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现代化思考

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xx年度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实施总结 依据黔开办发【xx】252 号、黔农财【xx】271 号文件及《铜仁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该项目在县 __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苗王城旅游公司和薅菜村干部群众经过为期半年施工,基本完成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苗王城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部,东接湖南省凤凰县阿拉镇,南接松桃县大兴镇,北接松桃县盘信镇,西接松桃县牛郎镇。距迓大二级公路4km,距大兴机场11km,距铜仁火车站33km,距县城30km,距铜仁凤凰机场10公里,苗王城旅游区区位优势良好,交通便捷,是凤凰古城至梵净山黄金旅游线上亮丽的明珠。 (二) __状况

苗王城旅游区各古寨人口情况:苗王寨(新寨)235户1120人;薅菜寨105户560人,合计人口1680人。 苗王城村现有村级活动室70平方米,进入盛果期的经果林面积500余亩,农田基本由沟渠灌溉,柏油路直接到村,村内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到户,广播、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村卫生室建设已经完成,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人均纯收入1418.41元,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三)旅游发展概况 苗王城,是一座苗疆古军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 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苗王城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 __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苗王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巧借湖南凤凰古城、南长城和贵州的梵净山、九龙洞等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已具影响力的旅游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积极运作,xx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注意力”而存在的眼球经济,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将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推动整个三产业的和谐发展。作为现代旅游中的新生物,乡村旅游短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集少数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县,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起步较晚等因素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县情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一、优势突出,时不我待 一是旅游政策强劲。去年召开的十二届县委第三次、四

次全委会,都将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两次全委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分别指出“突出‘苗俗、生态’两大主题,加快把****建成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旅游精品线的重要承接点,打造成全市休闲度假和体验养生重要目的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1+6+10’旅游体系,培育乌江画廊核心品牌,打造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电站、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神龙谷等6大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副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装和销售”。因此,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将是县委、县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国务院3号文件,更是对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XX年8月21日,我县与****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签订了《****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合同,由此正式标志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档升速。 二是旅游资源富集。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因此,****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状息烽县办公室罗修军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喧哗拥挤、竞争猛烈和节奏紧张的都市感到压抑和疲乏,追求返璞归真、回来自然的心理需求更加迫切。乡村的清新空气和自然风光,以及乡村文化的神韵和意境,对久居都市的居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迎合了游客追求乡土化靠近感和“天人合一”完美境域的需求。乡村旅行是指在乡村地区人,以具有乡村性的乡村景观为旅行吸引物,面向多样化市场需求而开展的参与性强、文化内涵深厚、乡土趣味浓郁的复合型活动。乡村是有关于都市的一个相对地域,是进展的、变化的。因此,乡村旅行也应随之进展和变化。 一、乡村旅行进展现状 在“2006乡村旅行年”、“2007和谐城乡游”两个主题年的推动下,围绕“旅行活县”战略,息烽县乡村旅行得到进一步进展。目前,已有多处农家乐和乡村旅舍在了解市场需求、把握旅行进展趋势的前景下,立足现有资源特点,从休闲娱乐、度假、避暑等方面展开旅行接待活动。依靠旅行景区、森林资源、湖泊河流、经果林等资源,通过近几年的自我进展,乡村旅行呈分散进展状态,有红岩葡萄沟乡村旅行、刘二姐休闲山庄、青山湖度假村、奇志生态园、果馨园休闲山庄、蓬荜休闲渔庄、潮水河流域乡村旅行、底寨河流域乡村旅行等共20家,其中农

