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轨道交通产品RAMS

轨道交通产品RAMS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轨道交通产品

RAMS 工程技术

陈晓彤

首席咨询师

2013年8月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安排

1

2RAMS 技术基础RAMS 技术要求3RAMS 标准体系

RAMS 工程意义

RAMS 基本概念

4

RAMS 关键技术

RAMS 体系框架

1

RAMS 技术基础

R eliability -可靠性

A vailability -可用性

M aintainability -维修性

S afety -安全性

“五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

1RAMS 基本概念

1 可靠性产品的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规

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念有以下特征:

?关注故障

?判定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用定量的形式表达;?评价故障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

?可靠性的定量衡量参数为可靠度或MTBF ,是概率参数。

可靠性表征产品故障的频繁程度和危害程度,是产品的一种固有属性,主要由设计决定,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和降低故障的影响。

可靠性(Reliability )

RAMS 基本概念1.1可靠性

1 故障-不能满足规定的功能 故障的种类:

?功能丧失

?功能降低?Surprise !

故障的可恢复性

?软故障-没有物理损伤

?硬故障-有物理损伤

规定功能常用故障判据逆向表达

性能界限

过应力

设计裕度

正常工作区

破坏极限

工作极限

技术规范

RAMS 基本概念

1.1故障

维修性(Maintainability)

维修性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其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关注故障,是针对故障的一种活动;

?维修性的定量衡量参数为平均维修时间(MTTR,MTTM),是时间参

数。

维修性表征产品预防故障和修复故障的能力,表达产品维修的难易程度,是产品设计所赋予的一种固有属性。

维修性设计和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设计(RCM-Reliability Center Maintainability),相当于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容易修复。

维修类别包括:

?预防性维修-预防故障的维

修,是计划性的,常称为维

护或保养;

?修复性维修-处理故障的维

修,是非计划性的,常称为

修理或修复。

隔离

启动

准备

分解

更换

结合

调整

检验

可用性是产品在任意一个随机时刻处于可用状态的能力。 可用性常用可用时间占总时间的比值来描述,即:?可用性=可用时间/(可用时间+不可用时间)

可用性是可靠性、维修性和运用保障的综合特性:?可靠性越好,则可用时间越长;

?维修性越好,则维修时间越短,不可用时间越短;

?运用保障特性越好,则维修等待时间越短。

可用性(Availability)

安全性是指产品不发生系统危险事件(Hazard Event,也称为事故)的能力。

安全性的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关注危险,铁路产品的危险包括:

?违反政府法规

?人员伤亡

?重大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涉及到在各种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下,在运营、维护和维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危险;

故障是危险的主要来源,危险性故障是全部故障的子集。

安全性(Safety)

1环境应力对可靠性的影响

环境越恶劣可靠性越差

?温度应力会提高产品的故障率

?振动应力会加速产品的疲劳

?湿度和化学应力会缩短产品的寿命

环境应力和可靠性一般是指数关系:

?温度-Arrhenius

?振动-Coffin-Manson ?湿度和其他-Eyring

有意施加恶劣的环境应力进行试验可以高效地暴露产品缺陷。

RAMS 基本概念

1.1

1铁路产品运行环境

功能状态

故障状态

安全相关的

故障模式

危险事件

干扰威胁

可靠性后果

RAMS 的关联性

RAMS 基本概念

1.1

1

1.2RAMS 的工程意义

产品特性

1

效能

能力

可用性设备性能人的能力

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

1.2RAMS 的工程意义效能

系统的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s,以下简称LCC),是指在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为获取并维持系统的运营(包括处置)所花费的总费用。

系统寿命周期费用构成示意图

1现代设计思想的转变

性能向效能的延伸

采购费用向寿命周期费用的延伸

发达国家轨道交通行业的RAMS工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建立了系统的RAMS行业标准,形成了完整高效的工作体系,具备先进的设计分析技术、有效的验证方法等一整套RAMS工程技术支撑。在产品管理过程中,高效地运用RAMS技术,实施全方位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管理,有效地控制了产品风险,保证了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产品全寿命周期费用,提高了铁路、地铁、城市轨道等轨道交通工具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可用性。 RAMS是系统工程技术之一,也是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行业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法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在轨道机车车辆方面成功地实施了RAMS工程,其中以欧洲国家为代表,不仅建立了RAMS 系列标准,使RAMS工程实现了系统化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RAMS工程,使轨道交通的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RAMS工程尚处于起步状态,局部建立了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利用各研发、生产和使用单位提供的质量与可靠性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产品应用了一些RAMS工程技术,例如基于安全系数的可靠性工程设计、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可靠性试验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轨道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了一定作用,还不够系统化,可靠性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受到很大局限:

?没有建立系统的RAMS工程体系

?缺乏行业RAMS标准和指导性文件

?目前的RAMS工程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要,缺乏RAMS专业人员

?缺乏行业RAMS信息数据库

?产品的运营故障率较高

1

1.2RAMS 的工程意义开展RAMS的急迫性

第一,保障铁路产品的安全运营的需要。

?轨道交通安全第一,机车车辆的工作环境非常严酷,对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要

求较高;同时由于近年来机车车辆的大幅提速,对机车的安全、可靠、稳定

运营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第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需要。

?我国大量引进国外的轨道装备产品和技术;伴随着引进,南北车集团的下属

企业开始了与国际领先公司的技术合作与配套供应,合作过程中,作为供应

链上游的国外厂商,分别对我国内企业提出了相应的RAMS要求,强制要求进

行FMECA、FRACAS和LCC等各项工作。

第三,降低寿命周期费用(LCC)的需要。

?轨道交通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很高,往往超过了采购成本,通过RAMS技术

的推动和运用,为LCC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RAMS工程技术的

推广应用,权衡产品运营、维护维修策略、备件储备和供应等方面要素,分

析寿命费用的关键因素,降低寿命费用水平。

城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填空题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联锁装置和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 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ATC包括ATO(列车自动驾驶)、ATP(列车自动超速防护)、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 信号机是由机柱、机构、托架、梯子、基础组成。(此一般指高柱信号机,若矮型信号机则无梯子。) 机构是由透镜组(聚焦的作用)、灯座(安放灯泡)、灯泡(光源)、机箱(安装诸零件)、遮檐(避免其它光线射入)、背板(增大色灯信号与周围背景的亮度)等组成。 透镜式信号机是指用信号的颜色和数目来组成的设备,并且采用光学材料的透镜组。 通过色灯的显示,提供列车运营的条件,拥有一系列显示的设备称为信号机。 信号机按高矮可分为高柱信号机与矮型信号机。 信号机按作用的不同可分为:防护信号机、阻挡信号机、出段信号机、入段信号机、调车信号机。 道岔区段设置的信号机称为防护信号机。 10、控制列车的进入与速度的设备称为信号。传送各种信息(图像、信息等)称为通信。 11、继电器是由电磁系统和接点系统组成。电磁系统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即输入系统。接点系统是由前接点和后接点组成,即输出系统。 12、转辙机的功能有:转换道岔、锁闭道岔、给出表示。 13、转辙机按用电性质,可分为直流电动转辙机和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 14、转辙机按道岔锁闭位置,可分为内锁闭和外锁闭。 15、转辙机按动力,可分为电动和液压。 16、50Hz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应用于车辆段内,其作用是接受来自轨道上列车占用的情况。 其作用是接受和发送各种音频数字编码无绝缘轨道电路应用于正线上和试车线上,、17 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

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1) 2、系统架构 (2) 3、系统组成 (3) 3.1、传输系统 (3) 3.2、无线系统 (4) 3.3、公务电话子系统 (6) 3.4、专用通信系统 (7) 3.5、电视监控子系统 (8) 3.6、广播子系统 (10) 3.7、时钟子系统 (11) 3.8、电源子系统 (12) 3.9、售检票系统 (13)

1、系统概述 轨道交通子系统,是协同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及实现行车安全为目的,在统一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平台上集成各专业机电系统,完成对线路行车运行的监控,形成集行车指挥、电车运行控制、机电设备监控于一身,真正做到行车、设备、乘客、环境、运营管理的综合监控管理。 系统建立典型的全站实景三维立体模型,如实反映设备位置和运行情况。并能在控制中心下发模式,整个三维模型能按照控制中心的模式要求进行执行命令。 系统结合CCTV的实景分析,确定控制中心的模式,以及各个设备的开启情况和执行情况。 系统通过机器视觉进行车站和设备房的关键位置监控,通过模型和实际场景配合确保车站和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维护。 系统与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相关联,与公安、交通、医院等信息相连,以GIS系统展现。手机App完善,现场手机拍摄状态。利用手机,定位车站工作人员位置及模拟仿真人员疏散以完善决策系统。

