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整章教学设计25页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整章教学设计25页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整章教学设计25页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整章教学设计25页

全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将前面第六章技术设计、技术方案转化为产品的重要过程,动手实践性较强,模型或原型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过程,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

本章概述以借助“草船借箭”典故,给学生展示“稻草人”的模型,浅显易懂,为下面的模型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章第一节“模型”教学重点是模型及其功能,它体现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也是对后面模型制作铺垫一种技术思想方法。第二节“工艺”教学是实现模型制作技术活动中加工程序和方法,也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节制作模型”是将模型与工艺两种技术思想,在制作模型过程中体现出来,学生动手制作,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实现本章的模型或原型制作教学目标。

教材能够列举大量“模拟人、鸟巢、浑天仪、宇宙飞船”等模型和原型的实例,理解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通过柑橘榨汁机模型为例,了解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结合生活中熟知的简单工艺,加工工具和设备,通过学生动手使用一些工具,学会金属材料的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方法;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易台灯,实现提高操作能力。

本章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了第三章第一节“设计一般过程”、第五章第一节“方案构思方法”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重点:(1)知道模型的功能;(2)知道模型在各阶段中的作用;(3)知道什么是工艺,学会使用常用加工工具和设备;(4)制作台灯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1)理解模型的作用;(2)判断什么阶段该用什么模型;(3)怎样正确选择使用工具与方法;(4)如何使用工具加工制作台灯,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

确性。

本章通过模型制作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合作学习方式的平台,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激励学生不断对问题进行探究,体验解决技术问题的艰辛和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培养认真严谨做事的习惯,培养学生模型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对工艺的选择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安全使用工具或设备,领会加工产品、合理选择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讲解:《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有这样一个情节:诸葛亮借助大雾天气,将扎制的许多“稻草人”放在船上,命令士兵击鼓呐喊,诱使曹操误以为有人来袭击,慌慌忙忙下令射箭。结果十万支箭白白送给了诸葛亮。这船上的“稻草人”就是一种模型。

在现代技术设计中,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模型。

第一节模型及其功能(第一课时)

一、本节教材分析:

第一节模型教学分作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模型及其功能”,第二课时为“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模型”是本章教材“模型或原形的制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本章教材“模型或原形的制作”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是模型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模型,它还被赋予了思想方法的内涵,

课程目标:(1)知道什么是模型及其功能

(2)理解模型制作在生产设计中的作用

(3)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模型事例,分析模型或原形在构思、试验、交流中的作用。

(4)理解模型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5)关注模型方法广泛的应用,感受模型在技术中的价值

(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养成求实的习惯

教材的主要观点就是模型思想,关键词模型、模型功能。

教材中通过对模型、原形概念的理解,引出模型的有关知识,建立了什么是模型,通过《案例分析“神州三号”飞船中的模拟人》,来说明模型在设计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目的让学生理解模型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通过“讨论”加深对模型作用的认识。从最现代的“模拟人”设计、“鸟巢”产品设计到古老的“浑天仪”产品设计都离不开模型。产品生产和制作过程必须具有模型这个环节,它也是设计者发展构思创造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讲解了模型功能,它是一种设计语言,又是委托者、设计者、生产单位几方面直接沟通的平台,全面认识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大东方号”事例说明了什么〉〉进行分析,说明产品设计没有模型不行,有了模型不进行技术试验测试更不行。通过“讨论”使学生更加认清模型的功能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模型的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模型的作用

教材把“大东方号”事例提到模型是产品替代品时,讲解比较合适,这样给学生一个醒目的没有模型,在生产中是不行的,后面按照原教材顺序,《案例分析“神州三号”飞船中的模拟人》主要是讲解模型的功能作用,放在“大东方号”后面。

教学策略分析: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熟悉的事例为载体,进行分析和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实现模型及其功能目标,教学中在原形讲解中引入紫砂壶的开发与制作例子,浅显易懂,将“大东方号”案例顺序进行了调整,其目的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认识模型,再逐步引入生产模型,以具体案例分析为载体,大量分析原形和模型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模型认识逐一加深,最后理解上升到模型思想。让学生理解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又是设计一般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这个过程,发挥设计者构思的创造性,还可以避免盲目生产带来风险,从中理解模型制作在技术设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求实科学态度,感受模型在技术设计中的价值。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比较科学前卫的感兴趣的模拟人模型,最热衷的北京奥运会“鸟巢”模型,有了这个过程,发挥设计者构思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感受模型在技术设计中的价值。

教学中采用了分析、类比、交流的主要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学生理解模型后,投入到他们自己的模型设计中,有着独特的见解,树立技术设计的一般思想。通过网上资源,扩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对模型理解,还能学到相关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了设计的五个过程,其中制作模型或原形是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般过程中的这个重要步骤,那就是模型或原形的制作。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模型或原形

一、原形与模型

问:什么是原形?

1.原形:可以是产品本身,也可以是产品生产之前制作的与产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体

讲解: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例如:我国著名的江苏宜兴紫砂壶,艺人或产品设计人员制作的第一

把紫砂壶既可以成为批量生产的原形,也可以作为产品直接出售或收藏。

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在开发一款新汽车的车型时,其美学的创造性要受到安全、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等多诸多方面要求的制约,建立产品的物理原型,可以对这些方面做出较好的评价。

一般来说原型有两方面的作用。

2.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讲解:设计方案通常是通过图纸或文字或绘画表现的产品外观或特性,它是人类大脑对物体空间结构的抽象化平面反映,如果要将这种平面反映准确无误地再现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作原形,如果按照设计方案能准确地制作出原形,就说明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讲解:在制作原形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所耗费的材料成本、人工工时成本、设备投入成本、技术成本或工艺成本等等,为今后产品的价格定位确定一个基准。

例如:制作单件的相框,相框本身就是它的原形。

制作木桶,木通本身就是制作的原形。

问:既然原型具有许多作用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直接制作原型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分析(一): 《大东方号》事例

学生阅读讨论:课本P.139

问:《大东方号》使用技术在当时是不是最先进的?

