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低变工艺的发展方向

全低变工艺的发展方向

第3期周红军等争低变工艺的发展方向

周红军:1988年毕业于石

油大学北京研充生部.高级

工程师,从事耐硫变捶催化

刑的研究噩工程进计工作。?15

周红军“2王冬梅‘昊全贵1

(1.年鲁石化公司研究院淄博255400)

(2.山东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东营257061)

摘要分析了全低空工艺存在的同题,指出原料气中氧含量偏高是全低变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焦油粉尘、饱和塔带水和除氧剂粉化是全低变一段阻力快速上升的根源。提出采用无钾全低韭佳化荆和轴径向流反应器对该工艺进一步完井。

关键词企低变工艺催化剂氧古量阻力轴径向

全低变工艺的使用厂家从100多家缩减到目前的几十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有两点:-是仝低变工艺一段催化剂失活快,导致催化剂的使州寿命达不到经济目标。二是垒低变工艺一段毗力上升快,难以长周期操作。为此,只有克服上述两点,全低变工艺才能真正发挥其生产能力大,节能效果好的优点,为中小型氮肥企业渡过难关.提供真正的技术支持。1全低变工艺的现状

1.1全低变工艺的原料气净化

全低变工艺中原料气的净化主要是靠净化剂(也称脱毒剂、脱氧剂和吸附剂)来完成。早期的净化采用*A1:03和硅铝分子筛类物质吸附粉尘和焦油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全低变工艺中最大的毒物是原料气中的氧,因而借用克劳斯硫回收工艺中的耐氧净化剂研制出了F叫7一ALq型净化剂。设净化剂为深红色或枣红色,类似铁

命长。目前,国内外MTO催化剂较集中于SA.P0—34分子筛,其孔口尺寸约为O43mm,刚好适于甲醇及低碳烯烃进出,具有可压制芳烃生成的强择形8环通道,有较多的布氏酸中心,此外还进行了多项改性研究。

(2)反应部分的工程开发是床温的控制及取热,催化剂的再生以及反应条件的最佳化。国外进行的中试多采用流化床厘脚器。可借鉴MTG及流化催化裂化(FCC)等工艺的已有经验。

(3)产品分离部分,与石油裂解相比,由于M1D过程不生成二烯烃及炔烃,可采用现有的深冷分离流程。如能开发出低能耗的分离工艺,对整个MTO装置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作用。3.5.5天然气甲醇制乙烯初步技术经济评估在目前的原油价格条件一r,GTG过程的天然气消耗指标约为2200~2300m3/t产品,以天然气单价为0,80元/n、3计,其消耗费用达到1760~1840元/t。假设这部分占总成本的50%,(总投资按U()r公司声称建设GsMTo装置,250万t/a甲醇装置,需7亿美元;88万t/aMr0装置3亿美元,台共10亿美元)则总成本达3600元/t。如果采用日内开发技术和装备国产化,以宁夏化工厂进行试点,甲醇采用合成氨进行联产,装置投资可节省25亿元计,MT0装置节省lo亿元计,总成本可降为3000~3200元/t。

参考文献

(1]王_丌岳,盖于推动天然气制乙烯工艺在四川工业化帕建议.X然气工业,1997.17(1):74~78

[z]唐密青.裒自伟.蒋镏军.天然气制乙烯工艺的研兜和前景化l。址计.1999.9(”:5

[3]张驶驰,唐宏青二甲醚工艺技术现状与建议化工设f},1999.9(6):3

[4]李琼玖主编台成氨与碳一化学——氰肥生产工艺曲创新.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03.m.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全低变工艺的发展方向

作者:周红军, 王冬梅, 吴全贵

作者单位:周红军(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淄博,255400;山东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东营,257061), 王冬梅,吴全贵(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淄博,255400)

刊名:

化肥设计

英文刊名:CHEMICAL FERTILIZER DESIGN

年,卷(期):2003,41(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条)

1.周红军采用轴径向技术有效解决固定床反应器阻力降的快速升高[期刊论文]-化肥工业 2002(06)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李小定全低变工艺应用200例小结——为什么搞全低变工艺?2006

B302Q球形耐硫变换催化剂于1984年开始研究,首先在中小型化肥厂中串低工艺中应用.最早的中串低工艺分炉内串低变和炉外串低变2种形式.1988年完成了国内第1个中型厂的中串低工艺改造,经理论和电脑模拟,下一步是串2个低变的中低低工艺和3个低变即全低变的工艺.比较后认为中低低本质上仍是中串低,决定下一个工作目标就是重点研究全低变工艺,而不是中低低工艺.该项工作于1989年开始工业试验,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并已成功地在国内外200多套大小不同的装置中工业应用,为化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及甲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技术从不成熟走向完善,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迄今为止,还有人对这一先进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作为该项技术的发起者、发明人,笔者有必要将一些理论问题、技术问题予以澄清,并同时将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告诉大家,以供行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参考。

2.会议论文李小定.曾建桥.肖辉亚.张雄斌.王梦飞.陈四发.吴大天全低变工艺应用200例小结(Ⅰ)--为什么搞全低变工艺?2006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全低变技术的历史,然后指出了铁铬中变催化剂的不足之处,比较了全低变工艺与中串低或中低低工艺相比的优点.

