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6-遗传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6-遗传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6-遗传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06-遗传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06 科目名称:遗传学

--------------------------------------------------------

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概念(每题3分,共30分)

1. 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2.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3.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4. 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5. 植物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6. 母性影响:子代受到母本核基因型的影响而表现母本核基因型所决定的性状的现象。

7.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8. 迁移:是指在一个大群体内,由于每代有一部分个体新迁入而导致其基因频率的变化的现象,个体的迁移同样也是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一个因素。

9.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10.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

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⑴. 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⑵. 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⑶. 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

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⑴. 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⑵. 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 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⑶.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2. 什么是杂种优势?影响杂种优势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育种过程中如何固定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来说:

(1)异花授粉植物比常异花授粉植物和自花授粉植物的杂种优势强;

(2)在一定范围内,亲缘关系远、遗传差异大、双亲优缺点互补的组合,其杂种优势强,反之较弱;

(3)双亲基因型纯合程度高的杂种优势较高;

(4)杂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比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优势大。

在育种中固定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包括:

(1)无性繁殖法

(2)无融合生殖法

(3)多倍体法

(4)平衡致死法

------------------------------------------------------------------------------------------

(5)人工种子

3.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答:基因的加性效应(A):是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可以固定的分量,又称为“育种值”。

显性效应(D):是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I):是指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应。

上述遗传效应在数量性状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由于加性效应部分可以在上下代得以传递,选择过程中可以累加,且具有较快的纯合速度,具有较高加性效应的数量性状在低世代选择时较易取得育种效果。显性相关效应则与杂种优势的表现有着密切关系,杂交一代中表现尤为强烈,在杂交稻等作物的组合选配中可以加以利用。但这种显性效应会随着世代的递增和基因的纯合而消失, 且会影响选择育种中早代选择的效果, 故对于显性效应为主的数量性状应以高代选择为主。上位性效应是由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的,也是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重要遗传分量。其中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部分也可在上下代遗传,并经选择而被固定;而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则与杂种优势的表现有关,在低世代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

4.从显性现象的表现以及显性与环境的关系解释显隐关系的相对性。

答:(一)从显性现象的表现看,显性的表现可分为:

(1)完全显性:目标性状在杂种F1中所表现的性状与亲本之一完全一样;

表现的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2)不完全显性:F

1

同时表现双亲性状,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3)共显性:F

1

(4)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二)从显性与环境的关系现看,显性受以下因素影响:

------------------------------------------------------------------------------------------

(1)内部生理环境的影响:年龄、性别、营养、健康。

(2)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光照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列出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1.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

群体内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 F

1

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

答:番茄果室遗传: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

二室:多室=(3/8+1/8):(3/8+1/8)=1: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Mm×mm。

番茄果色遗传: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

红果:黄果=(3/8+3/8):( 1/8 +1/8)=3:1,

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Yy×Yy。

因为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个亲本植株基因型:YyMm×Yymm。

2.玉米第6染色体的一个易位点(T)距离黄胚乳基因(Y)较近,T与Y之间的重组率为20%。以黄胚乳的易位纯合体与正常的白胚乳纯系(yy)杂交,试解答以下问题:和白胚乳纯系分别产生哪些有效配子?图解分析。

⑴.F

1

⑵.测交子代(F

)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黄粒或白粒,完全不育或半不育)的种类和比

1

例如何?图解说明。

------------------------------------------------------------------------------------------

答:

3、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 + + 74 a + + 106

+ + c 382 a + c 5

+ b + 3 a b + 364

+ b c 98 a b c 66 试求这3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答:根据上表结果,++c和ab+基因型的数目最多,为亲本型;而+b+和a+c基因型的数目最少,因此为双交换类型,比较二者便可确定这3个基因的顺序,a基因位于中间。

则这三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基因间的距离为:

ab间单交换值=((3+5+106+98)/1098)×100%=19.3%

ac间单交换值=((3+5+74+66)/1098)×100%=13.5%

bc间单交换值=13.5%+19.3%=32.8%

其双交换值=(3+5/1098)×100%=0.73%

符合系数=0.0073/(0.193×0.135)=0.28

这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为:bac; ba间遗传距离为19.3%,ac间遗传距离为13.5%,

------------------------------------------------------------------------------------------

bc间遗传距离为32.8%。

4.在大约10000株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混杂孟德尔群体中,纯合紫花植株RR为800株,白花植株rr为200株。试判断该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何才能使之平衡并保持平衡。若平衡后每代淘汰白花植株,计算经10代这样淘汰后,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是多少?如果希望白花基因频率降到0.001,则需要多少代的这样淘汰?