学生:《大东方号》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动力设备,邀请了著名的造船专家,配置庞大蒸汽发动机为动力,制造一艘世界上最大、航速最快的远洋轮船。

问:为什么《大东方号》首航就失败了?

学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一次的完成图纸设计后就直接施工制造的《大东方号》轮船,虽然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但还是造成了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最后导致首航失败了。

问:这个问题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工程师威廉·弗劳得,仿造了《大东方号》的轮船模型,在水槽中进行试验,测算出真船所需的发动机数据,而《大东方号》的动力设备与船体不匹配,从而分析出了失败的原因。

教师:从《大东方号》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有时直接制作原型不进行试验、测算是不行的。

在很多情况下,模型是很好的替代品。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模型的知识。

3.模型

模型(model)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讲解:模型不同于原形,通常是原形的缩小或放大。我们大家常见的飞机模型、轮船模型、火车模型和深圳世界之窗公园里的各国著名建筑物等等都是原形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物。手表模型、分子模型、教学用的昆虫模型等等则是原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物。讲解:模型制作的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也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设计意图不能再现的情况。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模型。体现了设计者和平心愿,把会场编制成世界人民温馨的“鸟巢”,让世界运动员就向鸟一样飞到这里。资料包1:

讲解:浑天仪: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仪器。资料包2: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模型的例子。

学生:生物课上,人体模型

化学课上,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课上,用弹簧比做分子作用力的模型

汽车模型

房屋模型

讲解:结合学生所举实例讲解。

那么具体来说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以神州号飞船模型中的模拟人为例来讨论。神州号飞船模型等

案例分析(二):“神州三号”飞船中的模拟人

学生讨论:

问:“神州三号”飞船载人了吗?资料包3:

答:“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除没有搭载航天员外,

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这艘飞船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为不久的

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神州三号”中的模拟人有什么特性?

答:材料一:“神舟三号”虽然没有载人,但在飞船上装有形体假人(装有人体新陈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设备等),能定量地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参数。“神舟三号”进入太空后,将进行外层空间生命科学等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问:为什么要进行“模拟人”试验?资料包4:

答:由于有人的驾驶与从事各种活动,因此载人航天活动风险更大,技术难度更大,设备更复杂,可靠性要求也最高。载人飞船由航天医学保障系统、飞船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和着陆系统等七大系统组成。

载人航天飞行具有较大风险,宇航员要面对与地面不同的恶劣的太空环境,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超负荷的心理和工作压力等,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宇航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航天运动病、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感觉运动功能迟缓、睡眠周期紊乱、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到宇航员的生命。

因此载人航天的关键是保障宇航员能在上述恶劣的航天特殊环境下健康生存,高效地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同时还要对对宇航员实施飞行前、飞行中和返回地面后的医学监督与健康保障

讲解:从我们所列举和分析的大量实例不难看出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而且模型在技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模型的功能。

二、模型的功能

1、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讲解:模型可视、可触、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的产品的比例、尺度、线型、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它是一种实体设计语言,方便地使委托者、产生者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

2、模型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讲解:由于现代工业产品大规模自动化、巨额资金投入,仅凭图纸可靠性难以把握,一旦失败损失巨。

设计较复杂产品,必须制作模型试验,保持产品质量和性能后,才能投入生产。三、小结:原形

模型

第一节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是对模型设计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强调模型方法在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将设计思想赋予到模型的各个阶段中。

课程目标:(1)知道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及分类

(2)通过柑橘榨汁机为载体理解不同模型在制作过程中的模型作用。

(3)分析各个阶段的模型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4)关注每个阶段的模型制作及在技术中的价值

(5)使学生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教材的主要观点就是模型作用,关键词模型

教材通过柑橘榨汁机为载体,将模型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作用层层展开,通过各个阶段模型设计来表达技术思想,对每一个阶段过程设计不再是具体模型,而是从每个环节过程中提炼出模型思想。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图片分析和理解柑橘榨汁机在设计不同阶段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模型在各阶段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判断什么阶段该用什么模型

教材对各种设计模型在设计过程的作用给出准确含义,但是对设计模型各个部分的功能介绍不足,会使学生只是看热闹,并不知道为什么是选用这样结构,各结构选用的材料功能表达不够,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理解浅肤,达不到形成一种更高技术设计思想理念。因此在分析每种模型时,最好能配备各种模型的样摸进行教学。

教学策略分析:

以柑橘榨汁机为主线,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分析设计不同过程中的模型结构及其在不同阶段中的作用。

为了实现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对每种模型的

构思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可以把第三章学习的设计一般过程的制定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步骤的思想,具体地体现出来,例如在选用材料,结构,设计分析,将前面的知识在这里加以运用。

教学中通过简单易做的柑橘榨汁机的各阶段模型制作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教学中采用了分析、模拟、演示、讨论等方法,达到学生有感性认识后,并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基本设计一般思想,指导分析各个阶段模型的不同作用。

由于缺乏榨汁机的各类模型,教学中对模型类型讲解不够生动,学生对各个阶段模型的理解浅肤,这点较缺憾。

二、教学过程:

引入:从我们所列举的大量实例中,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同时模型在技术设计中发挥着改进、完善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不同设计阶段模型的作用。

讲解: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要求制作不同的模型,那么模型都有哪些种类呢?一、模型的分类

讲解:我们以课本柑橘榨汁机模型为例:

1、草摸:

用在设计产品造型的初期阶段,它可以把设计构思用立体模型简单的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柑橘榨汁机的草摸:外型构思有四部分构成

分析:(1)中部有一个平台,放置柑橘用的。

(2)有很长的可活动的杆、杆上有个把手,外力

就施加在杆的把手上面。

(3) 杆上连着盖子, 用力时盖子随杆一起向下与平台发生挤压,榨出柑橘汁的作用

(4)下面有一个底座,它与支架、平台连在一起,起到稳定作用。

2、概念模型:

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

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人机关系,从整

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侧重对产品造型的考虑而制

作的模型。

分析:(1)将榨汁机的整体外型设计成流线型,外表光滑,做工精制,色彩搭配典雅。

(2)长一些的活动杆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把手处用耐磨、防滑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哪些材料可以备用)制作成外型宽一些的套子,使用起来方便。

