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仓中篇小说《父亲进城》

陈仓中篇小说《父亲进城》

陈仓中篇小说《父亲进城》
陈仓中篇小说《父亲进城》

陈仓中篇小说《父亲进城》

接农民父亲进城,这是2012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一场革命。

父亲出生于农历1938年5月2日,一直生活在陕西省一个叫塔尔坪的村子,我认为这是中国目前最为偏僻的山区。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可以说明父亲进城的特殊之处:第一,他是农民,最最纯正的中国农民,一日三餐吃的、喝的,全是自己一手种出来的;第二,他是文盲,虽然在地主崽子时代读过两年私塾,经过几十年原始的农村生活,已经变得斗大字不识了;第三,他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任何电器与机械,这个村子至今没有手机信号,可以这么说,他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第四,他从来没有进过城,曾经路过一个县城,他把县城叫做“大屋场”,没有任何过夜的经历,所以他不知道什么是电梯,什么是抽水马桶,甚至不知道煤气灶,他过着的生活与他心中储存的信息,绝对与一个现代人是格格不入的;第五,父亲耳朵彻底聋了,眼睛也花了,牙齿掉得一颗也没有了,而且他只会一种语言,那就是陕南方言的一种,懂这种方言的人,只有一个叫石门镇的几百口人,随便举个例子:“瞎得着”,你不要以为与眼睛有关,其实就是自我埋怨“完蛋了”。

《百年孤独》里说,有一个死去的亲人埋在这片土地,就算是故乡了。

但我却以为,是有一个至亲之人,长期生活在身边,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这便是故乡了。所以在异地他乡,年年都有接父亲进城的动议,就是想让父亲把故乡带到一千三百公里之外。虽然父亲也是天天盼儿,但是故土对他而言,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让他离开故土等于要割他的肉。每次他都会以“要喂猪”,或者是“麦子黄了”为借口,而不能动身。

父亲近年身体异常糟糕,不是腰痛,就是腿肿,刚刚还在砍柴的时候,从悬崖上摔下去了。我害怕起来,如果有一天,他突然不在了,至死也不知道流着他血脉的儿子,如今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比如上海楼高,他一辈子只见过双层的戏台,无法想象一百层高楼的模样;比如上海人多,他一辈子遇到的人也许不到两三万,无法想象这个两千万人口的城市,人多到什么程度;比如上海有钱,他一辈子赚的钱,包括带给他的一点好烟好酒,他在小卖部里换的,还有哥哥出车祸时得到的八百块赔偿,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块,他根本不能相信,这仅仅

值上海中环左右一平方米房子。如果在他有生之年,连他儿子住着什么,吃着什么,玩着什么,干着什么,统统都一无所知的话,那将是我多么大的遗憾与心痛。

突然接到姐姐的通知,父亲死活不愿意出山。接到父亲不来的消息,我十分恼火,我真的不知道,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有什么与儿子一起过年更重要的事情。父亲的理由还是一样,开春了,天暖了,砍了一些木头,要点香菇;还有马上要给麦子镐草了,几亩坡地要种土豆了,等等。

我让姐姐传话:一是告诉他,机票花了很多钱,不能退,不能延期,如果不坐的话,就是废纸一张了,等于父亲十年的地白种了。父亲一生生活节俭到了极点,就连撒泡尿吧,也要撒在自己家的玉米稞子底下。二是说我非常想他,房子已经装修了,儿子在上海安家了,儿子的家就是他的家,他凭什么不来看看他的家呢?三是他不来了,说明他根本不想儿子,那儿子也没必要整天牵肠挂肚的,儿子就可以安心地呆在上海,一辈子再也不回那个小村子了。有点要与父亲断绝关系的意思。

别说一辈子,就是一年两年不回去,还不知道父亲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说不定,真爬到秦岭头上,朝山外张望儿子也不一定。最后通牒还是有效果的:他老泪纵横地决定,要来上海。但是初三晚上,当我与爱人双双飞到西安,姐姐再次传话(每传一次话,都得跑几十里路,赶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说是故乡在下大雪,已经把几条路都封住了,根本没有办法出山。我真是又急又气:哪怕就是步行,也得走出大山,走到西安!

其实大雪是真下了,但是为了钱,班车安上防滑链,就可以走盘山公路。说是大雪封山,不过是父亲一个借口。正月初四早上,姐姐便把父亲送到了西安城,送到了我的身边。虽然需要使劲地大喊大叫才能让他听见,但是毕竟可以与父亲面对面交流了。等我一声“爹”喊出口,我们父子都哭了。

父亲住在长江源头的深山老林,如今要来长江之尾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他就像一滴水,先渗出一条小溪,进入一条至今都没有名字的小河,然后再并入丹江,流入汉江,汇入长江,抵达东海。2012年春节期间,父亲终于进城了,由此产生的震动,不亚于滚滚长江所掀起的波浪。说实在的,父亲进城其实就是一场革命,既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

1.文盲的理解.

父亲到西安后,我带着他准备先旅游一下,也是为了做一个过渡,适应适应城市的生活,毕竟西安比起上海来说,在商业与交通方面,还是简单与单纯得多。

我们出门没有打出租,而是带着他去大街上乘坐公交车,这可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出宾馆的门,我就感觉到了无限的吃力,因为在他单线条的眼中,根本没有任何的交通标志,就连基本的红绿灯,他也以为是城市里的一个装饰,甚至他对装饰什么也不明白,整个城市的一点一滴对他来说,都是无意识的,无任何意义的。

我们住在北大街,就在北门里边不远,这里的路还算宽阔而笔直,行人也相对规矩一些,这一切都是为父亲考虑的,希望尽量让他进城后,遇到的都是一些直线条、有秩序的生活。

但是一来到街上,他就不知道如何办了。我说这是斑马线,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但是对着他的耳朵喊了半天,半条街的人都听到了,他也听见了,但唯独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过马路。他照样我行我素,从街上最中心的地方穿过,像是走在田间小径上,欣赏着四周的玉米林。当我们遭遇到红绿灯时,我告诉他红灯停绿灯行,但是解释了半天,他还是一次次地堵在人家急驰的车头上。因为他这一辈子,只用过十五瓦的灯泡子,只看到过红太阳与蓝月亮,根本就没有碰到过如此多、如此光怪陆离的光线,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才是红绿灯。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与爱人寸步不离地跟着,一步也不放松地走着。当我们爬上一辆公交车,人流涌动,场景复杂。还好,他在大山里时,采摘野果,挖药砍柴,已经熟练于攀援,于是很自然地、很稳当地,扶住了头顶的把手。

接下来碰到了两个让我头痛的小动作,第一个是抢座:有空位子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要坐下来,他以为每一个座位都是别人的。哪怕这个座位离他最近,也让人给抢走了,他仍然抖着双腿,摇摆在公交车上。不管这是无知,还是谦让,结果却是文明的,与城里人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在换乘前往大雁塔的另外一辆公交车时,我急急地把他按在座位上,然后再折身又抢了一个座位,这时他竟然张着嘴巴,在座位上不安心地挪动着,好奇地看着每一个站着的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车行了几站,当爱人把自己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又让给了一位白发老太太,自己仍然站着、在人堆里挤着

时,父亲更是迷茫到了极点,他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第二个是接触:父亲在拥挤的人群中,总会把手无意中搭在别人的腰间,其实他只是想扶一扶,但是这是多么危险的动作啊。第一次他搭着一个男人,我觉得没有提醒的必要,因为这个男人回过头,看到一只粗糙的老手时,就没有表情地忍受了。但是接下来却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少妇,她的腰身浑圆而不失线条,即使包裹着厚厚的衣服,里边的皮肉依然可以透射着迷人的光芒。在一摇晃中,父亲却毫无顾忌地,把他的手搭了上去,而且是死死地搭着,我明显可以看出,在公交车的颠簸中,他的手指或深或浅地陷了进去。我赶紧对着他的耳朵小声地说:爹,你的手。他是聋子,当然没有听见,依然在美少妇的腰间晃荡。我生怕人家会折过身,给父亲一个耳光,提心吊胆地腾出一只手,把他的手拉开了。但是随着公交一晃荡,他的手又扶上去了,而且比前一次更加深入。我在此以一棵庄稼的名义声明:作为一个单纯的农民,而且是一个没有多少心力的老人,他的手是干净的,指挥他手的心脏,也是干净的,他没有任何想揩油的想法存在。感谢上帝,整个半小时的行程,这个美少妇都没有回头,露出任何指责的态度,也许她早就习惯了公交车上的生活,也许她在上车的那一时刻起,早就知道攀扶着她的,是一位古稀的与父亲相仿的老人,甚至她还故意稳稳地站着,让老人扶着,我们不排除人类存在着如此美好的心思。

带父亲旅游的两个景点,是大雁塔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对于前者,父亲是知道的,唐僧的名气因为《西游记》这部伟大的著作,而闻名于乡野,已经超出了书本与文化的范畴,就是父亲这样的纯文盲,也是清楚的。不过,在登大雁塔的时候,父亲一直跑在前边,一点也不觉得气喘与劳累,倒是我这等城市人,不但身体吃不消,而且大脑也十分疲倦,总想从这个伟大的建筑中,寻找到某种超乎寻常的思考。

在登上七层高塔时,问父亲这里好看吗?他一语惊人,他说:这不就是爬山吗?仔细想一想,父亲才是一个真正的生命体验中的哲学家,如果抛开历史的附着与人文的支撑,独立看这座塔、登这座塔,这与登山有什么差别呢?一生被困于山中的父亲,时时刻刻不都在向高处登临吗?难道他每一次爬山,除了背回一些山货之外,都要思考登高的意义吗?

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我们选择旅游的目的,说实在的,不是为了父亲,而

是为了爱人,想让土生土长的上海爱人,通过对陕西悠久历史的观瞻,来增加对我这个浅薄之人的敬畏。但是,进入博物馆内,感觉最深的,依然是父亲。因为这些瓶瓶罐罐,我们已经看惯了,而且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铜车马,我们衡量的标准,就是它们现在价值几何。

在一只唐朝的白瓷器前,我与爱人议论,现在的市场价格,应该有上千万之高,如果自己家里有这样一件东西的话,我们一定会把它卖掉,然后购置一套房子,来改善一下并不宽展的生存环境。父亲并没有听见我们的议论,但是他却自言自语地问:这瓶子有么子用呀?!我想告诉他这瓶子真正的价值,但是我还是遵照一般的规律,告诉他:这瓶子摆着玩的,或者也可以插花。父亲并不驳斥,又来到一只纯金的大碗前说,这个有点用处,起码可以拿来吃饭。其实他哪里知道,这只碗再过一千年,也无法回归本意———用来盛饭。

通过一整天的闲走,父亲对城市生活还是一无所知,但是对基本常识似乎有所领悟了。比如说不能当着人挖鼻孔,比如说不能向光滑的大街上吐痰,比如说不能随手把垃圾扔出去。在当天晚上,我们去北大街溜达,我远远地扔出去的餐巾纸,飘到了垃圾筒之外,竟然让我羞愧的是,在一群人当中,是父亲跑过去捡了起来。这些只有城市才有的细节,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接纳了。

在教父亲生活习惯的同时,父亲有意无意中,也改变了我对事物固有的思想。面对一个无知的、无欲的、纯洁的老人,我似乎才是最大的收益者。

2.零食的寂寞.

