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实践智慧 (2)

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实践智慧 (2)

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实践智慧 (2)
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实践智慧 (2)

目录

引子:在智慧的课堂上感受智慧

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实践智慧

一、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这个课题

(一)新课程呼唤教学实践智慧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学实践智慧

(三)新课堂教学呼唤教学实践智慧

二、实践性智慧的概念及特性

1、概念界定

2、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特性

第二部分:在课堂中历练:让课堂实践智慧照亮前行的路一、提高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

(一)屏弃学生已经自明的解读

(二)走向有思维性的新解读

1、批判性解读

2、反思性解读

3、补白式解读

4、比较式解读

二、冗繁削尽留清瘦---智慧设计,构建智慧型课堂

(一)目标设定——简明扼要

(二)文本处理——简约有度

(三)课堂结构——简洁明快

(四)教法选择——简洁实用

(五)言语实践——简练高效

三、柳暗花明又一春——机智点拨,举重若轻

(一)点在兴趣的激发

(二)点在思路的开拓

(三)点在价值的引领

(四)点在方法的引导

(五)点在及时总结求同

四、优化交往的流程,让课堂更显张力

(一)让对话更高效

1、对话不能凭空说话

2、对话不能只说别人的话

3、对话不能只顾自己说话

(二)让朗读更精彩

1、朗读需要教师有创意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读进去”“读出来”

(三)让评价更有意

1、评价语要有指向性

2、评价语富有变化

3、评价语要充满激励

4、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

五、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实践智慧

(一)捕捉有利资源促进教学生成

1、倾听中发现信息

2、比较中选择信息

(二)巧用错误资源促进教学生成

(三)抓住即时资源调整教学思路

第三部分:小课题研究:在提高实践智慧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

一、问题探究式

二、示范-模仿式

三、自修-反思式

四、研训互动式

五、辩论式

六、网络信息交流式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用教师的实践智慧催生学生的智慧之花

——提高语文教师实践智慧的实践与研究

引子:在智慧的课堂上感受智慧

[案例]:

在香港二年级的课堂上,演绎着这样精彩的一幕:

课行中,特级教师孙建锋正板书?爱?字,最后?一捺?刚落笔,一个小朋友就大声指正:?错了!错了!??好孩子!真勇敢!?孙老师回眸一笑,虚心请教,?请你到上面写一写这个字,好吗??

在孙老师的?怂恿?下,他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繁体)字。

?哦!一样的!?孙老师说,?一个是简体字,一个是繁体字。?

?不一样的!?他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繁体字‘爱’比简体字‘爱’更好!?

?好在哪里??孙老师很欣赏那稚存的样子,?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繁体字有‘心’,而简体字没有‘心’。?他脱口而出,?没有‘心’怎么爱??

?没有‘心’怎么爱?!?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孙老师也兴奋地把那个?伟大发现?的孩子抱起……

像孙老师这样,屏弃话语霸权,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对话平台,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在三尺讲台上,有的老师能机智地“引入”,设计问题既富有魅力又符合学情;有的老师能机智地“传授”,诸法皆备,运用自如,精深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技巧,并因时因地制宜;

有的老师能机智地“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冗繁为明快;有的老师能机智地“点拨”,举重若轻,一语道破……凭什么?智慧!我们的教学呼唤智慧,惟有智慧才能铸就开启灵性的钥匙。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生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

第一部分: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实践智慧

一、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这个课题

(一)新课程呼唤教学实践智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实践智慧,现在之所以特别强调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主要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学实践智慧,教学进程是复杂的、动态的、流动的、变化的,有时则是难以预料的。教师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在身心融入其中的讲解、分析、辅导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和更加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学生提出的奇特观点和疑问,或给出了始料未及的回答等,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的情理和事件,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处在这种动态的、微妙的、新想法、新问题、新事件随时产生、出现的流变状态中。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应及时地、敏感地抓住这种变化,并依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计划和改变自己教学策略。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学实践智慧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近些年来教师教育领域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地表现为以教学实践智慧为标志的专业素养的完善与提高。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状态、反映,其最重要特征是教师的创新性品质。因此,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实践智慧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不断丰富的过程。只有把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目前的实践体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新课堂教学呼唤教学实践智慧

这是一个理念满天飞的时代,然而,广大的教师并没有因为熟悉了满天飞的“先进理念”而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这明显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听到我们的教师说出许许多多的课堂教学理念,但当我们走进他们的课堂,却往往并不能从课堂上找到那些理念。课堂教学就是师生此时此地凭借某些介质而演绎的生命故事。因为是实时进行,而且是在互动中进行,课堂故事因互动而发生,教师需要的一种直面学生、直面情境的个人机智,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实践性智慧下进行的。但我们的课堂中,缺少的就是一种课堂实践的智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观念,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意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计划中的变通能力,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以学生为核心,应学生而动,应情而变,这种观念、意识、方法、能力和变化是符合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个性特点的发展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机活力。

二、实践性智慧的概念及特性

1、概念界定:实践智慧(phronesis),源于希腊文phronein(to think),意指一种实践的知识或明智考虑的能力,或者说在确定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手段中的智慧。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教师实践智慧具体表现在:善于机智地“引入”。设计问题既富有魅力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善于机智地传授。教师能诸法皆备,运用自如,精深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技巧,并依具体环境恰当选用;善于机智地“转化”。既化抽象为直观,化冗繁为明快,实现化难为易;善于机智地“点拨”。教师经过细心地观察了解,摸清脉搏,恰当地捕捉时机,一语道破,使学生较快

地省悟和认识一个道理;善于机智地应变。教师能恰当地处理各种突发、偶发事件,善于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

2、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特性:

(1)独创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即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都与他人有明显的区别,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发的灵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

(2)随机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无法预设的随机行为,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有一定联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严密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指向性、教学目标的预设性,而缺乏处置课堂偶发事件的灵活性,更不重视偶发事件所引发的课堂生成目标的达成。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通过对诸多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的总结和锤炼,有效探询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规律性,从而逐渐由实践智慧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内隐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潜在思维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潜意识,隐含在教师的知识、经验及习惯性行为中,是教师难以驾驭的。教师应该在高度重视本学科知识积累和体验的同时,随时注意收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有效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必须强调的是,习惯性教学经验既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实践智慧的最大“拦路虎”。因此,提高教学实践智慧,教师必须不断改进习惯性教学经验,并在加强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勇于向自我经验挑战,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第二部分:在课堂中历练:让实践智慧照亮前行的路

一、提高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了课文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特性:第一,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依凭,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活动都要以文本为依凭,这是它的依凭性,是我们课堂赖以依存的一个物质基础。第二,文本具有提前性,它在我们上课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由作家写的一篇美文或是一篇文学创作。它是客观存在在那里了,我们课堂教学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例子。第三,我们的语文课要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文本就有了规定性。就是说在这个文本里面规定的适度地超越首先要建立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不能丢开文本随意地去另外组织很多的教学内容。否则的话,我们还要什么教材呢?基于以上三点,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如果教师连文本的解读也不正确、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刻,那么,阅读教学难以有序进行,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一)屏弃学生已经自明的解读

许多语文教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也就是说,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己明白了。许多课堂中的讲解仅仅停留在课文表面的说明,或者说文本的“述”上。如老师上《称象》,问学生:“假如你在场,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一个学生说:“造一杆大秤,用大吊车来称。”老师表扬:“你真聪明,还知道用现代化工具”。一个学生说:“搬石头太费力了,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把猪、羊赶上去就行了。”老师非常高兴,对学生说:“你更聪明”。还有一个学生说:“用人来代替石头,让人上船,比赶动物更方便。”老师欣喜异常,对学生说:“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老师未必是“聪明”的老师,因为他对文本的解读跟学生的水准是一样的。因为他对文本肤浅的解读,导致了这堂课失去了一次引领学生攀登思维高峰的绝佳机会,这样的机会把握住了,课堂将会充满智慧的味道。如下:

师:假如你在场,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造一杆大秤,用大吊车来称。(笑)

师:大吊车是现代工具,我们应该回到古代想办法?大家不要急着回答,先静静地想一想,也可以在学习小组先讨论讨论。(内容启发、元认知启发)

(生思考、讨论)

生:老师,搬石头太费力了,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把猪、羊赶上去就行了。

师:这个同学提供了一个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真聪明!朝着这个方向想我们试试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生:用人来代替石头,让人上船,比赶动物更方便。(鼓掌)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哎?你们说,曹冲会不会当时也想到了这些办法,但后来没有用吗?他为什么不用呢?生:我曾经看过称象的动画片,曹冲为了把大象赶到船上,想了很多办法,动物是不太听话的,要把这么多猪赶到船上,可能很难。(评价启发)

生:老师,我觉得人比石头大,但比石头轻,可能船上站满了人,船也不会下沉到划线的地方。

师:同学们,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想,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曹冲确实值得我们佩服,你佩服他什么呢?

