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干燥习题(计算题)解答

习题解答

7-25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为20℃,水汽分压为2.335kPa ,总压为101.3kPa 。试求: (1) 相对湿度;

(2) 将此空气分别加热至50℃和120℃时的相对湿度; (3)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1)查表得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2.335kPa,故相对湿度 %100%100335

.2335

.2%100=?=?=

s v p p ? 即空气已被水蒸汽饱和,不能作为载湿体。

(2)查表得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12.34kPa,故相对湿度 %9.18%10034

.12335.2%100=?=?=

s v p p ? 即温度升高后,?值减小,又可作为载湿体。

当总压为101.3kPa 时,温度升高到100℃水开始沸腾,此时它的最大蒸汽压为101.3kPa (等于外界压力)。当温度为120℃时,蒸汽处于过热状态,饱和水蒸气压仍为101.3kPa,故相对湿度 %3.2%1003

.101335.2%100=?=?=

s v p p ? (3)湿空气的温度升高后,其中的水汽分压不变,但水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值减小,载湿能力增强,即升温对干燥有利。

7-26 已知在总压101.3kPa 下,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试求:(1)湿度;(2)露点;(3)焓;(4)将此状态空气加热至120℃所需的热量,已知空气的质量流量为400kg 绝干气/h ;(5)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 解:(1)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4.247kPa, 水汽分压:kPa p p S v 124.2247.45.0=?==? 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133.0124

.23.101124

.2622.0622.0=-?=-=v v p p p H (2)露点

由kPa p v 124.2=,可查得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8oC ,即为露点。 (3)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640133.0249230)0133.088.101.1(2492)88.101.1(???+++=

(4)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Lc Q H 35.10/10726.3)30120()0133.088.101.1(400)

(401=?=-??+?=-=

(5)湿空气体积

h

m t H v V H /5.350273

30

273)0133.0244.1773.0(400273273)244.1773.0(4004003=+?+?=++?==

7-27 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1kg 水汽/kg 干气。试求: (1) 该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度;

(2) 若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绝干空气使总压上升至220kPa ,则此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

度变为多少?

(3) 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则在压缩过程中每kg 干气析出多少水分? 解:(1)水汽分压 kPa 60.101

.0622.001

.03.101622.0=+?=+=

H pH p v

查表得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3.168kPa, 故相对湿度 %5.50%100168

.360.1%100=?=?=

s v p p ? 饱和湿度:干气水汽/kg kg 020.0168

.33.101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2)当加入绝干空气时,水汽分压及饱和蒸汽压均不变,故相对湿度仍为50.5%,但饱和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091.0168

.3220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3)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时,其饱和湿度为0.0091kg 水汽/kg 干气,故必有水析出。

干气kg/kg 0009.00091.001.0=-=-S H H

7-28 已知在常压、 25℃下,水分在某物料与空气间的平衡关系为

相对湿度为?=100%,平衡含水量X *

=0.185kg 水/kg 干料 相对湿度为?=50%,平衡含水量X *=0.095kg 水/kg 干料

现该物料的含水量为0.35 kg 水/kg 干料,令其与25℃,?=50%的空气接触,问物料的自由含水量,结合水分含量与非结合水分含量各为多少?

解:φ=5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095.0*=

则自由含水量 干料kg kg X X /255.0095.035.0*=-=- φ=10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185.0*=

即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185.0100*=?

则非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X /165.0185.035.0100*=-=-?