在西安等待出发的几个小时里,我抽空出去见了一些朋友。这之间,爱人独自看管着父亲,因为怕出意外,爱人决定除了吃饭之外,一律让他呆在宾馆里,不得出门。他们其中的一顿饭,是在钟楼旁边的同盛祥吃的,这里是羊肉泡馍的经典老店,应该算是最纯正的陕西小吃了。

在我没有在场的几个小时里,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了我的意料。父亲是第一次吃这种外来的食物,有着太多的不适应,因为他一生中的食谱,我足可以背出来:早餐是糊汤(有时候会加一些土豆、红薯,或者红小豆),午餐基本是面条(有时候是手擀面,或者是挂面),晚餐基本是馒头再加糊汤,而一年四季都有的菜,是腌白菜、土豆丝、腊猪肉,春天会有一些野菜,夏天会有一些青菜,秋天会有一些西红柿,冬天就只有萝卜了。过年过节的时候会磨一些豆腐、长一些豆芽。

除此之外我再也想象不到别的蔬菜与食物了。

父亲坐在同盛祥里,当服务人员给了一个大白碗,又给了两个烧饼后,他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用餐了。他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饼掰碎,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爱人说,你就照着我做吧,于是爱人掰一下,他就掰一下,爱人拌一下,他就拌一下,爱人吃一个糖蒜,他就吃一个糖蒜,他尽量与爱人的动作保持一致。好像这不是吃饭,而是做体操一般。

我能理解父亲的感受。那是十几年前,我还在《爱人》杂志工作的时候,按说已经在城市里生活了很久,比起父亲来说,应该懂得很多了吧。

但是有一次,一帮同事中午出去吃羊肉泡馍,因为是别人埋单,所以我过意不去,执意要做点什么。吃完了后,同事说,那就买点蓝箭吧。于是我就买了一包分给他们,看到一帮女人一人一片,扔进嘴里嚼着,而另外一个男人没有动嘴,我便无所适从了。我便问:蓝箭男人能吃吗?她们众口一词:这是女人专用。我心想,这可能与卫生巾是同类的东西,于是没有敢动。下午的时候,一帮女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问她们笑什么?才知道我上了无知的当。

不过父亲比我厉害得多,从同盛祥回到宾馆后,他的胆子已经相当大了。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树皮树根,甚至是石粉子,父亲都吃过的。

但是从来没有敢对河里的小鱼小虾下过手。也许父亲觉得,连羊肉泡馍这种混沌不清的东西,都有如此大的名气,有如此多的人敢吃,天下就没有什么不敢尝试了。趁着爱人休息之中,他便把我们随身带着的行李,一点一点翻了个遍,一边翻一边吃。果然,他还真吃了许多他一辈子没有吃过的小东西,比如说葡萄干、巧克力、奶糖、开心果。等爱人醒来时,发现他正在啃着一包牛肉干。这所有的小零食,他都是平生第一次享用,他一边吃一边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爱人问他好吃吗?他回答:真好吃。为了怕他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翻出来,比方药品或者化妆品,还有一些干燥剂之类的,也吃进了他贫乏了几十年的胃,爱人就把所有的零食,都分成小包,然后交给他,装在身上。

父亲从此开始,嘴里便不再空洞了,总是被零食充实着。第一天到西安的时候,他吃下了一碗稀饭,竟然还吃了七个肉包子,等第二天的时候,竟然连三个包子也很勉强了。随后,他来到上海,无论在岳母家,还是在我的家里,他都要趁着人不在的时候,翻出各种各样的零食来。他并不装进口袋,而是各尝那么一

点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吃零食的频率开始减少,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发现,这些小东西很贵,还是另有别的原因。但是在他感觉太急人(无聊)的时候,经常一边唠叨着,一边掏出一块糖果,花半天的时间,反复地辨认着包装纸,然后再花半天的时间,把糖纸撕开,再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来把一个小零食消灭掉。

有一次,当爱人又从外边给他准备了一堆的零食时,他拿出一袋“小馒头”,开始低着头眯着眼睛,辨认着包装上的文字,他自言自语地说:

“小,头”。然后又拿出一包蔬菜饼干,自言自语地辨认着:“元小饼”。爱人听到了,连忙跑过去,发现第二包零食的全称是“菜元小饼”,就问他前边还有一个字怎么认?他摇摇头。他之所以认得后边三个字,是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元”字,“元”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排行,至于“小”与“饼”,他是怎么认识的,就再也无从知晓了,也许他一生就是一个“小”人物吧,而“饼”对他来说,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东西了。

开始的时候,父亲也许是好奇,所以才不停地吃着这些小玩意,这是食品表面存在的意义。

但是后来,父亲或许是为了用这种小零食,来填充内心的空洞与无着,这才是零食的内在的意义吧。

父亲因为耳朵的问题,不能看电视;因为不识字,不能看书读报;因为不熟悉城市生活,他不能独自出门,去逛街逛公园。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给他找到在城市里取乐的方式。虽然他的牙齿是假的,他的胃口也十分不好,但是他恐怕只剩下吃了,只有吃是天性的,是可以一直伴随着生命的,是他唯一可以力所能及的寄托方式了。他到城市才刚刚几天,已经太寂寞、太陌生、太不适应,已经开始唠叨着,想回家了。

现在每每看着他嘴里含着糖果或者牛肉干,望着窗外奔驰的火车,或者斜躺在沙发上睡去,我的心就十分难过。

我为找不到留住父亲的方法而苦恼。留不住父亲,也就意味着,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我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灵魂扎根的生活方式。

3.后背的孤独.

在陕西老家,左一条小河,右一条小溪,随便在地下一挖,便会汩汩地流出

清泉来,这里不像陕北,是不缺水的,也不缺少烧水的柴禾。但是至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老家的人都不太洗澡。

我在故乡生活了好多年,天天一身汗,日日两脚泥,但是洗澡的次数,数也能数清,一是每学期入学前洗一次,然后就是大年三十再洗一次,那些不上学、不嫁娶的人,除了每年夏天晚上,偷偷地跑到小河里泡一泡之外,真正烧开水洗澡每年也就那么一次。

在上海出发前,我与爱人已经谋划好了,包括棉袄、毛衣、线衣、内裤、袜子、围巾,等等,统统重新购买了一套新的,接到父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他放在水里,好好地给他泡一泡。接到父亲后,我靠近他闻了闻,却并没有闻到想象中的什么异味,才知道他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已经破例在家里烧水洗过了,换上了一套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却搓洗干净的衣服,可想而知,父亲把这次出山,看得是多么的神圣。

虽然没有什么异味,但是换新装备之前,我们还是打开宾馆的水龙头,调好水温,把父亲关进去,让他冲洗一下,起码可以解乏吧。

在父亲洗澡的时候,我与一帮人在外边聊天。听着卫生间流水的声音,我心想父亲第一次站在瀑布一样的水龙头下,一定是十分好奇的。

他应该撩着温暖的水雾,搓过自己的身体,渗泡着自己的心灵。卫生间的水就这样哗哗地流着,过了一杯茶的工夫,我打开卫生间,想看看父亲,但是面前的场景,让我十分意外。此时的父亲,并非天下所有人想象的那样赤条条的,他衣服严整,只是挽着裤腿,赤着双脚,像是在小溪里蹚水一般。

我走上前,对他说,脱掉衣服吧。父亲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脱掉了上衣后,便不再动了。

我又说,继续脱,他迟疑着,低着头,又脱掉了裤子,留下一条内裤。我说,我们都是男人,而且我是你儿子,这里又没有别人,也没有女人,怕什么?不脱干净,怎么洗澡呀?无论怎么劝说,他硬是死活不脱了。我便强行要去扒他,他却躲来躲去。强攻不行,只能智取了,我说,你是不是害羞?那这样吧,我把灯关掉,黑灯瞎火地脱吧。父亲同意了我的建议,当听到他窸窸窣窣的脱衣声后,我一下子把灯打开了。父亲吓得不轻,险些摔倒在地,赶紧紧紧地夹着双腿,匆匆忙忙地坐到浴盆里去了。

平生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裸体。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去世多年的母亲,恐怕也没有完全看到过的裸体,我心里说不清的喜悦与纯净。我对他说,好好地打一打肥皂,搓一搓吧,然后笑着拉上了卫生间的门。

回到上海后,父亲在家里洗澡时,他还不会用热水器,也不会调节水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母亲去世后的三十年中,他最为孤单的就是后背了。

内心孤单的时候,还可以想想远方的儿子,或者是面对鸡鸭猪狗,唠叨一下,得以排解。但是后背,除了他人,永远是自己摸不到的一个地方。

这一点,相信所有孤单的人,都会有许多体会的吧。

我要给父亲搓一搓背。这一次,父亲虽然依然夹着双腿,把自己的下身深深地藏在水中,但却配合得多了。在父亲的后背心,确实如我想象的一样,结了厚厚的一层硬痂,是汗水长期湿了干,干了湿后,留下的一块污垢。一个人到底有多孤单,你只要搓一搓他的后背心,就一目了然了。

在给父亲搓去孤单的同时,我细细地打量了父亲的身体,他的肩头由于扛过太多的重量,已经结了茧,他的脖子由于长期暴晒,已经成了褐黑色,他的胸骨一根根隆起,显得那么触目惊心,还有腹部、腰部、腿部,几乎是全身,到处布满了苍白的伤疤,这都是他穿越于山林之中留下的痕迹。我与父亲相比,受到的磨难与苦痛,就像一瓶水里的一滴。就这样,我展开自己的双手,就能数出二十多个疤痕。

现在,你就可以想象,在我父亲的身体上,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了。这里边,有的是挖药时树枝刮的,有的是打柴时刀子砍的,有的是做木匠活时刨子推的,有的是翻地时铣子铲的,有的是被庄稼茬子扎的。在父亲的身上,简直就是用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雕刻而成的一幅人生地图。

4.小小的远方.

