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8, 8(1), 42-4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2677/ag.2018.81005

The Influence of Training Images

on the Effect of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Xuesi Zhao1,2, Yanshu Yin2*, Lixin Wang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Beijing

2School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Caidian Hubei

Received: Feb. 2nd, 2018; accepted: Feb. 16th, 2018; published: Feb. 26th, 2018

Abstract

The stochastic modeling is developed from two point geostatistics to multi-point geostatistics, and

a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point geostatistics is proposed. Since the training im-

age is the key of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it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mod-eling results. An evaluation of training image in inversion is necessary. Three different training image i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n inversion result, that is, a training image same to the real reservoir, a training image reflec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real reservoir, and a rotation of 90 degree which is different to the real reservo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ining ima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and the more ac-curate the training image is, the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is. The place of the lithofacies has little influence unless they have different structure.

Keywords

Multipoint Geostatistics, Training Image, Seismic Inversion, Influence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赵学思1,2,尹艳树2*,王立鑫2

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蔡甸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6日

*通讯作者。

赵学思 等

摘 要

油气储层建模已经由两点统计发展为多点统计建模。相应的,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储层反演方法也得到了开发。由于训练图像对建模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多点地质统计反演中关键输入参数训练图像为对象,探讨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通过设计三种不同类型的训练图像,即与实际储层一致的训练图像;与实际储层结构一致但储层分布位置存在差异的训练图像;将实际储层旋转90度的训练图像。开展多点反演并比较其反演效果。结果表明,训练图像越准确,多点地质统计反演结果收敛速度快,反演误差小;而训练图像越不符合实际,则模拟收敛慢,耗时长,模拟误差大。训练图像结构符合实际情况时,其分布位置差异对反演结果影响不大。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学,训练图像,地震反演,影响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licenses/by/4.0/

1. 前言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针对两点地质统计学难以表征复杂储层形态的问题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地质建模方法[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多点地质统计学已经得到建模学者认可并在油藏建模广泛应用。在地震储层反演中也开始进行了有益尝试[2]。

作为多点地质建模核心输入,训练图像决定了多点地质建模效果。但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的影响,是多点地质统计学的技术关键,其直接决定了建模结果的好坏。关于多点训练图像获得和评价,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并研究[3] [4]。而在多点地震反演中,训练图像对反演效果的影响评价,则还未有开展。本文通过合成不同训练图像,评价其对反演效果的影响。为多点地质统计反演应用奠定基础。

2. 多点地质统计学反演原理

多点地质统计学反演是将多点地质统计随机理论与地震反演理论结合的反演方法[5] [6]。通过训练图像获得先验概率。即通过扫描训练图像完成目标区的多点模式的预测,随后通过不同相的岩石弹性属性概率分布抽样,与反射系数褶积合成地震道,并与实际地震道最优匹配决定反演弹性属性体,完成反演[7]。反演流程主要包含两个步骤:参数确定和随机反演。

2.1. 参数确定

包括两个方面的参数,即 1) 岩石弹性参数统计分析

通过井资料获得不同岩相的弹性参数(速度、密度)等分布概率。 2) 训练图像建立

根据研究区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认识,建立训练图像,定义数据模板扫描训练图像,提取岩性模式,建立岩相多点模式库。

Open Access

赵学思 等

2.2. 随机反演

随机反演过程是一种迭代的过程,通过多点建模获得岩相分布,通过岩相弹性参数先验概率分布抽样获得模拟弹性参数场[7]。随后,利用褶积定理合成地震记录,并与实际地震记录进行比较,选择误差最小结果弹性参数场作为反演结果[8]。

显然,训练图像既是获取岩相分布重要参考,也是弹性参数提取的关键约束。训练图像贯穿了多点地质统计反演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开展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学反演影响的研究。

3. 模型测试

为了验证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二维的砂泥模型(图1),并在反演过程中建立了三种不同的训练图像来测试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该模型网格总数为100*50。模型总厚度为100 m ,横向总长度1000 m ,分为两种岩相,红色为砂岩,蓝色为泥岩,两种岩相的弹性参数分布见图2。与一个主频为25 HZ ,长度为100 ms 标准雷克子波褶积获得地震剖面见图3。建立三种不同的训练图像如图4。其中训练图像a 就是理论的二维河道模型,训练图像b 与真实图像砂泥岩分布较为接近,只是位置存在差异。而训练图像c 则是对训练图像a 旋转了90?,利用四口井提取弹性参数、岩性参数构成数据事件,进行反演,测试中将反演的迭代次数设置为10次。并根据不同迭代次数对比其反演效果。反演即在这3种训练图像以及四口井的约束下开展。

反演结果如图5、图6所示。图5为第一次迭代后的反演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迭代的结果,其合成记录剖面散乱,同相轴错段,不连续,与训练图像相近。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旋转90度的训练图像的效果最差。