7-29 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某种湿物料。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2kg 水汽/kg 干气,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湿度为0.028kg 水汽/kg 干气。湿物料的初始含水量为10%,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为0.5%(均为湿基),干燥产品量为4000kg/h 。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新鲜空气的用量,分别用质量及体积表示;

(3)分析说明当干燥任务及出口废气湿度一定时,是用夏季还是冬季条件选用风机比较合适。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G w w W /42240001

.01005

.01.011121212212=?--=-----=

= 或 干基含水量干料水g /111.01

.011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05.0005

.01005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3980)005.01(4000)1(22=-?=-=

h kg X X G W C /422)005.0111.0(398021=-?=-=)(

(2)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1046.2012

.0028.0422

4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1076.2)012.01(1046.2)1(440'?=+??=+= 湿空气比容

干气

==kg m t H H /846.0273

20

273)012.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ν 湿空气体积量

h m Lv V H h /1023.2846.01046.2344?=??==

(3)夏季的气温高,且湿度大,故在产品、W 、H 2一定的情况下,湿空气的消耗量L 增加,同时其湿比容又增大,共同导致体积流量增大,故用夏季条件选择风机比较合适。

7-30 在某干燥器中常压干燥砂糖晶体,处理量为450kg/h ,要求将湿基含水量由42%减至4%。干燥介质为温度20℃,相对湿度30%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送至干燥器中,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60%。若空气在干燥器内为等焓变化过程,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湿空气的用量,kg/h ;

(3)预热器向空气提供的热量, kW 。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17845004

.0104

.042.01111221121121=?--=--=---=-= 或 干料水g /724.042

.0142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417.004

.0104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261)42.01(450)1(11=-?=-=

h kg X X G W C /178)0417.0724.0(26121=-?=-=)(

(2)查得20℃、50℃下的水饱和蒸汽压分别为2.335kPa 、12.34 kPa ,

干气

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043.0335.23.03.101335

.23.0622.0622.0622.00000000=?-?=-=-=??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49.034

.126.03.10134

.126.0622.0622.0622

.02222222=?-?=-=-=??

h kg H H W L /39820043

.0049.0178

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3999)0043.01(3982)1(0'=+?=+= (3)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1.310043.0249220)0043.088.101.1(2492)88.101.1(0

000???+++=

出口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177049.0249250)049.088.101.1(2492)88.101.1(2

222???+++=

因为干燥为等焓过程,故21I I = 预热器中的加热量:

kW I I L Q p 162)1.312.177(36003982)(01=-?=-=

7-31 试在I-H 图中定性绘出下列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

(2)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此废气再经冷却冷凝器析出水分后,恢复到t 0、H 0的状态;

(3)部分废气循环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新鲜空气,与温度为t 2、湿度为H 2的出口废气混合(设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为m :n ),送入预热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t 1后再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废气状态为温度t 2、湿度H 2;

(4)中间加热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干燥器进行等焓干燥,温度降为t 2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至t 1,再进行等焓干燥,废气最后出口温度仍为t 2。

图示如下:

t

t t I

附图(1)

t 0

t

t I

附图(2)

7-32常压下,用空气干燥某湿物料的循环流程如附图所示。温度为30℃、露点为20℃的湿空气,以600m 3

/h 的流量从风机中送出,经冷却器后,析出3kg/h 的水分,再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送入干燥器。设在干燥器中为等焓干燥过程,试求:

(1)循环干空气质量流量; (2)冷却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及湿度; (3)预热器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

解:(1)查得 2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35kPa ,即为风机输送湿空气中的水汽分压,故湿度为

干气水汽/kg kg 0147.0335

.23.101335

.2622.0622

.0=-=-=S S A p p p H 湿比容

干气

==kg m t

H HA /878.0273

30273)0147.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

+=ν 绝干空气质量流量

h kg v V L H /683878

.0600

/==

= (2) B

A H H W

L -=

干气kg kg L W H H A B /010.0683/30146.0/=-=-=

习题7-32附图

t

t t I

附图(4)

t 0

t

t I

附图(3)

n

m =

其中水汽分压 kPa 60.1010

.0622.0010

.03.101622.0B =+?=+=

H pH p v

因此空气为饱和湿空气,故由p v =1.60kPa 查其饱和温度为t B =13.4℃。

(3)湿空气加热时,其水汽分压及湿度不变,故经预热器后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仍为1.60kPa ,查得6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9.92 kPa ,故相对湿度

%03.8%10092

.1960

.1%100=?=?=

S v p p ?