父亲唯一坐过的交通工具,便是拖拉机了。

除此之外,他一生的路,都是靠着双脚行走的。

这次接父亲进城,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坐飞机。

因为小时候与父亲一起在地里干活,如果父亲抬起头对着天空发呆时,那肯定是有飞机从天空飞过。对一个从没有走出大山的农民来说,这就是远方的全部内涵了。前几年,父亲身体开始滑坡,总有些日落西山的兆头,我当时还没有能

力让父亲坐一次飞机,所以就想带他去咸阳机场看一看飞机。但是刚一出发,还没有走出小镇,他就恶心呕吐,看飞机的愿望落空了。虽然他表示已很满足,但是我觉得,应该让他在有生之年,坐一次飞机,从天空飞过,成为别人抬起头的亮点,让他成为别人的一次远方。

对于这趟航班,我们提前是做了挑选的:第一,这一天的天气首先应该是晴天,不然坐飞机还不如坐拖拉机有趣;第二,飞行过程不能在夜晚,不然就只能看到星星而看不见脚下的土地;第三,必须是靠着窗子的座位,而且窗外不能是飞机的大翅膀。前两项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而唯独第三项,当我们赶到机场后,偏偏遇到困难,仅剩下的三个位子都在不同的位置,而且没有一个是靠窗子的。好在登上飞机后,靠窗子的位置坐着一位儒雅的男士,我仅仅说出“父亲是第一次”几个字后,他已经理解了我的意思,微笑着说:没问题。

登机的所有手续,都是我帮着父亲办理的,这之中发生了几个小花絮,不得不说出来听听,这样你才能真实地理解,什么是小鸟的第一次飞翔。

第一个花絮是,在办理登机牌时,我们把在西安购买的两箱红枣、核桃等特产,与一些日用品统统地托运之后,就空着手进了候机楼。在登上飞机的时候,父亲很着急地问我:“箱子哪里去了?”我装作慌张的样子说:“唉呀,丢掉了,怎么办啊?”看着父亲很害怕的样子,我只好实话实说,行礼有人帮我们搬上了飞机,就在屁股底下。第二个花絮是,在安检的时候,我突然问父亲,你身上是不是装着打火机?这是要没收的。

父亲赶紧掏出打火机,狡猾地说:“那我藏到鞋子里去吧。”说着,真准备把打火机塞进鞋子。

鞋子里边,是山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他们每走一步,就能感觉到东西是不是还在。父亲从我与爱人的大笑中,似乎看出了点什么。根据安检人员的提示,父亲乖乖地把打火机扔掉了。但是当父亲通过安检门的时候,报警系统还是叫了起来,有人立马走上来问,裤袋里是不是装有钥匙?

胸口里是不是装有烟斗?这一问,父亲就傻掉了,他到现在可能还不明白,是谁发现了他的隐秘?

第三个花絮是,空姐让系安全带,他竟然说:

“不要系了,我不怕的。”害得空姐一时迟疑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

只好解围说:“我来吧。”才把父亲老老实实地捆在座位上。第四个花絮是,父亲说是想上茅坑,我正想让他体验一下在天空催雨的气势,于是把他拖进了飞机后边的小房子,父亲站了半天,却一滴尿也没有。我以为他无尿可撒,他却说:“急死人了,但我真尿了,落下去,不就尿到人家头上了吗?”所以他只好憋着。至今我也不知道,这空中厕所的大小便,是怎么处理的,所以我也无法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从咸阳机场起飞后,飞机拍打着翅膀,就冲上了天空。这一次天气绝佳,地面上的景物虽然变小了,但是正如一张地图一样,那么清晰可见。

父亲看到地面上的人流,第一句话是“跟蚂蚁一样”。随着飞机向前,窗外清清楚楚地映现出了脚下的群山,群山上覆盖着一层白雪。父亲问我,这是什么山?因为刚刚拜访过长安城里的大作家方英文先生,在他的书房里可以看到层峦叠嶂的秦岭,以及秦岭顶上的山岚与白雪,所以我知道,这身下正是秦岭。于是告诉父亲,这是秦岭,我们家就在秦岭山中,过去的几十年,他就在身下的山中,种庄稼,养畜牲,看飞机,想儿子。一会儿,我们将从自己家的上空飞过。

父亲本来已经有些晕机,听我这么一说,他立马打起精神,直直地朝窗外看着。他说,他想看看自家的房子,自家的几亩地,还有,说不定还能看见邻居家的那条可恶的老黄狗。虽然窗外的江河大树,随着飞机的拉升,慢慢地被距离忽略掉了,除了山头与白雪,什么也看不清了,连蚂蚁也不是了,父亲还是一直坚守着,直到整个行程。

下飞机的时候,我问父亲看到什么没有。父亲说:“没看到,不过,老家的人肯定看到了。”

我知道,老家人看到的,只是指头蛋子大小的一个亮点,一个指头蛋子大小的远方。

在这小小的远方之间,却有父老乡亲。

5.父亲看海.

父亲来到上海后,唯一主动提出的要求,便是去看海。因为故乡的山最多,水最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他对我说,临走时,乡亲们告诉他,到上海后一定要去看看海。他们或者还不知道上海在哪个方位,更不知道上海出名的是高楼,但是他们从上海这个名字中,很浅显地看出了,这是一个有海的城市。而且,

无论是留守在镇上的农民,还是已经走出小镇,成了县上有头有脸的国家干部,一生下来就在山上,从此天天看着山,有时候撒尿拉屎,也得爬到山包上去,真正看到海的人却相当有限。据我了解,也就几个人而已。从这种角度看,带父亲看海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清早,我便开着车,向东海大桥方向行驶。一路上,父亲一直在问,还有多远?能看得出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一度迷路了,父亲就着急地看着我,还不停地鼓励我。离目的地还有五公里的时候,汽车却一下子爆胎了,这是我开车十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父亲非常内疚地说,要么不去了?备用胎也是坏的,我一时束手无策了,但还是安慰他说,不要紧的。然后自己爬到车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勉强开着车,慢慢地移动了几公里,在修理厂换了胎,重新走上高速路。磨难重重之中的父亲,心情便格外的开心。

东海大桥起始于芦潮港,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洋山港。当我把车开上单程近四十公里的东海大桥时,父亲的目光一下子被白茫茫的大海吸引住了,他不停地把头伸出去,向远处张望。

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海有没有边”。我想告诉他,海也是有边的,不过已经相当遥远。但是怕这影响了他对大海的理解,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遥远的概念,几百公里对他来说,已经相当遥远了。所以我回答他说“海是没有边的”。

东海大桥全程不能停车,为了让父亲能够静静地看清楚,我不顾违章,把车停在大桥边,巡逻的警察赶过来的时候,我声称自己的车出毛病了,要下车查看一下。父亲抓住这个机会,赶紧爬在栏杆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他的嘴张开了。几个警察也许信了,也许看出一个农民对海的渴望,便抛下我们走掉了。

当车不停地向海的深处开去,格外地超出了父亲的想象。在洋山深水港的小岛上,凝视着脚下的大海时,他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里是上海,什么地方是下海?”我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如大海一般超出了他的视线,所以不回答他的问题,在他看来,就是对他的不尊重,或者是轻慢。

于是我说,只有上海,没有下海,不过这里叫东海,其他地方还有南海、黄海等,父亲似懂非懂地沉默了。在接下来的拍照中,有一只小渔船靠近了小岛,

父亲说,一定要拍一张,拿回家去。

原来,他心目中的海,并不是以水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有没有扬帆的船为标准。我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于是把车开到一个小岛的顶端,这时展现在他眼前的,都是巨大无比的轮船,在轰鸣着进港出港。父亲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主动摆好了一个姿势,让我为他留影。其实父亲是对的,海之所以是海,是因为它用自己的博大载起了船。

为了让父亲能够亲近大海,我们一起从岩上,慢慢地爬了下去,一直来到能够摸到海水的地方。我告诉父亲,我们村子里下的雨水、小溪里的河水、他流的汗水与尿水,都流到这里来了,中国很多地方的水,也流到这里来了。父亲显得非常吃惊,他无法想象,我家门前的那条时隐时现、时干时汪的小河,竟然能够走这么远的路,竟然能够跑到这么大而无边的海里来。

他用手摸了摸海水说,那就是说,我们那里一发洪水,海水也会涨起来的。我表示了同意。

然后他又抛出了第三个问题,他问我,家里的水流到海里来了,那海里的水流到哪里去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追求上进的、渴望知识的小学生,也许这个问题并不难以回答。但是我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与海一样,自然生成的人,他希望得到的,绝对不是知识,也不是科学,而是浅显而直观的道理。

我回答他,这里的水,不再走了。父亲再一次表示出一脸似懂非懂的沉默。我知道他由此产生出一堆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便是:如果海里的水不流了,这海怎么能装得下从小河里日夜流来的水呢?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做解释,他要的,以及他能承受的,而且对他而言,最为正确的答案,就只有这个。所有的水流到海里后,就结束了,不再奔波了。

看海的时候,我一直不敢向父亲澄清一个事实:东海的水太浑浊了!这不是大海的真实内容。

不像青岛、大连、厦门那里的海,甚至是马尔代夫的海,除了无边的波涛之外,还有海纯蓝的心境,更有海柔绵的沙滩。我不知道这里的海过去是什么样子,但是现在却是看不到底的,看不见鱼的,看不到云影的。可以说,这里的海不是父亲想看的海;可以说,父亲其实根本没有看到真正的海!为了留住父亲内心的那一份美好,直到最后,我也没有戳穿东海的面目。

看完海返回的路上,他还问我,这桥有多长?我告诉他,来回近八十公里。他只是感叹,真长啊,可以从家里一直铺到县城了。故乡离县城的距离,只有五十公里,这之中要翻过好几座大山,全是在悬崖上行走的盘山公路。父亲没有问,这么长的桥是如何修到海里的,是有他的逻辑的。在驶过大桥看过大海之后,他会不会在想,在封闭的村子修一座大桥,一下连接到县城,甚至连接到更远的山外,该有多好啊。

而现在的桥呢?只能在他时时牵挂的心中存在了。

6.上楼与蹲坑.