Figure 1. A 2-dimentional mudstone and sandstone model

图1. 二维砂泥岩模型

Figure 2. The distribution of elastic parameters 图2. 弹性参数分布

Figure 3. The record of seismic data 图3. 地震剖面

赵学思等

Figure 4. Training images (a) original training image, (b) the place variation of original

training image, (c) the rotation of original training image

图4. 训练图像。(a) 原始训练图像,(b) 位置变换训练图像,(c) 旋转90度训练图

Figure 5. A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iteration of seismic inversion (a) the result using the

original training image, (b) the result using the variable place of training image, (c) the

result using the rotation training image

图 5. 第一次迭代结果对比。(a) 原始训练图像结果,(b) 位置变换训练图像结果,

(c) 旋转90度训练图像结果

赵学思 等

Figure 6. A comparison of after 10th iteration of seismic inversion (a) the result using the original training image, (b) the result using the variable place of training image, (c) the result using the rotation training image

图6. 第十次迭代结果对比。(a) 原始训练图像反演结果,(b) 位置变换训练图像结果,(c) 旋转90度训练图像反演结果

图6为第十次迭代结果,从图中看出,经过十次迭代,以原始模型为训练图像和以及位置略有变化但结构一致的训练图像的反演结果都接近实际地震记录剖面,两种反演结果区别很小,只在细节上有些区别。但是旋转90度训练图像的反演虽然合成记录剖面在尽量体现原始地震剖面,但其误差较大,反演效果较差。

由此可见,训练图像对反演效果是有较大影响的。虽然反演以逼近真实地震记录为一个方向,但是不合适的训练图像反演在同等条件下地震记录较为零散,与原始记录反差较大,而与实际符合的训练图像则非常好逼近了真实地震记录。即使训练图像内砂泥岩位置分布有差异,只要其能够反映储层结构特征。反演效果也较好。

从运行时间上,相同条件下与实际一致训练图像迭代10次运行机时为35分27秒,位置有差异的训练图像35分45秒,而不一致的训练图像则耗时37分01秒。也反映在训练图像结构不一致时候,其搜寻匹配的数据事件并完成反演比较耗时,计算效率低。

4. 结论

1)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建立准确的训练图像能够减少反演过程中的迭代次数和反演的计算量。在多点地质统计反演中,地质工作者应该尽量建立准确的训练图像。

2) 训练图像结构类似情况下,砂泥岩位置分布差异对反演结构影响不大。因此在建立训练图像时候,其核心在于揭示地下储层结构信息。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G5800-16ZS-KFZD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572081)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16ZX05031002-001)、以及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2016CFA024)

赵学思等合资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胜和, 李文克. 多点地质统计学——理论/应用与展望.古地理学报[J]. 2005, 7(1).

[2]González, F., Mukerji, T. and Mavko, G. (2008) Seismic Inversion Combining Rockphysics and Multiple-Point Geos-

tatistics. Geophysics, 73, 11-21.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190/1.2803748

[3]Zhou, H. and Gomez-Hernandez, J. (2012) A Pattern-Search-Based Inverse Method.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48.

[4]Zhang, T.f., Switzer, P., Journel, A., et al. (2006) Filter-Based Classification of Training Image Patterns for Spatial

Simulation. Mathematical Geology, 38.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007/s11004-005-9004-x

[5]Larsen, A., Ulvmoen, M., Omre, H., et al. (2006) Bayesian Lithology/Fluid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a

Markov-chain Prior Model. Geophysics, 71, 69-78.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190/1.2245469

[6]Tarantola, A. (2005) Inverse Problem Theory and Methods for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137/1.9780898717921

[7]Nunes, R., Soares, A., Azevedo, L., et al. (2017) Geostatistical Seismic Inversion with Direct Sequential Simulation

and Co-simulation with Multi-lo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 49, 583-601.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007/s11004-016-9651-0

[8]杨培杰. 地质统计学反演——从两点到多点[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5): 2293-2300.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3-3967,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g@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公式

8.1 一般规定 8.1.1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必须在分析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公式(选用的公式应注明出处)。 8.1.2 本章所列潜水孔的计算公式,当采用观测孔资料时,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抽水孔水位下降漏斗坡度小于1/4处。 8.2 渗透系数 8.2.1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抽水孔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1 当Q~s(或Δh2)关系曲线呈直线时, 1)承压水完整孔: (8.2.1-1) 2)承压水非完整孔: 当M>150r,l/M>0.1时: (8.2.1-2)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3)

3)潜水完整孔: (8.2.1-4) 4)潜水非完整孔: 当>150r,l>0.1时: (8.2.1-5) 或当过滤器位于含水层的顶部或底部时: (8.2.1-6)式中K——渗透系数(m/d); Q——出水量(m3/d); s——水位下降值(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的平均值(m); h——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m); l——过滤器的长度(m); r——抽水孔过滤器的半径(m);

