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

1、楚之有直躬(直身而行的人),其父窃羊而谒(禀告)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判决)而罪(治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败走)。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让他做了高官)。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使动词,使听见,报告),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称赞)匹夫之行,而求致(追求,想得到)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主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2、古者苍颉之作书(创制文字)也,自环(环绕)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本来)以知之矣。今以(后省略宾语之,代公私)为同利(利益一致)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从个人的角度考虑)者,莫如修仁义而习文学。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接受国君委派的工作);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尊贵显荣):此匹夫之美(普通民众最求的美事)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读典籍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读典籍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3、斩敌者受赏,而高(意动用法,以…..为高,推崇)慈惠之行;拔(攻占,夺取)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甲厉(后来写作砺)兵以备难,而美(意动用法,以??为美,崇尚)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拒)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废弃不用)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措施)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从事耕战的人)者简(怠慢,荒废)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到奖赏,但国家却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取敌人城池的人本该授予爵禄,但国家却信奉兼爱非攻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的儒生。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是不可能的。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

人.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游侠和儒生却—天天多了起来,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

4、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富国之书)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从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

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太少。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耕种是需要花费气力吃苦耐劳的事情,而民众却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由此得到富足。打仗是十外危险的事情,而民众却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出此获得显贵。如今只要擅长文章学术,能说会道,无需有耕种的劳苦就可以获得富足的实惠。无需冒打仗的危险便可以得到尊贵的官爵,那么人们谁不乐意这样干呢?结果就出现了一百个人从事于智力活动,却只有一个人致力于耕战事业的状况。从事于智力活动的人多了,法治就要遭到破坏;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这就是社会所以混乱的原因。

5、故明主之(治理)国,无(不用,不依靠)书简之文(儒学典籍),以法为教(以法令作为教化的标准);无先王之语(指古代圣王有关治理国家的遗言遗教,《老子》里面有不少),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游侠的行刺),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名词作动词,遵循)于法,动作者(劳动者)归(使回归)之于功(农耕之事),为勇(有勇力)者尽之于军(都去服兵役)。是故无事则国富(富有),有事则兵强(战斗力加强),此之谓王资(建立王业的资本)。既畜(通蓄,积累,积蓄)王资而承(通乘,利用,趁机会)敌国之釁(本义为缝隙,这里指破绽,弱点),超五帝、侔(与…..相等)三王者,必此法也。今则不然。士民(儒者和游侠)纵(放肆)恣(骄横)于内,言谈者(纵横家)为势于外(借国外力量造成自己的权势)。外内称(举,行)恶,以(省略宾语)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外交事务)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患(个人仇怨),而借力于国也(想借国家力量来报个人仇恨)。

因此,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而以法令为教本;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正因如此。太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就强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既拥有称五天下的资本,义善于利用敌国的弱点;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现在却不是这样。儒士、游侠在国内恣意妄为,纵横家在国外大造声势,内外形势尽行恶化。就这样来对付强敌,不是太危险了吗?所以那些谈论外交问题的臣子们,不是属于合纵或连衡中的哪一派,就是怀有借国家力量来报私仇的隐衷。

6、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保

全国家)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事奉大国),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应是指预期结果),则举图而委(把国家地图交付给大国),效玺(呈现国君玺印)而请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君主声望降低);地削则国削(割地则国家势力削弱),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

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国家;所谓连衡,就是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这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好办法。现在那些主张连衡的臣子都说:“不依附大国,一遇强敌就得遭殃。”侍奉大国不一定有什么实际效应,倒必须先献出本国地图,呈上政府玺印,这样才得以请求军事援助。献出地图,本国的版域就缩小了;呈上玺印,君主的声望就降低了。版域缩小,国家就削弱了;声望降低,政治上就混乱了。侍奉大国实行连衡,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丧失了国土,搞乱了政治。

