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周运动_探究式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_探究式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_探究式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_探究式教学设计

研究性教学案例 圆周运动 探究式教学设计

张峰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江苏邳州 221300)

1 教学三维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是一种什么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会用相应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理结合、极限思想应用等技能.

(3)运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三者的内在联系解答相关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掌握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训练物理思维方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数理结合、极限法等).

(3)通过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获取感性认识,经过理论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理性的升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欣赏物理规律(简洁、和谐、统一、对称)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深刻理解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掌握其间的联系.掌握类比法、极限法、比值定义法、数理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在演示实验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及逻辑推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而解决重在过程,难在过程的认知问题.

3 教法、学法

3.1 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 知其然 ,而且要 知其所以然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采用情景教学法、目标导学法、演示实验法、比较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教学原则,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3.2 学法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指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才能,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则阻碍天赋才能的发挥.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宜采用观察法、阅读法、讨论法、联想法、推理法、归纳法,培养学生能够借助类比法、极限法、数理结合法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29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4.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物体所做的曲线运动:第一个用细线拴住的小球,演示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第二个展示学生熟悉的钟表指针的走动;第三个用课件展示人造卫星围绕地球的圆周运动.请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运动特点.学生能够回答: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教师从而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

意图:借助于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请学生列举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学生纷纷举例:

(1)行驶中的汽车轮子;

(2)公园里的 大转轮 ;

(3)电风扇叶片的转动.

提出问题:做圆周运动物体上的质点,哪些运动得较慢?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寻求问题的答案.

意图: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动的轨迹形状以及分析物体运动的特点,把物理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3 寻因分析、讨论探究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形成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1: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

猜想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由猜想1和猜想2自然引出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 周期和转速.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经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周期用T表示,单位为秒.

转速:物体在单位时间所转过的圈数.转速用n 表示,常用单位为每秒转数,符号为r/s或每分转数r/min.

再请同学们对自行车上的各个转动部分,围绕课本第44页 思考与讨论 中提出的问题,前后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根据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观点大致有两种:有人认为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一样,因为它们是一起转动的;有人认为大齿轮、小齿轮各点运动的快慢一样,因为它们是用链条连在一起转动的.这时老师引导:你衡量快慢的标准是什么?是从哪个角度去进行比较的?

意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给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问题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想3: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

通过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相比较,在直线运动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圆周运动中是否可以通过 速度 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意图:通过与直线运动快慢描述的对比,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的学习.

探究:如何设计实验探测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构成以下方案.

方案一:以转盘上的某一点为研究对象,用秒表测时间,用皮尺测弧长,用弧长/时间来表示速度的大小.

方案二:用打点计时器记录时间,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的点间距离表示弧长,用弧长/时间来表示速度的大小.

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认为方案二较好,误差较小.实验装置如图1.该装置可以改变转盘的旋转快慢.

图1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打点计时器,纸带,手摇转盘,胶带(用胶带把纸带固定在转盘边缘上一点).

学生分组实验,打出纸带,并研究纸带上的点,

30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纸带上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反映了什么?

(2)纸带上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3)随转盘转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能否通过纸带上的点反映出来?

答案:(1)弧长;(2)弧长不同;(3)不能.

物体从A到B,经过弧长为 l、时间为 t,则

v=

l

意图:这样就将直线运动定义速度的方式,自然地过渡到在圆周运动中定义线速度,水到渠成.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有关线速度的内容,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出示关于线速度的阅读提纲:

(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

(2)线速度的定义(和直线运动中速度定义的比较)

(3)线速度的定义式

(4)线速度的瞬时性

(5)线速度的方向

(6)匀速圆周运动的 匀速 同 匀速直线运动 的 匀速 一样吗?

意图: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因势利导,做增强学生思维的 催化剂 ,从而科学地归纳得出关于线速度的知识点,同时渗透比值定义法、极限思想、类比法.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钟表指针的转动,提出问题:

(1)根据线速度的定义,请你比较钟表指针中点和端点线速度.

(2)同一根指针上不同的点,其线速度大小却不一样,而它们是应该有共同点的,从而过渡到角速度的引入.

