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工业建筑遗产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从1750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60个年头。工业革命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设施随处可见,人们为工业大发展欢欣鼓舞。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资源枯竭和经济转折使传统工业纷纷倒闭,工业厂址、建筑、设施设备不断被遗弃和荒废,大量产业工人失业,环境和社会问题严重,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工业遗迹越来越具有“化石标本”的意义,逐渐成为工业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把这些工业遗迹以及充分表现了当时工程技术水平的运河、铁路、桥梁、交通和动力设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工业遗迹作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与那些古代的宫殿、城池和庙宇一样,成为承载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和人类历史遗留的文化景观。

1 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1.1 英国的工业考古(Industrial Archaeology)1.1.1 源起

在欧洲,工业遗产保护是从对工业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工业考古开始的,最早由195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迈克尔·里克斯(Michael Rix)提出。在英国,人们对工业遗存价值的认识是因为对“辉煌工业帝国”的怀念,是那些关注英国早期工业革命的痴狂者热衷的事情,而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大学和博物馆的学者们倾注全部心力研究的“显学”。英国工业考古就是从铁桥峡谷(Ironbridge Gorge)开始的,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开展工业考古最早的国家;正因为铁桥峡谷具有的象征意义,它也成了工业考古的肇始之地,被尊为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圣地”(图1)。1.1.2 发展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源头,从产业衰败到工业遗产保护,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968年英国的伦敦工业考古学会(T h e G r e a t L o n d o n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刘伯英

摘要/回顾国内外工业考古、工业遗产、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组织、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以期使读者深入了解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全貌,同时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背景、方式和研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工业考古 工业遗产 工业建筑遗产ABSTRACT/ For giving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te picture about overseas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looks back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industrial archaeological work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makes account of releva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website, gives introduction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industrial (or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domestic academic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and fruits of studies. Finally it makes comparison between domestic and overseas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K E Y W O R D S / i n d u s t r i a l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w o r k ,

industrial heritage,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11-12-20

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课题资金支持项目(2011BAJ06B03)

1 铁桥峡谷的铁桥

Industrial Archeology Society,GLIAS)成立,负责记录伦敦工业历史遗存,建议地方政府保护与维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与机械,建立了数据库和网页。

在英国铁桥峡谷博物馆、国立伦敦科学博物馆前馆长,英国国家遗产委员会(English Heritage)主席尼尔·科森爵士(Sir Neil Cossons)倡议下,1973年5~6 月,61 名来自加拿大、东西德、爱尔兰、荷兰、瑞典、美国与英国的政府部门、大学与博物馆的代表,在英国铁桥峡谷博物馆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FICCIM)”,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工业遗产的广泛关注。

1973年英国成立了“工业考古协会”(Association For Industrial Archaeology,AIA),总部设于莱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业考古的研究,促进建立记录、研究、保护和出版的标准,支持更多的个人和团体参与到工业考古的工作中来。工业建筑、采矿、遗产旅游、能源技术、工业建筑的适宜性再利用、交通的历史等都是工业考古的主题。AIA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和记录过去的工业活动,保护工业纪念物,展现工业考古的成果,举办会议和研讨会,出版研究成果,AIA认为:工业考古研究是保护社会、经济、科技从发生到发展历程明证的最好的办法。

在英国成立工业考古组织的同时,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相应的学术组织成立。1971年美国工业考古学会(Society for Industrial Archeology,SIA)成立,总部设在密西根科技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A从1975年开始,编辑发行了《工业考古杂志》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rcheology, IA),每年出版两册;1972年还发行了《工业考古学会通讯》(Society for Industrial Archeology Newsletter,SIAN)。

1.1.3 成果

1991年英国伦敦工业考古学会决定建立国家标准,收集工业考古的信息。1993年出版了《工业场址记录索引:工业遗产记录手册》(Index Record for Industrial Sites, Recording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A Handbook, IRIS),建立了工业考古的标准和术语。它是在AIA的领导下,由迈克·楚曼(Michael Trueman)和朱莉·威廉姆斯(Julie Williams)共同完成的。IRIS 的制定经过许多专家的咨询,通过在实际调查研究项目中的应用,经过严格的审查,得到了国家遗产部和林德赫斯特基金(Lyndhurst Trust)的支持。1998年英国伦敦工业考古学会网站建立了数据库,实现了成果的电子化。

在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组织成立的同时,英国A I A主编发行了《工业考古评论》(Industrial Archaeology Review),每年出版两期;制作《简报》(AIA Bulletin)发给所有的AIA成员。1972年英国“工业考古记录”(I. A. Recordings)自愿者组织成立,并于1982年成立了“工业考古记录”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5681256.html,),用电影和录像的手段记录往昔与今日的工业,捕捉生产时的方法和过程,发现那些有意义的传统技艺、机器设备、车间厂房和工业景观。 “工业考古记录”还提供了640个其他工业考古网站的链接,有大学、博物馆和不同工业领域的网站信息。

1.2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TICCIH) 1.

