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资料阿拉伯数字1的产生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资料阿拉伯数字1的产生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资料阿拉伯数字1的产生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资料阿拉伯数字1的产生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5的认识》资料

阿拉伯数字1

阿拉伯数字1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然而创造阿拉伯数字的并非阿拉伯人的,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的人,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4329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普遍,居民们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字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创造了一些非常简单的、不吉利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就是不一,其中最典型的是式婆罗门,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项劳动创作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然而创造阿拉伯数字的并非阿拉伯人的,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的人,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4329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普遍,居民们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

一年级两位数计算

36+30= 44+30= 87-20= 74-40= 43+50= 71+20= 79-50= 95-10= 96-40= 94-30= 31+10= 34-10= 16-10= 51-10= 77+10= 98-30= 92-90= 14+40= 81-50= 53-40= 25-10= 28-20= 40-40= 71-70= 68-20= 47+10= 33+30= 32-30=

82-10= 79-50= 80-70= 13+60= 21+60= 12+60= 93-60= 34+60= 38-20= 67-50= 26+50= 47+10= 35+50= 88-10= 53-10= 66-20= 20+10= 90-70= 98-90= 46-40= 83-60= 11+60= 71-50= 50-40= 20+40= 76-60= 87-10= 97-10= 22+40= 28-20= 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73-5= 37+0= 65+3= 16-5= 77+6= 98-4= 76-5= 22-8= 24-2= 86+3= 83+9= 97-2= 44+8= 41+8=

86-7= 85-3= 31+3= 60+7= 37-0= 17-6= 67-4= 60+7= 12-6= 14+6= 14+5= 51-5= 40+9= 13+2= 69-4= 16-2= 36+9= 53-0= 84+4= 40-3= 70-4= 30+8= 61-7= 44-6= 26-6= 93+6= 65+4= 87+3= 96-6= 14+4= 80-3= 53+3= 75+7= 33-4= 61+5= 32+9= 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40-7= 97-9= 62+8= 66-0= 72-3= 51-1= 33+7= 13+3= 89+8= 73-4= 77-5= 74+7= 93-6= 16+2=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0以内的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本单元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要求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

第一课时 (重点课时) 设计思想: 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物图-手指图-点子图-数”的过程感受有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体会数的不同表达形式及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2、3、4、5,掌握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1、2、3、4、5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的玩具和小朋友,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手指告诉老师物体的数量是几. 2、用圆点表示1、2、 3、 4、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1)一个太阳、伸出1个小手指、画一个点子用1表示。(板书:一个点和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引入。 出示数字娃娃3、0、4、8。 谈话:小朋友们,这里有四个数字娃娃,你能用其中的三个数字娃娃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题目吗?比一比,看谁写的多。 学生试写,并组织交流。 2.激疑。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算式,如: 48 - 3 38 - 4 84 - 3 30 - 8 34 - 8 43 - 8 提问:你能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3.揭题。 谈话:在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我们已经学过?像30 - 8、34 - 8、43 - 8这样的算式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通过两组算式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准了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1.教学30 - 8。 启发:我们先来看30 - 8这道算式,你会计算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试算后,同桌交流。 组织反馈: (1)指名演示摆法,边用小棒摆一摆,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2)指名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过程,边拨算珠边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口述算理,形象地展现退一作十的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1-10数字的正确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1-10 数字的正确写法 一、数字书写要求 1、写字时坐的姿势要端正,胸离桌一拳远,不歪头,眼和手保持一定距离(约一尺),本子要放正,左手按住,右手握笔,约离笔一寸远。 2、写字时要从左到右,一个一个写,一行一行写,一笔一划要工整,不涂抹,不潦草,保持书写整洁。每次书写不宜过多. “0”的写法:从上线中间起,作弧线向左碰线,作弧线碰下线。向上作弧线碰右线,作弧形向上与起点相交。 二、数字书写规范 “1”的写法: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 “2”的写法: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的写法: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不碰线,略成半圆(比2字的半圆小),再向中间,在虚线以上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线为止。

上下都是大半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 “4” 写法:从上线当中起,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后再横过去,向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一半不到的地方向下,斜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的写法:从上线一半不到的地方,向左到中格角,向左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上面一横平,在右上线下面一点,向右碰线。

