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与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有形技术主要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

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理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

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出版了《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该书是在AECT主持下,通过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的积极参与,并举行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历时5年时间,最后由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 B.seels)和丽塔-里奇(Rita C.Richey)总结成文。

AECT’94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五个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方法。

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逐渐产生的一个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具体地讲,教育技术学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世界各国教育技术的发展都有相同的经历:从强调硬件建设到软件制作乃至过程和资源。当教育技术发展到过程和资源的层次时,就会逐渐积累起一整套有关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策略和模式,它们构成了反映教育技术内在规律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在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即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问题的层次和目的的差异。

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理想。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教育的技术学层次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办法,获取改善教学的处方,并且强调能够在相同教学情境中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技术的本质----可重复性。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所以,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五、教育及数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

在构成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知识中,有关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阐述,特别是两者关系的论述是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哲学基础。

二、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一)系统论

1、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指一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揭示自然界和社会、无机界和有机界、非生命界和生命界等物质运动普遍联系和规律为研究目的,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在内的一组横向学科群,它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的科学技术群。

?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系统科学是“三论”和“新三论”的总称,是现代科学研究共同的一般方法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具有特定的功能、环境适应性和目的性。

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信息论:美国数学家、工程师香农(C.E.Shannon)创立

?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信息论的内容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作用是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控制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 )

控制论是研究机构、有机体和社会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研究对象是控制系统,以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为理论目的。

教育控制论: 是研究教育系统中,运用信息反馈来控制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教育最优化。优化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反馈”

系统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郎菲(L.V.Bertalanffy)创立

?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

?目的是企图确定适用于普遍系统的一般原则

?研究一切客观现实系统共同的特征、本质、原理和规律

系统论的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以来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状态

教育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三论引入教育技术领域的意义:

信息论为解决教学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教育教学系统中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的分析等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

控制论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及建构优化的教育教学系统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

三原理引入教育技术领域的意义:

整体原理:注意发挥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更注意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

反馈原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并用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控制。

有序原理:重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合理组织,注意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的系统方法

?定义: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之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目的: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标,而对系统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学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术。

(二)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以及教学传播基本规律的归纳。由于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

代表人物:巴浦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巴浦洛夫(Ivan 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就是建立在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试验基础上。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成功教会了鸽子在玩具钢琴上用嘴啄出简单的曲子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

代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2)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4)学习是凭借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基本特点: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和概括性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其基本理念是:情景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景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主动探索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景”“协作”“会话”“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情景中的基本要素。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3)学习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信息的意义构建

(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

(5)强调学习的情景性(在尽量符合真实情景的环境中学习),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6)强调资源对意义构建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建构主义观点,教师不应该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使用能够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或进行互动的方式,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重视教学情景设计。设计多维度的教学情景,使学习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概念原则,进而发展问题解决、决策和创新能力。

(2)强调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时所需的心理状态和先前知识。

辩证看待三种学习理论:

(1)各种理论的互为补充

(2)建构主义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3)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催化剂、必要条件

四、教学理论

(一)教学理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的活动。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课程论

主要研究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体系,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

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

(三)课程教学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理论着眼于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发新的课程,以达到提高学习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课程教学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教育技术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很久远的古代。

?教育技术作为新的领域,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觉教学运动。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

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

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

第一节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

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

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相关,在这期间,媒体教学技术、个别化教学技术、教学系统方法逐步融合为一体。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领域和学科。

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学

图:美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化进程

一、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1、直观教学-----教育技术的先声

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

?17世纪捷克教育家约翰-夸美纽斯(Johann Comenius)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直观性原则。

?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Johann Pestalozzi)认为学习应该由具体到抽象来进行,提倡一种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object teaching)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强调从做中学,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est Froebel)主张一切教育都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割裂。

2、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教育技术的发端

(1)概念:运用视觉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

(2)产生背景:工业化生产对教育的要求;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照相、幻灯、无声电影)

(3)重要事件:视觉教学运动(1918-1928):1923年7月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

(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即今天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前身。

(4)理论成果:霍本(C.F.Hoban)的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规则

3、视听教学(Audio-Visual Instruction)-----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1941----1945----1955)

(1)概念:运用视听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

(2)视听教育大发展的背景:教育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会需求推动、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事中大力发展

(3)主要事件: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4)理论成果:1946年,戴尔(E.Dale)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经验之塔理论”。

4、视听传播(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教育技术观念由媒体论向系统论和过程论的过渡(1955----1965)

(1)背景:

A《国防教育法》

B 传播理论的形成: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创立的传播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一般传播过程包括五个基本要素(5W),后来,发展为(7W),并且提出了信息传播的阶段。

C 早期系统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传播理论其实就包括了一定的系统思想,1956年,霍本在首届

