽痰黄稠咯吐不爽,口渴咽痛,头痛,恶风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按脏腑辨证属()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风燥犯肺证 D、痰热壅肺证 17、患者口渴不欲饮多为() A、实热 B、寒证 C、痰饮内阻 D、湿热 18、下列属于温补类食物的是()。 A、牛奶 B、猪肉 C、鸡蛋 D、鸽子 19、胃痛剧烈或兼呕吐时应() A、半流饮食 B、软食 C、少食多餐 D暂禁食 20、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A、肺主气、司呼吸 B、主宣发肃降 C、主纳气 D、通调水道 23、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 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是( ) 来源: A.心血盛衰 B.脾气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中医护理学(高起专)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中医护理学(高起专)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科学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本题 2.0分) A. 17世纪中叶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期 E. 20世纪中叶 答案: C 解析: 无 2. (单选题) 护理发展到今天护理的对象是( )(本题2.0分) A. 健康的人 B. 患病的人 C. 有残疾的人 D. 有心理障碍的人 E. 人类 答案: E 解析: 无

3. (单选题) 在医院特定环境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本题2.0分) A. 医护关系 B. 护患关系 C. 护技关系 D. 医患关系 E. 医技关系 答案: B 解析: 无 4. (单选题) 护士与昏迷患者的护患关系模式是( )(本题2.0分) A. 主动-被动型 B. 共同参与型 C. 指导-合作型 D. 患者室友互助型 E. 患者家属照顾型 答案: A 解析: 无 5. (单选题) 沟通的最高层次是( )(本题2.0分) A. 一般性沟通 B. 事务性沟通 C. 分享性沟通

D. 情感性沟通 E. 共鸣性沟通 答案: E 解析: 无 6. (单选题)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和护士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伤员死亡率从42%降到( )(本题2.0分) A. 2.0% B. 2.2% C. 5.0% D. 5.5% E. 10.0% 答案: B 解析: 无 7. (单选题) 医生请患者参加一项新药的科研实验,但若不将此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全部告诉患者主要违背的原则是( )(本题2.0分) A. 无害原则 B. 自主原则 C. 尊重原则 D. 公正原则 E. 知情同意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

(一).A型选择题:为最佳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首创麻沸散的医家是: ( B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李时珍 2.《侍疾要语》的作者是:( C ) A.李杲 B.钱乙 C.钱襄 D.叶天士 E.吴鞠通 3.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 D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吴鞠通 4.哪位医家首创了自缢急救法: ( A ) A.张仲景 B.孙思邈 C.朱丹溪 D.吴鞠通 E.李时珍 5.我国最早记载中医护理内容的医学巨著是( B )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渚病源侯论》 D.《五十二病方》 E.《千金方》 6.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D ) A.孙思邈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E.刘完素 7.《饮膳正要》的著者是( A ) A.忽思慧 B.成无己 C.蔺道人 D.吴师机 E.王清任 8.对“天行瘟疫”提出:“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做法的医家是( C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叶天士 E.吴鞠通 9.提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观点的医家是( D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张从正 D.叶天士 E.吴有性 10.哪部医著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A )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E.《侍疾要语》 11.“五禽戏"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动物:( B ) A.熊 B.鹰 C.猿 D.鹿 E.虎 12.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放在药疗之上的医家是: ( C ) A.伊尹 B.扁鹊 C.孙思邈 D.张仲景 E.李时珍 (二).B型选择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孙思邈 B.张仲景 C.扁鹊 D.华佗 E.李时珍 1.创编“五禽戏”的医家是: ( D ) 2.撰写“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专论医德的医家是: ( A ) A。《黄帝内经》

中医护理学 阴阳学说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8.属于阳中之阳的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以上都不是 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 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 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87814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是( ) 来源: A.心血盛衰 B.脾气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表現.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 A.肺气虚 B.肺阴虚 C.风热犯肺 D.风燥犯肺20.急性阑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一)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二)“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三)中医传统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中医护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五脏六腑 3、六气、六淫 4、五行 5、舌苔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心主_______,主________,开窍于_____,其华在_____,心与______相表里。 3、津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_____。浊而稠厚者称为_____。 4、安神药宜在睡前_______________服用。 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____________、现病史、___________、个人生活史、___________。

6、面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7、风为阳邪,其性_________,易袭_______位。 8、舌诊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2、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 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 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 8、心属()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

.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七分-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________,,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 3.清代钱襄的________,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其________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_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E.钱襄 2.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E.《侍疾要语》 3.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C.战国至三国时期 . . D.晋至近代时期 E.新中国建立以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养 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 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 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 (二) 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E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整体观念 3.辩证施护

