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核版)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审核版)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0多年前严复翻译穆勒的那本名著《On Liberty》时没有照原书名直译,而是另起名曰:《群己权界论》。这个书名不仅准确表达了穆勒原书的核心思想,而且比原书名表达得更精辟。“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民主与自由、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各有其界限,这就是“群己权界”。用“群己权界”这四个汉字来表达现代文明的基本精髓,其实在西方语言中,恐怕也没有比这更准确的说法了。仅此而言,中国人理解现代文明的能力一点儿也不差,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机缘,这种文明最初是出现在西方。

人有个性,同时也有社会性。因此人的事务也历来有两个领域:有些事务属于个人领域,有些事务则属于公共领域。属于个人领域的事务,例如婚姻,个人应当有处理的权利。当两个人的个人权益发生关系时,就导致了双方都认为有利的自由交易原则。而属于公共领域的是关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组成公众的每个成员个人利益的总和,他们因此都应有选择权。但由于公共利益不可分割,因此公共选择只能满足尽可能多的成员而无法满足所有成员的偏好。这就是民主和多数决定原则。

这两种原则不能颠倒互用。一个人钱包比较鼓,如果大家决定开个会举个手把里面的钱分了,那一定会少数服从多数,但这显然是荒谬的,他要是不乐意,大家就制裁他,这就叫多数人暴政。国库里钱更多,而且是全民所有的,里面必然有你的一份,你能不能把你的那份提出来盖个别墅?你不是有财产自由权吗?然而无论中外各国,过去的确都有这种颠倒的时代:一方面公共权力支配个人事务,例如婚姻不由个人而由“家族的利益”乃至“国家利益”来决定。另一方面,公共事务又由个人或小集团专断,例如封建时代所谓的“家天下”。

而且这两种现象往往同时存在,用严复的译语来说就是:“己”域无自由,而“群”域无民主;或者,“民主”误用于己域,而“自由”误用于群域。

纠正这样的“误用”,就是现代化的根本之义。现代文明中有左、右派之分,但他们在“己域要自由,群域要民主”这两个原则上实际上并没有分歧。这也是大家都要“反封建”的原因。但在这种界定的分歧中便形成所谓左右的对立。

但是,在更广泛的领域“群己权界”则清清楚楚,属于左右派的共识,比如法律属公域,言论属私域。这些共识可概括为三点。一、私域自由、公域民主是两派公认的;二、私域公域必须划分而不能混为一谈也是两派都肯定的;三、对一些最基本领域的公域私域之分两派也有共识。脱离了这三点构成的共同底线,就不是什么左右之争了,而是背离了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穆勒《On Liberty》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群己权界”,严复的翻译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它,而且比原书名表达得更加精辟。

B.所谓“群己权界”,就是“群”“己”之“界”的“权”,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群界”和作为个人私属领域的“己界”各有一套“权”的规则,“群界”适用公权力的民主规则,“己界”适用私权利的自由规则。

C. 中国人理解现代文明的能力一点也不差,他们甚至创造了“群己权界”这一现代文明的精髓,可惜由于历史的机缘这种文明最初并未在本土实现。

D. “群己权界”亦是“群”“己”之“权”的“界”,其实就是为两套规则画了一条界线,自由规则的界限固然只能到“己域”的边界为止,民主规则的界限也只能到“群域”的边界为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公共领域内的事之所以必须使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是因为公共利益不可分割,无法同时满足组成公众的每一个成员不同的利益选择。

B.中外的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民主”误用于己域而“自由”误用于群域的颠倒情况,以至于己域无自由,群域无民主。

C.一些模糊领域难以界定是群域还是己域,这种界定的分歧构成左右派的对立,但由于有“己域要自由,群域要民主”的一致原则,这种对立不是不可以消除的。

D.现代文明中虽有左右派之分,他们之间虽有左右之争,但只要都不背离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或者说,都是“反封建”的,那么他们就都是属于“现代文明”这一派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己域用民主,往往会造成多数人暴政,群域用自由,事实上只是少数人的专制,因此群己权界决不能颠倒,否则必然走到现代文明的反面。

