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孟子(中):

A、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B、个人本位论:

理念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代表人物为—孟子(中)、卢梭(法)、洛克(英)、夸美纽斯(捷克)、福禄贝尔(德)、罗杰斯(美)。

2、昆体良(古罗马):

A、《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B、《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中提出“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3、福禄贝尔(德):

A、“幼儿教育之父”

B、倡导“个人本位论”

4、拉伊和梅伊曼(德):创立“实验教育学”

5、卢梭(法):

A、《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

B、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C、倡导学生中心论(另一代表是杜威)

6、孔子(中):

A、启发性原则[即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知行统一原则[(知:指人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观念;行:指人的行为行动;知行统一即劝诫人们要保持言行

一致。)《论语》:“力行而近乎仁”]

C、公平、全面教育原则(《论语》:“有教无类”)

D、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寓教于乐

E、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F、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7、洛克(英):

A、绅士教育

B、提出“白板说”(外铄论)

C、著作:《教育漫话》

D、注重形式教育(即注重开发学生智力)

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即后天作为]、洛克、华生[(美)婴儿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口诀:“外婆荀找洛华生”)

8、墨翟(墨子,中):

A、“兼爱、非攻”(“兼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人;“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为基本主张,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

B、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为“亲知”(亲:亲身经历)、“闻知”(闻:听别人说)、“说知”(说: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9、老子、庄子(中):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10、苏格拉底(古希腊):“产婆术”(又称“问答法”)知识是生产出来的

11、柏拉图(古希腊):

A、著作:《理想国》

B、“寓教育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C、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12、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A、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B、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C、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

13、培根(英):

A、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B、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C、《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教育学发展史口诀:培根首提出,纽斯(夸美纽斯)来实现,巴特(赫尔巴特)来完善】

14、夸美纽斯(捷克):

A、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163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

C、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班级授课制第一人)。

D、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E、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F、学科课程(即分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15、康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他于

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16、裴斯泰洛齐(瑞士):

A、慈爱的儿童之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B、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C、主张形式教育(即注重开发学生智力)

D、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E、倡导个人本位论

17、赫尔巴特(德):

A、提出“无教育的教学”(现代教育的弊病之一)。

B、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C、《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1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育要通过教学来完成

2个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个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倡导教师中心论)

4个阶段:提出“四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D、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E、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F、主张学科课程和实质教育[注重知识的掌握;口诀:“形智(智力)实知(知识)”]

18、杜威(美):

A、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

提倡者

B、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中心论(现代教育理论模式):

儿童中心(学生中心)论、经验中心论(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中心论。

C、教育的本质(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D、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判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E、教育无目的论,认为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

19、斯宾塞(英):

A、作品《教育论》—

1、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

2、教育预备说(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3、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4、制定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5、在作品《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B、倡导学科课程。

C、主张实质教育。

20、赞科夫(苏联):

A、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

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B、作品—《教学与发展》

(口诀:“高度赞发展”)

21、布鲁纳(美):

A、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B、作品—《教学过程》

C、认知主义心理学家

D、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口诀:“纳有结构”和“发现法”]。

E、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F、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G、学科中心主义(结构主义)课程论。

22、瓦根舍因(德):创立范例教学理论(口诀:“瓦根找范例”)。

23、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口诀:“全面和谐好斯基”)

24、布鲁姆(美):

A、掌握学习理论[为掌握而教的策略(口诀:“姆有掌握”)]

B、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C、被称为“摧毁美国教育的人”。

25、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德):文化教育学(精神教育学)

26、马卡连柯(苏联):

A、作品:《教育诗》倡导集体主义教育[“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口诀:“集体之中有马卡”

B、“平行教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7、凯洛夫(苏联):

A、作品《教育学》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B、主张“教师中心论”。

28、杨贤江(中):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29、班巴斯基(苏):最优化理论(口诀:“教学最优有班巴”)

30、舒尔茨(美):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去衡量。

3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孟子(中)、弗洛伊德(奥地利)、威尔逊[(美)“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美)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霍尔[(美)“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英)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2、弗洛伊德(奥地利):

