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典型例题

例1 某校新生列队去学校实习基地锻炼,他们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行进,走了4

1小时时,一学生回校取东西,他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返回学校,取东西后又以同样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学校实习基地1500米的地方追上队伍,求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

例2 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运货汽车的速度为35千米/时,__________?”(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

例3 甲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驶向B 地,经15分钟后乙骑自行车从B 地出发,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驶向A 地,两人相遇时,乙已超过中点1.5千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 该题可以有如下相等关系:

一学生从学校追上队伍走的路程=队伍走过的路程

如果设当学生追上队伍时,队伍走了x 小时,则队伍走过的路程可以表示

为4x ,学生离开队伍到追上队伍共走了4

1-x 小时,所以学生从学校追上队伍走过的路程可以表示为441)41(5?--x ,所以可得方程.444

1)41(5x x =?-- 解 设从队伍出发到学生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是x 小时,根据题意,得

x x 444

1)41(5=?-- 解这个方程,得 4

12=x ,所以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是: 5.105.14

124=+? 答: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是10.5千米.

说明:该题也可以直接设学校到实习基地的路程是x 千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试一试.

例2 分析 可以进行不同的构思.比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解法一 补充:若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几小时两车相遇? 解答:设经x 小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得 .403545++x x

解法二 补充:如果两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当摩托车到达乙地时,运货汽车距乙地还有多远?

解答:设运货汽车距乙地还有x 千米,依题意得 .45

403540=-x 解法三 补充:两车同时从甲地出发,摩托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两车在距甲地多少千米处相遇?

解答:设两车在距甲地x 千米处相遇,依题意得 .45

40235x x -?= 请和你的同学一起研究,争取写出更多的补充部分,列出更多的方程. 说明: 这里是条件开放,探究需要补充什么条件求解.

例3 分析 (1)首先我们可以从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两个角度寻找相等关系.

1)从行驶时间角度考虑,有下列相等关系:

①乙从出发到相遇所行时间=甲从出发到相遇所行时间-甲提前经过的时间;

②乙从出发到相遇所行时间+甲提前经过的时间=甲从出发到相遇所行时间;

③从整体考虑,乙出发到相遇所行时间二甲、乙两人以速度和行驶全程(两地距离)与甲提前15分钟行驶路程的差所用时间.

2)从行驶路程角度考虑,有下列等量关系:

①甲行驶的路程=全程一半-1.5千米;

②乙行驶的路程=全程一半+1.5千米.

(2)本题也可以通过间接设元法来找到答案.

甲、乙两人的速度已知,行驶时间未知,我们可以从行程中找到等量关系.根据本题特点,A 、B 两地的半程、全程、甲行程、乙行程都存在相应的数量关系,我们利用这些等量关系,也可以顺利解出本题.

解法一 设A 、B 两地距离为2x 千米,依时间关系①,得

60

15125.1145.1--=+x x , 即4

124322832--=+x x , 两边乘以4,得16

32732--=+x x , 去分母,得42)32(7)32(6--=+x x ,

解这个方程,得.812=x

答:A 、B 两地的距离为81千米.

为节省篇幅,对以下不同解法,只给出方程,不再给出求解的过程. 解法二 设A 、B 两地的距离为2x 千米,依时间关系②,得

.12

5.16015145.1-=++x x 解法三 设A 、B 两地的距离为2x 千米,依时间关系③.14126015122145.1+?-=+x x 解法四 设乙出发x 小时后与甲相遇,则A 、B 两地相距)5.114(2-x 千米,

依路程关系①,得 .5.1145.1601512-=+??? ?

?+x x 解这个方程,得.3=x

81)5.1314(2)5.114(2=-??=-x ,

答:A 、B 两地相距81千米.

解法五 设甲出发x 小时后与乙相遇,则A 、B 两地相距)5.112(2+x 千米,依路程关系②,得

5.1125.1601514+=-??? ?

?-?x x 解这个方程,得25.3=x ,

.81)5.125.312(2)5.112(2=+?=+x

说明: 这里介绍五种解法,目的启发同学创新意识,并运用创新意识求解应用问题,其他解法不一一列举,均大同小异.