7-33 常压下用热空气在一理想干燥器内将每小时1000kg 湿物料自含水量50%降低到6%(均为湿基)。已知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38℃,湿度为0.034水汽kg /kg 干气。现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在预热器内将空气一次预热至指定温度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

(2)空气预热至74℃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当温度降至38℃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继续与物料接触。

试求:(1)在同一I-H 图中定性绘出两种方案中湿空气经历的过程与状态;

(2)计算各状态点参数以及两种方案所需的新鲜空气量和加热量。

解:(1)一次预热时: 如图,湿空气的状态变化为A →B →C 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468100006

.0106

.050.01111221121121=?--=--=---=-= 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A C /10461.1005

.0034.04684?=-=-=

新鲜空气用量

h kg H L L A /1062.1)005.01(10461.1)1(44'?=+??=+= 预热后:H B =H A =0.005kg /kg 干气 又 C B I I =

C C C B B B H t H H t H 249288.101.1249288.101.1++=++)()( 034.024*******.088.101.1005.02492005.088.101.1?+??+=?+?+)()(B t

得 C t B 111= 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H L I I L Q A B A A B 339/10541.1)25111()005.088.101.1(10461.1)

)(88.101.1()(64=?=-??+??=-+=-=

(2)中间加热时:空气状态变化过程A →B 1→C 1→B 2→C 2

因为两种情况下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故汽化水分量及新鲜空气的用量均不变。 所需热量:

)()(12121C B A B I I L I I L Q Q Q -+-=+=

因为 B C B C B I I I I I ===211,

所以 )(A B I I L Q -= 故加热量也未发生变化。 或进行下述计算:

A :干气水汽kg kg H C t A A /005.0,25=?=

由 11C B I I =

1124923888.101.1005.024*******.088.101.1C C H H +?+=?+??+)()( 得 干气水汽kg kg H C /0193.01=

也即 干气水汽kg kg H B /0193.02= 又 C B I I =2

034.024*******.088.101.10193.024920193.088.101.12?+??+=?+?+)()(B t

得 C t B 742=

kW

h kJ t t Lc t t Lc I I L I I L Q Q Q C B H A B H C B A B 387/10439.1)]3874()0193.088.101.1()2574()005.088.101.1[(10361.1)

()()()(641221112121=?=-??++-??+??=-+-=-+-=+=

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时,有无中间加热对新鲜空气的用量及加热量没有影响。为达到相同的终态,一次预热的温度过高,对热敏性物料有破坏,故对不耐高温的物料宜采用中间加热式干燥器。

7-34 在某物料的干燥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要,采用部分废气循环以控制物料的干燥速率。已知常压下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 、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58℃ ,相对湿度为70%。控制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比以使进预热器时的湿度为0.06kg 水汽/kg 干气。设干燥过程为等焓干燥过程,试计算循环比(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及混合气体进、出预热器的温度。

25

3874I

解:查得58℃ 时水饱和蒸汽压为18.25kPa ,则废气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H S

S

/0898.025

.187.03.10125

.187.0622

.0622

.02=?-?=-=??

M )H L (L H L H L 202200+=+

85.106

.00898.0005.006.02002=--=--=M M H H H H L L 则循环比

65.085

.285

.1022==+L L L

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9.37005.024*******.088.101.1249288.101.10

000=?+??+=++=

废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2920898.024********.088.101.1249288.101.12

222=?+??+=++=

混合焓

干气kg kJ I L L L I L L L I M /2032.29285

.285.19.3785.212

2

02

0200=?+?=+++=

混合温度(预热器前温度):

