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ovariantization an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in the light-cone gauge

Covariantization an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in the light-cone gauge

Covariantization an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in the light-cone gauge
Covariantization an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in the light-cone gauge

a r

X

i

v

:h e

p

-

t

h

/0

2

4

3

6

v

1

3

A p

r

2

2

hep-th/0102XXX IFT-01-2002Covariantization and canonical quantization in the light-cone gauge Alfredo T.Suzuki a and Ricardo Bent′?n z Instituto de F′?sica Te′o rica -UNESP.Rua Pamplona 145,CEP 01405-900,SP,Brasil.ABSTRACT In the light-cone gauge choice for Abelian and non-Abelian gauge ?elds,the vector boson propagator carries in it an additional “spurious”or “unphysical”pole intrinsic to the choice requiring a careful mathematical treatment.Re-search in this ?eld over the years has shown us that mathematical consistency only i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physically meaningful results.Whatever the prescription invoked to handle such an object,it has to preserve causality in the process.On the other hand the covariantization technique is a well suited

one to tackle gauge dependent poles in the Feynman integrals,dispensing the use of ad hoc prescriptions.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the covariantization technique in the light-cone gauge i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e canonical quantization of the theory.

IFT-01-2002

January 2002

1Introducti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ght-cone gauge started well back in the1940’s with the pioneering work of P.A.M.Dirac[1].Since its d′e but into quantum ?eld theory it has known days of both glory and oblivion for varied reasons. On the one hand it seemed a solid grounded and more convenient approach to studying quantum?elds,e.g.,the only setting where a proof of the?nite-ness of the N=4supersymmetric Yang-Mills theory could b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was in the light-cone gauge(a facet of its glory)[2].But on the other hand,manifest Lorentz covariance is lost and non-local terms sneak into the renormalization program(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that charges us with a price to pay).

Having this very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light-cone gauge as our hind-sight,we can say that some of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it in quantum?eld theory has to do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decoupling the ghost?elds in the non-Abelian theories,since it is an axial type gauge,as shown by J.Frenkel [3],a property that can simplify Ward-Takahashi identities[4]and problems involving operator mixing or diagram summation[5].

The annoying thing is that actual calculations of Feynman diagrams involved

1

in any physical process of interest give rise to“spurious”poles and these need to be treated carefully.By carefully we mean that any device or prescription called upon to handle the singularity needs not only to be mathematically sound but must guarantee no violation of basic underlying physical princi-ples such as causality[6].Besides,even with causal prescriptions such as the Mandelstam-Leibbrandt one to handle it,there emerges a lot of nonlocal terms in the calculation proper that could pose challenges to the renormal-ization program[7].

Of course,the machinery developed to handle covariant poles in propagators is on the road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and from the start the procedure there has been such that the methodology sought would preserve unitarity, causality and so on,i.e.,the analytical properties being rightly understood and applied for that case,ensuring the possibility of Wick rotation.Therefore if we could somehow build a bridge between the light-cone and the covariant pole,that could bring some frui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inherent to the light-cone.This is exactly what has been proposed in[8]and the bridging of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ingularities was named “covariantization”.

Covariantization then is a procedure to treat the so called“spurious”poles

2

that appear in the light-cone gauge choice transforming them into covariant-type poles,by the use of a“dispersion”relation.This enables us to take advantege of well known properties belonging to covariant poles in the prop-agators,eliminating the need to construct an“ad hoc”prescription to handle especi?cally the light-cone pole.As far as we know there is only one other prescriptionless method to handle light-cone integrals:the negative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method(NDIM)which is an altogether di?erent approach developed later by the turn of the last century[9].

The above mentioned covariantiz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from an intuition that the similarity of covariant-type pole generated by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would work correctly for the light-cone pole thus covariantized.In order to be formal and consistent,it also has to be possible to deduce it from the canonical quantization of the theory,and this is the aim and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Since ghosts in a non-Abelian theory decouple in the light-cone gauge and without loss of generality,it is su?cient for us to consider an Abelian theory for this purpose.

The outline for out paper is as follows:in the next short section we review and consider the main ideas behind covariantization method whereas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 we consider the canonical quantization of a model Abelian

3

quantum gauge?eld constrained in the light-cone choice.The last section is devoted to the?nal comments and conclusions.

2Covariantizaton.

