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象征手法

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象征手法

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象征手法
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象征手法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2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3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与威廉?福克纳《干旱的九月》中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5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6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

7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8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9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0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1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12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4 An Analysis on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in Little Women

15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6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17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18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9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20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

22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4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25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26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27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

28

29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

30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

31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

32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

33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34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3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

36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翻译研究

37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38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39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40 论《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成长

41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42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43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

4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45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

46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urism Texts

47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48 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浅析弗图纳多之死

49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50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

51 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分析

52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

53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54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

55 从《儿子与情人》谈家庭失和与失衡

56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57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技巧

58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59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60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61 浅谈英语俚语

62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63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观察者与实践者角色评析

64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65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66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

6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68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69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70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71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

72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

73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分析中美价值观

74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75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76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77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78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79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80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81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

82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

83 分析数字“九”极其倍数的英译

84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85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86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

87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88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89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90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

91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92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

93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

94 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

95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96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97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98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99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

100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

101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as in Walden

102 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

103 英国湖畔派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

10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

105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106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07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10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09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110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111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

112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113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14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

115 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

116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17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118 xx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调查

119 从美国州名看美国文化多样性

120 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

121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

122 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习语研究

123 小说《蓝色城堡》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

124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25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126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27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128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

129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130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

131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32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133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134 论《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

135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136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

137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

138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

139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140 从高等教育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14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42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

14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144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145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146 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比研究《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两个中译本

147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148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149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150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151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

152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

15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54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

155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156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

157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158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

159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160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61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

162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163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164 英语文学课外学习活动组织方式的探讨

165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

166 从引进好莱坞大片看中国意识形态转型: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开题报告+论)

167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

168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

169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170 词汇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71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172 论《都柏林人》中的情感瘫痪

173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以《雷雨》为例

174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

175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176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

177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

178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

179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180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181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182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

183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 184 法律语言浅析

18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186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1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8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189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19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91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192 论《荆棘鸟》中德罗海达的寓意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193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194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195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196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197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

19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99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200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专题05 象征手法-备战2019年新高考之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春入武陵溪”,承上启下,用“桃花源”的典故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B.上片从第二句开始,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穿过桃花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世界。 D.“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写词人孤独寂寞、难觅知音的处境。 E.“我为灵芝仙草”两句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暗示对功名利禄的追寻。 2.结合全词,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 1.CE 2.全词塑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又苦苦追寻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而不得的词人形象。通过对“桃源仙境”的神游和“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等的描写塑造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我欲穿花寻路”等句子塑造出苦苦追寻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而不得的形象特征。 【试题分析】

E项,“暗示对功名利禄的追寻”错误,“追寻”错误,从词中来看,“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可见此处应是“放弃功名利禄”。 2.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生应注意结合词中主人公的言行和生活的环境分析。如“春入武陵溪”, 一、了解“象征”的概念 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古诗词中运用象征手法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二、明确“象征”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在屈原的《离骚》中,他把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做“美人”:“恐美人之迟暮”。他描写他“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举动,又赞美古圣先王“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这些芳草香木,都有象征意义:一是表明屈原追求的美好事物品格高洁,屈原佩戴它们,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二是用以比喻贤臣。这种“美人芳草”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又如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境况,书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

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达技巧例析之表现手法 一、象征: (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二)条件与特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三)作用: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例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析】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 例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二、联想和想象 (一)定义及举例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 ⒈托物言志: 特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例如: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⑵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分析表达作用:⑴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⑵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⒉用典: 特征: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⒊动静结合: 特征: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分析表达作用:①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

