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篆体金石文-爱义(摘录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篆体金石文-爱义(摘录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篆体金石文-爱义(摘录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篆体金石文-爱义(摘录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篆體金石文【愛、義寫法】彙編:摘錄是三行先生書法作品【愛】

【義】

乔家大院建筑之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6155743.html, 乔家大院建筑之美 作者:姚璐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乔家大院的总体布局上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面,由于中国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宅院构建成坐北朝南的方位更方便人们生活。其中由于空间的约束,乔家大院有三个大院设计成了坐南朝北,乔家采取了局部调整的办法,将南面院与北面院大门的错开,增设影壁,达 到独立和谐。利用风水学理论建筑属于自己的风水宝地。 关键词:乔家大院;建筑;布局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190-01 这座名闻遐迩的乔家大院地处美丽富饶的晋中盆地,位于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城东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是驰骋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各大商埠的富商乔致庸的宅院,堂号“在中堂”,俗称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 年),后又在清同治和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近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统一,占地10642平方米,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历史上的乔家大院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花园组成。“在中堂” 即现在人们一般认为的乔家大院,1986 年对外开放,开启了山西省晋商大院文化旅游之先河。“ 乔家大院是一座封闭式的群体建筑。整体布局呈“囍”字形,占地面积10642 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 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共313间房屋。乔家大院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了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形式。那什么是“里五外三穿心楼院”?这种建筑形式就是里院的正房、厨房都是五开间,而外院的东西厢房则为三开间,而里外院间则设从中间穿过的厅相连。而除了厢房以外,倒座、正房与过厅全部都是二层的楼房”。一正两厢是乔家大院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整体布局以院为单位,大院小院,正院侧院相互联系,形成富有变化的院落组群,呈现出合理的空间位序。乔家大院建筑单体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正房是整个大院中最为宏伟,等级最高的房屋。是大院的关键部分。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正房用以接待宾客、举办婚礼之用、供奉神位祖牌的。院落和厢房在设计上都采用了层层递进式,起到强调作用,符合“连升三级”之说,从外院向内院层层抬高,以便烘托和陪衬正房的主体地位,预示着家族的昌盛,人丁的兴旺。 乔家大院中最恢宏的就是西北院和东北院的正房。分别称之为明楼和统楼。两者都是二层结构,面阔五间,并且有精美的雕刻。统楼墙厚窗小,没有门,适当沿用了明代建筑的建构手法。一色的青砖到顶,将木结构全部封在青砖以内。明楼二层设有前檐廊,和统楼相比,不仅有精美的雕花,还有极富美感的彩绘,使得明楼高大而亮丽。大院由于面积大,肯定设置了存放货物,杂物的储物空间,我们称之为倒座,倒座通过位于大院的南面,与正房相对,由于储

乔家大院的导游介绍词

乔家大院的导游介绍词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市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女士们、先生们: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末华北民居建筑的典型、华北第一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乔家大院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近年来,又被辟为民俗博物馆。利用民宅搞民俗陈列,这实在是一明智之举。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馆藏珍品吸引了无数游人,到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650万余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胡绳、民俗学家郭子开等都来参观过,正如大家所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乔家大院坐落在祁县东观镇的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闯荡世界,在内蒙古包头城中苦心经营小商铺,积蓄资财,终于在包头城中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复盛公”,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乔氏家族的第二代乔致庸,除了继续经营商号以外,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开办钱庄、票号、典当生意,不仅在包头市的商界占了垄断地位,而且把商行、银号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置买了大量房产、土地。乔家发家后,就开始在老家修建宅院。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氏总结他们的发家经

验,认为是恪守中庸之道的结果,将这幢宅院取名为“在中堂”,与乔致庸的名字相一致。“在中堂”兴旺时期,有乔氏三代60余口,佣仆250多人,还有私塾教师、账房职员等。乔氏一家的吃穿用度,极尽豪华奢侈。1938年,日军进入祁县,乔氏一家为躲避战火,举家离去,到京、津一带避难。从此,人去宅空,留下了这座大院。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看上去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吉“喜”字。当年张艺谋先生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寻觅外景地时,跑遍大江南北,当他来到乔家大院,登上房顶之后立刻被美妙的场景所吸引,当即拍板选中了这方宝地。张艺谋实在有眼力。接下来,我们进院参观。 乔家大院的第一大景观便是眼这座绚丽多姿的门楼,大门的周围挂满了大红灯笼,象征着这里红红火火;再看这黑漆大门扇上,是一幅铜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才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再请看上面的石雕门额,“古风”二字笔力雄健,淳朴浑厚,与对联相映成辉。再往上就是高大的顶楼了,上面悬挂着山西巡府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牌匾“福种琅缳”,这是乔家大院内保存最有价值的四块牌匾之一。往里走与大门相对的是一个砖雕影壁,壁上面是一幅“百寿图”,由100个形态各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群文读本》

