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相似的_童心_不同的诉求_龚自珍_冰心创作中_童心_比较观

相似的_童心_不同的诉求_龚自珍_冰心创作中_童心_比较观

相似的_童心_不同的诉求_龚自珍_冰心创作中_童心_比较观
相似的_童心_不同的诉求_龚自珍_冰心创作中_童心_比较观

龚自珍与冰心是分处不同时代的两个文学大家,但两者在创作中均有对“童心”的展现。然而“童心”虽然相似,但其诉求却不尽相同。

龚自珍作品中对“童心”的描绘首先是从对纯真的渴求而渐递浮现的。在美学追求上,龚自珍认为,从社会道德范畴到文学的创作活动,首先体现为纯真。因此,批判弥漫在当时社会意识、风尚、习俗中的伪,成为龚自珍文章的重要主题。他善于通过日常生活风习的题材,予以辛辣讽刺性的描写,揭示虚伪的丑恶,追求纯真的美好。如他在散文《庐之号,一人教之丧礼,不尽发于其心而伪。虽伪,丧者宁无感此人耶?

龚自珍认为,在丧者旁边,不以真伪来判断其哀乐,而是以是否合乎丧礼来判断,这样则把真做伪,伪做真了。至于丧礼之家,子孙尽可能睦邻散财,使同乡奉死者为一方之小神。这种收买人心的行为,与死者生前道德行为并不一致,却收到效果。龚自珍从丧礼的虚伪,推导到社会的堕落,从而对社会上的某一类人进行批判,进而引起人的反省意识,体现对真、善的追求。

那么,用什么来对抗黑暗与虚伪呢?龚自珍强调用“童心”,即儿童般纯真的心灵来加

以对抗。他曾在《午梦初觉,怅然诗成》里写到:不似怀人不是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贴妥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此诗写于32岁时,他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重新领略纯真童心,重新找到慰藉。后来,龚自珍又在《梦中作四截句》诗中进一步强调童心的永恒: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由此可见,龚自珍在作品中对童心的描绘是对人心虚伪和黑暗现实的反抗,希望以此得到一点心灵上的安慰,他是针对当时龌龊的现实有感而发的。

然而,在冰心的作品中,常会流露出对真率无伪的童真世界的无限留恋,“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自傲的:就是我此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冰心正是在与小朋友的这种平等交流中净化、升华自己的灵魂,并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满足自己渴望人类真诚交往、相互同情友爱的人生理想。

但冰心的“童心美”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她的童心世界是以其鲜明个性为主导并融汇多种文化质素而形成的独特风格,体现了冰心在精神意蕴和审美意识上的不懈追求。冰心崇尚爱,赞美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力图用爱来抚爱无爱的人生。《超人》中的孤独青年何彬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开始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但是生活现实最终使他明

白了,“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牵连,而不是互相遗弃”。冰心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天使”形象,他们飞来飞去,口里说着象征性的话语,传达的却是冰心本人的思想。《爱的现实》中的两个儿童,在梦幻般的境界中飞来飞去,始终无言无语,却给诗人静伯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可见,虽然同样是崇尚童心,呼唤童心,追求童心,但冰心和龚自珍二人的“童心”观在内涵上却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的。

二人“童心”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首先是因为任何一位文学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龚自珍的童心观是其对当时人心虚伪、品格低下的社会现实而发的内心感慨,但这只是形而下的发抗,却缺乏形而上层面上的思考。轰轰烈烈的“五四”文化热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冰心的文学观,“五四”时期,在“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之下,童心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其作品如《离家的一年》、《寂寞》,散文《寄小读者》等都流露出她对童年的追忆、对春花般美丽的童趣的描述以及用孩童的真善美反衬、改造黑暗的现实的感情。童心留驻,意味着对世俗枷锁的抗拒,意味着真率自然的人性不失,表现了冰心作为现代女作家对人的现代化意义的积极探索,试图以儿童的独立人性中的这种自然真率作为其探索

之推》中写丧礼:

今又一人缞绖,一人弦歌,一人和之,以如丧者之侧,无恤无忌,发于其心而无伪。虽无伪,丧者宁无恨此人耶?又有一人缞绖,一人助【】【】摘要关键词冰心与龚自珍在其作品中都有对童心的展示与渴求,但二人“童心”观的具体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异,这与二人所处时代环境及个人受宗教影响不同有关。

