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突破 MTT法总结及结果分析

突破 MTT法总结及结果分析

突破  MTT法总结及结果分析
突破  MTT法总结及结果分析

基因是能表达而形成有功能产物(蛋白质或RNA)的DNA序列(或RNA)

基因不仅包括编码蛋白质肽链或RNA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及位于编码区5 ’’端上游的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和位于编码区下游3 ’’

端的非编码序列

基因分为三类:既转录,又翻译:编码蛋白质基因只转录,不翻译:ttRNA、rRNA不转录,不翻译:调控基因、假基因等

Denaturation(变性):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方法:加热、化学试剂

现象:OD260增高【增色效应】

解离曲线:OD260/T Tm:OD260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与G+C%成正比,一般G+C%每增加1%,Tm增加0..4℃。如G+C% 占40%,则Tm为87 ℃,60%则升高至96 ℃。

Renaturation(复性):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称为DNA复性。

Annealliing(热变性)::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复性。退火越慢、温度越高,特异性就越好,否则错配的可能性就越大。

影响因素:DNA的序列、DNA浓度、DNA片段大小、温度【Tm–25 ℃】、溶液的离子浓度。

Hybridization(杂交):DNA复性过程中,如果把不同DNA单链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或把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形成局部双螺旋

DNA Replication(复制):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半连续复制

条件:模板 dNTP(N=AGCT) DNA聚合酶引物

DNA突变: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突变主要有错配、缺失、插入和重排;突变修复包括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

基因表达:将DNA中储存的遗传信息转变为各种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的过程基因的有关实验操作

1、核酸的分离、纯化

破碎细胞【超声波、EDTA、SDS处理】;用蛋白变性剂或蛋白酶去除蛋白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蛋白酶】;用乙醇【异丙醇】沉淀核酸;用RNase去除残留RNA。

2、核酸的定量和纯度判断

分光光度法【紫外】:核酸分子在260nm处有特异的紫外吸收峰,吸收强度与核酸浓度成正比;在波长260nm的紫外线下,1个OD..的光密度相当于双链DNA浓度为50ug/ull,单链DNA或RNA浓度为40ug/ull,寡核苷酸浓度为33ug/ull。

3、核酸的贮存

DNA的贮存:将DNA溶于TE溶液中,贮存于4℃或-70℃。【EDTA可以鳌合金属二价离子,抑制DNA酶的活性,TE的PH值为8,可减少DNA的脱氨反应,-70℃可以保存5年】

RNA的贮存:将RNA溶于0..3 MNaAc(PH::5..2)或双蒸灭菌水中,贮存于-70℃。RNA长期保存可以沉淀形式贮存于乙醇中,-20℃保存,非常安全。

4.核酸的电泳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分辨率取决于凝胶的浓度,浓度越高,分辨率越高;反之,则越低;不同构型的DNA分子,其电泳迁移率也不同:构象越紧密,迁移越快;线性DNA分子迁移率的大小与其分子量大小的对数成反比,可以通过与Marker的较

来确定其分子量。

5、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的核酸序列,通过核苷酸间的碱基互补原则相互结合,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的核苷酸序列的位置和大小显示出来。

探针(Probe):能与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互补结合的带有标记物的已知的核酸片段。

探针的种类:基因组DNA(包括人、动物、细菌、病毒等)探针:来源于基因组文库。克隆于载体中取之不尽,相对稳定。cDNA探针:不含内含子和重复序列。RNA 探针:与DNA结合牢固,因不存在互补链而使杂交效率更高,可以用RNase处理而降低成本,但不稳定。寡核苷酸探针:15-30bp的寡核苷酸,易于人工合成和修饰,但所带标记物少。探针上必须带有可识别的信号标记,以便跟踪观察与其同源的核酸序列间的杂交反应的位置、大小及杂交信号的强弱。

探针的标记:

放射性标记物:灵敏度高、不影响酶的活性和碱基配对,缺点是易造成放射性污染。32P 35S 3H 14C 125II 131II

非放射性标记物:无放射污染。

生物素:核酸+生物素+亲和素+荧光蛋白【或酶】;地高辛:核酸+地高辛+抗地高辛蛋白+荧光蛋白【或酶】;荧光素:适用于细胞原位杂交和染色体杂交。

探针标记的方法:缺口平移标记DNA(Nick Translation);

杂交的种类:Soutthern 印迹法(Southern blotting)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凝胶电泳【变性】→转化NC膜→杂交【探针】→结果检测【放射自显影】。Northern印迹法(Northern blotting) Western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原位杂交、斑点杂交

Polymer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基本原理: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与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链为引物,以dN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合成新的DNA链并重复这一过程,使DNA片段获得扩增。

反应体系:PCR管中依次加入PCR water、Buffer、Mg2+、dNTP、Priimer1&2、DNA template and DNA Polymerase.

过程与结果:Denaturation:90-95℃;Annealling:50-60℃;Extension:72 ℃RT-PCR:目前从组织或细胞中获取目的基因,以及对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的最有效方法。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基因组DNA序列分为: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单一序列和重复序列。基因组携带着构成和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所有生物信息。

1、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基因组小,基因数目少:编码序列大于90%,单拷贝基因,基因重叠,相关基因丛集(多顺反子),结构基因不规则等;基因结构多样,生物学性状多变:遗传物质多样(DNA、RNA,单链、双链,环状、线状);不同病毒基因组大小差别大,组织结构不同,如基因组或基因的连续与不连续。

2.原核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基因组大小居中: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居中,编码序列约占50%,大多为单拷贝,基因极少基因重叠。基因结构稳定、单一: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位于类

核区,无内含子,操纵子为基本调控单元。有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大肠杆菌基因组

1、双链环状,全长4..6×106 bp。

2、大肠杆菌基因组含有3500个基因。

3、几乎都是单拷贝基因。

质粒(Plasmid)

质粒的概念:细菌细胞内的,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ovalent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能在宿主细胞内独立自主复制,并分配到子细胞中,带有某些遗传信息。

质粒与宿主的关系:宿主对质粒来说是必需的;质粒可赋予宿主细胞某些生物学形状。如:抗性基因,可以使宿主获得生存优势,与基因工程实验密切相关。质粒的作用:质粒的复制能力强、拷贝数多、转化率高,具有遗传筛选标记,因此,质粒是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vecttor)之一,能把外源基因(目的基因)送到宿主细胞中去克隆扩增或克隆表达。

真核基因组

1、基因结构单一,基因组庞大,基因数量多双:链线状DNA、两倍体、基因组不连续、多个复制起始点、编码序列≤10%。

2、结构基因为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隔开,称断裂基因或间隔基因(interrupted gene);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GT-AG 法则:所有内含子的5′端都是GT ,而3′端都是AG。

3、单顺反子【monocistron】:一个转录单位【结构基因+调控区】只编码一个蛋白质,或一分子mRNA只能翻译成一种蛋白质。

4、基因家族: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且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也可称为多基因家族。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指一组由多基因家族及单基因组成的更大基因家族,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但功能并不一定相同。假基因【pseudogene】:指多基因家族中那些不产生基因产物的一类基因,用Ψ表示。一般不能转录或转录后生成无功能的产物。

5、重复序列:重复序列与基因组的结构稳定性、组织形式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有关,与遗传病也有密切关系。除编码ttRNA、rRNA、组蛋白、IIg的基因外,主要为非编码序列。根据重复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占人类基因组5-15%,重复频率>105,长度2-20bp;中度重复序列【middle repetitive sequence】占人类基因组35%,重复频率10~105,长度300-7000bp;单拷贝序列【uniique copy sequence】指在整个基因组中仅出现一次或少数几次的序列,占人类基因组60-65%。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单位串联排列在染色体上,一般没有间隔序列,如卫星DNA【satellite DNA】(G+C)%不同导致DNA片段密度改变;散在重复序列,重复单位散在分布在染色体上;反向重复序列,序列相同,方向相反,如回文结构、发卡结构。