(研读)

生:曹冲爱动脑筋,因为……

生:曹冲善于观察,因为……

生:曹冲富于联想,因为……

深入解读文本吧,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根本不会有课堂上的“浅出”,没有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只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外围兜圈子,即使是评价,也只能是干瘪机械的“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笑容是刻意修饰的,动作是夸张矫情的,那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二)走向有思维性的新解读

著名特级教师王凇舟老师说:在进入文本时,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一种全然进入的敏感和警觉。一定要打开自己的生命,去教参之蔽,去教材分析之蔽、去他人言述之蔽,让自己的精神胸怀敞开,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的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抱有那种独特的敏感和警觉。只有这样,教师的解读才是有思维性的。

1、批判性解读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当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不是马上读各种教学参考书,不是上网查阅有关的教学设计,而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解读教材。在阅读一篇课文时,不应是接受型的同构解读,而应是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当老师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对话时,作者赋予作品的某些含义,教师往往会做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割舍与添加。

如《检阅》一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阅读文本时,我仔细研究了课文的人文性,因为只有找准了课文的基点,教学中才能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确定文本的人文性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之一。这篇课文对文本意义的领悟可以是把握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但显然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解读。要升华检阅的价值,预测达到的效果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起这不仅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队列队形的检阅,也是一次人性的检阅,更是一次人生的检阅。这似乎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难以理解。研究中我发现了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从篇幅上看应该是儿童队员,但从内在中分析应该是博莱克,因为,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但是,文章写博莱克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几十个字。儿童队员在讨论博莱克的问题,却没有博莱克参加。于是,我意识到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主人公缺失”的问题。博莱克的命运操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自己却没有丝毫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如课文中写到:“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放在队伍第一排”而不是“排在队伍第一排”,一个“放”字,总使人感觉队员们并没有尊重博莱克,而“别的队伍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这一句,又使人觉得队员们有炫耀自己的爱心,把博莱克当作了取得胜利的砝码之嫌。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生成了一种全新的思想,那就是:别人强加给我,要我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有同意的权力,也同样有拒绝的权力。到这里,对残疾人的尊重就不只局限于给他和正常人平等参与的机会了,还在于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选择。这显然是大家对博莱克的不尊重。这是作为一名阅读者对文本进行的批判。三年级的学生也是无法落实这一步的。经过再三思考,最终我把文本的落脚点放在了对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的体会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上。在引导学生体会队员们美好心灵时,我对那些使人感觉有歧义的句子一带而过,而是创设了下面一个情境对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情境对话:同学们,这只是队员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博莱克可是一个左腿截肢的人,他愿意排在第一排,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愿意让人家看到他的残疾吗?现在你们就是队员,我是博莱克,你们怎么把队长的这个决定告诉我呢?说的时候既要不伤害我的自尊心,又要让我很乐意参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预设:

生:博莱克,我们大家经过商量,决定让你参加这次检阅。而且还想让你排在队伍的第一排。

师:真没想到你们会让我参加。谢谢你们!但我不能参加,因为我是一个残疾人!

生:残疾人有什么要紧,你向来都是很坚强的,我们相信你!

生:而且,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机会呀,你怎么能错过呢?

生:我们大家可是一个团队,少了你怎么能行呢?

师:其实,我心里也非常想参加。可是,你们看,我平时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我能走好吗?

生: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走好的。

生:我们大家会帮助你训练的。

师:可万一走不好,我不是拖了大家的后退了吗?

生:你肯定会走好的,我们相信你!

生:即使走不好,我们也不会怪你的,你要相信你自己!

生:如果你参加的话,我相信观众们不但不会怪你,而且还会在心里为你喊?加油?的。

师:多好的队员呀,怪不得那位观众要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通过以上的情景对话,学生从心底感受到了队员们对残疾人的关爱,这次检阅不仅是一次队伍是否整齐的检阅,更是一次美好心灵的检阅。

2、反思性解读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一般的老师总是片面地认为,“只有对敌人恨得越深,才能对祖国爱得越深”,所以总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五壮士如何英勇杀敌上,向学生展示那暴力的血淋淋的场面。对此,有位教师进行了反思。我们这样做给孩子种下的是爱国主义还是仇恨的种子呢?我们是让孩子强化继承历史的恩怨还是引领孩子从历史与英雄的故事中汲取正义的力量?最终,他在教学中选择了后者。他有意回避了杀敌的血

腥场面,引入了日寇行礼的历史细节。教学的重点也转移到了五壮士爱民族、爱人民甚至爱自己的生命的崇高情怀和英雄气概上。果然,孩子不再关注暴力场面了,对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却感同身受,甚至为葛老的去世而惊谔、伤心。

这位老师对文本的反思性解读,是对“没有恨就没有爱”片面思想教育的扭转。如果这样下去,我们一定能培养出情感丰富、富有童心,懂得爱人也博得人爱的公民。

3、补白式解读

在文本解读中,有人提出了补白式文本解读。“补白”式文本解读的确是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环节。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审美情趣、接受维度等都会影响课文意义的生成和实现。对于一篇课文,不同的分析就会出现不同的意义。如对于关汉卿的《窦娥冤》,“头脑最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理解力和敏感性的听众则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含的意义。”那么,如何将“补白”式文本解读运用到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呢?如在教学古诗《赠汪伦》一课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诗中所描写的意境是难以理解的,能不能让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用想象、联想来充实古诗意境的“空白”之处,使古诗内蕴的“意”变得充实与完整呢?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安徽泾县,桃花潭边,桃红柳绿,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诗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这些,诗人触景生情,那拂堤杨柳仿佛在喃喃自语、依依不舍。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啊!能说说吗?”小舟、江水、踏歌、桃花……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和诗意的意境,从“象”中看的是景色,从“意”中看的却是别情,从而进入王国维的“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深刻地体悟作品的意境。

4、比较式解读

比较式解读,就是把要讲的文本与某些有相应比较关系的文本作对照解读,分析两者的异同,这对学生是很有启发的。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晏子真正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她拿文中的“晏子看了看说‘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一句中的“看了看”和《胯下受辱》中,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时,韩信也是“看了看”,两篇文中的“看了看”进行比较解读。学生在课堂有了这样深入的理解:

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祖国——齐国。

生:无赖在韩信心里,根本不算回事。因为韩信有自己的志向,无赖只是针对韩信个人,所以凭韩信的性格,韩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针对晏子个人的话,说不定晏子也会像韩信一样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节,所以,晏子不能像韩信那样忍气吞声,他选择了马上反驳。

师: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

正因为有了老师对文本的比较性解读,才有了学生这样智慧的解读。

二、冗繁削尽留清瘦---智慧设计,构建智慧型课堂

一堂课能否上精彩,教学设计是关键。课的设计如同造房子的框架,框架没搭好,楼房迟早要塌。课也一样,课的教学设计不好,再好的特级教师也难上出高水平的课。课的设计能力是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体现。如何进行

智慧设计,构建新的课堂形态,一直是我们思考的话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而要真真切切地做到这‘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于是,我们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文本的处理,教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目标设定——简明扼要

现行小语教材,虽说每篇课文的篇幅都不算太大,多在几百字上下,但可讲可学的内容应该说是也相当多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头绪需要理清,那么多的字词需要理解,那么多的要求需要落实,那么多的资源需要开发,那么深刻的道理要让孩子们领悟,那么精炼的文字要让孩子们理解,那么深沉的感情需要孩子们体会,那么广泛的话题要孩子们讨论……

但是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课文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不可能把每篇课文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地“倾囊相授”,而必须根据教材具体情况和学生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如我校薛老师在上《生命生命》一课时,结合教材的解读和对四年级学生的了解,首先把几个目标当作一个目标去实现,把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人文内涵的感悟合成一个目标,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有感情地朗读合成一个目标;其次是把几件事情当做一件事情去做,把教学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合并到两个简单的问题中去:“课文写了谁的生命”“哪几个词语最能够表现他们的生命”。这样处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好教材的某些方面,“集中火力”地发挥其某方面的“例子”功能。

(二)文本处理——简约有度

我们拿到一篇课文,要讲的内容实在太多,从传授字词句篇知识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从训练阅读理解到指导写作方法;从语言文字的品味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特别是一到公开课,我们总是希望把所有的知识点、训练点都在一节课中精彩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惟恐落下训练点没抓牢的把柄。但往往总是事与愿违,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出现了朗读不到位,体验不深刻等等症状。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美的核心就是“简洁”。莎士比亚说过:“精练是智慧的灵魂。”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有高屋建瓴地驾驭文本、处理文本的能力。必须对文本删繁就简,根据教学目标、单元重点、文本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学会放弃,因为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收获。《将相和》是一篇老课文,它由“还壁归赵”、“湎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传统的教学是一个一个故事进行分析,理解,体会。由于这篇文章较长,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堂课让学生围绕一个“劝”字展开教学,实现了长文短教。

[案例]

一、激发矛盾冲突,引出?劝?