解答:(1)该群体不平衡。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即可成平衡群体;而一个平衡群体只要随机交配并有足够大的规模,就可保持这种平衡。

(2)淘汰10代白花植株后,下代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

由题中条件可求得,D

0=0.08,H

=0.9,R

=0.02

则p

0=D

+1/2H

=0.08+0.45=0.53

q 0=R

+1/2H

=0.02+0.45=0.47

q 10=q

/(1+10q

)=0.47/5.7=0.0825

R

10

=0.825×0.825×100%=0.68%

所以,淘汰10代白花植株后,下代白花植株出现的频率为0.68%。(3)白花基因频率降至0.001所需淘汰的代数:

由n=1/q

n -1/q

o

得,n-1/0.001-1/0.47=998.83

所以需经过999代连续淘汰,才能使白花基因频率降至0.001。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非整倍体的类型有哪些,试述非整倍体在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

答:单体测验:

⑴测定隐性基因所在染色体

①隐性基因在该单体染色体上

------------------------------------------------------------------------------------------

------------------------------------------------------------------------------------------

A 表型单体 [(n-1)Ⅱ+ⅠA ] ×a 表型双体 [(n-1)Ⅱ+Ⅱaa ]

可见,当a 基因在这条单体染色体上时,杂交F1的单体植株全部为隐性a 表现型,而双体植株全部为正常的显性A 表现型。

②隐性基因不在该单体染色体上

A 表型单体 [(n-1)ⅡA +Ⅰ] ×a 表型双体 [(n-1)Ⅱaa +Ⅱ]

可见,如果当a 基因不在这条单体染色体上时,那么杂交F1中,无论是单体植株还是双体植株全部为正常的显性A 表现型。

⑵测定显性基因所在染色体

a 表型单体 [(n-1)Ⅱ+Ⅰa ] × A 表型纯合双体 [(n-1)Ⅱ+ⅡAA ]

↓ a 双体配子 A 单体

配子

(n-1)Ⅰ+ⅠA (n-1)Ⅰ (n-1)Ⅰ+Ⅰa A 表型双体 [(n-1)Ⅱ+

ⅡAa ] a 表型单体 [(n-1)Ⅱ+Ⅰa ] a 双体配子 A 单体

配子

(n-1)ⅠA +Ⅰ (n-1)ⅠA

(n-1)Ⅰa +Ⅰ A 表型双体 [(n-1)ⅡAa +Ⅱ] A 表型单体 [(n-1)ⅡAa +

Ⅰ] A 双体配子 a 单体

配子

(n-1)Ⅰ+Ⅰa (n-1)Ⅰ

(n-1)Ⅰ+ⅠA A 表型双体 [(n-1)Ⅱ+

ⅡAa ] A 表型单体 [(n-1)Ⅱ+ⅠA ]

F

1

单体 [(n-1)Ⅱ+ⅠA]

↓自交

雌配子雄

配子

(n-1)Ⅰ+ⅠA(n-1)Ⅰ

(n-1)Ⅰ+ⅠA A表型双体 [(n-1)Ⅱ+Ⅱ

Aa] A表型单体 [(n-1)Ⅱ+

ⅠA]

(n-1)ⅠA表型单体 [(n-1)Ⅱ+ⅠA] 缺体(n-1)Ⅱ

可见,如果显性基因A在这个单体染色体上,那么F

1单体自交后,F

2

代中除缺体植株

外,无论是单体还是双体都为显性A表现型,不会有隐性a表现型出现。

如果A基因不在某单体亲本的单体染色体上,则其F

1

单体[(n-1)ⅡAa +Ⅰ]所自交的

F

2

群体内,双体、单体和缺体植株都会有少数是a表现型的,表现出显隐性为3:1的比例。三体测验:

亲本:♀三体A表型[(n-1)Ⅱ+ⅢAAA]× [(n-1)Ⅱ+Ⅱaa]双体a表型♂

↙↘↓

配子: (n-1) I+I A (n-1) I+ⅡAA (n-1) I+I a

F

1

: [(n-1)Ⅱ+ⅢAAa] [(n-1)Ⅱ+ⅡAa][淘汰]

↓自交

F

2

: [A]:[a]=35:1

如果该隐性基因a在三体染色体上,那么根据复式三体(AAa)自交后显性性状[A]与隐性性状[a]之比为35:1(基因为染色体随机分离,且雌雄配子同等可育。如果是其它分离方式,其表现型比例将随之变化)。

------------------------------------------------------------------------------------------

