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2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02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02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02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中国语文1987年第2期(总第197期)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陈平

提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有指与无指、定指与不定指、实指与虚指、以及通指与单指这四对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这些概念在汉语中的表现方法,同时揭示了相关的各类名词性成分的语法特点。

0.在语法研究中,人们讨论较多的是名词性成分与动词性成分之间的种种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本文要探讨的则是同实际话语中出现的名词性成分自身相关的下列四组语义概念:有指(referential)与无指(nonreferential)

定指(identifiable)与不定指(nonidentifiable)

实指(specific)与虚指(nonspecific)

通指(generic)与单指(individual)

本人所说的名词性成分,包括人称代词和用作名词的“的”字结构。

在涉及上面四组概念的有关著作中,定指与不定指等术语有时用来指语义概念,有时用来指表现形式,在本文中这四组概念则一律用来指语义概念。

首先,我们逐节讨论这些概念的准确含义,然后,我们要研究这些概念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同时探讨具有这些语义特征的名词性成分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

1.0这里要讨论的这四组概念,都是描写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referent)同实际语境中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话人当时当地的所持意图和所作假设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紧紧扣住具体语境,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的含义。下面,让我们来分别讨论这四组概念。1.1 有指与无指

如果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entity),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有指成分,否则,我们称之为无指成分。请看下面的例句:

(1)去年八月,他在新雅餐厅当临时工时,结识了一位顾客。

除去句首的时间词不算,我们有四个名词性成分“他”“新雅餐厅”“临时工”和“一位顾客”。其中三个都是实有所指。“他”和“新雅餐厅”分别代表语境中发话人和受话人都知道的两个身份明确的实体。“一位顾客”在这儿也代表了语境中的一个实体,虽然我们一时无法把这个实体同语境中某个具体的人联系起来,但是我们相信这个人在语境中是存在的。“临时工”这个名词性成分则与其他三个成分不同,它在这儿表示一种身分,不是一个实体,我们不能把这个名词同语境中的某个具体的人等同起来。换句话说,说话人在提到“临时工”这个名词时,着眼点是该名词的抽象属性,而不是语境中具有这种属性的某个具体人物。“临时工”在这儿是无指成分。再举几个例子。下面句子中,底部加点的是有指成分,加线的是无指成分:

(2) 路旁种了很多苹果树和梨树。

(3)我们下车买了许多苹果

....和梨.。

(4)他从来不同别人打架。

(5)这一架

...你可打输了。

(6)王老头种的西瓜,个个都有篮球大。

(7)地摊上卖的西瓜,个个都有你手里的篮球

......那么大。

判断一个名词性成分是有指还是无指,有一个简捷的方法:有指成分可以用种种方式加以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而无指成分则无法回指。请看下面的句子:

(8)他们下星期要考研究生。

这是一个歧义句。“考研究生”既可以理解为“对研究生进行考查”,也可以理解为“报考研究生”。作第一种理解时,名词性成分“研究生”在语境中实有所指,可以后接回指成分,例如:

(9)他们下星期要考研究生

...。这批研究生进校两个多月了,这是第一次对他们进行考查。“这批研究生”和“他们”回指第一分句的有指成分“研究生”。作第二种理解时,该名词性成分表示一种资格,并不代表语境中的任何实体。这样的无指成分自然无法加以回指。

1.2 定指和不定指

发话人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预料受话人能够将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个特定的事物等同起来,能够把它与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类实体区分开来,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定指成分。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语境中没有其他同类实体,所指对象在特定语境中是独一无二的。二是虽有同类实体,但受话人可以凭借种种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将所指对象与其他实体区分开来,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谈到。相反,发话人在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预料受话人无法将所指对象与语境中其他同类成分区分开来,我们称之为不定指成分。这里也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发话人是首次把所指对象引进话语,把它作为一个陌生的实体介绍给受话人。二是发话人仅仅是用该名词性成分虚指该成分所代表的事物,至于这个事物是否存在于特定语境中,发话人本人也不清楚。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讨论。例如:

(10)那天,一辆草绿色的解放牌卡车悄无声息地滑至淮海别墅顾而已家门……车停稳后,只见跳下一群身着去掉了领章,帽徽的空军服装的人。他们一进屋,就把守好每扇门窗,拉好窗帘。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上面这段话中底下带浪线的八个名词性成分。“一辆草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和“一群身着去掉了领章、帽徽的空军服装的人”这两个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在上文中从来没有露过面,在这段话中是第一次出现。读者无法根据任何语言信息或非语言信息把它们跟其他的草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和身着去掉了领章、帽徽的空军服装的人区分开来,作者是把它们作为两个对读者来说是陌生的事物引进话语的。因此,它们都不是定指成分。其他六个名词性成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上文中,作者提供了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1966年的上海。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淮海别墅顾而已家门”的所指对象是独一无二的,读者要把它辨认出来应该不成问题。至于“车”和“屋”两个名词,虽然实际语境中可能出现不止一辆车和一幢屋子,但读者运用他的语言能力,可以明白无误地判断出句中这两个名词的所指对象,就是指前面提到的那辆解放牌卡车和淮海别墅顾而已家。同样,读者判断出“他们”指的是那群身着去掉领章,帽徽的空军服装的人,“门窗”指的是顾而已家的门窗,“窗帘”指的顾家窗子上挂的那些窗帘。这六个名词性成分都是定指成分。

根据上面所给的定义可以知道,只有有指成分才有定指与不定指的区别。对于无指成分,这种区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需要强调的是,定指与不定指这对概念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发话人对于受话人是否有能力将名词性成分的实际所指事物从语境中同类事物中间辨别出来。这同发话人本人是否具有这种辨析能力并无直接关系。发话人本人也许早就将所指人物“验明正身”,也许自己也不知道该名词性成分指的是语境哪一个特定的人物。例如:

(11)1981年3月30日下午,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劳联---产联建筑工会的集会上讲演后,从希尔顿饭店走出来,……就在这一刹那,记者群中一个身穿棕褐色雨衣的

金发青年,蓦地拔出左轮手枪,对着里根“砰,砰”连射两枪。……开枪者是25

岁的约翰??欣可利。

(12)1966年8月,一股摧残文物,捣毁名胜古迹的狂风,扫荡着川西平原。高悬在新津县纯阳观中的一口著名黄钟,首当其冲了。

在(11)中,写稿人在第一次提到“记者群中一个身穿棕褐色雨衣的金发青年”时,不会不知道所指的人就是下文中要讲到的25岁的约翰??欣可利。同样,(12)的作者在写到“高悬在新津县纯阳观中的一口著名黄钟”时,完全明白他讲的是一个确定的事物,因为他在下文中交代得很清楚,当时当地,那座道观中只有那一口黄钟。尽管作者对两个名词所指事物的身份早已辨明,但在第一次向读者提到它们时,还是把两个名词作为不定成分处理,将两个新的人物引进话语。其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他们是第一次碰到这两个事物,当然对它们的身份不甚了了。例如:

(13)一位从广州中山大学来的同志登上城楼,只见天安门广场南端、人民纪念碑的前面,端端正正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不禁心中一热,哭了。一位姓杨的先生,是几个月前从台湾回到大陆定居的。他说:今能亲登天安门,毕生荣幸。(光明日报86.10.3“唯有今日好——国庆天安门城楼记盛”)