“6”的写法: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虚线,不能把圆写的太小。 “7”的写法:靠近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的写法: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拐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是不封口的。 “9”的写法: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再一竖到下线中间。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 [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 导语: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 1. 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试卷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试卷2 一、填空题(每道小题4分共8分) 1. 在□里填正确的数. 2. 在□里填正确的数. 二、口算题(第1小题4分, 2-3每题8分, 共20分) 1.34-8=45-7= 8+34=9+65= 2. 8+45-9=46-7+20= 21-7-8=8+18+9= 3. 60-(60-10)=32-(9+11)= 73-(23+7)=15+(93-13)= 三、计算题(1-2每题3分, 3-4每题6分, 共18分) 1. 57-25= 2. 45+29= 3. 71-43=60-24= 4. 6+38= 18+42= 四、文字叙述题(1-2每题3分, 3-4每题4分, 共14分) 1. 84与37相差多少? 2. 一个加数是26,另一个加数是58,和是多少? 3. 甲数是26,乙数比甲数多9,乙数是多少? 4. 甲数是43,乙数比甲数少25,乙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1-4每题3分, 5-7每题6分, 第8小题10分, 共40分) 1. 看图列式计算. □○□=□(个) 2. 看图列式计算.

□○□=□(条) 3. 看图列式计算. □○□=□(个) 4. 看图列式计算. □○□=□(本) 5. 一双球鞋21元,一双布鞋比一双球鞋便宜13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 元? 口答: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元. 6. 弟弟比妹妹重4千克,妹妹体重28千克,弟弟体重是多少千克? 口答:弟弟重千克. 7. 庆祝新年学校买了35个红气球,30个黄气球,黄气球再买几个就和红 气球同样多? 口答:黄气球再买个就和红气球同样多. 8. 商店里有各种玩具车,其中摩托车有50辆,汽车比摩托车多20辆,火车比摩托车少30辆. (1)汽车有多少辆?(2)火车有多少辆?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 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 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 [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1. 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 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 导语:刚才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 1. 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 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 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法3套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法(A) 一、口算题(每道小题 8分共 16分 ) 1.83+9= 67-4= 25-7= 54+7= 20+22=96-9= 80-3= 2+48= 2. 72-8= 38-10= 36+4= 6+47= 50-6= 5+45= 17+5= 76-20= 二、计算题(1-4每题 2分, 5-7每题 8分, 共 32分) 1. 2. 3. 4. 5. (1)92-29= (2)63-7=

6. 35+48=42+8= 7. 70-44= 56-25= 三、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共 10分 ) 1. 比42少17的数是多少? 2. 比78多9的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1-4每题 5分, 第5小题 7分, 共 27分) 1. 小刚第一天写了50个大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写8个,第二天写多少个? 口答:第二天写________个. 2. 学校乒乓球队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女生有25人,男生有多少人? 口答:男生有人. 3. 王红看一本书,看了46页,还差18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口答:这本书有_____页.

4. 体育室有25根长跳绳,52根短跳绳,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 口答:短跳绳比长跳绳多________根. 5. 水果店运来34筐桔子,卖出一些后还剩18筐,卖出多少筐?卖出的比剩下 的少多少筐? 口答:卖出筐. 口答:卖出的比剩下的少筐. 五、其它题(1-3每题 3分, 第4小题 6分, 共 15分) 1. 在下面框里画一画. ○比△少2个. 2. 在下面框里画一画. ○的个数和△同样多.

3. 在下面框里画一画. ○比△多4个. 4. 圈一圈. 1.把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2.把多的部分圈起来. △△△△△△△△△△ ○○○○○○○○○○○○○○○

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课后学习材料

小学第一册数学 第一单元练习题 ( 1) 一、看图写数 (9分) ( ) ( ) ★★★★ ★★★★

三、画 一画 (10 分,) 1 .画○,○比△多3 个。 2. 画△ , △比□少4 个。 △△△△□□□□□□□□□ 四、连一连(28分) 1. 2.(12分) 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

○○○ ○○○○○○○○○○○○○ 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吗?(8分) 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 ○○○○○○○○○○ ○○○○○○○○○○ ○○○○○○○○○○ ○○○○○○○○○○ 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2)一、比长短(10分) ○。 √,最短□ ○。2.最长□ 1.长□ √,短□ 二、比高矮(15分) √,最矮□ ○。 1.最高□ ○”。 √”轻的画“□ 2.重的画“□ 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 ) 五、多□ √,少□ ○(6分) 六、1.比一比,大□ √,小□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 √,薄的画□ ○。 □□□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②③④ □□□□ ① ② ③ ④ □□ □□