R——影响半径(m)。 2 当Q~s(或Δh2)关系曲线呈曲线时,可采用插值法得出Q~s 代数多项式,即: s=a1Q+a2Q2+……a n Qn (8.2.1-7) 式中a1、a2……a n——待定系数。 注:a1宜按均差表求得后,可相应地将公式(8.2.1-1)、(8.2.1-2)、(8.2.1-3)中的 Q/s和公式(8.2.1-4)、(8.2.1-5)、(8.2.1-6)中的以1/a1代换,分别进行计算。 3 当s/Q (或Δh2/Q)~Q关系曲线呈直线时,可采用作图截距法求出a1后,按本条第二款代换,并计算。 8.2.2 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当利用观测孔中的水位下降资料计算渗透系数时,若观测孔中的值s(或Δh2)在s(或Δh2)~lgr关系曲线上能连成直线,可采用下列公式: 1 承压水完整孔: (8.2.2-1) 2 潜水完整孔: (8.2.2-2) 式中s1、s2——在s~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 ——在Δh2~lgr关系曲线的直线段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值(m2); r1、r2———在s(或Δh2)~lgr关系曲线上纵坐标为s1、s2(或)的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m)。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地探博士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瞄准国际一流大学, 坚持质量第一,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作为毕业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如下几个方向: 1、应用地球物理; 2、数学地质与综合信息矿产预测评价; 3、应用地球化学;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5、资源环境评价与信息处理; 6、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40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120学时,4学分) (3)基础理论课(下列课程可任选2门) 应用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应用地球物理解释理论 非线性物理学 现代信号处理 元素存在态理论 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数量化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地质统计学 3S技术及其应用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 专家系统原理 (4)专业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 应用地球物理学专论 应用地球化学专论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资源环境系统正反演模型方法 国土与环境遥感应用专论

高级人工智能 智能测控系统设计专论 高等地震波成像理论 近代电磁波成像理论 2、选修课:(下列课程可任选1~2门)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进展 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 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成分 海洋科学进展 科学可视化算法及系统 近代电磁理论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概论 环境化学地球动力学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地学中的定性数据分析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 近代数值方法理论 近代数值方法理论地学应用专题 地学中的非线性理论 地球环境与地质灾害 大系统理论及应用 科学思维与科技写作 第二外国语; 其它(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可申报另行开设其它选修课)。 开题报告与学术活动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应尽早确定每位博士研究生的选题范围, 并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 提出论文选题范围, 并举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由论文开题报告评议小组做出评议, 评议合格者, 确定论文题目, 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博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及制定论文工作计划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应由专业统一组织公开进行。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前, 应完成至少80篇的专业文献阅读, 其中外文文献量不少于二分之一。 论文进行中应按计划由博士生在系或教研中心学术会议上作至少1次阶段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学习期间参加4个以上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完成以上各环节,可获得2个必修学分。 七、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在博士生学习和研究期间,应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安 拟制安保科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 2016年6月25日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应急抢险救援预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2) 二、编制目的 (3) 第二章适用范围 (3) 第三章应急救援体系 (3) 一、组织体系 (3) 二、运行机制 (5) 三、应急响应 (7) 四、应急部门职责 (7) 第四章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0) 第五章应急结束 (10) 第六章后置处理 (11) 第七章培训 (12) 一、培训 (12) 二、演习 (12) 三、奖惩 (12)

第八章预案管理 (13) 一、审查复审 (13) 二、预案管理 (13) 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 专项、现场应急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旬阳至小河公路XXLJ-03项目部路基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预案。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应急[2007]88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 二、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适用范围

JASON软件介绍

RockTrace 同时AVA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自从2000 年秋季推出以来,RockTrace 就对行业应用和集成PSTM 地震数据的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唯一的定量集成测井曲线弹性岩石物性和AVA 地震数据的技术,可以生成标定的定量岩石物性三维数据体。 RockTrace 以InverTrace Plus技术为基础,并将该技术扩展到了AVO 域。在InverTrace Plus中,应用的约束以波阻抗(Z p) 为依据。在RockTrace 模块中,目标是在波阻抗之外求解出横波阻抗(Z s) 和密度,因此,对这三个参数分别地设置约束条件。在并行处理过程中,能够生成的弹性参数类型组合为: ?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 ?纵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 ?纵波时差、横波时差和密度 ?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 和InverTrace Plus一样,应用全局模式时,一个空间控制项被加到目标函数上,同时,一个相当大的地震道数据体被整体转换。RockTrace反演应用多个不同角度叠加道集的地震数据体,并且生成三个弹性参数数据体。该算法是InverTrace Plus模块整体多道反演算法的扩展。它是以一个地震数据体作为输入信息,并且只生成一个阻抗数据体(上述数据体之一)。通常,RockTrace 算法可以产生三个弹性参数数据体,并且保留了许多其它模块的原理和约束算法。 这是业界一项独特的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是岩石的真实属性,与储层属性有关。 ?当采用Knott-Zoeppritz 方程式选项时,无任何物理近似假设。 ?允许振幅和相位随偏移距变化。通过对每隔输入部分叠加数据体,计算唯一的子波来实现反演。 ?在反演过程中,弹性参数可以直接进行各自约束。 ?岩石物理关系可用于约束弹性参数对。 ?由于所有输入数据必须和单一的输出模型相一致,降低了噪音的影响。 ?最终的弹性参数模型可重构输入地震数据,这也是反演优化算法的一部分。 ?由于处理过程是整合了所有数据并与单一模型保持一致,所以质量控制分析更简单,而且结果更加机关内却。 RockTrace 可同时求解多个褶积方程,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此外,S 代表地震角度叠加道集,KZ 表示Knott-Zoeppritz 反射系数方程,W 表示角度叠加道集的相应子波。由于RockTrace 使用完全的KZ 方程,因此可支持P-P 波形数据、P-S 转换波形数据,或者二者的结合。RockTrace 内的组件 RockTrace 由三个模块构成: ?P-P 和P-S 弹性阻抗曲线生成器 ?同时AVA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垂直数据对齐 另外,在Wavelets模块中,具有RockTrace 软件许可,就可以运行多角度叠加数据子波估算工具。

