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教材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部分的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1节,是细胞结构的最外层,在教材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细胞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着直接的联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教材中只讲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而原教材讲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新教材着重实验和生活事例,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生活的联系”使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树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2.学情分析

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学生喜欢做实验,本着对实验的好奇,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初步尝试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 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了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一一年的数学学习,初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所获得的解题经验,他们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敢于对不懂的地方和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2.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3.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勾股定理的认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 1.课型:新授课 2.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学思路:探索结论-得出结论-历史介绍-初步应用结论-应用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回顾直角三角形中三角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即三边之间关系。 2.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能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画图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即已知两边,运用勾股定理列式求第三边。 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3.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内容的过程,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 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教案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基础色彩教案课程

基础色彩教案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1?色彩的起源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红色,使我们感到可爱感到温暖,绿色使我们感到心情舒畅,蓝色的海洋,使我们感到心境宽阔,金黄色的大地使我们感到兴奋和精神饱满,以及我们还在各种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和色彩现象,这些都给我们视觉上的一种美的感受。我们之所以能见到自然界的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物体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光的照射。凭借了光我们才看到了物体的色彩,如果我们将苹果,香蕉置于一个没有任何光亮的地方,这样我们只感觉到物体的存在,闻到它们的气味,至于它们的色彩就看不见了。由此可见,色彩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所以光是色彩之源。 2. 光与色的关系 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了色彩。同样也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物质,再由不同性质的物体经过不同程度的吸收而反射视觉上,引起视觉细胞兴奋,通过神经达到支配着大脑后部的视觉中枢,因而产生了明度和色彩感 光有种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分别给人们以不同的色彩感受。研究绘画色彩是以太阳光为标准去解释的,阐述光与色的物理现象的。所以我们讲的课,就是以太阳光来进行研究的。太阳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组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人眼可以看到的称之为可见光。太阳光中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波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作为色彩学我们主要 研究可见光,至于其它对于我们绘画色彩关系不大的内容只是顺便提一下。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通过三角梭镜研究色的现象,科学地证实了太阳光谱的可见部分中包含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中,蓝色.青色区别很小,青包括蓝所以人们皆称之为为六种色光中。 光谱用的六种色光是反映一切物体色彩的科学依据。六种色光中,按顺序排列,则红色光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青再次之,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传得最远,传说人类最早发现认识的就是红色。我们把红.橙.黄.绿.青.蓝.紫定为标准色,绘画上的用色皆以六种色为依据。 自然界的物体为什么会程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呢?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是光的反映体,(即受光体)由于各种物体的质量与所含的元素不同,他们对阳光中所含各种色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一部分光线被较多地吸收,另一部分色光又被较多地反射出去,色光混合起来就构成了该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就是我们用眼所见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女口:凡反射红色光而吸收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的,我们看到的便是红色光而吸收橙。反射黄色而吸收其它色光的便是黄色,其它以此类推。对于阳光中各种色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全吸收的是黑色。由此可见,色彩现象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光作用于自然界各种物体,二是自然界各种物体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自然界物质的构成是复杂的,那么光与色的关系也是极为复杂的。研究光与色的关系,表现光与色的关系,是绘画与设计色彩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色彩写生时,就需要把光与色紧密结合起来去观察分析,并努力做到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色光效果。 3. 两种色彩学 色彩学应用在艺术上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饰色彩学,一种是写生色彩学。 装饰色彩学:主要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国画.年画.璧画.宣传画等。装饰色彩学的观察方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试讲稿 课题: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 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 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 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2.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免费去海南旅游,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问题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

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一)天气与气候 先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情况,你能总结一下他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吗?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1、编者意图 新课标对于初二物理上册的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编者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体会自然界的奥秘,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第一点“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本节教材主要容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除了“光具有能量”这一容由学生通过阅读插图得出外,其他两个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 3、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本节开始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课改思想,让学生对身边形态各异的光源进行举例并分类。 ⑵通过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的对比,揭示出了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⑶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如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⑷不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探究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颜料混合的尝试和体验,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结果有区别,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 ⑸本节结束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改思想,即光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增长、研究方法的习得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而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思路 本节容教学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从学生最感知的现象中来的。因此教学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引入,展示生活中多彩的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

