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影 毕业论文

张影 毕业论文

知识经济下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冲突及协调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结构产生,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并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而供应链战略联盟是知识经济下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与必然结果。通过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供应链战略联盟能保证各个成员在实现供应链联盟整体绩效最大化的同时,改善自身的绩效,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知识经济带动了供应链的发展,使其不断完善,是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达成一种联盟的形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供应链战略联盟与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得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传统供应链战略联盟在业务和利益方面存在冲突,而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冲突。

关键词:知识经济,供应链联盟,冲突,协调

The Research of the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of Conflict and strategic Alliance under Knowkedge Economy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knowledge economy as a new industry structure pridu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mes into being, Knowledge Economy as a new industrial structure starts up,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me into being,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 hot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on the other hand supply chain alliance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pply chain and the result for sure. Through mutual cooperation and the risks, shared interests,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s to ensure that all members of the Alliance in the supply chain to maximize overall performance, while improving their own performance, there by enhancing its market competitiwenes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knowledge economy analysis of an alliance agreement between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knowledge economy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the two reached a certain gap. There will have conflict in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business and interests,o therwise the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s under knowledge economy solve these conflicts effectively.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Supply chain alliance, Conflict,Coordination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论文主要内容 (4)

1.4技术路线 (5)

2 理论研究基础 (6)

2.1知识经济概述 (6)

2.1.1 知识经济概念 (6)

2.1.2 知识经济作用 (6)

2.2供应链战略联盟概述 (6)

2.2.1 供应链概述 (6)

2.2.2 供应链战略联盟概述 (7)

2.2.3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形成 (7)

2.2.4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作用 (8)

3 传统模式下企业供应链合作间的利益冲突表现 (10)

3.1供应链中业务冲突的 (10)

3.1.1 供应链业务冲突影响因素 (10)

3.1.2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业务冲突的表现 (11)

3.2供应链战略联盟利益冲突 (12)

3.2.1 供应链利益冲突的影响因素 (12)

3.2.2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利益冲突的表现 (14)

4 知识经济下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构建 (15)

4.1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 (15)

4.2与传统供应链模式区别 (16)

4.2.1 信息与资源共享更真实顺畅 (16)

4.2.2 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稳定牢靠 (16)

4.3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优势 (16)

4.3.1 增强了供应链联盟的稳定性 (16)

4.3.2 促进供应链个节点企业的发展 (16)

4.3.3 带动区域经济提升 (18)

4.3.4 促进国家产业经济效益提升 (18)

5 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冲突的协调 (19)

5.1业务冲突的协调 (19)

5.2利益冲突的协调 (20)

5.2.1 协调联盟内部利益冲突 (20)

5.2.2 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21)

5.2.3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则 (22)

总结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产生。随之而带来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变革以及全球化市场形成的加速,要求企业能够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以至于全球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得到产生与发展。具有相关业务的企业间形成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的出现,使原有的企业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最能体现这种新的管理思想的是供应链管理模式。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也出现了以前未曾有过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在新竞争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质量的压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期望的利润,必然转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生产和管理活动,提供顾客需要的信息,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商品的低价格、高质量、快速送达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而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间在供应、采购、生产、销售、配送中的各种活动协调运作,以降低企业和企业间的运作成本,增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通过供应链合作关系来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并适应于大规模定制的运营模式已成为当今所有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仅靠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够的,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对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1.1.2 研究意义

今天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差别越来越小,存在明显的技术优势的企业越来越少,企业竞争不仅包括在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控制方面的优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与顾客有关的所有部门或成员组成的整体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与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知识经济下的供应链联盟管理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是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相差甚远,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而我国的一些新兴企业正在按照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要求,努力变革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为实施供应链管理做准备。知识经济下的供应链联盟管理作为一种最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在管理领域追赶世界潮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因此,研究知识经济下的供应链联盟问题,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注供应链以来,对其的具体定义经历了若干次变化,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国内开始关注供应链比较晚,从概念的引入、到理论的探讨以及具体实例的应用,还不足lO年时间,主要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才逐渐开始重视供应链的研究和应用。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前期主要解决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随着战略管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偏向于长期计划的研究,而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研究[1]。因此,供应商一制造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研究得到重视,其中包括:

(1)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概念研究:Ellram(1991),Stuart(1993),Graham(1994),Landeros(1995),Hendrick(1995)等都提出各自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定义,并都强调了承诺和效力在优化关系中的重要性。

(2)供应商联盟问题:Matthyssens(1993),Vanden Buite(1994),Manoochehri(1994)等人研究并总结出通过供应商联盟能实现双赢,整体供应链的高效率等优势,Flan Stuart(1997)则研究了供应商联盟的优势及其实施失败的影响因素。

(3)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研究:Ellram(1991),Landeros(1995)等指出并阐述了在通过供应链实现真正的双赢优势的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这些研究都强调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强调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及评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性。国外的学者丰要从博弈论的角度定量的研究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供应链

管理中论述合作博弈的最初文章是由Wang和Parlar(1994)撰写。Cachon和Lariviere(2001)论证了基于制造商施加给供应商的承诺而是否存在无花费信号问题。例如,制造商在制造商和约中是否承诺给供应商详细的生产水平。在信号甄别里,先行参与人往往缺乏信息。例如,根据信号甄别Cachon和Lariviere(2001)给出了供应商一制造商博弈版本。事实上,供应商提出合同项目,为的是让制造商通过在项目中选择合同来表明它的类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学者Yehuda Bassok,Ravi Anupindi等人对合同设计中的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几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模型,如:备货合同、最低购买价值数量合同、带期权的分期承诺合同、滚动水平柔性合同等,这些合同将数量柔性作为一种商品在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进行买卖,共享合作利润和共担风险,实现合作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供应链合作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汤世强,季建华(2003)运用交易成奉理论,分析了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和运行的原因和条件;姚吉(2003)重点论述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并提出了用以评价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三条标准:叶怀珍,胡异杰(2004),陆震,白勤虎(2004)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原则和策略;李阳珍(2005)具体论述了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动态发展过程。

(2)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陈荣秋(1998)等人则提出了对供应商的评价的依据:马十华、林勇(2000)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体系、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霍佳震(2001)提出根据不同的供应链类型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同时通过绩效分析和过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供应商评价模型;胡继灵,何新(2002),李丽(2006)提出采用博弈分析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孙光圻(2003)从物流运行的具体流程、服务标杆、运营成本、信息管理等角度论述了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机理;桂良军(2004),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王双龙,刘建新等(2005)探讨了物料类型和特性对选择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选择的原则、方法和流程。

(3)供应链合同研究:林旭东,朱顺泉(2004)应用委托一代理理论,提出了基于产出分享合同形式的分配策略与团体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柳键,马士华(2004)研究了供

应链合作不同合约下博弈的均衡结果及相关结论,并探讨了利益共享合约的优越性:姜荣(2005)根据分成制合同建立一个制造商和两个分销商构成的供应链模型,并研究了供应链中制造商和分销商以及分销商之间的博弈关系、最优合同设计、激励机制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4)利益分配问题:叶飞(2003)从协商的角度提出了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方法;从合作伙伴满意度水平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基于满意度水平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协商模型,在传统的群众中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虚拟企业利益分配的群体加权重心模型:赵晓敏、黄培清(2004)对固定分配机制和与绩效挂钩的比例分配机制的两阶段进行了研究;张侨、郭宏湘(2004)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需要双方利益风险分配的定量方法;潘会平、陈荣秋(2005)提出了零售商与制造商四八分成的办法;赵小芸、李传昭(2006)针对单个供应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利用博弈论的方法讨论在线性市场需求下供应商和零售商分散与合作时各自的利润。

本文正是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供应链战略联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新模式。

1.3 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阐述了知识经济下的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首先,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叙述了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为对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研究现状,并画出了全文的技术路线