家乐15家,乡村旅舍5家。据统计,2006年接待游客91.07万人次,旅行收入4233.3万元;今年上半年,乡村旅行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同比增长42.6%,占全县接待游客总数的8.1%;收入216.3万元,同比增长65.7%,占全县旅行总收入的6.6%。同时,吸纳农民直截了当和间接就业从业的有160人,占全县旅行就业人数的15%。 二、存在咨询题 由于乡村旅行进展起步晚,资源等级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进展中存在诸多咨询题亟待解决和加大治理。 (一)缺乏精品、没有龙头带动,全面进展乡村旅行的氛围尚未形成。表现在项目建设盲目,缺乏科学论证及合理规划。目前,在我县从事乡村旅行经营接待的多是个体经营者和荒山开发者,且多以副业形式进行,规模小、档次低。再加上农民的思维特点是有用理性,重仿照、缺乏创新,经营理念雷同化的倾向严峻,缺乏个性化色彩,导致游客消费方式出现快进快出的浅层旅行状态,回头率低。缺乏有序规划和龙头带动,导致经营治理的随意性和纷乱性,形不成规模经营和规模效应,使乡村旅行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 (二)定位模糊,进展方向不明确,产品开发粗放,经营者的认识不足。第一表现在乡村旅行提供的产品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品位不高,大部分乡村旅行差不多成为“乡间麻将会所”的代名词。其次,乡村旅行进展走入了重设施建设、轻乡土文化环境营造的误区,片面地追求现代化,却忽视了一些原真性、自然性旅行资源的开发,使景区显现了大量“突兀”建

2020年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心得体会

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心得体会 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心得体味 背景 为进一步习惯乡村旅游进展的新形势,推动宁夏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领宁夏旅游业从传统的 " 景区旅游 "向 " 全域旅游 " 进展模式转变, 3 月 25 日至 31 日,由自治 区旅游局组织、局长助理张仁汉带队的乡村旅游进展研修班赴江西省、安徽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学习调研。 银川市体育旅游局监督治理科科长王斌参加了学习班,并结合银川市的实际事情提出几点体味建议。 (王斌第二排左六) 乡村旅游考察的几点体味 全域规划重点打造。 各考察点所在的市县(区)把规划放在漂亮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其规划别仅 仅重视点的打造,而是同步推进线和面的提升,其规划的是一条线、一具面而别单单是一具点。别论是江西的婺源依然安徽宏村,在通往漂亮乡村的沿线,就差不多开始下功夫进行打造和提升,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靓丽风景。 其次,其规划的是一具体系而别仅仅是一具产业。 所有的村基本上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以漂亮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 全面制定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降爱护 利用规划以及产业进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 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最后,其规划是重点打造而别是全面开花。不管是江西依然安徽, 在推进漂亮乡村建设过程中,都是基本上在科学研判村庄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所处区位

等多方面因素,有重点的挑选一批自然条件优越、自身特色明显、交通相对便利、区位相对 较优的村进行重点打造,而别是全面开花。 业态创新产业融合。 两地进展旅游业都在创新求异上下功夫,将乡村旅游与当地其他产业结合起来,将人 们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联系起来,跳出了 "景点体验 " 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将 "全域旅游 "、" 创意旅游 " 、"情感旅游 "、" 无景点旅游 " 等新业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 这种产业间有机融合的业态创新无疑会给当地乡村旅游的进展带来新的机遇,进一步习惯乡村旅游进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坚持 " 政府引导、集体运作,追求规模化效益". 政府的适时引导和重视是促进乡村旅游进展的基础,广阔农户的参与是推动乡村旅游进展的强大动力,一项产业惟独实施规模化经营,才干追求到效益的最大化。 几点建议 结合这次考察的体味,针对银川市乡村旅游展现状,建议下一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的工作 改变一些错误观念。 首先,要完全改变乡村建设都市化的错误认识。漂亮乡村别是建设整齐划一的移民小区,别是建设千篇一律的现代集镇,而是要打造有趣道、有品位的漂亮乡村。所谓有趣道,算是保持本色、突出特色;所谓有品位,算是要将精巧设计、精巧建设、精巧治理贯彻漂亮 乡村建设的始终,使漂亮乡村建设既保持传统,又能很好习惯现代都市人的日子方式。其次, 要改变漂亮乡村算是要建景点的观念。大力倡导 " 融入环保理念改造农房 "、 " 绿色低碳日子方式 "、 " 无景点另类健康休闲 ",积极融入 " 创意旅游 " 、"情感旅游 " 、 "泛旅游 " 、"慢日子 "等新理念,着力打造漂亮经济、乡愁经济、休闲经济、养生经济,给农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给予新的价值。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摘要:我国的乡村旅游则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目前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年的启动以及“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等宣传活动的深入,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得到大力发展,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支撑。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和调整地区旅游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本文在明晰乡村旅游概念,运用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黎平县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市场的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阐述了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梳理出了制约黎平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和对策,为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黎平县;乡村旅游;旅游产品;旅游资源 目录 一、前言 (1) 二、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1) (一)乡村旅游定义 (1) (二)乡村旅游特点 (3) 1.资源乡土性 (3) 2.主体参与性 (3) 3.市场定势性 (3) 4.花费低廉性 (3) 5.地域差异性 (4) (三)乡村旅游主要分类 (4) 三、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4) (一)黎平县概况 (4) (二)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5)

