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

1、食品法律法规定义

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2、《食品安全法》的作用及意义。

作用:该法是一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律文本,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该法的颁布实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公众健康安全利益的重要举措,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该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进一步确立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监管环节无缝衔接;该法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信息发布,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召回等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该法从法律上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许可证制度、检验制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的监管,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严格赔偿责任。该法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意义:《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食品产业的一件大事,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为我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3、标准的概念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4、世贸组织的五大职能:

⑴管理职能:世贸组织负责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评审,以

保证其合法性。

⑵组织职能:为实现各项和协议的既定目标,世界贸易组织有权组织实施其管辖的各项贸

易协定和协议,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⑶调节职能:当成员国之间发生争执和冲突时,世界贸易组织负责解决。

⑷协调职能: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关

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已执行和凝聚力。

⑸提供职能:世界贸易组织为其成员国提供处理各项协定和协议有关事务的谈判场所并向

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以帮助其发展。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

①企业标准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有效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②某些标准的制定过程过于草率,前期研究薄弱,缺乏对全国性同类产品的调研,缺少科

学依据,导致标准的实用性差,企业难以遵守。

③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

④标准更新不及时,标龄过长,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没有起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特别是某些陈旧的食品标准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重要标准缺失,某些重要领域至今尚未制定国家标准。

⑤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相对缺口较大,导致对食品安全质量的严重影响。

⑥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国家标准应该能使用户在国家专业网站免费查询,及

时了解新标准颁布,以及旧标准更新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而不应因为查询困难或收费而造成障碍。

⑦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要求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第四章食品安全与管理

食品安全: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疾病的危害。

第五章食品许可证与市场准入制度

1、食品许可证制度(foodlicensing)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为规范本国或本地区食品企业生产、保护消费者利益而采用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

2、实施食品许可证制度的意义

实施食品许可证制度可以严把产品质量准入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实施食品许可证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实施食品许可证制度符合国家统一许可证监督管理体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总体趋势。

3、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内容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建立在坚持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实行分类管理、分步实施;实行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领导,省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局、县局承担具体工作的组织管理基本原则。

2003年7月18日公布施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原则: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人标志制度。检验合格食品加贴QS标识。食品市场准人标志由“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英文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也称“QS”标志。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标志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按规定比例自行缩放,但不能变形、变色。“QS”标志图案的外框也是“QS”标志图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图5—2所示

第六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

①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对各种有争议、高成本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客观评价;②有助于建立一整套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达到保护消费者的目的;③有助于“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计划的制订;④有助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的制定;⑤有助于权衡界

定不同危害物质所产生的风险因子;⑥有助于通过科学方法证明技术标准的合理性;⑦为合理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及进行风险交流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1)多部门分割管理模式(multipleagencymodel)

“农田到餐桌”过程分别由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商业部门管理是多部门分割管理模式的典型特征。该模式是最早推广的一类模式。优点在于监管职能明晰,便于各部门在职能范围内行使职责。但该模式是在与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单一化水平相适应的状况下产生出来的,随着“农田到餐桌”供应链日趋复杂,当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会导致各个部门相互争执或推卸,尤其是在外事事务洽谈力量单薄及缺乏统一协调等弊端时愈渐突出。另外,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领域,量大面广,经常涉及非营利性或公益性事务,常常与其他行业和领域(如生产商及经销商等)的利益发生冲突。由于部门之间协调与合作能力的欠缺,加之分割管理模式,使得决策的科学性及效率很难及时准确。

从技术角度而言,分割管理模式给风险评估的实施与推动制造了许多人为障碍。最初采用该模式,并对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国家几乎都从两个途径对该模式做了修改:一是建立另外的权力机构来协调分割各个机构的权利;二是干脆将该模式废除,采用其他两种模式。但第二个方法从某种角度而言,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最为典型的是中国模式及日本模式。中国采用分割管理模式,但同时在中央层面上采取很多决策及措施来协调由于该模式带来的在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监管上的弊端,食品风险评估分析工作起步较晚,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充分肯定食品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无疑是对我国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立法管理的一次重大飞跃。日本也在原有的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了较彻底的调整,如发布《食品安全基本法》,更为重要的是实质性地整合原有部门并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而该委员直接隶属内阁,享有极高的权威性。