2.1 组织

工业考古的调查、研究使工业遗产的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很快上升到“遗产”的层面。之后,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又使这些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示。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TICCIH 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它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ICOMOS)工业遗产方面的专门咨询机构。T I C C I H致力于工业和工业厂址、建构筑物、设施设备的保护,包括房屋、工人居住地、工业景观、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工业社会的文件等;其会员是来自全世界的历史学家、研究者、遗产保护者、博物馆的策展人、教师、学生,以及对工业发展和工业社会有兴趣的人,目前有42个国家拥有T I C C I H的会员。

2009年TICCIH在德国弗赖贝格(Freiberg)举行会议,选举出主席、秘书长、财务以及13位理事,主席是来自美国密西根科技大学SIA的帕特里克·马丁(Patrick Martin),中国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的林晓薇教授当选理事(Board Member),北京大学阙维民教授为中国代表(National Representative)。

1.2.2 研究与宣传

2003年7月10~17日,T I C C I H在俄罗斯下塔吉尔(Nizhny Tagil)起草了《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提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最终批准。该宪章在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TICCIH拥有13个专业组织,对所有会员都开放,方便不同兴趣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和交流;任何人都可以向委员会提出成立专业组织的申请,招集具有相同爱好的人,在T I C C I H组织框架下召开专业会议。

TICCIH设有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5681256.html,),每年出版4期公告(TICCIH Bulletin),自1998年创刊,截止2011年12月,已经出版53期,是了解国际工业遗产保护信息的重要途径。

1.2.3 会议与教育

2011年T I C C I H分别在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举办了3次国际会议,2012年T I C C I H将在越南、西班牙和台湾举办3次国际会议。2012年11月4~11日在台湾举办的会议主题为:后殖民和工业遗产的重新解读(Post-Colonialism &

工业建筑遗产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Reinterpret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关注历史、政治、种族、环境、经济、技术、工业遗产与社会问题之间的紧密关系。

此外,在教育方面,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美国、意大利、捷克、匈牙利等国的大学,设有科学技术史、工业考古、工业遗产保护等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建立起了相关研究中心。

1.3 欧洲工业遗产之路(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ERIH)

德法紧随英国之后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响应者。1993年欧盟成立后,为推动各成员国的合作和交流,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建立了ERIH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5681256.html,),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E R I H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欧洲工业遗产旅游信息,记录欧洲重要工业遗产地,并与废弃的工厂、工业景观、交互式体验的技术博物馆相链接。目前E R I H共有遍布32个欧洲国家的850多处景点,其中重要景点(锚点,Anchor Points)77处,线路景点202处,一般景点570多处。

E R I H建立了锚点、地区线路、欧洲主题线路三个层级。首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拥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工业遗产地作为锚点,提供有关工业遗产的信息,宣传推广ERIH思想。从这些锚点出发,可以连接到规模较小的工业遗产地,鼓励游客深入到锚点覆盖的,地理位置比较偏的工业遗产地,刺激当地的旅游业。

其次是将锚点组织起来形成地区线路,连接成覆盖较大区域,通过自行车、自驾车等方式,以一周作为游览时间控制的旅游项目;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殊性,地区线路连结工业景观和欧洲工业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址,如英国的英格兰西北部线路、中部线路等;以及德国的西北部线路、鲁尔地区线路、工业峡谷线路等13条地区线路。

第三是主题线路,包括纺织、采矿、钢铁、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水利、住宅建筑、工业的服务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工业景观共10个主题。主题路线的设置在于解决与欧洲工业历史相关的特殊问题,揭示欧洲各地完全不同的工业遗迹之间的潜在联系,使主题线路逐渐成为欧洲工业遗产的“线路图”。

E R I H着重介绍了欧洲工业发展的历史,以及主要工业国家发展的历史。还介绍了那些曾经对工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的传记,登载了大量记载工业发展历史和工业遗产现状的照片,为读者直观了解这些工业博物馆、纪念物、景观,提供了最大的方便。ERIH网站建设是动态的,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展。

1.4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Industry Heritage in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1986年英国铁桥峡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达成共识,工业遗产保护迅速波及所有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从2001年开始,I C O M O S和U N I S C O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使更多的工业遗产能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2005年10月I C O M O S在中国西安举行的第15届大会上做出决定,将2006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定为“保护工业遗产”。

