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拼摆图形知多少

拼摆图形知多少

拼摆图形知多少
拼摆图形知多少

拼摆图形知多少

一、课题的确定

本次课题的确定,缘于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上的一道习题,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比较周长。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由此,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16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可以摆3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那么17个,18个呢?更多的呢?”“16个可以拼摆3种,2个或3个只能摆一种,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摆成的长方形就越多呢?”“多少个才能摆成正方形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在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虽然他们并不清楚面前河水的深浅,但是这种善于研究善于思考的精神让我激动,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表扬,使其树立成功的信心,研究的动力。借着兴致,我将这些问题归纳整合,分三个梯度进行研究,定为“用口诀摆图形”、“图形的拼摆规律”、“周长相等下的面积拼比”这三个课题。

长方形和这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是三年级段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重点,两者对比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熟练计算方法,增强计算技能,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的布置和指导

首先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分别选各层次能力的学生参加研究(提出问题的学生优先参与),3个小组,每小组暂定5人。

任务布置下去后,每组5人自行分工,推举组长,协调好时间和关系,采用分析、实验、画图等方法研究,并适时做好记录。

各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和进度及时向老师汇报,教师予以适当调整和指点。如第一小组研究能力弱一些,教师可以多做指点,可在一边随时观察,随时调整。其他组也要适当调整研究难度,不能因过难研究未果而让学生失去了研究兴趣。

三、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咱们一起研究了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能画几个?

生:3个。

师:是不是任何面积的长方形都能画3个?

生:咱们还发现了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怎么样?

生:长、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师:那么反过来,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面积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课下,咱们班一些爱研究的同学对这些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咱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果。

(二)小组汇报

1、第一小组汇报

研究成员:我们小组研究的是2——2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

形各能摆多少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我们逐一进行了研究,并列表如下:

生:你们是怎么找出所摆的个数的?

研究成员:咱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们发现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们的口诀有直接的关系。如得18的乘法口诀有二九十八、三六十八,这样很快就能知道一共摆几个。

生:还有一个呢?

研究成员:每种类型都有摆成一行的情况,这就是宽是1厘米、长是小正方形个数的长方形。

研究成员:对!我们还动手验证了一下,看看都能摆成几行。如20个小正方形可以摆成一行或两行或四行,其他都是重复的情况,所以能摆3种。

师:一组用口诀的方法求出了所摆图形的长与宽,而且还知道能摆几个,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生:有的就不能用口诀,如用19个小正方形来摆。

研究成员:没有得19的口诀,所以只能摆成一行,也就是只能摆出一种长方形。

生:如果有更多个数的小正方形呢,也用口诀吗?

师:第二小组又接着进行了研究,咱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汇报。

2、第二小组汇报

研究成员1:我们在一组的基础又继续进行了研究,列表如下:

我们发现,并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摆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也越多。如23个、29个、31个、37个、41个、43个、47个都只能摆成一行,也就是只能摆成一种长方形,和一组研究中的2个、3个、5个、11个、13个、17个、19个一样,也就是只能摆一种。

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研究成员2:如40个小正方形,我们就用2、3、4、5、6、7这些一位数去除,看是否能整除,得出 40=1×40,40=2×20,40=4×10,40=5×8,可以看出40个小正方形能摆4种不同的长方形。

如41就不能被这些数整除,所以只能摆一行。

研究成员4:我们还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实际操作摆了摆,看能否摆成整行,验证了确实符合我们的想法。

研究成员5:我们通过查资料,还知道了只能摆一种的这些数叫做质数,其他的叫做合数。

师:哦,这是五年级学习的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

研究生1: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长方形,24个能摆4种,48个能摆5种。12的两倍的是24,24的两倍是48,所以我们就推想首先能摆6种的就是96个小正方形,首先能摆7种的就是192个小正方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迟疑片刻,思考中……)

生:只有24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才能摆4种不同的长方形吗?

研究生1:当然不是,24个小正方形是第一个能摆4种的,还有30个、36个、40个。

师:非常了不起,我们为他们的发现鼓掌!数学知识是无穷的,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规律,我们要善于做一个知识的发现者。

3、第三小组汇报

研究生1:我们组研究的是关于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关系的问题。我们知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围成正方形时的周长最短。那么反过来,我们推想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呢?

