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适用试卷号:2505(闭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适用试卷号:2505(闭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适用试卷号:2505(闭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适用试卷号:2505(闭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25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 C )。

C.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

4.( A )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A.导向性

5.以下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 B )。

B.幼儿违反规则一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自己不明白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

6.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 A )。

A.消费性强化物

7.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的是( C )。

C.丰富而稳定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 B )的过程。

B.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

2.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 A )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 D )个月间。

D.21-24

4.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A )。

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5.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 B )两大类型。

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6.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既有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这是( C )。

C.共情

7.多数研究认为,( A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A.3-6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D )。

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 D )。

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

10.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时间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反应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 C )特点。

C.实践性

11.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B )原则的要求。

B.生活教育

12.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 A )。

A.幼儿园

13.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方法是( C )。

C.共情训练法

14.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 )。

B.讨论法

15.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A.自主性

1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是( D )。

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17.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 A )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A.材料的投放

18.( D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D.交往

19.通常教学活动的第一个部分是( D )。

D.引起幼儿注意

20.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 D )。

D.社会测量法

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 A )。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B )。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青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

3.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B )的主要理论假设。

B.社会学习理论

4.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 B )两大类型.

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5.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

( C )

C.生活性原则

7.下列不属于相关后果法的是( A )。

A. 惩罚

2.以下各项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青的观点中,错误

的是( C )。

C.学前儿童社会教青就是学习如何设计与组织

专门的社会教青活动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

的时间大约在( D )个月间。

D.21-24

4.( C )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

开始发挥作用。

c.大班

5.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的

是( A )。

A.全面均衡原则

6.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

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实践

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学前儿童社会学

习的( C )特点。

c.实践性

7.以下关于评价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B )。

B.评价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反映对象

1.从结构上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 A )。

A.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

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D )。

D.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吉教育起着核

心与灵魂的作用

3.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是( B )。

B.柯尔伯格

6.与以下峪关于主题教学目标的阐述,错误的是

( C )。

C. 主题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

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 C )为主。

c.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B )。

B.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4.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

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

这属于( A )。

A.陌生人焦虑

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

略的是( D )。

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一个周末,毛毛和

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

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

甲。这一切毛毛都看在了眼里。下午,奶奶从外面

买东西回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奶奶拿拖鞋。

奶奶开心得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好孩子。这一案例表

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 B )的特点。

B.随机性和无意性

2.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C )。

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

展的

5.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 B )。

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

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

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

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 C )原则。

c.发展性

1.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

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

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教育的( C)原则。

A. 情感支持

B. 一致性

C. 正面教育

D. 实践性

2.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

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 D)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

A. 认知发展水平

B. 气质类型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3.儿童情感类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

(B )。

A. 注重情感体验

B. 注重前期经验积累

C. 激发儿童共情

D. 帮助儿童表达

4.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

(A )。

A. 行为不足

B. 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C.持久性的困难

D. 不理会现实

二、是非判断题

( √ )8.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实践性

原则的要求之一。

( × )9.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

圾没扫干净并巨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

严厉地批评。

( × )12.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应该经常为儿

童在活动中分配角色。

( √ )14.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

多的言语说教这是陶冶法的要求。

( √ )20.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

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 )21.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能够体会到

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 √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处

于核心地位。

( √ )2.语言的内容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对幼儿社

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 ×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习得

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 × )5.科尔伯格提出的个体道德的发展的三水平

六阶段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 √ )6.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

外部行为的评价上。

( √ )7.个体的自言自语以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

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 )8.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

发展的。

( √ )9.研究表明,3岁-6岁时亲社会行为的正式

发生期。

( × )10.表现性目标关注教学的结果,强调目标的

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 √ )11.学前儿童的时间主要有生活实践和游戏

两种形式。

( √ )12.整合性原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

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 × )13.科学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 × )14.幼儿违反规则一般都有主观的动机。

( √ )15.幼儿的说谎行为与发育不成熟有关。

( × )16.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

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在攻击性行为的分类上

属于工具性攻击。

( × )17.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

为所导致的后果,这种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知道方法

是相关后果法。

( × )18.行为不足时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之一。

( √ )1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之一

是由近及远。

( √ )20.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 × )9.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操