国庆期间从广州中山大学来北京的人很可能不止这一位,几个月前从台湾回归大陆的姓杨的人也许也不止这一位。写上面这段话的记者也许知道这两个人的名字、住址等等,也许知道的仅仅是上面写出来的这些。无论如何,记者判定读者是无法把他们与同类人区分开来的,因此把他们作为不定指成分介绍给了大家。

接着要问的问题是,发话人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受话人具备或是不具备将实际所指对象从

语境中辨析出来的能力的?换个角度来提问题,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才能由对话人以定指形式表现出来?一般说来,只有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名词性成分才能以定指形式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所指对象在上文中已经出现过,现在对它进行回指。例如:

(14)9月6 日,一个农民打扮的人在翠微路商场附近摆了个摊子,声称专治鸡眼。一青工决定让他.看看。“病可治,挖一个鸡眼四元钱。”为了治病,青工

..欣然同意。

(15)他已经游到岸的另一侧,发现一根漂在水面的碗口粗的毛竹,便爬上去。真棒,

毛竹

..竟一点也不往下沉。

(14)中的“他”回指首句中“一个农民打扮的人”,末尾的“青工”回指前面说的那位让他治病的青工。(15)末句中的“毛竹”则回指上面他发现的那根毛竹。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环境(linguistie context)提供的信息帮助受话人确定这些名词性成分在语境中所指的特定对象。

上面讨论中谈到的语言环境,只是一种狭义的语言环境,就广义来说,语言环境不限于同一篇文章、同一次交谈,而是可以延伸到在这以前的全部语言交际活动。这种广义的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同样可以帮助受话人确定某个名词性成分在当时当地所指的特定对象。例如,如果受话人以前知道某人的姓名,那么,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这个姓名便成了定指成分,因为受话人听到姓名便能将所指对象同语境中存在的某个特定人物联系起来。可是如果受话人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姓名,那么,在首次提出时,光有名有姓可能还不足以使所指对象以定指身份出现。例如:

(16)某机关宿舍中,一位名叫蒋红春的女中学生,在屋里打完驱赶蚊虫的“DDT”……

(17)“这个来钱容易,出去一天就弄个百八十块的……”一个28岁,叫刘金顺的农民说。

虽然有名有姓,作者还是将这两个人以不定指名词性成分的形式介绍给了读者。

第二种情况是,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就存在于交际双方身处的实际环境中,可以靠眼神或手势作当前指示(deictic reference)加以辨识。请看下列例句:

(18)(漫画:病人床头放着一瓶利眠宁,大夫手里举着一篇文章)

医生:你看这篇文章

.....有效。

....比吃那个利眠宁

(19)瞧,那老大爷

....已经套了两次虎了,可两次都被“中途犯规”罚下了场。

在这种情况下,非语言环境(nonlinguistic context)提供的信息帮助了受话人确定名词所指的特定对象。

第三种情况是,所指对象与其他人物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从属或连带关系,我们在认识周围世界万事万物的同时,也必然会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把有关这类的知识纳入我们的常识范畴。这样,一旦某个事物的身份在话语中被确定之后,与它有着这种从属或连带关系的其他事物也可借此与语境中同类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获得定指性身份。这种现象在语言的交际中是十分常见的。例如:

(20)晚上八点半,他们两人走出丽都饭店自动启闭的玻璃大门。停车坪

...上有十几辆“的士”,他俩立即扑向最靠近的一辆。这辆“丰田”改装的“的士”黑着灯,空着座。

温良谨拉开车门,卢小婷一闪身便钻了进去。黑影里的司机

......回头一瞥,迅即转过头去。主语位置上的“停车坪”和“黑影里的司机”都是定指成分。读者虽然在上文中没有碰到过它们,但是同样能够便析出这两个名词在这里所指的特定对象。“停车坪”指的是附属于丽都饭店的停车坪,“黑影里的司机”指的是那辆“丰田”改装的“的士”的司机。作者预料读者能够作出这样的判断。大饭店一般都建有停车坪,而出租车一定都有一位司机,对于生活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读者群来说,这些知识都属于常识范畴。借助于这种从属或连带关系,甚至上文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的人物也能以人称代词的形式出现,例如:

(21)副书记张侃精明得很,他晓得这位女书记要说什么。她是个老处女,虽结过婚,但她办完结婚登记手续,他.就告别了她,把一腔热血洒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上,成为名震全国的战斗英雄。

“他”所指的对象,不是别人,就是这位女书记的丈夫。虽然上文中从来没有出现,作者在他第一次露面时就把他以定指的形式介绍给了读者。这是因为作者知道读者都具有这样的常识,是一男一女才能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1.3实指与虚指

发话人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所指对象是某个在语境中实际存在的人物,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实指成分。反之,如果所指对象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其实体在语境中也许存在,也许并不存在,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虚指成分。前面讲过,定指与不定指的基础,是发话人对于受话人能否把所指对象与语境中同类事物区分开来所作的判断,同发话人本人是否能够确认所指对象并无直接关系。这里讨论的实指与虚指这一对概念的基础,却是发话人本人所持的意图,同受话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

(22)A:请您从我桌子上取枝笔

..来好吗?

B:您要什么笔?

A:我的那枝灰杆儿钢笔。

(23)A:请您从我桌子上取枝笔来好吗?

B:您要什么笔?

A:随便什么笔都行。

“笔”在(22)和(23)首句中的形式相同,但语义不一样,根源在于发话人当时心里所持意图不同。发话人说(22)时,“笔”实有所指,他心中想到的是某个在语境中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而在说(23)时,“笔”所指对象则是任何一个属于“笔”类的个体,至于最后落实到哪个个体身上,发话人并无定见。因此,我们把(22)首句中的“笔”看作实指成分,而把(23)首句中的“笔”看作虚指成分。同样,下面也是一个歧义句,“北京姑娘”可以看作实指或虚指两种理解:

(24)老杨想娶一位北京姑娘。

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老杨已经有了意中人,此人是一位北京姑娘。也可以理解为老杨正在找对象,条件是女方得是北京人。再分别举几个实指和虚指的例子。在下面的句子中,底下加点的是实指成分,加线的是虚指成分:

(25)他不知道自己一个亲生儿子

........已被造反派以“三反”为罪名活活打死……他更不知

道,海外还有一名知名人物

......心急如焚,万般焦虑,各方打听自己的消息。这位知名人物,就是号称“世界船王”的包玉刚先生。

(26)你冷静想想,如果突然换一个同志接替你的工作,他即使是善于经营的光大华行,也不可能很快取得敌人信任。

(27)由西安来北京出差的邵某欲买一台录像机,可奔波多日没买到合适的。

只有不定指成分才有实指和虚指的区别,顾名思义,定指成分都是实指。

1.4 通指与单指

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如果是整个一类事物(class),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通指成分。相反,所指对象如果说一类中的个体(individual)我们则称之为单指成分。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大都是单指用法的名词性成分。下面例句中,带点的名词性成分是通指成分。

(28)麻雀

...多一倍。

..虽小,但它劲上的骨头数目几乎比长颈鹿

(29)苍蝇

..都是聋子。

..、海.星.、蜗牛

通指成分在语义上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方面,它并不指称语境中任何以个体形式出现的人物。从这个角度看,它与无指成分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通指成分代表语境中一个确定的类。从这个角度看,它与定指成分有相同之处。