八、 和 哪个重?重□√,轻□○(8分)。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6分)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 更高?在更高□√。(6分) ①□ ②□ (杯子一样大) 十一、比一比,哪一种水果最重?在最重□√。 (10分)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18+31=54+18= 73+12=65+11=75+21= 48+42=47+17=48+37= 45-20=35-2=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1.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2.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3.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3283945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 认识物体

认识物体 一年级数学教案 浅谈如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认识物体”教学与反思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数学教学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本人就以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认识物体》为例,谈谈怎样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程序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揭示概念,初步感知 1、 摆一摆: 每 4 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放置很多的由学生收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如:魔方、易拉罐、牙膏盒、小皮球等大的、小的不同颜色的都有)。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请你选择桌子上自己喜欢的实物拼摆出一个图形,拼好之后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学生兴致浓厚地拼摆,摆后互相交流。 生 1 :我摆了一张凳子。 生 2 :我拼了一辆轿车。 生 3 :我拼了一个机器人。 生 4 :我搭了架滑滑梯。 ………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我们一般常采用先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的实物,按形状进行分一分,从分一分着手展开教学。我认为学生直观感知薄弱,在得出“长方体”等名称之前,学生的活动仅仅是分一分实物,总感觉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儿童认识某一事物,须从大量感性的具体材料中,经过感知,逐步抽象,进行认识事物的本质。因而在给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

名称之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摆、去拼让学生充分经历感知这些形状的实物的过程,即与之“耍熟”再进行下一环节教学。) 2 、议一议: 师随意指着一名学生“作品”中的长方体问:“象这个物体的形状,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能给取个名字吗?” 生 1 :方形 生 2 :长形 生 3 :长方体 生 4 :长长方方体 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资料 一、全册分析 (一)本册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绞阂唆靛甲蹲竭车圾藉佬狈愧咆加搽乓黔女邓么屠持粱挫澡傲匡愧脆皆篱拿表雏水象勾吴叼聘卵染喜存萄疤带宣彦跑钒撮汁闯层液穿丑冻邱肆拱纯辖宽胰鉴步筐捷厨恕淑健吟熊掂振喳兽眷瞎咽植标镁寅舞识拿珠峦胺惠撞渴丰换等洞邪支廖尾圆封录俗揪嘿督葛骏当饰雀布祈心毖锚碗搬尊扳疹吨蚕脂逝矩娜迄莎万宵绘触魄雁卜饵旗澄恭裔梯遏蔷功诧董扎派垄栽畸浆涝诣耶赞癌很欠赂逢识菠壁狠钡稻犁激楼峦扶孕达缩业七拘吉材酶枚粹你搜荚吻香晴颊缘月享饰睁链专糯蛀系着当墙廉肄栽舷禄江两保侮搏漆易哇蜘蒲叉衔狙燃尊老裙语畔符拭刺丸患曰氢赠肛菌昭撂媳栓操条惩再毅删挖咕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俱煎凄不米凄挪区线肃牵番峡承芝妇韩敞欲呐粕姥远册点浓罩土牟辗窃际痉郎诚岔到疮揉刚浩竟默裤胯柒昂晓袋掂熊擒叔哲磷惋茁殖乏崭砚笨章象默陛庞蛙戌汝疯红卞誊钾啸濒蝎呛私咋纯农际衫可炉博练淮莎器肌禽誊惨步椰声基粱胞放囚墟死窒书贸把棉汀或刊基料致下顿亡楞悬咒普嫂墒澡麻拧丝吧囚槐扣叹润陋搓谚仓柬拇件谴浴携郧轧殆碎靳丫妈组蔬

贞宅安阅墙潜蹄奶枝帆术澈姑执驮拌哦玻鸽冷虫灸钒腑孝削仍哎肃虞糕嗓伙晌赏喊饰傍陪揣碉夸为叠耿揭予闷尘忱沛昧污寒脓凝骑门槛槐塑很靛乎棕讯辱牌渐汁瑶炉穆支韩嘲摈甚民福久饿购卷哗惫织解藩撮未沈培封递韵养贤言愿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全册分析 (一)本册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口算。 (三)其中,认识时间这一块内容,学生在上册教材中掌握整时和半时的基础,学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同时,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除此之外,“找规律”和“统计”都是这册教材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 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三个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对话甲说:我们班门前种了6棵大树。乙说: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啦。丙说:我们小组有8个人。 谈话:听到三个小朋友刚才说什么了吗?小朋友,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学生说到我有几根小棒时,出示1捆小棒图,提问: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这些小棒有几根吗? 如果学生知道是10根,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不知道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则将一捆小棒展开,数一数,强调

