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教育体会

中国教育体会

中国教育体会
中国教育体会

中国的教育,路漫漫

——读《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杨洁

下班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载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的《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连续读了三遍,每读一遍,都有震惊;每读一遍,都有感慨;每读一遍,都有思考。

江先生从中国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六个方面就行了精辟的论述,许多素材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实践,有理有据,充分折射出了当今中国教育的一系列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委实令人触目惊心,很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江先生认为,中国的教育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比,至少落后一百多年;中国在教育上已经“惨败”给了西方,若长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像我们一样,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子孙后代“自愧不如”。教育上的败北,输的可是几代人呀!这一个个字眼仿佛就是一把把闪闪发光的利刃,无不刺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教育机构管理层人员乃至全社会人们的心!

我绝不敢怎样怎样来否定我们的国民教育,但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我有许多话要说,因为我们在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也许能反映出我们当今教育的一部分,这一小部分也是我们对现行教育的理解与思考,也许会对“辩证施治”我们的国民教育存在的一些顽疾,起到一点点辅助作用。

一、中国的家长们需要领取资格证

关于家庭教育,我到建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读一读《哈佛家训》、《剑桥家训》和《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三本书。有人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家庭教育,这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有关,一味注重知识的累积,小视孩子道德方面的东西。尤其是精英阶层,家庭教育更差,没有教养孩子的意识,只是用物欲淹没孩子。

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验型的传统家庭教育为主,其余大部分是支离破碎的、零散的、盲目的教育,现已远远滞后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而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令人担忧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年龄在20-30岁占首位,大学生占50% ,10个孩子中就有2个大学生有自杀倾向。你愿意你的孩子在这里面吗?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回答,这是一个很讨厌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占20%,初中生占31%,高中生占4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发生在学校的社会的不良行为追根溯源都能在家庭里找到答案。古代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人说,孩子六岁以前定乾坤!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家长们应该领取资格证!否则没有权利做孩子的监护人和引路人。

整个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基本的目的都应该是教会孩子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德行的人,有是非善恶,有基本的价值观的人,知道自己的本分的人。问题是作为家长的教育观没有改变,中国的家长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具有科学体系的培训合格、领取资格证之后,才会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教孩子多读经书,发展仁心。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其次才是各种能力,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这个顺序不能反了。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先育人,后教书”,而不是相反。

而我们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多都是:人前温顺如羊,内在粗野癫狂;表面顺从乖巧,内心愤世嫉俗。

下面是我们农村儿童的早期教育案例,也许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真实回放:

案例1:爸在看文件,妈在家带孩子,孩子放学回家,家长被告知孩子在校咬人。爸对妈:孩子

为什么会咬人?你看你带的孩子!妈:我带不好,你带啊,整天看看看……(孩子:我

觉得很害怕,我感觉自己是个负担……)

案例2:爸去世了,妈独自抚养孩子,孩子要买ⅹⅹ东西,妈不给。妈说:你爸死得早,妈没本事,你要懂事!我这一辈子全是为了你啊~

孩子哭:妈,以后我再也不要了,我是妈妈的负担……(孩子过早地承当了超过自己压力,这孩子完全没有自我了,她认为为妈妈而活。认为她妈妈不幸福认为自己也不会幸福,不如早早死掉算了……)

案例3:孩子要玩东西,家长怕东西被弄坏,手机不可以玩,电视不能摸,会弄坏;书橱不可以翻,抽纸不可以抽,会浪费。墙上不能画啊…(当你愈不愿意让孩子去尝试时,他的占有欲就愈强…不给就哭,人的占有欲就是这样来的!!等过一段时间,你在给他这东西就不一样了。时间长了,孩子很害怕再也不敢去尝试,也不愿意去尝试。)

案例4: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家带孩子,从来不闻不问,不关心孩子,任其自由发展。这种属冷漠型的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目的不明确,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冷淡,缺乏教育孩子的热情,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信心,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价值;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

教育往往是点点滴滴的。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就能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这种爱不是强加的。我们往往能听到家长对学生说,你要尊重老师,就给老师鞠个躬!学生连忙给老师鞠了个躬。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夫妻俩结婚时,妻子看中一条裙子,由于当时手头拮据没买。婚后若干年,妻子想起来就在丈夫面前唠叨,丈夫急了,扔了一张银行卡说,你拿去,买100条裙子!妻子不紧不慢:我不要,我就要结婚时的那条裙子!!你看看,一个成年人,竟然才有一个4岁孩子的智商!

真正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而0-6岁的婴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对今后性格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来不得半点大意和疏忽。我们只有多方携手,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拥有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品德、修养的培育,注重培养未来公民的习惯。《哈佛家训》中威廉.贝纳德有这样一段论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缺少正确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误入歧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习惯。……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己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得更好,我们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成长。”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先生在《教养凋零,成绩再好亦堪忧》一文中阐述道,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一个称职父母应该努力的几个方面: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善于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家庭要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尊重孩子的爱好,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论语.学而》中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反省自己。面对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家长们,我们的教育官员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是不是也应该“三省吾身”呢?我们的教育,伤不起!

