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练习题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练习题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练习题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练习题

比值成正比例的量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

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2、如果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成()。

5、神州6号在轨道上飞行的速度是一定的,飞行的路程与飞行的时间。

6、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7、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

8、圆的半径与它的面积。

1、如果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

且y=3x,那么y和x成()比例。

2、x÷12=y(x≠0),那么x与y成()比例。

3、当a+b=5,那么a与b()比例。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1]1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氢 B.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NH3B.4℃时5.4 mL水C.10 g氖气D.6.02×1023个硫酸分子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2.5×1019个B.2.5×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0.5mol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 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A.0.2 mol Na+B.0.05 mol CO 2 C.6.02×1023个 O D.0.1 mol H 3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②1molO约含个e-;③2molH+约含个H+; ④ 3× 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 5mol的CO2与8mol的SO2的分子数比是;原子数比是;电子数比是。 16.多少mol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17.4.5g水与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答案 18.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NH3②1molHe③0.5molH2O④0.2molH3PO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课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分层水平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水平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水平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活动方式分组方式:自然分组。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说说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62~P63页的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2.光盘 板书设计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时间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 160 =80 3 240 =80 6 480 =80 …… 时间 路程 =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 数量 总价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x y =k(一定)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

一、导入 二、教学例1 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数学学 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 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速 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 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 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 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 要用一种新的观点,更深入地研 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什么观点 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 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1.出示例1的表格。提问:表 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 间和路程)观察表中的数据,哪 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 的变化?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 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 种相关联的量。(板书:路程和 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关 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路程 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路程和 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还要进 一步研究,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 么规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路程=速度×时间 预设二:速度=路程÷时间 预设三:时间=路程÷速度 预设四:总价=单价×数量 预设五:单价=总价÷数量 预设六:数量=总价÷单价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预设一: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 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预设二:一种量缩 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到 原来的几分之几。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练习题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 辅导老师:周聪 一、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杯中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2)表中相对应的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的是圆柱体杯子的()。比值一定也就是圆柱体的底面积一定。写出数量关系式是:()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 这个表中 ( )和()是相关联的量。 注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用对、错表示)。 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工厂每小时生产零件数一定,生产时间和生产零件总数。() 3.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4.小华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5.小刚的体重和身高。() 6.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的长度和第二段的长度() 三、选择题 1、甲数的1/5与乙数的2/15相等,甲数与乙数()。 A.成正比例 B.不成比例 C.无关系 2、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 A.也缩小 B.反而扩大 C.不变 四、李师傅3小时加工零件24个,6小时加工零件48个。 (1)题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哪种量是一定的? (2)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3)照这样计算,李师傅10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正比例图像练习题 1.订阅《少年天地》的份数与总价的情况如下表。 (1)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描出份数和总价所对应的点,再把这些点依次连起来。 (3)订阅《少年天地》的总价和份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4)从图像中可以知道,订阅4份《少年天地》需要()元;72元可以订阅()份《少年天地》。 2.下面的图像表示学校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从图像中收集数据,先把表格填完整,再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否成正比例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1单元课时2 物质的量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H2的质量是1 g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ol 氢 mol O mol 二氧化碳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mol NH3 B.4℃时 mL水 C.10 g氖气 D.×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1019个B.×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mol O2含有×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 C.×1023个的CH4分子 D. 8. mol NaHCO3中含有() A. mol Na+ B. mol CO 2 3 C.×1023个 O D. mol H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28 C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二、填空题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 ②1molO约含个e-; ③2molH+约含个H+; ④ 3××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 ⑤×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填充下列表格 物质结构粒子质量(m)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2019六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苏教版语文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olH2的质量是1 g mol HCl的质量是 g·mol-1 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mol 氢 mol O mol 二氧化碳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 mol NH3 B.4℃时 mL水 C.10 g氖气 D.×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1019个B.×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mol O2含有×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 C.×1023个的CH4分子 D. 8. mol NaHCO3中含有() A. mol Na+B. mol CO 23 C.×1023个 O D. mol H 9.1g O 2和1g O 3 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 3 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g X2O5中含有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 g,含有×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第一章导论 统计学: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教育统计学: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描述统计: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如在集中量数中将原始数据进行平均,在差异量数中将离均差进行平均,在相关量数中将积差进行平均等等。 推断统计: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团体。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情况。 实验设计: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试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持总体的特征。这种样本特性保持着总体特性的现象叫做统计常态法则。 小数永存法则: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这就是小数永存法则。此处“小数”是指小数量的意思。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变的。