A、内发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B、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C、“冰山说”:强调无意识动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影响。

33、孔德、涂尔干(法):社会本位论

34、罗杰斯(美):

A、倡导无意义学习(只与心有关)

[意义学习: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如:自学(意义学习的特征:自发性、渗透性、参与性、自我评价)]

B、主张个人本位论。

C、非指导性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对待学生。

D、人本主义代表[另一代表为马斯洛(美):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E、情感教学理论。

35、迈克尔.波兰尼(英):

缄默知识,1958年最早提出。它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部分。如:灵感

36、波斯纳(美):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37、布鲁巴奇: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38、杰皮特-怀特: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最优)。

39、克伯屈(美):经验课程,又称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40、怀特海(英):综合课程,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41、杰克逊:1968年《班级生活》首先提出隐性课程。(隐

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也称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如:校园文化)

42、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中心主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43、泰勒(美):

A、“现代课程之父”“课程理论之父”“课程评价之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4年)。

B、“泰勒原理”:目标(最关键)、内容、方法、评价。

C、目标评价模式。

44、斯克里文(美):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45、乌申斯基:直观性教学原则(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46、沙塔洛夫:纲要图式教学法(纲要图式:由字母、单词等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

47、乔治-洛扎诺夫(又译洛奥尔基-洛扎诺夫保加利亚):暗示教学法,又名启发教学法。

48、劳伊德-特朗普(美):

A、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B、倡导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49、马杰:提出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编写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标准的表述。

50、加涅(美):

A、演绎式课堂教学策略,即先提出概念、规则,然后再举例证明。

B、将行为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C、提出学习过程的八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

回忆、概括、操作、反馈。

51、皮亚杰(瑞士):

A、提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经验。

B、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动作)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能区分主体和客体,获得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标志)

?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性思维”(使用语词或其他符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单向、不可逆、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守恒观念形成,具体逻辑推理(方程)去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命题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

C、提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道德阶段,1-2岁,感觉运动期,无道德概念发展。

?他律道德阶段,2-8岁,听别人的。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平等的观念。

?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

D、建构主义发展观(建构主义代表)—

即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E、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

展的内在动力。

F、自我中心的语言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同一个问题)、独白、集体独白。

52、苛勒(德):

A、完形—顿悟说(属于认知学习理论范畴)。

B、迁移理论,关系转化说。

53、托尔曼(美):

A、认知主义先驱。

B、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是指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

54、班杜拉(美):

A、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B、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C、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

D、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E、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行不行)。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强化的分类)。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

55、艾拉斯莫斯:最早提出“班级”一词。

56、贝尔和兰喀斯特(英):提出教学组织形式“导生制”(找小老师)。

57、维果斯基(苏联):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创始人),低级心理机能即作为动物进化结果,另一种即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B、内化学说,其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C、“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要走在发展前面。

D、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E、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F、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

58、冯特(德):心理学之父、心理学创始人。

59、埃里克森(美):

社会化发展理论(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A、婴儿期,0-18个月左右,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B、儿童早期,18个月—3岁,自主对羞耻与怀疑。

C、学前期,3-6、7岁,主动对内疚。

D、学龄期(小学),6、7岁-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E、青年期(中学),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

G、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对停滞感。

H、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

60、阿瑟—雷伯(美):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61、桑代克(美):

A、教育心理学之父,联结主义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B、试误说,即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尝试—错误)

C、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D、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E、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62、巴普洛夫(俄):

A、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无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本能)、条件反射(后天获得)。

?第一信号系统,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如:声音、光亮)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某种刺激和与这种刺激相

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与泛化(相似的刺激物引起相同的反应)。

?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反应。

B、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63、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代表人物—华生(美)、托尔曼、斯金纳、班杜拉。

64、斯金纳(美):

A、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B、强化理论—

?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有正强化(如:奖励)与负强化(如:撤销惩罚)之分。

?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并发明了强化时程表。

?回避条件作用(指个体通过学习一种“正确的”反应而事先避开即将到来的打击之过程)、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不再伴随铃声出现,那么狗对铃声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惩罚。