1、出示:“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

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你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生:我读出了廉颇不服的原因,他觉得蔺相如就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生:廉颇想寻找机会报复,以除心头之恨。

师:对呀!想当年,廉颇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横扫千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如今他觉得蔺相如靠一张嘴一步登天,廉颇他心里是一肚子气呀,谁能读出他满肚子的气?

3、激起冲突:同学们,假如说廉颇整天这样生着闷气,整天想着怎样给蔺相如个下不去,整天想着怎样寻机

报复,后果会怎样?

生:他们可能会闹翻。

生:他们的矛盾可能会激化,给赵国带来不稳定,从而削弱赵国的力量。

生:秦王可能会从中渔翁得利,一举消灭赵国。

二、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劝?

1、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你们都是廉颇的属下,你们有责任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我相信你们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我也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2、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练习?劝?

3、交流:

生1:廉大将军,我看你还是和蔺上卿和好吧!

师:凭什么?

生1:我觉得蔺相如之所以能当上上卿,也不是光靠一张嘴皮子呀!

师:哦?我倒想听听!

生1:在“完璧归赵”事件中,其他大臣都没有主意,可蔺相如勇敢得担当起了重任。从这件事中,他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舍己为国的精神。这样一个好人,难道就不值得你和他交朋友吗?再说了,赵国那么大,你们两个能共处一室也是一种缘分,为什么不好好相处呢?

师:不错,在危难之际,蔺相如能挺身而出,担当重任,此种勇气,的确令人佩服!

生2:廉大将军,您与蔺上卿井水不犯河水,又何必要招惹他呢?你们同在一个屋檐下,都是为赵王效力,赵国就像是一个天平,你们俩就是天平的两端,少了一个,赵国也支撑不住。如果你和蔺相如闹内讧,秦王还不乘虚而入,到时候你一定会后悔的。再说,蔺相如有胆有谋,十分能干,做上卿也应当呀!

师:你说,蔺相如有胆有谋,何以见得?

生2:在湎池之会上,蔺相如为了捍卫赵王的尊严,他就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他说的话“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这句话中,我看出蔺相如为了保卫赵王,连命都豁出去了。你还能说他不勇敢吗?

师:蔺相如能以死捍卫赵国的尊严,的确是个大丈夫!

生3:我还有!廉大将军,我觉得您应该和蔺相如和好才是。你想想看,人人都说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可现在您和蔺相如闹不和,就会削弱我们的势力,秦国就会乘机攻打我们,像您这样的爱国之士,您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吗?听说蔺相如是顾全大局,不想让秦王坐收鱼翁之利才躲着你呀!

师:没想到蔺相如如此申明大意,看来我廉颇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哎!我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

这个“劝”犹如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了问题的聚焦,避免了烦琐的分析讲解。

(三)课堂结构——简洁明快

以情节为主线,以问题为连接点,以逐段顺序讲读为基本操作方式的线形课堂结构,存在以下弊端:1、单维的教学目标只注重传输书面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人格的培养,难以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2、封闭的教学结构,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3、教师快速灌输,使学生陷在小小的环里,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在关注学生生命的21世纪,我们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改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其中“块状教学”便是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步骤,实现新课标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优化整合的有效手段。因为块状教学是围绕覆盖全文的焦点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个板块的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这种教学,问题集中,板块覆盖面广,能给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而教师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情,能实现全面地、综合地、持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田忌赛马》一课,就可以围绕“转败为胜”这一研究点,形成三个相应的研读板块。第一板块让大家研读“败”:为什么第一次赛马失败?(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板块让

大家研读“胜”:为什么第二次赛马却胜利了?(课文第12至16自然段)第三板块让大家研读“转”:这反败为胜是怎样转过来的?(课文第3至第11自然段)板块研究重点集中,学生活动空间广阔,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意义不断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创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养习惯、发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四)教法选择——简洁实用

学生学语文,甚或包括学任何一门功课,归根结底是靠他们“自己”去习得的,且“勤老师培养出懒学生”的结局也是我们谁也不希望见到的。曾有资深研究者精辟指出:“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只突出主要的步骤并具有预见性。他们之所以不写细节,是因为这将由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的行为决定。”周一贯老师也说过:“特级教师上课都很‘随意’,这种随意以曾经的‘刻意’作基础,而最高境界当属“任意’。”

真正的好课都是简洁的,主要教学流程往往也就只有几步,而最为执教者所看重的,则是预设的每一步能否真正有效地加以落实。如孙建锋老师的课大体只经历“读——思——点”三个阶段。读,就是让学生充分读书;思,就是让学生默读精思,在潜心涵泳中深入领会文本;点,就是当学生的解析和感悟遇到瓶颈或路障之时,教师审时度势地相机点拨指引。如他在执教《最大的麦穗》时,学生最初的发言虽丰富多样但却停留在了表层,经过他的点拨,学生在二度攻读后的感悟就有了质的飞跃。请看: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带着这些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你们肯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

(学生再次潜心读书,四分钟后,师生对话。)

生: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却是用麦穗。

生: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自己悟出来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生:弟子们辛辛苦苦、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这样的结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这么看,表面上他的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实际上却收获多多。

生:从课文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太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

教法的简洁,成就了课堂“收成”的丰富,孙老师的课,为我们作出了这方面的示范。

(五)言语实践——简练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化语文本体实践,需要的不是那种枯燥的机械式的课堂训练,而是在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下,融进了文章情感和内涵、包含着学习主体者对学生浓厚探究兴趣的语文实践,是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语文实践才是高效的。当我引导学生从重点句中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办法巧妙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那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围观的2000多人,他们中间有老人、小孩,有新娘、卫士,有外地的青年、官绅,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这一情境创设,读写结合,超越了文本,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

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学生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三、柳暗花明又一春——机智点拨,举重若轻

(一)点在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的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引导每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有能力提出新见解,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我说:“谁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大家都说从“翠柳”可以看出本诗描写的是初春的景物。我在肯定的基础上又追问了一句:“谁还能想出其它描写春的诗句吗?越多越好!”刹那间,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有的说:“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的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老师提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如同飞出笼子的鸟儿,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飞越开阔……

(二)点在思路的开拓

学生回答问题经常只是说出“是什么”,而不是跟着再说出“为什么”,那么教师在点评时,就不要急于肯定他说得好,而是紧跟着追问缘由。这样答得好的,让其他同学了解思路,答得不好的,在叙说缘由时,可以引起争辩,启迪其他同学的智慧。

如听一位老师在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一语段时,有一个活动是加修饰语,?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让学生在?天鹅?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一位学生填的修饰语是?聪明、美丽、洁白”,老师追问道:“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呢?”

生1:“前面一句修饰丑小鸭的词语是‘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所以与上面修饰丑小鸭的词语相照应。”

老师肯定他所用到的照应的方法,并且继续追问:?这个方法好,那么还可以与其他进行照应吧!?

生2:“可以填洁白、高贵、幸福的天鹅。洁白是外表的美丽,高贵是内心的美丽,而幸福是因为它以前的生活太难受,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与以前的生活相照应。”

老师由衷地赞扬道:?你填的修饰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词语的照应了,更是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是的,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感到幸福。所以我们有时候要感谢痛苦。?

这位教师的三句话,可谓是层层推进,步步生成。既让学生明白了修饰语使用的方法,提高了语文素养,更让学生有了情感、价值观的自然提升,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的适时补充,让学生能自然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轻轻的一句点化,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思。

(三)点在价值的引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世界、认识体验、思维方式。他们会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文本的阅读,从而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这是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两个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

[案例]

片段一:《丑小鸭》

师:丑小鸭在家里受哥哥、姐姐的欺负,离家出走后,也到处受人欺负,如果你就是那只丑小鸭,你会怎么想?生:我心里很伤心。他们这么看不起我。

生:唉,我真可怜!不知我上辈子欠了你们什么,你们这么讨厌我!

生:人家瞧不起我也算了,可是竟然连哥哥姐姐也瞧不起我,你们真是太没有骨肉之情了!

生:我这么受人讨厌,妈妈还不如不把我生出来。

生;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师:说得很好,那你能不能写几句话鼓励鼓励丑小鸭?