二、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确实存在诸多弊端

“中国的教育体系及我们的教育的究竟惨败在哪?经济学家江濡山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

教育体制

已经严重扭曲和变形,而且这种畸变“非一日之功”……中国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力度越大,中国无数为人父母者心里越难受,而且这种难受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

关于我们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不敢信口雌黄,但我坚信,我们的教育体系和体制不健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必然出现一系列的“畸变”。这种畸变波及广泛、影响深远。

1、孩子的品德教育着实令人堪忧

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我国也是比较糟糕的,教科书大多空洞、乏味,所举的案例也比较陈旧,有的甚至是10年前、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例,针对性和指向性不强,无说服力。而国外的德行教育则比较具体化。记得有篇报道,日本的德育比较具体实在,有一次,日本教师对学生说,孩子们,我现在要求你们做一件事,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每个人必须认真完成,请在天安门城楼前数数每一分钟有多少量日本生产的汽车通过!

另据网络报道,韩国某公司领导买了一辆非本国产的汽车,结果被全公司的员工鄙视、指责、嘲笑。再看我国某一次国家级的运动会结束以后,全场一片狼藉,令人万般无奈;今年端午节节放假结束,某海滩到处是垃圾、塑料袋、废纸,令人不堪入目。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国民素质吗?回答只能是无语!

这是普遍现象,而绝非偶然。众所周知的闻名世界的“到此一游”,难道仅仅是家长之过?难道不值得国人认真的反思吗?

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人生既然是场马拉松,那就会出现,谁要是在马拉松的起跑点上就争先要赢,那通常是最后的输家。

2、现在孩子许多方面的能力远不如以前,出现明显下滑现象。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书本上的好多东西,可是他们的生存能力、交际能力、处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等等究竟怎么样呢?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简单的例子:

(1)比如游泳:我们世世代代生在洪泽湖西岸,享受着大湖的恩泽,泗洪是一个用水来诠释的地方,而我们的孩子们却几乎都是“旱鸭子”!我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好几个班级,会游水的不足十分之一。就是因为我们惧怕伤害、惧怕溺水,所以拒绝游泳,当遇到风险时,必然成为一个个牺牲品。而现在50、60后的人几乎人人都会游泳,还有很多甚至是游泳高手!(2)再如春游:从养生角度来说,我国古代人就懂得,人要修身养性,健康长寿,就必须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积极地与之适应,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这是因为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有着一定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春季养生,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育者还有什么理由违背人的生命规律,把我们的孩子成年累月地关在学校这个笼子里,与“世”隔绝呢?就像我们市场上到处都是问题食品一样,是不是我们因为这些问题食品的存在就绝食了呢?

3、中外教育简单对比

我们来看国外的教育: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强邻环伺的小国,就因为这样,他们认为唯一能建构起国家未来的,只有人力资源。而良好的教育,就是把人力资源

转换成人才的唯一窍门。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竞逐,在芬

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以行之自然、不急不徐、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

础教育。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

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

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

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去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

的工具。

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硕士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中介绍到芬兰学

校教育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从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理念与方法,

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完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公民,这样才能形成世代良善的文化循环,

最终成就国与民的共同繁盛。

平等、品质、公正是所有教育都应该不断强调的,我们的教师应该得到教育制度的最大

信任,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善待学生,对学生有益处,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

绩拿第一。教育体系虽然提出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希望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为教育

施政最基本的考量。但在现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落实的怎么样呢?

当整个社会从小到大都在比,从学业成绩、工作绩效、职场成就等等无所不比,不管资

源与人员配置是否不同,就大家搅在一起地去比成效、比考核,丧失的不再只是人心的良善

与互助,更让长期社会发展趋向狭窄的功利与恶质竞争。乍看之下看似公平的能力表现评核

制度,仔细推敲其实处处有着明显的不公平。本来资源、对象、起跑点都不同,为什么要比?

如何去比?放下起跑点不公平与评鉴制度的不平等,人性尊严和自我实践才会自然浮现!

实际上,只要主管部门或学校要求教师自行订出一整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规划下

一阶段或明年的教学计划要如何达成,总结去年之中最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成绩是什么,为什

么会让自己满意或不满意?校长和老师一起以每个人不同的条件与情况去评估,这就是一种

对自我期许的鼓励。老师们从实际教学状况、对现在与未来有所构思与规划,再加上回顾过

去教学的讨论方式,让老师自己找到生涯规划的真谛,找到自我成长、策励的动力!

其次,让校方、家长、学生等不同层面来对教师进行评价,每学期,老师会收到不同意

见与满意度数据,这些是让老师们对于校方、家长、学生等各方反应有全盘的了解与省思,

也知道自己教学方法和内容会引起怎么样的效果与回响。而不是以单一用甲乙丙丁来打考绩,

或依照人数比例分配下的绩效考核,而出现总是被当做牺牲品的菜鸟,或总是轮到考绩垫底,

或被定为重点管理单位的倒霉鬼。再来看看我们,我们评比孩子的模式是考试和分数制,

对老师的评比也是绩效挂帅;最后,总是有老师和学生为了分数和考核不择手段,扭曲了多

少原先对这份工作与学习有热情、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师和孩子们。

也许我们应该确立以自我肯定、自订目标与标准的评估模式。如果一味的从不同的起跑

点去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用分数至上来评判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就无异于拿了同

一把万能尺,去通量每个不同的受评估的对象。

伫立于孟夏的成子胡畔,暖风习习,凝视着湖水泛起的涟漪:是的,我们都是在摸着石

头过河…...但我们何时才能摸到石头,淌过河呢?敢问我们的教育,您路在何方?