(3)榨汁机的盖子外型采用圆柱形,制作成茶杯盖一样的外型,材料采用不锈钢类(考虑能防酸,清洗方便,外观看起来清洁等)。

(4)平台制成凹槽型,比柑橘稍大,凹槽下面开个小孔,漏出汁子的地方,材料可采用不锈钢等,支架平台距底座的距离能放一个杯子左右的高度。

(5)底座制成圆形与整体协调,和支架连为一体,可用铸铁件材料制作,增大稳定性,上面放一个起弹性作用的橡胶垫。

3、结构模型:

为了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进行结构强度试验而制作的模型,侧重对产品结构的构思。

分析:(1)固定部分:

底座、支架、平台连在一起的

(2)活动部分;

活动杆与支架以轴连接可以转动,榨汁机的盖子部分与活动杆又用了一段曲柄连接,也可以随之转动。

试验;调整水平,各个结构,进行试验,

1、将一个柑橘防在支架上,用手握住把手带动杆转动时,使用恰当的力、方便地压榨,

并且底座保持稳定,不要晃动。

2测出力的大小和底座的重量。

3考虑合适人机关系,调整各部分合理尺寸大小,量出各部分机构使用的合理尺寸。

4将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进,做到合适的人机关系,使各个部分功能在使用中发挥到最佳作用。

4、功能模型:

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

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的尺寸与机体的相

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进一步对产品

功能的完善。

分析榨汁机功能:

(1)转动活动杆,具有榨汁的功能,

(2)检查连杆之间的活动各部分位置是否恰当,

(3)榨汁机盖子与平台上的凹槽是否对齐,以免

汁液从上面流出来

(4)底座与杯子位置是否合适,整体能否进行正常的工作。

5、展示模型;

最后就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展示模型。它是采用真实材料,用准确的尺寸,做成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或按一定比例缩放的模型,作为产品的样品进行展示,以便提供实体形象。另外通过展示模型可以直接向设计委托方征求意见,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依据。是产品的复制品

6.小结:

模型的分类及作用,

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

7.作业:

P141 练习

第二节工艺(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工艺”教学分两条主线,一是工艺理论教学作为第一课时,二是工艺实验教学作为第二课。

第一课时教学“认识工艺”理论教学,它是将模型制作成产品过程的加工程序、方法、技巧,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技术,它是连接本章前、后两节必不可少的实现模型制作的环节,也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工艺方法,技术才能实现其有目的的活动。

课程目标:(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培养学生对工艺选择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安全使用工具或设备

(3)领会加工产品、合理选择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教材的主要观点工艺方法:关键词工艺。

教材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工艺,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归纳操作工艺,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理解工艺方法,又通过〈〈案例分析“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理解一个产品制作有许多种加工工艺,每一种工艺都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教材通过对工艺的认识,从“小实验”“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中理解工艺方法,达到

知道工艺含义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工艺。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工艺: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选择使用工具与方法

教材一开始就指出了什么是工艺,因为学生不太熟悉工艺,在教材开头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例如:修理钢笔,钉钉子等来自学生生活的经历,降低认识工艺的台阶,再引出工艺,理解什么是工艺容易一些,建议北方学生选择木制课桌为案例,木桶在北方很少用,学生不熟悉这个案例。

教学策略分析:

这一节是工艺理论教学,可以将教具自行车搬到教室,木制课桌椅就地取材,边讲解边对照教具,容易使学生尽快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工艺,以及工艺在制作产品中的作用,不同种的产品,制作工艺有所不同。

为了理解工艺, 举例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生产自行车、缝制衣服、制作课桌,对这些生产过程的工艺进行分析,根据这些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是不相同的,对工艺的理论又做了一些补充说明,“(1)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技巧,体现生产活动中的技术;(2)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部分,将工艺制成技术文件以指导生产实施;(3)工艺过程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从备料、形成胚件与零件加工,部件与总装配,表面涂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都需要工艺。不同材料,不同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4)工艺是一种生产资源,它包含工艺员、工程师、工艺设备等。”降低对认识工艺的难度台阶,树立工艺技术思想,让学生理解工艺是技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小试验的体会,课桌的制作、自行车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对已有设计方案进行正确选择加工工艺的能力,领会在加工产品中使用和管理技术的能力,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教学中采用了举例、理解、分析、讨论、模仿等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技术活动离不开工艺方法,一定的技术总是和一定的工艺相适应,只有具备一定的工艺方法,技术才能实现其有目的的活动,工艺的选择需要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加工方法,加工工具的性能、用途和限制,什么样的加工时序最有效、最经济。

二、教学具准备:

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钢锯、锉刀、台虎钳、钻床、螺栓和螺母、攻丝扳手、套丝扳手等。铁板100mm×100mm×5mm左右,6厘米圆钢筋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每个同学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有做事的顺序和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工具。例如:修理钢笔、钉钉子、制作弹弓,自行车补胎,都需要先后程序,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不同的工种、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工艺:

讲解:烹饪工艺(简称:厨艺):就是将菜谱通过配菜、刀工、炒、蒸、煮、炖、炸、烤、煸等方法,利用火、锅、铲、勺等工具,合理地掌控火候、时间、放菜的顺序、调料的数量和入锅的时间,制作出我们喜爱的美味佳肴。在生活中我们知道相同的配菜和佐料,但是不同的厨师炒出的菜香是不同的,原因何在?就是他们采用的工艺不同。1.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最终产品的方法。2.工艺的理解:就是将图纸表达的设计方案变成实体产品的生产活动的总和。

3.工艺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处理工艺等。

4.工艺对技术产品来说:是保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社会发

展的动力。

讲解:因此,我们每个同学必须了解工艺,学习工艺,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工艺技术,为我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讨论:

问:你对工艺怎样理解?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1)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技巧,体现生产活动中的技术;

程序就是流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方法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工具、设备和怎样做;

技巧就是经验和创新;

(2)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部分,将工艺制成技术文件以指导生产实施;

(3)工艺过程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从备料、形成胚件与零件加工,部件与总装配,表面涂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都需要工艺。不同材料,不同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

例如:以生产自行车为例,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①原材料的下料(钢管、扁钢切割,钢管用来制作车架,扁钢用来卷制车圈),②半成品(焊接钢管形成车架,卷制扁钢成为轮圈),③形成零部件(车架清除焊渣、铁锈、喷漆;轮圈除油除锈、电镀),④装

配(将外购的飞轮、链条、辐条、铃铛、车轧、脚蹬等与车架、轮圈组装在一起),

⑤调试,⑥检验,⑦成品。

再以缝制衣服为例:工艺流程为:裁剪---锁边---缝制---钉扣---熨烫---检验---包装。

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出,不同的产品其工艺过程是不同的。

(4)工艺是一种生产资源,它包含工艺员、工程师、工艺设备等。

问: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说出你所知道的工艺?