2.0 现在,我们来研究现代汉语中具有上述语义特点的各类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形式和语法特点。

我们先从名词性成分的词汇形式上着眼,把汉语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归并为以下七组:A组人称代词E组数词+(量词)+名词

B组专有名词F组“一”+(量词)+名词

C组“这/那”+(量词)+名词G组量词+名词

D组光杆普通名词(bare noun)

D组的光杆普通名词指不带数词、量词、指代词等附加成分的名词,包括用作名词的“的”字结构。E组中的数词包括指定数的“一”“二”和指约数的“几”等数词。F组中的“一”是个虚化了的数词,同E组中的正规数词相比,它的指数功能弱化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它在句子中总是轻读,不能带句子重音或逻辑重音,往往可以省略而对句子意义没有任何影响。试看下面的句子:

(30)我和老高关系不错,有时他下楼来聊聊,我就递上一支烟,他便躲到我家房间里抽起来。

(31)还有一个小伙子挺招人,手里提着一个赛过十四吋电视机那么大的录音机。

在上面带浪线的名词性成分中的“一”,不能重读,可以省去而不影响意义,请看下面的句子:

(32)……我就递上支烟,……

(33)还有个小伙子挺招人,手里提着个赛过十四吋电视机那么大的录音机。

(32)(33)中带线的名词性成分这时就属于G组了。比较下面的句子:(34)单有一只飞燕,还算不了春天。

(35)我不需任何特殊待遇,如果大家有一碗饭就够了,我也不要求给我两碗饭。“一”在这儿是普通数词,可以重读,不能省略,所在的名词性成分属于E组。

下面,我们逐节讨论各类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形式和语法特点。

2.1 有指与无指

本节中,我们侧重讨论无指成分,有指成分则作为定指与不定指成分在下节中详细讨论。

在一些熟语性用法中,人称代词可以用作无指成分。例如:

(36)今年先种他几亩试验田,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

(37)我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去了再说。

一般来说,无指成分的词汇形式限于D组至

G组的格式,而有指成分则可用A组至G组的

各类格式表现。请看表1.

这四组格式的无指成分分别在下列场合中

出现:

一:复合词的构词成分。例如,下列复合词中

底下加线的都是无指成分:

鸡蛋糕桃子树羊毛饭桶冬至

霜降肇事恼人方言调查表1:有指成分与无指成分的表现格式

商品展销汽车配件啤酒大王

一般来说,用于这种场合的是D组格式,即光杆名词。

二.分类性表语成分。例如:

(38)雍士杰曾是一名菜农,今年五十多岁。

(39)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赴美国,在美国州立华盛顿大学任特约教授。

一般说来,用于这种场合的是D组,F组和G组三种格式。

三、比较结构中用在“像”“如”“有”等词语后面的成分,例如:

(40) 王大在运河里捞到一只螃蟹,乖乖,足有小脸盆大。

(41)公社机关铁门外那两盏葫芦瓢一般大的电灯,依旧亮在哪儿。

(42)他目瞪口呆,像一根木头棒子楔在原地,一动不动。

D组、E组、F组和G组四种格式都可以用在这种场合。

四、否定结构中在否定成分管界内的成分,例如:

(43)我这些天来没买书,口袋里没钱。

(44)没想到他的所谓办公室连张桌子都没有。

D组、E组、F组和G组四种格式都可以用在这种场合。

五、构成所谓“短语动词”的动名组合中的名词性成分,例如:

读书吵架打仗谢幕打牌洗澡捕鱼酗酒告状抽烟

一般来讲,只有D组格式用于这种场合。这类动名组合语义单一,名词性成分不代表语境

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而只是作为补充动词语义的外延性成分进入组合。

除非出于对比或者强调的目的,无指成分一般不能以主语身份出现。下面句子中底下

带点的都是有指成分:

(45)A:书.读完了吗?B:读完了。

(46) 曹禺是《雷雨》的作者

.......是曹禺。

.......。→《雷雨》的作者

试比较下面的句子:

(47)曹禺是剧作家。→*剧作家是曹禺。

2.2 定指与不定指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定指与不定指的区别在语言形式上由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该成分

本身的词汇表现形式,即以A组至G组的哪一种格式出现。二是该成分所带定语的性质。

三是该成分在句子中所担任的句法功能。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作为

汉语特色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我们先讨论名词性成分本身的表现格式。

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中指出,“他”在由古汉语中“其他”的意思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的演变过程中,经历过一个专指(即本文所说的“实指”)而无定的阶段。请看下面的例句:

(48)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无鞍骑马,下而叩头。长房曰:“还他马,赦汝罪。”人问其故,长房曰:“此狸也,盗社公马耳”(后汉书82下?费长房)(19)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晋书105?石勒)

这儿的“他”均专指一人,但确切所指对象是谁并不能从语境中判断出来。这种用法一般已不见于现代汉语。

在前面所列的七组格式中,自C组而上居于上端的三组格式一般只用来表现定指成分,自F组而下居于下端的两组格式一般只用来表现不定指成分,位于中端的D组和E组则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请看表2.

定指与不定指的区别,该成分所带宾语的性

质和该成分的句法功能也是有决定作用的

因素。但是,需要在这里提出的是,在表2

中越是接近两端的格式,所表现的定指性或

不定指性的程度越强,而受其他两个因素的

影响就越小。相反,越是接近中间,本身所

表现的定指性或不定指性的程度越弱,受其

他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就越大。比较下面的两

个句子:

(50)客人

..从前门来了。

(51)前门来了客人。表2定指成分与不定指成分的表现格式

“客人”在(50)中做主语,是定指成分。在(51)中做存现句的宾语,是不定指成分。同属D组格式的名词,句法功能不同,定指与不定指方面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是汉语中大家熟知的事实。但是,这种由句法功能左右定指或不定指区别的现象只出现在表2中接近中间的那几组词汇格式身上,接近两端的格式并不受其影响。试比较下面的句子:(52)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从外面走进一位陌生女子。

(53)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一位陌生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54)王经理、李处长、还有财务科的大刘、小孟

...................儜立在车站的出口处。

(55)车站的出口处儜立着王经理、李处长、还有财务科的大刘、小孟

...................。

同样是做主语,属于F组的名词成分“一位陌生的女子”在(53)中仍作不定指理解;同样是做存现句的宾语,属于B组的“王经理、李处长、还有财务科的大刘、小孟”在(55)中仍作定指理解。句法功能的变化对这些名词性成分作定指或不定指理解不产生任何影响。

在掌握了其他两个因素的作用范围的前提下,让我们先来研究名词性成分所带定语对于该成分的定指性或不定制性的影响。

领属性定语具有强烈的定指性质,带有这类定语的名词性成分一般作定指理解。请看下面的例句:

(56)走进办公室,他的办公桌

.....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封匿名信。

(57)一位德国作家还根据门森的日记

.....为他撰写了一本书。

一般性的定语成分,限定性越强、越具体,该名词性成分的定指性也就越强。除了特殊情况以外,表2中接近顶端的格式难得带限定性的定语成分,就是因为格式本身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定指意义。对于自C组而下的格式来讲,限定性定语起着增强定指性质的作用。请看下面的句子:

(58)小敏兴冲冲地奔到桌前,拉开抽屉,抽出那本《江苏画刊》,翻开,几页掉了下来。

属于E组格式的名词“几页”在最后一个小句中做主语,根据一般人的语感,句子读起来不太自然。但是,同样的名词,加上限制性定语成分以后,全句的自然度便大大地提高了。试比较:

(59)……印着彩色图画的几页掉了下来。

(60)……印着张顺义《太湖风情》组画的几页掉了下来。

有时,限制性定语本身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当强的区别功能,名词性成分所带的数量词或者指别词等附加成分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对该成分的理解。例如:

(61)1985年6月,她大学毕业,同年嫁给了一位在新加坡航空公司驻洛杉矶办事处工作名叫马利克的办事员。

(62)……同年嫁给了在新加坡航空公司驻洛杉矶办事处工作、名叫马利克的办事员。(63)他慢慢地踱到一土坟前,缓缓地从怀中掏出一本《中国作家》杂志,翻过了几页,把登载着小说《黑纽扣》的那几页撕了下来。

(64)……把登载着小说《黑纽扣》的那几页撕了下来。

(61)和(63)中,名词性成分所带的限制性定语足以确立所指对象的定制性,体现C组特征的“那”和F组特征的“一位”在这儿成了羡余性成分。

最后,我们来探讨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功能与定指和不定指区别之间的关系。

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功能同它的定制性或不定制性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的句子成分强烈倾向于由定指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当,而另有一些句子成分则强烈倾向于由不定指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当。第二,对于本身不明确地指示定指性或者不定指性的格式(如图2中的D 组和E组)来讲,名词性成分位于某些句法位置上时,有作定指理解的强烈倾向,而位于另一些句法位置上时,则有作不定指理解的强烈倾向。第三,有的句法位置只接受不定指格式,完全排斥本身具有强烈定指意义的格式,而另有一些句法位置则只接受定指格式,完全排斥本身具有强烈不定指意义的格式。下面逐一讨论。

根据我们的观察,下面一些句子成分有由定指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当的强烈倾向:主语

“把”字句的宾语数量宾语前的受事宾语

双宾语结构中的近宾语领属性定语

例如:

(65)他.派周摄影把玉莲

..送到县招待所,安排食宿。

(66)并且当场夸下海口,保证在两个月之内要叫姓程的垮台撤职,给程某

..一个沉重的打击。

(67)你往北走,正顺路,我捎你们娘俩

....一截儿。

(68)源新从床下费力地拖出一只用蒲包扎得牢牢的木箱,眼睛看着玉珍,踢了那只

..

木箱

..两脚。

(69)偶然,他在爸爸

..的提包里发现了一只哨子。

下面所列的句子成分则有由不定指形式的名词性成分充当的强烈倾向:

存现句中的宾语处所介词短语前的宾语

双宾语结构中的远宾语复合趋向补语后的宾语

例如:

(70)奇怪,摆书摊的屋里走出一个晾衣服的中年妇女……前面靠墙根坐了个哄娃娃的上年纪妇女。

(71)林野递给我一条用热水刚刚洗干净的毛巾,无言地望着我。

(72)请你立刻来一趟,我要报告你个好消息。

(73)我放一张纸在这里,请你画个老鼠在上头。

(74)保卫处长叫护士端进来一盆热水。

这儿所谓的强烈倾向,指的是在自然话语中,从出现的频率上来观察,上面这两大类句法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别由定指格式和不定指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任。

表2中介乎定指格式与不定指格式之间的D组和E组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如果充任上述定指倾向性句法成分时,则有作定指理解的强烈倾向;如果充任不定指倾向性句法成分时,则有作不定指理解的强烈倾向。先举几个用作定指倾向性句法成分的例子:

(75) 门一打开,进来一男两女三个青年,都很精神,其中一个女孩子很像英格丽?鲍曼。大鸣直起了腰。三个客人

....嗅嗅鼻子,似乎不习惯这屋子的烟味和臭袜子味。

(76) 甲噶次仁拣起一颗豆子,用大拇指把豆子

..准确地飞进了巴桑的

..弹了出去,豆子

嘴,大概一直飞进了食道。

(77) “请喝茶。”老王递给客人

..一杯热腾腾的香片茶。②

(78) 将军的部下都晓得将军的厉害,对于触犯军纪者是毫不留情的,拔出手枪,就

赏给违法者

...一粒“花生米”。

(79)他还给妻子准备了一件礼物:一只精美的陶瓷花瓶。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扒出

了田所良一那只已经压扁了的皮箱。箱中有花瓶

..的全部碎片。

上面的句子中,带点的D组和E组格式的名词性成分都作了定指成分理解。值得我们注意的是,D组和E组的表现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在这些定指倾向性句法位置上,较接近不定指性的E组格式有时也还作不定指理解。例如:

(80)忽然,两道冰冰的目光直射向我,几个干枯的手指触到了我的鼻尖。我吃了一惊,面前站了一个瘦削的老头。

而较接近定指性的D组格式则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下面的例句中,D组和E组格式的名词性成分充任不定指倾向性句法成分。

(81)在车站只等了一会儿前面就来车了。

(82)你穿了一件鹅黄色的毛衣,手里拾了一大把红叶。临别时,还给了我两片。

(83)好不容易等到上午十时,才见里面慢悠悠的踱出两个办事员来。

(84)他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摸出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了过去。

上面的句子中,带线的D组和E组格式的名词性成分都作不定指成分理解。

在这些句子中,名词性成分的句法功能决定了所指对象的定指性或不定指性,这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特征。

在讨论表2中七组词汇格式时,我们提到,这七组格式本身所体现出的定指性或不定指性在程度上有强弱之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句法成分,它们所表现出的定指倾向或不定指倾向在程度上也有强弱之分。有的只接纳体现出强烈的定指性或不定指性的格式,而把其他格式干脆排斥在外,有的则比较宽容一些,除了中立的D组和E组格式以外,也容纳语义对立但程度稍弱的格式。这些句子成分与表2所列的格式之间存在着相当有趣的配应关系。一般说来,主语只能有自F组而上的格式担任,双宾语结构中的近宾语和数量宾语前

的受事宾语只能由自E组而上的格式担任,双宾语结构中的远宾语只能由自C组而下的格式担任,③处所介词短语前的宾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后的宾语只能由自E组而下的成分担任,不在范围内的格式一般不能使用。例如:

(85)a 一个老汉伸手拦住汽车,接着又来敲车窗。

b*个老汉伸手拦住汽车……

(86)a 我在桥头等了他半天,就是不见影子。d.*我在桥头等一个人半天,……

b.我在桥头等了老李半天,…… e.*我在桥头等了个人半天

c.我在桥头等了那个人半天,……

(87)a.*写这个名字在上头 d.写一个名字在上头

b.*写名字在上头 e.写个名字在上头

c.写几个名字在上头(参见《现代汉语八百词》573页)

具体语境不同,各人的语感不同,对各种句法成分在表2所给格式的“切割点”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未必能取得一致。但是,我们断定,对于同一种句法成分来说,不管把切割点判定在哪一个格式上,如果这是个定指倾向性句法成分,高于该切割点的格式一定可用;如果是不定指倾向性句法成分,低于该切割点的格式一定可用。

2.3 实指与虚指

就词汇形式来说,实指成分可用自A组Array至G组任何一种格式表现。前面说过,定

指成分全是实指,没有虚实之别,因此,虚

指成分的词汇表现形式限于自D组而下的

格式。详见表3.