2014年6月10日

附:参考书目:《青年教育家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文集》、《哈佛家训》、《中华传统文

化的思想智慧》、《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教养凋零成绩再好也堪忧》。篇二:中国教育

梦学习体会

与名师零距离——《中国教育梦——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

学后感

临沂高都小尹婧

5月10号和11号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全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为重点,采取名师现场教学真实观摩、真实案例、名师分析等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莅临现场的名师专家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华应龙、牛献礼、仲广群、周卫东老师,这些名师不但给来自我省市的几百名数学老师亲自示范数学课堂,还给老师们带来最前沿、最前线的数学思想的指导。

其中现任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研室副主任的仲广群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助学课堂”的教育理念,在为一小的小朋友们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仲老师亲和、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快速运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精彩的语言表达、大发的自我展示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听课的老师们尽享了一场“助学课堂”的精神盛宴。掌声一次次为老师和学生响起,会场笑声不断,惊喜与赞叹声不绝于耳。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老师用她的耐心打动了在场的老师们。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更多的是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老师只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吴老师主

张老师不能当二传手,不当传声筒,课堂上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为当代小数界四大名家之一的华应龙老师,我还是从他的著作中认识他的,这次学习见到了真人很是激动,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什么是面积》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他的“疯狂数学”,他的课堂上的动静结合,课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动手,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华老师认为融错就是允许学生犯错,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的目的是最终把错误让学生融化。

就“植树问题”这一经典课题而言,很多任课教师往往特别重视关于“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与“两端都不种”,并要求学生牢牢地记住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从而能在面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有些学生虽然会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些学生尚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这就导致了能找到规律但不会熟练运用规律??”,反映出学生只是在“机械应用”,思维的灵活性却明显不够。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牛献礼老师认为:事实上“植树问题”的本质就是对应问题,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因此,在此真正重要的应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应该用对应思想统领课堂。从而,在此真正需要的也就并非“规律的应用”,而是思维的灵活性,即如何能够依据基本模式并通过适当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对于“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与“两端都不种”这样三种情况的区分则不必过于强调,更不必将相应的计算法则看成是重要的规律乃至要求学生牢牢地去记住并能不假思索地加以应用。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的《找规律》就是为《植树问题》的教学做铺垫,更直白的体现了一一对应,为以后学习植树问题打好基础。

五位老师的课和讲座可以说各有特色,又都有共同点,那就是都以学生为主,都体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五位老师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两天下来,相信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数学老师都满载而归,同时也让我清醒地意识到了,必须提高个人魅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践行新课程改革,紧跟时代脉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名师之所以成名师是因他勤思考、善积累、丰积淀才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扎

实的教学功底,生成的灵动课堂。这就是我们追求中国教育梦——好课堂!篇三: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4月我参加了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培训。学习的课程有《新课程改革回顾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改革背景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洋思中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等课程;还选学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乐享执教幸福人生》《名师发展规律与成长路径》等课程。通过此次学习,我了解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形势,许多教育观念被改变被修正,深感作为教育者的责任重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受益颇多。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者,应具有新理念、新思想,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搞好教育教学。现将这次学习心得总结下:

一、解读新课程目标

田慧生主任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课标修订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作了阐释,对修订后的课标进行了简要解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课标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二是课标修订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三是课标修订后的主要变化和特点。为更好地了解、总结多年来我国课程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田慧生主任在本课程的第二专题部分对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历程脉络做了简要说明,并对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做了简要评述,同时对下一步未来十年乃至于更长时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发展的趋势动态做了简单介绍。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改的解读使我明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改革的实施者,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树立自信,开拓创新。

二、加快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亲其师信其道”,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位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事业需要执教者较高的思想修养和长期不懈的倾情全心投入。我们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教师如果想要达到“德艺双馨”的境界,需要一生的不断进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

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认为,教师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但可以缩短时间;成长速度可以加快,但不会一步登天。一是要勤奋努力,不懈追求;二是工作方式必须变革。二者紧密结合,才能造就名师。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专业化教师的角色。

三、把握“高效课堂”内涵,走出误区,坚持高效原则,科学实施高效策略,让课堂真正高效。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1、课堂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学过程中,教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交往与合作、获取新知识、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科整合,艺术类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

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从而培养—支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构建开放式的、完整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行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特色学校。

2、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

通过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变革课堂教学,以后的课堂变“教案”为“学案”,改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的思路;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饿,强调“先学后教、生学师导”;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科学应用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结合课程和课型特质,创新课堂教学环节及其展开步骤,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将预习、展示、反馈作为课堂的基本环节;以自我导向式、问题导向式、结构导向式为基础,强化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提高课堂的发展性。

3、高效课堂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助于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师生、生生关系良好、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快乐学习。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尽可能的少讲直至不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新知。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课堂上,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各个学习环节的合作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普通的一员,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欣赏他们独

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研究问题,共同分享学生求知的快乐,成为深刻理解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参与者,以建立一种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伙伴型关系。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又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5、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

多元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创设一个宽容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一个适合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作为促进者的的关键在于如何采用发现式来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不拘泥于课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等等。

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其教书育人的效果,同时也是师德提升的关键因素。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师德有怎样的必然联系?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客观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进而帮助教师学会应对压力的策略?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吴安民教授将围绕这些问题做详细的讲述。从他的报告中我受益匪浅,同时也牢记吴教授的三条建议(1)教师要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特别是对角色功能的有认同感,只有接受了自己的角色,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2)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信息源,开拓与人交流的畅通渠道。(3)、积极通过理智、代尝、升华、合理化、合理宣泄等应付的方法,来缓解、减轻压力对自身的冲击和伤害;放松心情,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消除不良情绪;消除不合理想法,弱化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对社会系统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认识。