如果该隐性基因a不在三体染色体上,那么三体(n-1)ⅡAa+Ⅲ自交后,F

将表现一对

2

杂合基因的分离,即显性性状[A]与隐性性状[a]之比为3:1的比例。

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与细胞质遗传有何关系及其遗传机理?如果希望水稻优良杂交组合(甲×乙)利用雄性不育性来制种,请阐述制种过程?答:(一)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

(1)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比例的分离。

(2)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3)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二)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与细胞质遗传有何关系:现在推广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实现“三系”配套所生产的杂交种。

遗传机理:核质型不育性是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对应的核基因决定的。当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一对或一对以上隐性基因rr,个体才能表现不育。杂交或回交时,只要核内没有R基因,则杂交子一代一直保持雄性不育,表现了细胞质遗传的特征。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基因N,即使核基因仍然是rr,个体仍是正常可育的;如果存在显性基因R,不论细胞质基因是S还是N,个体均表现育性正常。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保持系的基因型为N(rr),恢复系的基因型为N(RR)或S(RR)。

(三)制种过程:三系配套的一般原理是先把杂交母本转育成不育系。如希望水稻优良杂交组合(甲×乙)利用雄性不育性来制种,则先把母本甲转成甲不育系,常用做法是利用已有的雄性不育材料与甲杂交,然后连续回交若干次,就得到甲不育系。原来雄性正常的甲即成为甲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它除雄性可育的性状外,其它性状完全与甲不育系相同,为不育系提供花粉,保证不育系的繁殖留种。父本乙必须是恢复系。如果乙原来就带有恢复基因,以过测定,就可直接利用配制杂交种,供大田使用。否则也要利用带有恢复基因的材料进行转育。

------------------------------------------------------------------------------------------

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综合(西医)考研大纲

2017 年医学综合(西医)考研大纲 Ⅰ.考试性质 医学综合(西医)考试是为浙江大学招收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为学校选拔优秀学子提供一定依据。 Ⅱ.考查目标 医学综合(西医)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和外科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 65% (其中生理学约 25% 生物化学约 25% 病理学约 15%) 临床医学约 35%(其中内科学约 20% 外科学约 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 型题第 1~9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35 分第 91~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B 型题第 121~1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X 型题第 151~18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七)

遗传学试卷(七) 一、名词解释: 常染色质:间期核内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限性遗传: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者雌 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于雌雄一方; 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 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 二、选择题: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2.当母亲的血型是ORh—MN,子女的血型是ORh+MN时,问下列哪一个或哪几个血型类型不可 能是该子女的父亲,可以排除? A、ABRh+M B、ARh+MN C、BRh—MN D、ORh—N 3.若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就意味着() A、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低于理论双交换率(但却有双交换) B、这一区段未发生交换 C、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高于理论双交换率 D、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等于理论双交换率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β链发生突变所致,这种突变属于() A、同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点突变 D、移码突变 5.当放毒型草履虫(K/K+卡巴粒)与敏感型草履虫(k/k)杂交,如果接合的时间长,后代 的情况为() A、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敏感型) B、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敏感型) C、K/K(敏感型)与k/k+卡巴粒(敏感型) D、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卡巴粒(放毒型) 6.单倍体链孢霉一般是粉红色,白色是它的突变型,如果把粉红色链孢霉与白色链孢霉进行杂交,其子代是粉红色的概率是() A、100% B、3/4 C、1/2 D、1/4 E、由于未知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故不能确定答案 7.小鼠中,黑色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两个正常毛色的小鼠交配,产生了一个黑色雄鼠,该黑色雄鼠与一个正常毛色雌鼠再进行兄妹间交配,那么所产生的第一个小鼠是黑色的概率是(假设没有发生突变)() A、0 B、1/4 C、1/3 D、1/2 E、1/8 8.一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造成的移码突变,最有可能由下列哪项因素引起() A、原黄素 B、亚硝酸 C、5-溴尿嘧啶 D、羟胺