和相似;童心;不同;诉求

南方论刊?2007年第10期

文化长廊

相似的“童心”不同的诉求

——龚自珍、冰心创作中“童心”比较观

陈丽霞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鹤壁)

45800083

解救“五四”现实问题的方法之一,这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因此,在冰心作品里“童心”被作为反封建专制的突破口推向了倡导人道主义与个性解放大潮的风口浪尖。一方面,对处在封建父权压迫下的儿童的解救甚至发展为不可抑制的崇拜,本身就是对封建专制道德漠视儿童独立人格的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在“五四”这样孕育着蓬勃生机的时代,对“童心美”的向往意味着从生命本初的无限生命力中汲取力量,因而充满无限的激情与希望。

其次,冰心和龚自珍二人在人生历程中所受宗教影响的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冰心14岁时即入基督教中学读书,大学又是在教会创办的协和女子大学,基督教耳濡目染的影响,深深的植入了冰心的人生观,奠定了她思想、生活和感情的基础。她曾明确的说:“又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爱’的哲学。”但冰心更多的接受了基督教的“博爱”思想,认为“基督教最根本的标志是爱”。冰心早期散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色是虔诚的讴歌母爱和童心。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她把儿童看作纯真的象征,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可见,基督教神性的博爱思想无形中促使了冰心爱的生命哲学的形成,然而冰心更愿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幻化在对母性之爱、童真之美的赞美中。

而龚自珍接受佛教并受其影响较早,他说自己“幼信转轮,长窥大乘”(《齐天乐》小序)。可见定庵研习与信仰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把个人解脱的愿望融入到普度众生的的誓愿里,要“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逸乐”(《药师如来本原功德经》),把净化“秽土”,建立一个净土佛国,作为其信仰的目标。佛家是尊心的,佛教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外物与内心的关系展开的,其根本归趋是把世界与人生的各种问题归结为“心”的问题。定庵“尊心说”的思想理论源头之一即是佛教的“域外之言”的尊“元神”。所谓“无所祛”、“无所加”的“元神”,就是佛家所说的“自性清静心”。他所崇尚的“童心”,其实就是一种未受世俗沾染的心。然而,定庵所尊崇的心,却不是仅仅局限于自性清静,既不是“无所祛”、“无所

加”的心,也不是“泊然以和,顽然以无恩仇”的心,而是一种充满意志、智慧、情感的心,是一种风发蹈历的“心力”。可以说,他作品中对“童心”的描绘和渴求正是佛家思想与儒家观念在其内心矛盾、糅合、发酵的结果,是其本体世界观的外在表现。

可见,虽然龚自珍与冰心在其作品中都对“童心”有较多表现,但因其时代氛围及个人观念的差异,导致他们在价值诉求上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向。

参考资料:

责编/杨树熙校对/黄一举

[1]冰心:冰心全集(第七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2]矛盾:冰心论[A].冰心论集[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

[3]王炳根:冰心:非文本解读跋[A].非文本研究的价值[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4]王炳根:冰心“爱的哲学”的书写与演变[A].冰心论集(下)[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

[5]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上接第页)98更重要的是,这种

求真求实的精神火种对我们终身

的学习与人生成长都有无穷的价值。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能力是整个说写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

我的世界的界限”,因此,对语言的驾驭和运用能力将直接塑造人自身。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断地从人类已有的智慧结晶中得到启发,生成自己创新的火花,而人们对事物新的认识最终需要借助语言转化成新的智慧结晶,成为使自身的内在精神与境界不断自我超越的基础。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流行的时代,人们在追求效率与快捷中,说写能力正受到极大的挑战:面对貌美的女子时,大家只会简洁而异口同声的欢呼一声“美女”作罢,在表达自己痛快的心情时也只是一“爽”而过。倘若不通过语文,说些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驾

驭运用能力,清晰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大脑则会沦为大众话语与权威思想的“跑马场”。而这正是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意见和观点,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

进而获取知识,升华为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发挥潜能的教育宗旨是相悖的,而且,也是与“人们积极充实生活的需要”这样的终身学习的目的不一致的。

终身学习是人与外部世界不断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全方位发展过程。因此,语文教育既要重视读写,又要重视听说;教会学生怎么读,让学生有感而写;听也能懂得掌握重点及作出判断,说也要言之有物及配合环境、对象准确地说。总之,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教育不再仅仅为学生走入社会做准备,它更要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敲门砖和原动力,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4]

[5][6]参考文献:

责编/左明校对/小田

[1]赵厚玉: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M].北京:中央教育出版社,2003.19.