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 √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

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 阶段的特征。

( √ )11.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 个月左右。

( × )12.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 × )13.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

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 )14.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 × )15.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

形成道德自律。

( √ )16.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

础。

( √ )17.尽可能注重从当地的社会资源中挖掘和

选择有价值的教青内容,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 × )18.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

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 × )19.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

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 √ )20.随机性和无意性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

特点之一。

( √ )21.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债要及时出现

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 × )22.区域活动应该像教学活动一样有严密的

计划。

( × )8.班杜拉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

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 √ )9.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发

展的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自律道德阶段。

( × )10.个体的自言自语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

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 √ )11.共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

( × )12.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

到外部要求。

( √ )13.在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并不是儿

童刻意为之,而是受限于他们的思维与认知水平。

( √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是从各

类关系的维度展开的。

( × )15.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正面教

育原则的要求之一。

( √ )1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内容选的首要依据。

( √ )17.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自我

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行为控制3个方面的内容。

( √ )18.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要引导学

前儿童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帮助

他人的行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情感支持原则。

( × )19.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

多的言语说教。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要求。

( √ )20.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只可指导儿童活动,不应经常为儿童分配角色。

( × )21.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 × )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 √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 × )9.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剌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 × )11.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不安全型儿童的表现。

( √ )12.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 × )13.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 √ )12. 儿童亲社会行为并非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 √ )13.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 × )14.生成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 √ )15.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 )16.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维度主要有三种: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

( × )1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捞及家庭、幼儿固和社会3个空间范围的生活。

( √ )18.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对象看,它的功能主要有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

( × )19.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

( √ )20.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 √ )21.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 × )22.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是符合要求的。

( × )8.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艺术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 × )9.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是第l阶段的特征。( √ )10.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11.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 √ )12.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 √ )13.电视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 × )18. 一般幼儿不存在行为问题,只有少数幼儿存在行为问题。

( × )20. 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 × )14.表现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即教育目标不是预先设计的,相反它是教育经验的自然结果。

( × )15.教育目标的使用者不能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补充及扩展。

( √ )1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 × )17.教育内容的安排要尽量从孩子们有丰富感性经验的内容开始,逐步加入新的经验内容。这主要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由近到远"的原则。

( √ )18.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

( × )19.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地、习惯性地理解和分享。这种教育方法是陶冶法。

( √ )20.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合作绘画有效提高儿童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歌曲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这种活动安排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原则。

( √ )21.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 × )22.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 √ )8.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 √ )9.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10.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 √ )11.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 × )12.幼儿园应当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

( × )13.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 √ )14.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 × )16.在学前儿童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 × )17.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 √ )18.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

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 × )19.小强与-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

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

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

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

( × )20.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行为

的表现。

( × )21.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

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

( √ )22.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

般可采用正强化法。

( × )23.婴儿自我认识的发生的趋势是:戏物(镜

子)→相倚性探究→与镜像"伙伴"游戏→自我认识

出现。

( √ )24.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

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 √ )25.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

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三、简答题

24.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

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

动的材料。(2) 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

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 教师要适时

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

定指导。

25.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处

理与同伴的关系。(4) 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

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

基本的社会规则。(5) 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

会文化相适应。(6) 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

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

面?

答:第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

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

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待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

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

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

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

际关系等。

24. 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

素。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

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

念。(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

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即学前儿童德智体

美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

发展和儿童的终身发展。(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

社会化;(3)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

培养合格公民。

2、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答(1)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2)整合性的教育

内容与力量观;(3)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3、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

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

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

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4、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1)共情。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

应和体验,既有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

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2)

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

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

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内疚感。内

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

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差生了悔恨自责的内

疚情感。

5、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答:(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

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

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

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

(2)合作。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

不断增加。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

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的反应。

(3)安慰与保护。年幼儿童可以兑周围其他人的情

感悲伤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反应。尽管并不总是很恰

当,但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

人的成分。

6、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

(1)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影响;(2)幼儿

园教育环境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4)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7、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

响?