Here is a brief review of the“covariantization”technique which was proposed by A.T.Suzuki[8].The idea is quite simple.In light-cone coordinates,the square of a four-momentum is:

q2=2q+q???q2.(1) Therefore,as long as q?=0(and this is a key point,as we shall shortly see),

we can write q+as

q2+?q2

q+=

characteristic pole becomes

1

,q?=0.(3)

q2+?q2

Note that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light-cone pole in q+and the covariant-type pole q2+?q2is restricted by the condition q?=0.This means that,in the usual coordinate notation q?=q0?q3=0,or q0=q3.

If we remind ourselves of the pure covariant case,this is equivalent to the condition q0=0,the zero-mode extracted out from the range of meaningful frequencies allowed for the quanta:only negative energy quanta q0<0 propagates into the past and only positive energy quanta q0>0propagates into the future.This is the causal connection.In the light-cone case,this translates into two distinct physically allowed regions,namely q0q3respectively.

The important thing here is that the condition q?=0warranties the causal structure of the covariantization technique since it eliminates the troublesome q?=0modes.Elimination of these modes restores the physically acceptable results as can manifestly be seen in the causal prescription[10]for the light-cone gauge.

5

3Canonical quantization.

As explained earlier,it is su?cient for us to consider here the Abelian gauge ?elds.Our procedure is similar to that used by A.Burnel[11]in relating the canonical formalism to the Mandelstam-Leibbrandt prescription for the light-cone gauge.

Let us start with:

L=?1

2

αh2,(4)

where h is an auxiliary?eld[12,13],αis a parameter,nμand mμare the light-cone vectors that de?ne the gauge(note that we have two null vectors that de?ne the gauge,even though the usual gauge condition mentions only n·A=0),and the?eld strength tensor

Fμν=?μAν??νAμ.

Using the Euler-Lagrange conditions,we obtain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μFμν?h(m·?)nν=0,

(m·?)(n·A)=αh.

Following the canonical formalism,the equal-time commutation relations are:

[Aμ(x),πν(y)]

x0=y0=iδνμ

3

i=1δ(x i?y i),(5) 6

[Aμ(x),Aν(y)]

x0=y0

=0,(6)

[πμ(x),πν(y)]

x0=y0

=0,(7) where the canonical momenta are

π0=h n0m0,(8)

πk=F k0+h m0n k.(9) Using the equal-time relations(5)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s,it is possible to get the commutation relations for any time.This was done by Burnel in 1989[11].That we are interested in is on momentum space operators,so we will leave space-time in the usual way,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6357976.html,ing the Fourier transforms Aμ(x)=

1

k2

?

k2

k2

+

δ(k2)

with also[aμ(k),aν(k′)]=0e[bμ(k),bν(k′)]=0.

The propagator is de?ned by

?G

μν

(x)=<0|T[Aμ(x)Aν(0)]|0>(12) Using the equations(10)and(11),we obtain

(2gμν??μ?ν?nμnν

(m·?)2

k2 gμν?nμkν+nνkμk·n k·m kμν .(13)

That for theα→0limit in the light-cone gauge(n2=0)goes exactly to the covariantization proposal.

Gμν(k)=?i

k·n k·m

k·m .(14)

Note that this preserves the causality of the propagator since the k?=k·m mode does not vanish nor cannot be canceled against the k+k?=k·n k·m bilinear term in the denominator.This fact is also observed in the de?nition of the light-like planar gauge as was done in[14].

4Conclusions.

In this work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nonical quantization of the theory in the light-cone gauge leads to the covariantization proposal for the

8

gauge dependent pole.The question that we now ask i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poles with the bilinear terms(k·n k·m)?1instead of the usual ones(k·n)?1.The raising of such a question becomes natural since that bilinear structure is the one that preserves causality of the theory.This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orm of the propagator in the case of the light-like planar gauge[14],where the important fact was to observe the discrete simmetry between the light-cone vectors nμand mμ.

However,here,our starting term for the gauge?xing Lagrangian,L?x, does not display this kind of discrete simmetry,since we took a general class III linear gauge.So,what seems the logical step now is to seek a gauge?xing Lagrangian term of the form

L?x=L?x(n,m,A),

that is,a term with such discrete simmetry built into it.The easiest way to construct or incorporate this simmetry is to take the factors of the form (n·A)(m·A)alongside some non-propagating auxiliary?elds.Then,some tentative forms would be terms such as these:

?First proposal:

L?x=h[(n·A)(m·A)]1

h2,

2

9

?Second proposal:

L?x=h(n·A)?1

(n·A)(m·A)

h2,

?Third proposal:

L?x=h(m·A)?1

(n·A)(m·A)

h2.

where for simplicity we have taken the gauge parameter a=1.The?rst option has the built-in simmetry n?m,but it is practically prohibited by the very presence of a square root in it.The second and third options does generate the desired gauge?xing term L?x,but they lack the manifest simmetry n?m.So,is it the best we can arrive at?Hopefully not,since upon examining the three proposals above,one notes that they have one feature in commom:they make use of just one non-propagating auxiliary ?eld h.If we insert a second auxiliary?eld,we can construct a Lagrangian density of the form

L=?