(生开始写)

片段二:《三个儿子》

(通读课文后)

师: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

生:我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在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时,只有这个儿子跑上去给妈妈拎水。而另外两个儿子,一个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一个唱着好听的歌。

生:我也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很孝顺,能够帮妈妈拎水,而另外两个儿子只顾着自己玩。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另两个也是好儿子。因为那两个儿子是在用他们的特长在精神上缓解妈妈的疲劳。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名小男孩身上。)

师:这位同学真会动脑筋,敢于提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让我们看看那几个妈妈是怎么拎这桶水的?课文有一段话写出了水很重,请你划下来自己读一读。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一起读一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体会出的?

生:我觉得这桶水很重。

生:我觉得妈妈拎这桶水很辛苦。我是从?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体会到的。

师:请你把你体会到的水重读出来!(生读)

师:老师找不到妈妈拎的那么大的水桶,只找到了这只小水桶,请你来拎一拎(刚才不同意见的那位同学拎着吃力地走了几步)

师:水怎么弄湿了你的裤子?

生:水太满了。

师:重吗?

生:挺重的。

师:你拎了一秒钟,走了两三步,妈妈可是从井边一直要拎回家呀!

师引读:当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的时候,他的妈妈拎着一桶水,(学生接读)?一桶水可重了!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当这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正为自己的表演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妈妈拎着一桶水,(学生接读)?一桶水可重了!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可是他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却仿佛没看到,继续翻他的跟头。

师:当一个孩子唱着好听的歌走来时,她的妈妈也拎着一桶水:(出示句子,学生接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他的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学生读句子),可是他那个会唱歌的儿子却没看到,继续唱着他的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当妈妈拎着满满的一桶水往回走时,此时,她最希望是有人来帮她一把呢?还是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生:此时,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她拎一段路。

师:那你现在认为精神上的轻松和身体上的轻松,哪个对妈妈来说更实在呢?

生(微笑着):还是帮妈妈更实在。

生:老师,我知道了,那两个儿子是好孩子,但不能说是好儿子。

师:是呀,怪不得那个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细细解读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独特体验都应得到肯定,它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基础上的。

上述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回答时,价值取向都出现了偏差。但是教者却对此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案例一中,学生说:“我这么受人讨厌,妈妈还不如不把我生出来?”“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没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厌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与文本中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课文中的丑小鸭历经重重磨难,最后却成长为一只让人羡慕的丑小鸭,为的是通过这个童话故事教育我们小朋友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生活是美好的。但很显然,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非常尊重地说:“说得很好,那你能不能写几句话鼓励鼓励丑小鸭?”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不是对学生的“尊重”,而是“迁就”。如果不加以引导、纠正,就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而案例二中,当老师问:三个儿子,你最喜欢哪一个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顺应文本说喜欢第三个儿子。但那个小男孩却说“另两个也是好儿子。因为那两个儿子是在用他们的特长在精神上缓解妈妈的疲劳。”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孩子能在课堂上发出这种别样的声音是可喜的,但这“别样”却与文本的情感相偏离的。面对这种别样的声音,所有的孩子和听课老师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个小男孩身上。对此,老师

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上引。教师先通过让学生拎水体验水的重,然后反复地读描写妈妈拎水的句子感受三个妈妈拎水之重,通过老师的成功引读,学生在前两个妈妈与儿子的对比中,在前两个儿子与第三个儿子的对比中,慢慢感受到第三个儿子的孝心。正水到渠成时,老师却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当妈妈拎着满满的一桶水往回走时,此时,她最希望是有人来帮她一把呢?还是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个问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思维的碰撞,观点的辨析中,才有了这样的顿悟“老师,我知道了,那两个儿子是好孩子,但不能说是好儿子。”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没有学生对文本价值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因课堂生成而出现的精彩。

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决不是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是非问题的含糊其词。当学生的解读出现文本理解的偏离时,教师一定要重视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潜心研读,细心品味,用心体验,在研读、品味、体验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屏弃消极的体验与感受,错误的给予纠正,含糊地加以澄清,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点在方法的引导

“点拨”不是全盘授予,而是指点门径,拨正迷途,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点拨不能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去代替学生的进一步探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点拨艺术可谓高妙,请看他在教学《天游峰扫路人》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孙老师最喜欢那些动脑筋的同学。

生1:我想问一下孙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师:是啊,那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啊?他看了题目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会思考。

(此问一般,教师之所以有意表扬,其用意是很明显的:消除学生怕问不好的心理,努力激发学生提问热情。)生2:天游峰的扫路人,他几岁了?是个年轻人,还是老头?

师:他想知道他的年龄。

生3:我想问,天游峰在什么地方?

师:天游峰在哪儿?有谁去过吗?——没有。孙老师告诉你。天游峰——福建武夷山的最高峰,著名的旅游胜地,山青水美。一般人到那儿去回来写文章,会写些什么?

生4:会写天游峰怎样怎样的好,怎样怎样的美。

师:你回答了我的问题,那么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4: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是啊!天游峰的景那样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叫什么名字?

生4:陈奔腾。

师:请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问题后面写上你的大名。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这是你的专利,这是你的知识产权,其他人不能侵占。

(这里体现了?导?,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提高提问能力。)

今天这一堂课,凡是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孙老师都会让你把问题写到黑板上,把你的大名挂在后面,很光荣的。就这个题目,你还想提问题吗?

生5: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

师: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呢?无非是扫扫地吗?有什么伟大的——

生齐:品质。

师:哎!这就提得很好。把?伟大?这个词换一换,?品质?一般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生5:高尚。

师:你把这个问题再重说一遍。

生5: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

师:听到了吗?一个看似粗糙的问题,一打磨,好问题出来了!请你把这个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充分展开问题的?打磨?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在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过程。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师:(指着第一个上台写问题的同学的名字?陈奔腾?)?奔腾?多好的名字!奔腾不息!像滚滚长江黄河!我看你的思维也是奔腾不息的。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能力不是很强,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三老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问“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扫

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

(五)点在及时总结求同

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懵懂不开的困难。这时的老师不能见死不救,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整合学生混杂的语言、思路,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片段,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四、优化交往的流程,让课堂更显张力

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创新”“一味的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不要严密的控制,也不能自流地放纵;既不要按部就班地被预设束缚,也不能依随意的生成而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无法预约的精彩”;既不要为传统的逻辑体系而固步自封,也不要天女散花地没有主次。在智慧的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防止浮躁的形式主义现象。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讨论是好的学习方式,但那种“装点门面式的讨论”“猜谜钻圈式的讨论”“茶馆闲聊式的讨论”都没意义的。

(四)让对话更高效

1、对话不能凭空说话

教学对话的前提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走进文本,实现有效对话的途径有两条:一要读,二要思。课堂上要让学生熟读精思,潜心体会,含英咀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课堂上要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设计好引导学生思考的有价值的话题,这样学生的对话才是源自内心的心灵的对话,激情的碰撞,智慧的催生。这方面,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的“默读——批注”式教学已为我们提供可资参考的蓝本。在他所执教的《最大的麦穗》等课上,学生的心灵感悟和精彩发言主要都是依靠默读批注、潜心涵咏而来的。

2、对话不能只说别人的话

课改如火如荼,可随之而来的是配套的学生辅导用书的大量出现,课堂出现了新的倾向。由于一些教师缺乏钻研教材的能力,我们老师在设计对话时,照搬参考书上的问题。学生在围绕教师设计的话题进行对话时,照搬辅导书上的标准答案,课堂看似小手如林,热闹非凡,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很少,常此以往,就会养成思维的倦怠。所以,我们老师最好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话。如武凤霞老师在《检阅》一课,就设计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吗?

