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明市贯彻《海西规划》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

三明市贯彻《海西规划》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

三明市贯彻《海西规划》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思路、目标和空间布局 (1)

一、发展思路 (1)

二、发展目标 (2)

三、空间布局 (3)

第二部分工作任务 (3)

一、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 (4)

二、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7)

三、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9)

四、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 (11)

五、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 (13)

六、氟、硅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 (15)

七、核电、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基地建设 (18)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 (20)

一、突出项目带动 (20)

二、推进闽台合作 (21)

三、提升创新能力 (22)

四、加快园区建设 (24)

五、健全服务体系 (25)

六、完善政策环境 (26)

第四部分组织协调 (27)

一、组织架构 (27)

二、工作职责 (30)

三、工作机制 (31)

附表:三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32)

三明市贯彻《海西规划》

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

通过“十一五”的努力,我市工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比,仍然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产业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为贯彻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海西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根据《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和《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延续、深化《振兴三明工业行动计划》,推动三明工业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一部分发展思路、目标和空间布局

一、发展思路

根据国务院《海西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市委“524”产业行动计划,全力突破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铸造大链条、发展大产业,着力打造接轨沿海、引领中部、辐射内陆的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发展区域,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集群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生态化为

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实现三明工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通过打造6条产业链和建立新能源基地,壮大装备制造业,重构资源加工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实现“总量规模化、形态集群化、结构高级化、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竞争品牌化、消耗减量化”的目标。

(一)工业规模。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6条产业链和新能源基地实现产值34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6条产业链和新能源基地实现增加值10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5%。

(二)产业结构。到2015年,全市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52%,轻、重工业比由26.5:73.5调整到33: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30%以上;省级、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60%以上;力争汽车及机械产业链产值达千亿元以上, 形成200-600亿元规模的产业链5个;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30家。

(三)创新能力。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中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技术。

(四)节能减排。到2015年,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二五”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源减排任务,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三、空间布局

按照市委“一轴两翼”的区域发展战略,采取“主轴做强、东南提升、西北整合”的空间策略,通过对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形成以一个主轴产业核心区和两个产业聚集区的工业空间格局。

(一)主轴产业核心区。将三明市区、永安市、沙县连为一体,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出效益,转移高耗低效产业,实现用地的功能置换,打造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的现代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汽车、机械、冶金、纺织、林产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

(二)东南产业聚集区。立足尤溪、大田现有产业基础,采取提升强化策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金属矿加工业、产业用布、水泥建材、机械铸造等产业。

(三)西北产业聚集区。采取整合拓展策略,整合将乐、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等地土地、人口、环境、资源、技术与产业基础,构建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腹地,重点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新能源、天然药物、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第二部分工作任务

重点打造汽车及机械制造、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林产品深

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生物医药及生物、氟硅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六大产业链,建立核电、风电、生物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基地。

一、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

(一)发展目标

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通过商用车、专用车、数控机械、路面机械、橡胶机械、林产机械、纺织机械等及零部件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产值1000亿元,打造成海西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重点

打造“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系统总成-整车(机)、销售和服务”等环节构成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链。

1.以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商用车。引进合作企业,发展专用车和城用新能源(电动)车。围绕商用车、专用车,引进配套企业,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总成及底盘、变速箱、车桥、离合器、轮毂、轮胎、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为整车提供配套。到2015年,形成产值600亿元。

2.充分利用三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技术基础,引进合作企业,在做大经济型、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依托福建华橡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新型橡胶机械、路面机械、工程机械、林产机械、矿山机械等。面向量大面广的纺织产业,充分利用我市机械加工优势,重点发展新型高档面料

及精密纺纱装置、高效无梭织机、高速经编机、高档整理浆纱设备、新型针织设备、新型高档染整和印花设备及其零部件。到2015年,形成产值300亿元。

3.依托天尊铸业、三重铸锻、毅君铸造等企业,推广运用大规模冲天炉和中频炉双联熔化生产、冷温锻工艺、免高温热处理、旧废料循环利用等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大型、精密、高性能金属基础件、零部件以及金属模具,提高汽车及机械制造业配套能力。到2015年,形成产值100亿元。

(三)产业布局

以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为主,建立汽车产业基地;以三明金沙高新园、三明台商投资区为主,建立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工作重点

1.加快规划编制。重点做好《三明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重汽海西汽车发展规划》、《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规划》、《百亿经编产业园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2.提供用地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提供项目建设用地,永安汽车城要完成园区5000亩土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三明台商投资区提供5000亩土地,为汽车零配件企业提供建设用地;尽快推进三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二期开发,为经编产业园和数控机床扩建提供2000亩的建设用地。