截止2011年12月,在世界文化遗产网(h t t p://w h 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5681256.html,)上用工业遗产(Industry Heritage)进行搜索,共有86项世界文化遗产(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主要类型包括运河、桥梁、铁路、工程、矿山、建筑、市镇等。既包括英国铁桥峡谷、德文特河谷纺织厂(Derwent valley mills,图2)、德国的关税同盟(Zollverein)、拉姆斯伯格有色金属矿(Rammelsberg)、弗尔克林根钢铁厂(Volklingen Ironworks,图3)、措伦Ⅱ/Ⅳ矿井(Zollern II/IV,图4)等工业革命后的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所谓狭义工业遗产,也包括史前的广义工业遗产,如比利时新石器时代弗林特矿山群(Neolithic flint mines at Spiennes)等。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继续扩大,其中“工业景观 ”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广泛的工业景观调查和保护计划。TICCIH主席伯格伦(L. Bergeron)教授指出:“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但即便各个因素都具有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只能凸显于它们被置于一个整体景观的框架中;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

2 从工业遗产到工业建筑遗产——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2.1 中国工业遗产的特点

欧洲的工业从风力、水力、畜力到应用蒸汽和电力,走过了一条蒸汽化、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的道路,这就是近现代工业的4次革命;与欧洲工业发展不同,中国的工业发展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发展起来的,与中国近代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虽然在世界工业遗产的舞台上价值并不突出,但毕竟记录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中国工业遗产的时间分布划分成3个阶段。

2.1.1 古代工业建筑遗产(1840年以前)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手工业极其发达,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留下了丰富的古代工业遗产。主要集中在矿冶、窑址、酿酒、水利工程等广义工业建筑遗产方面;如内蒙林西大井古铜矿、河南禹县钧台钧瓷、四川成都水井坊等遗址。

2.1.2 近代工业建筑遗产(1840年~1949年)

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下,工业从无到有,在

“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和艰难发展;主要包括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清末民初的民族资本家、实业家创办的企业;以及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后的外商办企业等。如南京金陵兵工厂、福州马尾造船厂、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等。

2.1.3 现代工业建筑遗产(1949年以后)

这个时期的工业建筑细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3年)、“一、二五”建设时期(1953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曲折发展时期(1966年~1976年)、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时期(1976年至今)4个阶段。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建设,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以及大小三线建设军工企业为突出代表,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在特殊历史条件和政治气候下工业发展的步伐。如长春一汽、沈阳铸造厂等。

2.2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

1986年10月,清华大学汪坦先生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开始。随后展开了全国范围的近代建筑调查和研究工作,主要以公共建筑和宗教建筑、居住建筑为主;近代工业建筑作为近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也在调查研究之列,但没作为中国近代建筑以及保护的重点。

2.2.1 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61年第一批到2006年的第六批,共计2352处,与工业遗产相关的约有140余处。这些遗产主要集中在古代冶炼遗址、矿址、窑址、桥梁、酿酒、水利工程等方面,绝大多数为广义工业遗产。狭义工业遗产,即工业革命之后的近代工业遗产则仅有大庆第一口油井、青海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钱塘江大桥、南通大生纱厂等共计13项,数量非常有限,表现出我国的遗产保护关心古代和民用多,关心近代和工业少的状况。在全国省、市、区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工业建筑遗产也名列其中,但数量不多。

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无锡举办“无锡论坛”,通过了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锡建议》。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在国家层面拉开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掀起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高潮。

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首次将工业遗产纳入调查范围,工业遗产成为新发现遗产的主要内容。2010年国家文物局开始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通过专家评审的工业遗产多达120余处,重点在近代狭义工业遗产,表现出对工业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2.2 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中工业建筑遗产

为贯彻落实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建规[2004]36号)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120号令),2007年12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公布《北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其中工业建筑遗产包括北京自来水公司近现代建筑群(原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铁路局基建工程队职工住宅(原平绥铁路清华园站)、双合盛五星啤酒联合公司设备塔、首钢厂史展览馆及碉堡、798近现代建筑群(原798工厂)、 北京焦化厂(1#、2#焦炉及1#煤塔)共6项,23栋。占全部71项的8.45%,占总栋数190栋的12.1%。

1991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2年7月25日,上海通过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在中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列入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内容之中。从1989年到2005年前后公布了4批共617处优秀历史建筑。200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辑的《上海工业遗产新探》和《上海工业遗产实录》,分别收录了215处和290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工业遗产;展示了上海市文物管理部门和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在工业遗产发现、调查和评估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从历史分期、地域分布、产业类型以及建筑特点4个方面,对上海工业遗产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2 英国德文特河谷纺织厂 4 德国措伦二号四号矿井

3 德国弗尔克林根钢铁厂

工业建筑遗产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2.3 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

中国在城市化进程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的过程中,大量有遗产价值的工业建筑被拆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到工业建筑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的工作中来。2008年12月13~15日,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牵头,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福州共同举办了“2008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11月5~7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在清华大学成立,这是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个学术组织。同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召开。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抢救工业遗产——关于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倡议书》(简称《北京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抢救推土机下宝贵的工业建筑遗产。