1

interest now is the canonical quantization of the Lagrangian density(15) whose result is to appear shortly elsewhere.

Acknowledgments: A.T.S.acknowledges partial funding from CNPq and R.B.wishes to thank fapesp for?nancial support.

References

[1]P.A.M.Dirac,Rev.Mod.Phys.21(1949)191

[2]J.H.Schwarz,Phys.Rep.89(1982)223;S.Mandelstam,Nucl.Phys.

B213(1983)183;L.Brink et al,Phys.Lett.123B(1983)323

[3]J.Frenkel,Theories in Algebric Non-Covariant Gauges,World Scienti?c

(1991).

[4]D.M.Capper,and D.R.T.Jones,Phys.Rev.D31(1985)3295

[5]C.B.Thorn,Phys.Rev.D20(1979)1934; D.J.Pritchard and

W.J.Stirling,Nucl.Phys.B165(1980)237

[6]S.Mandelstam,Nucl.Phys.B213(1983)149,

G.Leibbrandt,Can.J.Phys.64,(1986)606,

B.M.Pimentel,and A.T.Suzuki,Phys.Rev.D42(1990)2115,

11

[7]A.Bassetto,G.Nardelli,and R.Soldati,Yang-Mills Theories in Algebraic

Noncovariant Gauges,World Scienti?c,Singapore(1991);G.Leibbrandt, Noncovariant Gauges:Quantization of Yang-Mills and Chern-Simons Theory in Axial-type Gauges,World Scienti?c,Singapore(1994)

[8]A.T.Suzuki,Modern Phys.Lett A,8(1993)2365,

[9]A.T.Suzuki,A.G.M.Schmidt,and R.Bentin,Nucl.Phys.B537(1999)

549,

[10]B.M.Pimentel and A.T.Suzuki,Phys.Rev.D42(1990)2115,

[11]A.Burnel,Phys.Rev.D4(1989)1221,

[12]S.Porkoski,Gauge Fields Theories,2nd.ed.Cambrigde Monographs on

Mathematical Physics,(2000),

[13]T.Kugo and S.Uehara,Nucl.Phys.B197(1982)378,

[14]A.T.Suzuki and R.Bentin,Modern Phys.Lett A,17(2002)205.

12

16式太极拳

十六式太极拳 一、(武术段位制“二段”太极拳规定考评技术) 一、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段 1 、起势 2 、左右野马分鬃 3 、白鹤亮翅 4 、左右搂膝拗步 5 、进步搬拦捶 6 、如封似闭 7 、单鞭 8 、手挥琵琶 第二段 9 、倒卷肱 10 、左右穿梭 11 、海底针 12 、闪通背 13 、云手 14 、左右揽雀尾 15 、十字手 16 、收势 二、动作说明及要领讲解 【动作说明】 预备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于大

腿外侧;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呼吸保持自然。 第一段 1 、起势 ( 1 )左脚向左轻轻分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 2 )两手慢慢向前平举,手心向下,与肩同高,两臂横向距

离约同肩宽,肘微下垂。 ( 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手心向下,掌与膝相对。 【练习要点】沉肩、垂肘,松腰屈膝,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手指

自然微屈,两臂下落要与身体的下蹲动作协调一致。 2 、左右野马分鬃 ( 1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于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臂外旋,左手经体前向右划弧合于腹前,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

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 2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随即右腿蹬地,上体继续左转,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肘微屈,手心斜向上;右手落于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 3 )左脚蹬地,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身体左转,右腿屈膝以脚前掌蹬碾地面,左腿随身体左转向外摆脚约45 °,随后全脚踏实,左腿慢慢屈

ENAS云存储(网盘+文档云)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易存云存储系统平台建设 项目方案 北京易存科技 2016-1-25 目录 一、方案概述....................................... (03) 二、方案要求与建设目标.................................0 4 2.1 客户需求分析..................................04 2.2 系统主要功能方案..............................05 三、系统安全方案.................................... (19) 3.1 系统部署与拓扑图...............................19 3.2 文件存储加密...................................21 3.3 SSL协议........................................22 3.4 二次保护机制............................. (23)