7、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去天下人的信任),失天下则国危(国家出现危机),国危而主卑(君主声望降低)。”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其生存),而敌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被打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那些主张合纵的臣子都说:“不救援小国去进攻大国,就失去了各国的信任;失去了各国的信任,国家就面临危险;国家面临危险,君主地位就降低了。”援救小国不一定有什么实惠可言。倒要起兵去和大国为敌。援救小国未必能使它保存下来,而进攻大国未必就不失误。一有失误,就要被大国控制了。出兵的话,军队就要吃败仗;退守的话,城池就会被攻破。援救小国实行合纵,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使国土被侵吞,军队吃败仗。

8、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国外的势力)市官于内,救小则以内重(国内的权势)求利于外。国利未立(没有确立),封土厚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在国内长期得到重用);事败,则以富退处(隐居)。人主之听说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矰缴之说而徼其后?(那么游说之士谁不希望用虚言浮辞来猎取功名富贵,而事败之后却希望侥幸免除杀身之祸呢?)

所以,侍奉强国,只能使那些搞连衡的人凭借外国势力在国内捞取高官;援救小国,只能使那些搞合纵的人凭借国内势力从国外得到好处。国家利益没有确立起来,而臣下倒先把封地和厚禄都弄到手了。尽管君主地位降低了,而臣下反而抬高了;尽管国家土地削减了,而私家却变富了。事情如能成功.纵横家们就会依仗权势长期受到重用;事情失败的话,纵横家们就会凭借富有引退回家享福。君主如果听信臣下的游说,事情还没办成就已给了他们很高的爵位俸禄,事情失败得不到处罚;那么,那些游说之士谁不愿意用猎取名利的言辞不断去进行投机活动呢?

9、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外交活动),大可以王,小可以安(使自己安定)。”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责求外交事务),内政之有(应该从内政中取得)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不可能达到)治强矣。

所以国破君亡局面的出现,都是因为听信了纵横家的花言巧语造成的。这是

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君主分不清公私利益,不考察言论是否正确,事败之后也没有坚决地实行处罚。纵横家们都说:“进行外交活动,收效大的可以统—天下,收效小的也可以保证安全。”所谓统—天下,指的是能够打败别国;所谓保证安全,指的是本国不受侵犯。兵强就能打败别国,国安就不可能被人侵犯。而国家的强盛和安定并不能通过外交活动取得,只能靠搞好内政。现在不在国内推行法术,却要一心在外交上动脑筋,就必然达到国家安定富强的目的了。

10、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减少商贾工匠这类居无定所之人的数量,并且使他们的地位卑微),以趣本务而外末作(让他们放弃工商业而从事农业)。今近习之请行(请求得以实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施行)于市(投机的商业活动在市场上盛行),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得到社会的尊重)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

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现在社会上向君主亲近的侍臣行贿托情的风气很流行,这样官爵就可以用钱买到;官爵可以用钱买到,那么工商业者的地位就不会低贱了。投机取巧非法获利的活动可以在市场上通行,那么商人就不会少了。他们搜括到的财富超过了农民收入的几倍,他们获得的尊贵地位也远远超过从事耕战的人,结果刚正不阿的人就越来越少,而经营商业的人就越来越多。

11、是故乱国(乱,形容词用为使动词,使国家乱,造成国家混乱)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则籍以仁义称先王之道),盛(整理)容服而饰辩说(讲究容貌服饰和修饰外交辞令),以疑(使动词,使疑惑,搅乱,扰乱)当世之法,而贰(使动词,使不专一)人主之心。其言谈者,为设(为通伪,伪设,虚构事实)诈称(说谎弄假);借于外力,以成(完成,达到)其私,而遗(不顾,丢掉,放弃)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违犯国家禁令)。

因此,造成国家混乱的风气是:那些著书立说的人,称引先王之道来宣扬仁义道德;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那些纵横家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那些游侠刺客,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

12、其患御者(近习之类),积于私门(贵族世卿之门),尽货赂(肆意贿赂),而用重人之谒(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退汗马之劳(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k?y?,粗劣,有毛病)之器(制造伪劣产品),聚沸靡之财(积累奢侈资财),蓄积待时(囤积居奇,待机出售),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网罗,收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