有效数字: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变量:又称随机变量。具有变异性的数据。三个特性,离散型,变异性,规律性。 数据:某个数值一旦被取定了,则称这个数值为随机变量的一个观察值。即数据。 总体: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 样本:总体抽出的部分个体。 参数: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 统计量:直接从样本计算出的量数,代表样本的特征。 名称变量: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类别上不同。 顺序变量: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顺序排列起来的变量。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等距变量:只具有相等的单位,而没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比率变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连续变量:指取值可以是某区间内任一数值的随机变量,它是指测量单位之间可以划分成无限多个细小单位,其数字形式多取小数。 离散变量:指测量单位之间不能再细分的数字资料,其数字形式常取整数。 计数数据:计算人或物的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度量数据: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测量时所获得的数据。 指标: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又称统计指标,它是把各个个体的特征加总起来的综合结果。

数学教案成正比例的量

数学教案-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二、新授教学(一)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时)……路程(千米)……3.思考:在填表过程当中,你发现了什么?(1)表中有时

间和路程两种量.(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教师板书:(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教师板书:(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1.观察上表(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练习题及答案解 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 组——知能训练 1. mol 氯气与化学式为A 的单质完全反应生成 mol 的氯化物ACl x ,则x 的值为 (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x Cl 2+2A===2ACl x x 2 mol mol x =错误!=3。 答案: C 2.(2011·铜川高一质检)分别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l 、CaCl 2、AlCl 3溶液中的Cl -,消耗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 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6∶3∶2 B .1∶1∶1 C .9∶3∶1 D .3∶2∶1 解析: 由题意知KCl 、CaCl 2、AlCl 3溶液消耗AgNO 3溶液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再由Ag ++Cl -===AgCl ↓知KCl 、CaCl 2、AlCl 3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3∶2∶1,故n (KCl)∶n (CaCl 2)∶n (AlCl 3)=3∶22∶13=9∶3∶1。 答案: C 3.(2010·11焦作高一检测)今有H 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V L ,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要O 2的体积为( ) A .3V L B .2V L C .V L D . L 解析: 由方程式2H 2+O 2=====燃烧2H 2O,2CO +O 2=====燃烧 2CO 2知无论H 2还是CO 燃烧时都每2体积气体耗1体积O 2,所以混合气体燃烧耗O 2体积应是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 答案: D 4.(2011·延安高一质检)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 为气体,其体积是已反应了的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下),以下对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 .有1个氧原子 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 原子 D .有2个A 原子 解析: 在同温同压下的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反应掉的氧气与生成的B 的体积之比是1∶2(同温同压),则N (O 2)∶N (B)=n (O 2)∶n (B)=1∶2。又知B 是A 和氧气化合反应的产物,A 中不含氧,则1个B 的分子里含有1个氧原子(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A 5.将钠、镁、铝各 mol 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 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优质教案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有许多事物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比如生活中:穿衣和天气有联系,天气越冷,人们穿的衣服就越多,落叶和秋风有联系,秋天风刮得越大,地上的树叶也就越多,以至于有了“秋风扫落叶”的说法。再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益有联系,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效益就高,花的时间少,学习成绩好;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益低,话的时间多,学习成绩反而差。生活和学习中这些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相关联的事物或相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举出一些生活或学习中这样的相关联的量吗?