浙江大学遗传学套题期末考试试卷无答案

一、名词解釋(序分): 1, 瓏丙良I 2. 基阂连娥; 3杂种优势「 4. 基凶闊制显效应: 亍性前 &电子体不育: 7.涪原性细苗: 8 圖趾基因, 9. 国反测验: 10盂牺尔押体: 二、填充題(20 5>> : 1 基因舉为AaBb聲合枠甘空2代斤*則基阖舉全部纯合的比恻占 _________________ ?一对基因纯合的比例占____________ ?全部 朶書的比例有? 2二个基因间的重纠率为(M右群则其距离为_ 遗传吐也 3. 染色体结构变界类职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4. 人肠杆繭之间训借助「釦期体1仙症观英基因兗遺和巫纽* 一般由烈性噬槪作躱介的轄为_______________ ?而由隘和喘菌体 作媒介的称为___________ 。 5. 来漩丁农杲58的水稻光繼核不冇爲、在氏日照纸件下的育性崔_______________ *可甲丁*在短日掘恭仲下的育 可用丁____________ , 性是__________ f 6. 遽传学研呢的是生物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现律及机理;血进化论是研窕生物钩种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过程。 7^ Southern 交是脸测______________t而Norlhem是检测_____________ ? 三、驯I施3朋在括号内写上'/或I : 1. 遽过着建粒连按的染色单体叫冋源染色体.................. C ) 2. 純合显性有秆观豆与杂合向秆豌豆衆交的于代金是為秆.…?.C ) 3. 扎円:務二+狀Z L:」Y「i坟过左:!「匚辽忠:宝空恒1克妾戈............................................ 「 4 评通小麦与二带体人麦一样,其单倍悴就是一倍体........... () 优商肆植物叶嫌陣塞因级屮的QC舎量高于犒基因飢+因此可以用密康梯麼西心阳方袪井孺叶嫌体DNA .…...… () 4. 染鱼体的一缰纳梅由DNA利核小体劇成I而核彳咻的孩匸部忖则甘DMA、氏时九和罢白质斯组成 (4) 7, .......................................................................................................................................................................................................... 細菌第合过畀中’ 一股情况按合屮断牙?受林细菌仍为F-「F|詞子仍留在供体内.......................................... C ) 乱物种是貝冇一底冠态和生理特征以贬一定自隸井布区的生物类畔.......................... ................ (1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必需氨基酸; 2.超二级结构; 3.Tm值; 4.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 6.变构调节; 7.尿素循环; 8.内含子; 9.反密码子; 10.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GSH的中文名称是(1),它的活性基团是(2),它的生化功能是(3)。2.一个α-螺旋片段含有180个氨基酸残基,该片段中有(4)圈螺旋?该α-螺旋片段的轴长为(5)。 3.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6)中,RNA主要位于(7)中。4.酶具有(8)、(9)、(10)和(11)等催化特点。5.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为(12),纵轴上的截距为 (13) 。 6.(14)抑制呼吸链的部位为NADH和CoQ之间,(15)抑制呼吸链的部位为Cytb和Cytc1之间。 7.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16)作为模板,(17)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18)作为合成的场所。 8.在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中,腺苷酸的C-6氨基来自(19)。 9.欲使某一酶促反应速度等于Vmax的2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20)倍。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 C.3′,4′-磷酸二酯键 D.3′,5′-磷酸二酯键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A.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折叠和盘绕 D.包括A,B和C 3.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4.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 5.参加DNA复制的酶类包括:⑴ DNA聚合酶Ⅲ;⑵解链酶;⑶ DNA聚合酶Ⅰ;⑷RNA聚合酶(引物酶);⑸ DNA连接酶。其作用顺序是()。 A.⑵→⑶→⑷→⑴→⑸ B.⑵→⑷→⑴→⑶→⑸ C.⑷→⑵→⑴→⑶→⑸ D.⑷→⑶→⑵→⑴→⑸

浙江大学遗传学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考研大

2017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 考研大纲 2017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考研大纲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是浙江大学自主命题,2017年《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综合考试有较大调整,《计算机专业基础》(878)涵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两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Ⅰ考查目标 《计算机专业基础》(878)综合考试涵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两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程序设计基础(C)60分 数据结构9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70分(35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80分 Ⅲ考查范围 程序设计基础(C) 【考查目标】 1.理解C程序设计语言结构,掌握数据表示和输入输出的基本方法,掌握流程控制、函数设计与调用方法;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基本的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 3.掌握初步的算法设计及数据组织方法,具备基本的问题分析和利用C语言进行求解问题的能力。 一、数据表达与组织 (一)常量,变量,运算与表达式

(二)一维和二维数组,字符数组和字符串 (三)指针与数组,结构与数组 (四)指针与结构,单向链表 二、语句及流程控制 (一)复合语句 (二)分支控制(if、switch) (三)循环控制(for、while、do—while) 三、程序结构和函数 (一)C程序结构 (二)函数的定义、参数传递和调用 (三)函数的递归调用 (四)变量的存储类别、作用域,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四、输入/输出和文件 (一)标准输入和输出 (二)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系统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会利用遗传学基本理论研究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变异现象;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具备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实验技能;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分析解决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一般问题。 三、考试方法、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其中园林植物遗传学占45%、园林植物育种学占45%、各论部分占10%。 四、考试内容 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考试内容: 1、分离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 3、连锁遗传定律。 考试要求: 1、了解园林植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2、掌握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会利用定律进行计算; 3、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主要内容,基因间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制; 4、掌握计算交换值和绘制连锁遗传图的方法。 第2章花的发育 考试内容: 1、花发育的概念;