其次,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叙述了本文研究一些基础知识,包括知识经济的概述、供应链的概述、以及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概述。

最后,文章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对传统模式下供应链战略联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传统模式下供应链战略联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与业务冲突。并且分别阐述了利益冲突与业务冲突的影响因素与表现。第四部分够建立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新模式,得出去与传统模式的区别,以及与传统模式的优势。第五部分通过对传统模式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分析与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构建得出冲出的解决办法。首先对业务冲突进行协调,再对利益冲突进行协调,得出有效解决这些冲突的办法。

1.4 技术路线

2理论研究基础

2.1 知识经济概述

2.1.1 知识经济概念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2]。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2.1.2 知识经济作用

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质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一个经济时代的划分重要的不是产生什么,而是用什么生产,这里包含一个重大的区别,即一定社会的主导生产工具及由此形成的产业,这显然不是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所能反映的。而知识经济不但从知识在生产中的核心作用表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以经济产业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的知识型产业已经形成。

2.2 供应链战略联盟概述

2.2.1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发展来的,供应链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前伸和后延。譬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协作方式中就将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加以控制和协调,这就是向前延伸。后延是指将生产活动延至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阶

段。因此,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这样一些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

2.2.2供应链战略联盟概述

供应链联盟和供应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供应量是一种企业间关系的组织形态,而供应链联盟则是组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为规制各自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二者可以看作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供应链运作的核心问题,已经不再是产品的制造或分销,而是合适的供应链成员的选择和整个供应链相对于需求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15]。与供应链内涵的变化相适应,当人们对供应链的人是从单个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供应链联盟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

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在同一条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形成的合作伙伴,它们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都能结合在一起使用,从而获得企业在设计、制造、产品或服务提供上的共同利益。因此,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形成是以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为基础,每个成员企业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为联盟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相互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供应链战略联盟和供应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一种企业之间的关系状态,而供应链则是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为规定各自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3]。供应链战略联盟体现了一种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整合思想。在全球化的时代,独当一面不再是实力的象征。一方面,每个企业都不能忽视战略联盟,否则就有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危险。另一方面,那些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伙伴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拓宽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发现新的合作渠道,从其他公司的优势中获益,以及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品牌。这样一来,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分别由效率最高的合作伙伴来完成,就可以实现各个环节对价值链增值的最大贡献。相应的,价值链上各节点企业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增值,从而达到“共赢”的协同效应。

2.2.3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形成

在知识经济下的当今社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全球竞争加剧。产品需求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柔性生产,必须缩短相互之间的差距,将自身业务与合作伙伴业务集成在一起,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1)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动因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供应链联盟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的动因。供应链联盟形成的根本动因在于利益的驱动;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基本动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即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基本动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观念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4]。

(2)供应链联盟形成的驱动力

市场要求瞬息万变,周围竞争者虎视眈眈,企业资源有限,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顺应市场潮流,取长补短,取外部资源为其所用,保持最具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诀窍所在。供应链联盟的形成是很多企业内外的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比如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的日益提高等等。但其主要作用的是以下三个最基本的驱动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外包战略。其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身的优势保持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顾客期望的不断变化是供应链联盟得以产生的外部压力,伙伴关系可以说是外包含义的延伸和深化。

2.2.4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作用

供应链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合作模式,打破了现存价值链的结构。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形成,对于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16]。

(1)实现快速有效地响应市场

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战略联盟,各种合作组织的存在,其最终目的都是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供应链战略联盟也不例外,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大大加强,形成了更加统一的整体。所谓商机稍纵即逝,对于企业而言,一旦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迅速设计出一套解决顾客个性化要求的方案。但这点往往不是单个企业的能力所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找到具有与本企业互补能力的企业,与之组成联盟方为上策[5]。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外部资源,实现快捷、低成本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各企业并行协凋能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可以快速及时地响应市场需求。而且,为顾客提供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也满足需求变化的有效反应。