基因组学

不是只研究一个基因,而是一组基因;不是只研究基因的结构,还要研究功能是指对所有基因进行基因组作图(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和核苷酸序列分析,从而进行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门学科。在全基因组背景下和整体水平上完成。以分子生物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研究手段。包括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

结构基因组学: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基因组研究,通过测序、作图等手段,

弄清基因组中全部基因的位置和结构,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完成物理图、遗传图、转录图和序列图。物理图:以已知序列的DNA片段为位标,位点间的实际长度【bp】为图距作图遗传图:以人类基因组中自然存在的遗传标志【多态性】为位标,以遗传学距离【cM(厘摩)】为图距作图。转录图:以表达序列【expressed sequences tags,EST】为位标,又称为“表达序列图。位标又称为序列标志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STSs),即染色体定位明确且可以用PCR扩增的单拷贝序列。功能基因组学:以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全面、系统地分析基因组中全部基因的功能。又称为后基因组学,使基因组的研究由静态序列研究转向动态生物学功能研究。

基因组学相关技术:

1、核酸序列测定

双脱氧测序法(Sanger法)建立四个DNA复制反应体系,加入各原料;加入相应ddNTP;聚合酶:Kllenow片段 T7 DNA 聚合酶; PAGE 电泳分离核酸;读取结果。

2、全基因组鸟枪法拼接序列测定

基本步骤:切割DNA片段【限制酶、超声波】;插入测序载体;两端测序;计算机序列拼接;填补缺口

本法适用于小基因组测序:流感嗜血杆菌

3、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

原理:单链DNA片段具有独特的空间折叠构象,当碱基发生改变时,会导致单链DNA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通过非变性PAGE电泳,可以敏锐地将其分开。

基本过程:PCR扩增靶DNA:扩增产物不宜过长(小于500bp),否则不易形成稳定空间构象;变性、复性:使之形成稳定空间构象;稀释:1::4-1::6,电泳条带更清晰;电泳:非变性PAGE,或使用低浓度变性剂;染色。

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

原理:利用梯度变性胶(尿素、甲酰胺)来分离DNA片段。电泳开始时,DNA未变性,迁移率仅与分子大小有关。当电泳至该DNA变性浓度时,DNA变性,电泳速度大大降低。由于不同DNA变性条件不同,从而在凝胶上得以分离。基本过程:PCR扩增;电泳;染色及观察。

5、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不同个体的DNA时,会得到各不相同的限制性片断。当碱基的变化改变了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就会得到不同的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来揭示DNA碱基组成不同的技术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性技术。

基因工程

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制备某种基因(目的基因),在体外把它和一种载体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上游】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复制与表达,以改变受体细胞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及产生人们所需要的产物。【下游】

基本条件:目的基因;载体【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等】;宿主细胞。

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NAA连接酶 DNNAA聚合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或其附近切割DNA双链的一类核酸水解酶。限制性内切酶与甲基化酶共同构成了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

限制性内切酶【II型】的作用特点:2)具有专一的识别序列和切割序列,且位点相同;3)识别序列呈回文结构【palindrom】;1)只有酶切活性而无甲基化修饰作用;5)有同裂酶、同尾酶。4)三种切口末端;

同裂酶(iisoschiizomers):来源不同,识别序列相同

产生末端相同---完全同裂酶;产生不同末端---不完全同裂酶

同尾酶(iisocaudaner)来源不同,识别序列不同,产生相同粘性末端。同尾酶的粘性末端结合成新的位点后,不能再被原来的酶识别要产生相同的末端,不一定非要相同的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1)DNA分子:构象:结构越紧密越不易切开,【超螺旋DNA > 线性DNA】。纯度:不能含有迹量酚、氯仿、乙醇、EDTA、SDS以及大量的蛋白质浓度:浓度适当【DNA定量】。。2)内切酶:纯度【不能污染、更