2、环境因素、内部因子等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考试要求: 1、了解花发育的概念;环境因素、内部因子和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2、了解花转变的顺序和基因对成花的控制; 3、了解植物成花过程中各因子之间的互作等内容。 第3章花色遗传 考试内容: 1、花色的概念; 2、花色的化学基础; 3、花色改良的遗传学途径。 考试要求: 1、掌握花色的概念; 2、了解花色的化学基础; 3、了解花色的变异机理及遗传学基础; 4、掌握花色改良的遗传学途径。 第4章彩斑遗传 考试内容: 1、彩斑的分类; 2、彩斑现象形成的遗传规律。 考试要求: 1、了解观赏植物体上的花斑与条纹形成的原因; 2、掌握彩斑现象的遗传规律及嵌合体的遗传学问题。 第5章花径与重辦性遗传 考试内容: 1、数量性状的特征; 2、增加花朵直径的途径; 3、影响花朵直径的多基因系统; 4、重瓣花的遗传; 5、花型的发展趋势。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样卷

浙江林学院 2007 - 2008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植物学 课程类别: 必修 考试方式: 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细胞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有机体或任何细胞的潜力。 2、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的和木质化增厚呈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由凯斯于1886年发现的。 3、生态异形叶性 :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出现不同形状的叶,如水毛茛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4、共质体运输:植物细胞间通过原生质体和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转运的方式。 5、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生长,增大了质膜表面积,并含丰富的细胞器与胞间连丝,具短途运输的功能。这类细胞特称传递细胞。 6、细胞型胚乳:有些植物的胚乳,在形成初生胚乳核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成为多细胞结构,而不经过游离核时期,这种类型叫细胞型胚乳,见于大多数合瓣花植物。如番茄等。 7、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过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 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8、原植体植物:植物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类植物称原植体植物。 10、聚花果:果实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也称花序果,如桑、无花果等。 二、判析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1.银杏的果实因成熟时外果皮橙黄色,象杏子而得名;因坚硬的中果皮呈白色,所以又称白果。……………………………………………………(×)改正:银杏是裸子植物,胚珠没有子房的包被,所以银杏成熟时只形成种子,没有果实。 2.裸子植物中管胞是活细胞,起输导作用。………………………………(√) 3.2-细胞花粉是指单核花粉粒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而形成的花粉粒。………(×)改正:2-细胞花粉是指单核花粉粒进行一次有丝分裂而形成的花粉粒。 4.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的叶称为异面叶。…………………………(√) 5.复叶的小叶柄基部没有腋芽。………………………………………………(√) 6.植物细胞均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改正:大部分植物都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但 7.花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改正:花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发育成果实。 8.颈卵器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改正:颈卵器是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

分子遗传学

第一章
公元前4000年,伊拉克 的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 载了马头部性状在5个 世代的遗传。
浙江大学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和任务
遗传学第一章
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
1.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有关。 (2).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 解决问题:物种 代代相传; 性状 遗传。 (3).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物质 性状?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3
∴ 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直接指导 医学研究和植物、动物、微生物育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4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遗传(heredity):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variation):个体之间的差异。 “母生九子,九子各别” (3).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 (4).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 三大因素: 遗传 + 变异 + 自然选择 遗传 + 变异 + 人工选择 形成物种 动、植物品种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5).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5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6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其 遗传变异规律。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表现规律; 物质基础 内在规律;
提高医学水平。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7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8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一、现代遗传学发展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9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0
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 生产实践 遗传和变异 选择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拉马克和达尔文对
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拉马克(Lamarck J. B., 1744~1829): 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②.用进废退学说和 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如长颈鹿、家鸡翅膀。
育成优良品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2