(2)实现优势互补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每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企业要想获取企业以外的资源.所花费的代价是很高昂的。因此.企业不能一味地去猎取各种资源,要解决资源问题,一个明智的做法就是建立战略联盟,以通过外取的方式将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联盟伙伴间互通有无.既实现了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优势互补突出表现在企业的核心能力方面,供应链企业间建立一种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挥各自核心能力,通过优势互补获得集体竞争优势,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3)促进企业之问的相互学习。

一般情况下,企业是从外部模仿竞争对手的资源,但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往往是非交易的。又难以为外部识别和轻易模仿。通过联盟可以从资源拥有方学习获得。联盟增加了成员企业间的边界渗透力,将模仿由外部转移到内部,使模仿变得更加容易,成本也较低。此外,联盟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及其他的交流方式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也会进一步强化各自的核心能力。

(4)促进企业达到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成本不断下降。传统上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单体企业规模的自我扩大或借助并购而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有其自身的内部边界,传统的模式在企业规模过大而内外受阻的双重约束下,没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组建供应链联盟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开辟了新的道路。企业之间通过缔结联盟,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专业化,有效的降低各类成本,无须扩大企业自身的规模而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在行业内占据较强的竞争地位。

(5)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缩短时间、降低成本。因此,任何一个企业想独立承担一种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必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面临巨额的研究开发投入、错失市场机遇、运营失败等各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寻求合作,建立联盟来分散经营风险。虽然由于市场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总体市场风险依然存在,但市场风险在各个供应链联盟伙伴之间得到了重新分配,使各个企业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3 传统模式下企业供应链合作间的利益冲突表现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通过通讯介质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注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它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5]。如果其中一个节点的作用出现无序或延迟对接。都会影响其他节点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如图3-1

图3-1传统模式下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

为了竞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自我封闭,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是贸易上的短时合作,而且还人为的增加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各种信息化设施根本没有成为一个整体,还是单独存在的一些个体。虽然上、下游企业之间有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但信息交流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而非企业之间进行,企业间的沟通交流较差。导致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不断产生隔阂,引发业务冲突和利益冲突。

3.1 供应链中业务冲突的

3.1.1 供应链业务冲突影响因素

(1)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和不公平机制使企业有效信息不对称

信息流的传递涉及到信息在不同企业间进行转换的复杂性、不通畅,引起企业间的业务冲突。

(2)物流配送衔接不紧密产生企业间业务冲突

企业联盟之间是通过契约形式来优化物流配送,这需要整个联盟内部供应链条的协调配合。如果在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物流配送过程。引起联盟内部业务流程的冲突。

(3)不同的服务方式在企业间不能够相互认可

服务的提供在企业产品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顾客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联盟企业之间除了需要有流畅的物流配送机制外,还需要相配套的优质服务流。

(4)资金不能在联盟内部有效流动

资金流的顺畅是保证供应链内部的业务流程能顺利运转的基本条件。企业的运作过程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果产生资金短缺、运转不灵等问题,企业就无法进行材料的采购、加工等工作。

3.1.2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业务冲突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首先,企业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有的去也采用金字塔形结构,信息按指挥链层层传递,有的企业是扁平化组织结构,信信息是以发散的形式传递,这种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匹配,容易贻误有效信息的传递时间,从而贻误商机。其次,信息传递的公平机制不能保障。信息传递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安全问题,每个企业愿意以及多大程度与其他企业共享这部分信息,很难界定。如果信息涉及到企业的一些机密资料,而信息传递又缺乏公平机制,企业之间就会由于信息流的不公平性产生冲突。第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能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发生冲突。如果企业盲目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符合,企业就很难顺利地使用先进信息系统。反而会由于两者的不匹配造成企业的效益下降。

(2)物流配送方面的冲突

每一个企业的科技水平有别,有些企业可以高效完成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任务,而与之衔接的企业不具有相等的技术水平,这样上一环节的高效生产率就需要配合下一环节的低效生产率,整个联盟内部的供应链水平不能达到最优,从而产生了业务流程的物流冲突。

