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超美]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法与模式研究

[杨超美]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法与模式研究

[杨超美]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法与模式研究
[杨超美]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法与模式研究

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法与模式研究

杨超美河南财经学院 450002

[河南财经学院2005年教学改革项目]

摘要: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模式是河南财经学院面向新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正在探索的一条培养

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改革途径,它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材使用以

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种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法与模式;研究

1.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问题与思考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在高校积极推进使用英语(双语)进行专业教学,并要求力争在三年内,用英语为教学手段(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比例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为落实国家教育部的指示精神,我院从04级开设了国际商务等双语教学课程,由于这种教学途径与教学模式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我们面临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高校如何与国外高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轨,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是指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国际商务学科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国际商务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一般指英语)在经济领域进行跨文化交际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型人才。多媒体辅助下的国际商务双语教学能形象生动地促进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强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实践运用,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范围,达到学以致用。然而,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是新生事物,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认识不足,教学和科研投入、师资培养和教学资源配置上欠缺。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英语语言教学如何向全英专业教学转化?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等关键问题如何落实?如何尽快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教材?如何尽快开发出与其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些教学上的具体问题

正在困惑着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其次,是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之间的矛盾,开展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其中外语口语能力是阻碍双语教学推进的瓶颈。国内经贸专业的教师英语口语水平达不到标准,英语专业的教师经贸专业水平欠缺;而学生的基础英语学习与专业英语学习能力的衔接,运用综合英语进行经贸英语交流的能力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第三,是对多媒体商务英语教学法和模式的研究与探讨。面对两新即多媒体新和双语教学新的教学尝试,教师要在已经习惯了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技巧。如何保证它的教学质量,是广为关注的问题。本课题针对在推进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改革的思路与行动进行深入探讨。

2.建立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2.1教学理念的更新: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与“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相比有

很大的优越性,它代表了语言学习模式的根本转变。从本质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要通过学科学习来带动英语学习,这种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课堂教学的组织围绕学科内容进行,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国际商务学科或课程来获取英语交际能力,从纯粹对语言的学习转向以语言为载体的专业课学习,是英语教学的一场重大革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认为,对英文原版著作和案例的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积累相当的专业词汇,还能够有效的训练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从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背后体会和了解西方人的思维习惯、思想精髓、文化特征以及战略偏好,从而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具备“国际战略头脑”。

2.2教学目标的创新:改革的目标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国际化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而设计一

种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依照教学原理,综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具体地说,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二是实践技能目标;三是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是:(1)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2)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常识:(3)了解西方国家的会计体系,包括西方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流程以及

基本的会计帐务处理;(4)了解国际银行、证券与投资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目标定位是:首先是具有国际谈判技能和营销策划技能;其次,具有在国际企业中从事会计、银行、证券和投资业务的基本技能。而语言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掌握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在大学一、二年级公外的学生要通过四、六级大学英语全国统考;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专业八级考试。升至三、四年级后还能就经济业务方面进行流利的英文书面和口头交流,具有中、英文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并能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2.3崭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正在探索试验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采用原文版(英文)教材,课堂教学、讨论、作业、考试、毕业论文均使用汉语;(2)采用原文版教材,交叉使用中、英文作为教学语言;(3)采用原文版教材,教学过程全方位使用英语: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课件、试验报告、案例分析、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考试、毕业论文等全部要用英文完成。而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这种全英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一些重点大学例如北大、清华、对外经贸大学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在八年前已采用了第三种教学模式,现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我院从04级开始在省内招收的本科生中优选一批外语与数学基本功扎实的学生,采用与国际财经专业教学接轨的教学模式与教材,力求培养一批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因此,我们的最佳选择也应是第三种教学模式。

我院国际商务课程体系分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阶段与三、四年级的商科专业课程阶段。基础课程包括大多数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必须强化英语语言文化课程,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课程要以语言运用技能和人文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就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我院商科专业课程可分五个方向:国际商务、国际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会计。这些专业方向课程都分别有数门专业主干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组成。以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为例,它的主要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商务概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

会计学原理、营销学原理等11门课;专业必修课包括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写作、国际商务口译(三门商务英语语言技能课)、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等8 门课;选修课包括:商务外交、电子商务管理、国际经济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3.从保持型双语教学法到浸泡式全英教学法的实践

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也可以当作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连续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操之过急则事倍功半,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入学初期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法;中期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法和后期的浸泡式全英教学法。

