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换药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情况、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观察伤口的部位、大小、组织形态、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感染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组织状况。

(二)护理常规

1、按门诊一般常规护理施行。

2、应设有普通换药室和特殊感染伤口换药室,用具、器械须严格分开使用,清洁、消毒处理;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流通。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换药用具一人一用一换,每次换药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4、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伤口部位,保护好患者隐私。

5、依次取下伤口敷料,若敷料粘在伤口上,用生理盐水浸湿软化后缓慢取下;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敷料。

6、选择合适的伤口清洗剂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坏死组织等。

7、如有多处伤口需换药,应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清洁伤口换药时,应从伤口中间向外消毒;感染伤口

换药时,应从伤口外向中间消毒;有引流管时,先清洁伤口,再清洁引流管。

8、胶布固定时,粘贴方向应与患者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伤口包扎不可固定太紧。

9、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10、使用后的各种物品、器械及时送清洁、消毒;特殊感染伤口的敷料、用具,按特殊消毒灭菌要求处置。

(三)健康宣教

1、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

2、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伤口敷料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指导患者沐浴、翻身、咳嗽及活动时保护好伤口。

4、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告诉患者下次换药时间。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输液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及解释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对给药计划的认知程度及合作程度。

3、了解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及管壁弹性、肌体活动度。

4、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5、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作用及副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二)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流通。

2、热情接待病人,告知病人静脉输液的目的,并嘱输液前排尿或排便。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必须严格核对、检查病历、治疗单及用药方法(药名、浓度、剂量和用药时间)。

4、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

5、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6、按医嘱配置药物,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7、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根据病情、药物性质等情况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

8、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药液滴人是否通畅,有无药液外渗,有无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及时进行抢救。

(三)健康宣教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嘱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随意调节输液滴速,以免发生意外。

2、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常见输液反应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输液反应的表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和厌烦情绪。

5、根据病情进行健康宣教。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换药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情况、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观察伤口的部位、大小、组织形态、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感染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组织状况。 (二)护理常规 1、按门诊一般常规护理施行。 2、应设有普通换药室和特殊感染伤口换药室,用具、器械须严格分开使用,清洁、消毒处理;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流通。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换药用具一人一用一换,每次换药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4、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伤口部位,保护好患者隐私。 5、依次取下伤口敷料,若敷料粘在伤口上,用生理盐水浸湿软化后缓慢取下;根据伤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敷料。 6、选择合适的伤口清洗剂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坏死组织等。 7、如有多处伤口需换药,应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清洁伤口换药时,应从伤口中间向外消毒;感染伤口

换药时,应从伤口外向中间消毒;有引流管时,先清洁伤口,再清洁引流管。 8、胶布固定时,粘贴方向应与患者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伤口包扎不可固定太紧。 9、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10、使用后的各种物品、器械及时送清洁、消毒;特殊感染伤口的敷料、用具,按特殊消毒灭菌要求处置。 (三)健康宣教 1、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 2、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伤口敷料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指导患者沐浴、翻身、咳嗽及活动时保护好伤口。 4、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告诉患者下次换药时间。