(3)服务方面的冲突

服务流更多依靠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服务人员本身的主观因素,对服务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等会使服务人员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服务方式在企业间不能够相互认可,使服务流的衔接困难增大,产生业务冲突。

(4)资金流方面冲突表现

联盟内部企业基于相互信任机制,可以根据需要,将各企业的有限资金综合利用,比如采用赊账或提前付现等形式协调暂时资金短缺企业和资金过剩企业之间的资金流,迅速扩充联盟的整体资金量,对每一个企业而言,意味着增加了资金存量,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但资金是企业得以运转的最基本要素,有些区也未必肯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换取联盟的整体业务流程的顺畅运转,甚至有些企业拒绝付出眼前闲置资金的机会成本,这种做法违背了联盟建立的初衷,也会引起联盟企业之间资金运作的不协调。3.2供应链战略联盟利益冲突

3.2.1供应链利益冲突的影响因素

(1)竞争地位的失衡破坏联盟双方的平等交流与协作

企业联盟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联盟各方竞争地位的平衡。然而随着联盟双方技术、资源、能力的交换与更新,可能导致一方的竞争地位上升,而另一方的竞争优势衰退,双方竞争地位的平衡格局逐渐被打破,强大的一方往往视盟友为累赘,从而造成彼此间沟通与合作的困难,使供应链联盟面临分裂的危险。而竞争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战略资源的状况[17]。研究表明,企业之间战略资源的差距越大,联盟越不稳定。因此,为了避免由于竞争地位差距太大而造成的联盟失败,在建立供应链联盟之时,企业就要对彼此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地位进行衡量,在此基础上,确定联盟对象;在联盟建立之后,联盟各方也要密切关注对方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加强自身在战略资源上的建设,尽量与联盟体内的企业在战略资源建设的方向、水平和速度上保持一致。

(2)实施供应链联盟会增加组织管理的难度,从而使联盟的发展受到管理滞后的严重束缚

大量的联盟实践证明,联盟的失败往往与管理问题有关。联盟内部存在市场与行政的双重机制,因此相对于单一企业来说,其管理工作难度更大。由于联盟各方的利益与冲突不能以行政命令来解决,客观上要求合作各方既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必须建立并运行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作,并发挥联盟的功效。因此,建立合

理的联盟组织机构,对联盟体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盟各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需要,派代表组成联盟体的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管理委员会、经理、会计、出纳及其他机构和领导人员。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应呈现刚柔相济、以柔为主的特点,从而保持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对立统一。使联盟既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又兼有中小型企业灵活应变的特色。

(3)组织文化和战略目标缺乏融通点,导致供应链战略联盟名存实亡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若企业之间在组织文化上存在矛盾与分歧,就会使双方在战略上缺乏兼容性。尤其是在跨国战略联盟中,做好文化的管理与整合,增强员工之间的心理磨合,因地制宜地调整经营战略,适应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

(4)供应链战略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致使联盟难以发展

供应链联盟体内部的信息共享,即是联盟各方的权力也是它们的义务。在供应链联盟各方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担心由于联盟而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导致自身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因而为了保守各自的商业机密,会采取一些保护和防范措施。同时却希望对方能毫无保留地进行合作,以使自己在联盟中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造成企业最终从自身利益出发,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盟友间的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联盟的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内部,各成员企业要想灵活地适应环境,就必须在相互依赖与各自的独立之间找到平衡。彼此的依赖要求成员企业相互信任、彼此忠诚、信守承诺,从而为供应链联盟的长久生存和成员企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

(5)供应链联盟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这个问题也是导致供应链联盟企业合作效率低下,供应链联盟关系无法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供应链战略联盟企业间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尽可能保持本企业发展目标与合作目标的高度一致,使企业战略联盟能够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作出迅速的反应,充分把握市场机会,实施战略联盟的任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转化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联盟的构建、维护和发展是企业和供应链增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3.2.2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利益冲突的表现

供应链联盟的主要目的就是达成整条供应链的利益最优化,而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为:

(1)节点企业的逐利行为是联盟不稳定的内在动因

供应链联盟的联合通常不够紧密,具有合作风险。合作风险是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相互信任的缺失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既可能是由于合作成员理性的不合作,也可能是由于非理性的不合作。理性的不合作指的是合作成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不合作行为,或称为机会主义。对于单个企业而言,理性的不合作是合理的,但是对于整个联盟而言,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只是每个合作成员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存在着以伙伴利益为代价去追求自身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因此,由于联盟利益具有动态性特征,企业的行为选择也因此产生动态变化。一旦企业觉得采用某些损害联盟契约关系的行为可以使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时,就会产生这种行为动机,使联盟运行缺乏稳定性,难以达到整体效率的最优状态。

(2)资源贡献与利益所得不匹配

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为“风险分担,收益共享,投入资源与收益所得对称”,在投入资源中,有形资源比如生产性资源尚可以衡量,但是无形资源比如创新资源和社会资源具有创造潜在价值的能力,它们对联盟的潜在贡献难以精确量化,使最终利益分配比例难以确定。创新资源的投入还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如何保证企业既获得技术合作开发的利益又保护好技术核心竞争力也会成为利益冲突的原因。在社会资源上,企业依赖当地政府资源和市场获得能力能否精确测度尚需要很长时间的跟踪论证,不确定因素很多。

(3)强势企业对联盟的控制

企业通过联盟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获得整体性资源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种整体性资源使联盟内部每一个企业都从中受益。联盟内部企业的实力有强有弱,强势企业有可能通过对资源的控制权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资源优势和利益。这种贡献与所得不成比例的行为会引起合作企业的不满,从而对强势企业采取非合作态度,产生利益冲突。

4 知识经济下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构建

4.1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

知识经济的来临,带动了供应链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化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知识经济下的供应链区别于传统的供应链。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供应链成员企业间通过集成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成员企业间互相衔接,形成一种新型的供应链模式如图4-1:

图4-1 知识经济下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新型模式

企业通过internet的集成功能和数据标准化,将企业自身的内部网络彼此衔接,可实现供应链整体与外部信息的交换、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换和信息系统的集成。知识经济时代,外部信息的开放和透明程度越来越高,任何单个企业都已经无法单独掌控信息,因此需要企业之间更真实的交换信息资源,共同建立共享机制[6]。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目标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创建生产制造与物流功能的无缝衔接,形成一种新的联盟的形式。

4.2与传统供应链模式区别

4.2.1 信息与资源共享更真实顺畅

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与传统供应链战略联盟比较,信息传递更加真实和方便快捷,它是一个闭环的模型,供应链个节点企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信息传递,而是通过网络资源,将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联系到一起,使信息的传递更加的真实,并且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与资源也更加的顺畅方便。

4.2.2 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稳定牢靠

知识经济下,供应链上个节点企业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通过一定的机制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种联盟的模式。各企业之间形成一定的约束,供应链各企业资源信息共享,实现整个链条的协调稳定性。知识经济下,市场的波动和产品的多样化程度提高、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成为可能,而这种战略关系要比传统形式单纯的买卖关系稳定牢靠很多。

4.3 知识经济下供应链战略联盟优势

4.3.1 增强了供应链联盟的稳定性

供应链管理应以高度的信息集成为背景。当信息的非对称性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道德风险就随之产生,如由于对供应商实际行动(资金流向等)的、了解的不够及时和充分,在市场需求变化时,制造商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总之,由于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不充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各个供应链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导致双方的信任危机,妨碍了相互之间合作关系的存在于发展。而知识经济下,充分利用了internet等现代手段,实现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化、横向化、制度化、规范化、灵活化和安全化。使各企业能够及时得到灵活、可操作的信息资源,充分掌握有关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的市场信息,使各企业能从供应链的全局出发来安排生产与服务,并有效地防止合作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是供应链合作伙伴相互信任的关系得以建立。

4.3.2 促进供应链个节点企业的发展

(1)有利干开拓市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