我们实际操作了一下。拿一根2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9厘米

1

2

3厘米

6厘米

4厘米

5厘米

它们的面积依次是9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21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25平方厘米。这正验证了我们的推想,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师:能联系生活说一下吗?

研究成员:暂时还没有,我们还在研究中。

师:其实还可以围成一种图形,它的面积更大,猜一猜。

生:圆形。

师:对!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为什么围成圆形面积更大,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东西做成圆形的?

四、课后研究及成果展示交流

课下学生继续研究圆,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来证实,并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根据自己的汇报形成书面材料,贴于班内共同交流,带动了更多学生探究的兴趣,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

五、教后反思

仅仅是一道课后习题,仅仅是教师的几句引导,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无限乐趣。他们用列一列、摆一摆、围一围等方法来对其猜想进行验证,俨然一个个胸有抱负的数学天才。本次研究有意识地将难度降低,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扩大了小课题研究的群体。

因学生基础知识的局限性,研究范围也限于整数,而且圆的面积有难度,多数学生接受不了,所以放在课下继续研究。

用乘法口诀摆图形

日照港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王泽元辅导教师:苏贻洁

课本中有一道题是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能画出3个。我就想研究一下其它面积的长方形,能画几个。我研究了面积2——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实际拼摆了一下,并列表如下: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发现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们的口诀有直接的关系。如得18的乘法口诀有二九十八、三六十八,这样很快就能知道一共摆几个。另外还有每种类型都有摆成一行的情况,也就是宽是1厘米、长是小正方形个数的长方形。

我还还动手验证了一下,看看都能摆成几行。如20个小正方形可以摆成一行或两行或四行,其他都是重复的情况,所以能摆3种。

不能利用口诀的就只能摆成一行,也就是只能摆出一种长方形。如1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就只能摆一种长方形。

利用乘法口诀能帮我们快速找出已知面积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节省了我们的思考时间。

图形的拼摆规律

日照港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杨玉昕辅导老师:苏贻洁我是在一组研究的基础上又继续进行了研究,从21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开始,找出所摆长方形个数的规律。列表如下:

我发现,并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摆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也越多。如23个、29个、31个、37个、41个、43个、47个等都只能摆成一行,也就是只能摆成一种长方形,和一组研究中的2个、3个、5个、7个、11个、13个、17个、19个一样,也就是只能摆一种。

如40个小正方形,就用2、3、4、5、6、7这些一位数去除,看是否能整除,得出 40=1×40,40=2×20,40=4×10,40=5×8这几种情况,可以看出40个小正方形能摆4种不同的长方形。如41就不能被这些数整除,所以只能摆一行。

我们还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实际操作摆了摆,看能否摆成整行,验证了确实符合我们的想法。

通过查资料,我还知道了只能摆一种的这些数叫做质数,其他的叫做合数。

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长方形,24个能摆4种,48个能摆5种。12的两倍的是24,24的两倍是48,所以我们就推想首先能摆6种的就是96个小正方形,首先能摆7种的就是192个小正方形。

当然不是,24个小正方形是第一个能摆4种的,还有30个、36个、40个。

通过研究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所摆长方形的个数,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规律。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才有惊喜的发现和收获。

周长相等下的面积拼比

日照港第一小学三年级二班贺俊崎辅导老师:苏贻洁

我研究的是关于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关系的问题。我们知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围成正方形时的周长最短。那么反过来,我们推想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呢?

拿一根20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9厘米

1

2

3厘米

6厘米

4厘米

5厘米

它们的面积依次是9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21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25平方厘米。可以看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后来我知道其实围成圆形面积最大,生活中很多东西也是做成圆形的,这个课题我还在继续

研究中。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知识讲解 立体图形的拼摆

立体图形的拼摆,深化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问题导入小朋友们正在用小立体图形拼组更大的立体图形,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拼组的。(教材35页例题) 1.观图,理解题意 过程讲解 图中的小朋友们用相同的小立体图形拼组更大的立体图形,拼一拼,看相同的小立体图形能拼成什么样的更大的立体图形。 2.观察图中小朋友们的拼组情况 3.动手操作,用若干小立体图形拼组大的立体图形 (1)拼组一:用若干小正方体拼组大的立体图形。 ①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按上下、左右、前后等顺序可以 拼成长方体或其他立体图形,如:

②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按上下、左右、前后等顺序可以 拼成长方体,如:……还可以拼成其他 形状的立体图形,如: ③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 成更大的正方体,如: (2)拼组二:用小长方体拼组立体图形。 ①用2个相同的小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如: ②用3个相同的小长方体可以拼成大长方体或其他形状的立体图形,如: (3)拼组三:用小圆柱拼组立体图形。 用2个或2个以上相同的小圆柱都可以拼成一个大圆柱,如: 问题导入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教材36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读题,理解题意 用所给的10块积木搭在一起,并且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看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 2.根据积木的特点,探究拼搭方法 (1)搭得稳的方法。 ①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比较平稳,搭拼时放在下面。 ②球易滚动,放在上面较好。 ③尽量让比较大的积木放在下面(球除外)。 (2)搭得高的方法。 可以将立体图形立起来,例如:立起来是 2.实际操作,搭一搭 小结:通过拼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上面可以摆放其他物体;圆柱竖放时上面也可以摆放其他物体,横放时易滚动,上面不能摆放物体;球上面不能摆放其他物体,球易滚动,稍一动,就会滚得很远。 归纳总结 1.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2.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球和横放的圆柱易滚动。 误区警示 【误区一】看图填空。

图形拼摆

图形拼摆 一、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 (教师)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玩过七巧板吗?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教师出 示七巧板的课件并演示。学生拼摆,讨论。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 (简单地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小结: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2.欣赏激趣,启发思维。 (1)展示一张平面构成图形,提问此图是怎样制作的? (2)教师演示“分解”与“构成”的方法。 ①出示圆形,将它沿直径分割成两个半圆,再将分割成的两个半圆在演示板上作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把每次组合成的新图形画在黑板上。 (也可以选择长方形作为“母体”进行分解三次,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态。) 分解法:对称分解,十字分解,整形分解。 ②请学生练习变换构成的方法:分离、翻转、错位、连接 组合法:分离式,左右置换式,同向式,相接式,万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

图形拼摆美术教案

图形拼摆美术教案 一、图形拼摆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图形拼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图形拼摆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形拼摆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图形拼摆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构成已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本课的编写目的就是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平面构成的知识,并作简单的练习。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造型行为,是将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赋予视觉化的形态美感。扩大传统抽象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图像和表现手段。教材将“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平面形态的分解构成”等三项内容

作为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图形拼摆”的游戏形式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并与生活相联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较早地对现代设计有所接触,并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并且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让学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基本形的分解构成”这一课时中,“分解”是对原始关系的解脱和破坏;“构成”则是对新关系的建立与创造。可加深学生对视觉元素、空间的整体关系与构成方法的认识,培养对形态的基本感受和创造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XX课件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活动目标:.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一.以故事形式导入。 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 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 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 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幼儿独立操作。 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 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 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 教师有目的的记录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 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XX课件

一年级数学图形拼组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图形拼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拼组》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圆纸片、胶水、剪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拼摆图形知多少

拼摆图形知多少 一、课题的确定 本次课题的确定,缘于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上的一道习题,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比较周长。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由此,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16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可以摆3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那么17个,18个呢?更多的呢?”“16个可以拼摆3种,2个或3个只能摆一种,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摆成的长方形就越多呢?”“多少个才能摆成正方形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在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虽然他们并不清楚面前河水的深浅,但是这种善于研究善于思考的精神让我激动,教师应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表扬,使其树立成功的信心,研究的动力。借着兴致,我将这些问题归纳整合,分三个梯度进行研究,定为“用口诀摆图形”、“图形的拼摆规律”、“周长相等下的面积拼比”这三个课题。 长方形和这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是三年级段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重点,两者对比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熟练计算方法,增强计算技能,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的布置和指导

首先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分别选各层次能力的学生参加研究(提出问题的学生优先参与),3个小组,每小组暂定5人。 任务布置下去后,每组5人自行分工,推举组长,协调好时间和关系,采用分析、实验、画图等方法研究,并适时做好记录。 各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和进度及时向老师汇报,教师予以适当调整和指点。如第一小组研究能力弱一些,教师可以多做指点,可在一边随时观察,随时调整。其他组也要适当调整研究难度,不能因过难研究未果而让学生失去了研究兴趣。 三、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咱们一起研究了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能画几个? 生:3个。 师:是不是任何面积的长方形都能画3个? 生:咱们还发现了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怎么样? 生:长、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师:那么反过来,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面积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课下,咱们班一些爱研究的同学对这些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咱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果。 (二)小组汇报 1、第一小组汇报 研究成员:我们小组研究的是2——2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