五、新时期的教育与爱

爱学生是大多数教师身上的普遍特征。但仅有爱就足够了吗?教师如何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做到宽严相济,如何培养自己爱的能力?此外,面对与家长和学生间的种种不可避免的冲突,教师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智慧化解冲突,进而构

建良好的教育关系?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教授那独特的视角,给予我们全新的感受。非常欣赏张老师,虽是细声细语,但充满智慧与幽默。张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敏锐、独特的见解阐述了当今教师面对的问题与压力,用生动、浅显的例子解释教育现象,引用相关的心理知识解释如何解决这些教育问题?同时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表达技巧和沟通技巧。认真思考,确实很需要这些技巧去解决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不仅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更教会我深入思考。我决心在今后更加用心学习、细心思考。工作中立足本职、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用业绩来回报组织的培养,用才智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篇四:中国教育梦学习体会

《中国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2015年9月12日至13日,我有幸去临沂实验一小参加了《中国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这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重叠问题》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计算题练习课》。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采。听后令我心灵震撼,让我感受到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学生也可以学得如此的轻松。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通过这两天听课及专家讲座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几位老师都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像吴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一课中,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通过找圈圈,画圈圈把其中的方法思想掌握的很好。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将圆用一个数据就能知道它的大小贯穿其中,让学生猜想继而进行验证。华应龙老师的课机智幽默,整堂课学生都激情四射,心情愉悦,在数字游戏中就把退位减法学完了。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随着波澜迭起的教学设计,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地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通过探索、交流、发现、辨析、整合,大家终

于获得了共识。诚然,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时间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显得很短,下课了,学生他仍然不肯离去。

二、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语

在五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少看到“真好”,“真棒”等这些含糊性评价的语言,看到的是人性化的评价语:“千金难买回头看”“我很分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他想到了动脑子。”“真了不起,给他掌声。”“某某同学的这种说法你同意吗?笑声之后该思考什么呢?你太有创造性了”??这些自然、精炼的评价语,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不同的见解,来享受成功的愉悦。

以生为本,让学生精彩,这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徜徉在名师课堂中的学生们,小手直举,小脸愉悦,心儿沉醉,课堂表现精彩而有序,我也将努力向名师靠近,使我的数学课堂充满了

生命与活力。篇五: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及个人体会

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及个人体会摘要:当今的中国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引人深思,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观念的角度、思维的角度、现实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就存在的原因谈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同时提出一些个人的解决方案,仅为一家之言。

关键词:中国教育;弊端;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个人体会

随着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高速发展,物质文化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精神层次上存在的问题必然或早或晚地将制约着整个全中国的整体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在于教育。可是就中国教育本身而言,尚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在本文中,本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下中国教育的现状,并试着谈一下个人对此的一些体会。

中国目前的教育阶段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为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作准备,一般为3-6岁的幼儿教育阶段。基础教育指的是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年级7-18岁阶段。高等教育为大学及研究生教育。而目前贯穿这三个阶段的核心却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

尽管国家早在1993年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但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至今“高烧不退”,考试成绩依然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左右着老师的晋升和饭碗!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教育整体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⑴

1 追求高分现象就制约着孩子们自身的个性发展

家长、老师乃至几乎所有人的观念中,能考高分,能上名牌大学是他们心目中的成功。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尚未成年的少年儿童就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散失了自我。从学前教育开始,就在家长的带领之下进修各种兴趣班,家长乐些不疲,而孩子却逐渐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基础阶段的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尚不重,但是家长和老师仍然执迷不悔地催促着孩子周而复始地参加各种才艺班,却不愿倾听孩子们真正的心声。到了初中阶段,尽管国家一直在要求减负,学校的课后作业也在一年年减少,可是对高分的追求仍然迫使着家长利用孩子休息时间进行各种补课,而老师们也在各种利益的透惑下,私下要求学生们进行业余时间补课。到了高中阶段,在面临生存的压力的同时,学生们也自然而然接受了各种题海战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花大量时间反复做题,以期待考上众人心目中的名校来体现自己的成功。到大学阶段,由于学生们从小时候起就一直被压抑着玩的欲望,花费过大量的时间学习,当考上大学以后,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们重新找回了自我,抛弃了让他们早已厌倦的学习。忙于交男女朋友、逃课、沉溺于各种电脑游戏比比皆是。基础教育阶段已经透支了他们在高等教育的学习热情。也让他们在这个追分的过程中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其实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人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无法在当今社会中找出一模一样相同的两个人,不管他们外貌有多相似,他们的内在也肯定不相同。其实发现

自己有别于其他人的不同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2 学习目标太过功利

他们的学习目的无疑更具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正是这种功利性使得“学习”失去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乐趣,而成为一种负担。在这种功利主义催化下的学习是否能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功显而易见。