[2]郑国民,张毅,季雪娟,黄显涵:当代语文教育论争[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23.

[3]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63.

[4]李子建,梁振威,高慕连: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4.

[5]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81.

[6]李子建,梁振威,高慕连: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9-20.84

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论文摘要: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我将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变化的原因,前后题材的变化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逐一论述。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冰心体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二十世纪初,原名为谢婉莹的冰心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自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年基本搁笔,冰心度过了她漫长的创作生涯。《寄小读者》的飘然出世,使得中国散文园地里多了一朵奇葩,而这朵奇葩的出现——确立了她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她以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这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20

世纪的中国文坛是非常突出的。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所以说,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冰心散文以其哀婉凄清、温情脉脉、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的创作风格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是呵,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

冰心作品的创作特点

冰心作品的创作特点 小说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散文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同时,冰心的散文题材还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国际知识,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日关系;意大利的今昔;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等,给人以新的启迪。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冰心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

论冰心散文艺术风格

真心、真情、真爱,营造美的精神乐园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王永军 (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文坛巨匠冰心用真心、真情、真爱,书写散文,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清丽典雅、隽永雅致、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为我们营造一方美的精神乐园。它们带来的不仅有美感上的享受,更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净化。 关键词:冰心散文、艺术风格,真心、真情、真爱,美感 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就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冰心老人。冰心在小说、散文、诗歌和翻译工作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散文,取材广泛,其中以回忆往事、描写自然和爱的哲学最具特色。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美的精神乐园。 下面我们就从冰心散文的题材上来进一步探讨她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心的灵动 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从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可见这位世纪同龄人与时俱进,蜿蜒起伏的心路历程。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在“五四”新思潮尤其是人道主义的影响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霭温柔的精神乐园。步入中年后,她涉世渐深,在《平绥沿线旅行记》、《默庐试笔》和《关于女人》等作品里,拓宽了取材面,增强了现实感,也巩固和深化了她原有的精神信念。从海外回到新中国后,她年过半百而青春焕发,以《归来以后》、《樱花赞》和《拾穗小记》诸多篇章,反映祖国的新生气象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表达了一位跨时代老作家的热情和忠诚。度过十年浩劫的冰心老人依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而且磨练得相当坚韧、清澈、睿智和老练,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活力,所作《晚晴集》、《我的故乡》、《关于男人》、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冰心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冰心和陈衡哲一样,重视女性自身特质和母职价值存在。郁达夫说:“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冰心确实一贯追逐“人”的本真,艺术的本真,她不压抑遏止天赋的性别特征,又向往有个性的文学,因而,作品思想和艺术均具女性表征。当然,冰心作品的女性意识因其裹挟着“时代风云”而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呈现的是新旧文化嬗变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冰心作品的审美方式因其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汇“中外”,而不同于古代女作家翠楼吟稿般的封闭纤弱,其文体、风度集人类和民族审美的甘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女性意识;感伤主义;个性化文章;冰心体 一、诗歌散文的思想——现代的女性意识 冰心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东方式的性别自认方面。她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儿情性”应娴静温和,女人是真善美的象征,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世界”。