2)单一部门管理模式(singleagencymodel)

将食品质量安全的职责划分到一个部门来进行管理是单一部门管理模式的典型特征。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体现部门的高度权威性,可保障决策统一,敦促措施实施到位;二是对于保护消费者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有效;三是节约运作成本,如及时调用专家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等;四是及时准确制订、修订农产品及食品安全标准,执法、管理及跟踪能够协调一致;五是部门采取垂直管理方式,对于其他相关行业,如工业、商业贸易等形成促进和发展,可更有效地与这些行业相互合作。单一模式特点之一体现在合作与统一上,各部门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共同参与到提供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或其他与质量安全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事务中,要求他们在“农田到餐桌”领域中相互协调。目前只是有少数国家状况满足于该模式的基本条件。

采用单一部门管理模式最为典型的国家是加拿大。起初加拿大是联邦层面上农业与农产品部、卫生部、渔业与海洋部及工业部四个部门独立运作的管理体制,随着全球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国内疯牛病、VI蹄疫等疫病凸现暴露了联邦政府在检验检测职能上交叉重叠等诸多不利因素,促进了加拿大检测体系整合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的成立。整合后食品检测体系工作组促使加拿大检测体系高效统一,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而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全部承担了“农田到餐桌”农产品及食品全程进出口检验检测任务及风险评估。

3)统一管理模式

统一管理模式(integratedmodel)需要“农田到餐桌”监管过程具有高效合作体制及协调制度保障,这样的管理模式首先涉及如下几个层次。层次一为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标准制定;层次二为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监控及认证;层次三为“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国内外进出口检验检疫;层次四是教育培训及风险交流。基于此模式,期望构建具有独立职能部门来管理层次一及层次二的所有相关事务,如单独一个部门负责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或标准

制定或兼而有之,即同时负责其中一项或多项职能。而第三层次及第四层次事务由多个部门共同执行,如国内外的检验检疫则由多部门协调合作,教育培训及风险交流等同样也由多部门合作。需要强调的是从国家层面上,必须具备可操作的统一框架,并对这些事务划定范围、职能走向及归属等,内容包括立法、设立管理机构、构建国家质量安全目标、研究及制定各部门协调机制等重要内容,且对各层次的监控政策及任务分配等清晰明了。这样操作的优点是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同时具备可操作性。

统一管理模式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最节约政府运作成本的一种管理体系。如今,有的国家已采用了该模式,如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但在操作方式上各不相同,各具不同特色。美国采用了按不同产品或对象具体划分实施监管内容,进行风险分析主要涉及环保署、农业部及卫生部三大部门,为促进上述三个部门的良好合作,1997年5月,美国发布了《国家食品安全启动计划》法案,内容涉及卫生部的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农业部及美国环保署。部门协调和合作框架在《食品安全工作组程序》及《食品安全战略计划》中有具体要求,使各个部门职能和权力既集中,又强调联合统一,互相协调。

由于多种因素,“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监管显得非常繁杂,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选择对风险分析产生了影响。在上述三种模式中,统一管理模式优于单一管理模式,而单一管理模式更优于分割管理模式。但是一个国家所选择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该国国家背景、运行机制是否匹配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并非一蹴而就

第八章食品认证

1、食品认证目的及意义

食品认证作为一种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实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①对消费者

⑴可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⑵可以增强食品卫生意识。

⑶可以增强对食品供应安全的信心。

⑷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人们安康。

②对企业

⑴食品认证会增强消费者和政府对企业的信任感。

⑵食品认证会增强企业法律意识,降低风险支出。

⑶食品认证会增加产品市场竞争机遇。

⑷食品认证会推进企业技术更新改进降低生产成本。

⑸食品认证有助提高产品质量特性。

⑹食品认证会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参与积极性。

⑺食品认证会降低企业的商业风险。

③对政府

⑴提高和改善公众健康

⑵改变传统的食品监管方式

⑶保障食品贸易的畅通

⑷提高政府管理信心,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力。

2、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特点

概括而言,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①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删减某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②采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强调过程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逻辑性更强,