韩非子《五蠹》原文和翻译

韩非子《五蠹》原文和翻译 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

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

五蠹原文节选和翻译

五蠹(节选)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 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 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动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 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 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 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 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 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 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 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 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 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 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原文及译文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课本内容】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1、【译文】 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危害,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百姓吃野生的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其中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最近的古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如果有人在夏朝统治时代架木头做成鸟窝一样

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钻擦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武、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宋国有个耕田的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宋国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候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话。现在想要用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如是不能更也,……卜子妻写弊裤也,……先王之言,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未可必知也。……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五蠹 选自《韩非子》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

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五蠹》 1、楚之有直躬(直身而行的人),其父窃羊而谒(禀告)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判决)而罪(治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败走)。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让他做了高官)。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使动词,使听见,报告),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称赞)匹夫之行,而求致(追求,想得到)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主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2、古者苍颉之作书(创制文字)也,自环(环绕)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本来)以知之矣。今以(后省略宾语之,代公私)为同利(利益一致)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从个人的角度考虑)者,莫如修仁义而习文学。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接受国君委派的工作);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尊贵显荣):此匹夫之美(普通民众最求的美事)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读典籍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读典籍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3、斩敌者受赏,而高(意动用法,以…..为高,推崇)慈惠之行;拔(攻占,夺取)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甲厉(后来写作砺)兵以备难,而美(意动用法,以??为美,崇尚)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拒)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废弃不用)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措施)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从事耕战的人)者简(怠慢,荒废)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到奖赏,但国家却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取敌人城池的人本该授予爵禄,但国家却信奉兼爱非攻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的儒生。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是不可能的。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

韩非子 五蠹 译文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么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现在的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现在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按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乘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的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的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实际情况不相同。 在山上居住却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而是由于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现在人们

2019年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文言文《五蠹》全文详细翻译 五蠹 选自《韩非子》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 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 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 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 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 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 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 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 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 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 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 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 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 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 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 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 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 《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下面,为大家分享《五蠹》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动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媵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欀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五蠹》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五蠹》详解及翻译 五蠹 选自《韩非子》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还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朝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那末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活。今天想要用古代

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的诸公子,是当时儒派大师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 主要注本:清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近人粱启雄《韩子浅解》;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五蠹(节录)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1]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2]而诸先生以文学取;[3]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4]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5]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6]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而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7]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8]乃苍颉固以知之矣。[9]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10]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 [11]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12]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13]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14]是故服事者简其业,[15]而游学者日众,[16]是世之所以乱也。 [1]兼,一并,都、尽。《说文·秝部上》:“兼,并也。从又持二禾。” [2]罪,《说文·网部》:“捕鱼竹网也。”秦始皇以“辠”似皇,故改为“罪”。 [3]文学,指儒家之诗书,《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先生,在先秦习惯以先生称习书者。如《庄子·天下篇》:“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是其例。 [4]太田方《韩非子翼毳》曰:“趣,当作取。”趣、取二字古通用。本书《难势篇》:“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再如《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为赵简主取道争千里之表。” [5]行仁义者,指儒者。本篇云:“仲尼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可证。 [6]直躬,一说,躬当系其名,其行直,人号之曰直躬。 [7]几,通“冀”,希望其事成功曰冀。 [8]私,当作“厶”。《说文·禾部》:“私,禾也。北道(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名禾主人曰私主人。”可能是禾的名称。《说文》又云:“公从八,从厶。“八”犹背也。” [9]乃,是。 [10]此句指,《孤愤篇》:“臣主之利相异者也。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

2021年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之令狐采学创编

韩非子《五蠹》 欧阳光明(2021.03.07) 1、楚之有直躬(直身而行的人),其父窃羊而谒(禀告)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判决)而罪(治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败走)。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让他做了高官)。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使动词,使听见,报告),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称赞)匹夫之行,而求致(追求,想得到)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主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2、古者苍颉之作书(创制文字)也,自环(环绕)者谓之私,背