线速度是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但质点沿圆周运动得快慢与转动得快慢不是一回事.如何描述质点转动得快慢呢?

4.4 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猜想4:比较物体在一段确定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

给出阅读提纲,并结合图2,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出示阅读提纲如下:

(1)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2)角速度的定义

(3)角速度的定义式 =

(4)角速度的单位

(5)角速度的矢量性

(6)线速度、

角速度物理意义的不同

图2

意图:要让学生体会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引入,不是凭科学家的想象,而是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角速度是矢量,但高中阶段不研究其方向,让学生体会学无止境.

线速度描述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弧长的快慢,角速度描述了物体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和定义,推导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v=r

意图:通过数理结合推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到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上都能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除了有以上的联系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如果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周期这一概念更能突显出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将使学生对圆周运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4.5 应用拓展、丰富内涵

为使学生所学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5~10分钟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应用拓展、丰富知识内涵.具体做法是利用课件展示精选的例题剖析(精选的例题应体现线速度、角速度大小比较,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题意应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例1 分析图3所示情况下,轮上各点A 、B 、C 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得到: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图3

例2 一把圆形雨伞,伞面的半径为r,伞面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为h,以角速度 旋转这把雨伞,问伞面边缘上甩出去的水滴落在水平地面上形成的圆半径R 是多大?

解析:水滴从伞面边缘甩出去以后做平抛运动,水滴的水平速度为

v 0= r

水滴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 =

2h

g

水滴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为

x =v 0t = r

2h g

图4为俯视图,表示水滴从a 点甩离伞面,落在地面上的b 点,O 是转动轴(圆心),可见水滴落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半径为

R =

x 2+r 2=r

1+2h

2

g

图4

意图:例2可作为思考题留给有余力的学生,体现个性化.

5 课堂小结 构建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共同研究和自己的理解概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经过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5.1 知识点小结

(1)线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角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三者之间的联系5.2 方法小结

(1)类比法(2)极限法

(3)比值定义法(4)数理结合法

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和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6 布置作业 课后提高(略)7 教学反思

以上是对圆周运动一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中本着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于凸现探究过程和方法,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空.从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突出重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由获得感性认识到理性的升华去突破难点.在本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究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实验、分