生:不能直接告诉他,要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

师:会伤害吗?我不信。我们来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谁愿意承担劝说博莱克的任务?(随即点了三名同学)剩下的同学和我就是博莱克,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劝说的。

生:博莱克,你就不要参加了,你的腿截肢了,不能和大家保持一致的。

生:博莱克,不要参加了,万一突然跌倒了,会让队伍受影响的,外国贵宾会笑话我们的。

生:博莱克,你就不要去了,等你的腿重新长出来再参加吧。

师:博莱克,听了他们的劝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博莱克)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废人,什么都干不好了。

生(博莱克)我好自卑,他们都很健康,就我是残疾人。我恨自己为什么截肢了。

生:(博莱克)伤心得很,觉得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没意思了,反正我很大家不一样。

……

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深入地对话思考,逐渐感受到队员们作出决定的为难,从而感受到队员们对博莱克这位残疾人的关爱。这样的对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3、对话不能只顾自己说话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教师组织对话时,学生我说我的,你说你的,只顾自己说自己的观点,对于别的同学的发言,全然不顾,没有倾听的习惯。而有时,老师对于对话中及时生成的有效资源,由于没有认真地倾听,错过了将对话引向深入的时机。倾听是尊重他人、虚心求教心态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学习习惯,更是一种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建构自己认知的需要。教师要成为倾听的示范者,在倾听时,能善意地指出不足和错误,启迪学生相互欣赏或激化“矛盾”,通过深入地对话,把思想引向深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如著名特级教师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当学生读懂了晏子的外交才能,佩服于晏子显示出的大智慧时,窦老师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然而,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出示):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如下观点(板书:赞成/不赞成/说不清)这个问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现场学生及观摩老师的反思与讨论。几分钟后,学生有了这样深度的对话:学生在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中,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对话,必然会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难忘的历程。

(五)让朗读更精彩

1、朗读需要教师有创意的指导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在杭州市第五届青年教师优质课上,我执教《搭石》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将一段重点文字投影在大屏幕上:“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为了让学生把那种人们走搭石的默契美读出来,我引导说:“默契也是一种美,你

看这样的搭石,大家一个紧接一个,走得是那样平稳,又那么轻快,配合得多么默契。再看那脚下,流水潺潺,人影晃动,轻快的音乐加上和谐的画面,不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吗?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读读这段话。”我期待着学生能读出这道迷人的风景。学生练读后,我指名学生读,第一个孩子,读得不怎么出色,第二个孩子,读得似乎比第一个还要差。我并不着急,我想学生可能还没找到感觉。我开始了有声有色的范读。我的范读得到了孩子们和听课老师的掌声。我想,这次学生一定能读好。然而,当我再次指名读时,效果并不理想。这时,我真的急了,看来这堂课就要败在这个环节上了。这时,我脑中突然闪现了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在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把描写天鹅拍打冰面的壮观场面的句子变成一首小诗时的情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在我脑中诞生了,于是,我开始用手敲了几下电脑键盘,那段文字就变成了一首错落有致的小诗:

每当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荡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文章变成了小诗的格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孩子们开始点头颔首地读起来,倦怠没了,他们读得是那样投入,读得是那样有滋有味。原先读的第一个孩子站起来读,读得很有韵味,第二个孩子读得声情并茂。在这里,通过有创意的朗读指导,使课堂由低谷走向了高潮。

2、引导学生“读进去”“读出来”

指导感情朗读,不能作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读重些,哪里读慢些,“请你们美美地读”,“读出它的有趣”,怎样叫“美美地读”怎么才能读出它的“有趣”,这些学生不知道。孰不知,在学生未真正走进文中,未真切体悟到文章情感之前,这些指导都是徒劳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一位老师是这样指导朗读三、四句的: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诗句的基础上,先出示挂图,把学生带到黄鹤楼下的江边,让学生进入李白的内心世界,“此刻,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和你分别了,你们不能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不能在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了。你久久地伫立江边,遥望那一叶孤帆,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呢?”学生一个个进入角色,他们的发言想象丰富,有的说:“孟兄,今日一别,我俩何时再见?愿你早日归来,你我重叙友情!”

有的说:“老朋友,你孤身远行,一路上要多保重啊!”有的说:“小船啊,你慢慢行,让我再看一看老朋友的身影!”学生就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用自己的感情读进去了。这里的想象、说都是为读服务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从而更好地读出自己捕捉到的感觉。学生“读进去了”,又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来”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在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再通过读将作品中的“情”抒发出来,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感受表达出来。在以上案例中,老师见学生们滔滔不绝,渐渐进入意境,便说:“真是难舍难分啊!所以,李白深情地吟诵诗句,以表惜别之情。同学们,哦——不,诗仙李白,你就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情感吧!”同学们一个个争着朗读,读得投入,读得动情。一位同学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越读越轻,越读越慢,到最后几个字,只留有微弱但还清晰的气息,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六)让评价更有意

课堂上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学生便多一分自信,思维会愈加活跃,想象愈加丰富,课堂参与的热情会越高。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天都峰扫路人》一课中的一些评价语言:

1、刚才你说孙悟空有一双火眼,我说他你有一双慧眼。他们看到的是人,而你看到的是鸟。是啊,写人不就行了吗?怎么还写鸟呢?而且还说鸟飞回原处。你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啊!

2、(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回到住地?)笑声不可能伴随着回到住地,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思想家。你叫什么名字?

3、同学们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真了不起啊!这是三个思想,三朵智慧的火花。

4、(生读书声音太小)你们都是悄悄地赞美,(生笑)我们放生赞美一遍,好不好?

5、我们班同学一放开就了不得!我真喜欢你们放开,不要拘束。(师指黑板上三个学生名字)我看到这三个名字,就觉得温岭是有文化地。陈奔腾、王思渊、陈涛涛……思想的源泉,涌出来的是奔腾的流水,汇合起来是涛涛的江河啊(全场大笑)。是不是啊?了不起!

6、(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与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为什么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何意?这个问题连我老师都没有想过。第一次写的是什么?第二次又写什么?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皆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综观孙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评价,随意间流露真情,简洁中洋溢智慧,进入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中进行智慧地评价呢?

1、评价语要有指向性

如教《落花生》我设计让学生辩论环节,一学生在辩论时引用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时,我当即评价:“好,很会辩论,引用名人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评价语富有变化

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3、评价语要充满激励

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4、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

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五、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实践智慧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多维构建引起的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引起的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方式与过程的不确定性等都使教学不能过分强调预设,更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预设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而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心智艺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修炼出来的。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

(一)捕捉有利资源促进教学生成

1、倾听中发现信息

随着新课堂中学生自主性的不断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并在倾听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观点的创意和批判的价值。从而抓住有利信息,转化成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的深入。《五月端阳》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学生正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最后一段。看到学生已被屈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我想本课的教学目标已完成。我正暗自庆幸时,一位男生在座位上嘟哝着:“屈原既然这样爱国,那他为什么不继续战斗,而选择投江自尽呢?这种行为实在不是大丈夫之所为。”“是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这种轻声的行为我认为不可取。”一位男生也附和着。听到这种出格的想法,看来回避不是个办法,索性让他们辩论一番。于是我组织了辩论。

生:我觉得屈原是非常爱国的,他当时看到国破家亡,百姓遭殃,顿时心灰意冷,感到报国无望,所以他就带着满腔的愤恨,带着一种生不逢时的遗憾跳进了汨罗江。

生:我觉得屈原是怀着?生是楚国人,死是楚国鬼?这种爱国之情才跳江的。

生:屈原以身殉国的确是一种爱国行为,但难道没有比自杀更好的办法来报效楚国了吗?

生:对呀!他可以号召楚国志士来抗击敌人,光复楚国呀!

生:当时他可能是想自己已经沦为亡国奴了,不想苟且偷生。

生:屈原虽是文人,但他可以归隐山林,我从书上看到历代有许多文人因为对朝廷不满,就隐居起来,吟诗作画,屈原也可以像他们一样用笔来倾诉自己的抱负,揭露楚王的昏庸,敌人的暴行,就象鲁迅一样。

生:对呀,那样的话我们也许就可以读到更多像《离骚》一样著名的诗篇了。

生:屈原的死真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呀!

试想,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并及时捕捉这一有益信息,让学生展开辩论,课堂怎会出现如此精彩的一幕。

2、比较中选择信息

在课堂上,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而且信息之间存在重要与次要之分,无用与有用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么多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如我校蒋老师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作预测性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问题:——曹冲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曹操身边的大臣真的那么笨吗?

——为什么曹操听了官员的话直摇头?

——曹操为什么要知道大象的重量?

——称是什么东西?

——曹冲到底是怎么称象的?

——还有其他的办法来称得大象的重量吗?

……

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是没有探究价值的,如?曹操为什么要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蒋老师组织学生经过对问题的?删选?,选择了以下4个具有思考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展开研读:

——为什么曹操听了官员的话直摇头?

——称是什么东西?

——曹冲到底是怎么称象的?

——还有其他的办法来称得大象的重量吗?

通过比较,学生的阅读目标更明确,更有方向性,学习效率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错误资源促进教学生成

由于受知识、经验或思维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肤浅甚至错误荒谬的信息。如果能抓住这些错误信息,作巧妙的引导和利用,不但能达到纠误匡谬之目的,而且可能会使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效果。如学习了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后,一位学生提出一个疑问:“这么冷的天,这位老翁为什么还要去钓鱼?”于是老师让学生进行了讨论。

生:那是因为老翁爱吃鱼。

生: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

师:同学们,或许那老翁家里真的很穷,但是他一定要靠钓鱼充饥吗?他真在钓鱼吗?