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本来)以知之矣。今以(后省略宾语之,代公私)为同利(利益一致)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从个人的角度考虑)者,莫如修仁义而习文学。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接受国君委派的工作);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尊贵显荣):此匹夫之美(普通民众最求的美事)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读典籍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读典籍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3、斩敌者受赏,而高(意动用法,以…..为高,推崇)慈惠之行;拔(攻占,夺取)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甲厉(后来写作砺)兵以备难,而美(意动用法,以??为美,崇尚)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拒)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废弃不用)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措施)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从事耕战的人)者简(怠慢,荒废)

五蠹 韩非子

五蠹 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而:然而,表转折胜:承受得起,禁得起)有圣人作,(作:出现,兴起)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构:交错架起)而民悦之,(悦: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高兴)使王天下,(王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果:木本植物结的果实蓏luǒ草本植物结的果实。此泛指野生果实蜯bàng同“蚌”蛤:gé蛤蜊)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臭:xiù气味而:表顺承)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钻燧:钻木取火燧:取火的木头以:连词,来)而民说之,(说:今作“悦”)使(之)王(于)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燧人氏:传说的远古圣人,人工取火的发明者)中古之世(中古指尧舜禹时代),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决:疏通水道。渎:河道)。近古之世(指夏末至春秋时期),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夏后氏:夏朝),必为鲧禹笑矣(为:介词,表被动笑:耻笑);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是,这是以:连词,因为期:期望,要求修:学习),不法常可(法:效法常可:指永久性的办法),论世之事,(论:考虑,研究世:社会之:结构助词,的事:情况)因为之备(双宾语句,为,动词备:名词,措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株:

树春子 ),兔走触株(走:跑),折颈而死(折:zh é,折断,而:连词,表顺承);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于是 释:放开 耒l ěi :古代一种翻土的农具),冀复得兔(冀:希冀。希望 复:再,又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自身自己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者,……也。判断句 以:用 治:治理 皆:全,都) 蠧: 名词,形声。“螙”是“蠹”的本字 蠹,木中虫。——《说文》 本义:蛀虫 臭:ch ?u 1、不好的气味,与“香”相对。 臭味,恶臭 2、香气 左佩刀,右备容~,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xi ù 1、 气味的总称:无声无~。 2、 同“嗅”。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伐,击也。——《说文》 ↗砍,劈(扩大引申)伐竹取道。 柳宗元《小石潭记》 伐:武力杀戮,攻打,征战 → 夸耀(词义引申)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 ----《 淮阴侯 列传》 ↘ 胜利,勤劳(词义引申)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 ? 魏公子列传》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韩非子《献媚取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韩非子《献媚取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献媚取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晋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之,恭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 作者简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在《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原文 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wèi)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以求容于我者也,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公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 译文 晋中行文子外出逃亡,经过一个县,随从说:“这里的乡官,是您的故交,您何不去找他投宿?还能等着您后边的车赶来。”晋文子说:“我曾经喜欢音乐,这人送给我一把好琴;我喜欢玉佩,这人送给我好的玉环。他是在纵容我的过失,以求能被我接纳,我担心现在他要把我抓去送给他的新国君,以求被新主人接纳了。”于是离开了。那个乡官果然截获了晋文子后面的两辆车献给了新国君。 句子翻译 (1)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译文:您为什么不停下来住一夜?并且等候后面的车辆。 (2)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译文:我爱好佩带装饰物,这人就送给我玉环。 (3)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译文:我恐怕他拿我向他人取宠。(或,我恐怕他用我作