四、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一)政策法规比较滞后 (6) (二)服务管理水平较低 (7)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7) (四)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8) 五、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8) (一)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8) 1.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8) 2.可持续发展 (8) 3.多方联动加大扶持力度 (9) (二)提高服务水平 (9) (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10) (四)开发旅游产品 (10) 1.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10) 2.延伸产业链条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论中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

试论中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 (旅游学刊第26卷2011年第2期,58~64页) 周建明1 ,蔡晓霞2 ,宋涛1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01; 2.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定义、历程和特征。在对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知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建设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是在我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和乡村旅游标准化方兴未艾背景下的适时要求。并结合现有乡村旅游标准存在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的总体目标,构建包括基础标准、综合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架构。 [关键词]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特别是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1 。截止到2007年,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全国拥有“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家。根据农业部网站公布数据,2007年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498亿元,接待城乡居民达3.35亿人次,直接、间接就业达1600万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旅游形式逐渐增多,游客兴趣的多样化发展态势都使得以往那种“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传统乡村旅游形势逐渐衰落。乡村旅游逐渐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个体经营向企业化操作、从分散布点向集群布局转变,乡村酒店、休闲农庄等现代乡村旅游业态不断出现。现代乡村旅游业态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内涵,以乡村环境和文化体验为特色,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成为乡村经济的新业态——现代乡村服务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新动力。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中,以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发展为目标,融合最新市场和管理趋势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一次次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向着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发展的新动力。 而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则较少。理论方面,周永博等学者研究了乡村旅游标准的基本构成,认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应当包含乡村旅游服务基础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资质标准化等九部分的内容2。蔡碧凡在其硕士论文中从乡村环境、社会、经济、旅游支持4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标准3 。李艳娜等从旅游系统、农业和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3个方面来构建了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体系4 。王云才综合研究了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在替代产业、旅游基地、主题工作组、社区参与、合作组织和法规体系6个领域的政策经验借鉴5。实践方面,学者对乡村旅游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实践工作也较少,乡村旅游标准化往往成为旅游主管部门的独角戏。 相比国内旅游标准规范的方兴未艾,国外在乡 村旅游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爱尔兰、罗马尼亚、德国等国都制定了乡村旅游法或行业标准。例如在西班牙,每一个地区政府都有乡村旅游方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大多数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就是它的经营者,因此,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其开发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由农户、旅游企业、当地政府、村集体等不同的经营主体组合而成。 一、“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促使土地升值,使庄园主和农民共享利益。个体经营者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点),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可以将当地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并按照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市场化竞争,使小生产和大市场成功对接。 二、“农户+农户”模式 这是乡村旅游初级阶段的经营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有一定的顾虑,大多数农户都不愿把资金或土地交给旅游公司来经营,他们更信任那些“示范户”。当“示范户”率先在农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并取得成功后,农户们便会在“示范户”的带动下,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示范户”那里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后,就形成了“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其典型案例有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因此是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但由于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这种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开成规模化发展,因此比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三、“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是通过旅游公司的介入和带动,吸纳社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它充分利用社区农户闲置的资产和富余的劳动力,通过开发各类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户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提高服务水平,避免不良竞争损害游客利益,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公司+农户”的延伸模式是“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而是通过当地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但专业的服务培训及相关规则的制定,则由旅游公司来组织,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如公司负责规划、开发、营销、宣传和培训;村委会成立专门的协调办、负责选拔农户、安排接待、定期检查、处理事故等;农户则主要负责维修自家民居,按规定接待、导游服务、打扫环境卫生等。 四、“政府+公司+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这是当前国外最常见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做法是: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在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很完善的地区,由政府组织,全盘把握,公司和协会分工协作,农民广泛参与的这一经营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可以大大增加产出,

