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

5简答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

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

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简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

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

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

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

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

6、理解当代的民主进程

(1、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

(2、有利于丰富政治知识

(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

(4、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范西方糟粕思想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1、批评雅典民主制,

2、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张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

3、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

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

1、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

2、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

3、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

4、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民主的极权的);

5、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个人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金、银、铜、铁),然后进行社会分工;

6、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

7、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

8、重人治,轻法治。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

1、对城邦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以及城邦现实(政治专制腐败、社会分裂混乱、统治者无知无能、公民品性堕落的反思与批判);

2、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人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挽救城邦危机,必须从人的品性入手,而哲学家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只有他们能担此重任,掌握绝对的权力。

3、改造方案参考理想国特征;

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同: 1、整体主义;2、二人都非常注重寻本探源,追求终极;3、两人都把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异: 1 对于国家起源,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国家)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政体柏:分类荣誉、寡头、平民、僭主政体按政府目的、掌权者人数划分政体

亚:正宗:君主-贵族-共和政体

变态:僭主-寡头-平民政体

3、治国柏:哲学家执政,重视人治亚:肯定民主和法治

4、整体主义程度柏:极端的整体主义;个人消融于整体中,城邦利益高于一切,抵制消极的个人主义因素

亚: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5、柏拉图奉行公有制,认为私有财产是人们自私与贪欲心的根源;亚里士多德提倡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他称之为“私有公用”。

分析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1)城邦政治结构影响政治思想:古希腊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奴隶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政治活动主要在自由公民内部进行,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占首要位置。此种政治结构使该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多数思想家把奴隶制视为天然合理,注意力集中于探讨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各集团的矛盾、组织城邦国家、以及过优良的城邦政治生活上,他们的观点反映了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

(2)城邦政治生活影响政治思想:古代希腊城邦规模狭小,使得全体公民都能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是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民主制度使自由的政治讨论成为可能,政治学说发达;城邦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所以,此时期政治思想没有区分社会与国家,并赋予国家伦理意义,把城邦看作有机整体,个人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城邦高于个人,形成整体主义国家观,没有专制王权和教会。

(3)城邦制度多样化影响政治思想:古希腊世界是许多独立的城邦国家的总成,一千多个城邦各自独立,政体多样,每个城邦都有鲜明特性,而且不断变化。这样的政治形势使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家眼界开阔,他们比较各种政体,分析利弊,研究哪种是最好的城邦组织形式,这种研究构成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邦的解体和世界帝国的建立,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哪些变化:

世界帝国是与城邦完全不同的国家形式,其政治经济结构与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引起人们政治观念与思想的重大变革:

(1)个人在庞大的国家中地位下降,个人与国家开始疏远;

(2)人民不在有对古代城邦的政治热情,政治学处于沉寂状态;

(3)城邦时代的民主在实际操作中已不可能,公民身份失去了政治意义。帝国时代的政治学不再是公民的政治学,成为所有自由民的政治学,公民权扩大;

(4)关注点由公共转向个人,集体主义精神开始丧失,开始关注个人精神层面的自由与平等。(个人主义萌发)

简述斯多葛派思想的主要特点:

(1)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流派,奠定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

(2)其政治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政治价值观(核心是伦理哲学),转变了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3)推崇人的精神自由,赋予其很高的伦理价值;

(4)倡导人的平等与自由,构成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关于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

(5)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

(6)倡导世界主义,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没有传统界限,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和一种公民,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公民是宇宙公民。

(7)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西赛罗共和国思想主要内容

(1)“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即国家为人民所有,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成为人民集体的事务,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2)其国家概念强调法律作用,反映罗马人重法主义传统;

(3)自然法是正义之源、人类法律之根;

(4)人类自然平等,政治是所有人的政治。

(5)理想政体应该是混合政体,以执政官为代表的君主制、以元老院为代表的贵族制和以保民官为代表的民主制的混合体。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影响:

(1)在罗马法和法学家的理论中首次产生权利概念(法律的目的就是确定权利,保护权利;权利是为法律所确定和保护的利益;权力必须以权利为依据;权利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

(2)罗马法引进并发展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是法律内在的合理法则,高于现实法律);

(3)罗马法学为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权利思维方式(“法学的论证”是罗马法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法,统治者的权力必须以权利为依据,权利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

1、政治学理论处于不发达状态

2、基督教信仰是分析、解释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的分支,没有独立的表达形式

3、政治思想主题是政教关系,一切争论均围绕教权与王权展开

4、中世纪晚期在融合中创新,奠定多元政治文化根基

基督教给西方政治思想带来的变革:

1、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关注灵魂得救问题);

2、贬低世俗权威、疏远政治,双重政治忠诚(一仆二主,教权与王权);

3、信徒精神自由与平等,形成了关于人的新概念;

4、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5、教会法体系对于西欧法律的形成的作用

世纪西欧的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的特点:

社会背景1、民族国家兴起,生产力和大市场的发展受传统封建格局的阻碍,反封建与反教会具有统一性,新兴资阶力量弱借助王权来促进民族国家统一;

2、文艺复兴运动,个人走出神学的阴影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理性和经验成为政治思考的依据;

3、宗教改革运动,倡导教俗界限分明、教会势力削弱国王地位上升,民众提出反对一切封建压迫、要求社会普遍平等。

政治思想 1、摆脱神学束缚,具有世俗性;

2、由神学政治观转向权力政治观,权力代替道德与神意成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

3、以人为原点,以理性为依据,以发展个性、倡导进取精神的个人主义为伦理基础;

4、现代意义国家观念产生,国家被解释为人需要的产物;

5、维护君主制度,注重治国之道,是当时政治思想的共同选择和重要内容。

马基雅维利对政治思想的主要贡献:

(1)权力政治观:人性恶是国家产生根源,财产因素是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统治权是国家根本问题,法律与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主张政治与道德分离;

(2)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赞赏罗马共和政体,君主专制是最现实政体,只是临时措施;

(3)君主的统治方法:不受道德约束,采用各种手段实现目的,应使人们恐惧,随时抛弃承诺。

他认为研究问题要从人们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而非书本。丢弃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命题,将国家建立在人性和人的行为基础上,将研究政治问题的基础定为现实,成为西方人观察国家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他提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以法律与军队作为权力的构成要素。他在近代历史上最早将政治的目标和道德分开来,从此权力成为国家一切机构、职能及法律体系的基础。

布丹主权论的基本内容及理论意义:

内容:1、主权是高于任何公民、不受法律限制的权力;

2、主权是国家的本质,是区分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的标志;

3、国家是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

4、立法权是主权的首要内容;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它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转让;

5、主权并非绝对不受限制,它必须服从先于它存在的神法和自然法;

6、主权不得侵犯公民财产权;

7、主权者必须履行契约。

意义:1、揭示了国家主权的重要属性,提出现代国家概念,国家代表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是一个主权组织;

2、第一次确定了国家和主权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

3、布丹坚持主权绝对性的同时,强调公民在国家里享有财产自由,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以求保护其经济利益的要求。

格老秀斯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

1、自然法学说(人性是自然法的基础、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神法、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2、政治学方法论即先天的论证方法(依据人类本性)、后天的论证方法(参照普遍事实,借助理性推论)、开创了法学和政治学“论证体系”的时代

3、国家与主权理论(国家的产生:①热爱社会生活的本性;②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主权权具有内、外两个层面;否定人民主权,主张君主主权)

4、国际法思想,国际法即国际公法原则;国际法的目的在于寻求和平、减少战争;个人是古代万民法主体,国家是近代“万民法”的主体(即近代国际法)

斯宾诺莎的思想自由理论

1、自然权利观

○大胆批判神学经典,认为神学与哲学无关

○人性是出发点,自我保存是人之共性

○理性的本质在于爱自己,“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只有借助理性,才能保护自然权利