地质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一、历史背景与产生 地质统计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数学地质学科的分支。它开始主要是为解决矿床从普查勘探、矿山设计到矿山开采整个过程中各种储量计算和误差估计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法国著名学者G. 马特隆教授于1962年创立的。其核心即所谓的“克立格”。它是一种无偏的最小误差的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按照样品与待估块段的相对空间位置和相关程度来计算块段品位及储量,并使估计误差为最小。这是南非采矿工程师D. G. Krige 根据南非金矿的具体情况与1952年提出的,故命名为克立格法。后来法国学者G. 马特隆(Matheron)对克立格提出的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克立格提出的方法是在考虑了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地改进了统计学,是一种传统方法与统计学方法结合起来的新方法。同时为了解决具二重型(结构型与随机性)的地质变量的条件下使用统计方法的问题。马特隆教授提出了区域化变量的概念(Regionalized Variable),从而创立了地质统计学。根据地质统计学理论,地质特征可以用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来表征。而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布的主要数学工具是变差函数(Variogram)。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马特隆的学生JOURENL等在研究其它地质变量的基础上,认为某些地质变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定波动的,这样使用克立格法就不能很好再现地质变量的分布特征。因此他们采样模拟的方法,将克立格估计的离散方差的波动性模拟出来,从而产生了随机模拟法。因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质统计学分为两派:一派以法国的马特隆教授等人为主,仍致力于克立格估计的研究;一派以美国JOURENL等人为主,主要致力于随机模拟方法的研究。 地质统计学的产生是在经典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前,为了反映地质变量的空间变化性,一些地质学家曾经使用一些经典的概率统计方法来研究地质变量。但由于地质变量并不是纯粹的随机变量,因此,直接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经典统计方法在研究地质变量时,不考虑样品的空间分布,由于样品的空间分布位置不同,尽管它们的均值、方差都一样,但地质变量的稳定性并不相同。②经典概率统计学研究对象是纯随机变量,并都服从一定的已知概率分布,而地质变量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③经典统计学的变量原则上要求可以无限次重复测量或试验,且每次测量可能结果均不同,而地质变量不行。④经典统计学一般要求每次抽样是独立进行,相互独立,而地质变量并不相互独立,往往具有空间相关性。为了寻求一种既能保持概率统计的有效性,又考虑到地质变量的特点,使地质统计学应运而生。 二、地质统计学研究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地质统计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了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程序包,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目前来看,可概括为如下: ⑴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a. 完善的基础理论(5基本) 基本概念——区域化变量 基本工具——变差函数 基本假论——二阶平稳假设和本征(亦称“内蕴”)假设 基本公式——估计方差离散方差正则化公式 基本方法——普通克立格 b. 非线性及非平稳理论充实 泛克立格K阶本征函数析取克立格等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15:30:56.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邓戴斌[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本文将重点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阐述应该采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属于负面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面较广,会对交通、河道等产生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近二十年的时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空前活跃,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针对于多种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中国及其他国家仍然推动着各项研究的进一步落实。 1、滑坡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滑坡通常是在特殊的地形及地质条件下受到了岩土的自重作用,结合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坡体失去了稳定性,沿着内部的软弱面产生了滑动变形的问题。发生滑坡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的内因,就是指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破碎断层和节理发育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属于滑坡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构造。滑坡发生的外因就是积水渗水、地下水发生了变化等,这就使得原有地层内应力的平衡构造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极易产生滑坡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山区若是修建水库和电站等,需要对山坡大面积的开挖,这种情况便会导致老滑坡复活。 2、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 2.1 辨明影响因素 想要真正的将滑坡地质灾害加以治理,需要坚持着基本的原则,应该将查清地质条件并分析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视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准确的分析斜坡变形破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到实处,重点是清楚地认识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防治举措【2】。 2.2 探索条件及规律 在对滑坡加以整治前,应该及时的将斜坡变形的具体规律和对应的边界条件等准确的分析,因为考虑到变形破坏的规律存在差异,所以采取的处理对策也有差别,应该严格的依照斜坡变形规律确定科学的方案。需要准确的分析出变形破坏面的具体位置和基本的形状,由此才能确定相应的规模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实际布置防治工序的时候更加合理。 2.3 彰显出针对性 为了让治理效果更加的明显,主张积极的分析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依照重要性确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如果斜坡失稳,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属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注重安全稳定性系数的提升,关注相应的投资比重。若是临时的工程项目,应该确定采用较为简易的防治对策。除了上述提及到的相关问题,在具体落实相关的行动时,还应该准确的判断实地情况,采取最优的治理方案。 3、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滑坡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特别是在地形、地质等条件之下,斜坡部分岩、土受到自重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并不稳定的情况,内部的软弱面会产生极为明显的滑动变形情况。我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现阶段国家对相应的治理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 3.1 及时的将滑坡体清除 针对于坡高低于15米,并且坡面长小于50米的小型土质边坡,应该考虑其并不存在着继续向上和两侧扩展的可能性。因为挖方的工作量有限,在挖除之后能够保证将危害彻底的消除,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挖除的方式彻底的根治【3】。 3.2 排水工程的实践 排水工程中涵盖着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因此在整治滑坡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滑坡体外及时的修建环形截水沟,保证在对其合理利用的时候,及时的将地表水引到天然沟谷中。滑体中需要及时的修建起树枝状的排水系统,这主要是迎合了具体项目的实践要求,在布置阶段的主沟需要和滑坡方向保持着一致。为了避免地表出现渗透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将地表填平并且夯实,针对于风化以及存在着裂隙的区域,必须要采取锚喷防护举措或者是灌浆手段,同时也需要格外的重视绿化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土壤能够适当的固定起来。地下排水可以适当的划分出浅层、深层排水以及截水等不同的类型。所谓的浅层排水方案,重点是深度保持在数米和数十米的区域,如果说地下水埋藏的深度达到了15米以上,需要落实经济技术的对比。 3.3 积极的落实支挡工程 3.3.1 抗滑挡土墙 若是中小型的滑坡,应该考虑其本身的下滑力,在其下滑力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设置出挡土墙,然后把基础置于硬层或者是基层土上,挡墙较为常用的形式便是重力式挡土墙,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验证出这种挡土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开裂和变形的问题,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其结构受力机制并不科学。为及时的将这种局面加以改善,锚定板挡墙和预应力锚索等新型的挡墙应运而生【4】。很多新型挡墙的出现使得挡土墙的受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相关联的造价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对比于重力式的挡墙来说,预应力锚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3.2 抗滑桩 这种抗滑桩重点是通过运用桩和周边岩土的共同作用,及时的将滑坡推力加以传递,然后达到了稳定地层的抗滑结构。因为这样的抗滑桩存在着较强的抗滑能力,同时污工量较少、桩位较灵活,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慎重的选择。 3.3.3 锚固法