韩非子《五蠹》翻译 节选

韩非子——五蠹(翻译) 儒家用古代文献经典来搞乱法制,游侠用武力来违犯禁令,而国君都以礼对待他们,这就是乱的原因。触犯法令的应当治罪,而这些儒生们却因为懂得古代文献经典而被录取任用;违犯法令的应当诛灭,而这些游侠却靠着行刺的行经被豢养。因此,法令所否定的,却是君主所要录取任用的;官吏要诛灭的,却是君主所要豢养的。法之所非,上之所取,上之所养,吏之所诛,这四种情况自相矛盾而没有一定的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把国家治好。所以,实行仁义的人,不是应当称誉的人,所称誉的人却有害干耕战之事;精通古代文献经典的人,不是应当任用的人,任用了他们就会搞乱法制。楚国有一个品行正直的人,当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向官吏报告了这件事。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忠,却对父亲不孝,判决并治了他的罪。从这件事来看,国君的忠臣,却是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人随从国君去作战,三次战斗他都败走,孔子问他三败的缘故,他说“我有年老的父亲,如果战死,就无人奉养了。”孔子认为他很有孝心,举荐他当高官。从这件事来看,父亲的孝子,却是国君的叛臣。所以,令尹朱诛杀了直躬,从此,楚国坏人的犯罪行为,不再有人向上报告使国君了解,孔子奖赏了因孝而战败的人,鲁国人民在作战时就轻易投降或败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就象这样的不同啊。而国君一方面称赞匹夫的行为,一方面又想使国家得到幸福,这是必定不会达到希望的。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给“私”字制定字义,解释为自环(即专为自己打算),与“ 私”字涵义相违背的就是"公"。公和私是相反的,苍颉本来已知道了。现在认为公私利益是一致的,那是没有经过仔细考察的毛病。然而为个人考虑,最好的办法不如讲求仁义,字习古代文献。讲仁义,就被国君所信任,被国君信任,就可按受国君委任的工作;学习古代文献,就可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为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贵荣耀。这是个人的美事。然而,没有功劳而能接受国君的委任,没有爵位而能显贵荣耀,有如此的政治,那么,国家必定动乱,国君也必定危险。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是不并存的。斩杀敌人的人应当受到奖赏,而国君却推崇儒家仁义的行为;攻陷城池的人应当得到爵位俸禄,而国君却相信墨家兼爱的学说;使甲胄坚固,使兵器锋利以备患难,而国君却以儒者的服饰为美;国家富足要靠农民的辛勤劳动,抵抗敌人要靠士卒的勇敢,而国家却以文学之事为贵;国君废弃那些敬爱国君、畏惧法律的人,却收养那些游侠刺客之辈,措施如此,国家要太平强盛是不可能的。国家太平时收养儒者和侠客,国家有难时,却要甲士去抵御入侵的敌人,国家给以利益的人不是国家要用的人,国家要门的人不是得到利益的人。所以,从事劳动的人,就怠慢他所从事的事业,而游侠者和儒者却一天天增多,这是社会之所以乱的原因。 现在,国境内的人民都在谈论治国的方法,家中多藏有商秩、管仲关于法令方面的书,而国家却愈来愈贫穷;这是因为说耕种的人多,拿锄头种地的人少啊。国境内的人民都在谈论兵家之事,家中多藏有武、吴起关于军事的兵书,而兵力却越来越削弱;这是因为说战略的人多,参加战斗的人孙少啊。所以,英明的君主任用出力去耕地打仗的人,不听信空谈农耕和兵法的人,奖赏那些耕地打仗有功的人,一定要禁止对国家没有用处的儒家和游侠的活动;所以,人民能够竭尽全力而紧跟国君。耕种是要用力气而且很劳累的,而人民却愿意耕种,说:这样,可以靠耕种富足起来;打仗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而人民却愿意打仗,说:这样,可以靠打仗显贵起来。现在,讲究儒家学说,学习游士的空谈,没有耕种的劳苦,却有富贵的实利,没有经受打仗的危险,却有显贵的尊位,那么,谁不想这样干呢?因此,有一百人从事智力活动,而仅仅有一人从事耕战的体力劳动。从事智力活动的人多,法制就会败坏,从事耕战劳动的人少,国家就会穷困。这正是社会之所以混乱的原因。所以,英明君主当政的国家,没有那些儒家的学说,用法令来教育民众;没有古圣人的遗言遗教,用官吏做老师去教育民众;没有游侠的犯禁,以斩杀敌人首级为勇敢。这样,国境内的人民,那

韩非子五蠹译文

韩非子《五蠹》译文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功业;对于从事文章学术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厂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悉学术的办法更好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却又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城大功的人本该授予爵禄。却又信奉兼爱的学说: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事业的儒生;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之类的人。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足不可能的。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人.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游侠和儒生却—天天多了起来,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