C、程序教学,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是一种自学程序。

65、奥苏贝尔:

A、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最突出)。

B、演绎式课堂教学策略。

C、按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心向即愿望);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E、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F、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为“讲解教学”。

G、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同化说(遗忘)。

H、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

?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66、沃尔夫(德):形式训练说,关于迁移的最早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67、贾德(美):

A、迁移理论,经验类化说(概括说)。

B、水下击靶实验。

68、伍德沃斯:相同要素说(与桑代克共同提出)。

69、詹金斯和达伦巴西: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70、艾宾浩斯(德):“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

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71、瓦拉斯:1926年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

72、奥斯本:1939年提出集体讨论法(又名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

73、科尔伯格(美):

A、深化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受赞扬行为好反之则坏。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评定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9—16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阶段),人际关系和谐,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以公正、平等、尊严为标准进行思考,认为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74、阿特金森(美):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即时间越多,动机水平越高。

75、耶克斯-多得森:倒U型曲线关系,即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76、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A、认知主义心理学家。

B、成就动机理论,个体成就动机可分为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77、韦纳(美):成败归因理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

如:“能力”为内部、稳定性、不可控因素

“努力”为内部、不稳定性、可控制因素

78、赫尔曼-威特金(美):提出认知方式分类中的场独立型(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型(场依存型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

79、杰罗姆-卡:沉思型(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与冲动型(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

80、沃尔朴(南非):

A、1958年首创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B、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81、艾里斯(美):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理论即人的情绪反应C是由B(信念)直接决定的。

82、罗森塔尔(美):“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角色期待”。

(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83、劳伦兹(奥地利):提出关键期,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 一、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二)、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 离。用字母L 2 表示。 (三)、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四)、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注意: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五、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六、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 +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excel期末知识点总结

1.文件的建立与打开: office图表新建新工作簿确定 打开 2.文件的保存与加密保存: office图表保存 xls 准备加密文档输入密码确定再次输入并确定 3.强制换行:alt+enter 4.删除与清除:删除整个单元格,清除格式、内容、批注 5.填充序列: 等差等比: 在单元格中输入起始值开始填充序列选择等差等比、行列输入步长值、终止值 文字序列: 在单元格输入文字序列 office按钮 excel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序列选中刚才输入的文字序列导入确定6.复制移动: 移动覆盖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覆盖 ctrl+左键拖拽 移动插入 shift+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插入 ctrl+shift+左键拖拽 7.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数量的行或列右键插入 8.为行、列、单元格命名: 先选中要命名的区域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内输入名字 直观,快速选定 如何删除名称:公式名称管理器选中删除 9.批注:单击单元格审阅新建批注 10.科学计数法: >=12位用科计表示 123456789012=1.234567E+11 1.A3=R3C1 R为行C为列 C1 C2 C3 R1 R2 R3A3 2.数组运算Ctrl+Shift+Enter 3.将某一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调用。最多可以嵌套七层 COUNT(参数1,参数2,…)功能:求一系列数据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COUNTA(参数1,参数2,…)功能: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BLANK(参数1,参数2,…)功能:求“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功能:求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 4.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 num_digits) =ROUND(1234.567,2)=1234.57 =ROUND(1234.567,1)=1234.6 =ROUND(1234.567,0)=1235 =ROUND(1234.567,-1)=1230 =ROUND(1234.567,-2)=1200 负的往左,正的往右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考点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两条重要的结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从小到大共9个层次) 总结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生存。(病毒无独立性)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 3.核酸、蛋白质不是生物,但它们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4.不是每种生物都有9个结构层次,一般来说生物越高级,结构层次越多,越复杂。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5.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对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般可以把它归入“细胞”层次,也可以归入“个体”层次 7.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8.导管、木纤维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9.种群,强调所有同一种生物;群落,强调某特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考点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两大类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 无染色体(DNA部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3蓝藻

大物知识点总结

大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简单机械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

l l l 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 方式,根 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 表示。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excel总结知识点