太原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_冯玉明

增刊(总第114期)山西水利科技(To tal No.114) 1996年12月SHANXI HYDROT EC HNICS Dec.1996太原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冯玉明 常发强 (太原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山西省水利职工大学) 文摘 本文在系统全面分析了太原地区的地质条件、构造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含水介质的岩性特征、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分布规律、地下水流系统及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水同位素特征的基础上,对太原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行了概化,尤其对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的兰村泉域、晋词泉域以及东山娘子关泉域及其边界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重新划分和充分的论述。 主题词 地下水 泉 水文地质 概念模型 水补给 水文分析 自由词 兰村泉域 晋祠泉域 娘子关泉域。 1 前 言 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在全面系统地分析该区含水介质的岩性特征、水循环条件、水化学场、水动力学特征及水同位素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同时,一个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合理概化,对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污染的防治和水源保护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进行分区目标管理,总量控制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75570306《太原市水资源系统规划和调度优化》中,对太原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进行了概化,依此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太原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图见图1。 图1 太原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6

2 系统分区 根据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岩性、富水特征、水流型式、水循环条件、水化学及水同位素特征将太原地区地下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五个系统,即西山岩溶裂隙水系统、北山岩溶水系统、东山岩溶裂隙水系统、娄烦裂隙岩溶水系统及盆地区孔隙水系统。 3 系统边界 太原地区地下水系统边界:北部以石岭关、康家会至柳科府断裂构造带为界,与北部变质岩地区接壤,为二类隔水边界;北东部边界受系山断裂带的控制,北部为变质岩地区,为二类隔水边界;东部边界位于杨兴乡善都至盂县西烟一带,为一地下水分水岭,边界水位约1020m,东侧的温川水位980m,西侧阳曲盆地水位小于820m,东南边界由北东向的寺家坪张家河断裂带组成,断裂带伴有岩脉侵入,东段边界上寒武系高于1600m以上,远高于两侧地下水位,为一隔水边界,其西段龙王堂至张家河为一开放段。南部孔隙水边界以行政区划为界。西部边界南段以狐堰山山字型挤压构造带为界,为二类隔水边界。北段以娄烦县与外地区的行政区划界线为界,边界含水层均为变质岩系,亦视其为隔水边界。总体上看,系统的西、北、东三面高,向南及东南倾伏,呈簸箕状,下面就系统内部边界作一简述: 娄烦裂隙岩溶水系统与西山岩溶裂隙水系统以狐堰山山字型构造为分界,为二类隔水边界,位于柳科府、罗家曲至白家滩一线。 西山岩溶裂隙水系统与北山岩溶水系统的分界:北段以柳林河为界,河谷中出露地层为下奥陶统,主要含水岩层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均被切割,而下奥陶统在太原地区普遍具有相对隔水,可视为隔水边界,南段以横跨汾河的北石横背斜至王封地垒为界,北石横背斜核部地层为寒武系,出露于汾河河谷,由于该背斜的阻隔作用,形成玄泉寺泉群,并与兰村泉分开。 北山岩溶水系统的南部边界为三给隐伏地垒,地垒上岩溶水位616m,北侧兰村水位800m,南侧白家庄岩溶水位806m,亦为一地下分水岭。 北山岩溶水系统与东山岩溶裂隙水系统的分界:北部为田家梁背斜,南部为东山背斜,背斜核部奥陶系被抬升于区域岩溶水位之上,可视其为隔水边界。 山区岩溶裂隙水系统与盆地区孔隙水系统的分界为东西边山断裂带,一般为弱透水边界,唯土堂断裂北段(兰村)为一强透水边界。 