门诊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门诊输液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及解释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对给药计划的认知程度及合作程度。 3、了解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及管壁弹性、肌体活动度。 4、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5、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作用及副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二)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流通。 2、热情接待病人,告知病人静脉输液的目的,并嘱输液前排尿或排便。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必须严格核对、检查病历、治疗单及用药方法(药名、浓度、剂量和用药时间)。 4、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使用。 5、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检查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6、按医嘱配置药物,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卫生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臵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臵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溶液、纱布、弯盘、2%碘酊、75%酒精、储槽(内盛治疗碗)、治疗盘、瓶启子、无菌棉签。 (二)操作程序 1、取无菌溶液、擦去尘、核对药名、检查有效期、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等。 2、启开瓶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指翻起橡胶瓶塞并松动,常规消毒瓶颈及瓶塞,取下瓶塞。手握无菌溶液,标签向上,先倒少量溶液冲洗瓶口于弯盘内,再由所冲洗的瓶口处,倒所需浓液量于治疗碗内。 3、取用后立即塞上橡皮塞,消毒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容器及物品。 (二)操作程序 1、查看无菌容器标识和灭菌日期,封闭情况。 2、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上,查看灭菌指示卡。 3、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中取出无菌物品,放于治疗盘内,然后将容器盖严。 4、注明打开无菌容器的日期和时间。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和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⒈⒈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得患者,首先有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得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想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并根据病证性质,调节温湿度。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诊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得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得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就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得量、色、味与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得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标本(如呕吐物、 尿液等)送检。 11、对诊断未明得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与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得患者,在抢救得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14、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得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护理。 ⒈⒉高热 高热多由于外感六淫、疫疠之毒邪、饮食不节或不洁等所致。临床上以体温升 高在39℃以上为主证。病位表里均可,临床可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围产期产后护理常规 产后护理 (一)评估要点 1.观察产妇面色、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膀胱充盈及排尿情况。 2.观察产妇乳房泌乳、母乳喂养、会阴切口、恶露的量、色及气味。 3.评估产妇饮食及活动量、卫生、心理状态。 4.评估既往病史。 (二)护理要点 1.产后2小时给饮水>500 ml,产后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 2.产后4小时内每半小时压宫底1次,注意阴道出血量。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 4.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5.正常分娩半小时内新生儿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三)指导要点 1.告知产妇产后4小时内排尿的重要性,使其配合。 2.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乳房护理、合理营养、适量活动。 3.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抚触及一般护理。 二、剖宫产术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一)评估要点 1.术前评估宫缩、胎心、血压、羊水性状。 2.术前观察子宫下段有无压痛及病理缩复环。 3.术后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心理状态。 4.术后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出血量、恶露的颜色、气味、量。 5.观察各类导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6.观察产妇乳房条件、泌乳状况。 (二)护理要点 1.做好术前准备。 2.备齐新生儿用物、新生儿抢救药品与复苏器械。 3.遵医嘱补液,应用镇痛剂。 4.择期手术者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急症产妇立即禁食水。 5.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6.妥善固定引流管,记录引流量。 (三)指导要点 1.指导产妇做好术前准备。 2.指导产妇术后6小时床上活动,早下床活动。 3.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内禁食,排气后进食软食。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 4.⒈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三、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四、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五、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出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 、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 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 立即备皮。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禾U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 1 .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 ?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 .操作者准备 (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 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 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1.备齐用物推之床旁,核对、解释?确认患者,取得合作 2.关门窗、围屏风,暴露备皮部位?注意保暖、照明 3.铺巾?保护床单位 4.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 ?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安全刀剃毛 ?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 5.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 ?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垢后,再用酒精擦净 6.检杳?用手电筒照射,在水平视线上,是否剃净,皮肤有无刮 伤 7.整理?取出治疗巾,整理患者衣服和床单位,帮助患者取舒适 卧位 8.清理用物 9.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 备皮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避免出现盲区。并应顺行剃除毛发,用力均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毛囊。 2. 随时清除刀内毛发,以免影响刀片锐利。 3. 备皮范围:原则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精选.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一.流程图 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 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 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

三.告知流程 操作前:自我介绍 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 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 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 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 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程序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

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

目录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3) 二、无菌技术操作 (3)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5) 四、口腔护理技术 (8) 五、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8)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9) 七、鼻饲技术 (10) 八、皮内注射技术 (11) 九、静脉输液技术 (12) 十、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 (13) 十一、静脉输血技术 (14) 十二、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15) 十三、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 (16)

十四、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16) 十五、心电监测技术 (17) 十六、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18) 十七、穿脱隔离衣技术 (19)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置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置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门诊护理常规

门诊护理常规 一、门诊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患者,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2、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安全、舒适、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18~26℃,每日湿扫地面1次。 3、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各诊室所需物品、纸张、器械是否齐全完好,放置在固定位置。 4、维持候诊秩序,做好分诊工作。按挂号先后顺序排队就诊,老、弱、残、重及盖有优先章者优先就诊;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者视情况护送到急诊科救治;发现传染患者立即送传染科诊治,并做好患者接触物的消毒处理。 5、保持室内一医一患,必要时留一陪人。男医师为女患者检查肛门、会阴时应有家属或护士陪同。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必要时测量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例本上。 7、按规定备齐急救药品、物品,并保持完好备用;用后即使补充,定期检查。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配自来水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每周消毒清洗血压计袖带一次。 9、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治疗,应用多种不同方式(如电视、录像、板报、折页、电子屏等)做好就诊患者的健康教育,介绍患者就诊须知。 10、做好垃圾分类处理。 11、下班前管好门、窗、水、电,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12、做好物品的清点、报废、请领、保管工作。 二、内科门诊护理常规 1、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 2、临治室备好胸穿、腰穿治疗包及无菌导尿包、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3、穿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结束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咳嗽、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助患者平卧,再遵医嘱作相应处理如吸氧、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等。 5、治疗室每月进行空气培养,抽查工作人员手及物体表面作细菌培养。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 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3取用无菌溶液法: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 一、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surgery skin preparation)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立即备皮。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利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 1.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操作者准备 (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确认患者,取得合作 1. 备齐用物推之 床旁,核对、解释 ◆注意保暖、照明 2. 关门窗、围屏 风,暴露备皮 部位 3. 铺巾◆保护床单位 4. 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 ◆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 手持安全刀剃毛 ◆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 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 5. 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 ◆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适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新入院患者应评估患者饮食、睡眠、四肢活动、自理能力、皮肤状况、言语沟通、生活 习惯等。6小时内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单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舌脉、二便等变化以及 其他的临床表现的变化。注意观察分泌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4.如发现异常,要分析病情、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 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要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和防护工作 5.做好辩证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 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放置褥疮的发生 6.根据中医护理记录的有关规定,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情、治疗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 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 十一、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责任护士之间、组长之间做好床头交接班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注意服药后的护理 十三、遵医嘱给予辨证施膳,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回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十四、正确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情志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四、操作后: 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