小学数学总复习经典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总复习经典好题解析 提前练习一道:分数的加减法单元习题 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解答题 1、甲、乙两个修路队同时合修一条1875米的公路,用25天。完工时乙队比甲队少修125米,乙队平均每天修35米,甲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快车从甲站到达乙站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站到达甲站需要12小时,如果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相遇是快车比慢车多行180千米,甲、乙两站相遇多少千米? 3、电影门票20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那么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行了3.2小时后,两列还相距全程的5/8, 两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相遇? 5、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30小时完成,乙独做20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乙给甲87个,两人零件个数就相等,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6、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全长的37%,第二天和第三天修的米数的比是4:5,第二天修了64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7、红星鞋厂生产一批儿童鞋准备装箱。如果每箱装70双,5箱装不满,如果每箱装44双,7箱又装不完,最后决定每箱装A双,这是恰好装满A箱而没有剩余,这批儿童鞋共有多少双? 8、有两桶油,第一桶用去1/4后,余下的与第二桶的质量比是3:5,第一桶原来有油18千克,第二桶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9、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一段时间后,客车行了全程的7/8,货车行的超过中点54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当甲车行到全程的7/11时与乙车相遇,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又行驶了154千米到达A地。甲车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 11、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可以生产70个,乙单独做要10小时完成,现在由甲、乙两个人同时合做完成,甲、乙生产零件数量的比是4:3,甲一共生产理解多少个? 12、一个商店以每双6.5双的价格购进一批布鞋,以每双8.7元的价格售出,当卖出这批布鞋的3/4时,不仅收回原来的成本,而且还盈利20元,购进这批布鞋是多少双?

双曲线题型归纳含(答案)

三、典型例题选讲 (一)考查双曲线的概念 例1 设P 是双曲线192 22=-y a x 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023=-y x ,1F 、2F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3||1=PF ,则=||2PF ( ) A .1或5 B .6 C .7 D .9 分析:根据标准方程写出渐近线方程,两个方程对比求出a 的值,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求出 2||PF 的值. 解:Θ双曲线19222=-y a x 渐近线方程为y =x a 3 ±,由已知渐近线为023=-y x , 122,||||||4a PF PF ∴=±∴-=,||4||12PF PF +±=∴. 12||3, ||0PF PF =>Q ,7||2=∴PF . 故选C . 归纳小结: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及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表示法. (二)基本量求解 例2(2009山东理)设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一条渐近线与抛物线2 1y x =+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4 5 B .5 C .25 D .5 解析: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一条渐近线为x a b y =,由方程组21b y x a y x ? =? ??=+?,消去y ,得 210b x x a - +=有唯一解,所以△=2()40b a -=, 所以2b a =,2221()5c a b b e a a a +===+=,故选D .

归纳小结: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程和离心率的概念,以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解方程组有唯一解.本题较好地考查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例3(2009全国Ⅰ理)设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 =x 2 +1相 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A.3 B.2 C.5 D.6 解析:设切点00(,)P x y ,则切线的斜率为 0'0|2x x y x ==.由题意有 00 2y x x =.又有2001y x =+,联立两式解得:2201,2,1()5b b x e a a =∴ ==+=. 因此选C . 例4(2009江西)设1F 和2F 为双曲线22 221x y a b -=(0,0a b >>)的两个焦点,若12F F ,, (0,2)P b 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32 B .2 C .5 2 D .3 解析:由3tan 6 2c b π = =2222 344()c b c a ==-,则2c e a ==,故选B . 归纳小结:注意等边三角形及双曲线的几何特征,从而得出3 tan 6 2c b π = =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三)求曲线的方程

功和功率知识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功知识点梳理与典型例题: 一、功 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3.计算公式:,功的单位:,1焦耳物理意义是。 4.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A.“劳而无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 如小孩搬大石头搬不动. B.“不劳无功”由于惯性保持物体的运动,虽有通过的距离,但没有力对物体做功.如冰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 C.“垂直无功”当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 如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甲、乙图是力做功的实例,丙、丁图是力不做功的实例 基础题 【例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A.焦耳B.瓦特C.牛顿D.帕斯卡 【例2】以下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A.人用力提杠铃,没有提起来B.沿着斜面把汽油桶推上车厢 C.用力提着水桶水平移动2米,水桶离地面高度不变 D.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二米 【例3】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B.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C.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D.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例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的是() 【例5】关于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面说法错误 ..