2011年11月19~21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在重庆大学联合举办“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地区性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从2008年到2011年,4年的时间里,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人数和论文数量都有大幅度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果更加深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实践更加丰富,标志着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2.4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成果

北京从2006年开始,工业企业搬迁和工业用地更新进入高峰期,在专家学者和公众、社会媒体的共同呼吁下,开始对首钢、798、北京炼焦化学厂等工业遗产资源进行调查和规划研究。结合工业促进局和规划委的研究课题,对北京重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了普查,形成了一套调查和研究的方法,确定了《北京工业遗产评价标准》,颁布了《北京保护工业遗产导则》,出版了《北京中心城01-18片区工业用地更新整体规划研究》。

上海2005年开始发展创意产业,出台了3个“三分之一”的政策,理顺了工业用地更新、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资源再利用的关系。通过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发展了70多家创意产业的园区;结合2010年世博会,上海在城市规划、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南市发电厂改造的城市未来馆、烟囱改造的“温度计”在世博会上成为亮点。

天津积淀了丰富的近代工业遗存,成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点关注的内容,共登录工业遗产30余处。发现了包括大沽船坞、天津机器局、北洋银元局和造币总厂、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动力机厂、福聚兴机器厂、法国电灯房等一批近

代工业建筑遗产。

辽宁省、湖北省、陕西省、无锡市、兰州市等一些地区也在工业遗产保护工业方面作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3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比较

3.1 概念澄清

工业考古、工业遗产、工业建筑遗产是3个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工业考古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工业遗存进行研究;工业遗产把工业遗存的价值上升为“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的内容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物质和非物质;工业建筑遗产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在以建筑研究者为主导的领域,更关注工业遗产中的“工业建筑遗产”,为了强调研究对象的“建筑”的属性,表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在专业上的一致性,故将“工业建筑遗产”从工业遗产中提取出来。这么做并不意味着“窄化”工业遗产的内涵,不意味着只研究工业遗产中的建筑,无视那些有重要遗产价值的设施设备和丰富的非物质遗产,不同专业的学者都有可能关注工业遗产中与自身专业相关性更多的那部分。工业遗产整体的调查、研究和保护需要我们搭建更大的、更开放的平台,整合历史、文化、社会、规划、建筑、环保等多个学科,才能更全面地做好这项工作。

中国工业遗产概念提出比较晚,没有经历“工业考古”,花大量的时间探寻工业遗存价值的研究阶段,而是直接进入“工业遗产”的保护阶段,但在调查研究中依然采取了“工业考古”的方法。

有学者认为“Industrial Heritage”应译作“产业遗产”,因为按照《下塔吉尔宪章》的定义,“产业遗产”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意义的传统制造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工业;还包括了工程、水力、运输,以及史前与“原始生产”相关的“考古遗址”,因此“产业遗产”才真正比较准确地涵盖遗产的所有内容。在中国,产业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为了更加强调第二产业——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遗存在“遗产”中的代表性,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工业遗产”;经济发展到今天,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使产业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工业遗产”的概念也不能过分绝对化。产业遗产相比工业遗产,概念大了,全了,但重点不突出了,弱化了主体。所以我们在调查研究和保护的起步阶段,宁可范围小一点,概念窄一点,但工作一定要做得深一点,准一点。

3.2 工业遗产保护背景的差异

以英国、德国为代表,欧洲工业遗产保护的提出是在自然资源枯竭、传统产业衰败、环境污染严重、贫困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状况在1960年代~1970年代达到高峰。工业遗产保护是在城市化进程达到很高水平的前提下进行的,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循序渐进;工业用地更新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运用经济、文化、社会、环境

等综合策略,实现区域持续发展。

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提出的;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已经进行了20多年,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用来做房地产开发,大量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除,可以说对工业遗产的破坏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工业遗产保护迫在眉睫(图5)。

3.3 工业遗产保护方式的差异

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遗产,重点保护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业遗存,注重从手工业向机械化大工业的转化过程;既注重工业遗产中物质的整体保护,包括厂房、办公、库房、能源设施、传送设施,还包括住宅、景观环境;同时还注重工业遗产中非物质内容,特别是精神和价值观的保护,包括工艺流程、管理制度、工业景观、“劳动光荣”的价值观等等。欧洲工业遗产保护不仅保留了大量工业遗存,形成了“工业遗址地”和“工业遗产廊道”,如铁桥峡谷和德文特河谷等;还利用工业建筑建立了大量工业主题博物馆,如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MOSI,图6)、约克的国家铁路博物馆(National Railway Museum Travel) 等。德国以鲁尔为代表,集中展现了早期工业的成就,包括奥伯豪森莱因工业博物馆(Rhineland Industrial Museum)、德国波鸿矿业博物馆(German Mining Museum)等。在注重工业遗产保护的同时,在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利用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出现了一批富有创意的建筑设计作品;工业建筑改造后可以有办公、商场、娱乐、体育、学校等新用途,如德国诺因基兴利用水塔改造的电影院(图7),米尔海市水文化博物馆(Aquarius Water-museum, Mülheim)。工业厂址还可改造成公园,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马克西米利安儿童公园等。工业生产的传送设施也可以改造加以再利用,如德国汉萨炼焦厂。当然,工业遗产可以与其它文物一样,采取遗址的保护方式,如意大利Bagnoli钢铁厂。