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xx”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第二个年份。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区旅游工作按照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和预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取得较好的成果。现将半年以来的旅游工作简要回顾如下: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全区旅游系统全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以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区旅游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不断增强全体同志对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全体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局专门聘请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郑耀星副院长为我区旅游管理与部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大家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大力培育特色品牌,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继续打造寿山石文化旅游品牌。重点推进寿山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建设,完成了中国寿山石馆内部改造方案设计以及寿山矿山公园景区主干道沿线旅游交通指示牌等设计,为实现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命名、揭碑开园作准备。 二是继续打造避暑度假旅游品牌。首先,积极推进鼓岭避暑度假旅游区的二期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工程,加快鼓岭柱里拟建设集高端旅游酒店、国家级会议中心、时尚高级商务会所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景区的标志系统建设,召开鼓岭山庄业主大会,强化旅游业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和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的理念,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鼓岭避暑度假旅游品牌,带动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其次,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学术 汇报笔记 主讲:王茂强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 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旅游从无到有、从不发展到发展,逐步深人的体验性活动内容;逐步深人的学习型活动内容;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旅游内容进一步得到充实和丰富。贵州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当前,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精准扶贫,久久为功。因此,加快贵州的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贵州旅游条件对于促进经济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业已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乡村旅游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方面的因素, 其内容是“观光一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贵州省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是一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分布在奇山秀水中的农村自然村寨中, 数民族村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众多的民族村寨因地处偏远、山水相隔, 塞成就了保留,造就了丰厚的、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些民族村寨中,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往往相辅相成,对游客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这些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客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着重一下几点: 第一,依托城市的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深人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 第二,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要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精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转型, 提质升级,其经营管理模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是根据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来确定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域 客源市场,经营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对 接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观四川“农家乐”、贵州“村寨游”、北京“民俗 游”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通常有以下8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1、“农户+农户”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 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 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在 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 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 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 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 游 的带动效应有限。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他们善 于 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 极具个性化服务。北京平谷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只有6家农户搞民俗旅游,接待条件一 般, 但其真诚的个性化服务,让游客动容。 2、“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 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 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广西灵川县毛州岛的开发与管 理,便是典型。其特色在于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而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地吸引农户参与到经营与管理 中。 在公司的37位员工中,有33位是农户代表。如此大比例的农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在我国的旅游景区中实属少见。农户乐于接受管理,投资商与农户和谐共处,这一方面体现出该管理模式的特色和先进性。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 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 施的关键之一。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 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 游客的利益。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 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 游正规、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培训心得体会

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培训心得体会 旅游示范乡镇是我们正在创建的,这也是建设文明乡村的一步,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我们有着重大责任,要通过培训来健全自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培训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生态立乡、旅游兴业”发展战略,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一轴带动两翼”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和万花旅游片区开发建设,依托万花山景区,突出“万花”主题,以缔造“延安后花园、城市会客厅”为目标,重点打造木兰文化旅游景区、花田景区、佛道坪陕北传统村落生态农业景区三大景区,喊响叫亮“牡丹之源”、“木兰故里”、“万花之乡”三张名片,全力打造陕北知名生态旅游景区。一是坚持项目带动。我乡全力保障和实施了杜甫川生态廊道、杜甫川治沟造地、杜甫川棚户区改造、通村道路改造提升、杜甫川河道综合治理、佛道岭森林养生运动公园、毛家堡则千亩苹果采摘园、毛家古寨一大批重点项目,使万花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二是坚持公司化运营。引进延安旅游集团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人工湖为重点的千亩花田景区,引进延安城投公司援建开发佛道坪乡村旅馆、森林公园、毛家寨等项目,大力支持秋水田园生态旅游项目顺利建设,2018年引进方圆旅游汽车公司等旅游公司新建3座酒店。所有项目都由企业自主科学论证、独立经营,保证旅游项目具有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万花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