3 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太深

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还有多数老师不能明白教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他们来说,当年自己老师如何教育自己的方式就是他们在目前教学中的最好方式。仍然局限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传统教学思路上。其实个人感觉,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你的一切教学出发点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他们适合在那条路上走,你只能起帮助推动作用,而真正走路的是学生自己,并不是老师拉着学生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超越老师,实正真正的具有个性化的自我发展。信息时代的千变万化,也更加对老师的素质进行考验。传统老师那种无所不知已经被打破,老师更需要认准自己的位置,不断充电,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能够当此重任。学生在中学阶段会产生自己的是非判定,对那种持固步自封的教学理念的老师可谓是深恶痛绝。

以上种种皆为当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中的一小类,现就如何改变这些现象谈一点自己的领悟。

1 需要改变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些陋习和观念。

中华文明有灿烂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这些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中仍然有一些中国人所特有的陋习和观念。

a 攀比之心。中国传统的抽象思维的两个重要环节:“比类取象”“援物比类”⑶这是语言学家徐通锵在分析中国语言特点的时候提出来的术语,大概意思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不习惯于给自己的认识下定义,需要依赖已知的信息进行比较才能接受新的内容。而中国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攀比的问题。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人们才能明白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真正问过自己内心在意什么。因为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家长们把自己孩子的成功也定义为上名牌大学之类的,可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真正内在的兴趣。行行出状元,只有依着自己兴趣做事,在成就事情的同时,得到自己内在的肯定才能坚持下去,才能真正为自己而活。才能找到内心的愉悦。这些家长只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的这种成功就是他们的颜面,却不惜以牺牲自己孩子的快乐和成长为代价。

b 想当然的观点。中国人在跟别人比较之后,发现别人有的,自己却没有时,会陷入懊恼之中,发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就认为自己也该拥有,却完全忽略了别人为自己的拥有所作的一切努力。就中国目前施行的以提高老师待遇的绩效工资而言,可能其结果会让许多当局领导失望,很多老

师执拗于谁得到了多少,而自己也想当然的应当有相应的待遇,于是,矛盾众生,苦恼也更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通常会用这种口吻:谁家的孩子已经考上某某大学了,你得认真考上这所大学呀!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禀赋,寸有所短,尺有所长。社会之所以叫社会,就是因为它有多元性,人有种种,事有种种。为什么不同的人一定要想当然的拥有相同的东西呢。我们对自己的拥有想当然,却从来不知道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表示感恩。西方广泛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他们每天饭前的祈祷却是以一种感恩的形式完成。这种普遍存在的内心感受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深刻反思的问题。

c 等级观念严重。由于历经几千年的封建农耕社会,封建君主为了方便管理,自古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观念至今仍深深去影响着中国的教育。老师上课,会以一种上管下的思维来进行,因为是学生是未成年人,需要他们的管束。家长也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口吻教训孩子,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们在少年成长过程中,从心里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国在青少年与

家长沟通存在矛盾问题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会以平等的方式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其实孩子也需要尊重,当你用平等的心态与他们相处和交流时,你才能发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真正在乎什么。才能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自我和兴趣,才能帮助他们认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帮助他们找到成功之门,这种成功是基于他们自己内在的需求,才能让他们活得开心,自在,幸福。

真正改变以上三点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这些在整个社会中是普遍存在并根深蒂固。

我的中国教育梦

我的中国教育梦 作者:柯进张婷高靓出自:《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8日 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面对委员们对中国教育发展问题的关切和一片赤诚之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真诚回应,动情处娓娓道出—— 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都会惦记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教育界别的委员们;惦记着这一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别委员们从基层带来了哪些民意,惦记着那些古道热肠的委员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和建议。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政协教育界别的联组会议上,总会出现教育部长真诚地向委员们虚心求教的身影。 今年也不例外。按照日程安排,3月7日的联组会议上午9时开始。但是,不到8时40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早早赶到位于北京会议中心的教育界别委员驻地。 在2个小时的委员发言中,袁贵仁时而陷入沉思,时而伏案不断变换3支红、黑两色的铅笔和签字笔,在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写写画画。委员谈到问题的关键处,袁贵仁就会拿起红色铅笔画出重点标记。 义务教育能不能延长? 2020年以前不会延长 近几年,每年的两会上总有代表委员提出将义务教育延长的建议,有的建议义务教育前移至幼儿园阶段,有的建议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袁贵仁对此两次重申,“去年年底,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现在,许多委员都提到这件事,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做什么?我可以说,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在2020年以前不会延长。” 袁贵仁坦陈:“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了,但我们的普及教育还是低水平的。”择校收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安全、农村学校的布局……袁贵仁直面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指出,“这些都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入对下一届政府的工作建议。袁贵仁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生活补助问题,中央的工作要点,包括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这些都事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我们应当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大家都当过学生,可能也做过老师,深知义务教育办好了,会给人的一生成长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袁贵仁动情地对全场委员说。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颇有感触。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

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

中国教育梦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教育梦演讲稿 篇一:教育梦演讲稿 幸福的姿态 ——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夏镇一中西校赵春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幸福的姿态——中国梦,我的教育梦》。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题目,让我重新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梳理九年来我在教育之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重新审视我的教育梦;很高兴能当一名老师,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在不辍耕耘的教育之路上,三尺讲台带给我越来越多的快乐。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没有比这更美的教育梦了。“我不止一次的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舞足蹈与校园,