图形拼画教案.doc

图形拼画教案 【篇一:大班数学《图形拼拼乐》教案】 大班数学《图形拼拼乐》教案 大班数学《图形拼拼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 2、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并说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用到哪些图形,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 4、感受拼图游戏的奇妙之处,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点: 尝试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不同图案,并说出操作过程; 活动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双面胶剪刀白色纸由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火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过河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在地面上放上提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作为河里的石头,并把它们摆成两条长河,让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往过走,在走的过程中,要求脚不能落到地面上,一定要踩到图形上,而且在过河时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状的石头,等游戏结束后老师要提问。 二、出示由刚才在游戏中出现的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让幼儿观察,画的是什么,都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些不同的图形各有几个呢?先让幼儿自己回答,完了后老师领小朋友一起数,从局部到整体,点数各种几何图形。 随后再出示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火箭,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 发给每位小朋友若干张不同的几何图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已有的几何图形制作一幅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贴到展示区供大家欣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奖 励。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什么物品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 的、或者是圆形的。 再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纸剪出各种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 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后要给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怎样 做的,用到了哪些图形,从而使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化。 【篇二:拼图形教学设计】 拼图形,比创意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拼图形,比创意》。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及填充设 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延伸的内容。本课通过猜图游戏、趣味的任 务驱动,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轻松的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 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 2、学会给自选图形填充颜色、旋转操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和美化设置。 2、教学难点:利用自选图形创造性地组合使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形猜猜猜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好!今天咱们就来个“一猜为快”!规则:根据谜面猜一小动物,在30 秒内完成。 课件依次出示谜面和卡通动物造型图,学生猜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刚才那些卡通图,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椭圆形月牙形 师:对,这些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有趣的自选图形。出示 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鸟是人类的朋友----图形的拼组 王宗平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012.11

鸟是人类的朋友----图形的拼组 课程目标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提出:经历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在对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图形的拼组》这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五边形和六边形这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设计一些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动手拼组的兴趣,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图形特点的认识,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做鸟巢》的信息窗2,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情境图呈现的是用平面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壁画。壁画中包括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该图的主题“鸟是人类的朋友”,与信息窗1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爱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爱心主题。由学生的提问“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入对本信息窗的知识点——图形的拼组的学习。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直观的图形比较感兴趣,尤其喜欢拼拼摆摆,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图形,在动手拼摆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s in small class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小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

幼儿园小班数学《拼摆图形》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拼摆图形》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

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一年级数学下册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

平面图形的拼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认一认,说一说。 二、拼组图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优良心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 教具、学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3.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积木。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样,告诉小组同学他是什么形状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师:大家说的可以,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比一比,看谁摆的好,拼的棒。(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感知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呢?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起一块积木,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 图形拼组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巾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那些东西?(牙膏、香皂等)它们摆放的整齐吗?(整 齐)再仔细观察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筒牙膏组成的? 师:投放整齐的货物除了能给顾客一种偃意、美的感觉,而且还利于顾客购物,售货员每天清点货物。你们愿意像这样来摆一摆吗?那我们就赶快动手吧。 1.正方体的拼组 师:请每人拿出两块正方体的积木。拼一拼,看你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 生1:我横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张小床。 生2:我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柜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盛呀。不管横着拼还是竖着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2个、3个、4个正方体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例外形状的图形? 小组汇报: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doc

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018-02-24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拼摆图形》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 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 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 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 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 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 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 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 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 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 形状。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 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三年级美术图形拼摆

图形拼摆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构成已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教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本课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介绍浅显的平面构成的知识,并作简单的练习。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造型行为,是将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赋予视觉化的形态美感。扩大传统抽象图案和几何图案的表现领域,大大丰富了装饰图案的图像和表现手段。 教材将“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基本形的重复构成”,“平面形态的分解构成”等三项内容作为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以“图形拼摆”的游戏形式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并与生活相联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较早地对现代设计有所接触,并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初步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并且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基本形的变化与排列”和“基本形的重复构成”让学生了解基本形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基本形的分解构成”这一课时中,“分解”是对原始关系的解脱和破坏;“构成”则是对新关系的建立与创造。可加深学生对视觉元素、空间的整体关系与构成方法的认识,培养对形态的基本感受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2)(3)(4)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