A .甲图中:系安全带可预防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前冲而撞伤 B .乙图中:人用力向上搬大石块没有搬动,则重力对大石块做了功 C .丙图中:在拉力作用下拉力器弹簧变长,说明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 D .丁图中:抛出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 【例6】 物体A 在水平拉力F =20N 的作用下,第一次加速运动了10m ,第二次匀速运动了 10m ,第三次减速运动了10m ,在三次不同的运动情况中比较拉力F 对物体做的功 ( )A .第一次最多 B .第二次最多 C .三次一样多 D .第三次最多 【例7】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 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 .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 .两次做功一样多 D .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例8】 如图所示,已知A B C M M M >>.在同样大小的力F 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着力的 方向移动了距离s ,则力F 所做的功( ) A .A 情况下F 做功最多 B .B 情况下F 做功最多 C .C 情况下F 做功最多 D .三种情况下F 做功相同 【例9】 一名排球运动员,体重60kg ,跳离地面0.9m ,则他克服重力做功(取g =10N/kg ) ( )A .54J B .540J C .9J D .600J 【例10】 今年6月美国将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建成观景台.观景台搭建在大峡谷的西 侧谷壁上,呈U 字型,离谷底1200m 高,取名为“人行天桥”,如图所 示.如果在建造过程中有一块质量为0.1kg 的石子从观景台掉落谷底,则 下落过程中,石子的重力做功为(g 取10N/kg )( ) A .12J B .1200J C .51.210J ? D .61.210J ? 【例11】 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 ,扶梯长7m ,小明体重为600N .扶梯把小明 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_________J . 中档题 【例12】 足球运动员用500N 的力踢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向前运动了50m ,在此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 J . 【例13】 某人用20N 的力将重为15N 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 后停下来,这 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0 B .200J C .150J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14】 重为1000N 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 ,小车所受阻力为 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_J ;小车的重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J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讲析(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2x m-3+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例2. 已知2 x=-是方程ax2-(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a·(-2)2-(2a-3)·(-2)+5=0 化简,得4a+4a-6+5=0 ∴ a=8 1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 7 5 3 2 1 4 1 6 1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 351 642 x ?-? ?? ++= ? ?? ?? ?? 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 31 42 x- ?? += ? ??

高中数学双曲线经典例题

高中数学双曲线经典例题 一、双曲线定义及标准方程 1.已知两圆C1:(x+4)2+y2=2,C2:(x﹣4)2+y2=2,动圆M与两圆C1,C2都相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 A.x=0 B. C.D.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 x轴上,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 (2)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 3、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4、求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点A(,﹣2)和B(﹣2,)两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5、已知P是双曲线=1上一点,F1,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PF1|=17,则|PF2|的值为. 二、离心率 1、已知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P为该双曲线上一点,若△PF1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设F1,F2是双曲线C:(a>0,b>0)的两个焦点.若在C上存在一点P.使PF1⊥PF2,且∠PF1F2=30°,则C的离心率为. 3、双曲线的焦距为2c,直线l过点(a,0) 和(0,b),且点(1,0)到直线l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l 的距离之和.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A. B.C.D. 3、焦点三角形

1、设P是双曲线x2﹣=1的右支上的动点,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已知A(3,1),则|PA|+|PF|的最小值为. 2、.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3x2﹣5y2=75的左右焦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F1PF2=120°,求△F1PF2的面积. 3、已知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F1,F2为其焦点,焦距为10,焦距是实轴长的2倍.求: (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若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满足∠F1PF2=60°,求△PF1F2的面积. 4、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已知过点P(1,1)的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k= ____ 5、综合题型

2021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资料 知识归纳与典型例题

七年级数学 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与典型例题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末几何复习 二. 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 知识点(1)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2)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 <2>按角分 ???? ???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9()8(

知识点(3)平面直角坐标系 <1>有序实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实数a和b组成的实数对叫做有序实数对,利用有序实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18) 的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19) 三、中考考点分析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相交点与平行线更是历年中考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中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是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考查重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及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分值为3分左右,考查难度不大;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其它图形的工具和基础,是中考重点,考查题型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解答题。 【典型例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例一、如图:直线a∥b,直线AC分别交a、b于点B、C,直线AD交a于点D 若∠1=20°,∠2=65°