3.1入学初期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法

新生入校时学生在自己所报专业系学习英语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这个阶段的双语教学

是把学生在中学所获得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语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是教师着重教

授语法、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分析,学生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学生看上去是受到了全面的语言技能训练,但由于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多为孤立进行,没有明确的交际目标,交际能力很难养成。保持型双语教学首先在使用全英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全英授课、全英板书、学生英文完成作业。其次,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以演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用英语表达知识,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英语,适应双语教学的氛围。第三,使学生把语言作为传播文化最有效的媒介来学习,学生学会日常的常规性的口头表达方式并不难,难在如何大量消化和吸收语言输入,了解语言的内涵,妥当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通过跨文化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同时,还要具备传播本国文化习俗的能力。在经过一年有针对性地英语精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的强化训练后,根据学生英语口笔试考试成绩以及数学和专业课排名,择优分出实验班,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3.2 中期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法

夯实交际式英语教学为学生进入过渡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三学期04级参加的全国大学英

语统考中,实验班的学生100%通过四级水平考试,不少学生考到85分以上的好成绩。此时,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增加专业基础英语教授的内容,例如:经济报刊选读、商务英语对话、商务英语翻译等。其它专业基础课只要能用英语开设的课程尽可能使用英语,实现以英语教授为主,仅对教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辅以中文讲解,促使学生尽快达到“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水平。在这一阶段,学生尽可能沉浸在英语环境中,经济信息交流、专业话题讨论、英文报告撰写、数据报表分析、商务文件翻译等。学生在大量原版英文阅读,频繁的英语语言交流,和众多实用英语写作中,不断获取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领会到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内在表达规则。

3.3 后期的浸泡式全英教学法

浸泡式教学法源于加拿大20世纪60年代,政府为促进国内英语和法语这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非常支持北部法语浸泡式课程。其基本原则是,将学生至于第二语言(法语)的环境和氛围中,以

第二语言为媒介教授非语言课程,也就是专业课程。学生在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自然获得第二语言能力。由于这种教学法具备培养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重作用,因此20世纪70、80年代推广到北美及更广的地区。国内也有高校采用这种教学法,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都使用英语教授管理专业课程。广外大商英学院的浸泡式教学法已发展到全英阶段,即英语完全浸泡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特点是全部专业必修课程使用原版教材,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为学生提供完全的西式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在前两个阶段的系统培训下,学生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已基本能够同教师就专业知识进行流利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拥有其本土文化的优势,以大量严谨的逻辑数据分析和深入浅出的实证案例讲解,“引导式”、“探究式”等开放型教学方法,使专业英

语教学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仅受到英文原版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和逻辑方式的冲击,而且

直接受到外籍教师思维方式的猛烈碰撞。这种浸泡式全英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往往能达到质变提升的效果。

3.4 多媒体在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教师提供新鲜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展现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的输出,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最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院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尽可能多的制作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对商务实务的感性认识。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高校要增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建立师生共享的多

媒体模拟实验室,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上的研讨活动,分析一些

生动逼真的国际商务案例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使用信息

技术的能力。(2)创造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理论,让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和领会,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将现实商界中的疑难问题带到课堂来讨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3)设置模拟国际商务全英谈判、营销和交易会议场合,多范围锻炼

学生的商务口语表达技能,培养应用专业英语和商业技能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4)建立由教师负责学生

参加的多媒体课件摄制小组,对学校举办的国际讲座、国内外商业界实业家管理经验讲评、学生商务英语

口语演讲、营销调查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贸易洽谈会进行全程跟踪摄制,制作相关软件

用于教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引用西方原版专业教材进行全英教学是与国际接轨,须按照国际经管学院的教学标准要求教学的每一

个环节。然而,我们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调整、改进和完善:

4.1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实施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教师们要具备三种能力即娴熟的外语教学能力、丰富的商务专业教学经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一位教师要同时满

足以上几点要求已经很不容易,何况学院还必须拥有一批这样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开展双语教学计划。因此,我院推广双语教学的道路并不平坦。要办出我院的特色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学院必须考虑强化

培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对他们实行有效的在职上岗培训,如首先定期派遣有国外留学背景,或外语口语

好的专业教师,或有专业英语教学经验的外语教师到国内双语教学起步早的重点大学进修相关课程,提高

师资水平。第二,建立专业课教师和英语课教师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研讨会,研讨专业教学与基