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地理七年级学生 1课时 宝坻区大口屯初级中学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及其区别,天气预报等知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后面章节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的教学打下基础。而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 (一)知识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2、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3、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能力。2、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2、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天气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导入,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只要能获取天气预报并看懂天气预报的内容即可。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通过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4、通过问题探讨、分组抢答、模拟训练、方案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2、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启发学生补充 更多与天气有关的人类活动例子,尤其 是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如卖炭翁、哈尔 滨的冰灯、天气与心情、天气与疾病等)学生练习:完成课本P43活动题1、2 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 “天气”两个特征的 认识 教师谈话式启发引导: ①通过再次观看录像片,通常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什么? 天气预报图用什么表示天气状况?学生回答:温度、降水、风、阴晴。 在边问边答中让学生 识读卫星云图。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 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探索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 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第1课时

14.1 勾股定理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社旗县二初中丁云锋 2012年10月

14.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让同学们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用测量和拼图法说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数学方面,有大家熟悉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以及刚刚接触过的杨辉三角等。在平面几何方面,我们国家也有突出的成就,大家想不想了解呢?(板书课题——14.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探究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灭火,了解到每层楼房

高3米,消防队员搬来一架6.5米长的梯子,要求梯子的底部离墙脚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学生猜想。那么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能解决了。 活动一: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一,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猜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关系吗? 活动二:探究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出示课件图二和图三,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强调用分割法或拼图法求最大的,即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语言:∵在Rt△ABC中,∠C=90°(已知) ∴a2+b2=c2(勾股定理) 做一做:在课本后边的网格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测量出斜边的长度,计算一下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以及斜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 进一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那么,如果改为∠B=90°,用几何语言该怎样描述呢? 向学生介绍勾股史话,特别是课本47页,我国古代数

多变的天气 名师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完整版)勾股定理专题复习(经典一对一教案哟)

卓越教育教案专用 学生姓名授课时间:授课科目:数学 教学课题勾股定理知识点解析(二) 重点、难点能准确证明勾股定理,并能将以灵活运用。 教师姓名年级:初二课型:复习课 一、作业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 二、课前回顾 对上次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并评讲 三、知识整理 知识点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即:a2+b2=c2) 注意:○1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2应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确定那条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也就是斜边,在Rt△ABC中,斜边未必一定是c,当∠A=90时,a2=b2 +c2 ;当∠B=90时,b2=a2 +c2 例1.(1)如图1所示,在Rt△ABC中,∠C=90,AC=5,BC=12,求AB的长; (2)如图2所示,在Rt△ABC中,∠C=90,AB=25,AC=20,求BC的长 (3)在Rt△ABC中,AC=3,BC=4,求AB2的值 A C B 图1 C B A 图2

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证明 (1)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可以用测量计算,可以用代数式的变形,可以用几何证明,也可以用面积(拼图)证明,其中拼图证明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思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 证. 方法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啊a ,b ,c ,满足a 2+b 2=c 2足,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此判别条件也称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注意:○1在判别一个三角式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时,a 2+b 2是否等于c2时需通过计算说明,不能直接写成a 2+b 2=c 2。○2验证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较小边长)+(较长边长)=(最大边长)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此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1.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 c b a H G F E D C B A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17.1.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17.1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车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二次根式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与学生合作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0-05-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探究过程,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以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介绍下,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边在格线上的图形,以便于计算图形的面积。 课前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情境一:情境1:出示章前图,通过“怎样与外星人联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 情境二:如图,强大的台风使的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 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想一想:你需要求哪些线段长度,这些长度确定吗? 活动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也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再结合“想一想”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确定了,另外一条边也就随之确定了,三条边之间确实存在一个特定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注意事项:学生能够获取信息,但对于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第三边也就随之确定了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画图并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尝试猜想 探索验证: 活动内容:活动1:尝试猜想 在纸上任意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测量它们各边的长度,看看三边长的平方有什么关系? 活动目的:让学生画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出结论,猜想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平方的关系 9 12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任务1 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 (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 提问:你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口中的这些常用语吗?归纳描述某地区某时段天气状况的用语。 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 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 (学生发言) 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 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解释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联系 天气是气候在某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 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 讨论1: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讨论2:哪些人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1.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Array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 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 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 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吗?》中写出 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你是如何计算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2)对于图1-3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还满足这样的关系?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 勾股定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1 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 ,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4× 2 1ab +(b -a )2=c 2 ,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A B

最新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一节多变得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得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得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人类活动得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得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得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得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得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得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得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得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得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得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得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得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得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得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得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得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得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得产生有人类活动得影响。在人类得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得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得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1.1探索勾股定理1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 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 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 ,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2c b a =+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