则∠3=___ 解析:∵a∥b(已知) ∴∠2=∠DBC=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BC=∠1+∠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DBC-∠1 =65°-20° =45° 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 例二.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已知AE∥BC,则∠AFD的度数是【】A.45°B.50°C.60°D.75° 解析:∵AE∥BC(已知) ∴∠C=∠CAE=3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FD=∠E+∠CA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45°+30°=75°故选D 本题解答时应抓住一副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 例三.如图,∠1+∠3=180°,CD⊥AD,CM平分∠DCE,求∠4的度数 解析:∵∠3=∠5(对顶角相等)∠1+∠3=180°(已知) ∴∠1+∠5=180°(等量代换) ∴AD∥B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D⊥AD(已知) ∴∠6=90°(垂直定义) 又∵AD∥BE(已证) ∴∠6+∠DC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CE=90° 又∵CM平分∠DCE(已知)

反函数例题讲解

反函数例题讲解 例1.下列函数中,没有反函数的是 ( ) (A) y = x 2-1(x <2 1-) (B) y = x 3+1(x ∈R ) (C) 1 -= x x y (x ∈R ,x ≠1) (D) ? ? ?<-≥-=).1(4)2(22x x x x y , 分析:一个函数是否具有反函数,完全由这个函数的性质决定. 判断一个函数有没有反函数的依据是反函数的概念.从代数角度入手,可试解以y 表示x 的式子;从几何角度入手,可画出原函数图像,再作观察、分析.作为选择题还可用特例指出不存在反函数. 本题应选(D ). 因为若y = 4,则由 ? ? ?≥=-2422x x , 得 x = 3. 由 ? ? ?<=-144x x , 得 x = -1. ∴ (D )中函数没有反函数. 如果作出 ? ? ?<-≥-=).1(4)2(22x x x x y , 的图像(如图),依图 更易判断它没有反函数. 例2.求函数 211x y --=(-1≤x ≤0)的反函数. 解:由 211x y --=,得:y x -=-112 . ∴ 1-x 2 = (1-y )2, x 2 = 1-(1-y )2 = 2y -y 2 . ∵ -1≤x ≤0,故 22y y x --=. 又 当 -1≤x ≤0 时, 0≤1-x 2≤1, ∴ 0≤21x -≤1,0≤1-21x -≤1, 即 0≤y ≤1 . ∴ 所求的反函数为 22x x y --=(0≤x ≤1).

由此可见,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求其反函数的主要步骤是: ① 把给出解析式中的自变量x 当作未知数,因变量y 当作系数,求出x = φ ( y ). ② 求给出函数的值域,并作为所得函数的定义域; ③ 依习惯,把自变量以x 表示,因变量为y 表示,改换x = φ ( y )为y = φ ( x ). 例3.已知函数 f ( x ) = x 2 + 2x + 2(x <-1),那么 f -1 (2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依据f -1 (2 )这一符号的意义,本题可由f ( x )先求得f -1 ( x ),再求f -1 (2 )的值(略). 依据函数与反函数的联系,设f -1 (2 ) = m ,则有f ( m ) = 2.据此求f - 1 (2 )的值会简捷些. 令 x 2 + 2x + 2 = 2,则得:x 2 + 2x = 0 . ∴ x = 0 或 x =-2 . 又x <-1,于是舍去x = 0,得x =-2,即 f -1 (2 ) = -2 . 例4.已知函数 241)(x x f +=(x ≤0),那么 f ( x )的反函数f -1 ( x ) 的图像是 ( ) (A ((B (C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典型例题整理