相关性更好;

③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便于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容;

④更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减少了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强制性要求;

⑤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这两项标准作为协调一致的标准使用。

3、什么是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ISO14100。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4、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①范畴及手段不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比GMP、HACCP所覆盖的范围更广泛,几乎涉及企业管理的各环节,构建立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模型,适合于各领域实施质量管理。但它只是提出了管理要求,不涉及具体的管理方法手段,突出“层面”管理,如可为食品企业提供管理体系平台建立。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紧扣食品生产实际,以食品卫生管理为主线,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的具体过程提出了管理方法和手段,适用于所有食品企业,是食品生产管理的“线”,其中危害分析和关键点的控制则是体系质量安全控制核心,可对关键点提供科学、系统的控制方法,是食品安全生产管理的“点”。

②控制对象不同。这两种管理体系一般在绝大多数食品企业都不能相互替代,根本原因就在于重点控制的对象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关注的是涉及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安全所有质量问题,如食品的质量特征内容,而在所有涉及质量性状中,食品的卫生安全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即人们在食用食物时,不能引人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的因素。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的对象相对较宽泛。

(2)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同点。

①从理论基础看,各种管理体系的理论借鉴都来源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简称“三论”),ISO9000与HACCP也不例外,“三论”在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具体应用体现为:强调全面、全员、全过程;信息的有效获取(输入)、信息正确传递、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反馈(输出)等;突出以目标为导向,采取各种措施对组织相关过程实现控制,从而实现过程的增值。

②从体系性质看,都是预防性体系,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过程,依靠管理层全面承诺和全员参与,对过程加以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持续生产出质量、卫生、安全的合格产品,而不是依赖对最终产品的检验。

③从体系结构看,都是采取过程方法,识别组织内部过程及相互关系,通过职责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等要素,形成PDCA(计划一执行一检讨一改善)循环,促进企业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特别是能够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等标准很好地融合,是ISO组织决定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④从体系方法看,都采用了产品标识保证可追溯性、体系内审(验证)和管理评审、过程的监测和测量、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人员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管理方法,及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

⑤从认证角度看,两种管理体系都可纳入合格评定程序,都有客观的评定依据(国际标准或认证规范性文件规定),都需要得到消费者、社会或政府管理部门的认同。

第九章食品安全管理中的HACCP

HACCP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控制食品污染的有效途径,是保证食品安全经济有效的管理体系

1、食品企业实施HACCP的意义

把对食品企业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检验规程,转化为关键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的危害因素,运用最少的资源做最有效的事情。食品生产者利用HACCP控制产品的安全性比利用传统的最终产品检验法要可靠,实施时也可作为风险防范的一部分。HACCP作为控制食源性疾患最为有效措施得到国内外的认可。

第11章绿色食品认证

1、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营养类食品。

2、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④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标准要求,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3、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象征着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第12章有机认证标识与标志

1、有机认证标志的含义

标志中间类似于种子的图形代表生命萌发之际的勃勃生机,象征了有机产品是从种子开始的全过程认证,同时昭示出有机产品就如同刚刚萌发的种子,正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种子图形周围圆润自如的线条象征环形道路,与种子图形合并构成汉字“中”。

2、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的区别

目前,在我国食品市场上同时存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种食品与普通食品一同构成食品金字塔,普通食品位于最底端,数量最大;无公害食品位于食品金字塔的第二层,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绿色食品位于食品金字塔的中端,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而有机食品位于食品金字塔的最顶端,是食品级别最高的食品。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不同。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化学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离子辐射处理。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严格地要求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他允许限

量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对基因工程技术等未作规定。

(2) 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 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4) 发源地不同。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发源地是欧洲,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主要起源于中国。

(5) 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不同。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通过检查、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而无公害食品及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6) 标识不同。有机食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其标识不相同。绿色食品标识是唯一的。绿色食品全都标注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这一标志已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无公害食品到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志,国家、地方、部门的标志并不相同,即不同的认证机构有不同的标识。