2018年浙江大学845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45)考试大纲这个大纲是2017年9月25日浙大控制官网才出的,虽然是新的,但是和以前基本 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参考书目: (1)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及习题集 (2)孙优贤、王慧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化工出版社,2011年6月 (3)胡寿松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 分别于2001年2月、 2007年6月、2013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的(该书初版于1979年,前三版均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亦可作为参考书) 特别提醒:本考试大纲仅适合报考2018级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硕 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自动控制原理》(科目代码845)的考生。该门课程的 满分为150分。 一、总的要求 全面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深入理解与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 综合设计的方法,并能用这些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自动控制系统组 成、分类,能熟练地将具体对象的控制系统物理结构图表示抽象成控制系统的方块图表示,能清楚地分析其中各种物理量、信息流之间的关系。 (2)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建立给定典型环节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模型;能熟练地通过方块图简化方法与信号流图等方法获得系统总的传递函数;能根据要求进行各种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3)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熟悉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特征,掌握基 于微分方程模型的时域分析,包括微分方程的求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与分析;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系数与稳态误差的计算等。 (4)根轨迹:掌握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及推广法则;能正 确绘制根轨迹并利用根轨迹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根据性能要求进行设计。

浙江农林大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分析(二)

遗传学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体DNA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将外源基因与载体DNA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然后再把这种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并表达,获得相应的基因产物。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存在一种可以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 遗传漂变(随机遗传漂移):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群体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异源多倍体: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二、选择题 1.大肠杆菌lac操纵子中,产生阻遏物的基因是()。 A.调节基因B.操纵基因C.启动子 D.结构基因 2.转位遗传因子最先由谁发现()。 A.Boveri B.Waston C.W.Sutton D.McClintock 3.在链孢霉的子囊孢子中发现野生型与突变型的分离比为3:1:1:3,此现象属于()。 A.基因突变B.基因转变C.基因转座 D. 前三者均不是 4.草履虫放毒性遗传是受()和核基因所决定。 A.卡巴粒 B.质体 C.线粒体 D. 叶绿体 5假连锁现象是由于()造成的。 A.重复B.缺失C.易位D.染色体交换 三、简答题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有无区别?如何区别? 有区别。 1.影响区域: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DNA分子上一个比较大的区段的变化,而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上某个区段上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了化学变化 2.细胞学角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根据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的特性鉴定,而基因突变通过细胞学角度不能鉴定 3)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恢复突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不能恢复突变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2.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又称母性遗传 3.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如何在细胞学上鉴定相互易位?相互易位的遗传学效应有哪些? 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存在十字形的四重体.