3.5 备份与恢复.....................................23 四、系统集成与二次开发.................................24 4.1 用户集成.......................................24 4.2 文件集成.................................... (2) 7 4.3 二次开发.................................... (2) 9 五、典型成功案例.......................................29 六、售后服务体系.................................... (30) 6.1公司概况.......................................30 6.2 服务内容与响应时间............................. 31 一、方案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让电子文档成为企业智慧资产的主要载体。信息流通的速度、强度和便捷度的加强,一方面让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但另一方面也承受着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压力。 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对文件的安全而高效流转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大文件的传输与分享,集团公司与分公司,部门与部门之间,乃至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频繁的业务往来,显得尤其重要。 文件权限失控严重,版本混乱,传递效率,查找太慢,文件日志无法追溯,历史纸质文件管理与当前业务系统有效整合对接等一系列的问题日渐变的突出和迫切。 该文档描述了北京易存科技为企业搭建文档管理系统平台的相关方案。从海量文件的存储与访问,到文件的使用,传递,在线查看,以及文件的流转再到归档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教程 简述 一、太极拳教程之混元桩时间为30分钟。 1、起式,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 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2、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胸前呈抱球状似两手抱住一个气球,胸部开阔但切忌有意挺胸、肩要放松、腋下含空,双手距胸部尺许略远,掌心向内,指尖相对,双手之间距离为二至三拳。双手五指自然微张即可。臀部微有下坐之意似坐于高凳上,背部、腰部似微身后的大树或 墙上,似非,体重大部分落于脚跟。 3、练太极拳内功时,面部表情自然微笑,双目平视前方,不要仰头或低头,练功时也可 闭眼去练。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只要能使身体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正确, 即为达到站桩的要求。 4、放松训练,意识从上到下,反复放松三次。顺序:头部、颈部、肩部、臂部、两手、胸部、腹部、腰部、胯部、大腿、小腿、脚掌。放松的正确做法就是:避免无意识的肌肉 紧张用力,恢复自然状态。 5、不需要特定的意念,不需要刻意入静。 6、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盖在肚脐部位,静养1──3分钟。然后两手搓热,轻 轻搓面部几次到几十次参考辅助内容里的按摩法。 太极拳内功说明: 1、每次练习时间从10分钟开始,间隔5分钟再练习,共两次。以后逐渐增加到一次30分钟以上,则只需练习一次。 2、站桩前应稍微活动一下各关节各种体操动作均可;结束后可以散步3-5分钟。 3、地点的选择:室内注意空气流通但不要正当风口,或空气清新但无明显风的室外。 树林里的空地是最佳地点。 4、两脚一般要求平行,但略成外八字也可以。 5、形体调整的要领:头顶似有一线把身体悬吊起来,则脊椎骨由于重力作用自然节节 下垂拉开。 二、太极拳内功教程之混元开合式时间10分钟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刘嗣传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 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 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化的配合是指对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按照武术技击动作的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起动同步运行,同时到达一定部位。太极拳的内劲,正是按照这一劲力原理,通过由内及外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它不同于外家拳由刚硬、直出、快猛、吐气开声等训练方式而获得的劲力。太极拳是由缓慢、轻松、柔和、曲旋,并通过走螺旋、划圆疑难、腕缠丝、胸腰伸长叠化而由内到外产生劲力。太极内劲特别注重内中意识的锻炼,主张“用意不用力”,意念神经的指导又有独特的运行路线,再配以肢体的圆运动,练就一种混圆一体的圆匀力场。活动在这个圆匀力场内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凹不凸的太极体,且是应付一切外来侵入的变化无端的圆形体。时时慢练心悟,突出以柔化、借力、粘走化发的攻防意识,形成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主要特色的劲路,加以灵活多变的和、眼、身劲、步的同步习练,从而显示出太极拳独到的攻防技击特色。 太极拳内劲中的刚发,是在得机得势时,即“中实”之后的突发,这时内劲的来源是靠