答:(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

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会需要、使其获

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

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8、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

(2)电视可能会影响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

交往能力的发展;(3)一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能导

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社会领域提

出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息;乐意与人

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

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

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

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答:(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2)社会生活的

现实与发展;(3)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4)相

关学科知识。

1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

情感驱动性;(4)实践性

1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原则。

答:(1)情感支持原则;(2)生活教育原则;(3)

正面教育原则;(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

13、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

征?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

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1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

应用要求。

答: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

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

儿童参与其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2)教给学前儿童

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

1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

应用要求

答: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

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

即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

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贯彻这一原则要注

意以下几点:(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

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

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6、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

幼儿社会性发展?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

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

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

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以一定指导。

1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

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

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

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8、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

计?

答:(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2)

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

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

发主题。

19、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

手段。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

幼儿进行隐形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

的重要特征。

20、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中,有必

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测评

答:(1)在活动的导入环节要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

的兴趣;(2)在活动中腰充分保证儿童的自由活动

时间,使儿童真正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3)尽

量让每个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4)教师通

过适合学前儿童的提问,引导儿童顺利开展活动,

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5)在儿童遇到困难

时,及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21、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

行评价?

答:(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儿童在教

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

动程度;(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

22、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答:(1)持久性的困难;(2)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

行为;(3)不理会现实;(4)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

困难。

23、简述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

处理与同伴的关系;(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

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

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

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24、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问题应选用不同的知道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知道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25、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答:(1)自律被破坏。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做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做出自我评价的机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3)影响师生关系。(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23.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

(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2)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24.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25. 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1)儿童对教青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儿童在教青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昕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等方面的水平。

23. 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5. 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5.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 (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

(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

(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

(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

26故事(一)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他推门进去,门碰到盘子,无意中把15只杯子打碎了。

故事(二)一个儿童的妈妈外出,他想从碗柜

里私自拿些点心吃,他爬上椅子去拿时,把一只杯

子碰落到地上跌碎了。

你认为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上述哪一个故

事中的儿童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参考答案:

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故事(一)中打碎15只杯

子的儿童的行为更坏。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学前儿童处

于前道德发展阶段和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一般到8

岁以后才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幼儿道德评价的发

展趋势具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到根据行为

的动机进行评价的特点只有进人到自律道德阶段的

儿童才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

的判断不仅从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者的

动机的角度去考虑。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

念,他们对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行为的结

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具有很大的直观

性。他们认为造成损害程度大的就是更坏的行为.幼

儿期以后,年龄较大的儿童会逐渐从行为的“主观

动机"去判断道德是非,因而能够认识到故事(二)

中儿童的行为更坏。

1、涛涛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

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

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涛涛爸爸认

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任的需要与要求,

所以对他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

接涛涛下学,本来在班里能干的涛涛只要一见到保

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

的语气和她说话。

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

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对涛涛进行教育

引导。

参考答案:

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

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

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

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

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

化”。

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

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

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

种行为是受动物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

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

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

好的榜样。

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

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

(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涛涛学会尊重

帮助、关心与照顾他人。

2、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

中的妈妈政治补修。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

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

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

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

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

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

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了哪些态

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

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

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

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

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

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

为习惯。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

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境,以使学

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

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

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

(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

面形象为主。(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

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

立与儿童的亲密感。

3、一天早上,小谦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

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到了室

外活动时间,很多幼儿都躲开他,不让他参加他们

的游戏。他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要我玩?”小莎直

率地回答:“因为你总是想当头!”

请分析小谦在这一情景中会体验到什么?教育者应

如何引导小谦从中有所学习?