3.1、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是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是连接行车调度指挥中心与车站、车站与车站之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是组建轨道交通通信网的基础和骨干,为通信系统各子系统以及列车控制(ATS)系统、电力监控(SCADA)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主控系统(MCS)、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系统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传输通道。业务类型通常有模拟用户、2M数字业务、宽音频广播业务、各种低速数据业务、图像业务、 10/100Mbit/s以太网业务等。 1、采用SDH光传输+综合业务接入设备组网: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和各车站设置SDH设备和接入设备(AN),在控制中心设备网管系统,用于传输网络的管理;由SDH光传输设备组成光纤数字环路自愈网,各类业务由SDH设备和接入设备接入。 2、采用ATM传输系统组网:由ATM设备组建传输网,网络分两级:一级网络为控制中心到车辆段和各个分站组成环路,属于网络骨干部分;二级网络为接入部分,主要是各车站通过ATM接入设备接入各站业务,网络管理设置在控制中心,用于传输系统的管理。各类业务由ATM接入设备接入。 3、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 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英国伦敦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多座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仅仅余年时间,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已有多个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年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就将达到1000km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并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铁路称为地下铁路; ()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为地面铁路; ()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为高架铁路。 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城市与郊区、机场之间的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站间距在2km以内。 ()区域快速铁路(,):服务范围包括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站间距较大,含有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例如德国的—,巴黎的,旧金山的,上海的线。 ()市郊铁路(): 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服务于城市客运的那些城市间铁路,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主要运送城市郊区与闹市区间的乘客,故也称通勤铁路。这种铁路通常在郊区采用平交道口形式,在市区为高架或地下铁路。其站距长,运营组织方式与城市间铁路相近,可开行不停靠全部或部分中间站的直达列车;为减少环境污染,多采用电气化牵引方式。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市郊铁路都很发达,营业里程达到2000km以上。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基本材料