虚指成分一般用在表示未然、条件、疑

问、否定等意义的句子中。请看下面的例句:

(88)箱子太沉,我得去楼上找几个人帮着抬

上去。

(89) 只要能给他弄到一辆汽车,他一定肯

来。表3:实指成分与虚指成分的表现格式

(90)你能不能去拿把板子来?

这些场合中的名词性成分常常又可以作实指成分理解。以(88)中的“几个人”为例,发话

人也许知道楼上有几个人,现在就去找他们帮忙,也许他只想找人帮忙,楼上有人没人他并

不清楚。如果是前一种情况,该名词短语作实指理解,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作虚指理解。但

是,如果把(88)由表示未然状态的句子改成表示已然状态的句子,则“几个人”只能作定

指理解,请看下面的句子:

(91)箱子太沉,我去楼上找了几个人

...帮着抬了上去。

2.4 通指与单指

式表现,除了靠名词重叠或名词前加“所有

有”“一切”等限定词的方法以外,通指成分

可用由C组至G组的格式表现。见表4.

用C组格式表现通指成分时,都有

“种”“类”等表类别的量词相随。

例如:

(92)算了算了,那种瓜

...以后再也不买了。

这种用法同定指格式的单指成分如“那只瓜”表4:通指成分与单指成分的表现格式

有许多相通之处。上面所举的定指成分的那些语法特点也完全适用于这里表现通指的C组格式。

其他几组格式中,最常用的是D组和F组,例句见1.4.

3结语

我们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有指与无指,定指与不定指,实指与虚指以及通指与单指这四对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接着,我们研究了这些概念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方法,同时揭示了相关的各类名词性成分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本文所做的工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功能的角度进行汉语的句法研究和话语分析。

附注

①同列举的其他句子成分相比,领属性定语的定指倾向性要稍微弱一些。不定指格式

充当领属性定语的例子也时有所见,例如:

(1)他在一个旅客的提包里发现了……(3)一个地方的气候跟它的纬度有关.

(2)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4)一个案子的真相不是一下子就能弄清楚的. 不过,在许多类似情况下,有关名词性成分实际应该看作通指性用法,如上面(2)、(3)和(4)中带浪线的成分。有关通指性名词成分与定指性名词成分在概念上的相通之处,参见本文1.4.上述现象和四句例句都是吕叔湘先生向作者指出的。

②我们暂把这个句子中的“递给”和(78)中的“赏给”作为一个词看待。

③这里所说的远宾语,不包括“称”“叫”“称呼”等动词后的成分,例如:

(5)别人都叫他大赵。(6)称他李主任吧。

也有人把这种名词性成分看作补语。

参考文献:

范继淹(1985)。《无定NP主语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5期

李临定(1986)。《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8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85)。《近代汉语指代词》,商务印书馆

Chen,ping(1985).A Review of 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 A quantitative cross-language study,in language in society,14.3

Chen ping(1986). Referent introducting and tracking in chinese narratives,ph.d.dissertation,ucla.

Chen ping(1986). Discourse and particle movement in english,in studies in language,10.1 Du bois ,j.(1980). Beyond definiteness:the trace of identity in discourse,in pear stories ,cognitive,cultural,and linguistic aspects of narrative production ,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Givon ,t.(1984).syntax,vol.i.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Hopper ,p.&s. thompson (1980).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in language,56.2.

Li,c.n.& s.thompson(1981).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rve gramma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yons ,j.(1977). Seman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 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 (二)词语的语境义 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 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 2、其他词的语境义: 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下面是方法技巧 (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 (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 (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 (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 (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 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

1987 陈 平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教学提纲

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陈平 中国语文1987,(2) 0.研究对象:与实际话语中出现的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语义(语用)概念。 有指(referential)与无指(nonreferential) 定指(identifiable)与不定指(nonidentifiable) 实指(specific)与虚指(nonspecific) 通指(generic)与单指(individual) 这四组概念的作用:描写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同实际语境中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0.1 有指与无指 有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该名词性成分是有指成分。 无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不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 鉴别方法:能否用种种方法加以回指。 0.2 定指与不定指:针对有指成分。 定指:言者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预料听者能够将其所指对象与语境中某个特定的事物等同起来,或者能够将它与同一语境中可能存在的同类实体区分开来,该名词性成分是定指成分。 不定指: 定指成分出现的三种情况: 所指对象在上文里已经出现过; 所指对象存在于实际环境中; 所指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从属或连带关系。 1.3 实指与虚指:针对不定指成分,定指成分都是实指。 实指(成分):言者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如果所指对象是语境里实际存在的某个实体,该名词性成分是实指成分。 虚指(成分):言者使用某个名词性成分时,(意愿里)其所指对象是一个虚泛的概念,其实体在语境里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该名词性成分是虚指。 1.4 通指与单指: 通指/类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整个一类事物,该名词性成分是通指(类指)。 特点:与无指、定指都有相同之处。 单指/个指(成分):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是一类中的个体,该名词性成分是单指。 2.0 具有四组概念的语义特点的七组名词性成分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是指两个功能模块只通过一条或两条数据线进行数据交换。发送方需要将数据分解成二进制位,一位、一位地分时经过单条数据线传送。接受方需要一位一位地从单条数据线上接收数据,并且将它们重新组装成一个数据。串行通信数据线路少,在远距离传送时比并行通信的造价低。但是一个数据只有经过若干次以后才可以传送完,速度较慢。 串行通信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双方约定的发送与接受速率(波特率)。 ●约定采用的数据格式(贞格式)。 ●接受方怎样知道一批数据的开始、结束(贞同步)。 ●接受方怎样从数据流中采样每位数据(位同步)。 ●接受方怎样判断接收数据的正确性(数据校验),如何处理收发错误。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大体有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两种。 (1)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为了解决贞同步,每个字符都附加了一些控制信息,由4部分组成一位起始位(低电平)、5——8位数据位、一位奇偶校验位、1——2位停止位(高电平)。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任意的,中间可以填充空闲位(高电平)。 只要接受方检测到数据线上出现了由高电平向低电平的跳变,并且低电平能持续一段时间,就表明已经就收到一桢数据的开始。这时可以按照接受时钟从数据线上采样数据,直到接收到了停止位表明接受完一桢数据。接收方还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位判断数据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异步传送控制比较简单,对发送与接收时钟要求不很严格,不会造成错误累积,但是由于每个数据在传送时都要附加控制信息,约有20%的冗余,传送效率并不高,为50——9600波特之间。 (2)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传颂,为了解决贞同步,在每一批数据流之前,附加同步信息(1——2个同步字符),最后以校验字符结束。如果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发生数据断流(即发送方没有数据可发送)应以同步字符填充。 接收方检测到协议要求的1——2个同步字符后,就可以认为双方已经取得一致,之后就可以在严格的时钟控制下采样数据线接收数据。当然同步通信可以根据校验字符判断所接收的一批字符是否在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 同步通信的传送速率较高,在1——2个同步字符的带领下,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发送接收。但是同步通信对双方的时钟要求很严格,并且容易造成错误累积。 串行通信中的常用术语 (1)传送机制 穿行传送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送方向。单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只有一条数据线路,而且这条数据线路永远只能进行余个方向的传输。半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也只有一条数据线路,但这条数据线路可以在不同时刻进行两个方向的传输。全双工是指发送方与接收方有两条数据线路,同一时刻可以利用这两条数据线路进行不同方向的数据传输。 (2)调制与解调 计算机内使用的是数字信号,要求的频带很宽,而一般的通信线路如电话线路的频带只有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关键词: 1.语境2.理解3.积累4.方法 考点精讲: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准确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其考查方面主要有:①解释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义;②理解文中词语的修辞效果和表达作用。③掌握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指代范围和内容,这样的词一般是代词或者是基本概念; ④区别多义词的义项,常常是通过若干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来考查。 对于以上这些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和词语所在段落的大意或宗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文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必须清楚任何语言片断都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任何问题都是有语言背景的;其次,平日学习中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表达范围、意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加强识记和积累;第三,注意说明、议论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特征,感受修辞手法在意义蕴藉方面的效果;第四,答案的语言表达切勿不顾文意,离题万里,力求做到表述要准确、全面、简洁。特别要注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题型。 金题点拨 例1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颔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 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 【点拨】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来说都在所考查词的前面。因为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要使用代词,首先必须前文对所代替内容有所交代。本题考查对指示代测对象的理解。A不对,因为头角只是骨架的载体;C也不对,因为咀嚼肌穿越颞孔。不可能依附在上面;D等于说咀嚼肌依附在自己上面,也不成立。