心灵飞翔于社会,文学与教育齐飞,生命与使命同行。”这就是我的教育梦.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教育,是国家最独特的重要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中国人的中国梦,也是我的教育梦。 林格先生说:教育者的教育,就像水一样,浸润万物而无言,教育,是把自己放到“无用”的人生位置上,最终实现“无用为大用”。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拥有了越多,丢失的也越多。然而,梦想,是不能丢失的。人如果没有梦想,那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梦想,是少年独上西楼的寻觅;是伊人在水一方的思绪;是带着茉莉花香的咖啡;是一首清丽而耐人寻味的歌谣??催人向上! 刚走上讲台的那个年头,经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困惑,师生间也会偶尔发生矛盾,我便会迷惘,失望,也曾问过自己是否该放弃。对于教学,我精益求精,稍有不妥,立即悔而改之;对学生,我主动,更是被动,教学上的追求,让我身心疲惫。这种自我封闭的教育以一种低调的旋律,奏响了我苦恼、伤感,但是充满力量的教育之梦。师傅对我说:不是山,需要攀登的是人生;不是渊,需要跨越的是自己。 三尺讲台,这儿有熟悉,有亲切,有不变的童真,九年的历练,造就了一个崭新的我,少了往日的稚嫩、陌生,多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结晶。他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开创出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的理解和感受: 陶行知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幼儿园所要给孩子的不是空洞的、理论性的教育,而是把生活中的教育带给孩子,我们要把真正的自主还给孩子,做孩子们自己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因为现在教学成绩的压力,即使在幼儿园很多家

长拔苗助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的心态,非得让孩子们去提前学习小学化的知识,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非要逼着孩子去写,去背,一言不合就开打。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学没学到东西。导致现在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们的包办替代,让他们失去了很多探索的机会。 我们要把所有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今天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

心得体会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6710198.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XX年,焦作市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摆在各项改革的首位,采取一系列措施简政放权,提升了行政效率效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工作实际来看,我认为,简政放权要做到“五个必须”。 领导重视是前提,必须高位推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和权力调整,涉及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必然触及部门利益。只有领导靠前、高位推动,才能突破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手续繁琐、效率效能极低是制约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便是市重点项目,按工作流程审批下来也要300个工作日。对此,焦作市委、市政府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焦作市委、市政府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改革目标要求、方法步骤、时间节点;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矛

盾和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20XX年7月1日,焦作市行政审批新机制正式运行,市本级行政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 激发市场活力是核心,必须简政放权、下放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要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彻底简政放权、下放权力。 经过清理,市本级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718项大幅压减到253项。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和审批,先后取消16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坚持凡是县(市)区政府能做好的,市级政府绝不插手,由此下放5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户外广告登记、投资项目备案复核、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联合审查等一批审批事项主动下放。20XX年5月20日,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市本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清单之外,未经公布的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提升效率是目标,必须优化流程、创新机制。行政审批环节众多、流程不畅是制约行政效率效能的主要原因。推动审批提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审批流程过多过长、审批机制死板的问题。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本期用心读了1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寻思,真逼真切地感遭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寻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但是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1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气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1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1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1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1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1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生的人格,才能具有1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1件事情,从某1角度看是不可忍耐的,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的地方。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本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同等对话太少。我们常常抱怨社会缺少1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

陶行知

走进陶行知 主要内容 一、作者介绍 陶行知,原名文濬。生于1891年10月18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 1914年以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成为杜威的关门弟子。 1917年学成归国,任南京师范学校教授,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任教育科主任。 1923年底,辞去大学职务,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提出“四个一百万”和自己的教学理论。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 1936年7月,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 1939年7月陶行知在陪都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成为国统区的“民主圣地”。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有最高的道德修养,他有最高的理想,他批判的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根据中国的实情,创造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并且以最大的魄力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的品德、修养和理论都值得学习和继承。 陶行知是坚强的民主战士 抗日战争结束后,广大人民都要求和平,反对内战,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委员,他争取民主和平,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著名民主人士、学者李公朴(育才学校副校长)和诗人闻一多被蒋介石枪杀。有消息说陶行知已被列入暗杀名单,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结果因疲劳忧愤而死。 陶行知是诗人 陶行知创作的诗歌的特点是大众化。他的诗是为广大群众而写,他说要老妈(没有文化的老人)听得懂才能称及格。他的诗有许多都谱成歌曲,如锄头舞歌、镰刀舞歌、手脑相长歌。经典作品及评价 经典作品:《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对陶行知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周恩来 万事师表---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孙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泰戈尔陶先生的思想是准确的,见识是高超的,志愿是宏大的,意志是坚强的,生活是刻苦的,做事是勇敢的,对人是诚恳的。他为大众服务,也为大众所爱戴---吴玉章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汇总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20汇总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下面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xx汇总篇一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

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

长安乡中心学校李红 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 ——我想那不只是一个梦想 生活的奇特就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模样。 曾经以为,我是误入歧途,才会那么阴差阳错的步入教师这一行列。不过,顺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维路线一步步走下来,这一路上,因为工作上的各种琐碎而累过,因为学生的调皮和不尊重而伤心哭过,却也因为假期里学生毫无预兆的电话问候而真心的笑过,在我不舒服时,得知学生悄悄帮我洗掉了堆积的脏衣服后,也深深地幸福过……渐渐地我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梦想其实就在路上,对每一个人来讲,它不一定就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一旦出发,便是一段征程。只有一路前行,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才能追逐自己设定的梦想。 有一个故事:一扇大门上挂了一把大锁,铁锤使劲的想要敲开这把锁,可就在他累得筋疲力竭时,那锁依旧牢牢的挂在门上。这时,一把钥匙走过来,她插入锁孔里只是轻轻地一转,伴着噹的一声,锁就打开了。铁锤惊奇的问钥匙:“你那么娇小的身子,怎么就可以轻易地敲开这把大锁?”钥匙笑了笑:“我解开了他的心。”尽管在教师的岗位上学习四年了,但是相比于优秀的前辈们,我还差很多。四年的时间里,我有进步,却也无数次的迷茫过。有时候,自己都想问:“我怎么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学了?究竟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可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明确具体的答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反复问过自己以后依旧只能摸索着前进。