3.做好项目建设。计划实施14个大(类)项目(具体见附表

“汽车及机械制造”部分),重点做好年产20万台商用车、5万辆专用车和年产25万台汽车发动机、1000万只半固态成形汽车铝轮毂、3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3000台纺织经编机、5000台(套)普及/经济型数控机床、500台高端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1500台垃圾中转站、355台路面养护机械、850台推土机、10万吨短流程铸铁件以及9.4亿件精密冷冲件、400付精密冷冲模、500付瓷压模、2500付工夹具、5万套模具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生产。

4.培育龙头企业。集成产业要素,培育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为重点的商用车龙头企业,福建华橡自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橡胶机械龙头企业,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为重点的路面机械龙头企业,三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或引进企业为重点的数控机械龙头企业,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或引进企业为重点的纺织机械龙头企业,引进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汽车发动机等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产值达300亿元,专用车龙头企业产值100亿元,数控机床、纺织机械、橡胶机械、路面机械龙头企业产值超30亿元。

5.健全研发机构。托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三明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三明双轮化机有限公司或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三明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三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建立三明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建立三明路面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五)责任及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成员单位:市国资委、永安市政府、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管委会、市机械行业协会

二、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一)发展目标

以冶金及压延为基础,通过新型钢材、不锈钢及制品以及其他金属制品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产值600亿元,打造成海西金属材料生产基地。

(二)发展重点

打造“冶炼-压延/复合-金属制品”等环节构成的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1.依托三钢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高等级建筑材、中高等级金属制品材、中高等级机械制造用材、中厚板材;应用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低品位铁矿冶炼等技术,提升发展钢铁产业。到2015年,形成产值350亿元。

2.依托福建通海镍业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镍合金和不锈钢;以三钢集团的低碳钢和通海镍业的不锈钢为基础,依托三明天尊不锈钢复合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不锈钢复合板及其制品。到2015年,形成产值150亿元。

3.依托福建新越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真空镀膜带钢;依托福建省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半固态成

形轻合金等;充分利用钨矿、锰矿等金属资源,发展钨、铜、铝、锰等金属制品。通过金属制品深加工,到2015年,形成产值100亿元。

(三)发展布局

以梅列小蕉工业园、沙县金古工业园、将乐县积善工业园、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为主,建立我市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基地。

(四)工作重点

1.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家《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底编制完成淘汰冶金及压延落后工艺、设备和产能计划表。

2.加大技改力度。根据国家《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企业增效为目标,加大企业技改,力争到2015年,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产业骨干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做好项目建设。计划重点项目16个(具体见附表“冶金及金属制品深加工”部分),重点做好三钢集团有限公司新增年产300万吨中高等级钢材系列产品扩建工程、1250m3炼铁高炉工程、高碱度烧结矿200万吨配套用220m2烧结机工程、高炉煤气余压和余能发电工程、75t/h干熄焦机及配套设施工程等技改项目,以及福建通海镍业有限公司年产10吨镍合金、三明天尊不锈钢复合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福建新越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年产20万吨真空镀膜带钢、福建省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000吨半固态成形轻合金及制品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生产。

4.培育龙头企业。集成产业要素,培育以三钢集团有限公司为重点的冶金及压延龙头企业,三明天尊不锈钢复合有限公司、福建通海镍业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不锈钢及制品龙头企业,福建省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的轻合金制品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三钢产值超300亿元,瑞奥麦特、通海镍业和天尊不锈钢产值达50亿元。

5.健全研发机构。依托福建三钢小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三明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撑产业发展。

(五)责任及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成员单位:市发改委、环保局、科技局,梅列、沙县、将乐、宁化县(区)政府, 三钢集团

三、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一)发展目标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人造板及家具、木竹制品、纸及纸制品、林产化工、森林食品等发展,到2015年,形成产值500亿元,打造全国闻名的现代林业产业基地。

(二)发展重点

打造“森林资源培育-木竹加工/林产化工-林业资源综合利

用”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重点发展林产工业五大深加工系列。人造板及家具系列,依托永安林业、大亚木业等企业,重点开发无甲醛、阻燃性等新型环保人造板,并向家具家居产业延伸。木竹制品系列,依托三林木业、永林竹业等企业,重点开发高强度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木塑(矿)复合等木竹新材料,生产木竹地板、门、窗、线条、墙板等精深加工产品。纸及纸制品系列,依托青山纸业、铙山纸业为龙头,重点开发高档文化、生活、工业用纸,并向竹纤维开发利用拓展。林产化工系列,依托闽山化工、美维克(沙县)林产化工、金湖炭素、森美达等企业,重点推进油墨树脂、胶粘剂等松香松节油深加工系列、药用等特殊活性炭系列、香精香料深加工系列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森林食品系列,依托三和食品、三明健盛、建宁孟宗笋业、尤溪沈郎乡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竹笋、食用菌、茶籽油等森林食品。