线路基本认识材料 一.线路专业背景及相关问题 地铁、轻轨交通、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它具有大运量、快捷、准时、舒适、低污染的特点,对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和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铁线路专业的选线工作是地铁设计的“龙头”,是地铁建设的基础,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具有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等特点。随着近年来国内地铁建设的新兴,地铁线路工作的重要性也被大家所认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设计质量及工程造价的高低。 线路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集体协调、研究的系列工程。如何组织实施则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要全面研究有关的线路资料,彻底了解所设计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走向、换乘关系、功能定位、站点分布;分析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其次,对现场进行踏勘核对工作,掌握沿线道路、建筑物、交通、地下管线情况。落实规划线位的可实施性,找出控制线位的控制点,综合协调线位与站位的匹配。 最终提出优化线位、站位的可能性,拟定车站和区间的施工工法及结构类型。线路初步方案拟定后,经业主同意后,广泛与市规划、环保、交通管理、文物、园林、重要建筑物业主征求意见,进行协调。并根据协调意见对线路进行调整,以最终稳定线位及站位。当然以上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次踏勘、多次协调后才能最终达到线路方案的稳定。 一个地铁工程的设计年限应分为初期、中期、远期三期。初期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要求进行,近期按第10年要求进行,远期按第25年要求设计。这里的要求主要是指客流的需要,也就是说必须满足规定年的客流运输任务。 二.认识线路 地铁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1 正线 正线是指主要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 2 辅助线(有些地方又叫配线) 是为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的线路。辅助线的分类: (1)折返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全线各区段客流分布一般不均匀,通常需要列车根据要 求,在中途的车站改变列车运行方向。(也就是我们坐公交车时遇到的区间车, 它只在一个区间运行)。因此在这些车站需要设置折返线。折返线是供列车改变 运行线路的,除此之外,折返线还可以起到临时停放列车的作用。 (2)渡线 渡线也可满足列车改变行进方向或列车线路的需要。但一般是用于设置临时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周心培 2004.12 前言 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是城建院的两大支柱专业。近年来,宜万、甬温、温福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任务繁重,北京、苏州、广州地铁设计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大批新生力量投入到隧道和地铁的设计工作中来,形势大好。为使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们对隧道和地铁有所了解,特把平时所见所闻的资料罗列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 隧道专业方面以“铁路隧道史”为蓝本,回顾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大瑶山隧道和秦岭隧道为例,介绍我国当代铁路隧道技术的最高水平;最后简要地展望一下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前景。文中内容只是个人阅读的笔录,有兴趣者可进一步找原文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确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人的学识有限,简单介绍不能解决如何设计的问题,只希望使大家建立个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基础篇、车站区间篇、设备篇和工程实例篇,目的是为使读者知道什么是轨道交通,其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曾经有过哪些经验教训。实例篇只列了个提纲,有的已有专文可作参考,如果有兴趣可另作专题交流。 今借院网城建院网页一角,把“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发表出来,希望能省却读者一些翻阅资料的时间。许多专业性的问题远非、四、五万字能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另作专题讨论。因本人水平有限,文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 基础篇 1、轨道交通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粗略地可以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大类,其中轻轨又可分为普通轮轨式、独轨跨座式和独轨悬挂式三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即属普通轮轨式的轨道交道。广州地铁4号线的车辆采用线性电动机和特殊的轨道,但本质上仍属轮轨式的交通方式。台北捷运的木栅线,采用的是胶轮车,在特别的砼轨槽内行驶,也属于轮轨式交道。上海龙东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车轮和钢轨,不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之例。目前重庆正在修建的就是独轨跨座式轨道交通工程。独轨悬挂式类似于悬挂的索道缆车,只是车辆不是挂在缆索上,而是挂在专门的钢梁上,跨距可以做得比较大,用在一些公园和旅游区比较合适。在我国独轨悬挂式作为正规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没有建设实例。 地铁普通轮轨式 轻轨普通轮轨式 独轨跨座式 独轨悬挂式 2、地铁与轻轨 有人认为在地下跑的叫地铁,在地面上、在高架桥上跑的叫轻轨,这样区分对不对呢?最早的地铁确实是在地下跑的,要不怎么会叫地铁呢,而轻轨也确实大多数是在地面上跑,特别是在高架桥上跑,但严格讲这样区分是偏面的。国际上对地铁和轻轨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简读本 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市建筑业协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一、基础篇 (1) 二、线路篇 (4) 三、轨道篇 (7) 四、车辆篇 (8) 五、设备篇 (12) 六、土建篇 (13) (不涉及) 七、通风空调篇 (20) 八、给排水篇 (27) 九、供电篇 (29) 十、通信信号篇 (32) 十一、其他篇 (37)

一、基础篇 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 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 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 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5.地铁旅行速度一般为多少?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一般为多少?

轨道交通行业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行业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理想的交通工具。在我国人口高密集及经济增长较快的几个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轨道交通发展很快,杭州、重庆、成都、沈阳等地也正在积极进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在我国已兴起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潮。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离不开大量信息的交互,专用的通信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则是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手段。城市轨道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专用性很强、可靠性要求较高、接口复杂的多功能调度系统,一般包括正线无线列调、维修、公安、环境控制等系统以及车辆段无线系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无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技术、历史等原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种类繁多。早期的城市轨道交通无线调度通信系统沿用大铁路的无线列车调度通信方式即采用专用信道来解决,如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以及上海地铁一二号线等。后来,随着集群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列车运行调度和公安、维修、环控等调度共用一个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系统采用集群调度通信系统。如上海明珠线轻轨和广州地铁一号线采用了MPTl327模拟集群系统,广州地铁二号线、北京轻轨等采用了TETRA数字集群系统。 需求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是一个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集话音、数据和图像为一体的无线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由自动列车调度、行车调度系统、车场调度系统、公安调度系统、环控调度系统和维修调度系统等组成。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指通过电路交换数据并以无线方式控制管理整个列车的运行,其涉及的信息有列车实际运行速度、允许运行速度、列车长度、制动功率等。列车调度子系统供列车调度员、机车司机、车站值班员、停车场运转室值班员之间以及车站值班员与站台值班员之间通信联络,以满足列车运行需要。公安子系统提供公安调度员与车站公安值班员以及公安外勤人员之间通信联络,以满足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维护车站秩序的需要。环控系统提供事故防灾调度员、车站防灾员、现场指挥人员之间通信联络,以满足事故抢险及防灾救灾需要。车场管理子系统提供停车场运转值班员、信号楼值班员、场内作业人员之间通信联络,以满足列车调车及车辆维修的需要。维修子系统提供维修值班员与现场维修人员之间通信联络,以满足线路、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抢险的需要。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

