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教学中课件正确的使用.kdh

数学教学中课件正确的使用.kdh

XIN KE CHENG XUE XI

2009-6新课程学习

实验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谢正红

王庆维

一、问题的提出

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必修1)的第三章第二节中是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得氢氧化亚铁。二、课题的设计

1.课题计划

①以课堂教学为素材提出问题;②教师

给予适当启发点拨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③通过讨论,

提出其他的制备方法。2.活动策略

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实现主动学习的策略。②通过查找资料、分组实验探究体验研究过程的策略。③交流实验成果,实现合作学习的策略。

三、课题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学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我们通过预习了解到取得氢氧化亚铁的方法,教师马上要求我们演示并让认真观察:在试管中先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结果并不像书中叙述的那样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连瞬间的白色沉淀现象都看不到。咦,怎么没有白色沉淀?怎么会是灰绿色的很快又接近红褐色呢?这时,我们的脸上充满了诧异,求知的目光聚焦到教师那里。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探究性课题留给我们学生。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问题讨论,

充分发挥思考问题能力

我们得出得不到白色沉淀的原因有:Fe (OH )2很不稳定,极易被氧化;Fe (OH )2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空气中有O 2;溶液中可

能有溶解氧;溶液中可能有少量的Fe 3+。那么要制备氢氧化亚铁其关键是:

需要创造的条件:无Fe 3+的环境;无O 2

的环境

可以采取的措施:排除溶液中的Fe 3+→加铁粉;驱逐溶液中的溶解氧→加热煮沸;避免与空气接触→反常规操作、油封、滴管的使用、试剂瓶装满等。

3.总结,

得出其方法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最后得出多个不同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

4.分组实验并记录

第一组:用浓硫酸配制5mol/L 的

H 2SO 4溶液;

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还原铁粉,迅速加入刚配制好的硫酸;待反应接近尾声(气泡减少但还存在)时,向其中滴入几滴植物油,用长镊子夹取2片片状的氢氧化钠固体,插入大试管溶液中(用镊子夹住不要松开)。观察记录:随着氢氧化钠的溶解,便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即Fe (OH )2的生成,现象明显,因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在继续,放出的氢气抑制了空气与溶液液面的接触,延缓了氢氧化亚铁的氧化过程,白色絮状沉淀持续了1分钟左右。

第二组:取少量FeSO 4和用砂纸打磨过

的铁钉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蒸馏水和2滴稀硫酸于试管中,使FeSO 4固体完全溶解,

微微加热赶走其中的氧气;再用光亮的铁丝

扎一小块金属钠,迅速插入试管中下部。观

察记录:金属钠一接触硫酸亚铁溶液,就放出大量气泡,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同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并向试管底部徐徐飘落,直至钠反应完毕。白色沉淀还没有转变颜色。

第三组:在大试管里注入少量新配制的FeSO 4溶液,并滴几滴汽油形成液封;用

镊子夹取一片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插试管中

的液面下。观察记录:可观察到白色沉淀,但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

第四组……

四、问题总结

通过对实验探索,不仅提高我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经历了“查找资料———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点评:新的课改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桥梁。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同时激发

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和深刻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临湘三中高151班

实践探索

多媒体课件突破了以往教学内容单一化的学习信息呈现方式,在教学中加入了图、声、文等信息,使得学生面对的不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或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世界,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

新颖化,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趣味性。1.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

碍。

如果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或画面,学生的思维逐渐达到表象化阶段时,教师的思维启示点与学生思维障碍点将趋于统一,各种矛盾也即将化解。

2.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

在数学应用题中,有些题的情景比较简单,或学生比较熟悉,数量关系比较明显,只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或通过一般教具演示、线段图分析、投影手段等辅助

教学,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但有些应用题的情景及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使用上述教学手段较难把题中的情景呈现出来供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那么,对这类应用题的

教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可使这类问题迎刃而解。

3.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除法的两种分法是低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的不同含义,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建立正确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生初步学习两种分法后,运用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对比题组,作为学生思维整合,获取知识信息的感知材料,通过思维过程的对比展现,强化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整合度,努力实现综合贯通,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4.在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几何与中学几何不同,不是一般的论证几何,而是直观几何和实验几何。

因此,在几何教学中要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在

数学教学中课件正确的使用

邓乾坤

77

2009-6

新课程学习XIN KE CHENG XUE XI

!!!!!!!!!!!!!!!!!!!!!!!!!!!!!!!!!!!!!!!!!!!!!!