椭圆典型例题 一、已知椭圆焦点的位置,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0,-1)、F 2(0,1),P 是椭圆上一点,并且PF 1+PF 2=2F 1F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 1(-1,0),F 2(1,0),且2a =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未知椭圆焦点的位置,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1.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02, A ,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椭圆的焦点位置由其它方程间接给出,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求过点(-3,2)且与椭圆x 29+y 24 =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四、与直线相结合的问题,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 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与直线01=-+y x 交于A 、B 两点,M 为AB 中点,OM 的斜率为0.25,椭圆的短轴长为2,求椭圆的方程. 五、求椭圆的离心率问题。 例1 一个椭圆的焦点将其准线间的距离三等分,求椭圆的离心率. . 例2 已知椭圆19822=++y k x 的离心率2 1=e ,求k 的值. 六、由椭圆内的三角形周长、面积有关的问题 例:1.若△ABC 的两个顶点坐标A (-4,0),B (4,0),△ABC 的周长为18,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2.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 2a 2+y 225=1(a >5),它的两焦点分别是F 1,F 2,且F 1F 2=8,弦AB 过点F 1,求△ABF 2的周长. 3.设F 1、F 2是椭圆x 29+y 24 =1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的点,且PF 1∶PF 2=2∶1,求△PF 1F 2的面积. 七、直线与椭圆的位置问题 例 已知椭圆1222=+y x ,求过点?? ? ??2121,P 且被P 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典型例题精析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 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B.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C.两过程中拉力的功一样大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思路点拨]因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拉力F.这两个力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设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为F1,重物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F1-mg=ma, 匀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2,由平衡条件有F2=mg,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2=v·t=at2.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mgat2. [解题过程]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拉力F1、F2分别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不难发现:一切取决于加速度a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因此选项A、B、C的结论均可能出现.故答案应选D. [小结]由恒力功的定义式W=F·S·cos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力做的功. [例题2]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最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如图8-1所示.现在长木板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使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小物块与长木板摩擦因数为μ,求把长木板抽出来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 此题为相关联的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进而求功的问题.小物块与长木板是靠一对滑动摩擦力联系在一起的.分别隔离选取研究对象,均选地面为参照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求出木板对地的位移,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恒力F的功. [解题过程] 由F=ma得m与M的各自对地的加速度分别为 设抽出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则m与M在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所以把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来所做的功为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动态的物理图景,为此要认真画好草图(如图8-2).在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木块上的滑动摩擦力f 为动力,作用于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f′为阻力,由于相对运动造成木板的位移恰等于物块在木板左端离开木板时的位移Sm与木板长度L之和,而它们各自的匀加速运动均在相同时间t内完成,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出最后结果.

管理统计学期末复习典型例题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包括:1.数据搜集:例如,调查与试验;2.数据整理:例如,分组;3.数据展示:例如,图和表;4.数据分析:例如,回归分析。 统计学的分科:按内容分为描述统计学(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和推断统计学(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按性质分为理论统计学(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数学原理)和应用统计学(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描述统计学的典型例题 【例3.3】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单位:个) 117 122 124 129 139 107 117 130 122 125 108 131 125 117 122 133 126 122 118 108 110 118 123 126 133 134 127 123 118 112 112 134 127 123 119 113 120 123 127 135 137 114 120 128 124 115 139 128 124 121 要求:请对上述数据进行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并对该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可以按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1+lgn/lg2 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 最大值- 最小值)÷组数 等距分组表(上下组限重叠——不重不漏:左闭右开)(上下组限间断)

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在直角坐标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下的总面积等于1。 分组数据—直方图(直方图的绘制) 对该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略) 【例3.4】在某地区调查120名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月工资收入,进行分组

反函数_典型例题精析

2.4 反函数·例题解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 (x )(2)y x 2x 3x (0]2= ≠-.=-+,∈-∞,.352112x x -+ (3)y (x 0)(4)y x +1(1x 0) (0x 1) =≤.=-≤≤-<≤11 2x x +????? 解 (1)y (x )y y (2y 3)x y 5x y (x )∵= ≠-,∴≠,由=得-=--,∴=所求反函数为=≠.352112323521 53253232 x x x x y y y y -+-++-+- 解 (2)∵y =(x -1)2+2,x ∈(-∞,0]其值域为y ∈[2,+∞), 由=-+≤,得-=-,即=-∴反函数为=-,≥.y (x 1)2(x 0)x 1x 1f (x)1(x 2)21y y x ----22 2 解 (3)y (x 0)0y 1y x f (x)(0x 1)1∵= ≤,它的值域为<≤,由=得=-,∴反函数为=-<≤.11 111122x x y y x x ++--- 解 (4)y (1x 0)0y 1f (x)x 1(0x 1)y (0x 1)12由=-≤≤, 得值域≤≤,反函数=-≤≤.由=-<≤, x x +-1 得值域-≤<,反函数=-≤<, 故所求反函数为=-≤≤-≤<.1y 0f (x)(1x 0)y x 1(0x 1) x (1x 0)1222-?????x