析、类比、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2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4.1 匀速圆周运动 学案 本章要求: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 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己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知道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能用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己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知识要点】: 1、圆周运动的概念: 运动轨迹为 是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变速运动,其速度的 始终发生变化。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叫匀速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描述: 1)、线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不只有大小,还有方向,实际上是矢量。 2)、角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计算公式 ;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只有大小。 3)、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改变,就会有加速度的产生,而圆周运动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的,其速度方向总是发生改变,所以,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则必然有加速度的存在;若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加速度不仅会改变方向,还会改变大小;若是匀速度(率)圆周运动,加速度则仅仅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其运动学计算公式为:; ππ?ωππ2f T 2;2fr T 2r t s ======t v 222222r 4f T 4r r v r ππω====心a 4)、周期与频率: 匀速圆周运动一周素用的时间叫 ,它的倒数叫做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数。 5)、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以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典型题型】 1、 同轴转动问题: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两个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R :r 。学生自己推出: 2、 异轴转动问题: a b 如图a 所示:当两圆相切时Q 与P 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如图b 所示:当实线连接时Q 与P 点的线速度相同,当虚线连接时Q 点与 P` 点相同。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圆周运动教案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传动模型的应用,对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考中体会物理学科严谨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过渡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难点】 1.二者关系的推导过程; 2.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过渡句)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如摩天轮、脱水桶等,引导学生找相似点:运动轨迹是一些圆,从而引出,这种轨迹为圆周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然后提出问题,直线运动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对于圆周运动又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呢? 【意图:这个问题我采用类比的方式去提问,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直线运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二者的不同,有效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学习线速度的概念时,我会用flash配合实物电风扇的页片,让学生观察当用手缓慢拨动页片转动时,页片上分别标记的红、蓝两种与圆心距离不等的点的运动情况,哪个快那个慢。学生可以讨论发现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长的点运动得快。于是我们就可以用二者的比值来表示线速度的大小,而且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当时间t足够小的时候,所对于的弧长也非常短,接近于圆弧上的一个点,因此线速度是瞬时速度,它的方向也就是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另外还需让学生讨论交流“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含义。【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于将这里的匀速理解为速度不变。所以在这里我会再次强调速度的矢量性,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里的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 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 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 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理解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 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理解到需要引 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 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实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 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有的,学习和研究圆 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 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理解类 比方法的使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理解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 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 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 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 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 (2)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描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还有角速度和周期,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T r r v πω2==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联系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大t s v =、角速度大小t ?ω=:周期T 、转速n 等。 (3)探究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T r v π2= ,结合T πω2=,导出ωr v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媒体】:实物、图片、电脑多媒体动画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认识圆周运动 1、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2、生活中圆周运动:如钟表指针的运动;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计算机读写数据时硬盘的盘片,蒸汽机工作时转轮的运动。 【讨论与交流】 ★ 同学们还见过或经历过哪些圆周运动?你对圆周运动有什么认识? 如:游乐场里的摩天轮;车轮的转动;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地球及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图1 图2 图3 图4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会分析常见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 (2)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3)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二、设计思路 对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理论分析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重点。当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是:圆周运动实例→学生解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总结、加深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圆周运动实例的向心力来源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资源 火车车轮、铁轨模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录像片断,离心运动课件,离心机转台等. 五、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表达式怎样? (2)根据向心力公式,请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思考如何分析和处理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火车转弯 播放火车转弯的录像 问题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所受的合力为零,那火车在转弯时呢?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 从内外铁轨相平的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两铁轨相平时,必须有铁轨对火车提供水平的作用力的结论。(如图) 问题2:内外铁轨相平时,铁轨怎么会对火车提供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呢?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 题独立回忆、分组讨论、 归纳。 学生回答:分析和处 理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 重要的是分析向心力的 来源。 学生讨论,得出结 论:是铁轨对火车的作用 力提供向心力。 学生思考问题,提出 各种猜想。 唤起学生的记忆, 为新课知识应用做 准备。 重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教育,培养 学生的迁移能力。 将总结得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 法应用于解决具体的 问题,让学生知道掌握 方法的重要性。 在不断思辨过程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为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中的内容,是直线运动知识的拓展,也是曲线运动知识 的深入研究。本节课中,根据圆周运动的自身的特点,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 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后面几节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学习的 基础,同时为学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打下基础。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 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有关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同时初步掌握了微元法和比值定义法,再加上在 数学上对圆的认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研究圆周运动问题基本能力,就知识本身而言,本节 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不是困难。由于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内容相对其它节而言比较单调,应 通过举一些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认识现象从而理解概念。此外,高一 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周运动的概念;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例子,掌握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概念; 3、学生通过学习圆周运动的模型,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以及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4、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会计算圆周运动的一些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2、掌握发现、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合理猜想、实验法、归纳法,极限法等; 3、通过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获取感性认识,经过理论探究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理性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与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的比较。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

完整版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卢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运 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以及平抛运动后接触到的又一类曲线运动实例。本节作为该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圆周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对圆周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相关概念和规律。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圆周运动实例,对其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如何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却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在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对问题的猜想不够合理,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疑惑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合理推导、细心总结、敢于表达,这就能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有深度和广度。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形成初步的系统认识,让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共鸣。 本节课结合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及解决方法,利用生活中曲线运动实例(如钟表、转动的飞轮等)使学生建立起圆周运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提出问题:除了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能否用其它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 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利用物体做圆周运动转过一圈所需要时间多少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 慢,即周期。 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即v *r r。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4、能利用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并理解运用比值定义法得出线速度概念,运用极限思想理解线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2、体会在利用线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后,为什么还要学习角速度。能利用类比定义线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出角速度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的运用,体会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世界观。 2、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融洽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快乐学习。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引入这些概念的必要性。2、理解线速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周运动呢?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为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理解线

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粤教版必修二2.1《匀速圆周运动》WORD教案06

匀速圆周运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 3 =2n 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4645791.html,]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4645791.html,]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弓I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来源:学科网Z,X,X,K]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 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 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