(完整版)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简答题专版

3、从结构上说明根具有吸收、固着和贮藏的功能。 答: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又由主根与多级侧 根组成,因此根在形态上具有固着的功能。初生根经次生生 长可形成次生根,初生根尤其次生根的维管束中存在大量的 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根初 生结构的表皮形成附属物表皮毛,表皮毛向土壤中吸收水和 无机盐,通入表皮进入皮层并进入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经导 管输送到植物体地上各部分,因此根具有吸收的功能。根初 生结构的皮层和髓中的薄壁细胞均具有储藏淀粉等营养物质 的功能。 6、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旱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叶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但生活的环境不同,它 的形态结构差别也很大。 根据植物和水的关系,可将它们划为旱生植物、中生植 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不同环境的植物,其叶的构造会 有很大差异,而长期适应的结果,又形成相对稳定的叶的结 构。一般地讲,叶是可塑性最大的器官。 (一)旱生植物叶 旱生植物叶一般以保持水分和防止蒸腾为明显特征。通 常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形成两种不同旱生植物类型: 1.叶肉薄壁组织增多,呈肉质状态,能贮存大量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消耗(如景天、芦荟、马齿苋)。 2.另一种,叶片小而硬,叶表皮细胞外壁增厚,角质层发达或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具多层表皮细胞, 构成复表皮等。栅栏组织层次多,甚至分布叶上下两面, 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叶肉细胞壁内褶,叶脉分 布密,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均较发达,可保证水分的及 时供应。 (二)水生植物叶 水生植物的全体或部分生长在水中水分充足,但气体和 光线不足,其结构与旱生叶相反,叶片分裂成丝状,并且没 有正、反面,随水漂流,都能光合作用,例黑藻、金鱼草。 (1)表皮细胞壁薄,无角质层,无表皮毛,也无气孔,而具叶绿体,所以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均可由表皮 细胞进行。 (2)叶肉不发达,层次很少,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胞间隙特别发达,形成通气组织,气腔中常充满空 气。 (3)由于沉水植物的全部表面都能进行吸收,所以导管不发达,机械组织十分衰退,可随水漂荡。有些植物具漂 浮叶,仅上表皮具气孔。 (三)湿生植物叶 它处于前两者之间,一般其叶片常大而薄,角质层不发 达或一般无蜡被和毛状物,海绵组织发达,叶脉和机械组织 不发达,胞间隙大等特点。 (四)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叶 所谓阳性植物、阴性植物是根据对光照关系而言。阳性 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像马尾松;阴性植物则须 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阳性植物叶结构与旱生植物叶结构相仿,但不等于旱生 植物。水稻为阳性植物,但叶结构趋向于湿生植物。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 花药发育过程。 答:孢原细胞进行平周分裂,产生内、外二层细胞,在内的 一层称造孢细胞。造孢细胞经过不断分裂,形成大量小孢子 母细胞,这些细胞的体积大,核也大,原生质浓厚、丰富, 与壁细胞很不一样。小孢子母细胞继续发育,通过减数分裂 形成四分小孢子。四分小孢子形成时由胼胝质所分隔和包围。 以后四分小孢子相互分离,而成独立的细胞。四分体分离出 来的单核花粉粒,单核、壁薄、质浓,它一边转化胼胝质为 纤维素,一方面绒毡层分泌孢粉素形成外壁。同时,单核花 粉粒从绒毡层细胞中不断吸取营养。接着核开始分裂,产生 大小不等的两个核。靠近萌发孔,核大的称营养核,另一个 为生殖核。细胞经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大小形状有差异的细 胞,生殖细胞呈凸透镜状,紧贴远离萌发孔的内壁上,由生 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此时称2-细胞花粉。经一段贴合期, 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来,不形成细胞壁,而成为裸细胞。 它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子,精子也是无壁的裸细 胞,核大、质少。这时的花粉粒称3-细胞花粉。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答:①随着胚珠的发育,珠心中形成一孢原细胞,孢原细胞 或再经分裂分化或直接增大形成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 ②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即四分大孢子;③ 四分大孢子沿珠心排成一行,其中靠近珠孔的三个细胞逐渐 退化消失,离珠孔端最远的一个具功能的大孢子继续发育, 形成胚囊;④功能大孢子开始发育时,细胞体积增大,并出 现大液泡,形成单核胚囊,随后核连续进行三次分裂,第一 次分裂形成二核,移至胚囊两端,形成二核胚囊,二核胚囊 连续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核胚囊和八核胚囊。⑤八个核先 暂时游离于共同细胞质中,然后每端的四个核中各有一核向 胚囊中部移动,相互靠陇形成极核。极核与周围的细胞质一 起组成胚囊中最大的细胞,称为中央细胞。有些植物中中央 细胞的两个极核常在传粉和授精前相互融合成二倍体,称次 生核。⑥近珠孔端的三个核,一个分化成卵细胞,二个分化 成两个助细胞,它们合称为卵器。⑦近合点端的三个核分化 成三个反足细胞。⑧至此,发育成具有7个细胞的成熟胚囊。成熟胚囊也就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其中卵器是被子植物 的雌性生殖器官,卵细胞称为雌配子。 3、简述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靠昆虫传粉的植物叫虫媒植物,它们的花叫虫媒花。这 了适应昆虫传粉,虫媒花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的色彩; (2)虫媒花多半能产蜜汁。蜜腺分布在花的各个部 分或发展成特殊的器官; (3)虫媒花多具特殊的气味以吸引昆虫; (4)虫媒花在结构上也常和传粉的昆虫间形成互为适应的 关系。 4、简述风媒花适应传粉的一般特征。 答:(1)花被很小,不具鲜艳颜色,甚至无花被。 (2)无蜜腺及香味。 (3)花粉量大,细小光滑,干燥而轻。 (4)柱头往往分叉成羽毛状。 (5)开花一般在开春放叶前。 5、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识别作用 传粉花粉管萌发(如为2-细胞花粉,生殖细胞分裂为两个精子)进入助细胞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形成合子(2倍体)和初生胚乳核(3倍体)。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①精、卵融合将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通过受精形成的合子及由它发育形成的新个体具有父母本的遗 传特性,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②由于雌、雄配子本身相互之间的遗传差异(由于减数分裂 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基因交换、重组所决定的),因而形成 的后代中就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差异,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 传性和变异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③作为胚发育中的营养来源的胚乳,也是通过受精的初生胚 乳核发育而来的,因而也带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这就使 产生的后代具有更深的父母遗传特性,以及更强的生活力和 适应性。 因此,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的最进化 最高级的形式。 6、简述松属从合子到种子的形成过程。 答:合子经两次分裂形成4个自由核,移到颈卵器基部,排 成一层,再经一次分裂产生8个核,并形成细胞壁,分上、 下2层排列。下层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16个细胞,排列成4层,其中第3层细胞伸长形成初生胚柄,将最先端的4个细胞推至颈卵器下的雌配子体胚乳中,此时最先端的4个细胞继续分裂,上部的细胞伸长形成次生胚柄。每行最先端 的细胞继续多次分裂,形成相互分离的4个原胚及长而弯曲的胚柄,原胚继续增大形成胚。与胚发育同时,雌配子体继 续发育,形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这样整个胚珠形成1粒种子。 7、简述裸子植物小孢子的产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小孢子叶背面着生两个小孢子囊,幼时囊中充满核大而 细胞质浓的造孢细胞,造孢细胞进一步分裂发育形成小孢子 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细胞叫四分体。四分体再分离成4个小孢子。单核的小孢子分裂为两个细胞, 其中较小的一个叫第一原叶细胞,较大的一个叫胚性细胞, 胚性细胞分裂形成第二原叶细胞和精子器原始细胞,精子器 原始细胞再分裂一次形成一个粉管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此 时,花粉粒已成熟,这种具有四个细胞,即第一原叶细胞、 第二原叶细胞、粉管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成熟花粉也就是雄配 子体。随着发育,第一、第二原叶细胞逐渐消失,仅留下粉 管细胞和生殖细胞继续发育。 8、简述裸子植物大孢子的产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答:胚珠的珠心由一团幼嫩细胞组成,在珠心深处形成大孢 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 在珠心组织内排成直行,基中仅远离珠孔的一个成为可发育 的大孢子。大孢子经多次分裂形成许多游离核,逐渐形成细 胞壁,使雌配子体成为多细胞结构,称为胚乳。在雌配子体 的近珠孔端形成3-5个颈卵器。每个颈卵器具数个颈细胞和 一大型的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在受精前分裂成卵细胞和腹沟 细胞,但后者迅速退化消失。 9、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及种子的形成。 答:花粉粒传到柱头上后,从柱头吸收水分,同时发 生蛋白质的释放。经花粉壁蛋白与柱头表面的溢出物或亲水 性的蛋白质膜(表膜)的相互识别,决定雄性花粉被雌蕊“接受”或被“拒绝”。花粉粒从柱头分泌物中吸收水分膨胀, 内壁从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细长的花粉管,内含物流入管内。花粉管不断伸长,经花柱进入子房,最后直达胚囊。当花粉 管从一个退化助细胞处进入胚囊后,先端破裂,两个精子分 别穿过质膜。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 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初 生胚乳核,这种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称为 双受精。被子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 房发育成果实。