2、社会契约论

◇自然状态→社会契约→从社会到国家

◇国家的统治权以人们订立契约时转让的权利为基础,是社会中的最大权威

◇国家权力要强有力,借助恐惧来统治社会

◇否定君主制,赞美民主制,倡导贵族共和制

◇个人只将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社会,而保留财产权、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权;如果个人权利受到最高权力的侵犯,人民可以重新缔结契约

3、思想自由权

●受霍布斯影响,但主张在国家中保留个人政治和思想自由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不能转让也不可放弃

●维护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好方法

●政府应允许自由争论

●前提是人在行动上要守法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

财产权问题是出发点和归宿

国王与议会关系是中心内容

限制王权、君主立宪是核心主题

以个人自由、财产权利为基础,以限制王权、实现法治与分权为特征的宪政思想为思想主流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

宪政传统深厚(大宪章运动)

社会结构独特(农民变工人,新贵族出现)

阶级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新贵族 PK 封建王权)

宗教冲突加剧(新教与英国国家爆发激烈冲突)

政治斗争温和

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有何不同:

霍布斯认为人民订立契约时,让渡出了全部权利;主权者权力至高无上,不参加契约,不受契约约束;契约是“权利的相互转让”,其目的是为了保卫人们的安全,这是立约的宗旨,主权者必须受这一宗旨的限制。人民没有革命权。洛克认为不仅保全自己生命的权利和自由和财产权利都是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不可放弃的权利;人们交出的权利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而不是任意伤害他人的权利;被授予权利的人也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内容的限

制,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委托行使他们的权利;人民具有革命权,可以运用革命手段推翻不合法政府。

试分析霍布斯国家观:一种绝对主义国家观

国家是一种“人造物体”,其运动受因果规律支配

国家运动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心灵;人性是国家起源和本质的起点

自我保存、利已主义是人性基础

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自然法引导人们行为

国家由契约产生

国家是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本质

主权者义务:

(1)保护好政治权力

(2)维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

(3)依据法律和平等原则统治

(适当考虑霍布斯的政体理论

主权学说:主权是国家机体的“生命和运动的灵魂”,包括立法、决定和平与战争、统帅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受勋等权力

主权强大而广泛

主权至高无上

主权不可分割

主权不可转让

绝对主义国家观)

洛克分权学说主要内容:

国家有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权利;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由议会行使,在最大范围内以不超出社会的公众福利为限制;对外权和执行权应该合在一起由君主掌管,便于有效行使,但立法权和执行权必须分开;任何权力都不得侵害人民的生命、自由与财产,人民有革命权,运用革命手段推翻不合法政府。

比较分析霍布斯洛克思想异同:

同: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认为自然法是理性的法则,人类遵守自然法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认为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利。

异:霍布斯洛克

自然状态:战争状态和平自由状态

社会契约论让渡全部权利让渡部分权利

主权学说主权在统治者主权在议会

政体理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政府的目的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人生自由财产

法治的观念否定法治主张法治

革命权问题人民没有革命权有

哲学立场倾向于国家,但保障个人自由发展了霍布斯的唯物主义,但有唯心成分

霍布斯思想的自由主义色彩

承认自然状态,人们天然是自由和平等的,但人又是自私自利的。

自我保存是基本权利

自由必须遵守法律

首次倡导经济自由

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思想内容:

发展洛克的分权理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三种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立法机关分贵族院与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何时召集由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

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

分权与制衡理论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髓;

“服从自己本人”是其最大特点,将自由与服从统一在国家整体中;

为调和自由与服从,提出公意理论(公意的基础在于人民共同利益,公意享最高的权威,不同于众意、私意、团体意志);

基于社会契约论所让渡的权利与获得的权利之间是等价关系;

人民是主权者,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人民是政治活动不可或缺的主体;