谈谈云存储

谈谈云存储 本本伴随我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因为我到哪都喜欢带着它,尽管在别人眼里就跟一个古董似的,但我一直不舍得换新的,可能是“日久生情”吧,勉强用着先。毕竟为了适应这个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CPU、主板这些核心的配件,其他基本上也都换过一遍了,但仍然是捉襟见肘,最近就碰到了存储容量的问题。4年前把硬盘从原配的80G 换了个250G的,忽然发现又不够用了,现在的文件、软件真是越做越大,比如某数值计算软件,装上就是3个G,虽然功能强大,估计我自己用的也就一两百M的功能;某数据库系统强行就占了5个G,还不能直接删除,相当烦人;某图像处理软件,新版本占用空间越来越大,搞得我现在还在用8年前的版本,另外打算存几个高清图片、视频的想法还是不要有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打开常用的360浏览器,把免费的云盘空间翻了出来。 关于“云”这个概念,前几年确实火了一阵,像我这样现在才使用的人应该是比较out了吧(谁叫我一直没有这个需求,呵呵)。第一次用,惊喜还是有的,也许是我经常使用360浏览器的缘故,登录以后就得到了36T的空间,刚开始还真有点小激动,还好马上就想明白了,这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对于我来说,也或许是大多数人,以目前的计算机水平,就算再怎么喜欢收集电影、软件之类的占空间的东西,充其量也就10T左右吧,不管是给你36T甚至到无限使用的空间也好,也不就是一个数字而已,和10T没有多大分别,别人做云盘就是要抓住我们这种不想花钱又想得到超大存储空间的心理。好了,话

又说回来,既然云盘服务都这么慷慨,几十个T的存储空间随便给,总得有个“后台”吧,那就是云存储的技术支撑,虽然我没研究过这方面的理论,只是想感性地谈谈,至少得需要这么几个方面的技术。 容量。云存储吸引人的特点就是大容量,之所以能这么做,关键就是把网络上的存储资源都整合到了一起,这么大的存储资源一家公司买不起,也没必要花重金购买,只需要廉价租用网络资源就行了。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网络上有很多服务器,也有很多闲臵的存储资源,他们更愿意把闲臵的资源租出去,获取利润。就有点像我们用余额宝,自己的小钱存在银行里利息低得不忍直视,而且存定期也不方便,这时聪明的老马跳出来,发明了余额宝,把大家的钱忽悠过来,用大钱跟银行谈大额存单,获取高利润,再把一部分高利润返还给用户们,而且还通过基金管理、收益预支等方式,让大家随时可以存取,自然深得人心。云存储自然也是用了这么一个“聚少成多”的原理。 管理。这是云存储的核心技术,百度一下就能看到很多专业的术语,那么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解决文件的存放、查找和读取的问题。这里我只想讲一个词——索引。为每个文件基于内容产生出一个唯一的索引值,类似于去图书馆找书,每一本书上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方便查找,云存储的管理者只要构建一个数据库来存储文件的索引值,然后通过索引值映射到网络存储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对网络上的文件进行存储和读取,因为索引值远远要比文件所占空间要小得多,有利于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另一个好处就是节省空间,也许你会想,产生一个多余的索引值不就增加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A、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B、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01(一) 02

D、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E、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F、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G H 一)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二)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臵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

太极拳真谛

太极拳真谛 作者:冯志强 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我青年时从太极拳陈公发科学艺,即深爱此拳理精法密,本于太极正理。四十年来,虽每日细玩太极图,犹觉“太极”二字奥秘难穷,故我与太极拳之点滴认识,甚觉肤浅,仅为太极拳之皮毛耳。在此公诸于众,诚恐贻笑大方,尚祈有识个中真窍之同道不吝赐教是幸。 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我认为,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出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无数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创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学者练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习练太极拳的一点感悟

学练太极拳的感悟 多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偶有些粗浅体会。以下系本人初窥太极拳门径的一孔之见,体悟肤浅,仅供太极拳初学者参考。 1、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 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必有隔阂。功夫不到,耳食为知,终属虚妄。 2、太极拳爱好者选择老师学拳就极为重要。 太极拳学习主要是以传统的言传身教方式,所以,正所谓:老师(传统称呼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可见老师想不想、能不能把你领进门具有决定意义。在这里要提醒太极拳爱好者,不要迷信哪一派的“正宗传人”或“什么大师”、“嫡传弟子”等宣传,太极拳是活着的文化与技艺,是不能像古董、金钱一样继承、传递的。所以说:选择老师学拳首先是明师(明白拳理拳法的“明”和开明不保守的“明”),再是严师,加上名师当然更好。还要具体看看继承人的武德、功夫、综合修养如何。 3、对文字、图谱、影像、视频的看法: 书本图谱形式的缺点是图形静止,无法表现拳术运劲及神态。视频影像形式则没有图谱形式的缺点,老师向学生言传身教,自学者似乎是在旁听。其实,没有老师在旁边校正动作,是图谱和影像形式自学时的共同缺点。再说,图谱影像上的示范者,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