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④、⑤、⑥中的非指称成分都表示性质,其中③b、④b中加下划线的名词表示主语名词的性质,⑤b、⑥b中加下划线的名词表示中心语名词的性质。王红旗(2005)对像①b和②b中这些表示名称的名词的句法表现和性质进行了描写和阐述,所以本文只讨论表示性质的非指称成分。 对于非指称成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名词基本的话语功能是指称实体以引入话语的参加者,但为什么有的名词性成分不具有这样的功能,而成为表示性质的非指称成分?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什么原因使名词不能用来指称,名词本身具有什么内在的条件可以使它不用来指称。 §1 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 1. 1 话语指称,也就是话语中的名词性成分与真实世界(语境)中或可能世界中的所指物建立了对应关系,在篇章中可以用这个名词性成分来代替所指物。实现了这样的对应关系的名词性成分是指称成分,否则就是非指称成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性成分都可以成为非指称成分,人称代词、专有名词、“指量名”词组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是指称成分,而光杆普通名词、“(一)量名”词组在有的句法和语境条件下是指称成分,而在另外的句法和语境条件下是非指称成分。因此,我们将在与人称代词、专有名词、“指量名”词组的对比中分析光杆普通名词、“(一)量名”词组成为非指称成分的原因,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 2 名词性成分指称功能实现的层面 名词性成分都可以用来指称,但不同的名词性成分实现指称功能的层面是不同的。专有名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这三种名词性成分是在词的层面上实现其指称功能的,而光杆普通名词和“(一)量名”词组是在句子的层面上实现其指称功能的,这就决定了前者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指称成分,而后者只在某些条件下是指称成分,而在另外的条件下是非指称成分。 1. 2. 1 名词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凡是人们认为重要的人或事物,一个个体就要给一个名称,而认为不重要的事物,一类个体才给一个名称。前者是专名,后者是通名。因此,名词有专名和通名两种。从指称的角度来看,专有名词是在词的层面上就与真实世界(语境)中的所指物实现了对应,因此,不管在什么交际情景中,在什么情态的句子中,在什么句法位置上,专有名词②总是指称一个不变的个体,也就是说,即使脱离了语境,就一个个的专有名词而言,它仍然也与所指称的对象有这种对应关系。 1. 2. 2 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是代替交际的参与者以及其他言语过程涉及到的对象,即发话人、受话人以及交际双方以外的第三者。人称代词的所指物都是个体,同专有名词一样也是在词的层面上就具有了指称功能,只是指称的具体对象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落实,离开语境,这种替代作用依然存在。 1. 2. 3 指示代词的话语功能是给受话人指示言谈涉及到的对象的词,以发话人为参照点,离发话人近的为“这”,离发话人远的为“那”,同人称代词一样,指示代词的指称功能也是在词的层面上就具备的,但指称的具体对象也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落实,在特定的言语交际情景中,说话人通过直指(deictic reference)把指示代词与所指物对应起来。由于指示代词在词的层面上就具有指称功能,所以指示代词构成的“指量名”词组也总是具有指称功能,其指称的所指物也只有在语境中才能落实。 同专有名词一样,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量名”词组的指称功能在任何情态的句子中、任何句法位置上都存在。 1. 2. 4 光杆普通名词,比如“孩子”、“狗”、“面包”、“学校”、“军人”、“上衣”、“领导”、“作家”等,脱离了语境,都指称一个任何可能的个体,而不能指称真实世界中的某个特定的个体。同样,“(一)量名”词组,比如“一个大学生”、

(完整版)文化产业的定义_百度文库.

文化产业的概念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有种种不同的定义。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制度环境中,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属性之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属性。这是我们理解文化产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将文化产业臵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世界经济背景下,我们又可看到,近十几年以来,文化产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由此我们认为,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 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从行业门类上,把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 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出于中国国情和第一本《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操作便利的需要,(我们还考虑到文化产业传统的行业管理归属,以上所说的产业门类将与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的业务大致对应。按照时下的说法,这是一个“中等”的文化产业概念。应该说,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充分,其全部丰富性尚未充分展开,因此它的范围必定还会发生变化,相信这种变化将

文化生态定义分类

一、文化生态概念 文化社会学,第一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化,1987:23-27

认为文化生态是指各民族的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有关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各种认识、经验和技能,它通常包含在宗教信仰、道德法律、禁忌习俗、社会风尚、生产技能、生活方式之中。

StewardH.J.