(7) 认证机构不同。绿色食品的认证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认证审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协助认证。有机食品的认证主要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进行综合认证,或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有机茶;也可由一些国外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认证。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机构较多,只有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标识商标,或颁布省级法规,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应。

(8) 认证方式不同。有机食品的认证实行检查员制度,绿色食品的认证以检测认证为主,无公害食品的认证以检查认证为主,检测认证为辅。

(9) 标准不同,分级不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各不相同,但总的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即无公害食品是基本档次,A级绿色食品是第二档次,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最高档次。

3、食品生产经营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食品加工者(包括检验人员)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其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卫生质量。所有和加工有关的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不得患有妨碍食品安全的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等),应持有的健康证,并有体检档案;不得有外伤,不得化妆,佩戴首饰和带入个人物品;必须穿戴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卫生培训计划,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并记录存档。

等同采用: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相同,或者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只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全面提高我国农场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用8~10年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

1. 结合“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牛奶”事件,谈谈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有关法规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1995年10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部《食品卫生法》相对以上的法律法规,技术性强,表现出直接授予强制性较强的行政权,明确了各级政府卫生行政机关是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强化了行政机关的执法责任。这部法律在当时实施后,一是对食品卫生准入实施较为全面的安全监控。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食品卫生法》,包括外国独

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内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明确了调整(监控)对象和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关就有了根本的依据和可靠的保证;二是食品安全效应实施全过程监督制度。规定食品卫生监督是政府依法对食品安全卫生实行的一种行政监督,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主要包括经常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预防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许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的采购、经营索证制度,进出口食品审验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食品广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员制度等,以上监督制度形成了比较健全和规范的食品卫生行政监督体系,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存在问题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狭窄,协调性差

(2)《食品卫生法》滞后于时代发展进程和临时调整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不健全,交叉、矛盾、缺失和不规范等问题凸显

(4)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存在多头执法问题

(5)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

(6)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相比较所显现的体系缺陷

解决办法

(1)遵循立法规律,扩大调整范畴,完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

(2)借鉴先进经验,实行风险评估,提高食品法律的可操作性

(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执法效力

(4)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职责,解决多头执法

(5)加快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法律责任体系

(6)要立足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创建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 与发到国家食品标准体系相比,我国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我国谈谈你的建议。

1)食品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食品标准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发布,但标准起草部门众多,加之审查把关不严,致使我国的食品标准不够协调,国家标准之间不统一,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层次不清,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不协调问题。

2)部分重要产品标准短缺

标准中某些技术要求特别是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如农兽药残留、抗生素限量等指标设置不完整甚至完全未作规定。生产者无标准可依,消费者更觉无所适从。

3)标准复审和修订不及时

现行国家标准标龄普遍偏长,平均标龄已超过10 年,有的甚至20 年。

4)食品标准的编制仍有许多不规范之处

标准编写的格式不规范,技术要求的制定不科学,技术要求中项目的单位不符合要求,标准未能按要求定期修定或确认,企业标准的管理措施不完善等方面。

5)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

由于历史原因、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宣传不到位,导致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

6)标准意识淡薄

普通消费者甚至相当多的企业对标准了解甚少而无法辨别真伪。标准化意识淡薄还表现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标准化工作缺乏权威性且执行能力不足。

解决办法

1)加大食品标准的宣传力度

配合普法宣传,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重要性,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关管理部门各司其职,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快速、有序发展。

2 )统一食品标准管理体系

食品标准体系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跟目前食品标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关。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审查、统一编号和统一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的四个统一管理职能。

3)完善食品标准体系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这就意味着以后的食品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类构成,大大避免了标准重复的可能性。

4)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制标、修标技术人员

食品标准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体现,它是用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用来指导和规范产销市场的准则。

5)推动食品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食品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6 )强化食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对标准信息服务机构的政府投入,支持其结合本国产业特色广泛搜集有关国际组织、达国家、出口目标国的农业标准、食品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总之,食品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 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食品标准与法规.pdf

第七节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概述 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002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配合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2003年5月14日,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具体工作。

该《办法》称: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 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 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产品包装上必须有无公害标志。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添加剂、激素、转基因技术,但要严格按照各有 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