农村的原始生活,与城市的机械化生活,对于父亲来说有差别的话,最大的差别便在于上楼与蹲坑了。

在生活之中有些东西是可以选择的,比如手机,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汽车,你可以选择步行。但有些生活方式你无法选择,只能如此。在城市里,随着楼越盖越高,你如果不乘电梯的话,你就无法上楼,虽然每一座楼都有安全通道,但是十有八九因被遗忘而堵塞了。在城市里,还有上厕所,你不能像农村一样,随便找个坑蹲一蹲,找一棵树撒一撒,就把问题解决了,你必须先找到厕所,而且要蹲到马桶上去。父亲到上海后,这两个问题成了他生活上最大的障碍。

首先说说乘电梯吧。前几次都是我按好电梯,再把他拉进去拉下来。发现每次乘电梯的时候,他都张着嘴,昂着头看着天花板。问他怎么了?他说,晕乎乎的。而且每次电梯开了,他都要先伸出头去,紧张地打探着。正如小品里演的那样,一个大姑娘进去,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真如时光隧道似的。这把父亲吓得不轻,生怕一下电梯,跑到外星球去了。

为了让他能够自己下楼上楼,以便于急了闷了,还可以到小区的花园里转一转,于是教他自己乘电梯,这比教他干其他的事情,要困难得多。

因为他以往连简单的机械化生活,也没有什么接触,更别说虚拟的电子化了。我解释了好多遍,他还是无法把虚拟的数字与具体的楼层联系在一起,有时候我们本来就在十四层,进入电梯后他还是按了“14”,有时候我们本来就在地面,他却还是按了向下运行键。有一次,我要去办点别的事情,让他自己先上楼,但是过了半天,爱人着急地打电话说,父亲还没有到家。寻找到一楼时,他还在那里一下一下地按着,电梯则一张一关地重复着,扫地的阿姨说,他至少按了几十

遍,以为他有神经病,把电梯当成游戏玩了。后来我说,我们住的这栋楼有十八层,每层对应着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就是一头毛驴,你想到哪一层,就按哪一层,这头毛驴就能把你驮到哪一层。如此解释应该够形象的了,但是父亲却更加糊涂地问:驴头在哪里?我咋没有看到?

在父亲的面前,一切都是错乱的。在他的脑海里,每一个坎,每一道弯,每一次上或者下,都是需要一脚一脚地去实施,根本容不得在头脑里通过幻想与虚构来完成。开始我还很有耐心,但是后来就沉不住气了,干脆放弃了改变他的念头。他后来悄悄地对我说,这个小房子太奇怪了,咋像变戏法似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对待山谷险峰的态度,变戏法一样,上山的时候按几个数字,就可以爬到顶峰,下山的时候虚拟一下高度,就可以降到深谷。这也许会引起一场坠落。

再说说上厕所吧。在老家,一般人家,都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坑,上边铺上一层木板,再挖一个窟窿,就成了厕所,老家则叫茅司。这种厕所,有许多优越的地方,也有许多不雅的地方。优越的是,在蹲坑的时候可以透风,可以看景,也有尽情发挥的场地,还有利于淘出大粪浇庄稼;不雅之处是,脚底下翻江倒海,一目了然,特别是夏季,那蛆虫爬得到处都是,看了十分恶心;在冬天时,木板上常会结冰,相当危险,稍稍不慎,就会滑入粪池。在村子里,多数人都有掉到厕所里的经历,一旦掉到厕所里就预示着不祥,掉到厕所里淹死的也大有人在,我的大伯便是其中一例。

父亲在几十年的实战中,已经充分地淡化了不雅感,适应了这种追风望月式的如厕方式。现在来到了城里,大坑没有了,那种肮脏的氛围没有了,随之取代的是屁股大的抽水马桶,和雪白洁净的墙壁与地板。父亲第一次用抽水马桶时,半天见他没有出来,我进去一看,他竟然憋得满脸通红,不敢坐,屁股悬空,一半在内,一半在外。我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说,坐下去,舒舒服服地上。他勉强对准了那个小洞洞,坐下了,但是半天,还是没有拉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出现便秘、腹胀的情况。我们以为是水土不服,便给他吃牛黄解毒丸与香蕉,但依然不起效果。此后几天,父亲的饭量开始逐步减少,脸色也逐步不好。我们问他,哪里不舒服吗?是不是要去医院看看。父亲说,按说这里的生活,比农村好一百倍,但是他明显瘦了。我们再三问起原因,是不是

不喜欢吃这里的东西?他才说,大鱼大肉的,进嘴的倒是蛮好的,只是出不来,每次看到厕所里流着矿泉水,抽水马桶比家里的瓷碗还要雪白,地板干净得可以和面切菜,这哪是茅司,简直比厨房还要好,哪能拉得出来啊。三更半夜,我常常听到开门声,也听到厕所里有人,一晚上有好多次,这是父亲在上厕所,第二天就会在厕所的地面上,发现一大摊的尿水,黄黄的,臭臭的,有时候还把抽水马桶的套子也渗湿了。问他为什么总不开灯。他只是笑笑,爱人以为他找不到开关,或者是为了省电,但我猜测,他是怕看到自己身处的环境,他要的就是黑灯瞎火,要的就是眼不见为臭。

有一次他提出一个要求,想到楼下的花丛里去转转。我以为父亲适应了城市里的浪漫生活,要去欣赏一下花花草草,但是跑到小区的花坛里,他倒像是一个贼似的,东瞅瞅西看看,最后他无奈地说:“我想找个坑。”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自从知道父亲如厕之忧后,我们再出去玩耍的时候,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寻找一些小公共厕所,因为这里环境之差,与村子里是有一比的。

如果真碰到干净如厨房的厕所,必定是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或者是五星级的大饭店,那就干脆让父亲去绿化带里的大树下边,或者巷子深处的某个拐角,因为这里也是出租司机的方便之处。

父亲的大小便顺畅了,不过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增加了一些农村的茅坑,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文明的进步要与生活的进步相匹配,这才是人道的。

7.相互的打击.

但凡有人到上海来,我必定是推荐去东方明珠的,因为上海除了高度———水泥的高度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什么可以炫耀的了。

老家的房子,至今也就是一层大瓦房,有点高度的两层房子,还是好多年前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见到的。初中时每周回家一次,要经过一个没有名字的大峡谷,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大峡谷之中,竟然有人在盖房子。因为上梁的时候会放炮,还会发一些吃的东西,所以每周回家的时候,我都期待着能碰上这个日子。但是好几周,墙越砌越高,还是没有上梁,我一问才知道,这里盖的是两层的楼房。我的目光就从对吃的期待,转移到了对高度的期待。后来果然看到了两层的楼房,那时候的羡慕之情,比初次看到金茂大厦还兴奋。

这个房子,是用土坯子砌成的,顶上依然铺着瓦。

所以一年多后,再从这里经过的时候,这房子已经漏水,再过两年的时候,这房子就蹋掉了。现在想来,老家之所以一直保持着一层的大瓦房,而不盖两层的大瓦房,不是山里人没有志气,而是山里人早就明白了,用泥巴是垒不起那个高度的。

那个唯一的两层土房,父亲肯定是没有看到过,所以到父亲出山之前,没有看到过太高的建筑,而且根本没有在两层之上的房子里睡过觉。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在带父亲去登东方明珠之前,心里暗暗地得意:他肯定会大吃一惊的,他肯定觉得自己的儿子与东方明珠一样了不起。何况在我位于普陀区的新家里,还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扎着三个球的“大锥子”。

走进东方明珠的大厅,果然如我所料,前来登高的人,比上海任何一个地方都热闹,那长长的队伍,已经绕了好几个弯子。父亲悄悄地嘟囔: “排那么长,要不算了吧。”我说自己有熟悉的人,不会如常人一样排队。正说着,已经有人帮我们打开了特殊通道,直接通向超速电梯。我得意地看着父亲,心想儿子不仅仅与东方明珠为邻,而且还有能力打开上海高度的特殊通道,应该够牛的吧。

这一切,父亲似乎毫无反应,我心想是不是超速电梯,让父亲坐晕了头?登上东方明珠第三个球体的时候,正处于下午四点左右,太阳金色的阳光一下子把整个上海的四面八方,全部点成了金子,就是那穿城而过的黄浦江与苏州河,流动的也全是熔化的金水。看到玻璃幕墙外边的高楼大厦,我的优越感更加强烈,总以为那一座座竖起的,根本不是大楼,而是我这个儿子的纪念碑。我指着脚下的金茂大厦、指着环球金融中心,甚至那个刚刚打桩建设的上海中心,以四舍五入的计算方式告诉父亲,这些楼都是一百层以上。

当我把“一百层”拖得长长的时候,父亲眼睛并没有那么吃惊地直一下。但是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我的眼睛拉直了。此时正好看到玻璃幕墙上标示着“陕西省西安市”的方向,父亲立即问我:一百层有多少丈高?跟咱家门前的山哪个更高?我没有回答父亲,他这个一生都只有一层建筑的山区农民,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我家门前的山是我们那里最低矮的山,即使如此那尖尖的山嘴子,如果搬到上海来,也足以把上海牛逼的天空,戳一个大大的窟窿。一开始,我就犯了个天

大的错误。与山里人比什么都好,千万不要和他们比高度!

那就只能与父亲比比文化了。我带着父亲在东方明珠转了一大圈,终于找到黄浦江对面的那一排楼房,上海人叫做万国建筑群。我指着这更显低矮的、沧桑的建筑,依然用四舍五入的计算方式告诉父亲说,这些房子都是西洋人盖的,全都一百年了。父亲的眼睛这一次依然没有直那么一下,他嘟囔着说,那早该拆掉翻盖了!

祖辈们移居那个叫塔尔坪的小村子,算起来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一百年了,祖先们最先居住的房子现在何存呢?其实在我们老家,人的一生也就三件大事情,盖房,成家,生子。所以,我们那里的房子,每隔几年都是要翻盖的。谁家翻盖的次数越多,那就算是本事越大了,能用青砖换掉泥砖,用琉璃瓦换掉青瓦,那更是了不起的。

那些不成器的,懒得翻盖的,岁月的风风雨雨,也要替你拆掉重来的。我想告诉父亲,这些风情万种的老不死的西洋货,原来还是耻辱的象征,正因为年代久了、快要塌了,所以已经修成正果了,成了人们争相参观的风景,成了文物得到了保护。但是面对一个经历丰富、正在冲刺百年的老人,我还是把话咽到了肚子里。

我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同在黄浦江边的汤臣一品身上。这个楼盘曾经因为它超出寻常的价格,一度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成了上海人对外来朋友炫耀的砝码。我指着那几幢看上去一般般,甚至有些老土的建筑,对着父亲说,这是上海原来最贵的房子,一平方米十二万,一套房子都在一个亿左右。看父亲有点不明白,我知道问题出在度量衡上,又解释说,一平方米就是三平方尺。

爱人在一旁附和着说:“已经有比这更贵的房子了。”父亲的眼睛才直了那么一点点,眼光里更多的不是吃惊,而是怀疑。

我乘胜追击地问:“爹,你现在有多少钱?”