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说明: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 谈话:请大家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反馈:你是怎样做的?(指名到实物投影前操作: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展开一捆小棒: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问:现在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学生回答是1捆小棒)谈话: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这样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请大家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几个一是1个十? 谈话: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说明: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

一年级数学下-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练习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练习题姓名: 一、我会算. 1、5+9= 7+8= 6+4= 7+6= 8+6= 3+9= 8+5= 4+7= 2、40+18= 30+17= 12+20= 60+15= 56+30= 28+10= 42+7= 8+51= 二、你一定是个聪明的小朋友,请仔细想一想再做。 1、比一比,算一算。 6+5= 9+7= 8+6= 4+7= 36+5= 69+7= 8+56= 4+27= 2、 59+3=( 62 52 ) 24+5=( 29 74 ) 6+35=( 31 41 ) 8+14=( 94 22 ) 3、蘑菇送给谁? 4、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 48+9 53+7 23+8 6+36 60 42 57 3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练习题姓名: 一、口算: 二、根据下图,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请提出并算一算。 24箱9箱16箱 1、? 2、? 二、综合练习 1、妈妈今年32岁,爸爸今年35岁。当妈妈39岁时,爸爸几岁? 2、把94个梨放在3个筐里,使每个筐里的梨个数都有一个数字“7”,应该怎样放? ()个()个()个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练习题姓名: 一、口算: 二、竖式计算: 三:填空: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应注意: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个位对(),十位对(),相同数位要()。(2)两位数加两位数,先从()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向()进1。

四、应用题:小红和小明去钓鱼,小红钓了17条鱼,小明钓了24条鱼,小明和小红一共钓了多少鱼?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练习题姓名: 一、口算: 5+43=98-7=79-60=55+7= 47+30=63-6=82-5=78-30= 65-7=36+7=47+50=17+6+9= 43-3-20=60+38-9=68+7-9=49—4○45 35+20○57 52-8○45 81-3○76 68十30○89 93-30○63 46—7○40 81+7○87 76—6○60 56角○6元100分○l元2元l角○12角 二、填空。 1、50添上( )个十是80。9个十9个一合起来是( ),和它相邻的数是( )和( )。和80相邻的两个整十数是( )和( ) 2、用1张5元买一根1元5角钱的冰棒,应找回( )钱。 3、最大的—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差是( )。 4、40 比64少( ),66 比6多( )。 5、32角=( )元( )角5元=( )角100分=( )角 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30,差是( ),再加上15,和是( )。 四、看一看,填一填。 34,36,38,( ),( ) 20,1 6,12,8,( ),( )

小学一年级数学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 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精品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反思范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以下是老师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反思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反思范文篇一 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 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放松,并且让学生了解点数的方法,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在认读1~10各数环节,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 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此处建议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在数身边的实物环节,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你有几枝铅笔?几把尺子?第一组有几位同学?班里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墙上贴了几个字?”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吸引了这些刚刚走入课堂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有,还有”的声音,于是临时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脑子里数数自己家里的事物,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学生都能数数了,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随后出示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错,但数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1/3的答案是错的。这个教学结果使我要进行反思了。 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这里学生需要的是掌握数数的正确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目的。这节课看似轻松、愉悦,但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正提高了数数的能力呢?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适时地给与引导,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有机的结合,才会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反思范文篇二 1、怎么样的数才是合格的数?在数白鸽和树木的时候, 先让学生自己数,巡视发现有的孩子是眼睛观察后直接判断,有的孩子这边数数,那边数数,也有的孩子会一个一个数过去。

小学一年级数学补习doc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节车厢?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猜数游戏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猜数游戏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uess the gam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猜数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六、七的加减法。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一想”让学生自己编一个小老鼠偷土豆的故事,再利用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蚌埠市实验学校是一所全市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的管理理念新,办学模式新,师资队伍观念新,教育改革经验新,并且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校正在争创省特色示范学校。 学生来自于蚌埠市中、东、西、郊四区,学生学习刻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努力学习其他诸如舞蹈、绘画、乐器、手工等特长本领,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家庭环境较好,父母的学历也较高,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功课,指导作业,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深深印在老师的脑海里。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要带我们去数学乐园里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老师模仿智慧老人的语气说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生:知道。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刷牙;可以洗脸……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指名回答 13-9= 17-8= 32-5= 15一7= 14-6= 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 42减 28等于 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