截至2006年底,现行使用的标准有273项. 产品质量标准127项 产地环境标准20项, 生产管理技术规范106项 加工技术规程10项 认证管理技术规范12项。

目前我国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有9项: GB l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 l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 l8406.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 GB 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

食品标准与法规

. 食品标准与法规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3技术法规的特点 4、法律法规的分类原则 5、主要的食品法律主要食品法规 6、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 8、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0、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 11世界卫生组织 12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 1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14、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 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法典 16、《食品法典》的成就 17、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 18、世界贸易组织与卫生检疫措施协定(SPS)和技术性贸易协定(TBT)19、国际语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基本原则 20、标准的定义 21、标准化定义 2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23、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根据标准制定的主体分类 25、标准体系与标准体系表 制定标准的原则 27、论述题: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与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28、食品基础标准 29、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 31、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 33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3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工业一切领域(生产、销售、运输、储藏、新产品开发等)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食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1)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以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基础,是一个归纳与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为最佳秩序,才使人们无须强制而自愿遵守。 2)实现生产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标准的制定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标准还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 标准使一项科研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标准确保了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部件之间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借助标准,可以表示出产品所满足的最低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

《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要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要点 1)Haccp定义 2)Haccp七大原理 3)食品的3种危害类型? 4)食品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5)何谓食品安全 6)何谓风险评估 7)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哪三个层次?其中哪个属于强制性标准?它由哪个部门制定发布? 8)简述食品生产经营中对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9)生产车间可以带入或存放衣物、食品吗? 10)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需取得食品生产和流 通许可吗? 11)农民销售自产食用农产品,需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吗? 12)特仑苏(OMP)牛奶违反食品安全法中哪方面的规定? 13)请列举食品安全法中的亮点。 14)餐饮场所应距离污染源的距离是多少?餐馆、酒店的家禽饲养和宰杀场地应距离加工 经营场所多少米开外? 15)假冒伪劣产品包含哪几个方面? 16)产品质量法索赔期限如何规定? 17)若某商品包装上明示安全使用期是5年,消费者使用了7年后,产品爆炸致其家人受 伤,根据《产品质量法》其是否可以获得赔偿? 18)进出口检疫的目的? 19)进出口检疫的对象? 20)出境检疫需要重新报检的项目? 21)过境不再检验的情况? 22)国家禁止进境的项目有? 23)食品辐照的辐射源有哪些? 24)何谓食品辐照的吸收量? 25)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 26)我国颁布了哪六大类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 27)何谓食品新资源? 28)新资源食品分为哪四大类? 29)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30)何谓实质等同性? 31)新资源食品的批准文号是怎样的? 32)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并列举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 33)举例说明转基因食品的功能有哪些? 34)简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35)利用转基因玉米加工制成玉米羹,但玉米羹中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我们该如何标识 该玉米羹? 36)何谓保健食品?

食品法规与标准复习题(附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 为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在科学、技术、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由各有关方面合作起草并协商一致或基本同意而制定的适于公用并经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文件。 2、标准化 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3、计量器具 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4、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之间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 5、认证与认可 认证第三方根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质量体系认证是认证的一种类型。 认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 6、标准物质 在规定条件下具有一种或多种经确定了的高稳定的物理、化学或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以便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7、公证数据 指面向社会从事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为他人做决定、仲裁、裁决所出具的可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数据,即除了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外,还具有合法性。 8、测试(检测) 测试具有一定试验性(探索性)的测量。测试(检测)只提供一个数据,没有明确的结论。 9、检验 检验是按照严格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测量,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必须法定有效。检验通常要提供一个数据,并要有明确的结论。 10、计量检定 为了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11、预包装食品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12、食品安全指标 一般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而设置的指标。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限量等。 13、计量认证 是指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面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食品标准与法规.doc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和战略地位 一、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以法律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法规属于法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不难想象法规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和法规。具体来讲就是法规的产生、规定要求、实施以及变化的规律等。食品法规就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如食品卫生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各类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等。 食品标准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它与食品标准化研究对象的层次、加工门类和加工过程要素三维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必然的联系。 二、标准化的战略地位 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在视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好的标准胜过十万精兵”。足见技术标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一个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企业,而一个技术标准影响的则是整个行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标准战略地位。 (一)标准化与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 2.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主要依靠标准化 3.市场经济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二)标准化与市场竞争 (三)标准化与WTO (四)标准化与市场准入 第二节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食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配送等全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研究对象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与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目的是为了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市场贸易、规范企业生产。食品标准与法规是政府管理监督的依据,是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准则,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武器,是国际贸易的共同行为准则。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主要内容有:标准、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功能和相互关系;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市场和贸易的影响;标准的编写与标准化工作