我父亲有多少钱,除了他自己可以精确到十块外,其他的人一概不知,连我姐姐也是不清楚的。盘点一下父亲的一生,好像最大的爱好,就是存钱。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有一个习惯,当他的钱达到五十、一百这样的整数时,他就会定期存在村里的信用社,如果不够整数,他要把家里的药材或者是木耳卖掉,凑一个五十或者一百再存起来。为了赚钱、存钱,父亲能吃下所有的

苦与累,能想出无数的花招,其中把我们送他的烟酒兑现,还有哥哥在二十岁时,去金矿的路上翻车死亡,人家赔的八百块命钱。对于钱,父亲从来都是只进不出的,有些钱父亲估计已经存了四十多年了。所以说,在农村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村里人一致认为父亲是最有钱的人,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别人开始出门用脑子赚钱,就出现了百万富翁。

父亲回答我说:“你是我儿子,我死了,这些钱终归是你的,我就给你实说吧,五万左右吧。”我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于是又指着对面的汤臣一品说:“你这点钱只能买一尺多的房子,而且还是建筑面积,就是我们那个中环外的房子吧,也只能买六平方尺,就洗澡用的浴缸那么大个地方。”父亲的眼睛真直了,直直地看着脚下那一幢幢金房子,他不知道这房子会不会真用金子盖出来的。

我不是报复父亲刚刚对我的打击,而是想让父亲明白一个道理,他这一辈子别总是为了存钱,就为了存那五万块,他的耳朵已经聋了,眼睛已经花了,牙齿已经掉光了,胃口已经小了,头发已经掉光了,手上全是茧子,已经没有一丁点肉了,已经花光了他一大半的生命,他所剩不多的岁月,应该歇歇了,用在花钱上了!

但是,父亲的意志并没有被上海的天价房所摧毁。他的目光又弯曲了,他对我说:“上海的五万块,哪能和我那五万块来比呀?!”确实如此,父亲的五万块,每一块都是劳动价值的体现,而上海的五万块呢?只能是对生活的一种蔑视。

8.父亲的单纯.

我与父亲在上海的大街上,并肩而行的时候,爱人则在后边大笑,说是单看衣着与处事方式,基本看不出我们是父子,这种反差简直就是天地之别。但是只要看看走路的动作,就会发现我们像是系统一致的机器人,抬手投足,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许历经了岁月与水土的不同吧,所以与父亲相处的这段日子,格外让我感觉到,父亲与我,现在已经走到了两个极端:比如在父亲的眼里,只有猪马牛羊,而我的眼里全是一块块肉,在父亲的眼里只有玉米小麦与谷子,而我的眼里却是面粉与馒头,这种落差就是整个一条长江的落差。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到关于父亲的风言风语,牵扯到村里好几位有点姿色的女人。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只看到父亲的两个镜头:一是父亲见到这帮女人时,只有嘿嘿地傻笑;二是父亲有时会出现在别人的庄稼地里,替没有靠头的

女人拉牛耕地,有的是男人坐牢了,有的是男人常年卧床,有的是男人常年在外,有的是男人生性懒惰。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父亲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取悦什么,不是交易什么,完全出于道义,出于乐善好施。在我与父亲同床的那段日子,半夜三更突然发现被窝里的父亲不见了,天亮的时候又回到了被窝里。我也曾经无限地疑惑过,最后总是发现,趁着夜色他并没有其他的花头,他要么是照料出生的母牛,要么是查看干旱的庄稼。我从来没有见过,村里人也没有见过,父亲拉过别人的手,勾过别人的肩,搭过别人的背,就是男人也是如此。这样说吧,要说父亲有什么风月的话,也只能是与庄稼和牲口了。在接下来遇到的事情,再次从侧面印证,他在单纯的一边,我在复杂的一边,甚至是肮脏的一边。

当我伸手去牵父亲的时候,他很不高兴地拒绝了我。要让父亲听到说话的声音,必须是对着耳朵大声地喊叫。所以无论是走在拥挤的大街上,还是在杂乱的旅游场所,看到父亲掉队了,或者发现新的景色,常常叫了好几声,他都没有任何的反应,所以外出的时候想步调一致,还是相当的吃力。比如那天去海底捞吃饭,因为饭店里的服务比较独特,就连上厕所,也是上帝在上厕所,有专人给你开热水,给你递纸巾,给你涂抹护手霜。父亲在农村蹲了一辈子坑,如果有谁伺候的话,就是那只吃屎的狗,如果有辅助用品的话,那只有土疙瘩或者包谷芯,擦屁股用的。父亲没有听见我的喊叫,直接冲进了女厕所,出来的时候一边提着裤带,还一边抖动着!当服务员把护手霜热情地挤到他手上,他竟然不知道涂在哪里为好,干脆一把抹在了裤子上。这之间,我喊叫了好多遍,他却一句也没有听见。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随时牵着父亲的手。但是,每到关键时候,当我伸出手刚抓住他,就被他甩掉了。

我抱怨父亲,我是你的儿子,牵一牵手,这算什么?你看看大街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都牵着手吗?那树与树之间,也勾勾搭搭的了。

父亲听了,竟然一脸的别扭,此后再上街的时候,他干脆就一个人拖在后边,如果我再去拉他,他就把手藏在袖筒里了。现在有几个少女,会因为男人牵过她的手,以为是皮肉的侵犯呢?但是父亲还是把这个动作,排除在单纯的范围之外。

接下来,又出现了与西安一样的尴尬。在登东方明珠的超速电梯里,因为人挤人,加上父亲头晕,所以他的手毫无感觉地碰到了别人的敏感部位。我小声地提醒着,爱人也发现了,悄悄地拉了他一下,他还是没有一点意识。感谢超速电

《晚灯》中篇小说

《晚灯》 第一章 自打我的哥哥出车祸走了之后,我就极少出门了。 之前,我尚要到哥哥家附近的博物馆看一下旧书的,但是随着老龄的逼近,那点仅剩的,年轻特有的耐心也消磨殆尽了。有时候在那里坐一天,翻书的页数总是踯躅在第一页跟第二页之间,我想我只是作为一个陌路人,坐在这里看一回清晨熹微的日光跟薄暮时分酽茶般的暮色在梨花木书桌上泼画出一幅艺术的创作。 除了每周到高凉客运站坐跨海大巴到西海对面的德尔福医院看望我那白发如帚的妻子,我实在是不知道我还可以到何处去了。 但是祸不单行,上个月,由于乳腺癌的折磨,我的妻子也抛下我,一个人走了。 在半年前,我就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不妥,我抓她的手时,她手臂上的肉如同瓜瓤一般软垮垮,不沁一点的生气。 有时候,我也感叹岁月流逝之快,日月交叠,星霜荏苒,匆遽晃眼之间,七十年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黄小波说,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被死神唤走,我却无能为力。那种令人窒息的无力感,也许你们不会懂。 死亡之所以让人感到恐惧,无非是你丝毫察觉不到它的脚步,但是有可能的是,它此刻就站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向着我们,举着那把血迹斑斑的镰刀。

“人生就像西苑路上的毛絮,看似自由,却随风荡漾,身不由己。” 这句话我已经忘记是从何处看到的了,但是现在再念起之时,却愈发的唏嘘。 阿泽携着一家子都到西班牙的福斯特拉去了,为了糊日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租金便宜的暗巷里面经营一家小式中式餐馆,靠血汗撑着一家五口。 对于我们两夫妻而言,我们的血液里还是流淌着传统那种落叶归根的思想,我习惯的,还是东方人那种独特的,棱角分明的脸孔和邻里之间那种暖融融的相处。 偷闲中,他们打电话回家,发发牢骚,抱怨说当地人说他们不要命了,一家人从早忙到晚,从来不打烊休息,也不去参加家庭旅行。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这样下去早晚得出事情。 “明明他们就是一群懒猪,日上三竿了,屁股都快要被烫熟了,还窝在床上不开店门赚钱……” 我多少从里面嗅到一丝揶揄的味道。 我总是觉得,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不过是小丑般的闹剧。 妻子走了之后,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我就坐车到郊外,内心一片虚无,呆滞的在妻子的墓前坐一天,跟雕刻着她名字的石碑说一天见不得人的闺话。 她走了之后,我整日无所事事,那间窄仄的屋子里面,弥漫的全是她的气息,她说过的话语,她的哭闹声,欢笑声,彷徨的声音,和叹息的声音。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精选_真的故事

风在外面吼着,秋风狂呼而疾卷。它要扫尽枝头的枯叶送它们到云边。 那些打猎的人吃完了他们的晚餐,却都没有脱去他们的长筒皮靴,满面绯红兴致高昂。他们都是诺曼底省的一些较富贵的农民,家境富裕,身体强健,力气能折断那些在集市里蹲着的牛的双角。 他们在艾巴乡的村长白龙兑尔老板的山场里,狩了一天的猎,此时他们正在那个别墅般的田庄里围着一张大桌子吃东西——那田庄的主人就是村长白龙兑尔老板。 他们大声说话,大声猛笑,大口喝酒,伸长了脖子,肘拐撑在桌布上面,眼睛在灯光下面睁得炯炯有神,身体被一座向天花板吐出血红火光的大火炉烘得炽热;他们所说的都是狩猎和猎狗。半醉后的他们,已经到了心有所思的时候,所以全体都用眼光去追逐一个用发红的指尖儿托着那个满盛着食物的大盘子的女佣人。 这时,一个喜欢热闹的姓塞菇尔的小伙子——这个人以前学习研究那种做教士的学问,此时却成了兽医,给本地附近各户医治牲畜——他大声说:“不得了,白龙兑尔老板,您有一个无话句说的女佣人。” 于是一阵哈哈的笑声爆发了。就在这时,一个出了名为酒所困的贵族卫仑多先生提起嗓门说:“我以前和这么一个女孩子有过一种奇怪的事情;哼,我应该说给大家听。每回我想到她,就叫我忆起麋儿扎——那是一条母狗,我以前卖给何宋内子爵的,而且只要有人放开它,它总是会回来,可想而知它不肯离开我。结果我生气了,便请求那位子爵用链子拴住它。最后你们知道它的情况吗?那条母狗?它竟因为悲伤而亡。 “不过现在不说它了,还是回到我那女佣人身上。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有二十五岁,没有结婚,住在我自己老家的别墅里,你们明白,一个有钱的年轻人吃完晚饭又无所事事的时候,眼睛就要东张西望了。 “不一会,我发现一个在戈乡的兑布多先生那里上班的年轻人。白龙兑尔,你原本认识兑布多呀,总而言之,那个小家子女儿很叫我痴狂,结果有一天我跑了去找她的经理,想和他作个交易。假如他把他的女佣人让给我,我就把他想了许久的那匹黑马卖给他。他和我握手:‘交易成功!卫仓多先生。’交易做成后:那个小女人到我别墅里来了,我亲自牵了那匹马到戈乡去,用三百元卖给了兑布多。 “起初,这件事顺利得像轮子一般。谁也没有猜疑什么,但从我的口味上说来,蔷薇非常非常爱我,你们明白,那孩子不是那种胡作非为的人;她在血脉里大概有些独特之处,但凡是和东家有关的女佣人总有点这样。 “总的来说,她崇敬我,这就是那些小狗的称呼和种种温馨的字眼和事情给我的想法。 “我自己盘算过:‘这件事最好是不要维持太长时间,否则我会上当!’但是我是不轻易上当的,我不是那些用两个吻便可以鬼迷心窍的人。最后,当她向我告知说她有喜的时候,我早心知肚明了。