生:不是。

师:其实在干什么?钓什么呢?

生:老翁在欣赏冰天雪地间晶莹剔透的美景。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坚强,你瞧,他能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环境下钓鱼。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孤独。

生:老师刚才介绍说柳宗元是一个革新派,但由于革新失败,导致被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官。我想柳宗元是因为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心里感到失落、难过;再说离家也很久了,想亲人又不能即刻团聚,因此感到孤独。看得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孤傲的人。

师:啊,多精彩的发现,多有人情味的领悟!

生:我认为老翁在钓一个春天。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当有学生提出“老翁为什么在那么冷的天还要去钓鱼”时,前两个学生的回答是肤浅或者可以说是错误的,而教师抓住这一信息随机巧妙一引:“同学们……他真的在钓鱼吗?”实现了教学由浅显向纵深推进,由此引发学生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这不是简单的问题的提出,而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的召唤,由此,人文熏陶和感染也变得深入、彻底而刻骨铭心。

(三)抓住即时资源调整教学思路

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智慧的课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首先,智慧型教师必须有教育智慧。掌握教育好学生的科学方法和艺术,特别是在转变后进生和问题儿童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和能力。能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触及其灵魂,挖掘其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指最佳教育效益。其次,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其三,智慧型教师必须有科研智慧。要掌握较高的科研理论,要有较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四,智慧型教师要有管理智慧。不但要有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智慧,而且还要有管理学校、管理校园的智慧,并在管理中不断显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其五,智慧型教师还要有创新智慧。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智慧的课堂要求有和谐的人际环境。课堂上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地表扬,热情地激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地指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应该地坦诚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提要:尝试教学研究教师要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应该将教学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 来自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 作者:朱莉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七位骨干教师组威的“叶晓龙博客”团队这个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优秀博文编成的。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顺着这样的启发让我想到: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应该如何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呢?思考许久,总结了几点: 一、夯实专业技能 “画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美术教师素质长久、持

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美术教学将更多地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多动手、多实践。为了激发、引爆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必要的提示,激活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的适当示范。因此,美术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美术绘画创作,平时多动手画画,抽时间多练练自己的内功。树立“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工作时理念。培养自己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此来保证自己在给学生示范时能游刃有余,提高教学效率。 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时代在飞速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今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施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善于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深刻的自省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和信念的活动。它是“思考”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思考。它强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措施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枫溪区蔡陇小学麦柔阳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积极与深厚,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地位日显重要,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核心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催生教育智慧 读书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首先,读书学习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能系统整合、灵活调度,跨学科的或人文、或自然、或社会、或经济等知识丰富广博,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自如。现代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走到哪里,中心都随之转移到哪里。而且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因此,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知识的天空,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读书学习可以丰富教师的生活。教师读书学习就像歌手练声、枪手打靶,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唯有如此,教师的思想的河流才能潺潺不断,才能提高生命的强度。 接着,读书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精气。教师悠游于书籍之中,聆听古圣先哲教诲,欣赏宇宙的真谛和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感悟人生,感悟世界,从不同角度追问、挖掘自我,不断提升“已成的我”,在书香四溢中经营自由的心灵、睿智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品味、气质和精神境界。 最后,读书学习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有才华的、富有教育智慧的。读书学习,能够让教师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读书学习,能于无形中提升教师的锐气、灵气、慧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催生职业智慧。 二、课堂,激发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探究的园地、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交往的舞台,课堂不是“产品加工厂”,而是有鲜活和灵性的生命成长的原野、思想的摇篮、精神的栖息地。课堂是一名教师或教育家最为核心成长的阵地。教师应该积极改革课堂,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发展、提高各自的生命质量。 教师改革课堂教学,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收集各种资源来发展、丰富自己的课程,带进课堂的只是一种教学预设,而不是剧本化的教案。因为只有在这种开放的状态中,教师才能在课堂中敏感地感受到学生与自己创造性火花的撞击产生共振,真正锻炼和成就这段共同的旅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学生需要,有效地加工、整合教材,对教材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二是预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预习是学习的起点,是课堂学生展示的前提和基础,是现

智慧型教师演讲稿

---------------------------------------------------------------最新资料推荐------------------------------------------------------ 智慧型教师演讲稿 做一名智慧型的新型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因此,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尤其重要。 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 我认为做一名智慧型教师,首先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学习。 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持续的学习。 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教学实践。 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的话,那教育教 1 / 15

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 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会逐步形成教师外在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善,而且会对教师内在素质修养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 正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每人就同时拥有多种思想。 只要我们相互之间多交流,多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和许多的教育家一样的成就. 再次,要学会反思。 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飞跃的过程。 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而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更别说能体现教育教学智慧了。 记得一次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 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 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 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 我谦让,让别人先玩。 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 我诧异: 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

如何修炼教师的实践智慧

如何修炼教师的实践智慧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完《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被范梅南充满灵气和智慧的思想与叙述说感染,召唤着我去读第二遍,第三遍。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是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撰写的. 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它如一缕缕春风,温柔地拂过我的面颊,温馨地停驻在心里,让我不断地反思、学习,让我对教育机智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一)修炼教师的思辨的智慧 思辨能力是智慧的核心,而获得这种能力的的关键是沉思和反思。肖川教授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指出:“思考是一种潜沉的运思,一种高级的智力劳动”,应当“有条理地思考,有根据地思考、批判地思考、内省地思考、彻底地思考。”沉思是一种静态,也是一种动态。 反思能够唤起老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问题的关注;反思能为自己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过程及效果获取“第三只眼睛”;反思能够于同伴、专家多元的精神碰撞交流中形成张力。因此反思也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育上的大小智慧,与“道行”的深浅分不开。“道行”不是仅以工作年限论深浅,而是凭积累论深厚,初理论累积而外,作为实践智慧之一的反思是更为重要的积累,对自己的或他人的教育教学之路形成反思,在笔尖行走,留下痕迹,思辩的教育实践智慧,怎能不与日俱增呢? (二)修炼教师解读文本的智慧 教师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见面,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解读中,需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理”;一是形象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情”。这两种思维活动交融一体,既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又可以受到感染,也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解读文本,需要教师悟谴词造句之妙;需要教师悟布局谋篇之美;需要教师悟字里行间的意趣。然而可悲的是,现今仍有不少的教师自身不具解读文本的智慧,缺乏老老实实、认真解读的精神,缺乏独立建构的能力,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流诸肤浅,在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心存恐惧之余,甚至手握所谓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在学生纷纭的解读面前,堂而皇之地学起了“南郭先生”。

读《做智慧型教师》有感

读《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水平只有靠水平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与我们一直在说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不谋而合。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假期中,我读了《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注重的55个问题》这本书,书中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注重、对教师智慧的注重、对教学实效的注重、对自身发展的注重、对教学创新的注重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的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应该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情感态度、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读后感《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它将好课的标准提升到了一个人文的水准,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无从评判,但也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书中认为好课应让学生受益一生,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应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适当、课堂组织高效,并且给好课定了三条评价标准:学生喜欢,质量合格,基本功过关。说实话,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互动,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现象,是无法实行量化,自然也无法实行标准化的评价。好的课堂应该是讲究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凑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语言是生动的,流畅的,具有启发性的,是能够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个老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的认可,只要看这个老师踏进课堂时学生的表情就知道了。一堂好课更多的应该是注重人文的东西,注重学生的心灵世界,基本知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李学志 拿破仑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身为教师,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什么教师是个好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教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能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世间真善美的事物产生情趣,挖掘其潜能,使其未来有能力为世界创造真善美的事物,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如何启动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去伪存真、去恶扬善、化丑为美的能力需要老师的智慧引导。 智慧型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一、什么样的教师是智慧型教师? 1. 什么是智慧 哈佛大学塔尔教授说:知识是信息,智慧是改变。 肖川教授说“智慧是个体面对现实情境解决问题,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机智和策略” 2. 什么是教师 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一味讲解的不是教师,而是“教书匠”;让学生陷入题海,反复操练的不是教师,而是“驯养师”;令学生俯首帖耳,唯唯诺诺的不是教师,而是“奴隶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正的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3. 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富有学识,但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教学成绩优秀未必能成为智慧型老师;富有爱心,但仅仅富有爱心,即便能关注所有学生未必能成为智慧型老师;经验丰富,但仅凭经验丰富,能自如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也不能成为智慧型老师;到底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是指那些思想高尚具有正确的道德知识、敏锐的洞察力、自觉自如地接受并利用新知识、善于发现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向知识、获得智慧与技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老师。 中央教科学田慧生说:“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教育智慧则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状态和境界,渗透于师生教育活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教育的方方面面。由于教师是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意义、教育任务的直接体现着、承载着和实践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育智慧主要通过教育行为加以体现”。 二、一个智慧型教师所具备的特点 1 智慧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而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科及相关知识 必要的学科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一个老师的教学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杜威曾提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第一条件要追溯到他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他应该具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叶澜教授在《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