食品标准与法规在线作业1讲解

食品标准与法规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4-21 23:20:19 一、单选题 1. (5分)国家未制定卫生标准的食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 其他卫生标准 B. 地方卫生标准 C. 行业卫生标准 D. 企业卫生标准 知识点: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2. (5分)()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A. 市 B. 乡 C. 镇 D. 县 知识点:3 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二、多选题

1. (5分)以下属于绿色食品标准的有()。 A.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B. 绿色食品检验标准 C.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D.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知识点:2.11 其他食品相关标准 2. (5分)以下()不是《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A. 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 B.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进行设 计; C. 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的健康检查; D. 对企业生产的每批食品进行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合 格证明; 知识点:1 绪论 3. (5分)以下属于管理标准的有()。 A. 技术管理标准 B. 管理设备标准 C. 生产经营管理标准

D. 管理基础标准 知识点:2.1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4. (5分)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的卫生要求。 A.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 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B. 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C. 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 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 规定的距离 D.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 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 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知识点:1 绪论 5. (5分)标准的特点包括:非强制性、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目的不同还包括:()。 A. 标准对贸易的双向作用 B. 应用的广泛性和通用性 C. 标准的制定出于合理目标

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复习资料

食品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 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水平决定食品质量,5年更新一次) 2.标准化: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 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3.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最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 测对象量值得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4.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之间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 为测量不确定度。 5.认证与认可:认证第三方根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与书面保证(合 格证书)。质量体系认证是认证的一种。认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个人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证书承认。 6.标准物质:在规定条件下具有一种或多种经确定了的高稳定的物理、化学或计量学特性, 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以便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7.公正数据:指面向社会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为他人做决定、仲裁、裁决所出具的可引起 一定法律后果的数据,即除了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外,还具有合法性。 8.测试(检测):测试具有一定试验性(探索性)的测量。测试(检测)只提供一个数据, 没有明确的结论。 9.检验:是按照严格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测量,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必须法定有效。检 验通常要提供一个数据,并要有明确的结论。 10.计量: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11.计量检定:为了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12.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13.食品安全指标:一般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而设置的指标。如重金属、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限量等。 14.计量认证:指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面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 测试能力和可靠性所进行的考核和证明。 15.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16.食品的特性指标:指能反映食品特点并能对其质量起到控制作用的指标。 17.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 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18.法规: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19.技术规范: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 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20.产品:按照《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21.产品质量:指产品满足人们的有权期待的产品明显或者潜在要求的各种特征、特性的总 和。包括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经济性的总和。 22.合格产品:指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质量要求或者符合采用的产品标准、产

食品标准和法规答案解析

. .. . .. .. 食品标准与法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B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 A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 D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 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 )。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 D )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D )。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 v ..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检测64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 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食品标准与法规讲解

高纲113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1965食品标准与法规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食品法规、标准,认证等的基本概念,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了解并熟悉我国和发达国家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标准,并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食品违标违法事件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吴晓彤、王尔茂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全书分九章,教材篇幅适中,通过学习考生应掌握以下的内容。 1. 了解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掌握食品法律法规的概念。 2. 掌握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及应用。 3. 了解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法律法规,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法规体系来改进我国的法规体系。 4. 掌握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分类、标准的结构、制定、编写和实施。 5. 了解我国的相关食品标准,熟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的标准,掌握食品安全生产控制标准。 6. 了解主要发达国家有关食品标准,掌握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ISO22000和ISO9000及HACCP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国际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 了解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掌握质量安全的认证程序,了解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办理程序。 8. 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认证的过程和原则,有机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保护产品的申报。 9. 了解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内容,掌握HACCP 体系,学会实际生产中应用HACCP 体系。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