斯图尔德认为, 文化生态学是要“解释具有地域性差别的一些特别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与环境的交互关系;文化群落和环境的组成、结构、分布以及发育变化的情况。其中心概念是文化生态系统, 即在特定的文化地理环境内一切交互作用的文化体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1①著名社会学家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对文化生态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分析方法等。认为“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说,主要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②顾卫国认为文化生态学关注的主要是特定地域的文化特征与其根植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观点包括共生观、多样平衡观、动态开放观、层次结构观等。③秭归龙舟文化就是指‘湖北秭归地区的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龙舟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处的状态与相关的环境关系,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总和”。 本文选取历史悠久的秭归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同时采用文献法和实地调查、个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融合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对秭归龙舟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地域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背景,并在此作用下分析了秭归龙舟文化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又对龙舟文化文化生态结构与内涵进行详细解析。 基于对文化生态系统认识的基础上,对秭归龙舟特征进行解读,深刻认识地区文化的根基与特质。独特的秭归龙舟文化特征拥有蕴藏着秭归民众对自己生活与经历的集体记忆和广阔的文化需求。从文化生态角度开拓地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对目前龙舟面临的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促进区域龙舟文化可持续发展。 1①柴毅龙.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 ):2 ②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 155. ③顾卫国.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4) 第17 卷第 2 期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串行通信技术基础 在串行通信中,参与通信的两台或多台设备通常共享一条物理通路。发送者依次逐位发送一串数据信号,按一定的约定规则为接收者所接收。由于串行端口通常只是定义了物理层的接口规范,所以为确保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能准确到达目的地,使每一个接收者能够接收到所有发向它的数据,必须在通信连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借助串行通信端口所连接的设备在功能、型号上往往互不相同,其中大多数设备出了等待接收数据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任务,例如,一个数据采集单元需要周期性地收集和存储数据;一个控制器需要负责控制计算机或向其他设备发送报文;一台设备可能会在接收方正在进行其他任务时向它发送信息。因此,必须有能应对多种不同工作状态的一系列规则来保证通信的有效性。这里所讲的保证串行通信的有效性的方法包括:使用轮询或者中断来检测、接收信息;设置通信帧的起始、停止位;建立连接握手;实行对接收数据的确认、数据缓存以及错误检查等。 一、串行通信基本概念 1、连接握手 通信帧的起始位可以引起接收方的注意,但发送方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接收方是否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利用连接握手可以使收发双方确认已经建立了连接关系,接收方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进入数据收发状态。 连接握手过程是指发送者在发送一个数据块之前使用一个特定的握手信号来引起接收者的注意,表明要发送数据,接收者则通过握手信号回应发送者,说明它已经做好了接收数据的准备。 连接握手可以通过软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在软件连接握手中,发送者通过发送一个字节表明它想要发送数据;接收者看到这个字节的时候,也发送一个编码来声明自己可以接收数据;当发送者看到这个信息时,便知道它可以发送数据了。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另一个编码来告诉发送者停止发送。 在普通的硬件握手中,接收者在准备好了接收数据的时候将相应的握手信号线变为高电平,然后开始全神贯注地监视它的串行输入端口的允许发送端。这个允许发送端与接收者已准备好接收数据的信号端相连,发送者在发送数据之前一直在等待这个信号变化。一旦得到信号说明接收者已处于准备好接收数据的状态,便开始发送数据。接收者可以在任意时候将握手信号变为低电平,即便是在接收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间也可以把这根导线带入到低电平。当发送者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时,就应该停止发送。而在完成本次传输之前,发送者还会继续等待握手信号线在此变为高电平,以继续被中止的数据传输。 2、确认 接收者为表明数据已经收到而向发送者回复信息的过程称为确认。有的传输过程可能会收到报文而不需要向相关节点回复确认信息。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通过确认告之发送者数据已经收到。有的发送者需要根据是否收到信息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而确认对某些通信过程是必需的和有用的。即便接收者没有其他信息要告诉发送者,也要为此单独发一个数据确认已经收到的信息。 确认报文可以是一个特别定义过的字节,例如一个标识接收者的数值。发送者收到确认报文就可以认为数据传输过程正常结束。如果发送者没有收到所希望回复的确认报文,它就认为通信出现了问题,然后将采取重发或者其它行动。 3、中断 中断是一个信号,它通知CPU有需要立即响应的任务。每个中断请求对应一个连接到中断源和中断控制器的信号。通过自动检测端口事件发现中断并转入中断处理。 许多串行端口采用硬件中断。在串口发生硬件中断,或者一个软件缓存的计数器到达一个触发值时,表明某个事件已经发生,需要执行相应的中断响应程序,并对该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这种过程也称为事件驱动。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 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 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 一、词语辨析技法 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必须和必需”。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 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2.同义换言法。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3.词义辨识法。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4.语境定义法。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这就要审视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其含义。 三、词用品味技法 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品味,在语言组织时,可遵循“三步走”的路线进行:第一步,正面阐述。围绕该词语的意义,阐述它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第二步,反面强调。强调若删去该词,上下文句表达作用方面会有哪些削弱;第三步,小结归纳。总结该词在文中表达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典型考题例析】 例1.(2006年贵州省东南州中考试题) ·原题呈现· (一)正直(节选)

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 徐涛松 谷古 作者简介:徐涛松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谷古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摘要】首先阐述了文化设施的概念、分类和功用,然后对国外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历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结合淮南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对国内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艺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功能整合运营模式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成为城市触媒的潜力,为所在区域的变化带来影响,并且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文化繁荣策略,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市县各级政府对当地文化设施建设重新重视起来,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开始建设或改造。本文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通过综合性多用途开发的途径,建的好的同时也能用的好,通过一个公共文化设施的开发建设,带动一片地区的发展,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协调公益和利益的关系。 1、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国内按文化设施的功能进行分类,文化设施包括以下八大类文化设施的内容:(1)博览文化类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陈列馆、纪念馆民俗馆等。(2)社会文化类主要包括: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宫、科技馆、群众文化广场、科学文化广场等。(3)艺术文化类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戏剧文化

(激励与沟通)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早在古希腊就有哲学家研究了沟通的形式。现代信息论出现和信息概念被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后,它又成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人们常用科学的术语去解释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种交流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表示。 (二)人际沟通的特点 把人的观念、思想、情感等看作信息,把人际沟通看作信息交流的过程,按照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说法,这种观点可以说是迈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使之可以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释人际沟通的整个过程。但是,在方法论上却不能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人际沟通的某些重要特点。安德列耶娃指出人际沟通有以下特点: 1.人际沟通不同于两套设备间的简单的“信息传输”,其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积极的主体。也就是说,人际沟通中的每一个参加者都要求自己的对方具有积极性,不能把沟通伙伴看成是某种客体。因此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发出者必须判定对方的情况,分析他的动机、目的、态度等,并预期从对方的回答中得到新信息。因此人际沟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而至少是一种信息的积极交流。 2.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双方借助符号系统相互影响。人与人的交流产生的沟通影响是以改变对方行为为目的一个沟通者对另一个沟通者的心理作用。 3.作为信息交流结果的沟通影响,只有在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人掌握统一的编码译码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个法则用一般的话说,就是要使用双方都熟悉的同种语言说话。

4.人际沟通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这些障碍与某些沟通渠道的弱点以及编码译码的差错无关,而是社会性的和心理性的障碍。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关于人际沟通的功能,社会心理学家有不同的提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人际沟通有两方面的功能:(1)传达信息;(2)满足个人心理需要。而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则认为人际沟通有信息、思想、情感等三方面的沟通功能。 以上两位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人际沟通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传达信息。美国学者还注意到它在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方面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但他们对于人际沟通功能的概括和分析,却不能认为是完满的和充分的。 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个体心理现象或是群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人际沟通,所以我们认为人际沟通起码有三方面的功能:(1)传达信息一通过沟通,人们交流消息、知识、经验、思想和情感;(2)心理保健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重要的心理需要,正常的人际沟通是心理保健所不可缺少的;(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棗人的社会心理正是在人际沟通中形成和发展的。 人际沟通过程 (一)信息沟通的一般模型 沟通过程,无论是通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都服从于以下的信息沟通的共同规律。 (1)发送信息者(信源)棗进行沟通的主体。 (2)信息一沟通的内容。 (3)信息通道(信道)棗信息的载体。 (4)接受信息者棗信息到达的客体。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高中语文阅读与训练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现代汉语大多是多义词,这些多义词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1)这里的河水很深。 (2)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3)这个宅院很深。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1)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2)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在现代文阅读中,词语都限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义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因此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多义词来说,就是要能够辨别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者能够指出某个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对同义词来说,就是要求能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一、分项练习 (一)注意词语的搭配 同义词的辨析最重要的是看词语所在的句子,关键是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 基础练习: 下面句中的“文字”的含义分别是() (1)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2)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3)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D连缀成篇的文章。 真题演练: (2013年学业水平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4 题。(8 分) 鸟巢 鸟儿筑巢,是实用主义至上的。 鸟巢,巢内羽毛(),草叶(),巢壁()。如果你从鸟巢内望出去,那巢外的天空,想来也是井口般圆圆,和井底蛙所观的天空形状当是相差无几的。 2.根据上下文,第②段方框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柔韧(2)柔软(3)柔润