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6、提问: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如果这2个三角形不是完全一样的,还能这么摆吗?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四、思维训练:小明说,今天是10月24日星期四,下周罩10月30日,他说的对吗?上周四是几月几日?上周三呢? 五、课堂小结:今天大家能过拼、摆、剪对过去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了更多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图形的拼组 教学反思:

小班美工区教案《图形巧拼接》

小班美工区教案《图形巧拼接》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能用图形拼摆出简单的物,能拼摆出简单的一幅画。 3、能说完整句:我用……形、……形,拼的是…… 二、准备工作: 1、准备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椭 圆形等,数量是幼儿的10倍,每人一份,老师一份大的。 2、活动前幼儿熟悉各种图形及颜色。 3、黑板一块,图形拼的飞机一架。 4、将巧手园地准备好。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飞机,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这架飞机是怎 么做的?” 2、分解飞机,幼儿可以观察飞机由哪些图形组成。 3、“原来图形可以拼成飞机,图形还能拼成什么呢?”引导幼儿 动脑筋,展开想象,尝试图形还能拼成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拼完后请幼儿介绍,“我用……形、……形,拼成……” 4、小朋友们用图形拼出这么多可爱的物品,真聪明。 下面,请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春天来了,花园里,小花的种子慢慢发芽了(贴一个长方形),天气真好,小花一天天长高了(两个长方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又长出了花骨朵,慢慢的花

开了,长出了花瓣,小花看到外面的世界真高兴,可一看身边,一个朋友也没有,多孤单呀,小朋友们,请你们用手里的图形,为小花拼出朋友来,把小花园装扮的更美丽。 5、幼儿动手拼图,教师巡视指导。如幼儿拼的较单一,可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如:小花的朋友可多了,有小鸟、蝴蝶、蜻蜓、小朋友等。拼完后,请幼儿说一说,我有用……形、……形,拼出了…… 6、你们的小花园可真漂亮,小花有了那么多朋友真高兴,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放在大花园中,让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将幼儿作品布置在巧手园地中)

趣味拼摆 教案

趣味拼摆 活动内容: 教材第41页趣味拼摆。 活动目标: 1、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件进行拼摆活动,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图形、图案与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学生拼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和同伴合作,经历与同伴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积累数学经验。 3、在图形的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体验平面图形的奥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 4、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良好听课习惯,并有与同伴交流的欲望,积极的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拼摆图案,然后观察图案发现数学信息,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感受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难点:在用操作材料进行拼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卡片、万宝盒及相关物件。 学生准备:彩笔、卡纸、回形针、小棒(或其他生活中的物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孩子们,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大大的“万宝盒”,看看吧!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1:哇!好喜欢。 生2:“万宝盒”真漂亮!

生3:“万宝盒”里都装了哪些宝贝呀? 师:这个神奇的“万宝盒”里装了许多种东西。想知道都是什么吗? 生:想知道。老师快打开盒子,让我们看看吧。 老师打开“万宝盒”分类放在一起。(多媒体同步出示) 师问: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 生1:认识,有花生米、木棒、瓜子。 生2:还要火柴棒、帽夹子(回形针) 生3:有吃的,还有能用的,真多呀! 师:孩子们,这些东西咱们在家里都见过,并且能吃的都吃过,能用的有的小朋友也用过,是的吗? 生:是的。 师强调:今天呀,老师要变成一个魔术师,让这些东西变成漂亮的、好玩的、有趣的图案。你们相信吗? 生:相信。(学生迸发出热烈的掌声) 师:好,老师就给你们展示一下。咱们看哪些小朋友观察的仔细,会动脑筋!【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用“万宝盒”把孩子引入到一个神奇的王国,唤醒了孩子的学习欲望,课堂的第一槌敲到了孩子的心灵上。“万宝盒”里的东西来自学生的身边。生活是大课堂,这些平凡的东西在“魔术师”老师的手里变成了什么?孩子的热情激发出了,从而自然进入数学活动中去。 二、初步观察,形成表象,让孩子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多媒体展示一幅向日葵图案。 师:这是老师的第一幅作品。 生1:哇,真好看,向日葵向我们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