曾经读过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带学生到大自然里上课的那一幕。我想他的那些学生应该都会因为有他那样的老师而幸福吧。在他的课堂里,充满了尊重与关爱,洋溢着思考与睿智。那样的课堂是活泼而生动的,那样的师生关系是很多人艳羡的。在我看来,单纯的知识在现在的课堂里比重并不如曾经那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广泛了许多,你不知道或许就在哪一天,就有学生比你的知识还渊博。那么教师让学生留在课堂的理由是什么呢?我想每一位教师都明白,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前人的智慧结晶,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认真对待生活的方式。正如故事里钥匙所讲的那样,沟通从心开始,教师职业特殊的也就在于,她是塑造人的事业,但她面对的又不是像雕塑一样可以完全任由自己雕琢的材料,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想明白了这些,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教师,我也不可能完美,那么所能做到的就是把身上的优点展示给学生,努力的引导学生在一个个人生转折点上选择适合他们的答案。 在书本上,教师总是光辉的事业,鲜花和掌声总是留给一位位鞠躬尽瘁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而曾几何时,现实悄然改变,新闻里,网络中,人们的口中充斥了对教师的不屑与批判。我无法体会到书本上所描述的教师有多么自豪,我只知道自己出门在外时并不太愿意被周围人知道自己是一名教师。谁都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理会那是个别人所为,只一贯性的一竿子打死。而我也清楚的知道,书本上的赞美并不是空话套话,事实上,绝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有感 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他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

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坚持五个必须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8年,焦作市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摆在各项改革的首位,采取一系列措施简政放权,提升了行政效率效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工作实际来看,我认为,简政放权要做到五个必须。 领导重视是前提,必须高位推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和权力调整,涉及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必然触及部门利益。只有领导靠前、高位推动,才能突破政府部门权力利益格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手续繁琐、效率效能极低是制约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即便是市重点项目,按工作流程审批下来也要300个工作日。对此,焦作市委、市政府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焦作市委、市政府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改革目标要求、方法步骤、时间节点;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2018年7月1日,焦作市行政审批新机制正式运行,市本级行政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 激发市场活力是核心,必须简政放权、下放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要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彻底简政放权、下放权力。

经过清理,市本级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718项大幅压减到253项。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和审批,先后取消16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坚持凡是县(市)区政府能做好的,市级政府绝不插手,由此下放5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户外广告登记、投资项目备案复核、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联合审查等一批审批事项主动下放。2018年5月20日,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了市本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清单之外,未经公布的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提升效率是目标,必须优化流程、创新机制。行政审批环节众多、流程不畅是制约行政效率效能的主要原因。推动审批提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审批流程过多过长、审批机制死板的问题。 通过对审批环节的精简,市本级保留的253项各类事项平均承诺期限由19天压缩到12天。统一设置行政事项服务科,将行政审批类事项归并到行政事项服务科,其他相关科室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事前服务、日常工作和事后监管。对重大项目尤其是建设工程类项目,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最大限度压缩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周期。对并联审批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审批服务窗口实行全程代理。 群众满意是标准,必须服务群众、提质升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群众满意是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我们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践行群众路线、解决政府工作人员四风问题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促进服务提质升级。 对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扩容升级,新增、调整窗口22个,新增工作人员近百名。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制度,将原来由部门各自管理的住房公积金、房产、公安车辆管理、公安出入境管理、社会保险、交通运输6个办事大厅,纳入市行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参考范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参考范文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下面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参考范文篇一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读后感。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

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渊泉第二小学仲付云 7月18、19日,我在武威市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培训活动。在这两天中我聆听了全国四位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望、蔡宏圣、牛献礼和许卫兵分别展示的精彩课堂和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他们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停下来,走出去,收获很大”。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进行反思,与时俱进。专家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彩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特级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久久难忘,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艺术的永无止境,教学创意的无限美。在课堂上,课堂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柔化了教与学的痕迹。特级教师们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且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我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他们的课,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下面我就重点谈谈从特级教师钱守望和牛献礼的讲座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培训的第一天上午首先由钱守望老师给武威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上了一节四年级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整堂课的设计非常巧妙,有特色,取材抛开书本,选取生活实际中的内容,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而又严谨的课堂。从钱老师的课上,我感受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接着他作了《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我的“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的专题讲座,他的报告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生动、有趣、轻松、高效,他的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是: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2、读懂学生,高效对话; 3、读懂教材,明确目标; 4、适度拓展,开阔视野; 5、经历过程,自主建构; 6、训练语言,促进交流; 7、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8、教不越位,学要到位;9.、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11、植入文化,增加浓度; 12、局部美容,增加亮度;13、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14、善于举例,帮助