生举例。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相关联的量,而且相互之间具有更强的规律性,这些规律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索数学中一些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共同的合作,一定会很好地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二、教学例1。 (示例一情景图) 1.过渡:同学们都坐过汽车,你们看,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我们看到它1小时行驶了80千米。2小时呢?3小时呢?接下来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 让生口答,多媒体显示答案。 2.师:在刚才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相信不少同学已经感觉到表格中的数据在变化,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它们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3.出示下面的问题: (1)找一找: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如果有是哪两种? (2)想一想:一种量发生变化,另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算一算: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先来讨论(1)和(2)两个问题,哪位同学先来回答。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案: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顾: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出示例1。 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预设:(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面变化。 (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 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冀教版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同学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新知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6…… (1)出示下表,填表 点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教学例2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①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③看书,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化学】化学物质的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化学】化学物质的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0.5N A 0.5 28 11.2 4.9 0.05 98 0.5N A 9 18 0.1N A 7.1 0.1 7.1 【解析】 【分析】 摩尔质量在以为g ·mol -1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以n= A N N 、n=m M 、n=m V V 这几个公式为基础,按试题中的要求,进行计算。 【详解】 (1)N 2的摩尔质量在以为g ·mol -1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所以N 2的摩尔质量是28 g ·mol -1,当N 2的质量为14g 时,n(N 2)= 1 1428.g g mol -=0.5mol ,N 2的分子数N(N 2)= 0.5 N A ,标况下N 2的体积为:0.5mol ?22.4L ·mol -1=11.2L ; (2)H 2SO 4的分子数是3.01×1022,H 2SO 4的物质的量:n(H 2SO 4)= 22233.01106.0210 ??=0.05 mol ,H 2SO 4的摩尔质量是98 g ·mol -1,质量:m(H 2SO 4)= 0.05 mol ×98 g ·mol -1=4.9g ; (3)H 2O 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水的摩尔质量:M(H 2O )=18 g ·mol -1,水分子的个数N(H 2O )= 0.5 N A ,水分子的质量是:m(H 2O )= 0.5 mol ×18 g ·mol -1=9g ; (4)Cl 2标况下的体积试剂2.24L ,Cl 2的物质的量:n(Cl 2)= 12.2422.4L L mol -g =0.1mol ,Cl 2的分子数是:N(N 2)=0.1 N A ,Cl 2的摩尔质量是71 g ·mol -1,Cl 2的质量:m(Cl 2)= 0.1mol ?71 g ·mol -1=7.1g ; 【点睛】 考生熟练掌握n=A N N 、n=m M 、n=m V V ,这几个公式之间的换算;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苏教版2014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比例的意义。整个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它的设计和教学很关键。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教学难点是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关键是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如下的调整。 1、整合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需要。 我把石头剪刀布一题设为例题教学,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路程速度的问题去 教学。这样孩子兴趣很浓,容易在轻松中突破难点。为了不脱离书本,我把书上的例题设为了副例题,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成正比例的量之后,较为自主地进行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2、利用游戏、打分,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孩子需要一个有效的反馈,我力求在本课的组织中渗透了练习纸,每项的评分。总的反馈,希望可以 有效地避免评价反馈的无效。我从生活情景入手,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通过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创造性的思考、个性化地学习。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实践经验和主动构建之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让学生拥有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机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的也是最牢固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同桌进行游戏,并记录自己赢的次数,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得学生很快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3、引入操作活动 我组织学生对数学书进行研究,相关联两个量的关系便丰富地呈现出来:▲书的本数越多,叠成的书就越厚 ▲书的本数越多,叠成的书就越重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 2.能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对“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发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那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发现规律,初步认识正比例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谈话: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他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依次出示问题,思考后指名回答. ①找一找: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②想一想:相关联的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思考后,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找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 ③验证发现:指名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币,并求出比值。(板书在边上) =80 =80 =80 提问: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速度)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速度(一定)师:这个比值也就是速度变吗?我们在它边上标明:一定,也就是不变的意思。 谈话: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3)谈话: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课本62页的一段文字,划出重点的句子。

读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时间和路程是成正比例的量,并在全班交流,齐读。 2、内化过程,加深理解正比例意义 (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正比例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试着完成下面一题。出示“试一试”表格。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2)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 ①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是如何变化的? ②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③这个比值表示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④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3、建立模型,抽象概括正比例意义 (1)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同桌交流 谈话:通常情况下,我们用x和y分别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k(一定)(2)做63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三、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做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按题目要求尝试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谈话:如果去掉“同一时间”这个前提,物体的高度和影长还成正比例吗? 3、做练习十三第3题。 说一说:将图中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画一画:在书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算一算: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在表中。 先在小组里讨论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再在班内交流。

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第1单元课时2 物质的量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氢 B.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NH3B.4℃时5.4 mL水 C.10 g氖气 D.6.02×1023个硫酸分子 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2.5×1019个 B.2.5×1022个C.5×1019个D.5×1022个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B.0.5mol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A.0.2 mol Na+B.0.05 mol CO 2 3 C.6.02×1023个O D.0.1 mol H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二、填空题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 ②1molO约含个e-; ③2molH+约含个H+; ④3× 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e-; 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14.填充下列表格 的分子数比是;原子数比 22

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练习题.doc

《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细心填空,我最棒。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 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二、综合训练 1.一个房间铺地面积和用砖数如下表,根据要求填空。 铺地面积(平方米) 1 2 3 4 5 用砖块数(块)25 50 75 100 125 ( 1)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 2)表中第三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第五组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是(),比值是()。 ( 3)上面所求出的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是(),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的()是一定的,所以铺地面积和砖的块数()。 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19 38 57 ( 1)表中有()和()两种量。 ( 2)在组里说说总价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 ( 3)总价和数量的比值实际上表示(),它们的关系式:()。 ( 4)下结论:花布的()一定,()和()成正比例。 3.辨别正误,我拿手。 (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 (7)圆的面积和直径成正比例。()

(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4.精挑细选,我能行。 ( 1)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不成正比例的是(A. 成人的身高与体重 B. C. 日产量一定,生产总量与完成天数 D. ) 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与高长方形宽一定,长与周长 ( 2)下列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与面积 B.房屋的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块数 C.圆的半径与面积 D.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3)在下面关系式中,α和β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α+β= 10 B.α×β=15 C.=4 D.α= 4β 3 5.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单价一定,购买物品付出的钱数与购买的数量。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三、拓展应用 1.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 / 岁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龄 / 岁32 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的量

<成正比例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一)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路程(千米) 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教师板书: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 教师板书: (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观察上表(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2.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一定). (四)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1)例1中有路程和时间两种量;例2中有米数和总价两种量.即它们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