轨 道 交 通 基 础 知 识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 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 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 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5.地铁旅行速度一般为多少?地铁列车的运行间隔一般为多少? 答:地铁列车的旅行速度一般不低于35km/h。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大于80 km/h的系统,旅行速度应相应提高;各设计年度的列车运行间隔,应根据预测的客流量、列车编组、列车定员、系统服务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为保证地铁的服务水平,高峰时段初期列车运行间隔不宜大于6min。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轨道交通隧道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隧道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第1章技术方案 (3) 前言:3 1.概述 (3) 1.1需求分析 (4) 1.2设计目标 (4) 1.3架构合理 (5) 1.4稳定性和安全性 (5) 1.5产品主流 (5) 1.6低成本低维护量 (5) 1.7设计原则及依据 (6) 1.7.1设计原则 (6) 1.7.2设计依据 (6)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8) 2.1设备归类 (8) 2.1.1项目需求 (8) 2.2设计思路 (8) 2.2.1总体框架 (9) 2.2.2监控中心 (10) 2.2.3传输网络 (10) 2.2.4监控资源 (11) 2.2.5安全体系 (11) 2.3系统拓扑图 (12) 2.4设备选型 (13) 2.4.11080P高清网络枪型摄像机 (13) 2.4.2全景球型一体化摄像机 (14) 2.4.3交通监控高清网络球枪型摄像机 (16) 第3章系统整体功能介绍 (18) 3.1强大的分布式架构/多级联网 (18) 3.3.1合理的网络流量分配与控制 (18) 3.3.2系统冗余与备份 (18) 3.3.3流式录像回放 (18) 3.3.4用户权限分级管理 (18) 3.3.5系统功能概述 (18) 3.2平台基本功能 (19) 3.3平台特色功能 (21) 3.3.1模拟数字接入 (21) 3.3.2高清视频图象 (21) 3.3.3多屏显示功能 (21) 3.3.4超强窗口轮巡 (22) 3.3.5超强电子地图 (22)