《中国制造》读后感

《中国制造》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制造》读后感(一) 一口气看“完”那厚厚的一本《中国制造》,我马上冲进浴室,洗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为何?书中那精彩绝伦的片断,让我惊心动魄,使我一会儿热汗直流,一会儿冷汗直冒,等到看完,我早已是全身湿透了。 动力十足,敢冲勇闯的高长河;步步为营,心系平阳的姜超林;朝气蓬勃,敢作敢为的田立业,还有文质彬彬的文春明,“贪”胆包天的耿子敬,锐气十足的李馨香,铁心办案的孙亚东,这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不断地浮现在我面前,使我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灵魂拷问。 文章一开始,就以全国改革先锋的平阳市的“一把手”的人事调动为引子,把人带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漩涡之中。在文春明与高长河的拳击中,高长河胜出,但又牵出了平阳市轧钢厂的问题——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十分敏感且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一幕幕精彩的戏,又登台了。形形色色的干部,登台了。于是,我开始以我的标准对这些干部“品头论足了。 中国人是一个十分恋旧的民族。对于旧的东西,不论好与坏,总是格外珍惜、念念不忘。 对于平轧厂,这一个历史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对旧的体制不忍彻底地抛弃,甚至还想方设法地维护它的面子,如文春明市长(不

过其最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知道平轧厂是一个无底洞,还死不肯抓住机遇,盘活国有资产,而且不断给其贷款,给它输血,使这一问题愈积愈深,以致积重难返。12亿,多少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只是一个刚开工就亏损的乱摊子。谁看了不心疼?谁看了不痛心。 最终,还是高长河,这个“高级甩子”,凭着超人的胆识,不顾眼前的利益得失,作出了与上海某厂兼并的决定。虽然,这从眼前看好像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从长远看,它则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搞活经济,从而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巩固,虽然高长河还做了许多令人不快的事情,但这一件,我认为是最能体现出一个改革前沿的干部的魄力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 田立业,所谓的“甩子”,“不管部”部长,不任职时,不时地写一些文章,针砭时弊,而一旦任职,则能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对于那些为权势折腰的小人,他毫不留情,嚷出了:“党的权力既不批发,也不零售!”对于奸商,则是义正词严,毫不姑息,为了工人的生命不受侵犯,叫出:“只要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就必须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自己的妹妹,也能较好地把握公私的关系,虽然自己是烈山县代书记,却不“顺便”安排一下自己的妹妹,还说:“你下了岗,我也要成待业干部了!”对于同志、革命群众,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最后被无情的洪水夺走了生命,这样的干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的死,不能不说是人民的损失。 还有在书一开头,就死缠着高长河解决腐败问题的孙亚东,真正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8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8篇 The dream of new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8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 2、篇章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 3、篇章3: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 4、篇章4: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整合范文 5、篇章5:20xx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学生范文 6、篇章6:20xx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学生范文 7、篇章7:20xx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学生范文 8、篇章8:20xx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学生范文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下面的小泰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五篇整合范文篇一 又一次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

中国梦 教育梦

中国梦教育梦 竹条实验中学汪毅 中国梦,一个简洁而又美丽的名字,在2012年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令无数华夏儿女心潮奔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有梦想,因为有梦想,才会有希望,因为有梦想,才会有动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也是由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想有机组合而成。如果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就定会实现。对于军人来说,中国梦就是强军梦,对于航天人来说,中国梦就是飞天梦,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中国梦无疑就是教育梦。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达到任何一个目的,都取决于本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梦想在我看来,只有教育梦才能托起中国梦,或者说教育梦就是中国梦的灵魂,没有教育梦的实现,中国梦就无从谈起。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敢于追梦、筑梦,用教育梦助推中国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怀揣希望一路前行。 那么,我们的教育梦是什么呢? 一切梦想皆由人去创造。教育梦,首先要打造一支教师“梦之队”。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的话,而教育工作者则是基石的奠基者,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教育梦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切实需要一批作风扎实、业务过硬、思想创新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所以,打造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塑造一批名师是时代所需,更是教育所需。充分发挥各级名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体教师共同成长。”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硕果累累:所组建的多彩博客团队,笔耕不辍,华章不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梦,需要打造一种绿色的、生态的、真爱的课堂,去适应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如果给这种课堂起个经典名字的话,非“道德课堂”莫属。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3篇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本文是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的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20xx《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读后感心得一: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最新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说,只有阅读才能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实际事例,下面两个篇章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学会欣赏”,书中讲述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发掘的故事: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从捡到的一本杂志里,发现一篇另他十分触动的文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手涂鸦大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教师当然不可能个个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双发现的慧眼,但是,我们的校园里可能有无数个托尔斯泰。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 有人说,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至。”其实,欣赏不是施舍,不是恩赐,欣赏之善总是不经意间自然流淌,是无功利心的真诚赞许,是长者对幼者的呵护,是智者对智者的敬佩。 欣赏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没有高深的学问、繁杂的技巧。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如果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摸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语与母语并重”,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好母语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在网络语言、世界级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语,不懂英语难以进入世界的主流。现在我国进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实很一般,主要是他们懂英语,但我们喝多很优秀的任务因为不懂英语而无法将自己展示给世界。其实,语言教育的文化功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是交际、交流的工具,也与语言体系合而为一实现了文化的传递。双语教学,重在运用,当然首先是熟练运用中文,掌握好我们的母语,在此基础上强化英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技能。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双语的语言训练中,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来因材施教。阅读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抄写单词,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单词;作文练习,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选择不同的内容。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才能习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语言学习就很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