议题:建筑之美——说明文的实与虚 民俗文化的奇葩——乔家大院 郭淑娴 闻名遐迩的乔家大院位于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城东12千米处的乔家堡村,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富商乔致庸的宅院,堂号“在中堂”,俗称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后又在清同治和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占地10642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整个院落为城堡式建筑,呈双喜字型,三边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磨砖墙,工艺精细。处处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形成了一座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建筑艺术宝库,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建筑造型堪称一绝 祁县商人是活跃于清代商界的一支主力军,他们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竞追其阔,乔家大院就是其中典型的例证之一。 乔家大院是一座封闭式的群体建筑。从外观上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宅相联,四周是全封闭的砖墙,高15米左右,墙上部为女墙式垛口,屋顶有更楼、眺阁点缀,整座大院外观显得威严高大,气势宏伟,酷似一座城堡。 大院正门开设于东墙中间位置,坐西向东,高大的顶楼坐于门洞之上,虽非官之门,却也气势不凡。由正门向里,是一条东西的石铺甬道,宽阔笔直,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正门遥遥相对。以甬道为界,南北各有三个大院。综观乔家大院,其总体布局呈“双喜”字结构,设计精巧,取意吉祥,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封建大家族的住宅风格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雕刻彩绘技艺精湛 乔家大院除建筑布局精巧之外,其间的雕刻和彩绘艺术也堪称一绝。 照壁风采。“百寿图”照壁,位于大院正门对面,依街巷而立。整座照壁纯系砖雕而成,檐下正中有“履和”匾额,一语道出原乔家大院主人信奉“和气生财”的经商真谛。整个照壁为篆体“百寿图”,由乔家女婿、清末书法家常赞春所书,采用了我国传统造字的“六书”之法,有的为象形字,有的为会意字,有的采自动物类,如“龟背寿”字,有的采用植物类,如“槐叶寿”字等,形体协调,浑然天成,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福德祠”照壁,位于一院一进院门对面,纯系砖雕,整体造型与“百寿图”照壁略相同,画面由老树虬枝相缚(福

书法学习:篆书入门(四)

书法学习:篆书入门(四) 《散氏盘》全拓(点击浏览大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曾轰动一时。而这块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凤翔出土。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清康熙时,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於洪氏。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从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府。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逊清务府清查时,发现於养心殿库房。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

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拓片(点击放大) 西周宣王(前827~前782)时铸8行110字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西周宣王时,虢季子白曾率“天师”伐“之戎”,得胜以后,在周庙受到周夷王的嘉奖。为了纪念这一盛事,特为铸造了此盘。据传,此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虢川司,为西周著名重器。虢季子白盘底部有铭文八行字。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书法代表作经过辗转流传,解放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虢季子白盘》器形宏大,纹饰精致,铭文很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军事的重要史料。铭文书法的艺术性十分突出。铭文字形较大,结构严谨,笔画圆润遒丽,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已开《石鼓文》、《公簋》的先路,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 侯马盟书 1965年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共有5000余件,每件玉片大小不一,磨琢精致,用毛笔书写,字迹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相似,大部分是朱红色,也有小部分是黑色的,比较清晰。因

艺术家事迹:艰辛求艺路漫漫

艺术家事迹:艰辛求艺路 漫漫 艰辛求艺路漫漫 --记业余篆刻艺术家霍志贤 诗书画印,样样精通;诗情画意,水乳交融。这是无数从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创作的人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个人的偏爱而“各执一端”的现象:有人诗美而书劣,有人会画画却不会写字,有人字写得好但不会编词等等。不管怎样,对于作者和作品来说,这都是“艺术的缺憾”。 自从悟出了这个道理,感觉到这种“缺憾”之后,一直酷爱书画艺术的退休老人霍志贤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艰苦磨砺、精益求精、全面提高艺术修养的曲折漫长的道路。