础英语教学的合理衔接问题,如专业教师把要涉及到的商务理论概述给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可根据未来课

程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开设一些专业英语的铺垫课程。从而可以避免基础英语教学和全英专业教学的脱钩,给学生全英专业学习造成压力。第三,利用对外合作办学的机会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师资,有条件的话,

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国外攻读或进修商科硕士学位,引进或聘请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硕、博士学位的外籍

专家和归国的全英专业教学人才,参与并指导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与科研工作。

4.2 原版教材的选择由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全面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所以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优秀

教材和教学大纲。现在一些高校选择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影印版教材,原文版教材的优点是:理论先进,内容新颖,语言地道,案例充分;然而,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篇幅过大,价格昂贵,脱离中国市场实情,书中大部分的案例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这些不利因素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的畏惧心理,望书

兴叹,不愿触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度。不少师生认为最佳的教材选择应是西方原版教材加国内真实商

业案例。国内案例可以提高实用性和理解性,然而,中文编写的案例使全英专业教学难以保持国际化标准。学院应协调解决双语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组织商业案例的英文版编译工作。

4.3 课程设置合理化关注特定学科体系中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避免学生在大三阶段进入英文原版专业

教材学习时的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开设几门专业课,专业理论的理解和专业英语词汇的得体使用往往使学

生顾此失彼。因此,首先适当精讲商科课程,避免课程开得太多,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理解的时间。其次,在大一阶段就循序渐进地开设一些基础性英语商科课程,避免把全英商科课程过于集中在大三阶段。此外,讲授商科课程时,多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经常布置一些让学生课后自我研究和思考的作业题或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结束语

多媒体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和用人

单位的青睐,其发展前景看好,竞争优势显著,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它有可能代表着未来

的一种教育改革方向。学院要对此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重视,双语教学试点班只要在师资、生源、课程设置、教学法和教材的选用方面优化组合,势必会取得丰硕教学成果。届时学院可以以点带面把双语教学课程作为学生攻读第二学位课程向全院推开,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为学生以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奠定基础,同时增强高校自身的竞争力,树立学院名牌专业的形象与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杨晓明、董尚胜.中外合作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2] 陆铭芝.对实行浸泡使教学法的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3] 郝佳.市场营销专业全英教学遍临的问题和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4] 刘森林.国际商务谈判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探讨.[J].外语教学.2005.[5].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双语教学模式 本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角度入手,来讨论双语教学模式。在总结出影响双语教学因素的同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教师学生母语外语第二语言 0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国外资金以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技术、管理机制,聘用外国教师授课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它对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我国培养国际型人才起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外合作办学在教育领域里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向多元化。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优势是具备较强的外语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显着特色。对于我院而言,入学时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理想,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适应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的需要,消化吸收原版的专业课教材对于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双语教学的界定 1.1双语现象。双语教学源自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指个人或某一团体具备应用两种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及外在特征。双语现象有许多类型。从语言学角度看,双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接触,即指操不同语言的人经常交流而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双语现象必然产生于能够经常接触双语的环境里,这种环境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用英语和法语,英美华侨家庭说汉语和英语。 1.2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知识性的科目。教育过程中使用的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母语,另——种则是第二语言或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词条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q of content subiects”。我国的“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之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来进行学科教学,通常指的是英、汉两种语言。通过教学媒介语或称为第二语言来传授学科知识,这样不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专业,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在双语教学中,教师除应具备能够使用标准、流利的外语(英语)进行知识讲解的能力外,在必要时使用汉语,以免因语言滞后造成理解困难。同时,使用肢体语言及其他非语言行为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由于使用纯外语语言产生的困惑或误解。所谓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是指,儿童上学之初使用家