Excel知识点 【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Excel文件是一个工作簿(Book1.xls),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65536(行)*256(列)个单元格,多个连续的单元格组成了单元格区域。 2.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 3.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选取配合Shift键和Ctrl键。 4.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默认左对齐,数值型数据默认右对齐(数值型数据变为文本型数据加英文状态下单引号“’”,分数输入前加“0 ”),日期型数据用分隔线(—/)分开。 5.数据、文本、公式、函数均可以自动填充、移动、复制。 6.工作表的格式化:(1)格式| 单元格(2)选中| 右键| 设置单元格格式。7.表格的制作:格式| 单元格| 边框。 8.数据区域的条件格式:格式| 条件格式。 9.行、列的插入、删除、高度、宽度的调整(出现###表示列宽过小,应适当加宽列宽)。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1.公式的使用:+ —* / 。 2.函数的使用:Sum average max min if and or count countif。 3.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前需先输入“=”,要熟练掌握i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嵌套。 4.条件格式的应用(“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并掌握删除条件的方法)。【图表应用】 1.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对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需注意以下问题: (1)插入图表之前需根据要求正确选好数据源(能连续选择尽可能连续选择)。(2)掌握对图表各部分进行格式化设置(双击要修改部分,数值轴刻度的修改)(3)掌握如何修改图表中的错误项的方法。(图表区内单击右键) 【数据分析】 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正数:大于的数叫做正数。0 1.概念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π是正数但不是有理数! 2.分类:两种 二、有理数⑴按正、负性质分类: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有理数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3.数集内容了解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号)(注意不带“+”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Excel知识点大全

必修:excel上机考试知识点 一、数据的计算 1、函数法(共四个函数)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SUM——修改参数范围:单击填平均值的单元格——插入——函数——AVERAGE——修改参数范围 :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MAX——修改参数范围:单击填和的单元格——插入——函数——MIN——修改参数范围2、:单击填结果的单元格——输入公式例如:输入“=(B2-C2)*(E2-D2)” 二、:选择参与排序的所有数据——数据——排序——选择主要关 键字(例如按总分排序,关键字则选总分)——选择升序或降 序 三、:单击自动填充柄拖拽鼠标(即在选中的单元格右下角单击鼠 标拖拽) 四、:行标或列标上单击右键 五、右键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小数点精确几位,文本,百分比,字体对齐方式靠下,填充颜色合并居中,内边框和外边框等) 六、:选中数据区域——插入——图表(标题、分类标志、 行列选择、显示值、显示图例)上机主要考的图表有簇 状柱形图、三维饼图、折线图三种。

七、,填充颜色: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星星—— 在指定位置拖拽 八、:格式——条件格式 九、:在窗口左下脚双击Sheet1改为学生成绩。 十、选中数据区域——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十一、:视图——显示比例 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第四节数据信息的加工——计算和排序 一、数据的计算 (一)函数法 1、SUM(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总和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求和函数按钮。 选范围:在“函数参数”属性框中观察求和数值的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手工修改下图中圈起的位置,将其改为正确的范围,或用鼠标直接在正确的数据区域上拖拽。最后执行“确定”按钮 2、AVERAGE(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平均数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求平均函数AVERAGE,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选范围:在“函数参数”属性框(如下图所示)中观察求平均数值的范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手工修改下图中圈起的位置,将其改为正确的范围,或用鼠标直接在正确的数据区域上拖拽。最后执行“确定”按钮。 3、MAX( ) 定位置:单击要填写计算最大值的单元格。 找函数:选择“插入”菜单中“函数”选项,在“插入函数”属性框中选择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 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 i kT ε=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高中信息技术 Excel知识点整理