杂、由基本功到套路,由套路到对练,经过体悟身知的老师,图谱影像等载体无法把这个过程反应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图谱、影像只是供训练有素者所用。非此类自学者,若以自己的理解按图索骥,十之八九的结果是南辕北辙。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学,由此而形成错误练法。理论性学问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只要理解了,就算掌握了。而太极拳则是身体力行的技艺,语言、文字、图像都无法确切地记录身体力行的感觉,这就决定了“复制学习”太极拳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是太极拳难以普及之处,也是中华古老文明宝贵之处。 4、练习太极拳要想具有技击实战能力,首先要出功夫。 如何才能出功夫呢?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练习方法呢?以我个人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来说,太极拳的内容应包括:一是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套路的练习;三是桩功的练习;四是辅助功法的练习;五是内功的修炼;六是各种推手的练习;七是散手实战训练。 5、慢与快 由于诸多原因,现在的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杨式太极拳唯有慢练的传统拳架,不知道还有快练的传统拳架。“慢”好像是杨式太极拳的代名词,以至忽视了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如把太极拳练快,别人就不相信你练的是太极拳了”,客观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最终将喜欢技击的太极拳练习者引入了“枉费功夫贻叹息”的误区。殊不知慢是为了给快打基础,慢是练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正如拳谚的“慢如抽丝,疾如电挚”。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云盘存储教案

云盘存储教案 一、导入 老师这里有个金山打字通的打字软件,想跟大家共享一下,同时还希望大家可以回家也能多练习打字,成为一个打字高手,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把软件带回家,安装在自己家里的电脑上呢? 哦,有很多同学都说出了想法,用U盘拷回家,或是发邮箱,或是直接传给大家。 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但是大家知道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我们有一个产物——云盘存储。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云盘存储来进行共享,在学习共享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云盘存储是怎么一回事儿?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书本第157页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科书。我请同学来说说什么是云盘?学生说。 教师补充:云盘就是一个能让你放心存放资料的地方,它可以在网页上,可以在你的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在你的手机里。不管在哪,只要你把文档放进任意一个设备的云盘中,那么就会自动在云服务器上帮你备份一份,然后你在其他设备中,马上就能同步得到这个文档。那么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说。 教师小结板书:存储空间大 免费 安全保密 便携 稳定的跨平台文件存储、备份、传递、 共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云盘存储分享我们的资源。 二、新授 提供云盘服务的网站有很多,如百度云盘,360云盘,金山快盘,115网盘,腾讯网盘等。今天我们用百度云盘为例。 任务1:登录网站 1、教师演示登录 2、教师小结:这个是老师已经注册好的云盘账号。我们只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进入我 们的云盘了。 3、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的账号登录我们的云盘。 4、学生登录 任务2上传文件 1、仅仅是登录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分享,因此我们可以把大家有的资料传到我们的云盘中进 行交流分享。所以,下面我们就要上传文件。 2、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书本159页-160自主学习有关上传文件的内容,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把 桌面上的文件上传。 3、学生活动。 4、教师辅助,学生演示。 5、有同学发现自己的文档太多,找起来不方便,该怎么办呢? 6、对的,其实我们可以整理一下我们的云盘。 7、云盘整理:可以新建文件夹进行归类。 任务3、分享文件 很多同学都上传好了,我们利用云盘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我们马上来学习如何分享。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