准备写第一部中篇小说

准备写第一部中篇小说 我为什么不再当老师 又一个周末快过去了,我还没有写出一篇文章,于是,我定下了题目。我知道,这个题目很沉重,不应该这么草率地去写,况且我还要再当70天的老师,现在写也有点操之过急。权当列个提纲,打个草稿吧。 读过我《教育悲歌》的文友或正和我处在一个战壕的同事(如果您真的读到了,三个月后再声张,好吗?),都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我也想给我孤苦的心儿一个安慰,给尚能理解我的学生一个说明,给最后的教学生活一个交待。 一、眼不见,心不烦——我不能让自己的良知受折磨。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浏览了好多教育论坛,读了好多愤青同行、清醒学子的帖子,想知道更颓废荒唐的教学现状,想了解更苟且糊弄的师生丑态 二、干与不干一个样,谁为他人做嫁衣! 三、好心当成驴肝肺,我又何苦热脸贴人冷屁股? 四、弃教从文,不畏艰辛,甘为自由鼓而呼。 列好提纲,刚落笔,就意识到名誉侵权的问题,毕竟还在屋檐下,又是实名注册,还是远离是非的好。可不写下来,又觉得对不起这逝去的一年。有时我都想,如果我有曹雪芹的文笔,能把整个学校方方面面情况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该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啊!这里有资本的积累运营,有公私的联姻怪胎;有正义良知的愤愤不平,有浑水摸鱼的偷偷取乐;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好学之子,也有受环境而变坏的无辜笨蛋。在这种特殊的体制下,人虽少,却很自然地分成三六九等。捧着铁饭碗的考虑事业与升迁,签着短合同的思索下步怎么办;圆滑世故者游刃于有余,认真刻板者穷途于末路。面对那些不通情理、不学无术、混天了日、得过且过的浪荡学生,有的老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与我何干?有的老师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无愧我心!更多的老师在随波逐流塞责敷衍。还有那形形色色的家长、五花八门的怪嗜,每个人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多好的素材啊,根本用不着想象与编造,如实地摹写就是上等佳作。可惜…… 想到这儿,我列了如下提纲,准备写我的第一篇小说,遗憾的是,没写过小说,篇幅又设计得长了点,恐怕驾驭不了。但不管好坏,这篇小说我都要写,容我细想想再说。 孔师学校 一、孺子牛途穷进省城,吴主任眼慧识英才。 二、欲买房美打长久谱,想作秀巧露尖尖角。 三、绿营房官兵成一片,新学子男女初相识。 四、莫须有拳脚踢冲动,恩怨无苦口化歹心。 五、笤帚把乍挥纪严明,鸳鸯人稍纵肆愈放。 六、成绩单赋诗排名次,家长会豪语讨惩权。 七、生优先老师靠边站,该罚谁无目亦了然。 八、少薪水说走咱就走,多人手辞退情不留。 九、悍家长狂言拆学校,弱班师秽气肚里吞。 十、连环案蝴蝶效应显,均停课狼狈俱除难。 十一、…… 更多精彩: 最后的温情高一班主任开学第一讲 出操率为什么下降兔死狐悲:师道尊严不存,授业解惑焉附 快乐的秘诀——高一班会课宣讲资料差生苦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风雨》作者贾平凹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风雨》作者贾平凹练习题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 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 《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贾短篇小说奖; 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 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 .题目解读 汉乐府《古歌》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贾平凹先 生于1982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正是秋风秋雨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3.字词 1) 给加点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屋檐()疏忽( )锥形() 2) 解释词语 偌大:刹那:疏忽: 4.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1. 作者写“风雨”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试说明。 2.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研读·赏析】 1.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高明手法,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请从文中分类摘录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从文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词语一: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二: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理解作者在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①作者对众多植物和动物在风雨中的表现进行了特别细腻的描绘,直接目的是什么?②请用两个词概括动物们在风雨中的表现。 ① ② 2.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他们为什么会惊喜呢?他们还会做什么?如果你就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请你以第一人称,写

念人与他的《念人中篇小说选集》

念人与他的《念人中篇小说选集》 念人是一位老作家。他不仅写了不少散文,而且还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小说。著有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文学作品达100多万字。 念人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早在七十年代末,他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一九七九年,他以一篇优美散文《香蕉园里的歌声》荣获全国散文征文评比三等奖。尽管仅仅是三等奖,可是,力量无穷,鞭策激励念人走上了文学之路。从那时起,他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记者》《家庭》《黄金时代》《小说评论》《广东乡镇企业》杂志、《南方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作品数量甚多,经典不少。老作家贺朗写的散记《念人印象》一文记载称:在北京《文艺报》举办中国作家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中。他的散文《等待……》荣获2005年《文艺报》作品评选二等奖;还有他的散文《杜鹃花开了》《梦归橡胶园》,分别荣获2007年、2008年《文艺报》文学作品评选一等奖、二等奖。 念人散文写作特点,以朴实、清新、俗而显雅、浅中有韵味的写作特色见长;在众多散文中,以情感散文、伤感散文题材为主。念人那篇情感散文《故乡的罗猛塘》被评为2015

年全国《中华情》散文大奖赛中荣获了一等奖后,风靡一时,许多中小学校网站,都把这篇散文作为散文写作辅导教材。念人的散文成果甚丰厚,著有“海”的三部曲:《海风轻轻》《海浪柔柔》《海南风情》;除此外,还有《那夜风轻轻》《念人散文精选》,成为我国文坛上一位耀目的散文家。 念人散文写作成绩斐然,小说创作上也是果实累累。八十年代,他创作的中篇小说《泪洒珠江》,是念人的代表作品。作品一问世,犹如一颗导弹,震撼全国。曾经被老作家魏巍、梅俏称为“无产阶级新文学。”被广大网友称为“打响新时代伤痕文学第一枪”。念人创作的小说,以形象说话。《泪洒珠江》中女主人公刘静,《哭泣的白云山》中的主人公李如山,《愤怒的玉兰》中的主人公莫老爷,形象鲜明,形象逼真、个个都是靠形象说话,在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感染了整整一代人。 在文学创作路上,在广大工农大众鼓励下,念人创作了不少反映工农大众现实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也得到了广大工农大众认可,其中代表作《泪洒珠江》被评为全国原创文学作品一等奖。 最近,念人第二部《念人中篇小说选集》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中篇小说集是筛选近几年来所创作较有影响力的小说入选。在这些作品中,其主题都是读者较为喜欢的爱情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新时代青年的爱情观。这些现实生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青春卷:国粹与国学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青春卷:国粹与国学 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下面是有百年中国经典散文青春卷,欢迎参阅。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青春卷:国粹与国学“国粹”这个名词原是不见于经传的。它是在戊戌政变后,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嚷到声嘶力竭的时候所呼出来的一个怪口号。又因为国粹学报的刊行,这名词便广泛地流行起来。编辞源的先生们在“国粹”条下写着:“一国物质上,精神上,所有之特质。此由国民之特性及土地之情形,历史等,所养成者。”这解释未免太笼统,太不明了。国民的特性,地理的情形,历史的过程,乃至所谓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特质,也许是产生国粹的条件,未必就是国粹。陆衣言先生在中华国语大辞典里解释说,“本国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就是国粹。这个比较好一点,不过还是不大明白。在重新解释国粹是什么之前,我们应当先问条件。 (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事物不必是国粹。特有的事物无论是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或地理上的,只能显示那民族的特点,可是这特点,说不定连自己也不欢喜它。假如世间还有一个尾巴的民族,从生理上的特质,使他们的尾巴显出手或脚的功用,因而造成那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以后他们有了进化学的知识,知道自己身上的尾巴是连类人猿都没有了的,在知识与运动上也没有用尾巴的必要,他们必会厌恶自己的尾巴,因而试要改变从尾巴

产出来的文化。用缺乏碘质的盐,使人现出粗颈的形态,是地理上及病理上的原因。由此颈腺肿的毛病,说话的声音,衣服的样式,甚至思想,都会受影响的。可是我们不能说这特别的事物是一种“粹”,认真说来,却是一种“病”。假如有个民族,个个身上都长了无毒无害的瘿瘤,忽然有个装饰瘿瘤的风气,渐次成为习俗,育为特殊文化,我们也不能用“国粹”的美名来加在这“爱瘿民族”的行为上。 (二)一个民族在久远时代所留下的遗风流俗不必是国粹。民族的遗物如石镞,雷斧;其风俗,如种种特殊的礼仪与好尚,都可以用物质的生活,社会制度,或知识程度来解释它们,并不是绝对神圣,也不必都是优越的。三代尚且不同礼,何况在三代以后的百代万世?那么,从久远时代所留下的遗风流俗,中间也曾经过千变万化,当我们说某种风俗是从远古时代祖先已是如此做到如今的时候,我们只是在感情上觉得是如此,并非理智上真能证明其为必然。我们对于古代事物的爱护并不一定是为“保存国粹”,乃是为知识,为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激发我们对于民族的爱情。我们所知与所爱的不必是“粹”,有时甚且是“渣”。古坟里的土俑,在葬时也许是一件不祥不美之物,可是千百年后会有人拿来当做宝贝,把它放在紫檀匣里,在人面前被夸耀起来。这是赛宝行为,不是保存国粹。在旧社会制度底下,一个大人物的丧事必要举行很长时间的仪礼,孝子如果是有官守的,必定要告“丁忧”,在家守三年之丧。现在的社会制度日日在变迁着,生活的压迫越来越重,试问有几个孝子能够真正度他们的“丁忧”日子呢?婚礼的变迁也是很急剧的。这个用不着多说,如到十字街头睁眼看看