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创新课堂] 王国红约2208字 说到象征手法,我们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象征主义诗歌。一八五七年,该派先驱人物波特莱尔发表诗集《恶之花》。在题材上,他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写(“恶之花”即恶中有美),揭示了现代城市巴黎这座“地狱”中的种种罪恶现象,这与当时只知歌颂神圣的爱情、天真的童年、美丽的大自然和人的善良的浪漫主义大不相同;在艺术方法上,波特莱尔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能相互感应、挈合,诗人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种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渲染和联想的渠道来表现的方法,后来就成为象征派诗歌以及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基本方法。 在艺术创作中,象征手法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用象征手法构思全篇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首诗围绕菊花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在科考失败后挫而弥坚的豪情,表达了诗人推翻晚唐腐朽统治、改朝换代的霸气。比他另一首写菊花的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起开”更大手笔,可谓浩气冲天,壮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是一首感情激越的交响曲。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大海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的理想,表达了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以及对沙皇专制的憎恨、反抗。 巴金先生的散文名篇《灯》就是一篇象征散文。它政治层面的象征意义,是写灯给人照明、指路,从而使人感到希望和光明。作者以此给人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灯,从中表达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哲理层面的象征意义,则含蓄地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的信念、正义必胜的愿望,抒发生命需要精神支柱的感想。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当代诗歌的代表作。在海子的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属于未来,属于幻想。“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纠缠在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之间,诗人用象征的笔触抒发了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藏着的复杂性、矛盾性。 二、用象征手法刻画艺术形象 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刻画了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白杨树形象,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以及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刻画了海燕不畏强暴、渴望胜利的勇敢者形象。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凸现了一个英勇无畏、坚定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者的形象。 舒婷的《致橡树》,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使男子的阳刚之美作为一个参照显现出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把女性的柔韧、不屈、平等而立的形象跃然纸上。刚强、沉稳的橡树不能只作为女性的依靠,坚毅、温情的木棉要同橡树平等、独立,又相依相伴。作者用树的象征意义,扛起女性解放的大旗。 三、用象征手法暗示主题,营造气氛,抒发情感 臧克家先生的诗歌《老马》,用象征手法刻画了一个历经磨难、忍辱负重的老马形象,它可以被看成是旧中国的劳动人民,又可以被视为是步履维艰的旧中国的象征,隐含着作者对苦难深重的祖国和祖国人民深深的同情。收尾句子“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是控诉,是忧患,是埋在心中隐隐的痛,也是作者依稀的希望。 诗坛泰斗艾青的《礁石》一诗,既塑造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形象,更象征了中华民族不

古代诗歌中含蓄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中含蓄的表现手法 [摘要] 含蓄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它不是隐晦,也不是叫人去猜,而是把意思不明白的说出来,隐含在事情里。只有了解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懂得诗中的语言和典故,懂得诗中故事背景,善于思考,才能很好的理解诗歌的含义,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感受诗文的美,而且有助于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注重古代诗歌含蓄表现手法提高能力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运用了含蓄的表现手法。诗贵含蓄而恶浅露。中国历代诗人都把含蓄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所谓含蓄,就如清人刘大魁所说:“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论文偶记》)阐述的就是这种艺术境界就是含蓄。“诗犹品酒贵含蓄”,往往给人一种“语语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含蓄总是给人以想象,激励人的情感,引发人的思考,净化人的心灵。所以,含蓄不但是中国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而且它有助于唤醒欣赏者的审美想象,提高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 含蓄就是把意思不明白说出来,隐含在所写的事情里。李商隐《楚吟》:“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人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前人评论这首诗认为:“长晷短景,但有梦雨,则贤者何时复近乎?如宋玉所以多愁也。”《高唐赋》写楚襄王同宋玉登上高唐台,所以说:“山上离宫宫上楼”。在台上谈到神女的事,说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楚天长短黄昏雨”,不论是日长日短只讲神女事,暗指楚王追求声色享受,不再接近贤人,所以,宋玉无愁也自愁了。这里用楚王来指唐明皇,后两句是诗人的真正用意。 含蓄,不是隐晦,不是叫人去猜测。像朱庆余《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不说宫中的黑暗恐怖,不说生活在深宫女子的痛苦,只写他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这就是含蓄的说法。“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代诗人金昌绪这首《春怨》诗,是写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可是它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小事讲起。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枝上啼叫。从而引起怕它啼叫时把美梦惊醒,使她在梦里到不了辽西。表达了她迫切地想到辽西和亲人团聚的心情。这样写是婉转曲折的,也是含蓄的。比明白说出来更有味,会给人深刻的印象。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唐代以及唐代以后小说,戏剧,诗歌写作的重要素材。如:《杨太真外传》、《长生殿》、《长恨歌》等。李商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的诗句,写得就很含蓄。“宫漏永”指夜深,薛王寿王都是唐玄宗的儿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宫里的饮宴到深夜才结束,薛王沉醉了,寿王却很清醒。通过对比,说明寿王在宫里食不下咽,从而透露出他的妻子被父亲夺取的悲痛,对唐明皇进行讽刺。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在热闹喜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蒹葭象征手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蒹葭象征手法 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 立志当早,存高远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课前导入 二、知识点、例题

常说诗歌的表现方法指的是: 一、象征、托物言志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例一】 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以蝉自比,强调自己是一个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二、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例二】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反衬:全诗最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2、正衬: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例三】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无奈。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物 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在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出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产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 【例四】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借用空山、新雨、明月、苍松、清泉、清石等自然清新的形象,勾勒出一副明镜淡雅的图画,表现出对这种自然优美环境的向往之情。

诗歌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诗歌常见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修辞手法(修辞格):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