浅谈如何做一位新时代优秀教师

浅谈如何做一位新时代优秀教师 当今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通过这次网络研修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做一位新时代称优秀师: 1.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 我们要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问,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成为研究教师打下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增强理论底蕴。多听老教师和同行的课,积极向同教研组前辈取经,吸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达到优良的水平。 2.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加强学科专业理论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现代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扎实提高教学水平。逐步形成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有教学实践活动,力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行为表率;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我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使自己成长快一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已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德素养的智慧型教师。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师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作学生的表率,尊重学生,乐于奉献,转化为自己的根本需求。 4.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我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我们教师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责任,为了一群群鲜活的生灵,把心中的美好感情化作一缕阳光,一滴清泉,洒向每一寸空间。而爱能创造奇迹。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心得精选范文5篇最新

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心得精选范文5篇最 新 我们要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就要打破教育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获得四面八方的教育、教学思想营养,教育博客是当今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善加利用,就会起到促进作用。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心得1 《智慧型教师的思与行》是张翼文老师集十八年的工作经历、体会、认识而写成的专著。这一成果的取得,就如水滴石穿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它持之以恒,而且还因为它目标始终如一。当我读完后,深深被张老师的渊博的学识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折服了。只有像张老师一样不断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并为之努力探索,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这才是我们教师最需要的。读书心得: 胸怀理想,在博学和历练中成长 一个教师如果要使自己的专业不断发展,就一定要有理想,要有为这理想不断追求的行动。不像有的人,把理想放在嘴边,只说不做,理想理想,有力就想。张老师十分欣赏拿破伦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兵。为此,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是张老师心中的理想,也是张老师努力追寻的方向。在书中,我们仿佛见到了一

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勤于学习、受人尊敬、善于合作、不断挑战自我的张老师。博学是涉取教育智慧之道,学习是一个人生命的有机组成,学习是一个智慧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曾有教师向于永正请教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秘诀。于老师答说有四个习惯,其中之一就是读书的习惯,教育智慧不正源于平常点滴的学习和深厚的积淀吗!我们不能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学习,而应该从我们自身的状态反省一下,把学习渗透到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无数次实践后提炼出来的精华。这些案例,凝聚了作者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是张老师无数的夜晚挑灯思考的结果,更是张老师无数次历练的结晶。在教育前进的路上,成功和挫折往往是结伴而行的。成功可以给人带来荣誉和喜悦,而挫折或许能给人更多的思考,且其中往往孕育超凡的智慧。如果你抓住了,你反思了,你就可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就像张老师一样了。事实再次证明,只有通过历练,教育智慧才会生成,只有反思,教师才能成长,教育品质才会生成。 脚踏实地,在实践和反思中成长 很显然,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老师,光有理想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学问的行动。而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是成为一名智慧型老师的必经之路。从作者的个人成长轨迹看,他是脚踏实地,以务实的作风,一步步的从县、市、省教坛新秀走来。在书中,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在经验+反思=成长起来的一个智慧型的张老师的

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特级教师报告团讲座和师德论坛学习心得4月25日我有幸做为我市首批名优工程的骨干型教师的入选者参加了在市 一中举行的启动大会,并接受了首次培训。启动大会上,博士生导师邬志辉博士做了《智慧型教师的实践品性》的报告,博士列举了大量生动而又详实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教学名师的智慧课堂、智慧人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者的形象,以他们的教育智慧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历程,从他们身上,我对智慧型的教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是我听邬志辉博士做的《智慧型教师的实践品性》的报告后的由衷感叹。 邬志辉博士对当前的教师发展和课堂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听了他的报告联系自己的实际教学,确实存在了好多问题,也对自己今后的语文教学与个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对智慧型教师发表我的粗浅的认识。 作为教师,应该是一种智慧的象征与标志,应该以智慧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感到在这样的老师身上能够呛学到很多本事和知识。其实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老师的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学生,都能够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智慧型的教师可以凭借着渊博的知识,使学生喜欢上你,爱上你,爱上你的课,从而乐于与你相处,并从中有收获。 但教育智慧的生成绝非一日之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其实说难也容易。怎样才能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呢? 一、智慧型的老师要懂得怎样爱学生 在新型的师生的关系中,师生是合作,交流,平等的关系。记得乌博士在 讲座中谈到教师给学生的不是应是霸权主义的爱,强加的爱。曾有个调查就是问 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爱学生。当调查到学生时“你爱 你们的老师吗”百分之十的学生是爱老师的。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 爱,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乌博士讲的绿毛龟的故事更是给我们很深的启示,我 们付出的爱一定要是对方需要的爱,如果对方不需要,我们的爱就是无用功。如 今我们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当然也包含师生要相互尊重。学生作为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实际上就是尊重独立, 尊重人性,尊重人格,当然这点都做不到,那就无从谈教学的成败。在我们平时 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就不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之一。当我们

浅谈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 11级历史学(2)班1106010073 廖卫霞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的、系统的过程。教师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之一,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者和创造者,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受人尊重的职业,之所以会这样,教师实践智慧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教师实践智慧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具有对当下教育教学做出及时、正当反应的理性能力,理解教师实践智慧有四个维度:1、实践智慧的起点是情境; 在情境中如何理解他人,如何理解自己的问题需要实践智慧的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等等,如果关系处不好就会影响心情,进而影响讲课效率。所以,应该鼓励教师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例如一个教师准备给学生们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教案做得不是很好,又不知从哪里来切入正题,他正在为此事愁,走到教室却听见A说我今天又花了很多钱,B说我把钱都拿去上网了......正在这时就知道怎样来开题讲课了,说明实践性的知识是依存于复杂教育情境中,只能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范梅南说:“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这种情境性的特点。

2、实践智慧的本质是理性; 教育工作是一项艰难完成的工作,是需要经过在实践中去完成的,它之所以被称为一种专业,在于它本身具有“创造性”,正如李瑾瑜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要靠高度的创造性的劳动”,告诉人们应该理性看待。 3、实践智慧的目的是价值; 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活动或价值倾向性,表现为一种对教师事业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表现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未来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表现为体验到较高的教学技能感和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价值的实现,教师作为一种奉献职业,首先考虑的是社会价值,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4、实践智慧的逻辑是体验。 作为教师,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我们的最好东西”。自己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这是教师重要的知识资源,挖掘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处理疑难问题的智慧。要使这些经验、智慧以及教训,不仅为教师个人所独享,还应该与其他教师共享,其他教师可以从其吸收对自己有益的方面,同时从其他教师得到意见,从而修改、补充、完善和发展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

打造智慧校园做智慧教师

打造智慧校园,做智慧教师 学校:舒兰市第二十中学 姓名:陈爽

摘要:在当前中学教育中,仍普遍存在教师“重知识,轻智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为摆脱这种教育困境,舒兰市第二十中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以德为根基,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引发其智慧,使学生得以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智慧教育思想。同时我校利用各种先进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组建学校智慧管理团队,创建有利于开发师生智慧的校园管理文化;创建适宜智慧教师成长的校园环境,激励教师自我教育生成智慧;创建德育的氛围、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注重师生间交流,催生学生智慧的萌芽;设置多样性的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学生课堂的“生活场”;建立反思评价者自身因素的智慧教育评价,采用智慧评价方法促进师生的成长. 关键词:乡镇中学智慧教育互联网运行机制

一、培养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自尊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而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

浅谈教师的实践智慧

浅谈教师的实践智慧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常有人这样评价一节课:课堂结构工整,教学语言规范,严格按照教案执行教学……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每节课都是这样“工整刻板,文丝不乱,课堂的面目总是似曾相识,甚至千篇一律”,那么,课堂的活力何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创造和灵性如何得到释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流程,课堂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有它特定的情境性,没有适合各种情境、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万能的”教育方法或策略,任何有效的方法或策略都有它相应时间、地点,相对的人物或事物。因此,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需要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对具体情境作出准确判断。这就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实践智慧。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启迪智慧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心灵的交汇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是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因此,教育的发展变革呼唤和催生更多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 一、教师实践智慧的特征 教师的实践智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理论或教学经验,它是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并能使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它主要表现出情感性、唯一性、动态性等特征。 1、情感性 对于教师的实践智慧,有这样的观点:“一流教师用眼神,二流教师用语言,三流教师用惩罚。”这个“眼神”包含了关注、爱心、童心,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融、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教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当教师把快乐与大爱播撒给学生,当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实践教学的动力和手段时,学生会从教师真诚的关怀和挚爱中,体验到信赖、鼓舞与激励,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因此,充满情感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之一。 2、唯一性