做为老师出身的他,不论是写古体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总是不落俗套,颇见功底,且新意迭出。这无疑是来之于几十年教学生涯中博览群书、含英咀华的刻苦追求。他的山水画,更能在疏朗空阔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突现出胸中万千丘壑,笔端风云气象。他最有代表性的水墨画《秋居图》,浓墨重彩的摹写出了一派“世外桃园”般的旖旎风光:高山流水,小桥茅屋,宁静而淡远,美丽而寂寞。分明是他一生精神世界的直接折射。在这幅画中,最能引起我的注意也让我特别感动的是,画面上那横过悬崖山涧的独木桥上正走过一个背影单薄、腰身佝偻、挑了一担柴禾的老人。他的题画诗这样写道:-- 耸山峻岭入云端, 青松苍郁红枫现。 飞流直下湍然急, 樵翁伐薪回家园。 诗意画境中,隐约泛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田园的澹泊之情。当我试着说出这种略显肤浅的理解时,他笑了笑说:“这个砍柴人就是我自己。他每天走那么曲折遥远的山路,辛苦一天,他只砍了小小的两捆柴回家去了。我学了大半辈子书法和画画,到头来‘宝山空回’,自己感到收获微薄,还没有他一天砍的柴禾

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

书法入门篆书速成规律 邓石如篆书 篆书是当今已脱离使用的一类书体,但仍有不少书友倾心于此。今天,为各位介绍一套篆书的写法,希冀对各位的书写有所帮助。 笔顺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篆书入门技法,不练先收藏! 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更为有据可循。就大篆小篆而言,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在此介绍篆书的基本写法。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 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 2、横。篆书的基本笔法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凝练劲挺,圆健美观。 口诀: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示上三 3、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如(图一)“太”字。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动感。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百寿字书法

百寿字书法 百寿字书法欣赏: 百寿字书法1 百寿字书法2 百寿字书法3 书法如何临摹: 观近现代之大家,大多师出名门。然而最终的造化则在于自己。 平时临帖、创作,写书过程中时常有些小感悟,顺手便以小纸条记下,没有诸多的理论,只是在实际书写过程中的一些总结。 临帖“像”与“不像”各有其益,也各有其弊。 “像”则易得古人之法,易得古人之神形。正如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以“逼真临摹”也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为临摹只要抓住大概就行。其实,所有的气韵神采都应该是建立在笔墨书写的基础上的。“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有许多人被困于此中。临帖很像,技术很到位,一旦创作就不知道从何下笔了。临帖与创作全无干系。见过许多朋友临帖精到而创作粗疏。 “不像”则不需斤斤计较,然又恐不得法。关键把握好自己的一个“度”。临摹创作要结合好,临摹以理解为上。笔法需要仔细体会,有时对字形略有所“破”亦未尝不可。

平时临帖,喜取墨迹本,极力求取其用笔之道,每一细微之处,绝不放过,以求把握更丰富的技法,尽力完善自己的技法系统。然又喜《淳化阁帖》《大观帖》、张旭怀素之刻帖等。何也?刻本字合为一处,品味其章法空间,结字布白,自有其妙处。若善取之,则自有“新”得。 我临帖,先以拷贝纸细摹数遍,数十遍,体味每一处技法。“至细至微”之处更当揣摩,细处更是古人用笔之精妙处,处处皆当用心领会。再临,以求笔法与形合。临摹也要体会一种书写的过程。再放大写。放大稍难,然而以此可以加强对用笔力与空间的把握。大字自有其用笔系统,以此也可以找出自己书写之不足。写大字,人多用笔粗疏。但通过写大字,技法水平、空间结构、笔力强弱、谋篇布局之能力,皆可从中有所收获。 初时临帖,先取一家,极力深入。唯其深入方可见古人之精妙处。体古人之笔,会古人之意。无论用笔、字法、章法,皆合此一家。“竭力专精”以求纯正。纯正深入,方有体会,方有感悟。有此基础,再泛开来,然而“眼可多看,心不可花”。 写字,当有足够的时间。若每日写半小时,还没有写出感觉,又停了。若写时,应该有三小时以上。我的老师有一次说:“写字,要闲。闲的没事可做,只有写字就好。要想闲,何其难也!若尽心于书,也可做到。 一日想,历来之大家,皆以“创新”立于世而千古不倒。八大山人,石涛、黄宾虹、林散之皆如此。“学古而不泥古”“化古为新”“化为已用”。看来简单,用来则受益终身,对自己学书最有用的无非就那么几句话。如果能找到,则是很幸运了。