中国的工业遗产存在着保护概念不清,体系不明,管理缺位等问题。有时作为文物像古代宫殿一样采取“福尔马林”式的保护,有时不考虑遗产价值,任由艺术家、先锋建筑师“改造”,成了展现艺术创造的“试验场”。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特殊的遗产,其保护和再利用方式应该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尽快出台科学合理,针对工业遗产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

目前,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主要集中在“艺术家工作室”、“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方面,功能过分单一,缺乏创意,难以承载规模巨大的工业建筑。而这种保护和再利用方式,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人口素质较低的中小城市来说,是模仿不了的。同时,利用原工业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项目中,也不乏工业厂房再利用的案例,如万科天津水晶城、万科长春1948等。

3.4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差异

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看,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工业遗产管理的研究,通过有效组织,使工业遗产“变废为宝”,实现“资源转换”;2)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包括工业遗产的保护方法和利用途径;3)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的研究,利用工业建筑改造成工业博物馆、美术馆,展示和彰显工业取得的辉煌;4)工业遗产再利用实践,尝试类型多样的再利用模式,发展遗产旅游,突出设计创意。这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发展的轨迹。

中国工业遗产研究包括:1)以企业、行业、城市、省、地区为单位进行的工业遗产调查与工业发展历史研究;2)针对调查研究、价值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3)对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4)通过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设计实践,探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法。

4 结语

总之,工业遗产保护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是一个“新生儿”,在中国更像一个“早产儿”。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建设用地变得稀缺,在工业用地更新中将所有工业遗存全部拆毁是最简单的方法,哪里有时间考虑“工业遗产保护”?另一方面,中国遗产保护的意识淡漠,不愿为保护那些肮脏、丑陋、污染的工业设施做经济投入。这对本来家底就单薄的中国工业遗产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似乎工业遗产保护这个话题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正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危机所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对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

5 被拆毁的本溪一铁厂

6 曼彻斯特MOIS博物馆

7 德国诺因基兴用水塔改造的电影院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卜华烨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 指导老师:汤国华 一、概说 1.概念 1.1建筑遗产 1)法定保护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例如: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防汛,加之它具有居住功能,所以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一种特殊的类型。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在竞标时即要求需要由中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中方文化的纪念建筑,所以,吕彦直所设计的饱含中国建筑精粹的宫殿式建筑在竞赛时脱颖而出,虽外观上呈现中国传统建筑形态,建筑内部采用钢结构、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屋顶等结构形式,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保护的文物建筑 例如: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 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一批旅美爱国爱教华侨捐资建成,绿色的瓦面与红色的砖墙,内部庭院楼阁,是中西方建筑的融合建筑,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革之后,被损毁的锡安堂得到了修复,被保存至今。 历史建筑:指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未列入文物建筑和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定保护建筑物。 广州市近年来一直进行着历史建筑的评定与保护,其评价标准即为:1)地方历史价值、2)建筑艺术、科学价值、3)历史事件载体与名人纪念价值、4)代表性、标志性价值、5)其他历史文化价值。 2)目前非法定保护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物,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 1.2.保护

据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中指出“保护”的内涵包括“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 维持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其重新获得活力。 这一内涵对“保护”的含义作了更为确切的表述,从鉴定开始,排除不利的因素,对建筑遗产进行保存,对破旧部分进行修缮,此外,要使得存封的建筑遗产获得新的活力。 1.3.利用 国家文物法指出“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则》指出:利用主要是指服务于当前的实用功能,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具体功能有“科学研究、纪念场所、教育场所、观光场所、休闲场所、宗教场所”。 保护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谈合理利用,让文物古迹发挥他的休闲、观光、纪念、教育、宗教等价值。也可以为文物古迹带来新的生命力。 2.硕士研究生应如何研究与实践 1)学习文献,关注媒体报道 研究生在掌握了文献资料后,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学习,了解古迹的历史与发展,时刻关注媒体的报道,实现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2)调查、勘查、测绘,如有可能参与修缮工作。 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了解之后,对古迹进行调研与测绘会帮助形成对古迹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参与修缮工作会丰富自己对古迹的了解。 二.关于建筑遗产认定标准的认识 1.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