食品标准与法规答案-(1)

食品标准与法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 )。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B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 A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 D )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 A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 )。 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 A )。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 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B )。 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 D )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 D )。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1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 C )处分。

食品标准与法规标考题与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题2分) 1、食品( )就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与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就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2、标准从本质上属于( )范畴。标准同其她规范一样都就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就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尽量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与技术法则,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秩序。 3、技术法规就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她机构制定的并( )的法律法规或其她形式的文件,技术法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 4、由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表现为产品销售或交付,企业、顾客、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的关注焦点集中表现为产品质量。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标准中,( )标准就是核心标准。 5、( )就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与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国家食品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与效力仅次于宪法与法律。 6、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项具体制度:①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②()、③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7、食品的安全性,即“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无毒无害”就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会造成( )。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 )。 9、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与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与( )进行控制。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

2020 年《食品法规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2020年《食品法规与标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4年 C、4年 D、5年(正确答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包括()。 A、九章共一百零一条 B、十章共一百零一条 C、九章共一百零四条 D、十章共一百零四条(正确答案) 3、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确答案) 4、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的有关规定。 A、《产品质量法》

B、《食品安全法》(正确答案) C、《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D、《商检法》。 5、食品生产许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遵循原则()。 A、公开、公平、公正、便民(正确答案) B、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C、公平、公正、透明、严格 D、公平、公正、透明、高效 6、25、ISO9000是() A、核心标准(正确答案) B、技术报告 C、小册子 D、技术规范 7、世界贸易组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规定: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业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强制性的 非强制性的(正确答案) 普遍使用的

特殊性的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警告或记过 B、记大过或降职 C、撤职或开除(正确答案) D、降级或留用查看 9、以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天然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更安全。 B、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应该一概禁止使用。 C、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正确答案) D、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就可以使用。 10、如果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制定、公布本地方食品安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供标准编号。 A、企业标准 B、地方标准(正确答案) C、组织生产标准 D、国家标准 11、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简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

食品标准与法规标考题与答案汇总

一、填空(共20分,每题2分) 1、食品()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2、标准从本质上属于()范畴。标准同其他规范一样都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尽量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技术法则,其目的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秩序。 3、技术法规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构制定的并()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技术法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 4、由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表现为产品销售或交付,企业、顾客、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的关注焦点集中表现为产品质量。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标准中,()标准是核心标准。 5、()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国家食品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6、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项具体制度:①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②()、③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7、食品的安全性,即“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会造成()。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 9、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进行控制。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3技术法规的特点 4、法律法规的分类原则 5、主要的食品法律主要食品法规 6、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 8、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0、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 11世界卫生组织 12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 1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14、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 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法典 16、《食品法典》的成就 17、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 18、世界贸易组织与卫生检疫措施协定(SPS)和技术性贸易协定(TBT)19、国际语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基本原则 20、标准的定义 21、标准化定义 2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23、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根据标准制定的主体分类 25、标准体系与标准体系表 制定标准的原则 27、论述题: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与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28、食品基础标准 29、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 31、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 33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3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 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工业一切领域(生产、销售、运输、储藏、新产品开发等)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食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 1)获得最佳秩序 标准是以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基础,是一个归纳与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为最佳秩序,才使人们无须强制而自愿遵守。 2)实现生产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标准的制定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标准还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 标准使一项科研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标准确保了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部件之间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借助标准,可以表示出产品所满足的最低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重点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 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法律效力不同;制定主体不同;制定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形式不同;食品标准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具有相对统一性、民主性和可协调性。食品法规缺乏这种特性,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食品法规相对较稳定,而食品标准常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被修订和补充。 第二章食品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 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简化、统一性、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 标准分类:按标准效力性质分类、按标准层次分类、按标准内容分类、按标准功能分类。 我国食品标准和标准制定中需要强化的环节? 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标准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有效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2)某些标准的制定过程过于草率,或前期研究薄弱,或缺乏对全国性同类产品的调研,或缺少科学依据,导致标准的实用性差,使企业难以遵守。 (3)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 (4)标准更新不及时,标龄过长,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没有起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特别是某些陈旧的食品标准已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重要标准缺失,某些重要领域至今尚未制定国家标准。 (5)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相对缺口较大,导致对食品安全质量的严重影响。 (6)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国家标准应该能使用户在国家专业网站免费查询,及时了解新标准颁布,以及旧标准更新的信息,以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而不应因为查询困难、不便或收费而造成障碍。 (7)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要求相比,总体水平偏低。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管理 食品质量指标:安全特性、营养性状、外观质量。 食品质量:包括所有影响产品对于消费者价值的特征,影响包括:影响食品质量的特征:如腐败、污染、变色、发臭;应该具有的食品质量特征:如色、香、味、质地以及加工方法。食品安全:是食品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指预防所有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危害。 食品卫生: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区别: 一、范围不同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二、侧重点不同