除真善美,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心当然是“爱的哲学”。从“五四”到20年代末,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对母亲、儿童和大自然的眷爱和礼赞中,而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母亲。如沈从文所述:“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对冰心“爱的哲学”虽历来有些争议,但其本质是积极健康的,内涵也很丰富,并总在发展。 假如说,母性是人类的创造之源、人格之源、和平之源的话,那么,冰心“爱的哲学”是她对人类最真诚的奉献;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开 创的母爱文学,呈现了女作家独特的精神创造力。 冰心“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从文化意义上说,其显现的是女性意识,但究其根本,是人类性的表现。特点有三。其一,爱的内容相当普泛,并始终同祖国、人民、家庭、兄弟姊妹、朋友邻居、贫弱劳苦、生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充满人道、民主和博爱精神。其二,爱的期待既理性又幻想,一方面看到人世间存在着战争、杀戮、欺凌、贫困、愚昧诸种非人道现象,一方面则期待用“母亲的爱光”来消弥世上的罪恶和解决社会的矛盾,使“贫富贵贱”和“人造的制度阶级”得以融化或消解。这样的期待富于人性,但在文化背景尚未成熟情况下,颇具浪漫、空想色彩。其三,爱的价值偏胜于人道主义,因而,它文

有关冰心的资料

冰心十分热爱儿童,她乐于为这些“天使们”提供精神粮食。她用十分自然亲切、充满童稚气的话语,向儿童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生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使孩子们受到有益的教育。 “爱的哲学” 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

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I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用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

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内容简介 (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1926年,冰心获文学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散文特点 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解读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冰 心

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图] (1900—1999.2.28)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回国后,冰心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1年写了小说《分》,标志着作家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2年北新书局开始分集出版《冰心全集》。 抗战爆发后,她于1938年到昆明,1940年到重庆,曾以“男士”的笔名写了散文《关于女人》。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秋回国,她写了散文《归来以后》等作品,创作上揭开了新的一页。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期日记》。1958年3月《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她的《再寄小读者》,内容多是介绍国外见闻、歌颂友谊以及勉励儿童努力上进。此外,还出版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

冰心作品

冰心作品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再寄小读者》(散文)1940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叶圣陶的创作特点

叶圣陶的创作特点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从冰心的小说看其创作思想的演变

从冰心的小说看其创作思想的演变 摘要:论文是从初登文坛、积极探索到走向成熟三个层次,步步深入地评述了现代女作家冰心。从而我们可以看到冰心由疑惑彷徨到“爱”的扬弃的思想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冰心小说母爱觉醒思想变化 冰心,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在今天读者的心中,她的诗和散文依旧宛如“繁星”,“春水”。而在新文学建设之初,她首先轰动文坛,引起广泛注意的却是小说创作。从冰心的小说创作,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努力探讨人生者的心路历程。 作为本世纪初最早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冰心的创作道路,似乎坦荡平直,充满了爱的甜蜜和诗意的恬静。然而,细加剖析便会发现,这位曾经高唱“爱的哲学”的歌者,心路上也曾经历了泥泞和坎坷。从冰心小说创作思想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和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作家是怎样在文学的革命道路上,艰难而积极地前进的。本文从小说切入探析作家创作思想的演变:从“爱”的追寻到“泛爱”的扬弃。 1、初登文坛—提出问题 冰心曾不只一次说过:“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的确,没有伟大的“五四”运动,中国就不可能有一位笔名叫作“冰心”的作家,或许,却有一位名叫谢婉莹的“名医”。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是因为自己深刻地看到了需要疗救的不仅是国民的肉体,更是国民的灵魂。而冰心的走上文坛,又和鲁迅有着不同,那就是自发的成分大于自觉的成分。冰心自己说过:“在我左顾右盼之顷,在我周围的人们劝说之下,一九二一年,在理预科毕业之后,我就改入了文本科,还跳了一班。”冰心,原名谢婉莹,本世纪的同龄人,一位海军军官的女儿,她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原想着当一名好医生,好为体弱多病的母亲治病。“五四”运动时期,她正是这所女子大学理预科的学生。是“五四”运动把冰心卷入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她与社会接触,使她呼吸到新潮中的时代气息,又使她走上了文学道路,从而改变了她学医的初志。 “五四”运动使爱国之士爆发出空前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作为其中的一员,冰心奋而提笔写作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鱼儿》等问题小说,它们提出问题,向社会发出责难,倾向鲜明。《两个家庭》反映的是在腐败、黑暗的社会里,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热情、才智倍受压抑和摧残以致最后终于毁灭的悲剧。《斯人独憔悴》通过描写父与子两代的矛盾,揭露了封建势力的顽固与专制。《去国》写的是青年知识分子虽有爱国之心,然而却报国无门的遭际,反映了热爱祖国的年轻一代与腐败无能、专制跋扈的军阀政府之间的尖锐矛盾。《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