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几年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留下千古遗憾。 青岛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城市建设和工业结构调整及企业“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拆毁,大量珍贵实物档案消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工业遗产的基本内涵及保护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无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条例,世界各国现基本依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制定的相关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根据这个定义,青岛工业遗产的基本类型应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及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机械设备、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青岛的工业遗产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青岛社会发展的信息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还要大。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 (一)城市开放空间模式。中山市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属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 (二)旅游度假地。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 (三)博览馆与会展中心。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的工业厂房建筑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 (四)创意产业园。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

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精心整理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 3、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世界遗产定义为“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的性质 世界遗产保护规划是指导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并使管理能力达到和保持在满足世界遗产价值有效保护的综合性文件。 三、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017年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复试理论课真题

2017年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 复试理论综合真题(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单选3’*10) 1、宋代屋顶构造 A.举架 B.举折 C.升举 2、故宫太和门的屋顶形式是()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复合式 3、著有《疯狂纽约》《S,M,L,XL》,并创建OMA事务所的城市理论家在中国的设计是() A.国家大剧院 B.建外SOHO C. D.中央电视台大楼 4、清代斗拱所具备的作用不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材分制度 B.装饰艺术 C.结构支撑 D.模数 5、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是() A.格罗皮乌斯 B.赖特 C. D.沙利文 二、填空题(2’*10) 1、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以女神柱作为廊柱的建筑是。 2、在代以前建筑使用偶数开间,只有都采用奇数开间。 3、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最后是由建成的,使用了作为穹顶的壳体材料。 4、阐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古代园林理论著作是由写的。 5、清代木构架建筑营造的模数制度将材分为等。 6、北京颐和园中的园中园“谐趣园”是仿照的园。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它是在口号的号召下建成的。 三、画图题(5’*4) 1、梭柱和卷杀 2、一斗三升 3、拉丁十字 4、古希腊柱式 四、简答题,并配简图进行说明(10’*4) 1、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功能、空间艺术有哪些特征? 2、古代木构架建筑屋顶构件“踩步金”是什么? 3、北京四合院是如何在建筑和空间层次上体现等级制度的? 4、“推山”构造是什么? 五、论述题(20’,二选一)

1、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风格式修复”的? 2、北京建筑师在旧城改造时对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docx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 北海老街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是北海古老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北海老街沿街的骑楼式建筑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外有一些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赞誉北海老街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一、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现状 20XX年以来,北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老城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规定,对临街的骑楼建筑和历史价值较大的原址建筑实行一级保护,并建立了严格的修缮改造审批制度,投入巨资,分三期对北海老街的特色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一期是重点对珠海路段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立面和视觉修复;二期是改造老城,重点是修复、开发与挖掘重点文物景点,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期是重点建设珠海路、中山路街区的配套设施与一些文化旅游项目。北海市政F借鉴江浙古镇保护开发模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老街两边的大清邮局旧址、宜仙酒楼、永济隆将军府等历史人文景点,都保持了建筑的原有风貌。修建后的北海老街集休闲、观光、购物为一体,重现了昔日百年商埠的繁华和老街特有的文化气息。北海市政F对北海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经济建设和文化复兴两者并重,举办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和百年老街摄影大赛,创建高校艺术教学创作基地。如今,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生来到北海老街写生、摄影、采风,让百年老街绽放出时尚的新绿。北海市政F在保护性开发北海老街中,将厚重的文化积淀转化为经济活力,发展旅游经济,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

活力。 二、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与商户保护老街骑楼建筑意识淡漠北海老街被开发成旅游步行街之后,部分原居民将破旧的骑楼建筑或推倒重建,或重新装修,影响了骑楼建筑的本来面貌。北海老街的商户租借骑楼建筑经营酒吧、餐馆,他们在装修铺面时对骑楼建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传统民俗技艺后继无人北海老街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亮,原住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就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向游客兜售珍珠、贝壳等旅游产品,“以船代轿”的疍家特色婚俗被“以车代轿”逐步取代,一些民间传统曲艺因年轻人不愿学唱而后继无人。 3.北海老街的旅游形象定位存在偏差,旅游开发不合理北海老街在开发之初主打酒吧文化,后来的店铺又充满小资情调,老街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北海老街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步行街仍有车辆穿行并乱停乱放,休闲座椅、垃圾桶和指示牌等设置较少,给游客带来不便。北海老街没有开发特色小吃,沿街店铺缺乏自身特色,影响了老街旅游业的发展。 三、北海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1.提高民众保护老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的意识民众要加强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保护老街特色建筑的自觉性。特别是老街居民和商户,在改建或者装修时,不要破坏或影响骑楼建筑原貌,争取找出双赢的解决方案。