关于双语教学

三、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新课程实施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新野县王庄镇中张志良张瑞芬杨晓星 一、研究背景: 在传统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课堂始末的是教师讲解。它的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即:组织课堂、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应当说,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程序,在传统教育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也还可以在一些情况下采用。2001年全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重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重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改对课程的性质、功能、内容、实施以及评价都进行了重新定位。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不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而指向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在新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死守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2006年新年伊始,我校各个学科教研组就已在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开始酝酿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校英语教研组进行了几个阶段的实验、反思和总结,也对实际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促进。由此,我们响应上级号召,特申请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图找到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为我市教学改革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前人或同行研究情况: 魏书生、洋思与新课改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定教学目标—自学—讨论—解疑—做题—回想收获 洋思教学法: 自学指导—自学—做题、纠错、错中学会—总结方法—当堂作业、反馈矫正 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 三者的相通之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概念界定: 1.新课程改革:新世纪之初,在全国推行的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为切入口,实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实践思路形式 3、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它由“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和“活动程序”四个要素构成。 四、研究目标和价值 1、研究目标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10-10T12:29:26.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作者:张风芹[导读]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264500 现阶段,小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成效极为显著,将该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本文主要就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的分析。随着对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深入度不断提升,经研究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要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难度有规律的提升。 一、对课程进行分层 对课程进行分层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的关键工作环节。课程分层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到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课程的分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学期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时,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依照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可先讲解简单的图形知识,之后再讲解因数分数类知识点。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期间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而该项分层工作同样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必要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数学基础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划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细致地划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较高,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B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可以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C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可以设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实际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设置“自行寻找素材,并依照素材画出与之相匹配的折线统计图”;对于B组学生,教师设置具体的素材,并引导学生依照该素材进行折线统计图的编制;对于C组学生,教师首先要鼓励其进行折线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并告知其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设置出具体的题目,并将折线统计图设置一半,让C组学生完成未完成的图形绘制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数学当中有效的应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构建小学数学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模式 听说课 一、教学流程 听说课以听说为主,读写结合,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段听力素材和一段对话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些素材深入研究和挖掘,灵活运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流程图 二、环节解读 课前预习 (一)预习词汇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 (二)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课上探究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展示新句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的新句型; 3.专项练习:结合本课新单词对新句型进行专项练习,并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扫清障碍。可采取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机械性操练为主,遵循单句、问答、对话,低起点、多层次,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新句型的专项练习,要充分利用本课新词汇,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部分如果不需要成为独立部分,可以与三、3.的读后学部分结合起来。 (二)听力训练 教师先简要介绍听力素材的相关信息,如:人物、背景等。 1.多层听:根据听力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得到扎实有效的听力训练; 听力练习除了常用的判断、选择、连线等尽量设计有听后写的形式。本环节需要根据听力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 2.听后说:根据听力素材的内容和相关信息,结合本课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的训练,可采取造句、对话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并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本环节根据听力素材设计,可以没有。 (三)对话处理 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本环节要求同上。如果本对话确实难度较大,作为听力素材有困难,可以跳过。 2.听后读(阅读):学生默读对话,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可以

第一讲双语教育概述(DOC)

《双语教育》讲义 教学进度安排: 1.双语教育概述(1) ●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 ●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双语教学活动的建构(1)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小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评价 ●小学双语教学常用课堂用语(1) 3.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课例分析及实践(4) ●小学数学教学专业词汇 ●课例分析 ●教学实践 4.小学科学双语教学课例分析及实践(5) ●小学科学教学专业词汇 ●课例分析 ●教学实践 5. 小学艺体学科双语教学课例分析及实践(6) ●小学艺体学科教学专业词汇 ●课例分析 ●教学实践 参考书目: 1.《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王斌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双语教学纵横谈》,赵慧,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数学双语教学手册》(小学),龚德辉,苏晨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双语教师手册:中小学英语口语手册》,黄建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双语教师手册:小学数学与科学分册》,黄建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第一讲双语教育概述 一、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 1、双语教育的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一语言:通常等同于本族语或母语,指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正常的 社会环境中自然习得的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准确地说,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母语mother language 指本民族的语言(native language)或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parent language),如拉丁语被认为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所有罗曼语的母语。 ●第二语言:国内的另外一种语言,与第一语言相对,一般是在掌握母语之后 通过学习或者习得而掌握的一种语言。第二语言往往具有官方地位,是所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第二语言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还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得或习得。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是中文(普通话)。在闽语区、粤语区、客语区、吴语区等区域的老一辈居民多以普通话作为第二语言,一部分新生代则改用普通话为第一语言。香港的第一语言是广东话,第二语言是英语和普通话。对他们来说国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而闽南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是他们的母语。而台湾年轻一代的人口中,因为大多数是在国语环境下成长,因此国语变成他们的第一语言(即是母语),而本来应该是母语的台湾话、客家话、原住民各族语言和外省家乡话等,就变成第二语言或者不再使用。2014年为止台湾人的第二语言,主要是以英语为多,另外台湾历史上曾受到日本统治,因此一些老人和部分年轻人会以日语为第二语言。 ●外语:一个国家本族语以外的语言,并不是在国内用于交际的语言。学习外 语的目的是与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 (2)、双语、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界定 ●双语:bilingual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ing academic content in two languages, in a native and secondary language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each language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gram model. 双语教育就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实现在教育内容和语言发展方面目标的系统性教育,它应包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校园活动、校园环境、师生交往等全部学校教育活动,以及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 instruction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b) 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全方位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势在必行。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在人教版新目标这套教材中,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听说训练的模块,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主题词:情境任务听说激发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教师和学生更加意识到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必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英语的教与学也在逐步地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听说训练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它提倡我国英语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链,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实现目标,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