(三)发展布局

以永安尼葛工业园、三明金沙高新园为主,建立我市林产新型板材基地;以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建立我市现代造纸产业基地。

(四)工作重点

1.做好项目建设。计划重点项目24个(具体见附表“林产品深加工”部分),重点做好年产30万m3高密度竹重组材、5万m3模板、10万m3竹木复合高强度结构板、20万m3木塑复合材料、

20万m3速生材浸渍压密强化板、福建盛世桃源有限公司人造板和实木家俱生产、25万吨高档特种纸、9.6万吨木纤维浆粕、25万吨竹浆粕和竹制醋酸纤维素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生产。

2.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以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亚木业(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为重点的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龙头企业,福建三和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重点的笋制品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青山纸业产值达30亿元,铙山纸业产值达20亿元,永安林业、大亚木业、永林竹业三和食品笋业产值超10亿元。

3.健全研发机构。依托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三明新型林产板材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三明纸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三明林产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研发平台。

(五)责任及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成员单位:市经贸委、科技局、发改委、外经贸局

四、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

(一)发展目标

立足产业基础,通过尤溪“中国革基布名城”和永安“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市”的提升和发展,到2015年,形成产值600亿元,打造全国闻名的产业用布基地。

(二)发展重点

打造“化纤/纱线-坯布/面料-纺织制品”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

重点发展差别化、功能化、超细旦的维纶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等新型纤维;依托永安市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万华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双(多)组份、纺粘/水刺复合等技术,提升发展高性能无纺布;依托福建英汉凯丰纺织染整有限公司、三明市旭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经编、水性聚氨酯湿法涂层等技术,提升发展功能革基布;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染整、涂层等关键环节,推进产业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发展交通、建筑、环保、医疗、农业等产业用布及制品。

(三)发展布局

以永安、尤溪、沙县、大田为主,建立我市纺织产业集中区。

(四)工作重点

1.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家《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底编制完成淘汰纺织落后工艺、设备和产能计划表。特别要以永安贡川水东、沙县金古、尤溪城关下村为重点,建立纺织染整生产集中区,坚决压缩规模偏小、工艺落后、能耗大、污染治理不力、质量水平低劣的印染企业,引导染整企业向集中区汇集,发展大型染整企业,实现废水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加大技改力度。根据国家《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材料、新装备,以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和企业增效为目标,加大企业技改,力争到2015年,纺织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做好项目建设。计划重点项目28个(具体见附表“产业用纺织品”部分),重点做好福维公司和宝华林公司年产3.5万吨超高强高模PVA纤维、丽达公司年产10万吨竹制醋酸纤维素、三明纺织有限公司3条高档牛仔布整体搬迁改造工程、万华公司年产3万吨超纤无纺布、星纺公司年产30万吨大化纤及经编服装面料织造、旭达公司年产5000万米交通工具用纺织品,以及华伟纺织有限公司、旭升印染有限公司、广益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印染(染整)生产线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生产。

4.培育龙头企业。培育永安市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万华实业有限公司、三明市旭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为重点的产业用纺织品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无纺布、革基布产业用纺织品龙头企业产值达30亿元。

5.健全研发机构。重点依托三明市职业技术学院轻纺系建立省级纺织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撑产业发展。

(五)责任及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成员单位:市环保局、科技局,永安、尤溪、沙县、大田县(市)政府,市纺织行业协会

五、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

(一)发展目标

立足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植物原料药、氨基酸、抗生素、中药、中成药、酶制剂以及保健品等发展,到2015年,形成产值150亿元,打造海西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基地。

(二)发展重点

打造“原料基地培育-有效成份提取-生物制品加工”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

充分利用我市红豆杉、草珊瑚、雷公藤、黄精、虎杖、金线莲、金银花、铁皮石斛等药材资源和生物产业基础,依托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汉堂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万家药业有限公司、三明华健生物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中药、中成药和植物原料药;依托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氨基酸和红霉素;依托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酶制剂产业;努力发展生物检测诊断试剂、生物材料等。