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1、名词解释:食品法律法规,~制定、~实施、~遵守(食品守法)、~ 适用、~效力范围 答: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制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食品相关法律文件的活动/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两种方式/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恪守食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又称食品守法/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行使国家权力,将食品法律法规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专门活动/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三个方面 2、简述我国食品法规发展历程。 答:(1)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1953)(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食品卫生法》(1995)(4)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食品安全法》(2009) 3、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有哪些? 答:法律依据:《宪法》/思想依据: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自然科学依据:食品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物质依据: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依据:食品政策 4、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同位阶法具有同等效力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不溯及既往原则 5、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有哪些? 答:时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对食品法律法规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空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即食品法律法规在哪些地方具有约束力/对人的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6、什么是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它是如何进行分类标识的? 答:国际标准分类法即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ICS。ICS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主要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标准文献的分类。 国际标准分类法(ICS)采用三级分类、采用数字编号、各级类目之间以下脚点相隔 例:67.220.20 食品添加剂(包括盐、醋、食品防腐剂等) 7、简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异同。 答:相同:①一般性(社会和社会群体共同意识)②公开性(制定公开、实施公开)③明确性和严肃性④权威性⑤约束性和强制性⑥稳定性和连续性差异:①法律效力不同②制定主体不同③制定目的不同④内容不同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⑥形式不同⑦稳定性不同 8、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责任有哪些?

赵前-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赵前-食品标准与法规试题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命题人:赵前1.《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含义是: A.在商店里出售的,可供吸食的物品 B.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C.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过的所有动物或植物种类 D.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对餐饮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部门是: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是: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5.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与普通食品标签相比,其标签特殊要求是标明: A.保质期 B.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C.产品名称 D.产品标准 6.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A.出口国国家食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7. 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 A.适宜人群 B.不适宜人群 C.功效成分 D.治疗功能

8. 复合硫酸铁(Q/75877724-3.01)括号内的代码属于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9. 出口食品由哪一部门进行监督、抽检? 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C.卫生行政部门 D.海关 10.进口商建立的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1.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缩写 A.OFDC B.ODFC C.CGFDC D.GFDC 12. 有机食品标准与()食品标准相近 A.无公害农产品 B.有机食品 C.A级绿色食品 D.AA级绿色食品 13. 食品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满()内要重新申请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14. 标准宜以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的提高为目的。 A.企业效益 B.共同效益 C.监督效益 D.公众效益 15. 食品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向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进行生产经营场所检查,按照规定()采样。生产经营者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A.有偿 B.无偿 C.差价 D.询价 16.标准从本质上属于技术规范范畴。标准同其他规范一样都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是()的关系,它规范人们的行为,其目的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秩序。 A.人与自然规律 B. 人与人 C.食品相关的自然规律 D.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17. 技术法规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性技术文件的总称,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包括()以及其他强制性文件。 A.消费者调查报告 B. 政府法令 C. 部门规章、条例、指令 D.国家法律 18.ISO/PAS即()规范 A.ISO公用规范 B.ISO技术规范 C.ISO行业规范 D.ISO行业技术协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