太极拳动力的科学 据考证,目前流行的大极拳,源于宋朝武当道士张三丰的“武当内家拳”系列,其中包含了“太极拳十三势”。经过宋、元、明三个朝代,到清朝时,武当内家拳分成了两支。南支以宁波张松溪的“松溪内家拳”见著;北支则由山西的王宗岳在西安传给了蒋发,再由蒋发教给陈家沟的陈长兴;陈长兴后来将大极拳传给了杨露禅。除了陈、杨两家主流外,太极拳现今还有武氏、吴氏、郝氏、孙氏、郑子(郑曼青)等流派。 太极拳的渊源传说纷坛,先后有顾留馨、唐豪、吴图南、雍阳人、赵斌(杨澄甫的外孙)等的考证,最终肯定了张三丰与今日大极拳的关系。由于也有文件记载,太极拳可能在唐朝就有了,张三丰应是集其大成并让太极拳普遍流传的关键人物。主要引据包括:.明代宋远桥的《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指宋氏太极功是唐朝的许宣平所创;明代俞莲舟的《太极拳真义》中,指俞氏太极功是唐朝李道子所创。 .明代历史学家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中,指内家拳起于武当丹士张三丰。王征南是内家拳大师,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跟王征南学拳。黄百家在他的《内家拳法》中,指张三丰是北宋微宗时候的人。 .乾宣道长严嘉康的《武当秘鉴》中,指张三丰创无极拳十二式、太和拳八式、太极拳十六式,后来三拳合一为太极拳。 .杨露禅的弟子王兰亭,将太极传给了李瑞东,李的传人公布了陈长兴有关太极拳源流的一篇序,陈长兴在其中讲述了他的老师蒋发,因拜王宗岳为师,而尽得内家武当派悟修的真传。 ?陈蠢所著《陈氏大极拳图说》中载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杜育万所著《太极拳正宗》,明己师承蒋发。 .太极大师吴图南访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陈鑫,指陈鑫告知,陈家著名的炮捶(陈氏太极第二路)属少林拳。陈鑫并指陈长兴在拜蒋发为师后,因族人视为耻辱,禁其再教炮捶。因此太极十三势在陈长兴门下,可能是单独习练。吴氏经陈鑫引荐.亲睹杜育万演练蒋发所传之太极。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打手歌》和《十三势歌》,是现有最早的太极文献,也是太极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令人确信,太极举的原版应只有棚、捋、挤、按、采、咧、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十三势,以“人刚我柔”的“走”,和“我顺人背”的“粘”字为诉求,其实践则以揉手(推手)、大捋为主。在《十三势歌》中,还出现“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字句,显示王宗岳并非以纯武学的角度来推广大极,拳术之外,也注重健康与长寿之道。王宗岳的阴符枪则是太极札杆的前身。 陈长兴为陈家写下的有关太极著作有《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等,立论精辟,

网盘不靠谱教你用Syncthing轻松搭建私人云存储

网盘不靠谱教你用Syncthing轻松搭建私人云存储

————————————————————————————————作者:————————————————————————————————日期:

网盘不靠谱教你利用Syncthing轻松搭建私人云存储 Syncthing是一个免费开源的文件同步工具,可以帮助你在不同的电脑、手机等之间同步文件/文件夹。安装好了Syncthing后,会生成一个唯一的ID,在另一台安装了Syncthing上添加这个ID就可以同步了。 Syncthing所有的信息通讯都使用TLS进行加密,加上Syncthing同步文件不像网盘那样还是经过中转服务器,所以安全性是非常好的。Syncthing还有强大的版本控制:回收站式版本控制、简易版本控制、阶段版本控制、外部版本控制。这四种版本控制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数人的数据恢复需要。Syncthing支持Linux 、Windows 、Mac OS X、Android等,PC、手机等可以安装Syncthing,加上Syncthing使用的方便快捷,所以如果我们有一台24小时保持开机的电脑或者是VPS主机,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Syncthing 轻松搭建一个私人云存储了。 Syncthing免费开源的文件同步工具-带版本控制可用于构建个人云存储 一、Syncthing下载安装 1、Syncthing官网: ? 1、官方网站: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6357976.html,/ ?

? 2、下载地址:Syncthing 32位与64位下载。 ? 2、如果是Windows系统的话,安装和使用Syncthing非常简单,根据自己电脑的位数然后解压Syncthing运行,接着就打开浏览器输入: http://127.0.0.1:8384,就可以看到Syncthing控制面板了。(点击放大) 3、Syncthing默认的已经添加了一个共享文件夹,你也可以自己添加另一个共享文件夹。填写好文件夹标签、文件夹ID、文件夹路径。(点击放大)