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 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二、术中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 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一、正确装、卸手术刀片 1.安装刀片,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 2.取下刀片时,再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上顺势推下。 二、穿针引线 1.根据所用锋针种类、型号选择不同的持针器。 2.右手握持针器,用距持针器尖端2-4mm处夹持缝针。 3.左手接过持针器,握住中部,右手拇指、食指夹线,线从中指、环指缝间穿过。 4.衔头对准针眼、右手中指靠在持针器上,线穿过后立即用拇指压住针眼处。 5.右手食指绕过持针器于拇指夹住线并拉出线头,回头线长度至持针器1/2处。 6.线绕过针尾,夹在持针器尖端。 三、止血钳钳带线 1.右手握18cm止血钳,左手拇指、食指持缝线一端。 2.张开钳端,夹住线头约2mm线头必须夹在钳端的中部。 3.血管钳尖端夹持缝线应以不滑脱,不移位为准。 四、手术器械、敷料、用物的传递方法 1.手术刀片传递法:手持刀柄背,刀刃面向下,柄尾向术者水平传递或用弯盘传递。 2.血管钳、手术剪传递方法:右手拇指握住器械凸侧上1/3处,食指、中指、环指握住器械凹侧中部,器械的尖端向上,通过腕力将器械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3.手术镊传递方法:右手握住镊子尖端,闭合开口,尖端向下,通过腕力垂直传递。 4.持针器传递方法:缝针的针孔朝向医师的虎口,缝线搭在手背或用左手夹持缝线传递。 5.拉钩传递方法:传递拉钩前用生理盐水浸湿,右手握住拉钩的前端,将柄平行传递给术者。 6.纱布垫的传递方法:纱布垫浸湿打开,用镊子夹其一角传递。 7.脑棉片的传递方法:脑棉片浸湿后,分开放在治疗碗内,一手用无齿镊夹持非带线的一端,一手牵住带线断,术者用镊子夹持棉片的非带线端使用。 五、外科手消毒(一)操作方法 1.清洁指甲。 2.用皂液或普通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至肘上10cm.?3用水彻底冲洗净皂液,擦干双手。 4.取2ml洗手液于右手掌心,左手指尖于右手掌心内擦拭,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于左手的手掌及手臂上10cm。 5.取2ml洗手液于左手掌心,右手指尖于左掌心内擦拭,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于右手的手掌及手臂上10cm。 6.最后再取2ml洗手液,掌心相对进行搓擦,双手沿指缝进行搓擦,弯曲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至腕部,揉搓双手至洗手液干燥即可。 (二)注意事项 1.用皂液清洗双手冲洗一定要擦干后方能取洗手液。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目录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 1 - 二、无菌技术操作............................................................................................ - 2 -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 6 - 四、口腔护理技术.......................................................................................... - 11 - 五、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 12 -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 - 14 - 七、鼻饲技术................................................................................................. - 16 - 八、导尿技术(女病人) ............................................................................... - 19 - 九、灌肠技术................................................................................................. - 23 - 十、皮内注射技术.......................................................................................... - 25 -十一、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 27 -十二、静脉留臵针输液技术............................................................................... - 29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 30 -十四、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 - 32 -十五、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臵)............................................................. - 34 -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 35 -十七、心电监测技术.......................................................................................... - 37 -十八、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 - 38 -

2、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