学生(1):木制产品就要有木工加工工艺

例如:制造一张课桌的工艺是:选材——划线——下料——刨光——掏榫——涂胶——组装——砂磨——油漆。具体的制作步骤是:

1、选材:木材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红松、白松、柳木、柞木、榆木等等,通常制作课

桌采用红松木。红松木的最大特点是硬度适中,不易变形,价格比较便宜。

2、划线:依据课桌的设计图纸,用木工铅笔在木板和方木上划样。木板用来制作桌面,方

木用来制作桌腿。

3、下料:采用锯对木板和方木进行切割。

4、刨光:采用木工刨将木板和方木刨平,并使它们达到设计尺寸。

5、掏榫:采用凿子和斧子在方木上掏榫,以便方木组装成课桌的支腿。

6、涂胶:在榫眼处和方木与木板的接触面处涂上木工专用胶水或白乳胶。

7、组装:选择大小合适的铁钉,用斧子将课桌面和桌腿牢固地盯在一起。

8、砂磨:先采用60目粗砂纸(布)对已经成型的课桌打磨,除去棱角和木刺,然后再用

100目的细砂纸(布)进行抛光。

9、油漆:先上一道底漆或虫胶漆,在用清漆和少量滑石粉调和的腻子刮涂一遍,封住木材

表面的小孔,待腻子干燥后,先用60目粗砂纸(布)打磨,再用100目的细砂纸(布)进行抛光,最后,用毛刷刷上清漆或色漆。

10、完工验收。

(2)机械加工就要有切、割、刨、焊等工艺

(3)陶瓷工艺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5、小实验:

发给学生一把螺丝刀、电流表.

让学生动手把电流表底座卸下,再装上。

学生体会:(1)卸下螺丝钉时,螺丝钉要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盖板;

(2)将盖板上下对齐后,才能上螺丝钉

(3)安装螺丝钉时,螺丝钉要顺时针方向旋转

6、案例分析: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

学生阅读:课本P143

问:1.桶的制作质量达到的标准是什么?

答:保证能够盛水,木桶的木板厚度均匀光滑,经久耐用。

问:2.桶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工艺?

答:木工的锯、刨工艺、装配工艺、表面工艺等。

问:3.你认为工艺对产品的质量还有哪些影响?

答:加工的精度,产品的成本…

第二节工艺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课程目标:(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3)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主要观点加工工艺,关键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本节课地点选在金工教室上课,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模仿学习,边学边做,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一些常用金属加工的工具和设备,学会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加工工艺,在学习中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常用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安全使用工具或设备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表面处理工艺的镀层工艺也只能靠讲解,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给学生示范。

教学策略分析:

第二节是工艺实验教学,教学地点选在金工实验室,教具准备充分,边学边做(没有条件的也应该把简单的工具拿到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工具为学生示范,动作要规范,一定讲清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事项,使学生正确理解工艺,认识加工工具和加工方法,正确动手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学生感到好奇、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使用工具,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懂得使用工具的操作程序,安全使用工具,领会金属加工工艺在技术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体现引导地位,在进行使用工具加工时,一定要赋予一件载体,它可以是铁条、铁管或铁板,教学中选用铁板100mm×100mm×5mm左右,6cm圆钢筋作为加工对象,教师先正确规范地使用加工工具,按照教材上加工步骤进行,给学生示范,学生先观察、模仿,试着做,学生在做之前教师把不安全的因素向他们讲清,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着看,发现问题及时给出指导和纠正。

教学中通过工艺加工操作这个平台,可以突出学生合作方式学习,采用“做中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加工工具和设备的能力,合理选择工艺方法,让学生亲历金属材料工艺加工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中采用了讲解、模仿、合作学习方式、实践、师生互动学习方式等方法,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动手学习操作工艺加工方法,把握操作各种工具的技能,避免少走弯路,避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学生可以对每一种工艺加工方法亲身体验和领悟一下,获得各种技术加工工艺的技巧和乐趣。

二、教学过程:

引入:做产品就需要材料,有哪些材料呢?(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使用的东西),我们熟悉的有象桌凳的木质材料、铅笔盒金属材料、笔杆、手机壳塑料材料、电子材料、纸制材料等。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艺

讲解:金属工艺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下面仅以金属材料的加工、处理为例,说明模型制作

中加工工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划线:

1、目的:在铁板上划出钻孔点的轮廓线、基准点、基准线。

2、工具:划针、钢尺、样冲、锤子。

3、材料:铁板100mm×100mm×5mm左右。

4、步骤:(1)铁板放平,划出基准;

(2)用钢尺量出尺寸对准位置用划针划尺寸线;

(3)划轮廓线,划出相交线;

(4)样冲对准交点处,用锤猛击,冲眼

二、锯割:

1、目的:割断金属

2、工具:铁锯、台虎钳

3、材料:6厘米圆的钢筋

4、步骤:(1)把钢筋夹在台虎钳上,夹紧稳定

(2)正确安装锯条,逆时针方向拧松元宝螺帽,将锯条安装上,锯齿朝前斜,顺时

针方向拧紧;

(3)手持铁锯(注意左手扶弓、右手握把的位置),起锯角要小,推锯加压,往回拉不加压,锯程要长,推动有节奏。

三、锉削:

1、目的:使工件符号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粗糙度进行锉削、铣削、磨削

2、工具:锉刀、台虎钳、角尺。

3、步骤:(1)把铁板夹在台虎钳上,

(2)沿着锉刀长度方向使用,右手拿锉施压力由小变大、左手压住锉刀前施压由

大变小,平稳前后移动,身体和手臂动作协调

(3)用角钢尺检查工作面垂直度

四、钻孔:

1、工具:床钻、样冲、锤、钳

2、步骤:(1)把前面已经冲样的铁板用夹具夹紧

(2)选择合适的钻头(直径在4mm左右),打开钻头夹,正直地装上钻头上并夹紧(3)扳动手柄,下移对准冲眼,启动台钻,加压进给,打出孔

教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钻一个标准孔。一定熟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

五、连接

教师:根据要求,连接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

问:采取什么样的连接?