工业遗产保护与规划

工业遗产保护方法初探

摘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大多数工厂 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正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利用工业遗产;如何既妥善地保护工业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本文以工业遗产保护为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以及对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措施、开发模式、改造手法等方面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的探讨, 为解决工业遗产如何在现代化中实现有机的延续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改造利用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这些工厂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伴随着生产空间的废弃化,留下了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这些旧工业区一般具有良好的土地区位,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使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演变成为城市中心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由于土地价值的潜力巨大,土地开发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往往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首要选择。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而又并未作为指定文物的工业建筑、工业旧址正急速地从城市空间中消失,面临不可逆的拆毁。然而,正是这些古老厚重的厂房、高大的烟囱、锈迹斑斑的机器设备见证了一段城市历史,承载着工业文明。 二、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我国从 19 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兴衰,到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史,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被拆毁。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发展建筑,城区内的旧工业区日渐废置。如何对待这些废弃的工业遗产;如何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之下,合理地安排工业遗产的存废,既妥善地保护遗产又有利于城市更新,正确解决新区域的开发与工业遗产利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应当尤其重视并加以重点研究。 三、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3.1历史价值 早期的或者是开创性的遗产资源拥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资源都记录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文化等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遗存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历史以质感,并成为历史的载体。通过工业遗产的保留和保护实现解释和印证历史事件,传递历史信息的目的。 3.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既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其应有的收入,又对社会作了贡献。工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治和社会对生产的影响,这正是工业遗产社会价值的体现。 3.3 科学价值 工业遗产与其他的文化遗产不同,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_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66 专题报道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 长兼秘书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这 个会议。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 一个重大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话题,也是很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需要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问题,不仅仅是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因此会牵涉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工业企业搬迁,带来的产业工人重新就业、新的职住分离问题等,需要大家研究和探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相对而言,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现在更突出的是立法、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跟不上。我觉得归纳起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如何看待工业遗产的价值,到底是文化价值、遗产价值、建筑价值、土地价值,还是其他的?要从规划、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把工业遗产放到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看,要把特定的工业建筑放到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就业平衡的环境里考察。二是政府、企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是具体操作问题,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保护和利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等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引起规划行业和社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对于全国规划行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过去十多年,国外在谈工业遗产保护,我们在埋头搞建设。真正的文物早被列入保护对象,也还面临着破坏,更不用说没有列入文物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来谈工业 遗产保护和利用正是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 讲到价值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 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工业文 化遗产和其他遗产不同的地方,要强调的是产业 本身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的、技术的。工业遗产 的价值在于工业生产特殊的工艺,以及工艺所反 映的时代工业文明,这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我 们不能带着过去固有的审美标准,也不能带着现 在审美选择去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一个时 代的标志。第二,工业建筑往往占地大,空间很 大,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不能轻易认为工业时 代过去了,所以工业时代依赖的文化载体也没有 那么重要了。即便只从物质空间角度来看,也不 要轻易把工业厂房成片拆掉,加以利用会得到很 大价值。简单地把它们列入文物也未必好,不是说 它们没有文物价值,而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情况 下,列入文物就意味着死掉了。第三,工业遗产意 味着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小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 看清楚,如果这片土地不是直接改用于公共活动设 施的话,宁愿暂时保留为工业用地,把这些资源暂 时放一放。假如现在很仓促地把它变成商业用地, 很快下一轮中国建设高潮就会把它拆掉。 在搞清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目的、保护的 思想的前提下,一定要把保护的内容纳入同一个 规划,不能让保护规划游离在规划体系外面,这 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 裘国伟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 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拟 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 QIU Guowei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 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 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 mous tower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 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探讨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39,Supplement ,2009 工业建筑 2009年第39卷增刊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探讨 李兵营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青岛 266033)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的重组,城市旧工业区进入改造、整合阶段,工业遗产何去何从引发广泛关注,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按照文化遗产的分类,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工业文物、不可移动的工业建筑群和工业遗址、非物质工业文化等。就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 THE INVESTIG ATION ON PR OTECTIVE REUSE MODE OF URBAN -IN D USTR 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Li Bingyi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China ) Abstract :Cities in China grow rapidly during the period of 30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pgrading adjustments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brings recombination of f unctional configuratio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 city 1Old urban industrial regions get into the stage of re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1How to deal with industrial inheritance causes extensive concerns 1Industrial inheritance ,which is in the categ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materialize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1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inheritance comprises transportable industrial relics ,untransportabl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nd ancient ruins ,and immaterial industrial culture ,etc 1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form and renewal ,and the mode of protective reuse 1K eyw 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reuse 作 者:李兵营,男,1964年出生,副教授。收稿日期:2009-04-20 1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的认知 工业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民间研究团体基于“工业考古学”对工业革命以后的工业遗迹、遗存的调查和研究工作。1968年大伦敦工业考古协会成立。1969年美国制定《历史性的美国工程纪录法案》。1971年美国的工业考古协会成立。1973年英国工业考古学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工业纪念物保护国际会议。1978年在瑞典举行的第三届工业纪念物保护国际会议上成立了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 (TICCIH )。1986年,英国的铁桥峡谷(Ironbridge G orge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一个工业文 明世界遗产。到2005年底,全球已有22个国家的3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6年巴 塞罗那国际建筑协会第19届大会明确提出对“模糊 地段(Wasteland )”———包含城市中诸如工业集合、 火车站、码头等废弃地段的保护与再利用。2003年 7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开的TICCIH 第12届大会上通过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达成了普遍共识[1]。2006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工业遗产,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通过了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的宪章性文件《无锡建议》。 工业建筑遗产并非泛指历史上所有留下来的工业建筑,而是指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用于工业生产、加工、维修的厂房以及为之配套的仓储、办公、居住、服务等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基础设施,具有公认历史文化和改造再利用意义的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地 4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