3.3.6屏幕点触云台驱动 (23) 3.3.7数字PTZ/画中画 (24) 3.3.8图像局部增强 (24) 3.3.9数字全景镜头拼接 (25) 3.3.10精致时间条视频回放和场景检索 (25) 3.3.11时间切片视频检索 (26) 3.3.12及时倒放 (26) 3.3.13播放控制 (27) 3.3.14录像多路同步回放 (27) 3.3.15虚拟数字矩阵 (28) 3.3.16多服务器登陆管理 (29) 3.3.17系统报警联动 (29) 3.3.18N+M冗余备份模块 (31) 3.3.19视频质量诊断功能 (32) 第4章智能分析系统模块 (34) 4.1智能分析模块介绍 (34) 4.2XX隧道项目智能需求分析 (36) 4.3智能卡特点及功能 (38) 4.3.1智能分析功能介绍 (40) 第5章EAPS综合安保系统 (45) 5.1视频系统和多系统联动 (45) 5.2报警系统和视频联动 (46) 第6章系统其它说明 (47) 6.1分布式的存储管理 (47) 6.2实时报警 (47) 6.3强大的心跳管理 (47) 6.4定制开发与第三方系统集成 (47) 6.5系统网络模式 (48) 6.6系统存储 (48) 6.7技术实现 (49) 6.7.1流媒体管理技术 (49) 6.7.2数据传输技术 (50) 6.7.3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技术 (50)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1.传输子系统 传输子系统是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子系统,是连接行车调度指挥中心与车站、车站与车站之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是组建轨道交通通信网的基 础和骨干,为通信系统各子系统以及列车控制(ATS)系统、电力监控(SCADA)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主控系统(MCS)、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系统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的传输通道。业务类型通常有模拟用户、2M数字业务、宽音频广播业务、各种低速数据业务、图像业务、10/100Mbit/s以太网业务等。 采用SDH光传输+综合业务接入设备组网:在控制中心、车辆段和各车站设置SDH设备和接入设备(AN),在控制中心设备网管系统,用于传输网络的管理;由SDH光传输设备组成光纤数字环路自愈网,各类业务由SDH设备和接入设备接入。 采用ATM传输系统组网:由ATM设备组建传输网,网络分两级:一级网络为控制中心到车辆段和各个分站组成环路,属于网络骨干部分;二级网络为接入部分,主要是各车站通过ATM接入设备接入各站业务,网络管理设置在控制中心,用于传输系统的管理。各类业务由ATM接入设备接入。 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2.无线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为轨道交通内部固定工作人员与流动工作人员之间提供高效短信息和话音通信。系统为运营控制指挥中心的行车调度员、环境控制调度员、公安值班员、维修调度员等对列车司机、运营人员、维护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等无线用户分别实施无线通信;为车辆段值班员对段内的无线用户实施无线通信;以及相应的无线用户之间必要的无线通信。同时还具有相应的呼叫、广播、录音、存储、显示、检测和优先权等功能。系统以调度组为通信为主,同时还可实现用户间一对一的单独通信。系统可以传递数字信息,根据列车的需要实时的传递列车状态信息。 采用无线数字集群方式:系统通常由多基站的集群系统组成,主要设备包括控制中心设备(中心控制设备、调度操作控制台、系统网络管理终 端)、车站(基站、基地台、直放站)、便携设备(车载台、便携电台、手持台)和配套设备(漏泄同轴电缆、天线)组成,中心控制设备到基站之间采用有线传输系统所提供的通道连接,基站到移动台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无线电波通过漏泄电缆和空间辐射传播。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各基站由 设置在中心的主控制器控制,当基站与控制中器失去联系时,以单站集群方式支持单站系统的正常运行。 无线通信系统以专用频道方式:系统由控制中心(中心无线设备、调度操作控制台、系统网络管理终端)、车站(车站电台、固定台、直放站设备)、便携设备(车载台、便携电台、手持台)和配套设备(漏泄同轴电缆、天线)组成。 3.公务电话子系统 为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维修部门提供一般公务联络(电话业务和非话业务),系统具备PSTN基本业务,具备各种新业务功能(热线、 呼出限制、呼入限制、闹钟、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缩位拨号、追查恶意呼叫、会议、ISDN),能够识别非话业务,并与无线系统连接,与当地公用电话网互联,可实现国内、国际长途通信;实现与市话局间的全自动呼入呼出,能够与当地119、120和110等特服业务相连, 系统主要由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和电话终端设备组成,在控制中心、车辆段设置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在各车站设备程控交换机远端模块,各站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汇总

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3、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4、折返: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1、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均匀性。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7、影响线路走向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车辆段是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车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设计的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需求预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周转量P。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车站地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车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 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站间距。(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2、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3、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4、折返:列 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 营的方式。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 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1、 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2、车站总 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 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 图。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城市 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 术政策和规划原则。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 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 划。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 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 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 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 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 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 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 均匀性。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 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 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7、影响线路走向 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 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 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车辆段是车 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车 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 折返站。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设计的阶段:可行 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需求预 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 运周转量P。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 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 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 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 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车站地 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车 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 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 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 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 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 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 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 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 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 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 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 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 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 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 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 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 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 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 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 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 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 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 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 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 分析与综合评价。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 序、附属设施规划。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 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 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 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 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 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 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 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 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 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 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 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 (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 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 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 站间距。(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 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 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 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 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 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 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 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 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3、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4、折返:列 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 营的方式。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 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1、 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2、车站总 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 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 图。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城市 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 术政策和规划原则。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 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 划。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 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 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 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 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 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 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 均匀性。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 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 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7、影响线路走向 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 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 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车辆段是车 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车 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 折返站。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设计的阶段:可行 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需求预 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 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 运周转量P。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 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 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 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 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车站地 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车 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 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 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 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 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 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 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 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 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 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 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 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 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 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 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 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 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 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 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 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 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 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 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 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 分析与综合评价。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 序、附属设施规划。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 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 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 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 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 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 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 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 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 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 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 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 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 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 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 (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 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 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 站间距。(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 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 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 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 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 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 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 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