(三)发展布局

以三元、明溪、泰宁、沙县为主,建立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集中区。

(四)工作重点

1.做好项目建设。计划重点项目13个(具体项目见附表的“生物医药及生物”部分),重点做好麦丹氨基酸产业园、红豆杉活性成份提取和半合成及制剂生产线、雷公藤有效成份提取和修饰及制

剂生产、草珊瑚保健茶和饮料及浸膏等系列产品、黄精保健品开发、酶制剂生产线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生产。

2.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以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三明市华灿生物有限公司、福建省汉堂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万家药业有限公司为重点的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麦丹生物集团产值达50亿元,南方制药、华灿生物产值达10亿元。

3.组建产业集团。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药材资源和原料药产业基础和生产资质,引进、嫁接大型医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改制、参股、控股等形式重组我市医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推动我市生物医药向集团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4.健全研发机构。依托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三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建立三明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三明市华灿生物有限公司建立三明酶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撑产业发展。

(五)责任及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生物医药办

成员单位:市林业局、农办、农业局、发改委、经贸委、

药监局、质监局

六、氟、硅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

(一)发展目标

通过氟、硅和铅锌、稀土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发展,到2015年,形成产值500亿元,打造成海西特色新材料基地。

(二)发展重点

打造矿物“采选-加工-制品”等环节构成的氟、硅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

1.充分利用我市萤石资源和氢氟酸、金属硅产业基础,结合三农氯碱和三化甲醇的生产,发展新型环保型制冷剂、特种含氟单体、有机氟聚合物和材料、含氟表面活性剂等;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有机硅烷单体、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硅烷偶联剂为主的有机硅以及多晶硅原料、高纯多晶硅、晶体硅片等光伏材料。到2015年,形成产值30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氟硅产业基地。

2.充分利用我市铅锌矿资源和产业基础,依托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铅锌粉体、铅锌金属、铅锌电池、伴生资源和尾碴综合利用,到2015年,形成产值100亿元,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环境友好型铅锌产业基地。

3.利用我市较为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稀土合金、稀土催化剂、发光材料、磁性材料、贮氢材料,到2015年,形成产值100亿元。

(三)发展布局

以清流金星工业园、明溪十里埠生态工业园、三元黄砂化工园为主,建立我市氟材料产业带;以沙县高砂工业园为主,建立我市

硅材料产业集中区;以尤溪铅锌产业园为主,建立我市铅锌产业集中区;以三明台商投资区为主,建立我市稀土材料开发及应用产业集中区。

(四)工作重点

1.争取政策空间。针对稀土、萤石、铅锌资源受制于产业政策限制的实际情况,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和行业准入,主动与国内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开展项目对接,大力发展高端下游产业,建设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环境友好的资源加工业。

2.做好资源管理。加强萤石、稀土、铅锌、石英等资源储藏区域和储藏量勘查。组织编制、审批或报批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加强萤石、稀土、铅锌等矿产资源生产管理,建立以县(市、区)政府为主的矿产品流通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我市优势资源外流。设立产业进入标准,建立资源有序利用、利益均分的产业发展分配机制,促进和保障我市优势资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完善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三元黄沙化工产业园、清流金星工业园、明溪十里埠工业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特别要针对资源加工区的特点,做好污水处理、研发平台、集中供热等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为项目引进提供平台。

4.做好项目建设。计划重点项目30个(具体见附表“新材料”部分),重点做好年产10万吨R410a制冷剂、2万吨氟聚合物、2万吨含氟精细化学品、2500吨七氟乙烷吸入式麻醉剂、2万吨电子

级氢氟酸、20万吨有机硅氧烷、10万吨有机硅聚合物(硅橡胶、硅油、硅偶联剂)、5000吨冶金法光伏用多晶硅、500MW多晶硅片、2万吨片状锌粉、1万吨分离稀土、1000吨稀土催化剂、5000吨稀土磁性材料、年产100万台永磁伺服电机等项目的引进、建设和生产。

5.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以三明海斯福化工有限公司、三农公司以及引进企业为重点的氟化工龙头企业,福建省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引进企业为重点的铅锌龙头企业,引进有机硅、光伏多晶硅、稀土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有机氟、有机硅、铅锌、稀土、多晶硅龙头企业产值达50亿元。

6.健全研发机构。依托三明海斯福化工有限公司建立三明有机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福建省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三明铅锌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引进的有机硅、稀土、多晶硅龙头企业建立三明有机硅、稀土、光伏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撑产业发展。

(五)责任及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成员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科技局、国投公司,三

明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氟化工行业协会

七、核电、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基地建设

(一)发展目标

重点发展核电、风电、生物质新能源,到2015年,实现核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