3.会议论文张雄斌.李小定全低变工艺应用200例小结(Ⅱ)——一个中低低工艺运行实例的分析2007

利用实例分析中变催化剂粉化的原因,在讨论该问题的基础上建议联醇(变换出口CO≥4%)或单醇企业或者是与该公司流程相同的企业采用全低变工艺.

4.会议论文周红军.蔡亮.吴全贵.姚卫国全低变工艺的发展方向2002

全低变工艺的使用厂家从1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几十家,究其原因是该工艺的一些不足没有克服,一般厂家难以达到最佳应用水平,综合节能水平达不到预期目标,因而改成中低低工艺或改回中串低工艺。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全低变工艺一段变换催化剂活性失活太快,一般厂家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达不到经济目标;二是全低变工艺一段阻力上升快,难以长周期运行。因此,只有克服上述两点,两低变工艺才能真正发挥其产生能力大、节能的优点,为中小氮肥企业渡过难关,提供真正的技术支持。本文结合新一代全低变催化剂、轴径向降阻力技术等内容,就全低变工艺的完善进行介绍。

5.会议论文陈劲松.李小定全低变工艺的进展2006

所谓全低变工艺就是全部使用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全低变工艺”,各段进口温度均为200℃左右。在相同操作条件和工况下其设备能力和节能效果都比原各种形式的中串低、中低低要好。本文就全低变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6.会议论文李小定.张雄斌.李新怀全低变工艺应用的进展2008

本文回顾了发明全低变工艺的历史过程,首次系统的阐述了进行全低变工艺改造的理论基础及技术优势。

7.期刊论文周红军.郭玉峰.杨彦伟.Zhou Hongjun.Guo Yufeng.Yang Yanwei全低变工艺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化肥设计2001,39(3)

通过对全低变工艺10余年应用经验的总结,指出了该工艺能够成功应用所必备的9项条件,并分析了原因.

8.会议论文封建利全低变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与对策2007

本公司化肥厂二期系统变换工序采用全低变工艺,使用钴钼系宽温耐硫催化剂,2000年投产。期间除第3炉一变催化剂在使用3个月后中毒完全失活外,其他均达到了正常使用寿命。本文将催化剂使用中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总结。

9.会议论文李小定.李小定B303Q耐硫就业换催化剂在全低变工艺、中低低工艺和中串低变工艺中的工业应用1998

该文介绍了B303Q催化剂的特性,在引基础上讨论了该催化剂在全低变工艺、中低低工艺及中串低变工艺中的工业应用现状。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B303Q催化剂具有抗毒性能强、低温活性好、抗低硫、耐高硫、活性温区宽及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

10.会议论文张新凤.张岭.宋宪稳.吕洪浩.李长阁新型TX-1型高效吸油剂在全低变中的工业应用2006

全低变工艺中Co-Mo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的入口操作温度一般在200℃左右,虽然从压缩机、造气炉带来的焦油、润滑油、粉尘经过洗涤、冷却、分离大部分已排出系统,但对于没有设置预变炉的流程,油污将逐渐沉积在全低温变换催化剂表层,与气体中夹带的机械杂质一起形成一层油垢,造成变换炉阻力上升,能耗增加从而影响产量.Co-Mo催化剂不象铁铬系催化剂在催化剂表层就能处理油污.再者,由于Co-Mo催化剂适应的空速高,活性好,催化剂装填量一般较少,因此对变换炉入口的气体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为此,氮肥厂普遍采用焦炭过滤器过滤气体中夹带的油污,然后定期进行清洗或更换.但由于焦炭空隙大,油容低,气体净化度低,出口气体中仍含有少量油污,时间一长变换炉的阻力仍会上升.新型高效TX-1型高效吸油剂(TX系列)的成功开发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本文针对高效TX-1型高效吸油剂在兖矿鲁南化肥厂的工业侧线试验及在本厂5年多的生产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引证文献(1条)

1.刘文明.刘雪东径向流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6558911.html,/Periodical_hfsj200303002.aspx

授权使用:贵州大学(guizdx),授权号:f6ba682f-b4ba-4c30-93c4-9eb500c4235e

下载时间:2011年3月29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