参考答案:

小谦会体验到之前的行为带来的延迟的自然后

果。教育者可以帮助小谦思考这一体验,而不是通

过让他避免这种体验来帮助他。尽管对他受到的情

感伤害表示同情是恰当的,但是解决小谦引发的问

题却不能帮助他学习。有些成年人坚持认为,任何

孩子都不应该受到排斥,这种想法会毁掉小谦的学

习机会。教育者更好的回应是鼓励小谦思考将来他

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才能被其他同伴所接受。

4、小杰午睡后想和小瑞一起玩。不巧的是,小瑞刚

刚醒,只想单独呆着。由于沮丧,小杰变得具有攻

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小瑞的注意。行为

从轻轻碰升级成用力推,然后就是打。小瑞嚎啕大

哭起来。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们?请说明你的理

由。

参考答案:

当小瑞哭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安慰他。因为

小瑞此时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个人的需要,所以老师

最好选择让小杰离开,并解释说他不能打小瑞。老

师科里冷静地把小杰带到隔壁的房间说:“打人会痛

的。”并告诉孩子:“等你准备好了用你的语言而不

是拳头后,你就可以回去了。小瑞受到伤害了,他

需要感到安全。”

这样老师并没有命令小杰多长时间不许接近小

瑞,也没有利用成人的权利来做所有的决定。相反,

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握需要多少时间,并让小瑞

反思自己的行为,判断何时控制自己的感情。这种

方式可以帮助小杰对自己负责并且能变得更加自

律。

1.小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

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

刀。他检查了小拒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

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拒子里

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

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

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3)你认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

在这一事件中学到一些什么?

参考答案:

(1)可能原因:①小华可能喜欢剪刀;②小华可

能用过后顺手放在自己的衣服袋里了;③小华可能

还不能很好区别处置集体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不

同方法。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①冷处理一定时间,

观察小华是出于何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

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用再提起;(给孩子提供

自我学习的机会);②如果小华确出于喜欢,想据为己

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要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

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与个人财物的关

系);③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1.超超在拿小抹布擦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

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

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一片。

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然后

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

净,超超干了好一阵才干完,在他完成任务之后他

告诉老师很累。

请分析超超的行为,并对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超超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玩耍行为,

但是其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如湿地板可

能容易让其他幼儿滑倒,因此需要制止其行为。

老师要求超超抹干弄湿的地方是要求其对自己

的行为负责,做出补偿。这样超超不仅避免了行为

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要消除自

己行为的后果需要付出努力。这是一种"相关后果法

"的行为问题指导方法。后果法如果运用不当,就容

易变成惩罚。这位老师在这种场合下使用后果法的

做法是正确的,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信,又教育

了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负责。

26. 下午,小一班的小朋友玩音乐潜戏《小娃娃》角色

区中,有许多我子们为配合单元开展从家中带来的各种

娃娃。为了增强潜戏的趣味性,教师鼓励小朋友抱娃娃

演唱。于是,大家纷纷抱起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娃娃,

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娃娃就被他人"认领"走了。

甜甜不甘心自己的娃娃被他人抱在怀里,就和"领养"者

争夺,一边还大声嚷嚷:"我的娃娃,我的娃娃!""领养"

者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我先拿的,我先拿的!"月

月看见自己的娃娃不见了,先向周围环顾片刻,见没有

人帮助,"哇"的大哭起来。潇潇呢,不争也不哭,只是

默默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博文则

一屁般又坐回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不想抱娃娃,这

个歌难听死了! "

(1)请分析孩子们的行为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

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参考答案:

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行为,属受挫后的

外在反应表现,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没有学

会在同伴交往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道如何

向别人索回自己的物品。

教师发现后,应停下游戏,提出问题;生气能让

娃娃回来吗?让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玩具

交换是孩子们认同的一种方式,但教师应引导幼儿认

识到"要用小嘴巴讲话!"知道"哭没有用,自己去想办

法,和别人商量商量,两人一起玩(交换一下)",知道

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这里涉及幼儿如何进行同伴交往及学会表达等问题。老师应对小朋友提出要求;在家里或幼儿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办法讲出来,大家才好帮助你。

26.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参考答案:

(1)可能原因: A、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与行动,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B、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C、小班幼儿还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2) 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 分开两人( 避免冲突升级);B 安慰两个孩子( 平稳情绪);C 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 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D 请小可说说他刚才想做什么川让小里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要来破坏她的山) (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27.5岁的小庄正在夸夸其谈地说他的英雄事迹,而周围的同伴并不认同他?并争辩说"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小庄与他们争执起来,而且坚定自己的想法。这时,老师认为小庄需要更多的专门的反馈信息。他把小庄带到旁边真诚地说"当你告诉你的朋友那些不可能的事时,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老师接着说"如果你告诉别人的东西不是真的,那么以后当你告诉他们真实的事情时他们也不会相信你了。"