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英语教材。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结构和话题结合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任务。其中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它是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A部分)。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一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为主要内容,并为后面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B部分)作好准备。因此,构建一套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取得一定教学成效的听说课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听说课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 在本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在做中学,学中用,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成功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弥补大班教学缺陷,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在教学中以抓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为主线,实现教学就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达到使学习者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学习目标成为教师研究有效教学的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持之以恒的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带动我区英语教师深入探讨有效性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1). 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重点:提供可行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难点:可供教师借鉴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开题调查,结题调查。) 通过对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三方面的现状。 2)、分析法 依据调查的结果,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致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对比法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的反馈三方面,对比实验班和普通班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检验。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纲要》和“课标”之后,请教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实践研究。 强化教研,提升教学理念。学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使实验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地在课堂,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我们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反思备课,教学反思与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技能》、《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结论的提高学生课堂实效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1、以旧带新的导入。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联系生活实例的导入。日常生活中包含很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讲“解三角形”时能够这样导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 3、提问,质疑的导入。“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演艺术,在平静湖水中激起波澜,那就是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负数”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4、设置悬念的导入。好奇心理人皆有之,探求结果人皆可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奥秘的兴趣,就是“设置悬念”。 5、“开门见山”的导入。上课不绕圈子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的问题研究之上。 6、趣味性实验的导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法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 7、实际应用的导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搜索如果在教学中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必须吸引学生,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兴趣盎然。但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必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在数学学习中,挖掘生活素材,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和体验,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利用生活现象建模意识。 三、对照教材,探索新知 问题引入实行探究是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问题引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见,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实行学习活动,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的新课程改革,不但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知识传授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珍视探究过程中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形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提升,在“探究”中创新。本文从模式建构的角度探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使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四、强化训练,剖析释疑 根据课堂内容筛选经典有代表性的题目,以达到精讲多练的效果。 五、调用知识,回归应用 比如提出问题:租船活动。教师设置活动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回答。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前言 从哲学上讲,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新课程特别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 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其身心发展和学习过程正是一个由认识的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中必须认清、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在他们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模式、方法与策略。 新课改也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运用。实践中,教学模式与方法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更不能摆脱教材,天马行空,无可行性、逻辑性、循序性。可以说,教材是物的因素,学生是人的因素,教学 就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模式、方法为手段,来落实我们的教学目的——如何让“人”掌握与利用“物”。因此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模式与 方法的探索和运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 前几年,小学英语活动化教学搞得沸沸扬扬,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沐浴在活动化的课堂 里。按理说,学生应该乐在其中。可几年下来,很多学生却说不了几 句英语,无法进行英语对话交流,认读、写作能力差,甚感英语学习 枯燥、难学。教师也怨声载道,埋怨学生“不来气”,埋怨教材编写不当。尤其是使用新标准英语教材的教师们,更是对教材课文的长度、

难度大加斥责,极为不满,认为学生学得艰难、枯燥,教学进度跟不上,该教材是罪魁祸首。我也是一个一线教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整 整7年,使用新标准英语教材6年。在这6年中,我也有过其他老师的苦恼与困惑,但几年前我却对新标准英语教材爱不释手。其大量的词汇,层层递进的语法,宽广的知识容量,无一不丰富着学生的英语 储备,对学生长期可持续的英语学习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偏重于一方,或知识密集型教学,或纯活动化教学;也注重教法,也有主体性意识,但做得不够深入;教师 对教材的把握不准,吃得不透;对学生认识不清;对教法钻研不够。 这几个“不”最终导致学生难学、厌学,教师难教、厌教。当然,造 成这一现象和结局的原因还有班额过大、学生家庭教育、班主任教师与学科教师之间的配合等等客观原因。在无法完善客观原因的情况 下,我们可以通过完善自我来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助自己一臂之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逐步摸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在教学中尝到由此带来的快乐和甜头。 一、对教材的解读与操作 对于新标准英语教材编写的理念、原因及优缺点,我不再赘述。 我想说的是其具体知识内容的编排及其在课堂上的操作。 新标准英语有2种版本,一年级起点版和三年级起点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版和农村版。无论哪一种版本,它们都是一个框架: 每一册共有10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每一个模块仅有2个单元,每个模块都有长短不一的两篇新课文及其活动,一首歌或者儿歌,其中,