B. 个人领域的事物个人当然可以自由处理,所以当两个人的个人权益发生关系时,就按互利的自由交易原则来处理,但是当更多人的个人权益发生关系时,就要用公权力的民主规则来处理了。

C.法律属公域,因此不能私设一言之公堂,言论属私域,因此即便对于公共事务,也不妨自由议论,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共识。

D.私域公域必须划分而不能混为一谈,即便是一些模糊的或者说是灰色的领域也不能例外,这也是现代文明的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为翻译事业的一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草婴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把目光转向当时被认为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苏联。受鲁迅“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翻译理念的影响,开始文学翻译的生涯。1942年,草婴的第一篇译作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刊登于《苏联文艺》。这篇小说描写了基舒卡老爹只身抗击德国鬼子的英雄壮举,小说的格调与当时的国情十分吻合。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以俄为师”的大背景下,草婴译过大量介绍苏联国家制度、企业中党的管理、婚姻家庭、儿童教育的著作以及俄语文法读物,同时向中国读者引介俄苏文艺作品。1955年发表译作尼古拉耶娃的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由于小说内容是“关心人民疾苦,反对官僚主义”,提倡改革,得到当时胡耀邦的重视和推荐,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连续两期转载,发行量达数百万册。小说主人公娜斯嘉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这篇翻译作品影响乃至催生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一批“干预生活”的优秀作品,并在新时期被誉为“重放的鲜花”。

徜徉于俄罗斯文学世界,草婴发现俄罗斯有900多年的沙皇统治,在反封建专制方面与中国有共同语言。在众多俄罗斯作家中,草婴最后选定以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为主攻目标,“从他们的作品里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人性的光辉是最强烈的,我的感受是中国

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需要唤醒和培养人性。”

1956年的最后一天,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开始在《真理报》上连载。小说讲述一名战俘的故事,作者对主人公索科洛夫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和占主流地位的“不是阵亡就是叛徒”的观点格格不入。小说在《真理报》连载后,报纸被抢购一空,很多市民在寒风中聆听了电台的广播,热泪盈眶。有着思想家敏感的草婴立刻动手翻译了这部作品。草婴后来写道:“我在翻译时心情激动,常常停下笔来擦眼泪……”

“文革”期间,草婴受到迫害,被剥夺了写作权利。那些日子,他一直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很早就接触过托尔斯泰作品的草婴认识到,要结束这样的悲剧,首先必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在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之后,1977年,草婴着手翻译托尔斯泰,从《安娜·卡列尼娜》开始,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译出《托尔斯泰小说全集》20卷,共400万字。有人说,俄罗斯文学中的人道主义、苦难意识,对人的精神世界细致而深刻的探索以及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滋育了中国文学。这其中,有草婴的功劳。

在翻译界,草婴以认真严谨著称。光是一本《战争与和平》他就翻译了6年,书中有559个人物,他对应着做了559张小卡片,将每个人的姓名、身份、性格特点写在上面,直到真正进入小说中的世界,才开始动笔。他透露过自己翻译时的“工序”:首先是反复阅读原作,在头脑中产生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步再动笔翻译,逐字逐句地把原著译成中文;完成译稿后,再对照原文仔细阅读译文,看有无脱漏、误解之处;然后从中文表达的角度审阅译稿,还经常请演员朋友朗读,以改正拗口的句子;这之后才会把译稿交付编辑审读,再根据编辑的意见,做出慎重而必要的修改;校样出来后,他至少还会通读一遍。这六道“工序”保证了草婴译著的高质量。他的译作在很多人看来堪称典范,备受推崇。为了确保译文的质量,草婴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指标:平均每天只译1000字。草婴说:译者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翻译机器”,文学翻译更需要感情共鸣,只有感情被打动了,才能把自己融入原著那种氛围之中。

作家冯骥才在《草婴先生》一文中说:“翻译家的工作不是‘搬运’别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或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它可以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开启灵魂、建设心灵的事业。”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柯富安这样称赞草婴:“您是连接两个伟大邻国人民心灵感情的拱梁……‘草婴’这两个汉字表现出难以估计的艰苦劳动、文化上的天赋,以及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的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