【Excel 知识点和操作过程】 【Excel 的基本概念】 一个Excel 工作簿由多个工作表(默认由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组成,工作表又由单元格组成。Excel 工作簿97-2003版本的保存格式为.xls ,2007以后的版本保存格式为.xlsx 。 工作表的操作:在某个工作表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即可进行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或复制工作表、修改工作表标签颜色等操作。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单元格G5表示该单元格位于G 列第5行;单元格区域G2:I4表示G 列至I 列和第2行到第4行所围成的单元格区域;单元格区域“G2:G4,I2:I4”表示“G2:G4”和“I2:I4”两个单元格区域。 :选中一个单元格:单击该单元格。选中单元格区域:单 击该区域中的第一个单元格,然后拖至最后一个单元格。选中不相邻的区 域:选择一个单元格区域,按住Ctrl 的同时选择其他单元格区域。选中行 (列):单击行(列)标题可以选中一行(列) ,在行(列)标题间拖动鼠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插入单元格、行、列。如果插入的是单元格,可以选择当前单元格右移或下移。删除操作同理。插入或删除行(列)也可以在行(列)标题上用鼠标右键进行操作。 ,输入数字即可。列宽操作同理。如果某个单元格的列宽不够,可能变会占用显示在其它单元格或显示为“#####”类型。 图标,即可合并单元格区域为一个单元格,内容为水平居中。如果单元格区域中每个单元格都有内容,只保留最左上角的单元格的内容。跨跃合并可以合并每一行的内容。再次单击合并图标,就可以取消合并。 格,拖动填充柄(右下角的小黑点)涵盖要填充的整个范围。自动填充可以进行复制单元格、序列方式填充等操作,还可以自动填充计算公式(公式中的单元格会根据拖动位移量进行相应变化)。 选中单元格进行复制,到目标单元格鼠标右键, 可以选择只粘帖为数值、公式、格式等。 功能区选项卡 功能区 当前单元格编辑栏 工作表标签 行标题 列标题 全选

Excel中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Excel中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Excel知识点一: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Excel文件是一个工作簿(Book1.xls),一个工作簿默认包括3张工作表,一个工作表包括65536(行)*256(列)个单元格,多个连续的单元格组成了单元格区域。 2.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删除、重命名、复制、移动。 3.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选取配合Shift键和Ctrl键。 4.输入数据时,文本型数据默认左对齐,数值型数据默认右对齐(数值型数据变为文本型数据加英文状态下单引号“’”,分数输入前加“0”),日期型数据用分隔线(—/)分开。 6.工作表的格式化:(1)格式|单元格(2)选中|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 7.表格的制作:格式|单元格|边框。 8.数据区域的条件格式:格式|条件格式。 9.行、列的插入、删除、高度、宽度的调整(出现 表示列宽过小,应适当加宽列宽)。 Excel知识点二:公式和函数的应用(难点) 1.公式的使用:+—*/()。 2.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maxminifandorcountcountif。 3.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前需先输入“=”,要熟练掌握if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嵌套。 4.条件格式的应用(“格式”菜单/“条件格式”,并掌握删除条件的方法)。

Excel知识点三:图表应用 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对图表的编辑和格式化,需注意以下问题: 1.插入图表之前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数据源。 2.掌握对图表各部分进行格式化设置(双击要修改部分,数值轴 刻度的修改) 3.掌握如何修改图表中的错误项的方法。(图表区内单击右键) Excel知识点四:数据分析(难点) (一)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适用于排序关键字唯一的情况。 ※提示:只需选中关键字所在列的任意单元格进行排序,不要选中整列进行排序。 2.复杂排序 排序关键字不唯一时可使用该种排序方法。 3.取消排序 (二)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1)筛选前需将光标定位到数据表中的单元格上。 (2)筛选后,筛选关键字的下拉箭头为蓝色。 (3)取消筛选:选择“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使其前面“√” 号消失)。 2.高级筛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 识点总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Office知识点的总结