答:取决于被连接的材料及连接的场合。

1、铆接:用铆钉把铁板连接起来(给学生做)

2、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铆接、焊接和黏结;

例如:大管道、锅炉的连接。

3、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

例如:组装式的桌椅的连接

4、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黏结;

例如:一把水果刀的把手和刀片的连接

5、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连接。

例如:门把手的连接。如自来水管的安装

问:通过“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同学们想一想,“插接”、“榫接”属于什么连接?

各种连接的应用场合如教材P148列表所示。

六、螺纹加工方法

1、目的:将两个零件连接起来

2、工具:攻丝扳子、丝锥、套丝扳子、扳牙、台虎钳

3、步骤:(1)攻丝方法:底孔倒角→选择丝锥→装夹工件→攻内螺纹

(2)套丝方法:扩孔→选择扳牙→装夹工件→套外螺纹

七、表面处理方法

1、目的:防止金属表面生锈腐蚀,外表美观

2、表面刷光:工具:铁刷、细锉、砂纸、喷丸。

3、步骤:清除毛刺→用铁刷、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用砂纸打磨、喷丸。

4、喷涂油漆:工具:刷子、油漆、喷枪。金属的地层刷防锈漆→表面漆

5、镀层:涂上一层塑料

用电解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上一薄层抗氧化铬等金属材料

八、教学小结: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小结,品优纠错。

九、作业:

写一篇实验报告,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工艺知识?

第三节模型制作(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台灯作为示例。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根据设计方案、优化、改进后,准备制作台灯模型,是准备和制作阶段,也是实现本章最后模型制作阶段,正确地合理选择工艺方案和工具是台灯制作成功的基本保证。

课程目标:

(1)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加工工具和设备(2)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台灯的模型

(3)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4)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找一些模型材料、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台灯

(5)学习使用加工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6)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7)领会加工产品、合理选择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8)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9)养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材主要观点模型制作,关键词台灯设计、制作、润色

教材根据第五章第二节A、B、C方案的优化、改进后,制作模型的设计为载体,将台灯制作步骤、工艺路线、台灯材料选择用表格数据供参考,学生可以事先准备下相关的制作材料,台灯底座、支架、灯头、灯座、开关等,以便在制作中用上,达到完成模型制作目的。教学重点:制作台灯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工具加工制作台灯,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会因为学生选材方面不统一,做出台灯会出现粗制滥造,仅仅靠学生已有的手段和加工能力,润色不够完美。

教学策略:

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台灯作为示例。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用根据学生对台灯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下选择加工工艺,学生对设计的台灯进行产品制作,对产品外观加以润色。

第1课时,由学生自己参照教材中提供的三组模型的设计方案,独自完成台灯模型的设计,也可以自行设计,鼓励学生设计具有创意性,富有个性化的台灯作品。课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台灯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准备。

第2课时,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与要求、结合“工艺”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动手制作模型。由于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章节是比较紧张的,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准备好材料。

学生初次动手设计制作台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及时帮助和指导解决处理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在选材时,应尽量选择容易得到和容易加工的材料,学生采用合作方式学习,合理分工,正确使用各种加工工具,加工零部件,组装台灯,完成产品制作,对每一个加工产品加以润色,以达到产品美观,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教学中通过学生制作台灯模型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产品质量概念,在制成后加以润色,培养学生美学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中采用实践、操作方法、以达到完成模型制作。

今后加强:

1、教师应以精讲、少讲为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台灯的设计。

2、事先一定做好材料和工具的准备,都将使学生的台灯制作化为可能。

3、学生会因缺少某些材料和零件而使制作停顿下来,教师要有预见的眼光,为学生准备一些诸如螺丝钉之类的材料和零件,以便学生急时之需。

4、因为学生多,执教老师照看不过来,可能出现学生割伤手指等情况。有条件的话最好事先多安排实验员,以杜绝事故的发生。

5、准备一些外伤的常用药品。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观察几款台灯的设计,初步形成自己台灯设计的腹稿,分组合作。

2.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建构模型。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准备好制作台灯的材料和工具,以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制作时间。

三、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1、工具:手锯1把,钳子1把,螺丝刀1把,台钳1台,电工刀1把,手摇钻1把,剪刀

1把,墙纸刀1把,套丝用的4mm板牙和绞手各1件,万用表1只,胶粘剂等。

(注:根据需要,还可灵活选择其它的工具和材料。)

2、做好共用工具,如台钻、手电钻等准备工作。

3、检修好供电线路,保证制作时的正常供电。

4、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制作台灯的合适材料,建议同学们选择废、旧材料来做。可以木板、

夹板、胶木板、塑料板、自行车辐条、灯座、开关、插头、导线废旧塑料瓶等材料。

5、并完成以下表格: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产品的设计方案形成后,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来检验产品的造型、结构以及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并通过对立体形态的真实观察与推敲,对产品的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台灯。

一、准备:

运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将学生比较好的台灯制作方案,呈现给同学们观看,以便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制作水平。初步形成自己台灯设计的腹稿。

二、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材料

2、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

三、指导学生独自完成自己的台灯设计。

1.选择废、旧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成本。如各种饮料瓶等。

2.选择易加工的材料来做,这样可节省制作时间,提高制作的成功率。

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加实验34课时)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模型制作教案