中学化学 再探究 中学化学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化学再探究中学化学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双语人才,公民的语言素质和外语能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为了培养双语师资和探寻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长春师范学院在全国16个中小学建立了双语教学实验基地。本文结合长春师范学院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双语教学实验基地的教育实验,对中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是一所在课程上与国际接轨的双语学校。我们对该校国际部一年级EFL班开设了双语化学课,该班80%学生来自初三,20%学生来自高一,在教学中使用美国原版教材“A-Level”课程――Chemistry Made Clear。 开课前我们对学生的原有化学与英语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满分均为100分。测试结果显示,化学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55%,英语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49%,可见学生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开展好双语教学,我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生能够学好双语化学课程为目的,探索出递进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所谓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双语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双语课程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实践方案,从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该教学模式由三个实施阶段组成:渗透阶段、过渡阶段和沉浸阶段。 一、渗透阶段

渗透阶段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双语化学课程初期实施。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还要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由于在该阶段学生的化学与英文水平较低,所以采用10%?20%的英语进行双语授课,双语板书、双语作业和双语试卷相结合。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起到激趣者的作用,在激趣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目标与信心,明确双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开口,多交流,并且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生平介绍等。我们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关于给定论题的探讨,学生可在因特网上搜集英文化学信息从而相互交流研究成果;也可通过科学读物、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升湖实验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将来多数都要出国留学,有了这种内驱力,再加上教师的经常引导,他们多数很快培养了对化学双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 第二,渗透词汇。在该阶段,要有计划地渗透化学英语专业词汇,并让学生通过联想法、复习法等逐步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掌握简单的英语化学表述,能够对英文版化学教材进行阅读,但不讲语法,避免翻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中英文板书,学生课后的作业题目和考试语言也是中英文结合。 下面以Oxide(《氧化物》)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渗透阶段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课题、学生面临问题。教师根据词汇特点确定渗透内容,给出课题和联想点,并且进行双语板书。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此类问题若用中文回答非常简单,可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并进行举例。 第二环节,多元化渗透,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并获取新信息。教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相关化学式及中英文名称,学生针对联想点进行回忆并联想,其他同学可对前面