贾平凹中篇小说的创作特征

贾平凹中篇小说的创作特征 2013-04-08 20:38 贾平凹的中篇创作起步很早。大概在他刚刚走上文坛不久就已经着手。《姊妹本纪》是他的第一部中篇,时为1977年。此时,贾平凹在文坛上还很少有人知道,是一位极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从那时起,他的中篇却一部接一部地连连发表,从未间断。 1977年至1997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贾平凹共创作了34部中篇,约计150万字。贾平凹特别喜爱并擅长撰写中篇,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体式的篇幅适中。既没有长篇那样宏大的结构,也没有短篇那样严谨,它能使作家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的翅膀但又不会失之散漫。在中篇中,作家可以从容地精心塑造几个性格丰满的人物,可以把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加以提炼和浓缩。所以,相对说来,贾平凹的短篇就较为逊色,这也与作家精力的投入和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加之长篇又须较多的时日,因而中篇就成了作家首选的品种。贾平凹的大部分获奖作品都属于中篇小说,如《小月前本》、《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天狗》、《黑氏》等。 贾平凹的中篇小说有这样几个特点: 1、社会心态是他描写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大多是写意传神而不是客观描摹。因而关于社会环境的描写,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就相对少一些,而主要倾向于对人物的某种精神状态的剖析。 《腊月·正月》表面上在写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迁,但实际的笔墨却用在对人们面临改革所持的各种心理反应方面,尤其是对韩

玄子这一人物的刻划就完全是以他的情绪变化为主。小说一开篇,韩玄子就处于一片大雾之中,这片雾不只是笼罩在他住所周围的自然氛围,而是全镇人的心理氤氲。为什么人们对他的尊敬和器重一下子丧失了很多?他弄不明白,当王才的气势愈来愈大,这更使韩玄子的情绪感到压抑和失落,并由之滋生了一种不平和忿忿。正如韩玄子所说:“王才是什么东西?”!王才是镇上的个体户,凭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办起了食品加工厂,这几年发了财,因而周围的人都开始巴结、讨好他,他的地位和声誉也日渐上升。韩玄子凭着自己的干部身份和全家的优裕家境以及早年在村里树立的威信一直活得有滋有味。可由于王才的冒尖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也使韩玄子对本来无怨无仇的王才产生了莫名的痛恨。他以为自己的失落与王才的崛起有直接的关系。其实这是社会经济的变化所导致的人们对以往古老的价值观念的必然调整。过去是谁有势有名就受人尊重,现在则是谁有钱人们就给他磕头。因而这篇小说的成功就在于真实而又敏锐地捕捉住了农村中那种保守势力的共同心态。从而反映了改革的举步维艰,同时也在提醒人们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变革人们的传统观念。 《鸡窝洼的人家》似乎给读者讲了一个“换老婆”的奇异故事。然而在骨子里却也渗透了改革给人们心理和精神上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也就是说,换老婆本身很新鲜也很奇特,但为什么换的原因却催人深思,这部小说的价值由此而生。山山和烟峰,禾禾和麦绒原是夫妻,经过一番周折却变成了山山和麦绒,禾禾与烟峰的重新组合。不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读书笔记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读书笔 记 在假期中我怀着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读了这本散文集。这 里收藏着从1901年到2000年的近百篇优秀散文。在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随笔、山水游记,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赞歌。可以说 这是一部以散文来回顾历史的著作,是一个一个的脚 在假期中我怀着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读了这本散文集。这 里收藏着从1901年到2000年的近百篇优秀散文。在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随笔、山水游记,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赞歌。可以说 这是一部以散文来回顾历史的著作,是一个一个的脚印。在这里 我更加爱领会什么是散文的美。那就是生活的本色,历史的质地,不容矫饰的朴素。 在读《少年中国说》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与激励,何其激昂、何其壮观。那一声声的呐喊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国青年。“老年人常思过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是对少年的肯定与 期盼。“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是当代少年应该有的 劲头,奋发图强、一往直前。最后的几句更是豪情万丈:“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此外,我还感受到了祖国的山川美景。《西湖的雪景》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西湖,不是人潮的热闹,是一片完全静谧的西湖,是

宁静的西湖,是银妆素裹的西湖。读了它,仿佛亲生感受到了一 个清寒、壮旷和纯洁的冬日西湖。《雄关赋》则截然不同,它以恢宏大气的语言说出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威武,真是“好一 座威武的雄关”。在读它的时候我好似站在山海关上向四周瞭望,仿佛我是一位戍守边疆的勇士,心中充满了沸腾的鲜血,绝不允 许敌国来犯…… 这些优美的文章让我这很少出门的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景致,感觉到了祖国的广阔与伟大。 当然这里还有深深的情谊,对自由的向往,对黑暗的抨击……太多太多的这些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当你寂寞、孤零、彷徨、苦闷、压抑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这百 年沧桑锻造出来的不朽篇章,百年风雨洗涤出的优美文字。

贾平凹散文在线阅读

篇一:贾平凹散文在线阅读 贾平凹(wā)(1952~),陕西商洛人。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怀念狼》《高兴》等,以及《贾章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乎凹散文自选集》等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本书是贾平凹自创作以来的新编散文精选集,共收入其散文74篇。包括《丑石》《静虚村记》《哭三毛》等众多名篇佳作。散文内容丰富,涉及世俗百态,人情种种,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求真、善、美,表现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耐人品读。 篇二:贾平凹散文在线阅读 【导读】:是的经历造就了伟大的。贾平凹就是在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的亮点。在生活,养就了对贫瘠土地的热爱,也纯朴了他的。读贾平凹的,感觉在人生的上着纯洁的。【贾平凹简介】:贾平凹(jiǎp ngwā),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人院院长。其作品《月迹》已经收入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苏教版七年级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 *我不是个好儿子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使儿子有,有,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生活的一种答友人书,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争捉之笑。 *地走向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荒野地这原本是庄稼地,却生长了一片荒草。荒草一人余高,繁荣得蓬勃健美。下没有风,亦不到潮露水的时分,草的枝叶及的穗实萧萧而立,但一种声息在响,似乎是草籽在裂壳坠落,似乎是昆虫在咬噬,静伫良久,跳动的是体内的心一颗。扮演着的是《聊斋》里的人物,更进入亘古的洪荒,遥遥地听见了神对的招引。 *夏河的早晨这是一九九五年二十四日早上七点或者八点,从未有过的巨大的,使我醒来感到了一种恐慌,我想制造些声音,但还在睡着,不该惊扰,悄然地去淋室洗脸,水凉得淋不到脸上去,裹了毛毡便立在了窗口的玻璃这边。想,夏河这么个县城,真活该有拉卜楞寺,是佛教密宗圣地之一,空旷的峡谷里人的的必须有一个可以交谈的神啊! *对月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丑石我常常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夏河的早晨这是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早上七点或者八点,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安静,使我醒来感到了一种恐慌,我想制造些声音,但还在睡着,不该惊扰,悄然地去淋室洗脸,水凉得淋不到脸上去,裹了毛毡便立在了窗口的玻璃这边。想,夏河这么个县城,真活该有拉卜楞寺,是佛教密宗圣地之一,空旷的峡谷里人的孤单的灵魂必须有一个可以交谈的神啊!** 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高度的近视使你不得不贴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热气在玻璃上哈出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空气的流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评弹调就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四川省安岳县中考语文 知名作家经典散文阅读—梁衡

知名作家经典散文阅读系列——梁衡 【作家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作品有《梁衡文集》和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壶口瀑布 梁衡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 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闺蜜(中篇小说)

闺蜜(中篇小说) 她本来要问你昨晚到哪里去了,那么晚才回来?结果口腔里却跑出来:你昨天是不是和小三在一起? 他牵着女儿下楼梯。楼梯有点窄,还是不锈钢的,踏板不干时,就稍稍有点滑。当初对复式楼装修时就没考虑这么多。小时候,女儿在楼梯上滑倒过几次,长了记性,只要爸爸在家,一定要爸爸牵手下楼。现在女儿已经十五岁了,都上高一了,依然要他牵。每次牵的时候他就会想,如果女儿一辈子要他牵,他也愿意。 他和辰辰都不做声,司空见惯。 她冲到他前面,拦住了他,提高声音,关小年,那小三是谁?是你们公司的哪个小妖精?你告诉我,我成全你们! 说完这句,她还觉得不过瘾,又加了一句,不成全你就不是人! 他本想一早就告诉她,他昨晚接到公司老总的电话,要他陪陪从

内蒙古来的客人。公司从来不要求他们在工作之余陪客人,自己的客人自己陪。但昨晚是个例外。老总肯定是有另外重要的事。于是,他就爽快地答应了。内蒙古来的客人善酒,对内地酒文化极有兴趣,他当然要倾全力作陪。喝完酒都十点多钟了,他们又去逛了夜市。夜市是新开张的,卖衣服日用品化妆品的,更多的是卖特色小吃。面对琳琅满目、香气扑鼻而又长相可爱的小吃,内蒙古客人又兴奋了起来。于是,两人各拎着一箱啤酒,一路吃吃喝喝,一直到醉。一醉就想着醒酒,周边的汗蒸房也如雨后春竹般,他们就逛进了一家汗蒸房,一边蒸着,一边聊着双边文化,还把公司的业务顺便也聊成了。 早上起床,见她紧闭眼睛,以为睡得很熟,想着晚上回来再解释吧。结果还未出门,她就冲了出来,还当着女儿的面,肿眼泡腮,披头散发,身体散发着螨虫的尸体味儿,与母老虎和巫婆又有何异?想解释的东西一下子就像鳝鱼一样遛走了。他拨开了她。没怎么用力,她身子竟然朝一边歪去。她顺势抓住了他的手肋,冷笑道,从来只见新人笑,哪见旧人哭?怎么,学会打人了?