教案 ~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

课程名称:模型制作 课程所属院(部):艺术学院 课程代码:BK0216013 授课班级: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 □其他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应用课程。本课程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模型制作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不同材料的性能,以及不同模型制作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在今后产品设计学习时,能够将自己构想的设计图,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提升学生的手脑结合的能力。 总学时:总80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62学时 总学分:5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30%+末考成绩*70% 使用教材:桂元龙,李楠.产品模型制作及材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主要参考书目: [1] 闫冬云.手工制作[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 [2] 钱志屏.泡沫塑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3] 张文兵. 陶瓷模型制作[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4] 刘志强. 立体思维: 从雕塑到模型[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 贺松林,姜勇,张泉. 产品设计材料及工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 王所玲. 家具制造实训[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1 一、教学题目:泡沫塑料成型实验 二、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践课 三、目的要求: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了解泡沫塑料的性质以及加工工具的使用手法,理解泡沫塑料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并能熟练运用泡沫塑料这种材质来塑造产品模型。 四、重点和难点:该实验项目是模型制作实验的入门课程,重点是对泡沫塑料模型的外形塑造,难点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塑造塑料模型的结构形体.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实践 六、参考资料: 1. 钱志屏.泡沫塑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2. 闫冬云.手工制作[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 七、作业: 泡沫模型制作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学生了解制作泡沫模型的流程,并能运用工具动手制作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完整word)高中通用技术教案方案的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案构思的几种常用方法; 2、能灵活地运用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台灯和相框的方案构思实践活动,感受设计的快乐,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2时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挑战性而又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在整个模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方案的构思方法”这一节总共有三个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本课时是在上课时进行了“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作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分析”阶段,同学们在脑海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些想法还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只是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通过学生自亲参与方案的构思过程中来体会和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教材上介绍了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其实介绍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构思。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设置了四个台阶式构思方法“画”—“仿”—“移”—“破”,并设计了相应的构思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构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方案的构思,体会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构思中综合运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对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了一定理解; 2、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的作用,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实现的目标; 3、对构思方案有一定畏难情绪,对方案的构思方法还不是很清楚; 4、在设计分析阶段对设计对象有了一些想法,有一定创造冲动和较大创造潜能 本课时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方案构思”的畏难情绪,合理安排好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四、基本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基本思路遵循“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设计作品赏析------构思方法学习------方案构思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彻以下理念: 方案构思并不难; 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 交流和合作是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敢说善听。 五、基本教学策略 1、在开篇展示构思巧妙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设计作品(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设计台阶式(由易到难)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构思,并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3、对学生在方案构思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亮点进行及时有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方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通过一个个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实例和案例为载体来展开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到作为设计者来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针对学生前面已学习的关于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和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本知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B、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能对有关的典型设计案例和产品进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评价能力。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的、严谨的、有计划的设计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设计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 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3、教学手段: 本节课使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及生生互动交流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的设计案例和产品图片和相关教具、详实的技术典型案例的提供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教与学方法。积极创

《模型制作》教案-胡校峰课件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模型制作班级 14环艺1、2班,14室内6、7、8班授课学期: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胡校峰 教研室:室内设计 教学分院(系):设计分院

完成课时登记表

课题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课次:1 重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 模型的种类 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介绍 1:简易裁切工具材料训练 难点内容:模型的属性与价值 模型的特点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提问,师生互动。作业:要学生们准备好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模型制作方法与实践课次:2 重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 难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的应用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教师先做示范演示,学生再按要求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练习。 作业:练习1:简易模型训练制作训练基础:用A3卡纸,制作:1、50个高、宽为1CM的窗户,2、50个高为3CM、宽1.5CM,顶部为半圆形的窗户。要求:裁切工整,并保持纸张整洁、干净。不得有折痕、破损、污迹等。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易加工材料的单体模型制作训练一课次:3 重点内容:纸质模型制作练习:1、特点介绍:适宜构思的训练,常作为短期实体建筑的模型。2、读懂立体图(三视图)3、立面展开图4、模型的尺寸与比例 难点内容:制作工艺:1、画制作图2、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3、模型的裁切方法4、模型的组装(卡纸模型具有制作简便,材料加工方便、粘接容易、在表现质感方面容易进行模拟处理等特点。纸质模型容易受潮而产生变形,不宜长期保存。)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教师先做示范演示,学生再按要求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练习。 作业:练习2:用纸材料完成一个简易建筑模型制作练习。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 制作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1.制作模型或原型是设计方案物化为产品所经历的制作和试验过程,是技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归宿。前两节模型和工艺的学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本节内容又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各种技术操作要领和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制作模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或原形,并对其加以润色。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模型的制作过程,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体验技术设计的艰辛,感悟技术设计的魅力。 3.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内容是比较紧张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如:讲完第六章,就让学生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绘制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学习“模型”时,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完成设计图;学习“工艺”后,让学生完成材料、工具的选择,并安排好简单工序。考虑到时间和安全因素,电子线路由教师提供。 4.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鼓励学生创新。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台灯的设计方案,画出各部件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及设计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由于各方面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而台灯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零部件较多,初学者对装配顺序不易把握,此外,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也影响到模型的装配。所以在指导学生确定制作模型时,要让学生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做好小组分工,并做好安全防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学习加工工艺。 2.加深对模型作用的认识。 3.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的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4.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的产品模型或原型。 5.模型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加深对设计过程的理解。 2.通过模型制作过程,改进加工工艺,在制作中有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产品的润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增加团队精神; 3.热爱设计,热爱动手进行模型制作。 [重点难点] 重点:模型的制作 难点:零部件加工及组装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第一章第二节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 了解技术对经济、社会、环保、伦理道德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能进行技术的未来的案例分析,并就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辩论。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4.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探究欲望和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形成选择技术的理性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在这一节里教师要通过对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要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术的未来对生活前景的影响;通过辩论,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教学重点:是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技术的未来的分析,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方法:辩论是本课时的重头戏,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为主,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时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1)回顾前面我们学的技术的含义和作用,技术对人类、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会想到什么? 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 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问题提出:面对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 (2)板书课题:第二节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2、阅读案例: (1)学生阅读课文。 (2)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时思考问题: 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 实例电池可以随时随地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但是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发现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6*10的五次方L水。 3、讨论和辩论: 引导学生通过“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