全美视听教学领导者大会上阐述了他的系统思想。他以香农-----韦弗的通信过程为基础,提出了视听教学领域的传播模型为:信息源(课程、计划者、学科专家)----制作者(程序编制者、教材编者)------发行者----使用者。

D 科技的发展以及实践和研究的深入

(2)主要事件:

A <视听传播评论>刊物出现

B 出现第一个视听传播的官方定义:1961成立定义与技术委员会,标志视听传播的成立,“视听信息

的演示”→“视听信息的传播设计”。在1963年发布第一份视听传播的官方定义p47

(3)理论成果

A “教学系统------黑箱概念”:1961年由芬恩提出,是早期系统观被引入视听教学领域而产生的理论

模型。认为,教学过程由五个环节:教材呈现、学生个别化自学或小组学习、人际交流活动、个别学习、创造性阶段。每个环节是一个“黑箱”,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他把教学内容、媒体、方法、人员和环境作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根据教学需要和目标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设计出来的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使用,解决某一个“黑箱”问题。

B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

(4)对视听传播理论的评价

视听传播和视听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不再把研究重点仅仅放在视听媒体上,而是研究完整的传播过程和教学系统。

小结

1、媒体教学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它是与新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开发出的媒体和传播手段相密切联系的。

2、从传播理论来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依靠教/学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传播的教学方式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个别化教学概念: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媒体和材料的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伯克(Frederic.Burk):1912-1913年旧金山师范学校

沃什伯恩(Carleton W. Washburne):1919年的温内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帕克赫斯特(Helen H. Parkhurst):1920年道尔顿实验室计划(Dalton Plan)

早期个别化教学的特点:P48

(2)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又学习者自主学习。程序教学的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

1926,普莱西(S.Pressey)的自动教学机(能自动测验和记分),能自动起到刺激-反应-强化作用的机械装置----教学机器的鼻祖。

1954,斯金纳发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他被称作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

?特点:小步子、积极的反应、自定步调、即时反馈

?程序教学设计模式:直线式和分支式

?评价:机械、缺少趣味、难以处理复杂的教育内容、开发的代价大和收益小。

?程序教学的普遍开展,对教育技术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们开始加强对学习者的研究并重视对个别化学习的探索,同时,程序教学总结的开发程序教材的方法对今后的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有借鉴意义。

?(3)其它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

?(4)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的发展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

?六十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在能力。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的微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90年代,互联网浪潮

?CAI:多媒体丰富的交互多种应用模式

小结

?个别化教学实践,形成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学习效果是教学目的和衡量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形成了初步的系统分析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分析:个别化教学技术与媒体教学技术

个别化教学技术实质上也是一种媒体教学技术,只不过他们的侧重点不同而已。随着他们的发展,二者融合在一起。

现代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指信息转换和传送的机器和设备。软件是指信息的载体。媒体技术关心和要研究的不只是硬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媒体的设计和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因此媒体技术的核心,是一种软技术。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教育技术概论概念总结

第三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1、教育的涵义: 现代教育学对教育给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 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通常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根本特征: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1) 教育者(2)受教育者(3) 教育设施 2、解释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涵义及其关系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教育技术—— 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的区别: 1、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3、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3、说出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过程 4、阐述A ECT94定义——学科性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它们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 5、归纳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实践原则和操作程序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试题汇总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与答案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2. 静态视觉图像中,(B)结构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A. 横线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斜线结构 D. 曲线结构 满分:5 分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D)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满分:5 分 4.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和(B)的技术。 A. 精神形态 B. 智能形态 C. 神化形态 D. 物质形态 满分:5 分 5.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D)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满分:5 分 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D)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满分:5 分 7.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D)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满分:5 分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B)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C)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10.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C)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11. 支架式学习是指(B)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_0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篇一:教育技术专业的介绍及就业方向 教育技术专业的介绍及就业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专业内容、特点等方面介绍教育技术专业,让在校大学生知道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并从教育技术专业的特点分析该专业就业方向,为在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特点;基本技能要求;就业方向; 一教育技术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的繁荣有赖于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和壮大。随着技术型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是整个人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由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有着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从而要求在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分化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专门承担这种人才的培养任务,这种新的教育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技术教育”。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ofTechnologyandV ocationaleducation》)中对“技术教育”做出了专门的解释:技术教育是“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教育(高中后教育)初期以培养中等水平人员(技术员、中级管理人员等)以及大学水平的,培养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技

术教育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技能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充分认识技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对我国技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年 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 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 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英文原文: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 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本专业发展历史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北语 18秋《教育技术学》