M M M M H t H I 249288.101.1++=)(

C H H I t M M M M 6.4706

.088.101.106.024*******.101.12492=?+?-=+-=)(

因为是等焓干燥过程,故21I I =,M H H =1

1111249288.101.1H t H I ++=)(

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

C H H I t 12706

.088.101.106

.024922.29288.101.124921111=?+?-=+-=)(

7-35 温度为t 、湿度为H 的空气以一定的流速在湿物料表面掠过,测得其干燥速率曲线如附图所示,试定性绘出改动下列条件后的干燥速率曲线。

(1)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不变,流速增加; (2)空气的湿度与流速不变,温度增加;

X

U

习题7-35 附图

t t t

(3)空气的温度、湿度与流速不变,被干燥的物料换为另一种更吸水的物料。

7-36 有两种湿物料,第一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02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05 kg 水/kg 干料;第二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24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1 kg 水/kg 干料。问提高干燥器内空气的流速,对上述两种物料中哪一种更能缩短干燥时间?为什么?

答:对第一种物料更为有效。因为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较小,干燥过程主要为恒速阶段,该阶段去除的为表面非结合水分,提高空气的流速,可提高干燥速率,进而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第二种物料,临界含水量较大,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阶段,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提高空气的流速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7-37 一批湿物料置于盘架式干燥器中,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盘中物料的厚度为25.4mm ,空气从物料表面平行掠过,可认为盘子的侧面与底面是绝热的。已知单位干燥面积的绝干物料量G C /A=23.5kg/m 2,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0.18kg 水/kg 干料。将物料含水量从X 1=0.4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1.2h 。问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将厚度为20mm

X

U

X C X 'C

U U 'X * 附图(1)

X

U

X C X 'C

U X * 附图(3)

X *'

X

U

X C X 'C

U U 'X * 附图(2)

X *'

的同种物料由含水量X 1'=0.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2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多少?

解:因X 2 >X C ,故由X 1=0.4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kg 干料仅为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为:

)(211X X AU G C

C

-=

τ 则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 11.4)24.045.0(2

.15.23)(211=-=-=

X X A G U C C τ kg /(m 2

·h) 干燥厚度为20mm 的物料时, 因为干燥条件没有变化,故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不变。 因

ρρ

h A

V A G c == 故此时的 5.185.234

.2520''=?==A G h h A G c c kg/m

2

物料减薄后,临界含水量减小,故物料含水量由X 1’=0.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

=0.22 kg/kg 干料的过程仍处在恒速阶段,此时干燥时间

h X X AU G C C 26.1)22.05.0(11

.45

.18)(2'1''1

'

=-?=-=τ

7-38 某湿物料5kg ,均匀地平摊在长0.4m 、宽0.5m 的平底浅盘内,并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物料初始含水量为20%(湿基,下同),干燥2.5小时后含水量降为7%,已知在此条件下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为1%,临界含水量为5%,并假定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自由含水量(干基)成直线关系,试求:

(1)将物料继续干燥至含水量为3%,所需要总干燥时间为多少?

(2)现将物料均匀地平摊在两个相同的浅盘内,并在同样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只需1.6小时即可将物料的水分降至3%,问物料的临界含水量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阶段的时间为多长? 解:(1)绝干物料量

kg 4)2.01(5)1(=-?=-=w G G c 物料初始干基含水量

25.02.012

.01111=-=

-=w w X kg 水/kg 干料 临界干基含水量

0526.005

.0105

.01=-=-=

C C C w w X kg 水/kg 干料 平衡干基含水量

0101.001

.0101

.01*

**

=-=

-=

w w X kg 水/kg 干料

物料干燥2.5小时时干基含水量

0753.007

.0107

.01222=-=-=

w w X kg 水/kg 干料 因C X X >2,故干燥2.5小时全部为恒速阶段,其干燥速率

40.1)0753.025.0(5

.25.04.04)(211=-??=-=

X X A G U C C τ kg/(m 2

·h) 干燥终了时的干基含水量

0309.003.0103

.01333=-=-=w w X kg 水/kg 干料

将物料干燥至此所需的总时间

τ=)(1C C C

X X AU G -*3**ln )(X

X X X AU X X G C C C C ---+ h 25.30101.00309.00101

.00526.0ln

4.1

5.04.0)0101.0052

6.0(4)0526.025.0(4.15.04.04=--??-?+-??=

(2)物料平铺在2个盘里时,厚度减薄,面积A 加倍,由于空气条件不变,故恒速U C 不变。 设此时临界含水量为X C ',由总干燥时间1.6h 可得:

τ'=

)('

1'

C C

C X X U A G -*

3*''

*'ln

)

(X

X X X U A X X G C C

C C ---+

0101

.00309.00101.0ln

4.12

5.04.0)0101.0(4)25.0(4.125.04.04

6.1'

''

--???-?+-???=C C C X X X 试差得 X C '=0.05 kg 水/kg 干料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

1τ'=h X X U A G C C

C 43.1)05.025.0(4

.125.04.04

)('1'=-???=

-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计算题汇总

声:评价公式: 1、声压级计算公式:L p=20lg(P/P0) P0=2×10-5Pa P144 例题: 填空题:喷气式飞机喷气口附近声压为630pa,其声压级为150dB,声压为0.002pa, 其声压级为40dB。 2、噪声级相加公式:L1+2=10lg(10L1/10+10L2/10) P146 几个噪声级相同公式:L总=L p+10lgN 3、衰减:点声源:⊿L=10lg(1/4лr2);P147 ⊿L=20lg(r1/r2), 当r2=2r1时,ΔL=-6dB 线声源:⊿L=10lg(1/2лrl); ⊿L=10 lg(r1/r2)当r2=2r1时,ΔL=-3dB 无限长线声源判别方法:r/l<1/10,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 4、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20lg(r/r0)P155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10lg(r/r0) 例题: 1、已知锅炉房2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16米;冷却塔5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20 米。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 解:L1=80-20lg(16/2) =62dB L2=80-20lg(20/5) =68dB L=10lg(106.2+106.8)=69dB 答: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为69dB。 2、噪声线源长10km,距离线声源100m噪声为90db,问300m处噪声量? 解:l=90-10lg(300/100)=85dB 答:300m处噪声量为85dB。 3、选择题:两个80dB的噪声叠加后为多少?(83dB) 4、在距离疗养院150m有一个泵站,此泵站有5台泵机,每台泵机的噪声级为80dB,问

化工原理(干燥部分)习题与解题指导

第八章干燥 【例题与解题指导】 【例5-1】某常压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 (1)相对湿度、水汽分压、比容、比热容及焓; (2)若将上述空气在常压下加热到50℃,再求上述各性质参数。 解:(1)30℃时的性质 相对湿度 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4.2464kPa。用式5-5求相对湿度,即 将数据带入 解得 水汽分压 比容

由式5-6求比容,即 =0.8926 m3湿空气/kg绝干气比热容 由式5-7a求比热容,即 焓用式5-8b求湿空气的焓,即 kJ/kg绝干气 (2)50℃时的性质参数 相对湿度 查出50℃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当空气被加热时,湿度并没有变化,若总压恒定,则水汽的分压也将不变,故 水汽分压因空气湿度没变,故水汽分压仍为4.004kPa。 比容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50℃时的比容为

m3湿空气/kg绝干气 比热容由式5-7知湿空气的比热容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湿空气被加热后,其比热容不变,为1.058kJ/(kg绝干气·℃)。 焓kJ/kg绝干气 由上计算可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所以在干燥操作中,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内,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例5-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56kg/kg绝干气,试求该湿空气的露点t d、绝热饱和温度tas和湿球温度t w。 解:露点t d 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由式5-16可求出露点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解得=4.004kPa 查出该饱和蒸汽所对应的温度为28.7 ℃,此温度即为露点。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计算题题型汇总word版本