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浅谈戴望舒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摘要:法国象征主义诗艺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初期,戴望舒受魏尔仑“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转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诗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象征主义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成就在于将欧洲象征派为主的诗歌艺术同中国的传说诗歌技艺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体新诗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从而创造出既有民族色彩又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象征诗,为中国新诗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善于运用象征艺术,是戴诗创最显著的特点。然而,目前对此尚少专门的分析阐述.笔者不揣浅陋,愿就象征艺术在戴中的作用,略陈管见。 一、整体的象征 在戴望舒的诗歌中,象征的整体性表现得很鲜明。在《深闭的园子》一诗中,花繁叶满的小园静无鸟喧的浓荫、铺满苔藓的小径、深锁的篱门不仅仅是独立的意象,而且是构成“深闭的园子”这个整体性象征的部件。孙玉石在《陌生人空想着天外的主人——读戴望舒的〈深闭的园子〉》一文中认为:“深闭的园子”象征了荒芜的现实,而主人已去追求太阳下的精神家园,暗示了诗人对荒芜现实的否定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小园,看做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也是很合适的。从花鸟,到小径、篱门,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频率极高,用以它们建筑起来的整体的小园意象来象征中国古典文化是合情合理的。小园的荒芜、被遗弃,则反映了五四以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忧虑。那个遗弃了小园而去到“迢遥的太阳下”的主人,正是对向往西方文化的一代人的象征。不论对这个“深闭的园子”做怎样的解读,其中花、鸟、小径、篱门等意象都是构成“深闭的园子”这个整体性象征的部件。 二、含蓄的象征 象征是借助象征物象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表现手法。象征义总是隐藏在象征体中,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物象,往往具有深厚的或多重性的意义,在作者诗笔的调动下,经诗人精心组织的语言使象征体与象征体之间,象征体与象征意义之间发生联系,象征体的某些特征得到强化,这就为人们拓宽了思想的广阔空间。《寻梦者》一诗,就是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隽永的情感的深刻寓意的一篇佳作。这首诗以“金色的贝”、“桃色的珠”作为理想象征的载体,表现“寻梦者”寻求“无价珍宝”的精神历程:“金色的贝”深藏在“青色的大海底里”,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很大代价,需“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然后“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这祥做是值得的,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汇总 一、明确概念 1、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里,表现手法主要指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手法和技巧,因为诗歌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所以,诗歌鉴赏里所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两类,一是描写手法,一是抒情方式。 描写手法主要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对照)、烘托、渲染等。 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等。 2、修辞手法 8种高考考查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3、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很大的概念,它包含了所有的文章的写法技巧,它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另外还有篇章结构上的技巧(照应、过渡、铺垫、伏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等)。 需要注意的是 (1)在诗歌鉴赏题里,如果题目里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则先考虑用了哪些除修辞外的手法,如果没有,再考虑是否用了某种修;如果问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则两者都要考虑。 (2)解答表现手法题目时,不能就仅仅判断用了什么手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手法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有什么作用。 二、常考的表现手法例举 1、(1)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用动态的事物写“静”境,表“静”意。 游东田(晋)谢眺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鱼戏”、“荷动”、“鸟散”、“花落”,是动态,反衬出野外所见到的“静”景及其产生的“静”意。 (2)寂处有音,以声写静是以声音写意中之静,或者说是以响衬静。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近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的意思是:空空荡荡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返照的日影映入了深林,又照射在那绿色的青苔上。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首句“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空山沓无人迹,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次句“但闻人语响”,是空山传语,是“寂处有音”,是以声写静。“人语响”,乍看破了“静”意,煞了“静”景,但细细想来,好像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到“滴答”钟表声或蟋蟀的鸣叫声,会更感到四周环境的寂静。空山传语也一样,会使“静”境顿出,使空谷愈空,使空山愈寂,意境空灵。 2、渲染烘托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 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 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3、衬托衬托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上方向来表现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衬托分为正衬、反衬。 (1)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寒蝉姜切”、“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2)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乐衬哀等

古诗词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语言风格 1.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 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王维、孟浩然的诗就比较清新。 2.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语言风格:平淡质朴。特点: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表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 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语言风格:华美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4.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言风格:委婉含蓄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5.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语言风格:婉约细腻缠绵特点: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6.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语言风格:明快简洁。特点: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 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7.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语言风格:悲壮慷慨特点: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8.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言风格:雄奇豪放特点:骨力挺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最突 出的当如苏东坡的诗词,豪放雄壮,像一位手执铜琵琶的关东大汉。 9.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象征手法与比喻的区别及运用象征手法的诗歌

象征手法与比喻的区别及运用象征手法的诗歌 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象征”的修辞意义与比喻相近,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比喻相似点更侧重于本体和喻体之间外在的形似,而象征的本体与象征体之间更侧重于诠释人的情感或态度。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就文章构思方面来说的,,它可以拓深拓宽文章的主题、内涵,丰富文章的意蕴,所以它甚至可以用来贯穿全篇文章,当然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一部分来使用;而比喻作为语言修辞格的一种形式,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艺术化的一种手段,一般一个比喻不会贯穿全文的。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现代文中的象征手法: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显得含蓄隽永并意味深长。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