换枪头】、反复冻融【分装】、低温保存【冰上使用】。)Buffer:主要成分有Triis-HCll、NaCll、Mg++,以及2-巯基乙醇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不同的酶切反应需要不同的Buffffer。4)温度和时间:酶解温度一般为37℃,酶解时间通常为1~3小时,可根据加入的酶量而适当调整。5)结果鉴定:酶解完成后,可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的星号活性:限制性内切酶在非标准反应条件下,能够切割一些与其特异识别序列类似的序列,称为星号活力。通常在酶名称的右上角加“*”来表示,如EcoR I *。

DNA连接酶【DNA ligase】

作用: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将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接成完整的链。

特点1、需要NAD+或ATP提供能量。2、被连接的DNA链必须是双链,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3、只能连接缺口(nick),不能封闭裂口(gap)

种类: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编码 E..coli染色体 T4噬菌体DNA

机制封闭缺口封闭缺口

供能 NAD+ ATP

范围粘性末端粘端+平端

制备难易

最常用

影响因素:1、温度:4-16℃【粘性末端】2、时间:4 ℃【过夜】,16 ℃【4h】。

3、底物浓度:载体DNA与目的基因加入的总量相同,摩尔数之比约为1::3-5。目的基因浓度过低,质粒DNA将重新环化;浓度过高,易形成二聚体和更大的寡聚体。

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I

功能:5''→3''聚合酶活性;5''→3''核酸外切酶活性;3''→5''核酸外切酶活性用途:缺口平移标记DNA

Klenow大片段酶:功能:5''→3''聚合酶活性;3''→5''核酸外切酶活性

用途:双脱氧法DNA测序

T4 DNA聚合酶【T7 DNA聚合酶】

用途:双脱氧法DNA测序;补平(或标记)DNA 3''凹端;去除DNA 3′突出末端,使之成为平端或凹端。功能:5''→3''聚合酶活性;3''→5''核酸外切酶活性

Taq DNA聚合酶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

用途:Taq DNA聚合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半衰期在97..5℃时还有5~6miin,最适温度在75~80℃。该酶的催化活性对Mg2+但浓度非常敏感。缺乏校正功能,在PCR中错配率在2×10--4/循环。功能:5''→3''聚合酶活性

逆转录酶

作用: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可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

应用:逆转录为或RT-PCR;补平和标记5''末端突出DNA的3''

末端;制备杂交探针。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可催化逐一将脱氧核苷酸分子加到线性DNA分子的3''末端,进行5''→3''方向的聚合,合成同聚物尾。

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唯物辩证法二 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事事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时时有矛盾 2、矛盾含义、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 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同一事物事物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矛盾的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相互区别 ;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③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矛盾: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相互依赖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矛盾的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方面: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 被支配地位抓主流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对立(斗争性)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相互联系统一(同一性)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①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②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实质:扬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①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 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 3、本质为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 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三、什么是组织 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 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2、变化中的组织 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 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分析…… (3)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 例1:(2007·广东)“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D )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 例2:(2009·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B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 考试重点分析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 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 B.重组 C.激励 D.管理 【答案】D 【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P36-37 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

高中政治: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20190426063830)