(1)请分析小庄说谎的原因;

(2)请评价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原因分析:小庄说谎与其发育不成熟有关。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而孩子却真诚的认为这些谎言是真的。

(2)对老师处理方式的评价:老师的做法是对的。教育者需要更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小庄或许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知识,而老师就在旁边帮助他成长。老师的目的是帮助小庄区分真实和伪装之间的不同,但同时又没有使得他失去对伪装的兴趣。

26. 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己走到门口的轩轩忽然停下,而其后的亮亮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看见停住的轩轩,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轩轩被撞哭,亮亮却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轩轩哭着说"我忘了放书。"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

(2)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参考答案:

(1)可能原因:A活动规则有待完善,狭窄的教室门容易引发冲撞事件,需要改变搬椅子的时间或规则。 B幼儿活动协调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C 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 :A 安慰轩轩(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B 引导理直壮的亮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合理的伤人也是不对的);C 引导小朋友讨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小朋友自己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理性地处理冲突 );D 请两位当事者讲讲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学习沟通与了解对方的感受 )。

五、应用题

1.请为大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保护自己”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活动教案:

生气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看图了解小动物生气的原因,学习针对图意讲述

2.知道生气时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幼儿活动前与家长讨论消气的方法

活动过程:

1.看幼儿用书上的前三幅图,说说这三只小动物

(1)观察小动物的表情,神态,说说他们怎么了?

(2)小动物为什么会生气?猜猜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

2.交流自己生气的经历

你有没有生气过?为什么事情生气?

3.分享交流消气的方法

(1)了解生气是一种自然情绪,并且懂得生气过

多会影响身体健康。

(2)以帮助小动物的方式交流消气的方法(引导

幼儿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

可是这三个小动物还在那儿生气呢,快想想办

法帮他们消消气吧,谁有好办法?

(3)看幼儿用书上后面三幅图殛,相互说说小动

物用什么办法消气?

4.小结启发

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

及时分析疏导,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提高幼儿自

我控制与调节情绪的能力。

7.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与"民族文化"主题相关

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教案完整(活

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

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

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

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

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27.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与"行为规则"主题相关

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F教案完整(活

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

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

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

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

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2.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六一”节日庆祝为

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

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一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

出完整的教案。

答案提示:

1.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方案架构合理,有

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

思路阐释清晰合理。

2.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

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

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方案与活动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意义,感

受“六一”节的快乐气氛,感恩周围的人们对自己

的关心和爱护。

2.学习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建立初步的计

划意识和自主意识。

3.学习调查、组织、协商等方法,提高社会交

往的技能。

主题网络请参考书第185页范例。

语言综合活动:“六一”节真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

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

2.围绕“六一”七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3.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 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

(2)讨论 :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

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

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2.讲述别人的快乐。

(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

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

在做什么?

(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3.讲述最感兴趣或最高兴的一件事。

“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最高兴的一件

事是什么?

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

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

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

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

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

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

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6.请为中班下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三八"节主题

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

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教案: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活动目标:

1.能了解妈妈哺育孩子的辛苦

2.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3.懂得关心爱护妈妈

活动准备:

1.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各种哺育孩子的生活照

以及录像

2.音乐《小乌鸦爱妈妈》

3.邀请家长1一2名

活动过程;

1.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1)看妈妈怀孕时的照片与现在进行对比

(2)听妈妈谈一谈怀孕时的感受,知道妈妈怀孕

时的不便与辛苦。

2.幼儿看录像,妈妈讲述孩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就很爱我们,

我们出生后,他又细心地照顾我们,因为妈妈爱我们。

3.谈论如何关心爱护妈妈

(1)孩子们,我们的妈妈那么的爱我们,那么的辛

苦,那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幼儿互相交流。

(2)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爱妈妈的。

(3)自由谈谈妈妈和孩子之间如何相互关心。

4.小结: 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关心她、爱她,

帮助妈妈,听妈妈的话。

幼儿跟妈妈一起表演唱《小乌鸦爱妈妈》。

建议:可将一些妈妈照顾小宝宝(幼儿自己)的

照片在教室里展示,并要求幼儿在家里力所能及地

帮妈妈做一些事。

3.请为小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交往相关的活动方案,

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

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

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教案1:

我会打招呼(小班)

活动目标:

(1)知道打招呼是一种有礼貌的行为。

(2)学会说"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兔子两只、羊一只、大公

鸡一只)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练习打招呼的语言。

教师:一天早上,小兔醒了,它看见了谁?会说

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妈妈,早上好。(个别、集体分

别练习)

教师:兔妈妈送小兔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小

兔看见了谁?它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山羊医生,早上好。

教师:兔妈妈送小兔来到小班门口,小兔看见了

谁?它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公鸡老师,早上好。

教师:妈妈要上班了,小兔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妈妈,再见。

教师小结:这只小兔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学学

这只有礼貌的小兔。

(2)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角色,进一步练习打

招呼的语言。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请个别能

力强的幼儿扮演羊医生和公鸡老师,并戴上相应的

头饰,与教师一起表演故事。

(3)迁移经验,鼓励幼儿主动与成人、小朋友打

招呼。

教师:你还会和谁打招呼,怎么打招呼的?快来

告诉我们。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会和许多人打招呼,希

望您们做个会主动打招呼的好宝宝。

参考教案2:

办年货

活动目标:

(1)能说清除自己购买的年货名称。

(2)体验办年货的感受和迎新年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1)每人带一份年货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2)六个盘子里放有瓜子、花生、糖果。

(3)幼儿用书《新年》。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课题;

-一"快过年了,爸爸妈妈带你们买过年货吗? ""你在哪儿买的年货?"

(2)交流分类年货z

介绍年货;

-一"你去超市买年货看到些什么?超市里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你们买了些什么?"(幼儿介绍并展示其带来的年货。)

尝试分类;

一一"这里有好多年货,能不能给他们分类?气根据分类情况,请幼儿将年货分装到不同的盘子里。"

小结分类情况。

(3)品尝交流;

一一"让我们一起尝尝小朋友们带来的年货的味道如何?"

每桌一份瓜子、花生、糖果;品尝完后,每组幼儿把桌面收拾干净。

(4)阅读图书:幼儿能凭借插图理解图书内容,学习儿歌《新年》。

4.请简要分析下面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

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小雨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小雨的头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小雨抬起头,看着妈妈说说,:"我还要玩一会儿 "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小雨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小雨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玩品一小会儿,好吗?"小雨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小雨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小雨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顾雨祷的边上。小雨拿着他插的宝剑在赵孜纯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赵孜纯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小雨用手当宝剑,在赵孜纯身上乱打,赵孜纯哭着喊"老师,他打我。"小雨的妈妈看见赵孜纯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小雨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小雨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小雨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小雨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答案提示:

基本要求:原因分析既要阐述相关理论依据,又能结合具体情境;指导计划要符合儿童心理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规律,并具有可操作性。

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影响的媒介。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小雨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小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指导计划:

(1)和家长沟通,帮助调整教育方式。请家长给予小雨更多温柔的关爱和照顾,比如经常抱抱他,给他作一些身体的按摩。有助于他内心的安定,避免攻击与暴力。

(2)请家长协助尽量不要小雨看暴力性的动画片,向家长介绍一些有益的动画片。

(3)请被打的小朋友和小雨进行对话,让他了解别人被打时的感受,同时辅以讲相关故事的方式,让小雨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4)在幼儿园通过分派给小雨积极有益的任务,让他建设性的运用自己精力,转化他的攻击行为。5.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中秋节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教案:

好吃的月饼

活动目标:

1.了解做月饼的过程,在制作中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做月饼的材料( 面粉、模子、各种馅子或橡皮泥)

3.背景音乐及月饼制作过程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听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

仔细听歌词里提到了哪样点心? (月饼)

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吃月饼呢?