杨宝生评席庸《太极拳与科学健身》序一

明、清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汲取诸家武艺之长兼而习之的基础上,备受道家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后发制人的思想影响,在兵技上防反技术日趋成熟,更得六合枪法“圈枪”启示,一个特点鲜明的、崭新的拳法一太极拳应运而生了。 数百年来,这种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立身中正、以裆代手、以气运身、状若行云流水的“圈拳”,经不断地实践总结,流分异派,法本一传,并依其显著的健身、养生效果和独特的技击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事,且早已走出国门。广泛的适应性更使它成为一项全人类的运动项目。而太极拳所贯穿的哲学思想和陶冶情趣的内涵,又远远超越其体育运动的范畴,人们已开始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审视和研究。在学术界,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太极拳文化或太极武术文化。 在太极拳的普及方面,群练群演的场面十分壮观恢弘,甚至出现了“西安城运千人练,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的场景,气势震撼人心,足令国人引以自豪。 著名太极拳家杨荣籍先生,系吾武道益友,君子之交也。回忆古城西安四十余载,每当工作之余,严冬之夜,聚而谈经论道,切磋武艺。或对比西棍,抱棍过着,虽变化多端,不过劈打提击;或搭手推荡,引进落空,力由脊发,跌若掷丸;或间有一得则喜不自胜,谈笑风生不知日暮。 荣籍先生缘遇明师,其始从著名八级拳家原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张襄武,得北镇昆吾剑法真传;继从山西宏洞通背名家孙兰亭,得王天鹏天旗棍法及短箱鞭诀;复从八极拳名家郑悟清口传心授,得赵堡太极拳法。可谓易贯博通,析微洞奥之士也。 然能得荣籍先生武艺心法正传者,唯其弟子席庸也,席君幼从高台教化,尊师重道且敏而好学,精研拳理,学识开阔。交往甚多,博学之士,悟觉之深,多有卓见,学有渊源,广有阐发,诚武林之俊彦,太极拳之希望也。席君业歧黄而又勤于笔耕,其著作《太极拳与科学健身》行将付梓。该书从体育、武学、医学、养生等众多学科,以开阔的视野论述和解读太极拳与健身的科学观点,特别是对太极拳内功与道家内丹的研究,撩开了太极拳健身、养生之神秘面纱,揭露其实质,这更是值得大加赞许的勇敢探索之举。《太极拳与科学健身》的发行,必将加深人们对太极拳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必将有益于学术的争鸣和太极拳的发展。 席庸君嘱吾为序,吾不善文,然以自首斯业光大有责,以故友临未切切相托之情,义不容辞。是贺之并序。

小学信息技术《云盘存储》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云盘存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4年级)》“新技术”单元的第3课,本课侧重“网络的分享与共享活动”。本课以百度云网盘为例,介绍了云盘的登录、上传文件、分享文件等个人文件的网络存储与分享。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感受云存储技术特色,并引导学生对软件其他功能进行探索性实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前面《WPS轻办公》已经体验文档的云存储,感受过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本课的云盘存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对前面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能够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理解云盘存储。【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登录云盘。 (2)学会将本地文件上传到云盘。 (3)学会对云盘中的文件进行共享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使用云盘进行存储,并将云盘中的文件共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4. 行为与创新 通过对云盘存储的基本操作,尝试对其他功能和新技术的学习、探究、接受和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云盘存储文件。 难点:了解资源共享概念,利用云盘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教学准备】

学生机房、互联网环境、百度云盘注册帐号和密码。 【教学过程】 一、设问思考,导入新课 1. 师提问,忆一忆:记得《WPS轻办公》这节课吗?记得云文档吗?想一想:怎么把你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里的图片、视频、软件等文件与别人进行分享? 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互联网时代,让我们来了解互联网存储——云盘存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8~P159页。思考:云盘存储是怎么回事? 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 3. 请学生说一说云盘存储最吸引你的优点? 生:存储空间大、免费、随时随地、安全、稳定…… 4. 师生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27课云盘存储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由前修课程的云文档思考,从而更容易理解云盘存储这一新技术概念。 二、新授 任务1:登录指定云盘。 提供云盘存储服务的网站很多。今天我们就以百度云盘为例。 1. 教师演示:进入百度云盘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6357976.html,)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太极拳课程的感悟与建议

13041167韩猛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体育课的感悟与收获 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太极拳,在学习的过程,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谈及学习心得,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意放松。特别是精神上要轻松。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顺心不顺心的事情,都痛痛快快的丢开,要告诉自己我现在练拳了,这是享受,不要让什么打搅了我的愉快享受。其次,要注意表情,要面带微笑,这样就很愉快了。可以形神皆备。第三,开始打拳。要慢,要像天上的白云那样的悠然。第四,要自然,不要紧张。身体尽量要正,就是中正安舒了。第五,不要胡思乱想,走了神,那样就会打忘记的,突然就不知道打到那一式了。这样就不能“形神兼备”了,是错误的练法,要注意。第六,打完了要记得收式。不要想收就收,那就不严肃了。没有好的练拳态度,太极拳是练不好的。第七,打完了后要慢步一会,不要立即就急行或立即坐下来。 对体育课的建议:首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多发展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等等,除了完成学生成绩工作的考评,适当地在课上组织些足球赛篮球赛还是必要的,让更多的同学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同时也可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竞技规则与赛场道德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在室外上课,同时每个学期可以安排几次理论课,对学生进行体育竞技运动的相关知识传授,丰富体育生活,拓展视野,并且也是对室外操作一个很好的配合教育,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竞技的规则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希望大学体育课更加完善,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受益。 最后感谢姚建军老师和助教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育,让我们学会了一门如此有用的体育技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