1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无时不有,矛 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③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就是由矛盾组成的。 [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错误倾向] 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 [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 何事物都是有两点而不是一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 题,反对一点论。 (2)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 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具体体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顾此失彼,一硬一软,是一点论、片面性的表现。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错误倾向] 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作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应用举例] 辨析:矛盾的特殊性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要点: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 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 质。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得出承认矛盾特殊性这一点是正确的。 (2)矛盾不仅有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总要和其他同类事 物具有相同之处,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说世 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而不能说世界上的事物完全不同。 (3)上述观点,只承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片面的观 点。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 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 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 学依据。 [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答案要点: (1)原理内容:(略)。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例如,必须坚持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警示: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管理 阅读书目:《管理百年》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概述:选择斯图尔特·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是因为这本书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了1900-2000这一百年中管理这门科学从萌芽到发展到现今的成熟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了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有条理的历史性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管理的历史性阶段作出的深刻的反思,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过去的被视为权威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进行单薄的陈述。所以这本书折射出了作者对于管理的永不满足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精神,就像作者在书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这一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百年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读完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便是最初的管理者们的纯粹的对效率的追求到中期的对于组织的重视再到后来的对人的探求,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对不同的管理内容的思考,只不过是在某一些时期中,某些探讨显得也尤为重要而已。而书中对于历史的回顾也主要是用具体的研究者或管理者和具体的案例来呈现的。 追求效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阶段,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提高,资本家管控的工人开始越来越多,管理的思想开始渐渐的萌芽,但是管理却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直到亨利法约尔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管理师一门科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他给出了关于管理的严格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他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能所在,这开启了这个对管理探索的新的世纪。在法约尔之后的最杰出的管理者应该非泰勒莫属了,科学管理概念的提出让他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评述说科学管理的精要就是对“对创造能细分体力劳动的流程的压倒性的重视”,的确,在科学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泰勒对于效率的强调,在他的思想中,工人必须要用严格的是时间管理来督促他们不磨洋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处最多的产品,这就是多即是好的信条。这当然极大的促发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把人类的生产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科学管理中缺乏信任,基本的尊重还有沟通,工人只是生产的工具,在后来的出现的理论中可以被归为“X”型人,没有规定,督促就不能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这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科学管理只是给了资本家,工厂主等人更好的剥削工人的知识基础,虽然造成的结果与泰勒的初衷相悖而行。泰勒的一个忠实而又成功的跟随者便是福特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生产线的发明设计者,最优秀的公司的总经理,这些头衔或许都不能全面的概括出福特的贡献和成就。福特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者和创新者,他的公司的成功毋庸置疑地说明了这一理念的成功,当然,他的个人的敏锐的对市场的直觉等因素也不容忽视,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对于工人们的几乎无缝隙的控制,追求市场导向而不是客户导向,过于自负的判断以及对利润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在福特下任后福特汽车公司的一步步衰落,而几乎同时期成长起来的松下公司则在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信任和沟通,从而走的也更加的远。不得不说,者20年是人们疯狂地追求效率的时期,虽然后来很多人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理论等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必要的阶段为后来的人们进一步探寻管理的真谛准备了条件。 发现组织 《管理百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清晰发展脉络的便是组织了。在泰勒和福特时代,组织被他们长时间的忽视,发现组织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合理的组织架构模式的人是马克思·韦伯,他提出了影响了后来的好几十年的官僚组织模型,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级制度,非人格性,维护既定的规律,劳动的专业分工,效率的原则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部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30分)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按照章节来说: 1.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2.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 理丛林”现象。 3.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 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4.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类别;概述计划过程的步骤;解释 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5.明确预测的概念、特征和类别,解释预测的行为过程及意义,了解时间管理的步骤和基本 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6.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 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7. 明确组织的相关概念,熟悉组织结构的各种形式及其特征,了解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8. 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 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9. 明确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概念;熟悉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 的塑造过程;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推动力量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了解组织变革的程序及基本类型。 10. 定义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的职能,理解领导者权威的内在含义,了解人性假设的内容,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领导权变理论。 11. 明确激励的概念和作用,了解需要、动机、激励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理解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2. 理解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说明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掌握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把我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意义,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常用的激励方法。 13. 明确沟通和谈判的定义;了解沟通的过程、类别,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和方法;分析冲突产生原因,掌握冲突管理的方法和有效的谈判技巧。 14. 系统掌握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管理控制的涵义及控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常见的控制类型、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管理控制过程,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 15. 明确预算及预算控制的含义;了解预算的种类和生产控制的内容;熟悉预算的特点、作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笔记管理学院大一