国家权威、个人自由构成卢梭社会契约的内在矛盾(既要求国家权威,又坚持个人的平等自由权。但是卢梭更强调整体与个人同一的一面,并认为当整体与个人发生矛盾时,整体强迫他服从并不损害他的利益而只会使他自由)。

卢梭如何调和民主与法治的冲突

法治方面:变革法律的过程困难;由变革法律者承担后果;用教育使人民尊敬法律

民主方面:确定立法者的职责;(他们)有知识,懂科学,天才;(他们)与官员、执法者不同简述美国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分析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和特点:

辩论美国是否当独立,论证美实现独立的合理性(潘《常识》极力主张美脱离英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系统阐述美脱离英的必然性);

论证建立一个联邦共和国的合理性,讨论如何使联邦统一和强大,又不损害各州的利益和权力(汉密尔顿等着《联邦党人文集》论证建立强大联邦共和政府);

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政治体制,确立权利平衡的原则(民主党和联邦党就联邦的政治体制进行激烈的辩论,如何设计政治体制成为独立后美国最关注的问题)。特

特点极具务实性,很少抽象论证

两大主题:论证美国独立和联邦制共和国的必要

自然权利的核心内容:追求幸福

政治目标:建立权力平衡的联邦政府

潘恩的美国独立思想及其意义:

1、主张美国脱离英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2、区别社会与国家(社会起源于人们追求幸福的需要,目的在于使人们一体同心,从而积

3、极增进公众幸福;政府产生于人们的邪恶,目的是制止人们的恶性,使人们获得安全和自由);

4、国家是一种“必要的邪恶”:在最好的情况下,是免不了的祸害;

5、批判英国的君主制度(君主专制不能制止恶性还给人类招致苦难;君主立宪违反人的自然平等权利原则,君主见闻匮乏;君主世袭牺牲了民众,引起战争破坏和平);

6、坚决主张美国脱离英国(不脱离使美国卷如欧洲的战争和政治,脱离会使整个欧洲成为美国的朋友);

7、人民革命是铲除封建君主专制的唯一方法(革命必须有广大群众参加才能得胜)。

8、他号召美国人民拿起武器,用革命手段实现美国独立;

9、对英国立宪君主制度的批判和号召用革命战争争取美国独立的主张,对保守派是有利的批判,对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有重要启蒙作用;对欧洲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是极大的鼓舞。简述18世纪美国民主党与联邦党政治思想的差异:

政体形式民主制君主立宪制

权利配置突出议会权利,限制行政权利突出行政,限制议会

对待民主态度扩大公民参与程度主张精英统治

政府目的保护公民权利促进和平与民族统一

分权重点中央与地方同一政府体制内分权

中央与地方地方自治权扩大中央集权

对人民革命的态度人民有革命权,政府法律调整主张强力镇压

19世纪德国的社会背景

●政治结构松散,渴望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经济发展缓慢,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专制制度未变

●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软弱,具有两重性

黑格尔如何论述国家与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

是个人与家庭的聚集,是家庭扩大与分裂的发展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独立的个人由于相互需要而联合成为市民社会,彼此依赖,相互利用

◆市民社会是“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由于是特殊性的集合,所以,无力解决社会矛盾,必须借助一种在市民社会之外并高于市民社会的力量

◆市民社会包括三大环节:需要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

◆市民社会是伦理精神发展的中介,国家是发展必然;国家是伦理最高阶段,高于且优于市民社会

国家:

◆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是独立自存的、永恒的、绝对合理的东西

◆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利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国家没有否定特殊利益,这是现代国家的本质和原则

◆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个人和社会;个人必须服从国家,个人价值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

◆反对国家产生于契约的观点:契约建立的只是市民社会,混淆了国家与社会的区分

康德的国家学说

●先验理念层面的国家建立与现实存在的国家产生是有区别的;契约虽然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事实这样的契约并不真实存在

●国家非人的需要产物,是抽象的“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是公民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