4 含水介质 (1) 娄烦裂隙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类型为变质岩裂隙水和少量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介质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 (2) 西山岩溶裂隙水系统,地下水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上覆石碳二迭系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石灰岩,径流排汇区上覆石炭二迭系碎屑岩。 (3) 北山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介质主要为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石灰岩。 (4) 东山岩溶裂隙水系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介质主要为奥陶系统上下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石灰岩,上覆石岩二迭系碎屑岩。 (5) 盆地区孔隙水系统,含水介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至全新统松散堆积物砂砾石层和砂层。 5 水流型式及水动力特征 · ·7

最新jason地质统计学反演手册资料讲解

StatMod MC入门手册 Chapter 1.工作流程 Chapter 2.基本的输入输出数据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岩性实现岩性概率体 属性实现 地质统计学参数 岩石物理分析 地层网格模型地震数据 测井曲线 ……………………...5% ...….………………..15% ..……………………..5% ……………………...50% ……………………...10% ….………………….15% 百分数表示每个步骤所用时 间占整个项目时间的百分比Stage 4:反演 Stage 2:地质统计学参数分析 Stage 3:模拟 Stage 5:协模拟 Stage 1: 项目准备 Stage 6: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评估

Chapter 3.详细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以StatMod MC培训数据为例 第一步.首先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叠后CSSI反演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地质统计学提供一个好的研究基础, 这个“好”主要体现在: (1)好的井震标定, 目标区的相关值达到0.85以上; (2)好的叠后反演结果, 用来质控地质统计学模拟和反演结果, 是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横向预测准确 度的参照物; (3)利用叠后反演结果进行砂体雕刻, 对目标区的岩性展布、比例有一个总体上正确的把握, 这些认 识都是地质统计学的初始输入。 (说明:在提供的培训数据中已经为用户做了以上准备,用户可以从主界面中打开该培训数据所在工区, 然后用Map View看工区底图,用Section View查看地震数据、叠后CSSI反演数据、地质框架模型与 层位数据以及井数据与子波 , 并用Well Editor检查井震标定情况) 第二步. 数据准备 ●●井曲线重采样 这一步将测井数据重采样至地质微层采样间隔,具体操作为: (1)JGW主界面→ Analysis→ Processing toolkit; (2)Input→ Data selection→ Data type:选Well, 点击Input file(s)右边List选择任意井(可以选多井), 然后在弹出的界面Select logs中选择任意井曲线(可以多选),点击OK退出; (3)Parameters→ Resample log, 在弹出界面Processing toolkit中填写重采样间隔(注意s 与ms单位), 点击OK退出; (4)Output→ Define process, 从Select from中选择Resample log, 点击??输入到右边的Process里面; (5)Output→ Generate, 在弹出的界面中填写输出路径和输出文件名,然后点击Generate,开始计算重 采样的曲线。 ●●计算岩性曲线:这里说的岩性曲线和测井解释的岩性不同, 而是指能通过弹性属性(主要指纵波 阻抗) 区分出来的岩性, 所以一般可分两到三种岩性。练习里通过交会图的方式教授如何划分岩性。 ●●地震数据:线、道间距尽量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进行跳道处理,避免往反演结果中引入各向 异性。 ●●地质框架模型:微层采样间隔与需要分辨的薄层厚度要匹配。 第三步. 地质统计学参数分析 这里说的地质统计学参数主要指三个参数: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简称pdf,描述某一属性在空间的概率分布情况)、变差函数(描述某一属性随距离的变化,是距离的函数)、云变换(描述两个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下面先介绍前两个参数: ●●概率密度函数 (1)JGW主界面→ Modeling→ StatMod MC, 弹出StatMod MC主界面,主要填写内容如下:

2.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第二章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监测 第二章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监测 (1) 第一节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1) 一、初步场地勘察及初始评估 (2) 二、初步野外调查 (4) 三、详细场地调查 (4) 四、野外试验与室内实验 (6) 五、调查工作的总结及报告的编写 (11) 第二节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监测 (12) 一、污染源与污染途径的调查 (12) 二、调查范围与水化学监测网设计 (13) 三、地下水样采集与保存 (14) 四、现场分析与监测 (15) 五、地下水化学数据分析 (16) 第一节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其主要目的是: (1)探测与识别地下污染物; (2)测定污染物的浓度; (3)查明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特性; (4)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速度,查明主径流向及控制污染物运移的因素,定量描述控制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运移的水文地质参数。 为实现以上目的,必须确定一个严格的、针对特定场地的调查程序。 表4-1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步骤 步骤工作内容 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 步骤1初步场地踏勘和初始评估 场地踏勘 确立初步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布置初始监测孔 步骤2初步野外调查 大体厘定含水层 开展其它野外工作 扩充监测孔网及沉积物采样 步骤3详细现场调查和试验 获取水文地质参数,评估污染物运移途径 步骤4编写报告 绘制平面及剖面流网 列出重要物理参数值

总结(报告)及对以后的监测工作进行安排 一、初步场地勘察及初始评估 这一阶段包括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场地踏勘。该阶段的目的是: (1)描述场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对已搜集整理资料信息进行验证; (2)搜集当地的水文资料,包括降雨和地表排水; (3)搜集有关污染源和污染特性的资料; (4)确立或改进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 (5)评价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潜在问题。 (一)搜集前人资料 1 污染现场历史资料 在第一阶段调查中最关键的资料涉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已知污染物或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的性质 2).污染物的来源或可能来源 3).污染程度 4).健康与安全 2 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前人的现场调查报告可以提供有关地形、岩土体和填埋材料的厚度及分布、含水层的分布、基岩高程、岩性、厚度、区域地质条件、构造特征(例如基岩中的断层)等方面的资料。 3 水文资料 调查内容包括地表水的位置、流动情况、水质、与地下水的联系方式等。 如果可能的话,已有资料还应包括场地水文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初步的概念模型。 (二)初步现场踏勘 在这一阶段,应完成以下重要的踏勘任务: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课程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包含经典统计学与空间统计学,按其基本原理可定义为:地质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其为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表明,地质统计学除了在异常评价、找矿勘探、矿体圈定、储量计算、采矿设计、矿山生产及地学科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外,它在石油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学、生物学、生态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地震地质、海洋地质、农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古气候、古地理、环境、林业、医学等许多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地质统计学在不到5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一、理论研究及进展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2-3]。包括:①从初期二维平面分析到三维立体空间的静态估计,发展到今天在时空域内对研究对象进行四维乃至更高维空间的动态估计和模拟。Journel[4]将克立格法的估值问题,从一般矢量空间扩展到个原始数据的全部可测度函数所形成

的矢量空间(希尔伯特空间)进行考察;②在单变量区域化变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多变量的协同区域化理论[4];③发展了许多计算变异函数(或协方差函数)的方法;④线性地质统计学与非线性地质统计学共同发展;⑤参数地质统计学与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相互补充。Matheron[5]为首的参数地质统计学派以正态假设为前提,在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Journel发展了无须对数据分布作任何假设的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提出了一些非参数地质统计学克立格方法;⑥由于时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得到重视,早期空间域静态建模技术的研究逐渐过渡到研究时空域多元动态条件模拟,各种模拟方法得到了发展;⑦早期的等因子模型的因子是埃尔米特多项式,它要求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为了拓宽等因子模型的应用,Matheron提出了离散的等因子模型和连续的等因子模型,Rivoirard利用析取克立格技术建立了正交指标剩余模型,Lajauine和La ntuejoul等也提出了建立等因子模型的一些方法;⑧已有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相互融合。如指示克立格法与协同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指示协同克立格法;指示克立格法与因子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主分量指示克立格法;协同克立格法与其它不同的线性地质统计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协同克立格技术等[6]。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多点地质统计学[7]。多点地质统计学是相对于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地质统计学而言的。在两点统计里,储集层相关性通过空间两点协方差( 变差函数) 进行描述。在多点统计里,则是利用空间多个点组合模式进行描述。空间多点组合样式称为数据样板,如果在空间点赋予了值,则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多点组合模式,称为数据事件。在建模时,对每一个未知点,估计在其处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事件出现的概率,随后抽样获得未知点处值或者数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地下水数值模拟在我国_回顾与展望_为_水文地质工程地质_创刊40年而作