4.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 (二)填空题 1.辩证是施护的________,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 2.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________、病理、诊断、治疗、________等理论体系中。 . . 3.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具体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中医护理学是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__为护理的基本原则。 5.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学的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观念是相融相通的。 (三)简答题 1.中医护理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为什么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3.简述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4.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五脏六腑 3、六气、六淫 4、五行 5、舌苔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和。 2、心主,主,开窍于,其华在,心与相表里。 3、津液是指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浊而稠厚者称为。 4、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 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个人生活史、。 6、面色分为和两种。 7、风为阳邪,其性,易袭位。 8、舌诊主要观察、。三、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2、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 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 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 8、心属() A.木 B.金 C.土 D.火 E.水 9、脾属() A.木 B.土 C.水 D.金 E.火 10、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 A.六淫 B.六邪 C.六气 D.六疫疠 E.以上都不是 11、“先天之本”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 B.脾气的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地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地一门应用学科. .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地证,从而制定相应地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地过程. .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地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地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地护理和指导. .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地方法,收集患者地病情资料,通过辩证地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地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地过程. .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地一种方法. .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地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地地一种外治疗法. .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地刺激点. .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地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地一种治疗方法. .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地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地一种治疗方法. .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地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地一种外治治疗. .全身药浴法:将药物煎汤滤去药渣,趁热进行全身先熏蒸、后浸渍地一种方法.利用水地温热、按摩等物理作用,借助药液轻清之气,直透腠理,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达到治疗及保健地作用. .正治与正护法:又称逆治与逆护法,是指在疾病本质和现象相一致情况下,逆其证侯性质而治疗护理地一种常用法则. .反治与反护法:是指疾病地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相反情况下地治护方法,即顺从疾病地现象而治护地方法. .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发展和病机地变化,以及邪正消长地差异,机体地反应性不同,所表现出来地症候不同,治疗护理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地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异病同护:指不同地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地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地症候,可以采用相同地治疗护理方法. 第一章绪论 .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地一部医经典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理论体系地确立奠定了基础. .《神农百草经》是我国现存地最早地药物学专著,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有影响地一部临床医学巨著.简历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辩证施护开了先河,为后续中医护理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地奠基人. .晋王叔和《脉经》,为护士通过脉诊观察病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为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发展和补充了各种疾病地中医护理方法.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开了中国医学伦理地先河.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外感六淫为外因,内伤七情为内因,而饮食所伤、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为不内外因. .金元四大家:刘元素(河间)倡导火热论,为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攻邪派;李杲(东垣),补土派;朱震亨

2014 中医护理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 试卷名称:20XX年1月中医护理学基础正考满分:100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分值:1分) A.直接伤及内脏 B.影响脏腑气机 C.容易损伤脾胃 D.影响病情 2.“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分值:1分) A.虚寒证用寒药 B.实寒证用寒药 C.假热证用寒药 D.假寒证用寒药 3.哪项不是寒凉药所具有的作用(分值:1分) A.清热 B.泻火 C.助阳 D.凉血 4.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分值:1分) A.血液生成与运行方面 B.调节全身气机方面 C.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D.调畅情志活动方面 5.施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分值:1分) A.先灸头面部后灸四肢部 B.先灸胸腹部后灸腰背部 C.壮数先多后少 D.艾柱先大后小 6.下面哪一种手法不属于推拿手法(分值:1分) A.摆动类手法 B.振动类手法 C.挤压类手法 D.端提接骨 7.具有清热、泄火、燥湿作用的是(分值:1分) A.辛味食物 B.甘味食物 C.酸味食物 D.苦味食物 8.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属于(分值:1分) A.佐助药 B.佐制药

D.使药 9.中脘穴位于(分值:1分) A.脐中直上1寸 B.脐中直上2寸 C.脐中直上3寸 D.脐中直上4寸 10.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分值:1分) A.心的功能 B.脾的功能 C.肝的功能 D.肺的功能 11.下列各项,属于相克关系的是(分值:1分) A.木和土 B.木和火 C.火和土 D.土和金 12.肝开窍于(分值:1分) A.目 B.耳 C.舌 D.爪 13.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属(分值:1分) A.大肠湿热 B.肝胃不和 C.伤食积滞 D.寒湿内盛 14.耳舟位于(分值:1分) A.耳屏与对耳屏之间凹陷处 B.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处 C.对耳屏与对耳轮的凹陷处 D.与耳轮相对呈“Y”字型的隆起部分 1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正确的是(分值:1分) A.手太阴脾经 B.足太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包经 16.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等作用的是(分值:1分) A.辛味食物 B.咸味食物 C.酸味食物 D.苦味食物 17.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分值:1分) A.自汗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

绪论 (一).A型选择题:为最佳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首创麻沸散的医家是: ( B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李时珍 2.《侍疾要语》的作者是:( C ) A.李杲 B.钱乙 C.钱襄 D.叶天士 E.吴鞠通 3.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 D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吴鞠通 4.哪位医家首创了自缢急救法: ( A ) A.张仲景 B.孙思邈 C.朱丹溪 D.吴鞠通 E.李时珍 5.我国最早记载中医护理内容的医学巨著是( B )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渚病源侯论》 D.《五十二病方》 E.《千金方》 6.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D ) A.孙思邈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E.刘完素 7.《饮膳正要》的著者是( A ) A.忽思慧 B.成无己 C.蔺道人 D.吴师机 E.王清任 8.对“天行瘟疫”提出:“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做法的医家是( C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叶天士 E.吴鞠通 9.提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观点的医家是( D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张从正 D.叶天士 E.吴有性 10.哪部医著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A )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E.《侍疾要语》 11.“五禽戏"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动物:( B ) A.熊 B.鹰 C.猿 D.鹿 E.虎 12.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放在药疗之上的医家是: ( C ) A.伊尹 B.扁鹊 C.孙思邈 D.张仲景 E.李时珍 (二).B型选择题:为配伍选择题,为一组,(2—5个)共用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项在前,题干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A.孙思邈 B.张仲景 C.扁鹊 D.华佗 E.李时珍 1.创编“五禽戏”的医家是: ( D ) 2.撰写“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专论医德的医家是: ( A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