“国家是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这些法律必须要被看成是先验的必然,也就是,它们一般来自外在的权利的概念,并不是单纯地由法令建立的。”

●国家建立在自由、平等和独立原则之上;自由、平等、独立是公民在国家中承担政治义务的根本依据

●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的自由意志,但国家的目的并非是公民幸福,而是维护法律权威和政治秩序,人类没有国家不行,因此,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义务,没有反抗权利

托克维尔怎样论述民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民主制比贵族制更符合源于人性普遍的自然情感、体验与理性

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法国贵族制度正不可避免地衰落,正如民主不可避免地生长,未来的社会应当是民主的、法制的社会;

民主以平等为基础,平等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民主实质是一种多数人掌权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是人民共同参与的代议制政权形式;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民主,规制民主行为,进行民主决策。

如何理解托克维尔的“多数人暴政”思想

1、多数人的权威同样也不能阻止恶的产生,也播下了恶的种子

2、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付不了多数。多数人控制了国家政权,既掌握了立法权,又掌握了执法权。

3、多数人的力量还有一种道义上的优越性,而这种精神方面的暴政的输出最主要方式就是依靠无形但强大的舆论力量。如果有敢于违逆这种多数人想法的人,将会收到绝对到令人窒息的精神专制,陷入无处可逃的孤立中,无人援助他。

4、很难有方法去制约多数对政府的统治,一旦少数人忍无可忍

贡斯当是怎样论述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自由的区别:

古代人的自由是政治自由(制定法律、选举官员、参加审判),现代人的自由是个人自由(思想、言论、财产、经营、贸易);个人自由是真正的现代自由,政治自由是它的保证,因此政治自由是不可缺少的;自由是个人独立性的胜利。古代人只享有政治自由,而没有个人自由。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特点

由革命转向改良;

由“应然”转向“实然”;

理论基础为功利主义;

关注重点从政治自由转向社会自由;

保守主义地位上升;

空想共产主义影响深远;

柏克的保守主义社会政治观的内容是:

(1)国家与社会是生长出来的,不是理性设计出来的,强调国家与社会的有机性,重视传统、习俗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

(2)国家与社会源自于不同的契约,国家契约不是基于权利保护而生成的同意,不能随意解除,否定了政府一旦侵犯人民权利人们可以重新订约的可能;

(3)政治制度是历史传统发展的结果,是约定俗成的权利体系和习惯遵守的惯例:天赋平等只是一种社会虚构,等级差别是“习惯的社会纪律”,权利是历史传统的产物,具有时效性;(4)传统、宗教、情感和道德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密尔的自由思想及评价:

内容:维护和实现个人自由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重点关注思想言论自由、个性自由和反对政府干预。

个人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

反对多数暴政,反对政府对个人自由的干涉;

主张个性的多样化;

确立划分个人与社会的权力界限的两条原则(不涉及他人,个人不必向社会负责;涉及他人,个人必须负责交代)。

评价:不同于自然法学派将自由看作是天赋权利,密尔根据功利主义原则,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释自由;密尔的社会自由概念是与权威的干涉、法律、道德的强制相对立抗衡的,它试图为国家权力的行施,确定一个界限,以此保证个人的自由不受侵犯。

名词解释

哲学王: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他是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利的结合,承担着挽救城邦危机、改造不良政治现象的使命。柏拉图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把现实国家改造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自然法:

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贯穿于一切事物中,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法思想源于希腊城邦时代,智者对自然法思想作了最初表述;斯多葛学派对其进行完整的理论论述,在西方政

治思想史上形成传统,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学说和近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利杠杆。在近代,判断政治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从逻辑上看其是否合乎自然。霍布斯、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是近代自然法理论的重要思想家。其中格老秀斯认为,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自然法、人类学和神法),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神法;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关于国家政权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理论。法国的孟德斯鸠考察研究了英国政体,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学说。孟德斯鸠认为防止权力的滥用是保障人们自由的重要条件,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建立以权力约束权力的政治体制。他主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强调三种权力必须分别由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机关掌握,即议会控制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三权通过彼此牵制实现平衡。孟德斯鸠分权理论仍是以近代自然法理论为依据,对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自然权利:

近代自然法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与规定。这种权利亦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指导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革命,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权学说:

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创立,主权是“超乎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具有绝对和永久性。布丹认为主权的内容是:立法权、宣布战争缔结和约权、任命官吏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他强调立法权的重要性,政府的基本目的是保护秩序而非自由;坚持主权的绝对性,强调公民必须服从主权者的命令。格老秀斯认为主权是不受另一个权力支配的权力,他从国际法的角度认为主权包括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霍布斯也是近代主权学说的重要思想家。总之,主权应该包括至高无上性、不可分割性、独立性和不可转让性。该学说表明在现代意义上国家概念的使用,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数暴政

这个概念又叫“多数人暴力”,是用来质疑或反制及的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政治词汇,用于批评由多数人作决定的的制度,将此原则与相提并论,认为在该制度中将多数人的利益置于少数人的利益之上,使得少数的这派丧失了所欲为的特权。也有论调则认为,“多数人暴政”与“少数服从多数”制度还是有区别的。“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制定的规则相同适用于多数人和少数持异见者,但“多数人暴政”则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规则。最先提出“多数人暴政”的是法国人,他于1831年前往考察后,写下了名着《》,他指出,“我最挑剔于美国所建立的民主政府的,并不像大多数的欧洲人所指责的那样在于它的软弱无力,而是恰恰相反,在于它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自然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形成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它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的轨迹。在古代希腊城邦时代,自然政治观不断地得到思想家的阐述与论证。它最初孕育于自然哲学家对于物质宇宙生成原因的探索之中,在城邦制度鼎盛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城邦制度危机时代臻于完善。而在罗马,自然政治观最初只存在于传说与习俗之中。它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它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按照自然政治观的观点,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神学政治观即是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维护了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权力政治观

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苏格拉底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的老师。他认为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张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批评雅典民主制,认为民主过于泛滥,认为应该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

斯多葛学派

斯多葛学派,是人芝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众讲学而得名。是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他们主张其政治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政治价值观(核心是伦理哲学),转变了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方向;推崇人的精神自由,赋予其很高的伦理价值;倡导人的平等与自由,构成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关于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他们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倡导世界主义,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没有传统界限,人类是一个整体,只应有一个国家和一种公民,这个国家也应由智慧的君主来统治,公民是宇宙公民。国家不是人们的意志达成协议的结果,而是自然的创造物。

西塞罗:

罗马最杰出的演说家、教育家,古典共和思想最优秀的代表,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其典雅的拉丁文体促进了拉丁文学的发展。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扞卫共和传统,传承斯多葛派思想、总结罗马共和国制度,着《论共和国》;“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突破城邦界限;强调法律作用;自然法是正义之源,人类法律之根;发展平等思想,倡导所有人自然和政治的平等。通过他的理论,希腊自然法思想被罗马人接受,他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起到关键的联结作用。

布丹:

16世纪法国着名政治思想家,近代主权学说创始人。家境良好,受过高等教育,曾在法国政府任职,主要着作《国家论六卷》。其主要思想有国家理论、主权理论和政体理论。其中核心思想

是提出国家主权学说,认为国家拥有独立而绝对的主权,公民必须绝对服从主权者。他提出主权国家的概念,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理论依据,维护王权的合法性;他关于私有和公有、公民权和财产权、自然法和神法的论述,成为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维护经济利益的要求;其政治学研究方法对后世影响巨大。

格老秀斯:

15世纪着名政治思想家,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主权学说的发展者。着有《论海上自由》、《战争与和平法》他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主权原则主要用于调整国家间关系。国际法原则包括坚持宣战的原则,反对不宣而战的狡猾行为;坚持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原则,反对杀害妇女、儿童等非参战人员,反对杀害放下武器的战斗人员;坚持通行的原则,任何国家和个人阻止非武装船只在公海上自由通过都是国际法准则所不允许的。此外,还要坚持遵循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代表安全的原则。

普芬道夫:

17世纪德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近代自然法学派的着名代表。着作有《法理学基础》、《自然法和万民法》,曾为英国“光荣革命”辩护。他的主要思想有自然法理论和国家理论。自然法思想是他全部思想的基础,调和了霍布斯与格老秀斯的观点;人性有双重性,最早提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其自然义务理论为西方近代国际法理论奠定基础,同时对消除战争灾难

洪堡

18世纪德国着名学者,政治家。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受洛克、卢梭、康德的影响较深,多任外国公使,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反对政府控制大学和新闻检查。由于政见不合,被首相解职,结束政治生涯,曾着有《关于国家政治结构的思想》,《论国家的作用》

贡斯当

18世纪法国着名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法国自由主义传统奠基人,倡导君主立宪制,反对人民主权,主张混合制度;反对将选举权给予所有公民,器重中产阶级。着有《论宗教》、《古代人自由与现代人自由之比较》。认为古代人拥有政治自由而无个人自由,现代人有个人自由而政治自由较少

《理想国》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着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着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该书讨论财产制度、等级划分、公民教育、理想城邦、混合政体、限制权力、法治思想等等,对后世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有较大影响。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26年)。该书有意识地将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讨论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它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对政治进行阐述的着作,为后世研究政治提供了角度;它对于各种城邦政治的比较,成为探索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考察各种政体的开头,对后世研究政治学有极大影响。

《君主论》

《君主论》是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被评价为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提供了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全书基于人性恶的前提,认为国家建立的并不是由于上帝的意志,而是人性本身的需要。全书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会丧失”的问题。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君主国做了明确的区分:如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等等。《君主论》将君王的和伦理行为截然分开,直言不讳地否定一般公认的道德。《君主论》还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或统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恶名,应该大刀阔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义,伦理道德可以抛弃不管,因为目的高于手段。

《利维坦》:

霍布斯(1651年)。该书是关于国家论的着作,有四部分,分别阐述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观点,关于国家的定义和起源、主权者、主权、市民法、罪等的观点,对神学和教权的批判和宗教本质的揭示。该书是其国家学说的集合,关于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成为启蒙时代政治思想家们的思想源泉,是近代自由思想的源头,是批判君权神授理论的有力武器;在英国革命时代,对议会一派有重要指导作用。

《政府论》

《政府论》是英国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着作,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全书出色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论法的精神》:

由18世纪法国着名思想家孟德斯鸠于1748年所作。用历史的方法,表达了他对影响政治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理解。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法是一国政体、自然环境、宗教、风俗、生活方式、制度、人文传统及法自身体系的关系的总和;法的建立需要历史、文化和社会根基,法的合理运作需要外部环境;主张追求自由、法治、实行分权;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契约论》:

法国卢梭作于1762年。人生来平等,天赋人权;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确立的平等和多数原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鼓舞力量;美国革命也引用了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的思想。

《论美国的民主》:

19世纪法国作家托克维尔所作。本书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学思想;通过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考察研究,预测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发展的前景,阐释了未来的民主趋向。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2)、理性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复习资料 1、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的统治者 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分辨什么东西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出于某种神迹,政治家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柏拉图这种哲学王的思想对当时和现代有什么影响? 答:A、对当时的影响: 哲学王思想是《理想国》的核心主张。柏拉图创作《理想国》并不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世界政治状况作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已经表现出种种衰败的征兆,而在观念世界,智者带来了希腊世界的逻各斯危机。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对人讲的、人应当洗耳恭听的语言,它凌驾于时间之上,只是借助哲人之口言说出来。而智者的思想,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使语言和文字成为私利的奴仆,修辞学成了一门技艺,它为一切机会主义服务;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的逻辑结果,不过是强权和暴力成为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希腊世界逻各斯精神退化的后果。就此点而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正如法国学者布兰所指出的,其“目的就是消除普罗泰格拉定为最高标准的人是尺度的信条”,它实际是要“把个人从暴力下解救出来”。按照柏拉图的这一思路,共和国的价值在于将暴力与私利角逐从人们的生活中排除出去,而代之以和平安定的制度结构,它以秩序代替无序,以正义代替腐化,以公理代替强权,以永恒至福代替短暂的肉体享乐,以人人之福祉代替某个集团之利益,这对于现代人理解什么是共和国的精神,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然而,柏拉图毕竟属于古代,他没有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明确概念,对私有财产的价值缺乏认识,缺乏宗教宽容的精神,他的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对个性的压制,对主观自由的否定,而这一切只有到了近代,才以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尽管如此,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政治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先驱。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标志着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古典希腊城邦时代终结了,人们面临的将是另一种生活世界;公共政治生活的时代结束了,哲学与宗教的时代开始了。 B、对现代的影响: 柏拉图试图确立知识统治,高扬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无疑为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奠定了根基。他对少数哲学家与常人的描述,虽然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但人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直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依然是少数知识精英处于统治的地位,而普通民众则为生计所累,处于社会的底层。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主张限制激情,节制欲望,这与现代宪政主义的基本精神有暗合之处。他的政治哲学,体现着秩序在政治中的优先性,体现着对整体和谐的追求。 让哲学家来统治国家,或使国家的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乌托邦思想。的确,这两种设想都无法实现。但是,在柏拉图看来,它却是可以实现的一个理想。尽管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认识到实现该理想的难度,但是,柏拉图认为他的这个思想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而是相反,他认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他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和考察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他一生亲身躬行,曾三次远赴西西里,就是想将他的这个思想在当时的现实中实现出来,甚至后来的亚里士多德也受到影响,想将亚历山大大帝培养成为“哲学王”。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三个阶段;①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②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③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2、城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描述了人类的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同时也是人得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历程。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国共同的生活。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它是人类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的基本形式。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庄,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3、城邦的本质: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4、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5、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①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②理性的政治思 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③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④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6、柏拉图的代表作中最有影响的——《理想国》。 其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7、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8、如何论证正义? 柏拉图根据希腊人所谓的“四主德”,即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区分各等级。他认为在城邦各组成部分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而节制则不专属某一阶级,它贯穿全体公民,它是天生优秀的和天生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和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协调。而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9、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3个) ①他是政治学的开创者;②他虽然没有超出古希腊整体主义传统,但是他否定了柏拉图的极端整体主义,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透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④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⑤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人物。⑥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10、启蒙运动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①它的矛头是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对象的,因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体察功能自由、博爱、平等,而且这些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③提高了法国人民的思想觉悟。④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基础,让法国人民认识到需要争取平等权利的重要性,推翻君主制度,启蒙运动中的平等自由为法国大革命打下了基础。 11、卢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5′=30′)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 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 思想自由权 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总和说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填空题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波利比阿----《历史》 西塞罗-------《论国家》(又译作《论共和国》)、《论法律》、《论官吏》 阿奎那-----《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布丹---《国家论六卷》 格老秀斯-----《论海上自由》《基督教的实质》《战争与和平法》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霍布斯---《利维坦》《自然法与政治体原理》、《论公民》 洛克---《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 潘恩----《常识》、《人权论》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英属美洲权利概观》、《弗吉尼亚笔记》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自然法思想。即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 第三,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 3、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1)十七、十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也就是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 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即国家)。人权的基本内容:生 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 (2)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 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并提出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 1.教材类阅读书目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桂琳:《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乔治·H.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美]列奥·施特劳斯着:《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意]萨尔内·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原着类阅读书目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着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上下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