快慢的物理量一一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 错误。要给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问题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线速度 我们曾经用速度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快慢,那么我们能否继教师活动: 续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如果能,该怎样定义呢? 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 (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 (2)线速度的定义 (3)线速度的定义式 (4)线速度的瞬时性 (5)线速度的方向 (6)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 (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学生活动: (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 师生互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总结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 慢. (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1和所用时间△ 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比值定义 法) (3)大小:v = 。单位:m/s (s是弧长,非位移)(4)当选取的时间△ t 很小很小时(趋近零),弧长△ 1就等于物体在t时刻的位移,定义式中的V, 就是直线运动中学 过的瞬时速度了。 (5)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来源学科网] (6)“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 “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同。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角速度 教师活动: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除了用线速度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 (1)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5圆周运动

5.5 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引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圆周运动 新课讲解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匀速圆周运动

(1)用多媒体投影一个质点做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相等的弧长。 (2)并出示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匀速圆周运动。 (3)举例:通过放录像让学生感知: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 (4)通过电脑模拟:两个物体都做圆周运动,但快慢不同,过渡引入下一问题。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 a :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 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 与t 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 :线速度 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t s v = s m v /??→???→?单位表示线速度 s t m s ?→??→??→??→?时间弧长 4)线速度的方向?→? 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5)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 6)得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a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b :出示阅读思考题 1)角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角速度的单位是 c :说明: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ω是恒定的 d :强调角速度单位的写法rad/s (3)周期、频率和转速 a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b :出示阅读思考题: 1) 叫周期, 叫频率; 叫转速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四、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掌握V,W,T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会用有关公式求解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2.V、W、T、f、n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上节课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g,大小恒定,因此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的运动,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常见却很重要的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 问: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前,我们先想一下什么是圆周运动?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列子。 答:风扇、机械表、汽车转弯等。 所以在物理学中,把质点运动的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一部分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问:那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呢? 【板】一、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问:那么怎么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大家猜想一下我们可以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 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板】1、线速度: 质点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不同的质点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同,运动较快的质点,通过的弧长较长。 在物理学中,用质点通过的弧长 S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 t 的比值来表示匀速圆周运动的 快慢,用v表示,所以 s 线速度公式:v= t

进一步理解线速度: 1)线速度是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得大小:v=t s 单位:m/s 4)方向:沿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 5)特点: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6)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是指线速度的大小不变,即“匀速率”。 【板】2、角速度: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不同的质点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不同,转动越快,转过的角度越大。 1)物理意义:角速度是描述质点所在的半径转 过圆心角的快慢 2)角速度大小:ω =φ/t 3)单位:弧度/秒 (rad/s ) 4)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板】3、周期: 1)定义: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节,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圆周运动规律的复习与巩固, 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 安排了铁路的弯道,汽车过拱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离心现象四 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面面俱到,难免会蜻蜓点水,为了在教学中突出 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两课时完成。本 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讨论铁路弯道的设计意图。【学情分析】通过前面 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但是对于向心力 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 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三维学习目标】过程与 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 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感悟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 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教学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设疑引导、适时点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 学习;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现象、自主探究、交流 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教具:车轮模型、弯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4.28胶济铁路火车事故的视频动画,将学生的注 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这一具体情境中来。我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火 车转弯时的限定速度是怎样规定的?2.火车超速时为什么容易造成脱 轨事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他们的 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复习巩固、明确方法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计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 来源。 情景一:物块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内壁做圆周运动。此情景并没有直接展示给 学生,而是提出问题:“你能不用手接触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进一步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接着详细介绍了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两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法建议 1、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对做周围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求出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

4、在讲述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适用的.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指出:此问题中出现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车重的现象,是发生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或失重现象. 教学设计方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重点:分析向心力来源.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 主要设计: 一、讨论向心力的来源: 例如: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地球卫星);弹力提供向心力(绳系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摩擦力力提供向心力(物价在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转动);合力提供向心力(圆锥摆等). 二、讨论火车转弯: (一)展示图片1:火车车轮有凸出的轮缘. (二)展示课件1:外轨作用在火车轮缘上的力F是使火车必须转弯的向心力. (三)展示课件2:外轨高于内轨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四)讨论: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 三、讨论汽车过拱桥: (一)思考:汽车过拱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与重力谁大? (二)展示课件3:汽车过拱桥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变变) (三)展示课件4:汽车过凹形桥时低点时的受力情况(变变) (四)总结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失重情况.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