地下水数值模拟在我国——回顾与展望——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创刊40年而作 薛禹群 吴吉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 今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将迎来它创刊40周年。40年来,它为发展我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事业,提高我国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整体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前景灿烂。仅以此文纪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双月刊创刊40周年。 1 概貌 我国自1973年以来在地下水的数值模拟方面发展很快,它的应用已遍及与地下水有关的各个领域和各个产业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与生产部门相结合,已运用数值模拟解决了很多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其中包括: 水资源评价问题(包括供水、排水、水利等各类问题中的地下水水位或压强预报和水量计算等);地下水污染问题,水2岩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的模拟;非饱和带水分和盐分运移问题;海水入侵、高浓度咸水 卤水入侵问题;热量运移和含水层贮能问题;地下水管理与合理开发、井渠合理布局和渠道渗漏问题;地下水2地面水联合评价调度问题;地面沉降问题;参数的确定问题。它所涉及的地质情况多种多样,有潜水,也有承压水;有单个含水层的情况,也有多个含水层存在越流的情况,以及种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岩相变化情况。由此,探讨了相应的模型概化与边界条件的处理。模型有二维的(平面的、剖面的),也有三维的,但以二维为主。虽然国内一共建立了多少个模型无法精确统计,但从有限的资料可以看出,从模型类型上看,按国际地下水模拟中心(IG WM C)的分类,几种类型的模型我们都有了,即: (1)预报模型包括水流模型 物质运移模型(溶质运移模型);热量运移模型;形变模型;多目标模型。 (2)管理模型; (3)识别模型其中大部分(估计在90%左右,甚至有可能超过)是预报模型,用来预测水流、污染物、热量、地面变化的时空变化,包括水资源(水量)评价、矿山涌水量、渠系及水库渗漏量预测等。在这些模型中以水流模型为主(80年代早期以前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水流模型),溶质运移模型次之,其它几类模型占的比例很少。水流模型有饱和的、非饱和的、饱和2非饱和的、地下水2地表水联合的几类,以饱和带模型为主。同时考虑地下水2地表水的模型只是个别的、探讨性的。水流模型一般只考虑均质流体,非均质流体的水流模型则是作为子模型和盐分运移子模型同时处理的。溶质运移模型在我国多数是处理低浓度的水质(地下水污染)问题。因此,由水流方程和对流2弥散方程分别组成的两个子模型可以独立求解,运动方程也以传统的达西定律为基础。只有少数研究海水入侵、卤水 咸水入侵和污水中高浓度污染物运移问题中,密度、粘度要由状态方程决定。此时,上述两个子模型要耦合起来求解。迭代法是解这类问题常用的解法。我国最早的三维可混溶海水入侵模型,是在80年代末期建立的。根据《W ater R esou rces R esearch》的评审意见,该模型发展了潜水含水层条件下的海水入侵模型。在此以前,国际上一直把潜水含水层简化作承压含水层处理,以回避处理降水入渗、潜水面波动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在我国这些海水入侵、卤水 咸水入侵模型以及以后将要谈到的热量运移模型、运动方程中,除了根据传统的达西定律考虑以水头梯度为基础的强迫对流外,还考虑了自然对流。卤水 咸水入侵由于浓度高还考虑了由于粘滞性产生的切应力对水流运动的阻滞。溶质运移模型中,只考虑污染物运移的模型在我国粗略看来略多于同时考虑吸附、解吸等的模型。少数模型已深入探讨了海水入侵过程中,水2土间发生的N a+2Ca2+、M g2+2Ca2+阳离子交换。但,处理更为复杂的如氮素生物化学转换的模型尚未见报导。我国研究热量运移、形变的模型不多,且都和一些大城市的地面沉降及为控制地面沉降进行的回灌联系在一起。热量运移模型,已考虑了与热量运移有关的各种主要因素(对流、传导、热机械弥散、自然对流、水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8, 8(1), 42-4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4950897.html,/10.12677/ag.2018.81005 The Influence of Training Images on the Effect of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Xuesi Zhao1,2, Yanshu Yin2*, Lixin Wang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al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Beijing 2School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Caidian Hubei Received: Feb. 2nd, 2018; accepted: Feb. 16th, 2018; published: Feb. 26th, 2018 Abstract The stochastic modeling is developed from two point geostatistics to multi-point geostatistics, and a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point geostatistics is proposed. Since the training im- age is the key of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it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mod-eling results. An evaluation of training image in inversion is necessary. Three different training image i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n inversion result, that is, a training image same to the real reservoir, a training image reflec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real reservoir, and a rotation of 90 degree which is different to the real reservo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ining imag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and the more ac-curate the training image is, the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of the multi-point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is. The place of the lithofacies has little influence unless they have different structure. Keywords Multipoint Geostatistics, Training Image, Seismic Inversion, Influence 训练图像对多点地质统计反演效果的影响 赵学思1,2,尹艳树2*,王立鑫2 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蔡甸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16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6日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