关于爷爷的感谢信怎么写五篇合集2021

关于爷爷的感谢信怎么写五篇合集2021 爷爷,日日夜夜为我操碎了心,我们都有哪些想要说的心里话要对爷爷说的呢?以下是为您推荐。

爷爷的感谢信1 亲爱的爷爷: 俗话说得好,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几年没有见面了,最近还好吗?请代替我向表姐问好。我非常想念你们,也不知道你们想念我没有。 自从您走后,我几乎每天都要看一下您留给我的礼物照片,每看一次,我就会看得入神,您那慈祥的面容和那高大的身影就不知不觉的浮现在我眼前。爷爷,其实我早就想写信给你的,可是最近因为??很忙,一时挤不出时间,所以只有现在提笔给您写信,真的很抱歉哦! 我离小学毕业升学考试的时间只有十几天了,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中。心里有些话不能当面跟您说,只有在信上说了。 最近我的学习下降了,不是那么有把握考上好中学,因为我通常都考不上九十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总少了那份鼓励的力量。应该是您的那份力量吧!不过您不要太担心,我会完成您对我的`期盼的,考上重点中学的。哦,我的身体

最近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我。因为我不再是之前爱生病的孙女,如果明年您来见到我的话,您一定会说:我的孙女既长高了,又懂事了。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儿吧。今后有时间我还会再写信给您,另外,您也要写信给我哦。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就提笔到此喽。 您的孙女:

爷爷的感谢信2

亲爱的爷爷: 您好!您最近身体好吗? 我想对您说:我们的考试结束了,几天前,学校放了假。爸爸、妈妈给我安排的事情太多了,每天要读书15分钟左右,又要弹琴一至一个半小时,每个星期天下午3点到5点半还得去学英语两个半小时。真够忙啊!我特别想去老家看看您和奶奶,可惜时间太紧,还得争分夺秒、认真刻苦地学习知识,把上学期落下的功课补起来。 最近,我的进步非常非常大。妈妈给我买了7本课外读物,我一有空就读,阅读理解能力大地提高;妈妈还给我请了一个钢琴陪练老师,我的弹琴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每次去老师家弹琴,郝老师都给我很多的鼓励和表扬,我越来越对弹

我身边的励志故事

我身边的励志故事 长2400米,宽50厘米!近日,江门市民马洪超通过4年坚持不懈地抄写,终于用小篆抄写完60余万字的《三国演义》全本。 从2014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为了用小篆抄写《三国演义》,马洪超每天都要至少花费2小时的时间在书写上。面对身边人的不解,马洪超表示:“我要创造纪录,也就是为了争口气,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我觉得人一定要勤奋,要坚持。用心了,什么都可做得成。”他认为,用小篆写字对一个人的心境要求很高,只要心里稍有杂念,就会写错。他希望通过抄写《三国演义》来磨砺自己的性子。 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记者在江门市蓬江区良化新村北的一间普通民居中,见到了被身边人称为“怪人”或“牛人”的书法爱好者马洪超。今年61岁的马洪超,退休前是江门市区东湖公园的一名保安,一脸随和。记者刚进其家门,浓浓的墨味袭来。在靠近门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卷白纸,上面密密麻麻且整齐有序地写着小篆,而在两个编织袋里,则满满地装着数卷已经写满字的纸卷。记者看到,这些用小篆抄写的纸卷,除了全本《三国演义》外,还有《道德经》《增广贤文》等古典书籍。 “抄写《三国演义》的纸卷,每一卷纸都是100米长,50厘米宽。”马洪超先后抄了4年时间,写了24卷纸,作品总长度2400米,“比目前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要长”。据了解,目前小篆手抄作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1118米。 “我已经向吉尼斯世界纪录递交了申请,希望能通过认定。” 想以此挑战自己 马洪超年轻时就是位书法爱好者。“那时候爱写钢笔字。在单位工作时,我经常帮忙写海报、板报。”那时马洪超钢笔字以行书为主,没有怎么接触小篆。 2014年,一位朋友知道马洪超喜欢书法,就送了他两幅江门书法家吕祖铭写的作品《百福图》和《百寿图》,里面有吕祖铭分别用小篆写的一百个不同字型的福字和寿字。 “我觉得小篆写出来的字非常美,看着就能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那时起,

篆书入门

篆书入门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 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 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

(完整版)小篆基本部首

篆书的种类特点及其代表作: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小篆书法教程

小篆的笔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一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二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三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四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五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一) (一)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二)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点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3)行至底点勿顿 (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