一.关于“原真性”的含义 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名,又译原生性、真实性。“Authenticity”作为一个术语,包含了权威性“Authoritative”+本源“Original”双层含义,其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对于一件艺术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原真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用来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1 。一般认为:判定一件艺术品应该考虑它的两个基本性质,即艺术品的创作和艺术品的历史。艺术品的问世由创作思维过程和实物营造所组成;历史则包含了能够界定该作品时代性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变化、改动以至风雨剥蚀的现实情况的全部内容2。由此可见,创作和历史(信息共同构成了“原真”的基本价值。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的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标准。 自60年代“原真性”引入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遗产的认识而发展,时至今日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 二.关于原真性的历史争论 原真性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如何定义“真实”的价值标准。这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始于东西方之间,以至于互扣“伪造”、“编纂”论和“效忠”、“愚忠”论的头衔。 西方原真性概念主要基于唯一性的观点,即艺术品和建筑物被理解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不 摘要“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关键词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

文化遗产保护策划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 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活 动 策 划 书 2016年4月29日

目录 一、课题基本内容: 1、活动主题 (3) 2、活动背景 (3) 3、课题分析 (4) 4、课题调研方向 (7) 5、活动意义与目的 (7) 二、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7) 2、活动地点 (7) 3、活动前期准备 (7) 4、活动具体安排及流程 (8) 5、活动后期及总结 (9) 三、其他: 1、队员职务分配 (9) 2、经费预算 (9) 附件 (10)

一、课题基本内容 1、活动主题:文化遗产保护调研 2、活动背景: (1)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宁波的历史人文底蕴 宁波是文化历史名城,70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在宁波和绍兴交界的地方,创造出的河姆渡文明对比当时其他地方已经非常先进。宁波无论是古代文人还是现在的院士人数都非常多,余姚,三北,镇海,鄞州自古都是文人骚客的聚集地,各种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现在宁波籍的院士人数又是全国第一或第二。北宋,南宋,元朝,明朝的时候宁波都是全国十大城市之一。与其他大城市不同它们大多为军事或政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初探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初探 摘要: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最能给人直接印象的事物。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原来的老城在现在的城市中都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所以对大中城市来说,应当采取灵活的保护措施来保护现存的历史遗产,使得一座旧城既保持了传统风貌的特色,又获得了新的城市功能,并改善了生态环境,使旧城获得了新生,尤其是那些广大的片区,就像人的细胞一样,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本文探讨了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策略。 关键词: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策略 我国建筑遗产丰富,但由于自然损毁和人为的破坏,留存至今的历史建筑已为数寥寥。从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古城中古建筑的保护现状来看,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预防性保护的含义 预防性保护为“PvnveConservation”的直译,最早提出是在1930年于罗马召开的第一届艺术品检查和保护科学方法研究的国际会议上。直至2O世纪80年代预防性保护才开始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在北美部分国家的博物馆藏品文物保护领域,概念的提出始于“文物保护不应该只关注单体,而应该关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末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不同于以往过分依赖于建筑遗产损毁后应急性的保护工程,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强调通过科学记录、定期检测、系统监测和日常维护等方法厦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它包括“所有减免从原材料到整体性破损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应急措施”。同时,它也强调通过风险评估和科学监测等方法分析损毁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科学的保护方法技术,以避免盲目的保护工程。预防性保护基于的基本理念是建筑遗产的损毁或破坏是可以通过控制引起损毁或破坏的主要因素得以降低或消除的,其相关行动主要包括(1)灾害预防和特殊事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侵害。(2)系统监测和传统修葺经验总结——以分析结构和材科的损毁规律.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科学的保护方法技术。(3)定期检测和日常维护——以及时消除结构隐患,以防止不必要的保护工程。(4)预防文化的构建和管理模式的更新——以实现预防性保护管理的新模式。预防性保护需要管理者、所有者、用户、周边居民及其他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也需要传统工艺和现代先进技术的介人。目前对预防性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术层面、社会民众参与和经济法律制约等方面展开的。其中,监测是技术层面需要研究的重要部分。 二、建筑遗产类型 建筑遗产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