18秋《教育技术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在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中,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可传递的信号的过程一般称之为 A. 编码 B. 译码 C. 信道 D. 反馈 答案:A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 2.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A.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录像机,计算机 B. 广播,幻灯机,计算机,人工智能 C. 视听传播,视听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设计 D.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答案:D 3.下面哪个光圈系数的镜头进光量最大? A. 1.4 B. 4 C. 8 D. 11 答案:A 4.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A. 1994 B. 1977 C. 1972 D. 2005 答案:D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不是学校层面所需做的工作。 A.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B. 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C. 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D. 制定教师培训的标准和规范 答案:D 6.在经验之塔中,参与演戏是属于 A.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 B. 做的经验 C. 抽象的经验 D. 观察的经验 7.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的“模底考察“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自身评价 8.在以下的教学模式中,哪个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型最强 A. 探究模式 B. 授课模式 C. 自学模式 D. 合作模式 9.研究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的理论是() A. 控制论 B. 系统理论 C. 教育传播学 D. 教育心理学 10.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人自动加工完成的不需控制器) A. 感受控制器 B. 长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感受器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 A. 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 B. 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C. 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D. 学生的协作程度 答案:AD 2.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三代分别是() A. 函授教育 B. 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 C. 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D. 数字化学习 3.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 ) A. 教学人员能力标准 B. 管理人员能力标准 C. 技术人员能力标准 D. 电教人员能力标准 4.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 1 学分: 2 学时:34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思维.教育技术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芒.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习参考资料 1. 专著教材类 李艺.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报纸期刊类 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 3. 网络资源类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微课堂(微信公众号:vclassroom) 二、课程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未经授课教师允许,不私自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如下: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概述 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1)视听教学论 (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 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 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 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戴尔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

教育技术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基本信息 姓名:李同学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3.10.10 民族:汉 户口所在:湖南沅江目前所在:上海市虹口区 毕业院校:浙江师范大学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最高学历:硕士所修专业:教育技术学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毕业日期:2009.6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教师,行政/教务人员 希望地点:上海 希望工资:月薪[3001—4000]RMB 自我评价 责任感强、善于沟通、办事踏实细心,有坚强的毅力; 工作积极勤奋,拥有丰富的团队协同工作经验; 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及人际关系; 敢于接受挑战,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背景 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获教育学硕士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湖南科技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 实践经历 1、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任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现代远程教育》的助教 主要负责:管理Moodle平台,资料的添加与管理;参与网络辅导和答疑; 批阅学生作业并写评语 2、2007-2008年度第二学期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担任初等教育专业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师 主要负责: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机房实验操作 3、2008年3-5月但任永康市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动力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CA060099)研究成果之一)教师培训的主讲教师 主要负责:编写永康市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教师用户手册; 针对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教师培训,教中小学老师及学校领导如何使用这个平台所获奖励 2002-2006年多次获得湖南科技大学三等奖学金; 2006年5月获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实习教案奖; 2006年9月考取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公费研究生。 语言能力 英语熟悉级别:国家六级,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普通话熟练级别:国家二级甲等 计算机能力 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二级(C语言) 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及Photoshop, Dreamweaver等相关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什么是教育技术?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4.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是什么? 5.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6.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 7.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9.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 10.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 11.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 1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1.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这个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领域: (1)教育媒体技术 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和软件技术。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达传输技术 ②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 ③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 ④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 (2)教育设计技术 教育技术除了包括教育中的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的教育设计的技术。教育设计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起作用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它涉及如何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教育系统技术 ②教育心理技术 ③教育计划技术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答: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问题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别化教学 2、任务分析 3、系统化设计教学 4、教育技术(AECT94’) 5、教学系统设计 6、讯息设计 7、教学策略 8、学习需要分析 9、学习者特征分析 10、学习风格分析 11、教学媒体 12、教学资源 13、教学媒体材料 14、视听媒体阶段 15、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16、视频会议系统 二、填空题 1、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他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 2、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________

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3、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 4、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形成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1954年,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并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 6、美国教育家________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 7、________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构成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全书的本框架。 8、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基本要素之一,从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即依靠__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___的教学方式。 9、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10、20世纪80年代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表述和本质,有一点是一致的,即_____________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点。 11、从教育的含义可以看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的整合应用。其基本的实践方法(管理操作程序)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操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即_____、_____、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2汇总