实践探索

这个过程中积累几何形体和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而《梯形面积》(《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一课的重点也在于怎样把一个任意

形状的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来求出它的面积,也正是这个“任意”确立了这种“转化”,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教材给出了两种具有典型的“分”与“合”的方法。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还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而

一些方法光靠

“说”显得过于抽象,如果让学生看着老师剪拼又显得过于呆板,其效果也不明显。

对于课件在教学中有如此多的好处,那我们应该制作一个怎样的高标准的课件就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对此有如此的看法:1.弄清制作什么内容的课件。并不是一节课都需要使用,也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因此,

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对要讲的每一节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把握,了解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哪些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哪些内容易混淆,不易讲清;哪些内容跨度大,知识发展过程不易展现;哪些地方适合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选择地、尽可能地制作必要的课件,甚至有意识地、创造性地挖掘内容制作课件,

辅助数学教学。

2.分清制什么类型的课件,

为什么要制作这一课件。一般来说,数学课件常用的有

复习型、习题型和新授课型。依据不同类

型,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为了澄清概念、创设问题情景、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是为了展示数学过程,还是为了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等。

但是,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当,同样会功亏一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

仅仅是将我们的

“书本或黑板”搬家,与在黑板上的展示相比,只是为教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这样的使用是可有可无的。

1.避免上

“课件课”所谓的“课件课”指的是,一节课,学生总是围绕课件转,课件的播放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都在课件里,上课时老师只需要点击课件,学生只需要观看屏幕即可。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直抱臂坐直,在知识产生环节,本应有的操作、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没有了;在知识巩固环节,本应该有学生动手书写解答过程的环

节没有了;在知识拓展环节,本应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锻炼发散思维的活动没有了。

2.避免课件的

“假直观”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时候充当的只是模像直观,是取代不了实物直观的。比如:为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时,就不能做成多媒体课件;再比如建立1厘米的概念时,也不易在屏幕上观察放大了的1厘米。

总之,课件取代不了学生真实的体验,观察取代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我们必须认清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地位和作用,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

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

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之说。因此,“读”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是文字科的常规教学方法,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学生读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读题”即用有声语言把题目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明白道理,弄清条件与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读题时,学生不应是简单的有口无心,流于形式。在这之前,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带者问题去边读边思考,并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去发现,去探索,再运用逆向思维去验证,去推敲。例如:我在向学生讲授乘法的结合律时,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反复读题目,画线段图,并让学生动手把它解答出来,在指名表演中,出现了四种解法。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规律,乘法结合律这一新的概念很自然的就被学生自己牵引出来了,这就说明

让学生自己经常性的“读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二、“读题”有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程度学生在分析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原因时常常唠叨“这题我看错了,这个字我没看清楚”或“这题我看掉了”等。究其原因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不仔细读题造成的。这些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也是不应该出现的。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抽出一些时

间,让学生读题,并且把题目读熟读懂。因为在读题之前学生就充分运用了视觉和脑,进而感知信息,再通过读,把正确无误

的信息输出,自然不会把“和”当成“积”或“差”,也不会把“+”写成“÷”或“-”,更不会把52写成25等。所以,只有养成了“读题”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程度,才不至于漏题,误解!三、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读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学生都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心理特点,我抓住这一特点,精心组织让他们去读题,有的小组为了表

现自己的实力,都大声朗读,比平时的声音洪亮一倍以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既

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注重了个别学生,使他

们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一活跃,

教学效果就会不同凡响。

四、“读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拿到应用题,往往不知从何下笔,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采取读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即读懂读通之法。例如,在解答已知三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求第三个数量的应用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多读题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列举一例,以求印证。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题中的“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与“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等句子是重点,可以让学生抓住不放,读重点,细体会,学生在明白题意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后,再细品题中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通过这种形式的读题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更为明确,就会迎刃而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性的让学生进行读题训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长堰塘小学

也谈蹝读蹞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胜义7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