《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省教育厅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省教育 厅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蔚蓝价: 20.00 定价:20.00 折扣: 100 vip(2-3星): 20.0 svip(4-5星):20.0 作者: 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 xx-10 isbn: 9787536132580 字数:暂无页数:152000 开本:小16开包装:平装 我要买 商品详情商品评论商品问答试读内容简介

为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引导中学学科教学朝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我们组织编写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手册》.这套丛书按新课程结构编排,共15分册,本册为通用技术分册. 《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理论——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学概述,主要介绍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二部分为教学实践——通用技术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这些教学设计与案例都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力图反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其中部分案例邀请了课标组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第三部分为教学实录——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学录像,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直接观摩和探究学习的样本. 目录 第一部分教学理论——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学概述 一、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设计理念 二、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四、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五、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评价 六、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教学实践——通用技术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1 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础 2 电路图的识读 3 设计的一般过程 4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5 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一) 6 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二)

高中通用技术_技术试验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技术试验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以及技术试验的分类。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试验、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技术试验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技术试验的体验,提高学生学好通用技术课的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应该放在的过程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和作用、了解技术试验分类上。 本节的难点为如何体验简单的技术试验。 三、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一)课前活动设计 观看微课《技术试验及其分类》。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0.导入新课(1.5分钟) 播放视频《东风二号发射失败》, 师:东风二号为何发射失败? 生: 师:对,没有经过技术试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技术试验及其分类 1.技术试验概念(7.5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一组技术试验的案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水稻试验、纸箱抗压试验, 师:技术试验是无法预知的,所以叫试验,尝试、检验,既然是试验,就有成功有失败,因此技术试验是 (屏幕显示:技术试验的概念——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师:为了技术设计的成功,技术试验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检验、优化,现在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技术试验,请同学们从咱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谈谈你所了解和接触的技术试验。 生:(班长带头) 师:技术试验——尝试、创新、探索、方法、经验、检验,以技术为基础。 生:衣、食、住、行、用、医疗高科技(卫星、神舟七号)、买沙发、笔、青霉素、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回想刚才我们举的例子,××是一种什么技术活动?一种尝试?××是的一种什么技术活动?一种检验?,袁隆平进行的水稻试验是一种什么技术活动?一种优化? 2.技术试验的分类(12分钟) 师:我们刚才举了很多技术试验的案例,现在咱们来对他们进行 分类,其实技术试验分类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我们可以按应用范围 ....的不同来分类,请同学们说一下, 生:

通用技术工艺优质课省一等奖教案

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 第七章第二节工艺 金属材料的加工体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是高中通用技术科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七章的第二节。本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节“模型”的进一步展开探究,又是下一节“模型制作”的方法准备,本节课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立足实践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通过工艺这一节中大量的动手操作任务,学生可以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加工体验,来理解工艺的内涵,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一节我选择在通用技术实验室上课。由于金属材料的加工难度较大,选材时我选用了铝合金三角铁,它的硬度不大,比较容易加工,完全在一节课形成一件简单的作品。但也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操作要领,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尽管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工艺”这个词语肯定并不陌生,但对于工业生产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实践,更不用说对工艺内涵的理解,所以讲清楚工艺内涵有一定的难度。但同学们对于名车,名牌手机这类的东西比较热衷,也比较熟悉,这些名牌又为我们引入“工艺”的概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制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多创设学生耳熟能详的问题情景,给学生指定操作简单易实现的问题任务,重在体验感受,重在合作探究。通过体验锯齿,观察锯齿,分析锯齿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究。让学生从一个小小的“锯齿”感受到技术的魅力。最终通过完成一个简单的正方形铝块小作品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工艺要精湛”的产品理念。

纸桥模型设计与制作 教案

纸桥模型设计与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纸桥模型设计与制作”,通过组织学生上网查资料、调查、观察,让学生了解桥结构、设计、建造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设计和动手制作桥模型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范例展示和演示,引发学生对相同材质不同构造的桥模型产生不同受压能力的现象产生兴趣,并将学得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模型设计之中,亲身尝试和体验创造的乐趣。并通过竞赛活动的形式,看到别人的长处,积极参加集体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技能的同时,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纸桥模型的的设计和制作,通过学生的调查、观察、研究、思考,从结构、材料、工艺三个方面进行模型的设计和制作。难点是模型设计、拼装,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分析思考,逐步学会使用多角度的思维方法设计作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桥梁及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示意图画法。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④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⑤初步学会按图制作作品,初步养成技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桥,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③学会按给定的材料,按设计草图制作好模型并参加比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制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纸桥模型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流程设计。 四、【教学器材】 1、教具:多媒体课件、承压试验模型 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剪刀等。 五、本单元为2课时 六、【教学流程图】 模型存在的问题 改进的方法 展示竞赛

高中通用技术稳定结构的探析教学设计完整稿教案

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2.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3.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第1课时。本节讲述了结构的两大重要性质:稳定性和强度。教材先从实例出发,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行的主要因素,再从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等方面,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主要因素。教材还简单分析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让学生通过技术试验,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教师应注意在技术实验中对学生的引导。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影响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结构体现了不同的功能。这些都是结构的基本知识,是结构设计是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通过适当的概念讲解,教师把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直接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点,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知识的拓展。这样的教学也体现《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设计思路“学中做”。 2课时。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铁锤加工流程的设计,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 难点: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1)流程设计的目标 ①工作和生活中流程设计的目标: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 ②生产活动中流程设计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思考: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中,除了上述所列设计目标外,还应考虑哪些目标? (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 “马上行动”: 1.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某乡,现要在乡里新建一个小化肥厂,在流程设计上应考虑哪些因素?