学校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学校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5T16:40:48.907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万学[导读] 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陈万学(德昌县民族中学四川德昌615500) 【摘要】双语教学现状概述。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凉山教育就是民族教育。五十多年来,凉山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双语教育”更是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1952年起,先后在各县兴办了寄宿制民族小学,这些学校除开设汉语文外,还开设了彝语文课。但是,1958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民族寄宿制在中小学中一律被取消,民族语文教学也不再有它的地位。直到1978年,彝语文又才作为一门主科先后进入中小学,首先在部分小学实验,后来逐步推广。我校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是从1984年才逐步开始的。20多年来我校彝、汉双语教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学评比中也曾多次名列前茅,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彝汉双语兼通的民族人才,为凉山州双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彝、汉双语教学又一次走向了低谷。下面我就我们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我校彝、汉双语教学属“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文教学为主,以彝语文教学为辅。 1.双语教学现状概述 1.1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的班级数。初一年级共有12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二年级共有10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5个班;初三年级共有8个班,其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的有4个班,另外还有小学部3个班(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开设有彝、汉双语教学。全校合计有17个班,1200人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彝、汉双语教学。 1.2教师配置情况。学校目前有4名双语教师,其中2人大学本科毕业,1人专科毕业,1人中师毕业;1人为专职教师,3人为兼职教师(兼任学校行政)。 1.3教材使用安排。我校从初一年级就开设彝语文课,彝语文教材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初一年级上期为小学彝文版第九册,下期为第十册;初二年级上期为第十一册,下期为第十二册;初三年级上期为初中彝文版第一册,下期为第二册,初中三年共上完6册彝语文课本。 1.4课时安排。初中部每个班每周安排2个课时,小学部每个班安排3个课时。 1.5双语教学成绩。从2000年以后,彝、汉双语教学成绩逐步下滑,特别是近几年来,双语教学成绩下滑越来越明显。县上统测和州上统测只考几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每个年级的差生几乎达50%左右,双语教学步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 2.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原因分析 2.1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造成二类模式彝、汉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1998年之前中专招生还实行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政策的时候,彝语文科以50分的加试分计入中专考生的总分内,许多彝族考生就是因为有了这50分的加试分的照顾而考取了中专学校,且毕业后因为包分配而走入了各个工作单位。因此,那时候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很高,彝语文教学成绩也一直较好。但从1998年中专招生制度改革以后,因为中专招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所以报考中专的人数越来越少,彝族学生学习彝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越来越差,从而导致彝语文教学成绩逐年下滑。 2.2从1998年招生制度改革后,彝语文教学就不再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因而对彝语文教学不研究不过问,统一考试少、统一评比少,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阻碍了彝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2.3教材供应脱节,参考、练习辅助资料奇缺,教材内容编写与现实教学不相符合。此现象不利于教学研究、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2.4彝、汉双语教学任务不具体、目标不明确。表现在教学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严重。教学工作时紧时松,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 2.5对彝、汉双语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探索。表现在教学中尚存在“断桥”、“脱节”等现象,其结果研究成果一般化,往往就教法谈教法,没有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教改实验的有效经验也无法在面上推行。 2.6教学方法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对教材的处理也较差,传授知识方法不当。解释多,而实际应用少;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与学严重脱节。 2.7中小学严重脱节。中小学双语教学衔接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小学彝语文课开设随意性大,想开就开,想开设多少开设多少,上到几册算几册,而有些地方又没有开设,从而造成中小学彝语文教学严重脱节。进入初中后彝族学生的彝语文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学生对彝语文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差,教师教学也十分困难。 2.8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按照双语教学的有关规定,第一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7:6;第二类双语教学体制,初中阶段彝、汉双语课时比例应为6:7,其中彝语文课时不应少于5节。但是目前因为各种因素,彝语文课时只安排了每周2节,所以存在课文内容多,课时严重不足,而教师为了自己满工作量不得不教7、8个教学班,班级数多,还要跨年级,从而造成彝语文教学质量差,彝语文教学总体成绩严重下滑。 2.9学与用严重脱节。“学”与“用”严重脱节也是造成双语教学成绩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 许多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学了彝语文以后,没有用的地方,他们知道一些彝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得不到重用,甚至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学彝语文没有什么前途、没有什么好处。由于此种非常现实的“功利”因素存在,许多学生不想学彝语文,对彝语文教学不感兴趣,甚至还感到是一种多余的负担。 3.改变目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3.1制订出与实际教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使双语教学有章可循、有任务可行、有方向可走。 3.2加强对彝语文教学工作的宣传,提高各阶层人们对彝语文教学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逐步统一到加强彝语文教学是提高民族素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认识上来,从而逐步克服各种消极情绪。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为了我们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其实连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任务”。难道“任务型教学”就真那么有效吗?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不少英语教师又陷入了迷茫。一些英语教师的曾经反映:“我教了十几年英语了,突然发现我今天不会教英语了。”这种反映代表了不少教师的真实想法。一套好的英语教学方法应当在继承的基础去改进和发展,逐步适应我们英语教学特点。如果丢掉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一味地追求创新,甚至求异,结果是丢掉了旧的,新的又没有学好,岂不是很可惜吗?新课标下的英语课程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和“体验参与”,而“任务型教学”只是体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之一。诚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语言的真实运用,突出语言的意义,重视语言实践,突出习得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强调“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等。但是,“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恐怕一时间还难以适应这一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能力不够高;二是我们特殊的英语教学条件和环境,比如班大人多、课时较少、考试导向、教学评价滞后等。三是外语学习环境不同于二语学习环境。另外强调学生直接“在用中学”,容易忽视语言基础。以语言运用为起点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料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去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难度就会更大,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 根据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来看,我们以前的问题是机械性练习过多,真实运用太少,而现在的问题是一切为了运用,为“任务型”而“任务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任务型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表现为: 1. 任务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忽视任务前的热身活动、呈现活动。 2. 忽视语言学习得内化过程。任务充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忽视包括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知识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帮助学生做各种交际活动,但不注重语法教学,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结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确实提高了,但学生一下笔就错,连一个完整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现。 4. 未形成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杂乱无章,存在随意性现象。 为此,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包括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 1.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过程)应体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