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 徐涛松 谷古 作者简介:徐涛松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谷古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摘要】首先阐述了文化设施的概念、分类和功用,然后对国外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历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结合淮南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对国内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艺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功能整合运营模式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成为城市触媒的潜力,为所在区域的变化带来影响,并且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文化繁荣策略,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市县各级政府对当地文化设施建设重新重视起来,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开始建设或改造。本文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通过综合性多用途开发的途径,建的好的同时也能用的好,通过一个公共文化设施的开发建设,带动一片地区的发展,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协调公益和利益的关系。 1、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国内按文化设施的功能进行分类,文化设施包括以下八大类文化设施的内容:(1)博览文化类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陈列馆、纪念馆民俗馆等。(2)社会文化类主要包括: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宫、科技馆、群众文化广场、科学文化广场等。(3)艺术文化类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戏剧文化展示中心、民间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影剧院(影视中心、电影城、巨幕影院、音乐厅)、汽车电影广场等。(4)文化市场类主要包括:图书城(图书、音像、电子出版批发、零售物流中心)、工艺品交易市场、花鸟市场、专业艺术学校等。(5)文化产业类:游乐场、网吧、歌

串口基本常识

串口引脚图.jpg 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串口? 2,什么是RS-232? 3,什么是RS-422? 4,什么是RS-485? 5,什么是握手? 1,什么是串口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不要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或者USB混淆)。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 串口通信的概念非常简单,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常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

词性名词

词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部、中间等。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

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围的词。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在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一般概括为如下几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英语)作业。(注:此例处所标识的主语和谓语均只指向了主谓语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 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 区域资源学 ↑ 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 我国的文化资源

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

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 (本文是魔方英语语法系列文章之一,节选自高伟《魔方英语语法》第一章第六节.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编者按:有谁能简洁明了地并且系统地讲清楚“词性与成分的关系”呢?恐怕大多数人只有一些碎片似的认识(如,名词作主语,动词作谓语)。能够系统地并且简洁地讲清楚“什么词性作什么成分”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笔者一人而已。简要地说,只要两句话就可以:①动词=谓语(其它词都不能作谓语,动词也不能作其它成分);②形容词和副词,不能作名词性成分。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都是可以的。 第六节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 1. 在英语中注1,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如下,

注1. 在汉语中,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见第八节。注2. 传统语法认为,形容词可以作主语。如,The rich like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现代语法认为,这种讲解是错误的。应该讲解为:the+形容词+(省略名词)(此时仍然认为形容词作定语)。详见第八章第二节。注 3. 在十种词性中,此表中只有六种词性,其它四种如何处理呢?冠词和感叹词所作成分太简单,所以没有列入;介词和连词分别列入介词短语和从句。 2. 如何记忆“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呢?4×5表格,两种不能。 ①如何记忆此表的框架(加纯色底纹的部分)?此表第二列9种单词/短语/从句可以分为4组(表中的一/二/三/四),第二行8种成分可以分为5组(表中的①②③④⑤)。所以,9×8表格,可以简化记忆为4×5表格。(为什么能这样分组呢?见下文的二和三的讲解。) ②如何记忆此表的各种情况(加花色底纹的部分)?此表的各种情况,分为四个区域(见表中的ABCD区)。用排除法记忆此表,只需要两句话(即两种不能):①动词=谓语(其它词都不能作谓语,动词也不能作其它成分);②形容词和副词,不能作名词性成分。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都是可以的。 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是本书的最重要的两个图表之一(另一个是第七节的英语语法原理图)。这个总表与后续各章(第二至十二章)有密切联系。必须能默写此表。 上边讲的一是总表;下边讲的二和三是分表,总表的内容完全包含了分表的内容。具体地,第二/三小节,是把“总表”拆分开来进行记忆:第二小节从词性到成分,第三小节从成分到词性。学习“二.和三.”这两个分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忆总表。千万不要只记下边这两个分表,而不记总表,那就是舍本逐末了。那样的话,看着简单,实际上又乱了。 1.从“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可以看出,分为四组: 一组:动词=谓语。动词只能作谓语,谓语只能由动词充当,故称“谓语动词”。 二组:名词/代词/数词,作各种非谓语成分(除了谓语外的各种成分)。 三组:形容词/副词,作四种成分:定语/状语/表语/宾补。 四组:三结构(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短语/从句),作各种非谓语成分。 2.以上内容,可以用表格表示为:(1的内容和2的内容完全相同) 具体例句,参看各相关章节。如,名词能作哪些成分呢?参看名词章(第二章)。 1.从“词性与成分的关系总表”可以看出, ①作谓语的,只有动词。

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基本常识

MCS-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它们的地址为99H。这个通信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亦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构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传行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就可方便地构成标准的RS-232接口。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 常用于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和多工方式。 单工方式:数据仅按一个固定方向传送。因而这种传输方式的用途有限,常用于串行口的打印数据传输与简单系统间的数据采集。 半双工方式:数据可实现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实际的应用采用某种协议实现收/发开关转换。

全双工方式:允许双方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送,但一般全双工传输方式的线路和设备较复杂。 多工方式:以上三种传输方式都是用同一线路传输一种频率信号,为了充分地利用线路资源,可通过使用多路复用器或多路集线器,采用频分、时分或码分复用技术,即可实现在同一线路上资源共享功能,我们盛之为多工传输方式。 串行数据通信两种形式 异步通信 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接收器和发送 器有各自的时钟,它们的工作是非同步 的,异步通信用一帧来表示一个字符, 其内容如下:一个起始位,仅接着是若 干个数据位,图2是传输45H的数据 格式。 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格式中,发送器和接收器 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为了克服在异步 通信中,每传输一帧字符都必须加上起 始位和停止位,占用了传输时间,在要

求传送数据量较大的场合,速度就慢得 多。同步传输方式去掉了这些起始位和 停止位,只在传输数据块时先送出一个 同步头(字符)标志即可。 同步传输方式比异步传输方式速 度快,这是它的优势。但同步传输方式 也有其缺点,即它必须要用一个时钟来 协调收发器的工作,所以它的设备也较 复杂。 串行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 串行数据传输速率有两个概念,即每秒转送的位数bps(Bit per second)和每秒符号数—波特率(Band rate),在具有调制解调器的通信中,波特率与调制速率有关。 [2].MCS-51的串行口和控制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