1. 某喷漆工位每天工作6h,经过职业卫生现场调研得知,工作中接触苯(PC-TWA为6mg/m3、STEL为10mg/m3)、甲苯(PC-TW A为50mg/m3、STEL为100mg/m3)、二甲苯(PC-TW A为50mg/m3、STEL为100mg/m3)有害因素,且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对其工位进行定点短时间检测,检测结果如:请分析判断该工位是否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 答:苯的TW A=(4.5×2+5×2+5.5×2)/8=3.75mg/m3 甲苯的TW A=(40×2+60×2+50×2)/8=37.5mg/m3 二甲苯的TW A=(50×2+35×2+45×2)/8=32.5mg/m3 三种有害物质的C-TWA1 所以该工位不符合卫生接触限制要求 2. 3. 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4. 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解:(1) 该工种劳动者美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C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2) 由于该工种劳动者每周作业时间为48h,因此PC-TWA折减系数为:RF=(40÷48) ×[(168-48) ÷128]=0.78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7、临界含水量X 随()的不同而异。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有)。 18、测定湿球温度t W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

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 1 消费者均衡条件。 1. 已知张先生每月收入收入1600元,全部花费于X 和Y 两种产品,他的效用函数为U XY =,X 的价格是10元,Y 的价格20元。求: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 和Y 各为多少? 2 APL MPL 的极大值的计算。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L L L Q 1261.023++-=,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L AP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L MP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 成本一定,产量最大化;产量一定,成本最小化条件。 3588 =Q L K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劳动价格为3美元,资本价格为5美元, 求产量为10时的最低成本,求总成本为160美元 时的产量。 4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生产中利润最大化条件。 322+1510Q Q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0.1Q , 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5 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 2=32Q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 0.6Q , 反需求函数为P=8-0.4Q. 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6 GDP 核算 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一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小学阶段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a+ + b b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a+ + = b + + ) ( (c b a 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 - - - c c a- a b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 = - - a+ - c (c b a b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吸收练习题 课堂测验

吸收练习题 一、填空题:(31) 1、压力__ _,温度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2、由双膜理论可知,____ ___为吸收过程主要的传质阻力;吸收中,吸收质以 _____的方式通过气膜,并在界面处溶解,再以_ __ ____的方式通过液膜。 3、吸收操作的依据是____ ____,以达到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4、亨利定律的表达式Ex p *,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 气体为___气体。 5、对极稀溶液,吸收平衡线在坐标图上是一条通过点的线。 6、由于吸收过程中,气相中的溶质组分分压总是___ _____溶质的平衡分压, 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____。 7、吸收过程中, X K是以___ _为推动力的总吸收系数,它的单位是____。 8、吸收操作中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 ___,吸收推动力___ ___。 9、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高度将为__ _。 10、用吸收操作分离气体混合物应解决下列三方面问题:_ 、 与。 11、填料塔操作中,气液两相在塔内互成__ _ 流接触,两相的传质通常在_ ___的液体和气体间的界面上进行。 12.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而 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13.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D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减小)。 14.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 压,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 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5.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 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3.s, k xa =0.4kmol/m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 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该气体为溶气体。 二、选择题(40)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分离。 A.液体均相混合物 B.气液混合物 C.气体混合物 D.部分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2、难溶气体的吸收是受______。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双膜控制 D.相界面 3、在吸收塔的计算中,通常不为生产任务所决定的是:_____。 A.所处理的气体量 B.气体的初始和最终组成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随()的不同而异。 7、临界含水量X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18、测定湿球温度t W 有)。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1、一定状态的空气温度不变,增大总压,则湿度(),容纳水分的能力(),所以干燥过程多半在常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完整)经济学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推荐文档