【例2】求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画出原函数和其反函数的图像. (1)y 1(2)y 3x 2(x 0)2=-=--≤x -1 解 (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x ≥1,∴值域为y ≥-1, 由=-,得反函数=++≥-. 函数=-与它的反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y 1y (x 1)1(x 1)y 1y (x 1)124122x x --11 解 (2)由y =-3x 2-2(x ≤0)得值域y ≤-2, 反函数=-≤-.f (x)(x 2)1--+x 23 它们的图像如图2.4-2所示. 【例3】已知函数=≠-,≠.f(x)(x a a )3113 x x a ++ (1)求它的反函数;(2)求使f -1(x)=f(x)的实数a 的值. 解(1)y x a y(x a)3x 1(y 3)x 1ay y 3设=,∴≠-,∵+=+,-=-,这里≠, 31x x a ++ 若=,则=这与已知≠矛盾,∴=,,即反函数=.y 3a a x f (x)113131313 -----ay y ax x (2)f(x)f (x)x 1若=,即 =对定义域内一切的值恒成立,-++--3113 x x a ax x 令x =0,∴a =-3.

高中数学《双曲线》典型例题12例(含标准答案)

《双曲线》典型例题12例 典型例题一 例1 讨论 19252 2=-+-k y k x 表示何种圆锥曲线,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分析:由于9≠k ,25≠k ,则k 的取值范围为9-k ,09>-k , 所给方程表示椭圆,此时k a -=252,k b -=92,16222=-=b a c ,这些椭圆有共同的焦点(-4,0),(4,0). (2)当259<-k ,09<-k ,所给方程表示双曲线,此时, k a -=252,k b -=92,16222=+=b a c ,这些双曲线也有共同的焦点(-4,0),)(4,0). (3)25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9 162 2=+-y x 说明:采取以上“巧设”可以避免分两种情况讨论,得“巧求”的目的. (2)∵焦点在x 轴上,6=c , ∴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62 2 =-- λ λy x (其中60<<λ) ∵双曲线经过点(-5,2),∴164 25 =-- λ λ ∴5=λ或30=λ(舍去) ∴所求双曲线方程是15 22 =-y x 说明:以上简单易行的方法给我们以明快、简捷的感觉. (3)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16014162 2<<=+--λλλy x ∵双曲线过点() 223, ,∴144 1618=++-λ λ ∴4=λ或14-=λ(舍)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8 122 2=- y x 说明:(1)注意到了与双曲线 14 162 2=-y x 有公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为14162 2=+--λ λy x 后,便有了以上巧妙的设法. (2)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须有牢固的基础和一定的变通能力,这也是在我们教学中应该注重的一个重要方面. 典型例题三 例3 已知双曲线116 92 2=- y x 的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在双曲线上的左支上且3221=PF PF ,求21PF F ∠的大小.

功和功率典型例题

功和功率 【例2】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 ,球的质量是0.1kg ,线速度v =1m/s ,小球由A 点运动到B 点恰好是半个圆周。 那么在这段运动中线的拉力做的功是( ) A .0 B .0.1J C .0.314J D .无法确定 【例3】质量为m 的物体,受水平力F 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正功 B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负功 C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可能做正功 D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正功 【例4】 质量为2t 的农用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30kW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时速为54km/h 。若汽车以额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加速,当其速度达到v =36km/h 时的瞬时加速度是多大? 【例5】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时间t 前进距离s ,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设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恒为P ,卡车所受阻力为f ,则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 A .Pt B .fs C .Pt =fs D .fv m t 【例6】 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在下落的前2s 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这2s 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2s 末,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即时功率是多少?(g 取2 /10s m ) 功和功率针对训练 1.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 两过程的运动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A .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B .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外研英语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典型例题