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10周 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引子 成为有课程智慧的教师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良华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课程资源”。相关的说法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 中国的教师一直被称为“教学工作者”,这是对的。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表现为“补充教材”,这是比较温和的形态;也可能表现为“更新教材”,这是比较激烈的形态;还可能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这是比较充分的形态。 “吃透”教材 在变革教育传统的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教育隐喻或教育口号。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如有些教师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 坏的教师各有各的坏,但好的教师总是有相同的好———绝不“照本宣科”。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成为“照本宣科”的坏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调整教材是教师的权利,不过,正式发行的教材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一些错误或缺憾,但很少有教材会败坏到“一文不值”的程度。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 “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而不是“伸手不见五指”。教材一旦被教师“吃透”,则这份教材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明朗透亮”,而不是“一团漆黑”。有些教师“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虽然没有必要建议每个教师都能够背诵教材,但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

智慧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智慧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上海市金山中学校长徐晓燕 上海市金山中学是一所具有85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是上海市高标准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金中人在审视办学历史,尤其是在思考学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时候,自我拷问了三大问题: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金中学子?我们以怎样的教师去培养理想的金中学子?我们要通过怎样的环境与载体塑造理想的金中学子与优秀的金中教师?在寻求破题的思考中,形成了“三个发展定位”的课题。对学生发展的定位——培养崇文通理,兼具领袖气质与百姓情怀的优秀高中生。对教师发展的定位——培育教有特长,兼具理性与个性、灵性与善性的优秀教师。对学校发展的定位——传承“三会”教育,培育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智慧型团队,建设智慧课堂、智慧校园。 本报告重点阐述了学校在培育智慧型教师团队建设中,如何从文化内涵建设、管理机制建设、课程保障机制建设、教学改革机制建设和研修机制建设等方面设计培育计划、制定管理制度、探索培育途经、设计激励机制等实践和思考。通过五年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正逐步朝着“尚德、博学、勤教、深研”的目标、朝着智慧型教师的方向前行。 报告人简介 徐晓燕,上海市金山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学一级校长,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在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16年,曾担任中学化学教研员、高中部主任、院长助理等职。2000年调入金山中学,担任过副校长、书记、校长等职。曾任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化学二组的副主持。现任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化学三组的主持人。曾担任上海市第九届党代会代表,获2006-2010年上海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优秀校长,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

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 发表时间:2012-10-23T11:48:23.3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7期供稿作者:田红星 [导读] 教师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知识与文化资本上,而且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展现的实践智慧有着密切联系。 田红星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266109 教师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知识与文化资本上,而且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展现的实践智慧有着密切联系。教师的这种教育机智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2005年我所教授的一个班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姑娘,内向,不爱与人说话,是中考边缘生。其他学科成绩不错,而唯独不爱学思想品德,每次考试思想品德成绩都是班中倒数,严重影响到她的总成绩,算来算去总是差那么几分才能考上高中。为此我也多次找她谈心,谈其中的利害关系,每次都是在她的静默中结束谈话,效果不理想。 距中考还剩一个半月的一天,上课铃响前,我来到教室,闲坐在一角无语,热闹的课间里很少有同学注意我。突然,我发现一个男生坐在这个女生后面,不断用笔戳她,每次她都只是摇动摇动身子。可能是最后一下戳痛了她,她一下子生气了,站起来朝男孩吼起来,男孩也不示弱,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吃惊的同学们朝我看过来,我笑眯眯地望着他俩,也不做声。他俩也意识到了我的存在,停下了。这时,我慢慢走了过去,小男孩理亏地低下了头。我仍然微笑着,二话不说,一下把小男孩“摁”倒在桌子上,好一顿挠痒痒。男孩瞅着我的眼睛也笑着,笑着笑着停住了,自觉地走到女孩跟前,真诚地向她到了歉。我走过去摸着女孩的头啥也没说,女孩再也抑制不住,哗哗的泪水在她涨红的脸上肆意地流淌着,泪水中浸渍着理解、感激与愧疚。 整个事件的处理自始至终我一句话也没说,微笑也始终挂在我的脸上。上课了,这节课小女孩的眼睛始终追着我,生怕我跑了似的。提问时,她第一次举起了手,我适时地请她回答。女孩回答得非常棒,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她第一次在我的课上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此后,她变了:低着的头抬起来了,无神的眼睛有光了,不多话的她频频举手了,我的办公桌前有了她的身影…… 直到今天,她的成绩在班中始终名列前茅。后来她在给我的信中说:“老师,谢谢你!那一次你维护了我,同时也教育了我,使我深切感受到你对我的关爱和理解,是你让我由喜欢你而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是你帮我走进了高中的大门,有机会去圆我的大学梦……” 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她,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真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此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注意运用和积累这一教学艺术,效果真是非常明显。由此可见,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掌握运用好这一教学艺术。 怎样掌握好这一门艺术?经过两年的探索,我摸索出了几条特殊的办法: 一、细心观察,抓住有利时机。 细致入微的观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集中表现。学生的所思所想,大都会通过一定的言语、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信号,教师要迅速地捕捉住,并据此作出不同的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小女孩事件,如果不是老师细心地观察到事件的缘由,及时“摁”住男孩并“惩罚”了他,维护了女孩,也许就不会出现男孩自觉真诚的道歉、女孩发自内心深切的感激与悔悟这样喜人的成果。可见,细心地观察是教师获得教育机智的先决条件。 二、针对不同事件,采取恰当有效的解决方式。 实践智慧是一种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渗透情感、判断和行动的智慧。它不像教几何、物理一样被传授,它强调事物与情境的特殊性,它关注各自具有明显特征与区别的情形,以便人们能判断决定以何种方式如何行动。选择恰如其分、恰当有效的方式,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时适当,都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上述这种事件在学生生活中很小和很常见,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大发雷霆地训斥男孩而去宽慰女孩,相反用挠痒痒的方式,师生嬉闹中老师融入了学生中,既维护了调皮男孩的“面子”,也深深地教育了他,使得他能够主动真诚地去道歉;同时也更使小女孩感到老师真是明察秋毫、体贴入微,对自己关爱有加,使她由深深地感激老师,到对老师的喜爱,进而发展到“爱屋及乌”,热爱上思想品德课,从而成就了她的梦想。在这一事件中用挠痒痒的方式来“惩罚”男孩取得了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美好效果,无疑是很成功的。 三、从细节入手,重点突破。 教育教学活动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细节点燃激情,细节彰显智慧,细节成就精彩。在课堂上,教师及时捕捉到女孩听讲的眼神,及第一次举起的手这些细节,知道她认真听了,学会了,然后适时地请她回答。这是老师在送给她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运用同学们对她的肯定,使她受到更大的震撼,从而更加增强了她热爱思想品德课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系列细小却关键的举动,无疑对感化小女孩起到了至关重要、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此可见,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关注细节、欣赏细节开始,这也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总之,教师的实践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去观察、运用和积累这一教学艺术,使自己不断成长为新时代的智慧教师。

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平度一中体育组蒲龙峰 6月2日,一个平凡而要铭记的日子,全市新教师在开发区高中聆听了金辉老师的一堂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人生教育课,全过程一直围绕着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培训,对于我来说是极不情愿的,总觉得培训就是例行公事而已。所以大多时候我都是在玩手机、聊天,可是这一次去了以后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一是目睹了新任教体局局长柴局长的风采;再是山东省儒源集团的创始人——金辉校长关于教育智慧的讲座,让我认真思考了自己应该怎么样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一、做好教师基本规范,为教育事业奠基 教师的基本规范在平时工作中非常重要,深刻影响学生日常行为,新教师要改变自己过去当学生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一个称职教师的高标准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时时刻刻做好榜样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肩负着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任务,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有什么样的老师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教师的言行他们都会模仿。就如我们班的学生,由于语文老师从来都是说普通话,所以我们班的学生无论在哪里遇到老师都是用普通话交流。所以我认为教师平时行为规范的影响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良好的教师行为规范是我们成为一名合

格教师的基础。 二、教学技能,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品质的觉悟,李保旗教授在培训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李保旗教授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他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强调了必须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课堂教学;在谈到面对困难怎样克服的问题上,提出了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的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专业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这次培训中,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三、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针。 1.终身学习,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 2.关心学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成绩有多差,都不能放弃他们。每个孩子都有他们不同的天性,相信一个好的老师总会感染到他们,学生们也会有所改变的。 3.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