冰心的写作特点

冰心文章的语言特点 祁县第三小学岳晓蓉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冰心的作品赏析

一、《两个家庭》是冰心在1919年9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示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个家庭杂乱无章,儿啼女哭,生活矛盾尖锐,导致学成归国的丈夫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死。另一个家庭,处处洁净规则,温馨和谐,孩子天真活泼,有良好的教养。造成两个家庭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主妇的文化教养不同,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超前地较早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 从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直面黑暗的现实。冰心创作了《斯人独憔悴》,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由于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中极其现实的问题,触发读者“蹙眉顿足骂旧家庭的坏处”和思考对社会的改良,因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报纸发表了评论,学生剧团将它改编为三幕话剧,在戏院公演,顿时冰心的名字受到文学界的注目。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冰心的成名作。接着,冰心又创作了抨击封建包办婚姻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一个聪慧明丽的少女,一心向往中学毕业后再入大学,研究高深的学问,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是在“父母之命”下,被迫嫁给了一个纨绔公子的表兄,过着比囚徒还难受的生活,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同时期,另一篇有影响的小说是《去国》。揭示爱国知识青年同腐败政府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英士,学成归国,一心要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建设祖国,可是回国后,满目所见,百业凋零;充耳所闻,皆是政府的腐败,社会的污浊。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建设事业无人过问。空怀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才干,不得不应外国的聘请,再度去国。作者把学习成绩优异,满怀豪情回国的留学生的遭遇,放在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政府的历史背景上展开,深刻反映了无数先烈为之抛头颅、洒鲜血的辛亥革命的失败,揭露了北洋政府的昏庸。对人才外流的忧愤、沉痛之情,贯穿全篇。当时的评论文章惊叹,《去国》“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从中可以看出冰心珍惜人才的醒世苦心。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由于主人公何彬思索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内心的苦闷,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共鸣,获得了极大的赞扬。 30年代,倡导革命文学,左翼文艺成为时代思潮的先导。冰心的现实生活中,渐渐感到周围事物中有阶级、层次之分,人情世态中有很浓厚而压抑的辛酸成分。她的创作题材有明显的转变,对现实的反映深化了。这时期创作的《分》、《西风》、《冬儿姑娘》、《相片》等小说,都面对现实,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度,观察人生,剖析人际关系,体现了她对社会生活新的体验,新的理解。基调是同情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赞赏劳动者的反抗行动,歌颂劳动者勤劳顽强的品德,鄙视剥削者逸乐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她受到时代思潮洗礼的心迹。 《分》便是作者精心结构的篇章。它描写两个同时出世的婴儿,由于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孩子从呱呱坠地起,便把“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永远分开了”。作者通过贫富悬殊的对比,表现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对富裕生活的鄙夷,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在她的笔下,劳动者的儿子,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豪迈地说:“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 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B 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 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药》 我的答案:C 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 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 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 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 我的答案:B 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 1《伤逝》收录在()。 A、《呐喊》

冰心作品精选赏析

大师风韵——冰心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 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 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 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 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 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 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 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山中杂感 溶溶的水月,螭头上只有她和我。树影里对面水边,隐隐的听见水声和笑语。我们微微的谈着,恐怕惊醒了这浓睡的世界。─—万籁无声,月光下只有深碧的池水,玲珑雪白的衣裳。这也只是无限之生中的一刹那顷!然而无限之生中,哪里容易得这样的一刹那顷! 夕照里,牛羊下山了,小蚁般缘走在青岩上。绿树丛颠的嫩黄叶子,也衬在红墙边。─—这时节,万有都笼盖在寂寞里,可曾想到北京城里的新闻纸上,花花绿绿的都载的是什么事? 只有早晨的深谷中,可以和自然对语。计划定了,岩石点头,草花欢笑。造物者呵!我们星驰的前途,路站上,请你再遥遥的安置下几个早晨的深谷! 陡绝的岩上,树根盘结里,只有我俯视一切。─一无限的宇宙里,人和物质的山,水,远村,云树,又如何比得起?然而人的思想可以超越到太空里去,它们却永远只在地面上。 梦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