第一章:管理的导论 管理不是目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 管理实质: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手段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 有效的管理:做好对的事 管理有效性衡量;效率、效益 效率:投入产出比 效益:目标达成度 什么事情该做,取决于价值观和目标定位 如何做好,取决于方式方法的使用 如何做好对的事:科学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的人性假设:受雇人-会说话的工具,严加管理、经纪人-利益至上、社会人-管理要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管理人-企业活动由各种科学决策组成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分权以发挥潜能 自我实现的人:理论基础-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因此管理需要建立新的机制允许工人实现价值-授权机制产生 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分工权责利以能授权、效益原理-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经济社会短期长期局部整体、人本原理-尊重依靠发展为了 管理的方法:经济行政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

管理学:按研究对象、研究层次分类 第二章:管理者的职责 第一节: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 操作者(为自己工作负责)和管理者(为他人工作负责) 管理者最大的本事是发动别人做事(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工作)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做什么:管理者的职能是围绕目标寻找各种方法,整合各种资源,并激励员工有效达成目标。所以管理者要让下属知道目标是什么还有做事的方法 2.管理者的类型 类型:高层中层基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有不同层次的想法及观念 3.管理者的角色 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的角色: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 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角色(人际关系) 信息角色(信息传递) 决策角色(决策制定) 4.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组织规模大小对管理者各角色重要性有影响 管理层次不同管理者角色不同1.(职能角度)层次越低从事领导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状况,以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对立统一 原理: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既要善于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原理:两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 方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笔记总结

{"Error":{"code":"11","Message":"ACL:Request expired.","LogId":"2569693526"}}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 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 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 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 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 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 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 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 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 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 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 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 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

【公基常识小考点】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 一、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一)原理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2、辩证关系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方法论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二、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一)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方法论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二)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 (一)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个别。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五、“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一)原理 1、两点论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两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2、重点论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笔记

第一篇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一)原理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2、辩证关系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方法论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二、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一)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方法论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二)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 (一)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二)方法论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个别。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五、“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五、“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一)原理 1、两点论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两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2、重点论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每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二)方法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运用两点论进行宣传,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有全面的

管理学原理读后感

读《管理学原理》有感 刘柏松的《管理学原理》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后理论联系实际,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篇,第一篇,总论,主要是介绍全篇的绪论,概述管理思想的行程和发展过程,管理规律和管理基本原理方法;第二篇,计划职能,确定组织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第三篇,组织职能,为组织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依托的基本结构框架;第四篇,人事职能,为组织的每一个方位找到合适的人,并通过考评、培训与开发使他们保留在本组织,为本组织服务;第五篇,领导职能,对组织中的人的因素的研究和管理。第六篇,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相连接,使管理过程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一、对管理和管理者的认识、分析。 管理当然要从管理的定义和管理者讲起。这本书对管理的概念是:一是职能意义上的管理概念,指管理职能或管理过程,如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职能。二是制度意义上的管理概念,管理是指承担管理任务的人(即管理者)以及他们的活动和作用。这个定义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管理是各职能要素的简单相加。第二,管理是不同的管理阶段组成的、以实现某一目标为目的的过程。第三,管理是一个组织中的人们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实现某一确定目标的过程。第四,管理看成是一种活动。但是对于概念,尤其是管理学而言,全世界恐怕有不下100种不同的定义,西方也没有定论,所以,概念这种东西是不宜深究的,理解他真正要说的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个定义都有它的侧重点,刘柏松强调的,或者说看重的,是说管理概念不断演进,具有的多样性特点,强调了管理的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一类人,被人们称为管理者,尽管他们在非常广泛和不同的组织-——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大的和小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岗位上工作,但他们的工作都是和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劳付出,当然更离不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不管是公司还是组织,都是由一群人组成的,这一群人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实现靠个人力量所无法或难以有效实现目标。而公司中最主要的分工就是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分离。不管是大的小的公司都必须有管理者存在的必要。不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还是决策活动方面。因为任何组织或公司都是一个社会存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