初一英语Revision 2外研社(初中起点)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Revision 2 二. 教学重点 1. 重点的词汇和语法 2. 考点例题 三. 内容的讲解与分析 1. like的句型有如下的两种. (1)Would you like sth. 此句型表示委婉地征求对方的意见。意为“你想要某物吗” 肯定回答为:Yes, please . / /否定回答为 :No, thanks . 如: 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to eat Yes, please . 你想要些苹果吗好的,来点吧。 Would you like some fish No ,thanks . 你想要些鱼肉吗不,谢谢。 (2)Would you like to do sth. 此句表示委婉地提出邀请,意为:你愿意做某事吗 肯定回答为:I would like/love to. / I’d like to .(缩写形式) 否定回答为:Sorry, I am afraid not./ Sorry, I can’t. But …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party Yes ,I’d like to. 你想来我的晚会吗是的,很愿意。 Would you like to fly kites with me Yes, I’d like to. 你想和我一起去放风筝吗很愿意。 Would you like to wear white shirtSorry, I am afraid not. 你想穿白上衣吗不想。 2. 我们来具体看看 can的用法. (1)表示某种能力时,意为“能,会”如: This boy can speak English. 这个男孩会说英语。 (2)表示允许或请求许可时,意为“可以,允许”,相当于may。若要表示更委婉,客气,可用 could来代替。如: You can /may go home now. 你现在可以回家了。 Can /Could I borrow two books at a time 我可以一次借两本书吗 Yes, you can .可以。 (3)表示可能性时,意为“可能”,具有怀疑或不肯定的意味,仅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can的否定式can’t 的意思是“不可能”。如: I think you are a good student, you can’t do that thing. 我认为你是好学生,不可能做那样的事。 Can he be a bad man 他可能是坏人吗 3. must 是情态动词,它的用法如下: (1)表示命令,义务或要求时,意为“必须,应该”,其否定式mustn’t意为“不应

反函数典型例题精析.doc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4 反函數·例題解析 【例 1】求下列函數的反函數: (1)y = 3x 5 (x ≠- 1 ) . 2x 1 2 (2)y = x 2 - 2x + 3, x ∈ ( -∞, 0] . 1 (3)y = x 2 1 (x ≤ 0) . x +1 ( -1≤x ≤ 0) (4)y = - x (0<x ≤1) 解 (1) ∵ y = 3x 5 (x ≠- 1 ),∴ y ≠ 3 , 2x 1 2 2 由 y = 3x 5 得 (2y - 3)x =- y - 5, 2x 1 ∴ x = y 5 所求反函数为 y = y 5 (x ≠ 3 ). 3 2y 3 2y 2 解 (2)∵ y =(x -1) 2 + 2, x ∈ (-∞, 0]其值域為 y ∈ [2,+∞ ), 由 y = (x - 1) 2 + 2(x ≤ 0) ,得 x -1=- y 2,即 x = 1- y 2 ∴反函数为 f 1 (x) = 1- x 2, (x ≥ 2) . 解 (3)∵y = 1 ,它的值域为 0<y ≤1, x 2 (x ≤ 0) 1 由 y = 2 1 得 x =- 1 y , x 1 y ∴反函数为 f 1 (x) =- 1 x (0 <x ≤1) . x 解 (4)由y = x 1(-1≤ x ≤ 0), 得值域 0≤y ≤1,反函数 f 1 (x) = x 2 -1(0≤x ≤1). 由 y =- x (0<x ≤1), 得值域- 1≤ y < 0,反函数 f 1 (x) =x 2 ( -1≤x < 0), x 2 -1 (0≤ x ≤ 1) 故所求反函数为 y = 2 ( - ≤ < . x 1 x 0)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功和功率典型例题解析

功和功率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 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B.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C.两过程中拉力的功一样大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思路点拨]因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拉力F.这两个力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设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为F1,重物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F1-mg=ma, 匀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2,由平衡条件有F2=mg,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2=v·t=at2.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mgat2. [解题过程]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拉力F1、F2分别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不难发现:一切取决于加速度a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因此选项A、B、C的结论均可能出现.故答案应选D. [小结]由恒力功的定义式W=F·S·cos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力做的功. [例题2]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最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如图8-1所示.现在长木板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使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小物块与长木板摩擦因数为μ,求把长木板抽出来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 此题为相关联的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进而求功的问题.小物块与长木板是靠一对滑动摩擦力联系在一起的.分别隔离选取研究对象,均选地面为参照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求出木板对地的位移,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恒力F的功. [解题过程] 由F=ma得m与M的各自对地的加速度分别为 设抽出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则m与M在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所以把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来所做的功为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动态的物理图景,为此要认真画好草图(如图8-2).在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木块上的滑动摩擦力f 为动力,作用于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f′为阻力,由于相对运动造成木板的位移恰等于物块在木板左端离开木板时的位移Sm与木板长度L之和,而它们各自的匀加速运动均在相同时间t内完成,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出最后结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解析