、PPT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Word文档知识点 第一章 Word文档的编辑与排版功能 一、Word2016操作界面: 由“文件”按钮、快速访问工具栏、标题栏、功能区(选项卡和命令组)、标尺、共享、页面区域、滚动条、状态栏等组成。 Word2016的默认后缀名是:.docx 二、word的基本操作: 1.文件的基本操作 1)不同输入法之间的切换:Ctrl+Shift键; 2)CapsLook=大、小写字母切换 3)NumLook=控制数字小键盘打开与关闭 2.输入日期和时间; 1)插入当前日期:Alt+Shift+D;2019/6/2 Sunday 2)插入当前时间:Alt+Shift+T;7时45分 3.选定文本的作用:选定文本后,才能编辑和修改文本。 4.输入文档时,直接按“Enter”键可对文档内容进行换段;按“Shift+Enter”组合 键可对内容进行换行,并出现一个手动换行符“↓”。 5.选定文本的方法; 1)选择整个文档:在文档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三次。 2)选择整个段落:在段落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连续点击鼠标左键两次。 3)选择一行:在一行的左侧页边距外侧的空白页面上,单击鼠标左键。 4)可以使光标插入点快速移到第一页页头的组合键是Ctrl+home。 5)选择文档中竖块文本的方法,可以按住Alt键选择。 6)小区域选择:按住鼠标左键,从开始位置拖动到结束位置,松开鼠标左键。 三、文本和段落的基本格式 设置文字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下划线、边框、底纹、颜色等; 设置段落格式的操作有设置对齐、缩进、行间距、段间距以及边框和底纹等; 设置页面格式的操作有设置纸张、页边距、页眉和页脚、页边框等。 1、字体的安装: 1)选中字体文件,鼠标右键“安装”; 2)开始/控制面板/字体 2、段落文本的对齐方式包括:左对齐Ctrl+L、居中Ctrl+E、右对齐Ctrl+R、两端对齐Ctrl+J、分散对齐Ctrl+Shift+J(调整字符宽度) 3、按组合键【Ctrl+D】打开“字体”对话框,设置文本格式。 4、在文档中插入的分页符,为什么有的时候看不到?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 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 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3、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运动结果是不同的。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4、坐标系: 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构成,分为一维坐标、二维坐标、三维坐标等 5、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与时间间隔在数轴上的表示举例 6、位移和路程 7、标量和矢量 8、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9、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10、两种打点计时器 11、纸带测速度 v B=X AC AC v AB= X AB AB 12、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 13、加速度与速度方向

14、x-t ,v-t 图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轨迹是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②轨迹是直线,且速度均匀变化(均匀增加或减小) 2、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解析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word和excel知识点总结

Word 知识点 1、批注: 选中需要设置批注的文字,选择“审阅”——〉“批注”组中的“新建批注”,输入容时一定注意标点符号的输入,中文描述中的标点符号应该是中文的标点。 2、字符间距 “开始”——〉“字体”组的拓展按钮,打开“字体”窗体——〉“高级” 3、插入另一个文件中的容 “插入”——〉“文本”组——〉“对象”——〉“对象”——〉“由文件创建”(嵌入式) ——〉“文件中的文字” (1)“到文件”表示插入文件后,该文件会和源文件建立,当源文件容发生改变时,该文件也会随之改变; (2)“显示为图标”表示插入文件后不显示文件容,而显示为图标,双击该图标可打开该文件。 4、查找替换 “开始”——〉“编辑”组——〉“替换”——〉“更多”——〉“特殊字符”

5、添加样式 “开始”——〉“样式”组中的拓展按钮——〉“管理样式”——〉“推荐”——〉选择样式——〉“显示” 6、着重符 “字体”的拓展 7、考试题中出现:把英文设置为“使用中文字体” 例如:将“Abcdef”设置为使用中文字体的操作是:选中该英文后,单击“开始”中“字体”组的,则打开“字体”对话框,如下图1-1: 图1-1 在单击“西文字体”框的下拉按钮,从中选择“(使用中文字体)”即可。

8、标题1、标题2等样式的修改: 在“开始”选项卡的“样式”组,右键点击“标题1”,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图2-1中选择“修改”,打开标题1 的修改窗口如图2-2;点击图2-2左下角的“格式”可以对字体、段落、边框、文字效果等进行设置修改。如图2-3. 图2-1 图2-2 修改窗口

图2-3 9、“彩虹出釉”文字效果的设置 选中需要设置文字效果的文字,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点击拓展按钮,打开如图3-1所示的字体设置窗口。 图3-1 在图3-1中点击“文字效果”,打开图3-2所示的“文字效果”窗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