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它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由此,我们在每年的中秋佳节的时候都要吃月饼。(要把月亮和月饼衔接起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关联,这样能更好的关注到经验的连续性)

二、欣赏各种月饼,交流参观、品尝的发现

提问:你们看到或者品尝到的月饼是怎样的?

1.说一说看到的月饼(欣赏花纹、形状、大小)

2.闻一闻月饼(香喷喷)

3.品尝月饼(说出各种各样的馅)

三、了解月饼的材料及制作过程

1.观看月饼加工录像

又香又甜的月饼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2.讨论制作月饼的材料和方法。

(1)介绍制作月饼的材料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 主要是使用模子这一步骤)

四、制作月饼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用真材实料制作月饼,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橡皮泥来代替。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自然后果法)。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3.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5.幼儿的(自我中心)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7.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际成效)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思修期末复习提纲 福师大闭卷考

绪论 一、适应独立生活能力(大学生适应大学的很重要的一点)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二、培养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在现实基础上迎接的挑战(1)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五、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一章 一、理想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形成的、可能实现的、对未来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理想的特征:(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3)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三、信念的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念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持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仰与信念: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四、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六、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辨析、材料) 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挑战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垮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只要善于利用顺境,用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七、怎么实践理想(看分数的多少展开)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现实与理想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接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蕴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又包含现实,也包含现实发展的因素和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3)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4、情感目标。 5、统一,可操作。 6、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儿童社会性发展; 7、全面、具体、有操作性;重点、难点。 8、参与度;学习习惯。 9、目的与内容;评价资料。 10、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 11、适应面广; 12、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市场营销复习资料(开卷有效,闭卷应该也有效)

第一章市场和市场营销 关键名词市场市场营销需要欲望交易市场营销者宏观市场营销学微观市场营销学 1、市场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 换过程。P2 2、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 P3 3、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基本目标是满足需求和欲望,达成顾客满意,并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市 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使个人和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市场营销是企业的核心职能。P5 4、需要,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需求。P5 5、欲望是指想得到上述需要的具体满足品的愿望,是个人受不同文化及社会影响表现出来的对需要的具 体追求.p5 6、交换是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P7 7、交易是交换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交换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P7 8、市场营销者,是指希望从别人那里取得资源并愿意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的人。市场营销者可 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P7 9、市场营销学20世纪初创建于美国,是一门应用性经营管理学科。P9&P15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关键词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哲学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顾客让渡价值顾客忠诚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价值链供销价值链价值链战略环节倾听学习组织创新 1、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互利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分析、 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P27 2、市场营销管理的本质是需求管理。P27 3、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P28 4、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划分为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推销(销售)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前三个是旧观念,以企业为中心;后两个是新观念,称为顾客(市场)导向观念和社会营销导向观念。P29 5、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 生产观念:消费者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并且买得起的产品。企业致力于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产品观念:消费者最喜欢高质、多功和具特色。企业生产优质产品并精益求精。 推销观念:消费者有购买惰性,营销管理中心是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P30 6、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四个主要支柱:目标市场、整体营销、顾客满意和盈利率。 P33 7、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P33 8、社会营销观念的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补充与修正。P33 9、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P35 10、顾客认知价值(顾客让渡价值)一般表现为顾客购买总价值和顾客购买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前者又包 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后者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 P36 11、高度满意的达致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P39 第三章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 关键词战略总体战略“市场成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多因素投资”矩阵成长战略一般性竞争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 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功能、调控功能与评价功能。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6、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7、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德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8、行为练习法是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经常性德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10、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11、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和分享的方法。 12、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班组团队管理复习重点闭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 1、头脑风暴法的步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提出想法;第二个阶段是批评、评估并对各种想法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这两个阶段可以同时进行。 2、智商是控制自我情绪的方式,是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直觉和理解。 3、KOLB学习周期由四个阶段构成,所有阶段都同等重要。 4、从长期目标到中期目标再到短期目标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目标越近,就要越具体、越精确。 5、关于制订工作计划,“计划必须是适合自己的,才能从中获益”的说法正确。 6、追求目标的完美能使工作计划圆满地完成。 7、工作计划一旦做好,就不要改动了。 8、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就必须是1:1的平衡。 9、林总总是习惯与其团队进行口头沟通,在口头沟通时应注意沟通对象、信息内容、方式方法等问题。 10、小吉所在的团队,其中非语言沟通占很大比重,尤其是目光和表情的沟通,这属于非语言沟通中的“身体语言沟通”。 11、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各种障碍都能克服。 12、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一些情况,比如,让旁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13、李建习惯在工作报告中进行提问,提问是其抓住听众心理的一种手段。 14、工作报告就是向人们灌输信息的过程。 15、刘总的项目团队非常重视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影响,那么,利益相关者指的是“能够使企业增加利益的人和团队”。 16、企业子公司的文化一定与其总公司的文化相同。