《圆周运动》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091221 学号:2009122117 姓名:曹奇兵 指导教师:马维启老师

圆周运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v=rω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选出代表发言。老师(电风扇叶片的转动以及我们在生活中带的手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质点做的运动都是在作圆周运动)。 教师活动: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 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 慢呢?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一样快还是不一样快呢带着这些疑问)进入线速度的学习。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匀速圆周运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4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和曲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的知识打下基础。 此外,匀速圆周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平抛运动后,又一种变速曲线运动。在曲线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并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此前,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及其快慢描述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一节课,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出发点。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以“情境产生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针对“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展开探究活动,在问题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观点,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具有协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高中物理:2.3《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案 教科版必修2

第三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离心现象,知道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2.能结合课本所分析的实际问题,知道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二、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做离心运动所满足的条件。 难点:对离心运动的理解及其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 观察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它之所以没有飞去是因为向心力持续地把物体拉到圆周上来,使物体同圆心的距离保持不变。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恰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如果提供它的外力消失或不足,物体将怎样运动呢?本节课专门研究这一问题。 (二)进行新课 1.离心运动:学生阅读教材【离心现象】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2.离心运动的条件: (1)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便沿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飞出。 (2)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不完全消失,而只是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一条曲线运动,远离圆心而去。 3.离心现象的本质——物体惯性的表现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有惯性,总是想沿着切线方向运动,只是由于向心力作用,使它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而被限制着沿圆周运动。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整理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节,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圆周运动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铁路的弯道,汽车过拱桥,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离心现象四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面面俱到,难免会蜻蜓点水,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讨论铁路弯道的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但是对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感悟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设疑引导、适时点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习; 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现象、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车轮模型、弯道模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一段4.28胶济铁路火车事故的视频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这一具体情境中来。我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火车转弯时的限定速度是怎样规定的?2.火车超速时为什么容易造成脱轨事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复习巩固、明确方法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计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来源。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案

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能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求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向心力和 向心加速度。培养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③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会处理水平面、竖直面 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向心力的实例分析,体会向心力的来源,并能结合具体情况求出相关的物理量。关注匀速圆周运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生产中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及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几个公式 2、能用上述公式解决有关圆周运动的实例 【教学难点】 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而不是一种特殊 的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归纳法、推理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CAI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提问) ①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各个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 合力就是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V2 2 4 二2r F = m mrw m 厂r T2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V2 2 4 - r a = = rw = 2~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大小:r T

③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力学特点合力是向心力,向心力是怎样产生的?分析以下几种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的回答,点评、总结。 导入新课: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圆周运动。 课件展示:赛车转弯、过山车、航天员 本节课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的探讨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 (一)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火车转弯问题) 观看火车过弯道的影片和火车车轮的结构的系列图片,请学生注意观察 问题1:请根据你所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2 :如果内外轨一样高,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应该怎样?需要的向心力有那些力提供。问题3: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很大,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当内外轨一样高时,铁轨对火车竖直向上的 支持力和火车重力平衡向心力由铁轨外轨的轮缘的水平弹力产生?这种情况下铁轨容易损坏.轮缘也容易损坏)探究活动: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分析: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 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 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 ①受力分析:女口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水平指向圆心, 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 2 V0 ②动力学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 B = m r 其中r是转弯处轨道的半径,V0是使内外轨均不受力的最佳速度. 可见,最佳情况是由Vo、「、0共同决定的. 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时,可有三种可能, 当v = Vo时,内外轨均不受侧向挤压的力; 当v> Vo时,外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增大,外轨提供一部分力); 当V V Vo时,外轨受到侧向挤压的力(这时向心力减少,内轨提供一部分力) 例1: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是1435m,内外轨的间距为1.435m规定火车通过这里的速 度是72km/h,内外轨的高度差应为多少才能使轨道不受轮缘的挤压? ③分析结论:解上述方程可知=rgtan 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