陕西当代作家 贾平凹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浅析贾平凹《山城》中的礼平形象 摘要:《山城》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的男主人公礼平是一位原籍陕西关中的作家。在一次陕南下乡体验生活的经历中,他深陷于两个不同性格女子的爱情之中,一位是质朴灵性的山城美女,一位是豪放不羁的摩登女郎。礼平在这两段分别映射传统与现代的爱情中所作的挣扎,是当代众多知识分子徘徊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迷茫的缩影。而其在小说中表现的犹疑不决的性格也是知识分子面对当前中国社会文化泛滥无所适从的性格的共同写照。因此,分析礼平的形象对于我们了解贾平凹笔下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礼平形象传统现代 《山城》是陕西作家贾平凹写于1981年的文字。故事不比当下一些庸俗泛滥的爱情小说,小说情节简简单单,讲述的就是一位作家在三个月内与两个不同性格女子相恋并迷茫于选择谁的故事。而这两位女子,一位是生长于钟灵毓秀的陕南山区的质朴而又充满灵性的话剧演员秀儿,一位是来自时尚都市的追求现代自由的已婚诗人,一位是大山里的碧玉,一位是都市里的弄潮儿。前来陕南山区采风的作家礼平先是被似曾相识的淳朴的秀儿所打动,认为其是“盖山城”,是大山里最美的女人,两人也在慢慢的相处中日久生情。但都市女郎高云的出现,则打破了两人渐生的朦胧情愫。时髦、清高、倨傲的高云在美女如云的都市中尚能争得一席之地,更何况是在这座远僻的山城。于是,“盖山城”和“时髦女”在陕南山区展开了一场悄然的争锋。 而在两位女子背后的争锋中,最感迷茫和无措的,正是礼平这位生长于古朴乡村、发展在繁华都市的知识青年。他一方面深深的眷恋着秀儿的古朴纯真,另一方面又为高云(本名高丽)的时髦与开放所吸引,因而深陷在两人的感情中不能自拔。而在这段经历中,礼平的形象是矛盾的,既有向往传统的一面(喜欢秀儿),也有奔向现代的一面,表现为喜欢成熟浪漫的高云。下面笔者将结合文本对礼平的形象作具体分析。 一、传统美的倾慕者 礼平这一形象首先是中国传统美的倾慕者。他生长于传统气息浓厚的陕西关中地区,自小深受中国传统礼教和儒家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中宣扬的温婉柔和之美充满了向往。而他当了作家之后,创作的内容页常常是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可见他对故乡文化的眷恋及传统文化对其人生的影响。 而秀儿正是关中平原美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文化修养方面,秀儿都显示出了陕西关中的特色。她“脸子很白,鼻子耸立着,隼头有些尖,嘴角一直显着一道笑纹。眼睛看不清水彩,睫毛却看不清楚,给人一种含情脉脉的,梦一样的诱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纪录片全集|百年中国经典散文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一 中国梦 有人说梦想是一种对未来的奢望,也有人说梦想是不现实的,但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只有先有了梦想,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可能,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么就更别提去怎样做了! 中国梦,一个承载了十四亿华夏子孙的梦,中国梦,展现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高远的志向,中国梦,激起了我们中华儿女“强国富民”的梦。 生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自己的一份中国梦,那就是,“复兴中国古文化,创建世界一流教学”这个梦何尝不是每一位中国学生的梦啊!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清华,北大”成为世界的顶尖学校,那么我们每个中国学生不用出国留学,就可以享受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难道这不值得骄傲吗? 中国的古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哲学家的一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可以像“英语”一样流传于世界那?假如有一天,华夏文明传向世界,那么我们生为华夏子孙,难道不会为了文化的复兴感到自豪吗? 这些梦想一代代的有人去试着完成,终于“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肩负了这样的使命,那就让我们去将中华文化

播撒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的内涵。 有人会问,这样远大的国之梦与我们当今生活有什么关系那?我可以坚决的回答“生为中国人,祖国屹立在世界上,我们就屹立在世界上,祖国强大,我们就无比的自豪” 中国梦并不遥远,它承载了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梦,那么终将由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去完成! 百年中国经典散文二 空山鸟语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

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点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就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瞧,大体经历了文化与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与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就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一、“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对现实生活的实录 以《浮躁》为界,贾平凹早期的作品无论怎么虚构,都基本上沿着现实生活的轨迹,或者说就是本着对现实生活实录的精神去虚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基本上就是反映改革意识的小说,比较写实。中篇《天狗》表现了民间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约束,也展示了商州民间美好的人性人情。小说结构严谨,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腻传神,文笔典雅凝练,曾受到台湾作家三毛的高度评价,堪称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中篇《古堡》主要反映了民间普遍的嫉妒心理,村里人不能瞧到别人碗里的粥比自己的稠,而就是希望别人碗里的粥与自己的一样稀。于就是,一幕因嫉妒引发的悲剧上演。小说中略显突兀的就是,作者借道士之口大段引用了古奥的《道德经》及《史记·商鞅列传》,使通俗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明显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大概源于作者强烈的文人趣味。 《浮躁》就是贾平凹80年代具有恢弘气势与总结意味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金狗就是一个新式农民,她正直善良、勇于开拓、头脑灵活,有参军经历,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文学才华。她身上有一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正直勇敢气质。她嫉恶如仇,为了搬倒官僚腐败势力,不顾个人得失与安危,与小水、石华、雷大空等人联合演绎了一场民告官的“当代传奇”。金狗经历的遭遇与生活的环境,几乎就是80年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金狗身上闪烁的理想主义光芒或许只有80年代的小说中才常见,到九十年代以后,类似的“当代英雄”就大大减少了。而雷大空的形象则为后来很多小说塑造类似形象(如《高老庄》中的蔡老黑、《四十一炮》中的兰老大、《兄弟》中的李光头等)开了先河。《浮躁》集当代社会的风云变化、商州民间的丰富文化及金狗与小水、英英、石华等

1977—1988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一等奖 《人到中年》谌容;《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天云山传奇》鲁彦周;《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蝴蝶》王蒙 二等奖 《土壤》汪浙成、温小钰;《追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啊!》冯骥才;《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薄柳人家》刘绍棠;《淡淡的晨雾》张抗抗;《开拓者》蒋子龙;《三生石》宗璞;《甜甜的刺莓》孙健忠;《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1981—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获奖名单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洗礼》韦君宜;《人生》路遥;《黑骏马》张承志;《祸起萧墙》水运宪;《相见时难》王蒙;《那五》邓友梅;《太子村的秘密》谌容;《燕儿窝之夜》魏继新;《苦夏》汪浙成、温小珏;《射天狼》朱苏进;《流逝》王安忆;《普通女工》孔捷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沙海的绿荫》朱春雨;《远去的白帆》从维熙;《你在想什么》顾笑言;《山道弯弯》谭谈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名单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迷人的海》邓刚;《美食家》陆文夫;《棋王》阿城;《没有纽扣

的红衬衫》铁凝;《远村》郑义;《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烟壶》邓友梅;《北方的河》张承志;《祖母绿》张洁;《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燕赵悲歌》蒋子龙;《绿化树》张贤亮;《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张一弓;《凝眸》朱苏进;《神鞭》冯骥才;《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猎月·正月》贾平凹;《老人仓》矫健;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名单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迷人的海》邓刚;《美食家》陆文夫;《棋王》阿城;《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远村》郑义;《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烟壶》邓友梅;《北方的河》张承志;《祖母绿》张洁;《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燕赵悲歌》蒋子龙;《绿化树》张贤亮;《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张一弓;《凝眸》朱苏进;《神鞭》冯骥才;《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猎月·正月》贾平凹;《老人仓》矫健; 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名单 《桑树坪纪事》朱晓平;《军歌》周梅森;《一路风尘》王小鹰;《小鲍庄》王安忆;《红高粱》莫言;《爸爸,我一定回来》达理;《灵旗》乔良;《你别无选择》刘索拉;《馕神小传》宋清海;《风泪眼》从维熙;《红尘》霍达;《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张笑天 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名单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 各位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 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六)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此我遵循人本原则和开放原则,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相应地会指导学

贾平凹小说中的家园情结1

试论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家园情结 摘要:乡土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品种,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史上留有浓重色彩的一笔。贾平凹无疑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 关键词:贾平凹乡土小说家园情结 前言:尽管人们对贾平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想无论从何种角度或者运用何种评判标准来看贾平凹,他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家之一。 一、贾平凹乡土小说创作概述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农村,1982年后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自《商州初录》开始,贾平凹便致力于“商州小说”创作,力图通过描写农村的现实生活,通过对普通农民的行为方式、心理及风俗民情的描绘,揭示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传达悠久的文化底蕴,富有地域风土特色。在当代文坛上,贾平凹孜孜不倦地向社会奉献了四十多部文本集子,它们就是被称为商州系列的小说《腊月正月》、《远山野情》、《天狗》、《商州》、《浮躁》等。 除了“商州系列”小说的创作,贾平凹小说还描写了新时期的西北农村,比如给他带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殊荣的作品《秦腔》,写的就是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农村和农民新的命运。毫无疑问,贾平凹的创作主要是指向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道德品格、意识情绪的不倦探索这个总目标的,是以不断向中国农民巨大复杂的感情世界掘进为特色的。 二、贾平凹舍不开的家园情结—商州情结 1、情结商州 在贾平凹离开去求学之前,他在那里生活近二十年,可以说商洛文化已经根植在其心间。其第一篇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就是作家对商山丹水的眷恋的“无意识”流露。

源自对故乡的留恋和原始的乡村情愫,整个八十年代贾氏小说始终停留在对商山丹水古朴民风和远古遗风的感知上,以《商州初录》为序幕,贾平凹继而创作出了系列“商州小说”,给世人展示了一幅巨大的活灵活现的商州画卷。 2、贾平凹乡土小说中的“土气”。 “商州小说”的“土气”体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在这里:有苍莽逶迤的沟沟岭岭,有一石踏三省的白浪街,有令人目不暇接的棣花社火……贾平凹就是想通过作品中的“土气”构建自己的美学观,商州的“自然”景观经过贾氏的美学移植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阅读《商州》一书,你会深刻地体会贾平凹寄予在商州自然景观的民族性与文化性。 商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片土地上的“土气”也滋养着我们的作家,使其眷恋流连。 3、贾平凹乡土小说氤氲的浓郁“乡情”。 (1)、贾平凹的“乡恋”情结 贾平凹的兴趣几乎全部集中在对穷乡僻壤的人道遗风的描绘上,这里的乡风民情被写得如田园牧歌,他笔下的商州生活情调、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是那样的自由实在和质朴无华。他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性美、人情美和道德美的主人公,有敢爱、敢恨、大胆、能干的山乡女子,如烟峰、小月、香香等;有着大山一样性格和充满着原始人性的山民农夫,如回回、禾禾、吴三达等。 (2)、贾平凹的复杂“乡情” 贾平凹对于商州,情感始终是复杂的。在作家身上,譬如深厚的农民情怀做作的文人趣味,青春激荡的纯净与混沌入世的萎缩,忧患精神与欲念难抑等等,这些矛盾与对立贯穿了贾平凹从早期到现时的创作,从小说到散文的多种文体。 (3)、贾平凹文本世界的“商州情结” 贾平凹在中篇小说《腊月正月》塑造了一个与时代相悖逆的人物韩旋子,他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商州地区的代表者,集传统道德的优长和懒惰于一身,是一个有很强立体感的的多重性格的人物。然而,仔细品味,他身上的那种所谓传统道德也正是阻碍历史前进的惰性力。韩玄子与王才之间的斗争,本身就是对作者心目中曾经神圣的、传统的商州地区的一次次冲击,尽管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