计算题典型例题汇总: 1 消费者均衡条件。 1.已知张先生每月收入收入1600元,全部花费于和两种产品,他的效用函数X Y 为,的价格是10元,的价格20元。求: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U XY =X Y 和各为多少? u =1600,1600=10x*20y ,8=xy X Y 2. xy 为整数,x=2,y=4,或x=4,y=2 2 APL MPL 的极大值的计算。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产出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L Q 函数,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L L L Q 1261.023++-=L AP (2)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L MP 对于生产函数Q=-0.1L3+6L2+12L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 =-0.1L2+6L+12 令 求得L=30 即劳动的平均产量APPL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30。$对于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0.1L3+6L2+12L) =-0.3L2+12L+12 令 求得L=20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MPPL 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为20。$由1题结论 当平均可变成本极小(APPL 极大)时, L=30 代入生产函数Q=-0.1L3+6L2+12L 中, Q=-0.1×303+6×302+12×30=3060 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APPL 极大)时的产量为3060。$利润π=PQ-WL =30(-0.1L3+6L2+12L)-360L =-3L3+180L2 π'=-9L2+360L 令π'=0 即-9L2+360L=0 L1=40 L2=0(舍去)

化工原理 干燥练习题

干燥试题 一、填空题 1. 离开干燥器的湿空气温度t2比绝热饱和温度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高20-50K、防止干燥产品反潮 2. 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达到平衡时,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汽分压与空气 中水蒸汽分压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3. 非吸水性物料,如黄沙、瓷土等平衡水分接近于_______________. 零 4.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传递;热量向空气传递 5.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空气向水 6.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主要有、、和 。机械去湿、吸附去湿、冷冻去湿、供热去湿 7.干燥过程的供热式有、、和 。传导、对流、辐射、介电 8.空气干燥过程的实质为和两个过程。传热、传质 9.湿空气的性质是以为基准来描述的。1kg绝干空气 10. 干燥的必要条件是、 。 11.常见的干燥器类型主要有、、 和。气流干燥器、转筒干燥器、流化干燥器 12.物料中的水分,按能否除去可分为和。自由水、平衡水 13.物料中的水分,按除去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结合水、非结合水 14.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所除去的水分量。 15.干燥曲线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升温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16.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物料含水量,物料的形状、粒度 二、选择题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吸收习题课的题

吸收习题课 1、在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含有溶质A的气体混合物,两相逆流流动。进塔气体初始浓度为 5%(体积%),在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 e=3x,试分别计算液气比为4、2和3时的出塔气体的极限浓度和液体出口浓度。 2、在填料高度为4m的常压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尾气中的可溶组分。已测得如下数据:尾气入 塔组成为0.02,吸收液排出的浓度为0.008(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吸收率为0.8,并已知此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气液平衡关系为y e=1.5x。 (1)计算该塔的H OG和N OG; (2)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数; (3)若法定的气体排放浓度必须≤0.002,可采取哪些可行的措施?并任选其中之一进行计算,求出需改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3、常压逆流连续操作的吸收塔,用清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中的氨,混合气的流率为0.02kmol/m2s, 入塔时氨的浓度为0.05(摩尔分率,下同),要求吸收率不低于95%,出塔氨水的浓度为0.05。 已知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 e=0.95x,,气相体积传质总系数K y a=0.04kmol/m3s,且K y a∝G0.8。 (1)所需填料层高度为多少? (2)采用部分吸收剂再循环流程,新鲜吸收剂与循环量之比L/L R=20,气体流率及新鲜吸收剂用量不变,为达到分离要求,所需填料层的高度为多少? 4、空气和CCl4混合气中含0.05(摩尔分率,下同)的CCl4,用煤油吸收其中90%的CCl4。混合 气流率为150kmol惰气/m2.h,吸收剂分两股入塔,由塔顶加入的一股CCl4组成为0.004,另一股在塔中一最佳位置(溶剂组成与塔内此截面上液相组成相等)加入,其组成为0.014,两股吸收剂摩尔流率比为1:1。在第二股吸收剂入口以上塔内的液气比为0.5,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1m,在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 e=0.5x,吸收过程可视为气膜控制。试求: (1)第二股煤油的最佳入塔位置及填料层总高度; (2)若将两股煤油混合后从塔顶加入,为保持回收率不变,所需填料层高度为多少? 5、逆流吸收-解吸系统,两塔的填料层高度相同。已知吸收塔入塔的气体组成为0.02,要求回收率 为95%,入塔液体组成为0.006(均为摩尔分率)。操作条件下吸收系统的气液平衡关系为y e=0.125x,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4倍,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0.5m;解吸系统用过热蒸汽吹脱,其气液平衡关系为y*=2.5x,汽液比为0.4,试求: (1)吸收塔出塔液体组成; (2)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 (3)解吸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化工原理干燥计算题