1.(2020?岐山县二模)将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直线a 经过点A ,且直线a ∥BC ,若∠1=60°,则∠2的度数为( ) A .35° B .30° C .60° D .5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推理能力.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2的度数. 【解答】解:如图. ∵直线a ∥BC , ∴∠3=∠1=60°, ∵∠CAB=90°, ∴∠2=180°-∠CAB-∠3=30°, 故选: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2020?邢台一模)若a表示正整数,且 a,则a << 的值是() A.3 B.4 C.15 D.16 【考点】实数与数轴;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专题】二次根式;数感. 【分析】直接利用a的取值范围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 a << ∴正整数a=4,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接近无理数的整数是解题关键.

≤≤≤,则的3.(2020?鼓楼区一模)已知57,4 整数部分可以是() A.9 B.10 C.11 D.12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无理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专题】实数;运算能力. 【分析】根据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方法即可得 分. ≤≤≤, 【解答】解:∵57,4 ∴25≤a≤49,16≤b≤36, ∴41≤a+b≤85, 则 的整数部分可以是6,7,8,9.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估算的方法.

反函数·典型例题精析

2.4 反函數·例題解析 【例1】求下列函數得反函數: 解 (2)∵y =(x -1)2+2,x ∈(-∞,0]其值域為y ∈[2,+∞), 由=-+≤,得-=-,即=-∴反函数为 =-,≥. y (x 1)2(x 0)x 1x 1f (x)1(x 2)21y y x ----222 【例2】求出下列函數得反函數,並畫出原函數与其反函數得圖像. 解 (1)∵已知函數得定義域就是x ≥1,∴值域為y ≥-1, 由=-,得反函数=++≥-. 函数=-与它的反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y 1y (x 1)1(x 1)y 1y (x 1)124122x x --11 解 (2)由y =-3x 2-2(x ≤0)得值域y ≤-2, 它們得圖像如圖2.4-2所示. (1)求它得反函數;(2)求使f -1(x)=f(x)得實數a 得值. (2)f(x)f (x)x 1若=,即 =对定义域内一切的值恒成立,-++--3113 x x a ax x 令x =0,∴a =-3. 或解 由f(x)=f -1(x),那麼函數f(x)與f -1(x)得定義域与值域相同,定義域就是{x|x ≠a,x ∈R },值域y ∈{y|y ≠3,y ∈R },∴-a =3即a =-3. 【例4】已知函数==中,、、、均不为零,y f(x)a b c d ax b cx d ++ 試求a 、b 、c 、d 滿足什麼條件時,它得反函數仍就是自身. 令x =0,得-a =d,即a +d =0. 事實上,當a +d =0時,必有f -1(x)=f(x),

因此所求得條件就是bc -ad ≠0,且a +d =0. 【例5】設點M(1,2)既在函數f(x)=ax 2+b(x ≥0)得圖像上,又在它得反函數圖像上,(1)求f -1(x),(2)證明f -1(x)在其定義域內就是減函數. 解证(1)2a b 14a b a b f(x)x (x 0)(2)y x (x 0)f (x)(x )221由=+=+得=-=,∴=-+≥由=-+≥得反函数=≤.???????? ??--1373137313737373 x 【例6】解法一若函数=,求的值.先求函数=的反函数=,于是==--.f(x)f (2)()f(x)f (x)f (2)532x x x x x x -+-++-+----12 1212112212 111 解法(二) 由函數y =f(x)與其反函數y =f -1(x)之間得一一對應關 系,求的值,就是求=时对应的的值,∴令=,得=--,即=--.f (2)f(x)2x 2x 532f (2)53211---+x x 12 【例7】已知∈,且≠,≠.设函数=∈且≠,证明=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a a 0a 1f(x)(x x )y f(x)y x R R x ax a --1 1 1 因為原函數得圖像與其反函數得圖像關於直線y =x 對稱, ∴函數y =f(x)得圖像關於直線y =x 對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