例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种思维方法,提倡用多重的、动态的和复杂的观点与方法代替现代研究中的一般的、静止的和简单的方法。 1.程序教学—— Programmed Instruction:一种呈现教材的方法,将教材分印到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每一个框面都包含一项教学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待答的问题(反应)及其答案(强化)。 2.教学媒体—— Education Media: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3.绩效技术—— Performance 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利用、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业绩。 4.课程整合—— Curriculum Integration: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二、填空(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32分)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2.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讲稿制作软件是Microsoft办公室系列中的﹍﹍﹍﹍﹍。 3.按评价功能,教学评价可分为﹍﹍﹍﹍﹍、﹍﹍﹍﹍﹍、﹍﹍﹍﹍﹍。 4.支持教育统计的软件:Microsoft Excel和﹍﹍﹍﹍﹍。 5.将下列人物前面的字母,写在匹配的横线上 a.泰勒 b.桑代克 c.加涅 d.布鲁纳 e.乔纳森 f.戴尔 g.布卢姆 h.华生 i.罗杰斯 j.斯金纳 (1)﹍﹍﹍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教学机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2)﹍﹍﹍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 (3)﹍﹍﹍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又称试误说,此理论来源于他对猫所做的“疑难笼”实验;并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4)﹍﹍﹍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5)﹍﹍﹍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代表作有《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等。 6.写出下列教育技术类术语的中文名称 例如: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AECT ——E-mail ——EPSS ——BBS ——WebQuest —— Blog ——Constructivism ——Rubic —— 【答案】: 1.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2.PowerPoint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SPSS 5.j、f、b、e、c 6.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电子邮件、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公告牌、网络探究法、博客、建构主义、量规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2015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四.2015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 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 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 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 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 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 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 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 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 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四.物流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三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三 一、判断题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í)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í)P55 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P3 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P142 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í)P135 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P136 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í)P207 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P261 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í)P134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P250 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í)P4 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P220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P121 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í)P165 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P116 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í)P237 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P139 22.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í)P66 23.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í)P168 24.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P173 25.道德必须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P92 26.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í)P126 27.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P249 28.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完全不同于隐性课程。(í)P142 29.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P93 30.“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í)P3 31.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P65 32.定量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í)P248 33.过程评价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P250 34.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í)P133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í)P245 3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P14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 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 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 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 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 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 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 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 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7、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P315) 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的原则: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整合,使用和储存。 8、学习策略(《教育技术学》P111)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觉的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即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程序和技巧。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部分 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原始的、最根本的、対认知的认 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注意)策略, 调节策略 ③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环境、程度> 管理和雪球支持策略 9、绩效技术(《教育技术学》P286)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试试和 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 作业绩的研究领域。有很多解释,但其特征 就有这样一些典型:1):强调“以人为本” 2):系统性和整合性 3):目的性 4):程序性 5):动态性与开放性 6):始终追去“高效性”——高效果,高效 率,高效益 10、传播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P25)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 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 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 象的一种活动。(7W模式:Who、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Why、Where) 传播理论揭示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1):确定教学传播信息 2):选择教学传播媒体 3):通道传递 4):接受和解释 5):评价和反馈 6):调整和再传送 11、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教育技术学》 P3) ①设计:设计室详细的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②开发:开发是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 按照实现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 物理形式的过程。 ③利用:利用时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 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的过程, ④管理: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 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⑤评价:评价是对一个事物价值的确定。 12、教学组织形式含义(《教育技术学》P124)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 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 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三类:集体授课,个别 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13、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 P18): 1):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人文主义) 2):一般科学理 论基础 系统科学(基本 原理有整体原 理,反馈原理, 有序原理) 系统方法(分析 目标背景条件假 设、调研搜集事 实资料、比较权 衡利弊、最优方 案、研制试验纠 正、应用推广) 14、几大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教育技术学》 P29、P143) 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强 化” 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得认识不是由外界 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 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 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 征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者为中 心、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就只是改组重构新 信息意义建构、社会性交流合作、情境性情 境创设、资源重要性) 15、教育技术发展四阶段(《教育技术学》 P43) 直观(传统)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 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16、学习风格分类(《教育技术学》P112)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 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①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场独立型——场依 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 ②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学习兴趣、态度、 焦虑、价值观等 ③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以利与坚持、言语 表达、动手操作【上三为心理性层面】 ④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声音、光线、 温度、学习时间、感觉通道的偏爱; ⑤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独立或结伴 学习、竞争或合作学习【后两种构成学习风 格的生理性和社会性层面】 克内克的研究:1:信息加工的风格 2: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 官 3:感情的需要 4:社会性的需要 5:环境和情绪的需要 劳克斯的学习风格分类: 1:情感1学习者喜欢在群体中学习,对他人 非常敏感,根据他人的情感进行决策 2:情感2学习者关心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 们根据道德和美学进行决策 3:认知1学习者喜欢关心生活的实践方面, 并根据精确的信息进行决策 4:认知2 学习者喜欢用事实建构和理解理 论 17、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教育技术学》 P43)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 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 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 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各种经验, 大致可根据他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抽 象、观察和做的经验)、十个层次。如下图: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 越抽象。但不是说秋去任何经验都必须胫骨 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 验闭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化分阶层是为了 说明各个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