1、将在常压下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20%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到某温度后,在通过一喷水室进行绝热冷却增湿到饱和状态,得到温度为45℃的湿空气,在H-I图上画出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示意图。 2、将在常压下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20%的新鲜空气,通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到某温度后,再通过一喷水室进行绝热冷却增湿到饱和状态,最后通过第二加热器加热到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40%的湿空气,试在H-I图上示意绘出空气状态变化情况。 3、一常压干燥器欲将1200kg/h的湿含量为5%的湿物料干燥至1%(湿基),所用空气的t =20℃、 =75%、湿空气量V=2500m /h。干燥器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为50℃。假定为绝热干燥过程。又已知预热器以125 ℃的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其传热系数为40W/m ℃,求单位面积预热器所需传热量(预热器热损失不计)。 3、X1=5/95=0.0526 X2=1/99=0.0101 G c= 1200(1-0.05)=1140kg/h W=1140(0.0526-0.0101)=48.45kg/h 根据t0 =20℃、0 =75% ,由t-H图,查得H0=0.011kg/kg干气 =0.844m 3/kg干气 L=2500/0.844=2961kg干气/h H2=W/L+H1=48.45/2961+0.011=0.0274 kg/kg干气 I0=(1.01+1.88×0.011)×20+2492×0.011=48.0kJ/kg干气 I2=(1.01+1.88×0.0274)×50+2492×0.0274=121.3kJ/kg干气 绝热干燥过程I1=I2,即 I1=(1.01+1.88×0.011)t1+2492×0.011=121.3 t1=91.1℃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初中计算题练习题汇总-共39页

初中数学计算题强化训练 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1.(-0.7)+(-0.4)+(-0.3)+0.5 2.( -3.2)+(-65)+(451)+(-6 5) 3.(+15)+(-20)+(+28)+(-10)+(-5)+(-7) 4.(-3.25)+3.75-41+2.5+343+(-421) 5.-2.6+[-1.4+853-(-332)]+43 2 6.(-253)+(+341)+(-352)+(+243)+(-121)+(+13 1) 7.(-3 1)-(-14 3)-(-13 2)-(+1.75) 8.24 3-(-82 1)+(-24 1)+0.25-1.5-2.75 9.(-3 1 )-(-2)-(+3 5)-(-3 1) 10. -1-(-2 1)-(+2 3) 11.-323 1 -[54 1+(-37 1)+(-54 1)+(-27 1)]12.2-125-1513-(-153)-(-121)-320 19

13.2-125-11-{21-[31-(41+61)]}-4 14.581-3.7-(-7)-(-48 7 )+3+3.7 15.|-0.25|+(-341)-(-0.75)+|-0.125|+8 7 16.-(+0.5)-(-341)+2.75-(+721) 17.-|-31-(+32)|-|-41|-|-4 3| 18.(-121)-(25.85)-(+14 3)-(-7.2)-(+25.85)-(-0.25) 19.|3-4|+(-5-8)-|-1+5|-(5-20) 20.132-152+34-(-0.6)-(-35 3) 21.1-[-1-(-73)-5+74]+|4| 22、3571 ()491236 --+÷ 23、27 211()9 3 5 3 ---÷×(-4) 24、232 12(10.5)3(3)3 ????--??÷-????? ? -1- 25. )12 7(6 5)4 3(6 513--+-- 26.4 122)75.0()2 18()25.6()4 31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