17、易经理在公司深刻地体会到,在由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个人的工作目标过程中,必须保持上下信息和沟通渠道畅通。 18、李琦领导着一支优秀的团队。像这种高效的团队都具有多种相似的特征,“有能力超强的人”就属于优秀团队的特征。 19、小文领导的小组如其他的组织一样,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冲突。那么解决冲突的方式可以是对抗、回避、迁就、折中,或者协作。 20、团队的类型有很多,所以说一个团队只能属于其中一种类型。 21、李总对于员工学习的反馈经常会提出赞扬,提出赞扬不需要注意在恰当的时间说。 22、团队领导者在支持团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扮演导师、培训师、鼓励者等多种角色。 23、宏玉有限公司如其他公司一样,会制订不同阶段、不同专题的计划。一般来说,计划进度的安排不只包括任务进度,还包括人员安排、资源计划。 24、任何计划的质量都取决于制订计划时所获得的信息。 25、裕兴公司在团队管理中用到的激励理论主要依据是人们的期望是与他们的努力相关的,这种激励理论是期望理论。 26、马斯洛认为人们需求的满足都是从低层次需求到高层次需求的过程。 27、实行轮换工作必须建立在团队成员有效完成每个任务的基础上。 28、绩效激励总是有效的。 29、龚总是一个项目经理,在他的团队中,有一种开放和信任的气氛。这说明龚总作为团队领导者,在“团队建设”方面扮演的角色很成功。 30、贾经理在其团队中,常常与员工共同控制,与团队成员充分协商,并共同作出决定。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命令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适用试卷号:1070(闭卷)《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特别提示: 1、考试时需带备三证: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缺证者将不得参加考试; 2、此科目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不得携带与考试无关的东西进入考室考试; 3、考试时出题方式会有所改变,例如:①资料上的简答题“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在考试时的问法会变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②选择题会将A、B、C、D顺序打乱。望各学员认真复习,迎接考试。 一、判断题 ( √ )1.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 × )2.效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2.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小。 (√)3.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4.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医院的门诊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组织。 (√)5.领导活动古今中外都有相通的地方,但是领导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对领导者的素质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6.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是现代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之一。 (√)1.坚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4.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6.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1.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2.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 (×)3.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4.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5.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 (√)6.工作设计是指为一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1.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2.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4.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1.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2.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3.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4.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职权。 (√)5.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 ABCD )。 A.社交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安全需要 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E.相互尊重的需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我国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安斯沃思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和反抗性三种类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评价正确的是()A.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B.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C.反抗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D.回避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父母B.幼儿园C.邻居D.电视 4.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不包括() A.儿童发展观B.父母认知观 C.儿童教育观D.父母期望观 5.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的人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合作D.家庭的专门教育

7.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 8是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A.班杜拉B.布郎芬布伦纳C.皮亚杰D.柯尔伯格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个性结构的子系统() A.自我调控系统B.自我认知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个性倾向系统 10.矫正幼儿的不良品德应采取什么措施?() A.榜样示范B.表扬鼓励 C.家园一致性原则D.全选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约翰·鲍尔比B.弗洛伊德C.帕顿D.皮亚杰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 A.西方社会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D.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A.针对性B.过程性C.全面性D游戏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0、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和动机过程。 1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