2.要把北方的大豆移栽到南方,在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相关因素? 学生回答1: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精良设备和技术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等。(大力表扬学生的环保意识) 回答2:将北方大豆移栽到南方,从种植流程上需要考虑适合种植的季节、气温、湿度、土壤、病虫害等因素,还有,要注意是否会引起生态不平衡。 教师补充由于动植物引进而引起的生态不平衡的例子。(见后面小资料部分) 生活和生产中流程的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流程的若干环节是显性的,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较容易描述,如上一节课的案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中的流程,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邮寄包裹的流程,邮局邮件的分捡流程设计等。 (学生描述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教师板演框图。) 然而,另一种流程的设计是隐性的,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漫长的探究才能得出的,例如,上一节课的案例“轴承的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案例等。 “案例分析: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用适当的方法生产出合成氨的原料-------氮气和氢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合成塔内500℃和300atm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氨气,再通过氨分离气不断地把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同时未转化的反应气体再进入合成塔循环加工,这就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的产生是一个对其内在属性和规律探索的过程。19世纪初,经过化学家上万次的试验,最终才得出在500℃高温下和300atm的条件下能合成出氨,但转化率仅有2%~8%的试验结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试验才形成现在工业生产上使用的较为成熟的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并思考: 问题1.这个案例包括了哪些环节,它们的时序如何? 问题2.如何将氨合成的流程图画出来,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个流程? 问题3.画流程图关键要注意什么? 问题4.合成氨的流程设计与前面提到的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相比,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问题1解答:合成氨生产流程包括了以下的环节和时序—— (1)先进行原料气(N2、H2)的制取-----制取环节; (2)气(N2、H2 )的净化,除杂质-----净化环节; (3)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状态)------压缩环节 (4)氨合成----合成环节; (5)最后进行氨的分离,得到浓氨并将未完全反应的N2、H2送回合成塔,再循环加工利用----分离环节。 问题2解答:如果用框图表达流程,合成氨的流程设计可以如下图:

高中通用技术课《形体的尺寸标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2.4(五)形体的尺寸标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机械加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绘制工程图样的重要环节,没有 尺寸标注的图纸,不能成为加工的依据,因此也不能成为机械加工图纸。 二教学对象分析 该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学习《机械制图》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少有机会接触机械加工行业,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不多;二是由于数学能力偏低,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四是在学习上还普遍地存在着层次性和分化性。当然,也有有利的因素,一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学习《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兴趣;二是能理解尺寸标注的正确性;三是学生适应了分组教学;四是师生关系融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深入浅出,锻炼能力。 三、教材处理 高中学生没有接触过标注简单形体的尺寸和一般的机械加工图,对他们来说这 部分知识是完全陌生的,这就需要把尺寸标注的知识向他们作较为完整的介绍。 齐全地标注基本体尺寸,是清晰地标注组合体尺寸的基础,只有在掌握好基本 体尺寸标注特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齐全、清晰地标注出组合体的尺寸, 故将齐全地标注基本体尺寸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一;如何保证组合体尺寸标 注的齐全性和清晰性,又将涉及到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正确理解基本原则和基 本方法的基础上灵活、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和原则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故应用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齐全、清晰地标注组合的尺寸既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注尺寸的意义及尺寸标注的要求 2、熟悉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3、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 ◎过程与方法:经历标注常见基本形体的尺寸过程,在情境体验中初步学会标注形体尺寸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2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技术的性质 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吴忠兰(黄岩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技术的目的性,课本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技术的创新性,课本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设计的评价》 一、案例背景信息 (一)模块:必修模块 (二)年级:高二 (三)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必修)本 (四)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评价的特点、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和要求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2)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和评价。 (3)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 (4)在交流的基础上尝试写出评价报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设计评价在技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形成质量管理思想。 (2)自觉运用设计评价,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形成负责任的设计思想。 3、重点:能够根据设计过程中每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能够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4、难点: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二)内容分析 第三节《设计的评价》,内容有:1、对设计过程的评价;2、对设计最终产品的评价; 3、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评价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学习了有关设计评价的知识,在后面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每一阶段的要求及时地对设计过程和对最终产品进行评价,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形成质量管理意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本章“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基础上的实践应用和总结。由于本章与后面各章节的关系属于“总——分”关系。所以说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站在一个制高点上从整体的角度学习以后各章节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抓住便携式小凳子的制作这个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无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拓展性思维强,但对于评价及自我评价方面认识不足,本科内容正好填补了该空白,对学生的创造及拓展思维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策略设计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教案NEW

《建筑环境模型制作》 教案

第1章绪论 授课内容: 建筑环境模型的概念与类型 建筑环境模型的发展 建筑环境模型的作用 重点: 建筑环境模型的类型与作用 难点: 建筑环境模型的作用 计划课时: 2 建筑环境模型的概念与类型 一、建筑环境模型的概念 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与施工CAD图、效果图一样,同为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以其多维性和立体感,起到图纸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建筑环境模型的类型 1、按所用材料分类 粘土模型 使用材料:油土、塑胶粘土 使用用途:创造、展示 石膏模型 使用材料:石膏和水 使用用途:艺术、展示 木材模型 使用材料:桐、桧、夹板 使用用途:雕塑、展示 纸板模型 使用材料:卡纸、模型纸板

使用用途:设计、教学 金属模型 使用材料:铜、铁、铝板 使用用途:结构构架 其他模型 使用材料:亚克力、电木板、竹、甘蔗板 用途:设计、展示 2、按用途分 外观模型:表现建筑外观、造型、体量与动线机能 内部模型:表现室内空间配置与机能 构造模型:用于强度试验、构架、力学之表现 设备模型:表现设备系统及各设备之说明。 夜景模型:表现建筑照明、屋内照明、商业广告。 3、按设计阶段侧重点不同分 概念模型:用于设计初始阶段建造,用来研究抽象特性,如物质属性、基地关系和解释设计主题等,概念模型所采用比例相对小些。 拓展模型:用于早期的设想已得到贯彻,现需要进行一次中间推敲,例如寻找墙体处理的多种手法,改进形体尺度或寻找其他处理方法,相对于概念模型,拓展模型的尺寸上明显增大了。 表现/最终模型:用来表达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具有细致的制作工艺,主要用来表现设计构思,与客户进行交流。 建筑模型的发展 建筑模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一下阶段 明器与法、烫样、沙盘、现代模型四个阶段 古代 在古代建筑模型并非源于为建筑设计服务,其起初是作为军事用具或用作标志物或象征物,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通过制作等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和手绘的油画来给大众展示未来建筑的直观景象,甚至作为吸引富有阶层赞助的一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