浙江农林大学岩石与土壤复习资料(土壤学)重点

岩石与土壤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土壤概念 土壤是一种自然体,他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过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植物对于来自土壤的生活要素(即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需求的能力。 3.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 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场所:无机养分的有机化,有机质的矿质化,养分元素的释放和散失,元素的结合,固定和归还 3)雨水的涵养作用占土壤水的1%-5% 4)生物的支撑作用:植物根系的机械支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环境变化的缓冲功能,污染物的“过滤器”和“净化器” (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矿物 1.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概念 1)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2)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叫做岩石。 3)受力影响引起岩石破碎和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5个自然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生物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 4.三大岩石的常见类型 岩浆岩: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中性岩类:闪长石、安山岩、粗面基性岩类:辉岩、辉长岩、橄榄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 沉积岩: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含义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考研大纲

太原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业务课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代码:837 科目名称:化工原理 1.前言 化工原理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化工单元操作的掌握情况。测试分两个方面:一是化工单元过程原理,测试考生基本概念,过程计算和熟悉程度;二是综合应用化工单元过程原理能力,从而对考生有较全面的评价。 2.题型说明 化工原理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试卷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基本概念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构成。 (2)计算题:包括过程计算、公式推导。 (3)实验题: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解释。 3.考试内容 3.1绪论 (1)化学工程及其发展。 (2)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3)四个基本关系: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平衡关系及速率关系。 3.2流体流动 (1)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2)流量与流速、定态与非定态流动、连续性方程式、能量衡算式、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3)牛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非牛顿型流体的概念、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滞流与湍流、边界层的概念。 (4)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摩擦系数、因次分析、管路上的局部阻力、管路系统中的总能量损失。 (5)并联管路与分支管路。 (6)测速管、孔板与文丘里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 3.3流体输送设备 (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离心泵的性能改变和换算、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与允许吸上高度、离心泵的工作点与调节、离心泵的联用、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其它类型泵,如往复泵、旋转泵、漩涡泵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2)离心通风机的结构、性能参数和选择,离心鼓风机和压缩机、旋转鼓风机、真空泵。 3.4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沉降速度、降沉室、沉降槽。 (2)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速过滤与先恒速后恒压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滤饼的洗涤、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