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万花是中国牡丹之乡,是中国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是英雄木兰故里,是诗圣寄情之所。文化是旅游之魂。牡丹、杜甫、木兰,这是万花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文化符号。二是人口聚集,交通便捷顺畅。万花山乡紧靠延安城区,西延高速及连接线、西环线、西过境公路,使万花交通顺畅便捷,位于延安城区半小时服务圈内。三是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万花境内植被丰厚,森林繁茂,原始生态保护完好,2015年被命名为全省生态乡镇。花园头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四是乐在农家,旅游蓬勃发展。万花是延安“农家乐”发源地。辖区有万花山景区。目前全乡有27家休闲山庄营业,10余家正在建设当中,乡村旅游具备良好基础。 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旅游先行示范乡镇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的大形势、新潮流中,我们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当好全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做到以规划引领万花全域旅游,以项目建设加速万花全域旅游,以公司运营提升万花全域旅游,以产业建设保障万花全域旅游。一是继续完善村庄规划编制。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和理念,完成全乡乡村振兴发展规划、17个村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力争一步规划到位,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劳民伤财。二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人居改善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抓好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农村改厕、绿化美化、产业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三年内建成美丽宜居村6个,生态村10个,稳步打造宜居易游乡镇。三是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谋划项目就是谋划未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积极推进“两个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与思考 近几年,“乡村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产品迅速成长,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乡村旅游风潮,成为旅游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潮流涌动,顺势而为。这几年,**的乡村旅游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汤池、香泉、中庙、半汤等重点旅游乡镇创建步伐加快,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涌现了30多个“农家乐”经营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业一个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起步殊为不易,发展任务更重。**乡村旅游才刚刚破题,其总体规模、质量水平、综合效益、社会贡献等还不高。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强化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寻求突破,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深入思考。 要认得上: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认识决定行动。乡村旅游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产品,人们对其认识普遍不足,不少人只把它看作传统旅游产品的一个补充,视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配角。因而,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抓乡村旅游开发劲头不大,这就必然导

致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效不够显著。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需要。所谓乡村旅游,就是以广褒的农村为平台,以农村特有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依托,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求知、回归自然等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赏农村景、采农村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乡村旅游。在城市化、工业化加速的时代,那些久居都市的城里人,面对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空间狭小、喧嚣纷乱的生活环境,经常感到身心俱疲。为了放松身心,他们纷纷以旅游的方式,从拥挤的城市抽身而出,来到乡村,回归自然。于是,乡村旅游热应运而生。 当前,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进程不可逆转,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起步很早,已有百年历史,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相对来说,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实施较晚,乡村旅游起步也迟,但发展势头却很猛,数年之间已经渐起风潮。国家有关部门顺应这一趋势,及时采取了一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日期:2006年5月16日点击:138 现代乡村旅游市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随笔

湘潭大学 读书报告 书名:乡村体验与环都市乡村休闲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孙明泉 姓名:唐淼 学号: 2

指导老师:阎友兵 完成日期:2016年1月4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念的转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加之当代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加重以及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因此,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普遍产生了节假日到郊外田园山水间呼吸新鲜空气、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的乡村休闲旅游需求。同时由于郊区道路的通达性提高,都市居民节假日里以本城为中心的“郊游”已经越来越普遍,“郊游”出行半径越来越大,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乡村休闲”以其乡村性、平民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国内关于探讨乡村旅游的的书籍很多,权衡比较下,我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乡村体验与环都市乡村休闲》。本书是基于体验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乡村旅游问题,有创新也有不足,下面结合书中的观点和个人的思考进行具体论述。 (一)体验经济与乡村旅游 1.对体验经济和乡村旅游的认识 近年来,服务经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随着服务经济的深入发展,另一种经济形态已来到我们面前,它建立在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产出基础之上,仅有产品和服务已经不够。正如消费者已经在商品上减少开支,而把更多的金钱花在享受服务上一样,现在他们在重新审视自己在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以便让出一部分来用于更加难忘的、也更具有价值的提供物——体验。体验经济使得企业开辟了一个价值递增的新途径,使其摆脱简单的价格竞争行为。 旅游业是较早进入体验经济的行业,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体验的活动。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不仅追求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结果,更注重旅游过程。旅游者投入时间和金钱参与旅游活动,追求的是一种感受和经历。在体验经济条件下,旅游者的特点是追求个性,强调参与,重视互动和感受。乡村是人们放松心情、回归自然的好去处。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等需求的一种活动。 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1988 年深圳举办的首届荔枝节是国内学者较认同的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1]。二十多年来,国内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究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供需双方的需求。需求角度,一方面源于城市居民为摆脱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压力,追寻传统文化意象中的田园意境以释放自我、还原自我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人满为患的大众旅游并没有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供给方面,则是国内广袤的保存相对原始与完整的乡村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