冰心作品《分》艺术特色解析

*《分》可说是冰心的代表作 *她用第一人称“我”,写两个同时出生的小朋友在医院的遭遇 *通过他们的“对话”,反映出贫富两个阶级迥然不同的生活,以致他们一同出院,在“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都永远分开了” *她把不谙世事的婴儿“大人化”,赋予他们成人的思想和感情,或者可以这么说,冰心化身为婴儿,通过其眼睛,表达出她对社会上存着的不合理的贫富对立现象的关切与看法 *冰心以“分”为小说命名,别有一番用意,因为两个原本“生而平等”的婴儿最终不但会分手,而且在他们以后各自的人生旅途上也会“分道扬镳”,等待着他们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一切的“分”(不同),从他们降临人间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冰心在小说中传达一个重要的讯息: *“尽管他们身上穿的是两套同样的白衣,但一脱下之后,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都永远分开了” *事实上,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理想,就算他们所穿的白衣不脱,从一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身不由己与毫无选择地分属不同的社会阵营*在医院即获得截然不同的待遇,出院后,等待着他们的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究其原因,全是阶级差别观念在作怪 *艺术特色: *以对比映衬手法表现主题 *冰心在《分》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方面,充分运用了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 *他紧紧扣住“贫富”两个对立层面,围绕两个婴儿展开多方面的对照与比较 *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一富一贫,这种贫富的差距,决定了他们与生俱来便有不同的体魄,不同的气质、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人生命运 *一个白净秀气,缺乏主见,听任父母摆布 *一个个性刚强、思想敏锐,对未来充满豪情 *一个锦衣玉食,受人爱抚 *一个粗食布衣,被人轻视 *一个是花房里的一朵小花,自惭自怜,娇媚地开放 *一个是道旁的小草,骄傲勇敢地正面面对惨淡人生 *一个是前途光明,无忧无虑,平坦顺利 *一个披荆斩棘,饱受践踏和摧残,走上艰难的人生旅途 *冰心对两个婴儿的父母和医生护士服务态度的不同作了一番深入的比较 *同是母亲,一个受优待,住单间病房,丈夫百般抚慰 *延迟一天出院时怕她除夕回家没得休息,全身沉浸在幸福的温暖中 *一个受冷眼,住大房,没有欢喜,只有忧虑 *延迟一天出院时怕她除夕回家会受债主包围,出院后,就得舍弃自己的骨肉,为生计而给他人做奶妈 *出院那天,一个乘坐小轿车,车上铺满鲜花,轻快驶向温暖快乐的家 *一个是提着青布包袱,顶风冒雪,艰难地走向冰冷破败的窝 *冰心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映衬,把阶级社会中贫富对立的现象和本质表现得十分鲜明和突出 *透过这些细腻描写,有良知的读者心中无不感到愤愤不平 *以朴素语言表达人物个性

冰心文章中的特点

浅话冰心文章的特点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世纪文化老人。“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这九子箴言一直激励着多少人啊! 冰心的文章:诗歌、小说、散文和儿童文学都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诗 她的小诗被誉为“繁星体”“春水格”,因为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艺术上,它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小说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

冰心的代表作品

冰心的代表作品 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冰心的代表作品,欢迎大家阅读! 1. 《繁星》《春水》 (诗集)1923,商务。 2 《超人》(、集)1920,商务. 3. 《寄小读者》(通信集)1978,北新。 4.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1,开明。 5 《南归》(散文集)1945,北新. 6《姑姑》(小说集)1987,北新。 7.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2,北新。 8《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北新. 9.《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10.《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11.《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12.《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13.《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14.《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小说集)1943,开明。 1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散文集)1943,开明。 16.《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诗集)1943,开明。 17.《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18.《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19.《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20.《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21.《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22.《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23.《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24.《小桔灯》(小说、散文、合集)1960,作家。 25.《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26.《拾穗小札》(散文集) 27.《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28.《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 29.《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30.《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31.《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32.《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33.《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34.《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35.《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36.《只拣儿童多处行》1981,少儿,编至小学语文课本中。 37《我的秘密》1957 38《忆读书》预备年级第25课 散文方面,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2000。 《山中杂记》在美国留学期间,患病在山中修养所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